編輯推薦
《一學就會的漫畫英語單詞書》編輯推薦:
◆單詞的核心釋義都融匯在有趣的故事情節中,看完一篇漫畫,就記住整篇單詞,揮手告彆枯燥記憶法!
◆單詞講解全麵,音標、詞性、釋義、單詞的復數形式、動詞不規則變化、同反義詞全呈現,輕鬆掌握單詞360度運用法則!
◆同一單詞收錄多種釋義,並對常用釋義附有精練小句型,幫助理解,鞏固記憶。篇末收錄的日常口語句型可同步提高口語力!
◆“專題集錦”欄目收錄職業、樂器、天氣、交通工具等各類主題常用詞匯,歸類記憶效果更佳!
◆《一學就會的漫畫英語單詞書》更有專業外籍老師親自錄音,可通過掃描二維碼,隨時跟讀語音,練習聽力,說好口語!
◆《一學就會的漫畫英語單詞書》同係列圖書還有《一學就會的漫畫英語語法書》!
內容簡介
《一學就會的漫畫英語單詞書》導入瞭聯想記憶法,精選常用單詞,巧妙地將漫畫劇情與單詞互相關聯,使得記憶英語單詞不再枯燥乏味!以輕鬆的漫畫呈現主題,在13中情境中用半調侃的對白、生動的畫麵,幫助讀者輕輕鬆鬆記牢單詞。此外本書特有的專題集錦小欄目將同類單詞集中在一起學習,達到瞭事半功倍的單詞記憶效果。
作者簡介
[韓]金英勛,韓國《Hankyoreh》報紙創刊成員,曾在漢陽女子大學擔任插圖專業教授,著有《無敵英文文法寶典》《1800個英文單詞速記法》等書。
內頁插圖
目錄
Contents
formation ...............................................4
prologue ................................................7
chapter 1 thief .........................................23
chapter 2 movement.......................................37
chapter 3 conscience.....................................47
chapter 4 constellation..................................61
chapter 5 dream..........................................77
chapter 6 courage........................................89
chapter 7 bee sting......................................101
chapter 8 intermission...................................123
chapter 9 misunderstand..................................135
chapter 10 birthday......................................147
chapter 11 picnic........................................173
chapter 12 I'll be back!.................................211
附錄.....................................................243
前言/序言
英語學習中最重要的一環便是記憶單詞,因為無論是與人交流還是寫文章,如果連基本的單詞都不知道,那麼一切便都是空談。既然英語單詞如此至關重要,各位讀者是采用何種方式記憶單詞的呢?你是否也像許多人一樣,一邊在空白筆記本上把單詞抄寫幾十遍,一邊背誦呢?當然,這種方法確實也是可行的,因為熟能生巧。然而,你是否也曾突然想不起來自以為已經背得滾瓜爛熟的單詞呢?
遇到上述情況時,你會怎麼做呢?毫無疑問,你肯定又會繼續在筆記本上一邊抄寫一邊背誦單詞。然而,現在我們再也不用使用這種收效甚微、效率低下的學習方法瞭。
請仔細迴想一下。在你背誦的單詞中,是否有些單詞是怎麼死記硬背也記不住的?又是否有些單詞是想忘記都忘不瞭的?為什麼會齣現這種情況呢?其實原因很簡單。那些深深印在我們腦海中經久不忘的單詞,肯定是由於某種特彆的記憶方式而深深地烙印在我們腦海之中的。
那麼,是什麼記憶方法呢?在記憶單詞時,最重要的是給每個單詞尋找到最閤適的記憶方法。
很明顯!隻有這樣單詞纔會長久地留在我們的記憶之中。作者正是齣於這種考慮,纔編寫瞭這本《一學就會的漫畫英語單詞書》。因為作者深知漫無目的地反復背誦會浪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因此,在本書中,作者采用有趣的漫畫情節使讀者自然而然就能掌握生活中常齣現的英語單詞。而且本書中收錄的1800多個英語單詞都是大傢必須掌握的單詞,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高頻詞匯。通過閱讀作者精心編排的故事情節,相信各位讀者定能牢牢記住這些英語單詞。
好,正在翻閱本書的讀者們!恭喜你們獲得瞭在英語方麵能夠超越彆人的機會。從現在起,你將體驗到一種全新的、奇跡般的英語單詞記憶法。你再也不必費盡心機地記單詞瞭。你隻需要看一遍、讀一遍、再迴顧一遍,在學習過程中,你的注意力將會集中在有趣的漫畫情節中,但看完本書後你會意外地發現書中這1800多個英語單詞已經完全成為瞭你記憶的一部分。
曆史的重量與人性的幽微:《帝國黃昏:羅馬的最後歲月》 一、序章:烈火與餘燼中的“永恒之城” 本書並非一部單純的編年史,而是一次潛入公元三世紀末至五世紀初——那個被後世冠以“黑暗時代”前奏的復雜時期的深度探險。我們聚焦於羅馬帝國最脆弱、最充滿悖論的百年光景。這不是一個關於凱撒或圖拉真光輝的贊歌,而是一麯關於權力如何腐朽、製度如何崩塌、以及在巨大曆史洪流中,個體命運如何被裹挾的挽歌。 羅馬,這個曾經俯瞰地中海、以法律和軍團定義“文明”的巨獸,正從內部開始瓦解。內部的政治動蕩、經濟崩潰的陰影、以及來自邊境日益高漲的“蠻族”壓力,共同織就瞭一張令人窒息的網。本書將細緻描繪這一時期,從戴剋裏先(Diocletian)的四帝共治改革的短暫迴光返照,到君士坦丁(Constantine)的基督教化帶來的新秩序,再到西羅馬帝國最終在西元476年被一個名叫奧多亞剋(Odoacer)的日耳曼領袖終結的整個過程。 二、權力結構與內部的癌變:從“五賢帝”到軍人皇帝的泥潭 羅馬帝國的強盛,在於其製度的韌性。然而,在進入三世紀後,這種韌性開始暴露其緻命缺陷。本書將詳細分析“三世紀危機”留下的創傷。我們不會僅僅羅列皇帝更迭的次數,而是深入探討其背後的權力邏輯: 1. 軍事化的國傢機器: 軍隊不再是保衛疆土的工具,而是決定皇位的唯一裁決者。我們將剖析那些短命的“軍人皇帝”如何依賴其所屬軍團的效忠,以及這種模式如何導緻國傢資源被過度消耗在無休止的內戰中。 2. 財政的枯竭與通貨膨脹: 為瞭支付不斷膨脹的軍費,曆代皇帝不得不降低鑄幣中的貴金屬含量。本書將利用詳實的數據對比,展示從白銀貨幣到銅幣、再到最終的物物交換,這一經濟退化如何摧毀瞭原有的貿易網絡和城市生活的基礎。 3. 官僚體係的僵化與剝削: 為瞭穩定稅收,戴剋裏先和後來的君士坦丁推行瞭極其嚴苛的稅收和職業世襲製度。我們將展示這些看似旨在“穩定”的措施,如何最終將農民和工匠釘死在土地和作坊上,造成瞭生産力的進一步萎縮和社會階層的固化,為後來的封建形態埋下伏筆。 三、信仰的轉嚮與文化的斷裂:從異教的輝煌到基督教的崛起 羅馬帝國的精神核心曾是對“羅馬傳統”(Mos Maiorum)的恪守和對皇帝的崇拜。然而,基督教的興起,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跨越階級和地域的身份認同。 1. 迫害與閤法化: 我們將細緻描繪從尼祿到戴剋裏先的對基督徒的係統性迫害,分析其背後的社會恐懼——恐懼這種“一神論”對國傢凝聚力的侵蝕。隨後,我們將聚焦君士坦丁在米爾維烏斯橋之戰後的《米蘭敕令》,探討這一政治決定如何徹底改變瞭帝國的文化導嚮。 2. 正統之爭與教義的形成: 基督教的閤法化並未帶來和平,反而引發瞭內部激烈的神學辯論(如阿裏烏派之爭)。本書將探討這些抽象的神學爭端,如何與帝國政治緊密結閤,以及早期大公會議(如尼西亞會議)是如何在皇帝的乾預下,塑造瞭後世基督教的基本教義。 3. 古典文化的消逝: 隨著基督教成為國教,大量異教神廟被關閉或改建,古希臘羅馬的哲學、文學和科學傳統遭遇瞭前所未有的衝擊。本書將追溯學者們(如聖奧古斯丁)在這一文化斷裂期如何努力地在基督教框架下保存和解釋古典遺産。 四、邊境的壓力與蠻族的“入侵”:一場復雜的遷徙史 我們必須摒棄“蠻族如洪水猛獸般湧入”的簡單敘事。本書將采用更精細的視角,探討羅馬與日耳曼部落之間長期、復雜且相互依賴的關係。 1. 同化與雇傭: 在羅馬邊境體係中,大量日耳曼人以“同盟者”(Foederati)的身份被允許定居在帝國領土內,作為交換,他們提供軍事服務。我們將分析這種依賴如何削弱瞭羅馬的軍事自主性。 2. 哥特人的悲劇: 重點分析公元376年西哥特人(Visigoths)因匈人(Huns)的壓力而請求進入多瑙河沿岸,以及羅馬官員的腐敗和虐待如何導緻瞭他們的叛亂,最終引爆瞭阿德裏安堡戰役(Battle of Adrianople, 378年),羅馬皇帝瓦倫斯(Valens)陣亡。這場戰役標誌著羅馬軍團地麵作戰優勢的終結。 3. 汪達爾人的西進與北非的陷落: 汪達爾人(Vandals)穿過高盧和西班牙,最終在北非建立瞭王國。北非是羅馬的糧倉。本書將詳述失去北非對西羅馬帝國財政和生存能力的毀滅性打擊,這是比476年更早的、實質性的“死亡之吻”。 五、帝國的終結與新的開端:權力真空的藝術 西羅馬帝國的終結並非一個戲劇性的爆炸,而更像是一場漫長而陰鬱的熄滅。 1. “幕後皇帝”的時代: 在最後幾十年裏,真正的權力掌握在日耳曼裔的軍事統帥手中,如李希梅爾(Ricimer)。皇帝變成瞭傀儡,政治的實質是日耳曼貴族之間的權力博弈。 2. 西元476年的真相: 我們將還原奧多亞剋廢黜末代皇帝羅慕路斯·奧古斯都(Romulus Augustulus)的場景。關鍵在於,奧多亞剋並未宣稱自己為西羅馬皇帝,而是將西方的皇權象徵物(皇冠和紫袍)送迴瞭君士坦丁堡的東羅馬皇帝芝諾手中。這代錶瞭對“西方獨立政治實體”的放棄,而非傳統意義上的“徵服”。 3. 東方的繼承者: 我們必須審視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如何從中存活下來,並聲稱自己是唯一的、閤法的羅馬繼承者。東方的穩定、更強大的財政基礎和更易於防守的地理位置,使它得以繼續以“羅馬”的名義運行韆年。 結語:曆史的遺産與迴響 《帝國黃昏》最終旨在揭示,羅馬的衰亡是多種因素交織作用的結果:政治製度的僵化、經濟體係的不可持續、文化認同的轉換,以及邊境壓力下的製度性崩潰。然而,羅馬的遺産並未消失。它的法律精神、拉丁語的演變、基督教的結構以及對“帝國”這一概念的迷戀,都深深地烙印在瞭其繼承者——中世紀歐洲的文明版圖之上。這是一部關於一個偉大文明如何在輝煌的巔峰走嚮衰落,以及衰落中孕育齣新世界的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