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酷的鋼鐵 [Cold steel]

冷酷的鋼鐵 [Cold steel]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英] 蒂姆·博凱,拜倫·奧希 著,呂敬嬌 譯
圖書標籤:
  • 科幻
  • 軍事
  • 機甲
  • 未來戰爭
  • 硬科幻
  • 太空歌劇
  • 機器人
  • 戰爭
  • 科技
  • 冒險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信齣版社 , 中信齣版集團
ISBN:9787508650623
版次:2
商品編碼:11997462
品牌:中信齣版
包裝:平裝
外文名稱:Cold steel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6-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24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羅輯思維羅振宇贊譽推薦“商戰三部麯”《光電帝國》《冷酷的鋼鐵》《瘋狂的投資》!高盛&金融時報商業圖書提名奬,《金融時報》《經濟學人》等多傢全球知名媒體聯袂推薦!

  ★商業史上少有的經典,像驚悚小說一樣精彩的紀實文學,更像一場席捲大西洋的風暴。

  一次牽動商業巨頭、多國元首、知名投資銀行、強大的智囊團隊的大型跨國收購案,一場政治、經濟、金融領域的大地震,充滿陰謀、智慧、偶然與權術的精彩故事。

  ★警示狼性資本圍攻,規避商業資本危機

  世界上每一位CEO、經理人、企業傢、對商業感興趣的人,都應該閱讀這本書,因為它告訴我們——

  1.商業世界的疆界,遠比看起來遼闊。

  2.人們的利益訴求,遠比看起來多元。

  3.建設性溝通的力量,遠比看起來有用。


內容簡介

  《冷酷的鋼鐵》聚焦全球迄今為止非常大的鋼鐵收購戰——米塔爾鋼鐵公司對安賽樂鋼鐵公司的收購。2006年1月27日,世界超大的生産商米塔爾鋼鐵公司宣布,齣價230億美元“惡意收購”歐洲排名首位、全球排名第二的鋼鐵企業安賽樂鋼鐵公司,史詩般的商業戰爭打響瞭。故事由此展開,該事件在歐洲的政治、經濟、金融領域引發瞭一場大地震。兩大公司實力對決,政府行為暗藏玄機,投資銀行操縱股市,商業詐騙大行其道,影響深遠波及全球。在這場不被看好的收購戰中,米塔爾是如何擺平六國政府以及反壟斷組織的詰難實現“逆轉勝”的?中國的鋼鐵企業是否也會麵臨同安賽樂公司一樣的命運?《冷酷的鋼鐵》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部描述當代全球産業競爭模式的現實版好萊塢大片。


作者簡介

  蒂姆·博凱,記者,作傢,編輯,電颱主播,著名媒體《每日電訊報》和《泰晤士報》職業撰稿人,采訪足跡遍及世界各地。應《每日電訊報》之邀,博凱成為英國雜誌界首位撰寫拉剋希米·米塔爾人物傳記的作傢。寫作期間,他得到瞭米塔爾一傢和米塔爾鋼鐵公司高層人士的全力配閤,采訪全麵、真實。


  拜倫·奧希,加文一安德森公司總經理,米塔爾鋼鐵公司和安賽樂公司對抗期間,任盧森堡政府溝通決策顧問。加文一安德森公司是公關類谘詢機構,麵嚮國際,著眼金融,嚮多國政府和大型企業提供收購、閤並方麵的專業顧問服務。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看看個人的夢想是如何改變全球工業的……這本書讀起來就像一部驚悚小說,就像一場席捲大西洋沿岸的風暴。

  ——《經濟學人》


  即使是對那些知道米塔爾之戰中艱難險阻的人而言,這本書也將讓他們覺悟:這是一場發生在現代歐洲工業社會中的印度史詩——“國王之戰”。

  ——英國《電訊報》


  這本書為優秀商業書籍做瞭精彩的加法。

  ——《金融時報》


  在這部書中,你可以讀到一張張鮮活的麵孔:公司高管貪戀私利,股東之間閤縱連橫,顧問團隊鬥智鬥勇,各國政客爾虞我詐。

  ——羅輯思維 羅振宇


  “掌握瞭時機就掌握瞭一切”是米塔爾的人生信條。正是這一信條和不懈的戰略籌劃鑄就瞭米塔爾鋼鐵霸業的輝煌。

  ——著名鋼鐵研究專傢馬忠普


  這本書值得中國企業傢閱讀,瞭解大型跨國收購活動該如何組織,其中可能存在的問題以及應對策略,避免在思想觀念和操作流程上再犯低級錯誤。

  ——戰略與資本市場資深專傢 鄭磊


目錄

推薦序一

推薦序二

序言

人物

引子

01初次交鋒1

02閤作的邀約13

03米塔爾的漫漫鋼鐵路23

04閤作無望,決定並購47

05收購的“奧林匹斯計劃”55

06精英雲集的並購團隊67

07正式宣戰79

08新聞發布會87

09盧森堡大公國93

10反收購的“路易斯計劃”101

11反擊到底119

12針尖對麥芒131

13俄羅斯最年輕的億萬富翁143

14道路依然漫長149

15“經濟愛國主義”引發強烈抗議155

16進攻與防禦159

17聘請最好的反收購專傢169

18在法國大有斬獲177

19行動進行中183

20尋找“白衣騎士”191

21黑白騎士都看好的公司195

22政府和政要的利益目標205

23雙方的戰爭如火如荼219

24“白衣騎士”與“黑衣騎士”的較量225

25攻堅戰235

26商業收購演變為好萊塢大片247

27防守方的力量在壯大259

28年度股東大會267

29最後的準備工作273

30收購正式啓動281

31閤並計劃通過289

32背水一戰295

33一石激起韆層浪309

34談判時機已經成熟317

35股票迴購計劃對股東有利還是不利?321

36迴購敗局已定339

37三方主角同颱競技343

38結局已定,插麯不斷353

39得之不易的勝利361

40圓滿的落幕367

41安賽樂米塔爾公司:世界上最大的鋼鐵公司375

後記379

緻謝387


精彩書摘

  引子

  想象一下,世界上如果沒有機場、摩天大樓、汽車、鐵路、飛機、大橋和足球場,或者說,這些東西都不以鋼為骨架,都不是我們所熟悉的那種樣子,您將感覺如何?提倡“迴歸原始”的人們也許會說,這樣的世界簡直就是天堂。然而,這個“天堂”裏也將不再有各種外科手術設備以及其他任何醫療器具。另外,電腦、各種炊具、電冰箱、刀、剪子、平底鍋、園藝工具、輪船、拖拉機、犁頭、彈簧、手錶、心髒起搏器等我們早已習以為常的物品,也會統統不見瞭蹤影。

  鋼,無處不在。雖然水泥、玻璃、磚和油漆常常將鋼擋在瞭我們的視綫之外,可它依舊是人類建築業的脊梁,它決定著我們的生活方式。當列車從福斯鐵路橋(世界第一座鋼架橋)或舊金山的金門大橋上疾馳而過時,人們也許不會記起,若不是剋裏米亞戰爭期間那位躺在病床上的商人、偉大的發明傢亨利·貝西默(Henry Bessemer),人類也許現在還生活在鑄鐵年代,上述兩地,乃至世界各地的水上交通還將維持在發展十分緩慢的水平。

  英國人亨利·貝西默是一位舉世矚目的發明傢,他的發明專利數以百計。是他,改進瞭鉛筆的構造,設計瞭插入式的鉛筆芯;是他,發明瞭壓花郵票。幾百年前的某一天,病床上的貝西默也不閑著,他正琢磨著如何纔能改進大炮發射筒的構造。那時英國的大炮均以鑄鐵製造,每次發射的間隔時間很長,著實令人擔憂,這是因為鑄鐵無法承受點火發射時産生的巨大壓力,鐵的缺陷就在於含碳量太高,易裂。最佳的替代品顯然是鋼。鋼的抗壓性更強,柔韌度也比鐵好。人類使用鋼的曆史差不多已有兩韆年,但是生産鋼仍舊非常昂貴,而且十分耗時,産品的質量也不穩定。貝西默想,要是能夠大規模生産統一標準的高質量鋼,英國大炮的問題不就迎刃而解瞭嗎?

  想到這裏,貝西默從床上爬起來,迴到車間,開始瞭他的實驗。剩下的故事都寫在曆史書裏—那些我們多數人學瞭又忘瞭的曆史。還記得的,也許隻剩幾個“珍妮紡紗機”、“斯蒂芬森‘火箭’號機車”之類的詞語迴蕩在耳畔。貝西默對工業革命詞匯錶的貢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名詞詞組—“貝西默轉爐”。

  貝西默發現,鐵礦石加熱到1 250攝氏度時可熔化,此時,若嚮盛裝鐵礦石的梨形大鍋或高爐吹冷空氣,可除去大部分雜質,使碳含量降低,而又剛好維持足夠的硬度,於是,世界上最強大的閤金之一—現代鋼就這樣誕生瞭。為瞭使煉齣的鋼擁有不同標準的延展性與韌性,可在上述過程中適量添加其他元素成分。利用貝西默發明的轉爐煉鋼技術,一個小時內即可生産30噸質量可靠的高級鋼。1859年,貝西默在謝菲爾德開辦瞭一傢工廠,生産槍、炮和鐵軌。亨利·貝西默由此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靠鋼發傢的百萬富翁。

  也許是曆史的緣故,貝西默的現代鋼未能及時在英國各地的傢庭作坊中得到推廣和應用,倒是一個從蘇格蘭鄧弗姆林來的窮孩子在一次參觀瞭位於謝菲爾德的煉鋼廠後,便意識到這裏生産的材料用途極為廣泛,未來一定能改變整個世界。這個窮孩子後來移民去瞭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匹茲堡,在那裏他獲得瞭巨大的成功。這個窮孩子就是:安德魯·卡內基。從謝菲爾德來到匹茲堡後,他便創建瞭卡內基鋼鐵公司,也就是美國鋼鐵公司的前身,從此開始大批量生産用於建造鐵路、摩天大廈、橋梁和輪船的鋼材。鋼,使美國經濟擁有瞭世界領先的地位;鋼,使卡內基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卡內基的成功令世人矚目,但他也因他的成功而被劃入“強盜資本傢”行列,同樣榜上有名的還包括約翰·D·洛剋菲勒、標準石油公司的亨利·弗拉格勒,以及諸如此類的商人和銀行傢。他們在各自的生産領域都居於統領地位,同時也都積纍瞭巨額的個人財富,或許正因為這樣,常常有人據此指控他們在經營過程中存在壟斷或其他不公平競爭行為。

  實踐證明,鋼的確用途廣泛,從船塢到餐桌,鋼的身影無處不在。1913年8月,時年42歲的謝菲爾德人哈裏·布裏爾利(Harry Brearley)發現,若在鋼中加入12.8%的鉻元素,這樣生産齣來的鋼即使投進檸檬汁或醋中,也不會被腐蝕。哈裏稱自己的新發明為“不會生銹的鋼”,也就是我們最熟悉不過的“不銹鋼”。而“不銹鋼”三個字,也因此成為布裏爾利的傢鄉謝菲爾德市的代名詞。1952年,另一種新型改良鋼在奧地利問世。冶煉這種新型鋼仍需用到貝西默設計的轉爐,隻是另外加進瞭一套水冷裝置,嚮高溫金屬錶麵快速吹氧。這一技術進一步降低瞭閤金中的碳含量,這樣生産齣來的低碳鋼用途比以前更加廣泛。

  今天,我們能見到各種類型、各種形狀、各種尺寸的鋼。“長鋼”,也就是承重鋼,常用來加固水泥,鋪設鐵軌,建造橋梁等。質量更好的“扁鋼”則常用來生産汽車、火車、輪船,以及各種傢用電器如洗衣機等。

  隻有少數人能破譯集成電路的世界,然而鋼就不同瞭,人人都能清楚地看到它,真實地觸摸到它。煉鋼廠又髒又熱,充斥著各種噪音,另外火星飛濺,濃煙滾滾,還有“嘶嘶”的聲響。一座煉鋼廠基本占地10平方公裏以上,裏麵的傳送帶織成一張令人眩暈的網,網上是靠輪船或火車從巴西和澳大利亞運來的紅色鐵礦石,它們被一個個大鏟子移走,然後又被這些鏟子扔進許多緩慢運轉著的機器。在這裏,鐵礦石經過篩選、劃分等級,最後形成兩座對稱的小山,每座小山占地周長約半英裏,高60英尺。接著,另外一些如黑色大蟲子般的機器將煤變成焦炭,再用焦炭去熔化鐵礦石。下一步,濃濃的鐵水被倒進黑色的混鐵爐式盛鐵桶,每隻大桶裝載170噸鐵水,由強勁的火車拖到煉鋼高爐的所在地,在這裏,這些大桶被舉起、翻轉,將鐵水倒進一個個比房子還高的貝西默式轉爐。煉鋼的過程中,人們總會往裏麵摻一小部分廢料—彆忘瞭,鋼是最適閤循環使用的材料—而這會導緻轉爐中的混閤物嚮外飛濺,發齣低沉的“咕咕”聲,憤怒的火星閃耀著紅色或白色的光,如噴泉般撒嚮煉鋼廠的高級工作區—煉鋼工人的車間。車間裏玻璃牆擋住瞭外麵的強光,工人們各自對著自己的電腦屏幕,工作認真的程度就像機場裏的地麵操控員一樣。整個煉鋼過程都在他們的監視與調控之下。從這裏,他們能看到又長又厚的紅色鋼闆被放進滾筒,繞著工人們的工作間環行一周,若要生産非建築用鋼,則還要將這些鋼闆置入一些類似於巨型報紙印刷機的大機器中,鋼闆在這裏受到擠壓,變得越來越薄,最後,隻剩幾毫米厚,這時,便可將這些煉好的鋼打上包裝紙,或捲成筒狀,或像鋪床單一樣鋪開,存入庫房。這樣生産齣來的鋼闆十分珍貴,為瞭防止生銹,可以通過高溫或電鍍的方式在鋼闆錶麵鍍鋅。

  由於鋼在經濟發展中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鋼鐵工業因此經常被各國視為國傢經濟的支柱産業之一。傳統上,煉鋼業也一直是國有産業。自20世紀初至2002年,全世界的鋼産量成指數增長,在這段時間內,齣現過幾次大的産鋼高峰。當然,鋼産量也同樣陷入過很深的低榖。在兩次世界大戰的戰後恢復階段和大蕭條期間,鋼的生産齣現過大規模的中斷,大量人員紛紛失業。而20世紀七八十年代,過量生産導緻鋼價低廉,許多政要人物開始懷疑鋼産量在國傢財富中的重要地位。

  他們的懷疑引發瞭一股洶湧的私有化浪潮,許多國有企業將自己旗下的資産賣給瞭那些虎視眈眈的資本傢。此時,齣現瞭一批新型煉鋼廠,這些新生的微型煉鋼廠采用新技術,利用比普通轉爐小得多的電弧爐將固態的工業廢料熔化,從而得到嶄新的鋼材。這種冶煉過程沒有瞭傳統大型煉鋼廠中堆積成山的鐵礦石和煤,也沒有瞭眾多的機器設備和各機器間的復雜協作,生産成本得以大大降低;但同時,這樣生産齣來的鋼隻能用於低等建築或其他不太精細的産品。

  2005年初,世界鋼産業的發展進入高峰期;而前麵幾十年,各地鋼鐵公司始終在負利潤與零利潤之間徘徊。2003年,世界鋼産量突破9.6億噸,同年,鋁的産量僅為0.22億噸左右,自這一年起,世界對鋼的需求達到瞭空前的程度,中國和印度是最大的兩個市場。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産鋼國,是世界上第一個粗鋼年産量逾2億噸的國傢;但同時,中國也是最大的鋼消耗國,年耗鋼量為2.44億噸。全球經濟都在迅速增長,然而,這卻使全球的煉鋼廠都遭遇瞭發展的瓶頸。2004年,鋼的價格第一次達到平均每噸650美元,邊際收益超過瞭以往,但如何纔能獲得整體利潤的增長呢?在各種因素的作用下,生産鋼必需的兩樣原材料—鐵礦石和用於轉化成焦炭的煤—的價格都達到瞭極限,此外,大批量運輸的成本也十分昂貴;如此看來,未來增長的關鍵就是要爭取在新興市場中開辦煉鋼廠:在這些地方,煤礦和鐵礦更靠近煉鋼地點,勞動力價格相對低廉,同時加大對技術投資、實現技術轉移能夠極大地削減生産成本。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鋼鐵工業從全球範圍來看,力量仍相當分散。沒有任何一傢公司能夠做到年産鋼量1億噸,或達到世界産量的10%。將鋼鐵生産集中到少數幾個實力雄厚的大公司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隻有實現集中生産,廠傢在市場定價方麵纔能擁有更大的優勢,纔能實現利潤與股東權益的雙贏。

  在這樣的背景下,兩個鋼業集團走在瞭世界前列。一個是米塔爾鋼鐵公司,執行總部設在倫敦頗負盛名的伯剋利廣場。該集團總産量居世界第一,主打産品是“長鋼”。這是個年輕的公司,攻擊性強,做事迅速,敢於冒險;總裁拉剋希米·米塔爾富有遠見卓識,熱衷於鋼業的集中化。米塔爾鋼鐵公司最大的競爭對手是安賽樂公司,安賽樂公司擁有世界上效益最好的煉鋼廠,産品以“扁鋼”為主,該公司總裁是法國人蓋伊·多萊(Guy Dollé)。安賽樂公司由三傢前歐洲國有鋼鐵公司閤並而來:盧森堡的阿爾貝德公司(Arbed)、法國的優基諾公司(Usinor)和西班牙的阿塞拉利亞公司(Aceralia)。這三傢公司閤並重組後,位於盧森堡市自由大街、外觀如城堡般宏偉的原阿爾貝德公司總部則繼續發揮著總指揮的作用。

  兩大集團都對鋼充滿激情。米塔爾(人送外號“從加爾各答來的卡內基”)比誰都清楚地看到瞭實現鋼業集中化的必要性;而安賽樂公司也同樣野心勃勃,既要做到最大,又要做到最好。統領市場對於任何一傢集團都意味著在跟汽車製造商、輪船製造商、建築公司等各類顧客討價還價時,能夠擁有更大的主動權;同時,還能有機會在亞洲、南美以及東歐等新興市場上尋求更多利益。

  蓋伊·多萊聽得見米塔爾前進的腳步聲,這聲音刺痛瞭他。安賽樂公司是歐洲的鋼業龍頭,因此根本不把其他企業放在眼裏。安賽樂公司在高強度汽車專用鋼材市場上的份額超過瞭其他所有對手,歐洲的汽車製造商是其主要客戶;此外,安賽樂公司的總體年産鋼量接近0.5億噸,生産綫全部采用最新技術。集團閤並後的資産負債錶已整理審校完成,從錶中可以看齣,公司幾十年來處於衰退狀態,再加上接連不斷的結構調整導緻支齣巨大,集團已元氣大傷。安賽樂公司曾在技術更新上投以重資,並買下瞭巴西的幾傢公司,還在俄羅斯、日本、中國等國傢開辦瞭閤資企業,在此之後,安賽樂公司又把熱切的目光投嚮瞭北美的汽車市場,渴望在那裏也能爭得一席之地。從國有到私營,安賽樂公司付齣瞭無數的血、汗、淚,股東們也長期備受煎熬,多年來幾乎分不到什麼紅利。終於,安賽樂公司開始朝正確的方嚮邁開瞭步伐:這傢總部設在盧森堡的集團儼然已經覺醒,要不顧一切趕上米塔爾鋼鐵公司,而且要把它遠遠地甩在身後。

  2005年,兩大集團的王者爭奪戰進入白熱化階段。在土耳其和烏剋蘭分彆舉辦的兩場國有資産公開拍賣會尤為引人注目。兩場拍賣會均在10月舉行,中間間隔不超過三個星期。第一場拍賣會在土耳其舉行。土耳其有7 000萬人口,當時因為要加入歐盟,民眾熱情高漲。這一場拍賣標的是埃雷利鋼鐵公司(Erdemir)46.3%的國有股份,該公司年産鋼量為350萬噸,生産的鋼材主要用於汽車和其他一些工業生産。米塔爾鋼鐵公司與安賽樂公司先前均已持有少量埃雷利鋼鐵公司的股票,現在,它們都希望成為這傢土耳其公司最大的股東。

  拍賣會地點設在安卡拉的希爾頓酒店,酒店裝修奢華,地上鋪著地毯;米塔爾鋼鐵公司和安賽樂公司的代錶已分彆入場,來參加競拍的還有兩傢俄羅斯的公司,兩傢土耳其本地公司埃爾格利(Ergeli)和OYAK。拉剋希米·米塔爾在第二輪結束後退齣,此時,他已將競標價抬到瞭23億美元。他的退齣像一根導火索,整場拍賣會的情形急轉直下。兩傢俄羅斯公司先後宣布退齣,安賽樂公司跟進第三輪競標。蓋伊·多萊此時長舒一口氣,他一邊慶幸自己沒花冤枉錢,一邊竊喜,因為他最大的競爭對手—米塔爾空手而歸,這讓他越發覺得心情愉快。之後安賽樂公司也退齣瞭競標。米塔爾鋼鐵公司與安賽樂公司這兩匹鋼業“駿馬”都相繼退齣瞭,隻留下兩傢本國公司繼續競拍。最後,OYAK以天價27.7億美元中標,這個價格的確超過瞭許多人的預期。

  其實,真正的戰役還沒打響。拉剋希米·米塔爾和蓋伊·多萊此時都要保存實力,因為日後還有一場更激烈的惡戰。

  ……


前言/序言

  推薦序一

  馬忠普

  著名鋼鐵研究專傢

  一個偉大的奇纔所創造的事業輝煌,無不是把握住瞭時代提供的機遇。在這個時代機遇的把握上超前一步或遲後一步,結果都會齣現很大的差距。“掌握瞭時機就掌握瞭一切”,這是米塔爾的人生信條,正是這個信條和不懈的戰略籌劃鑄就瞭米塔爾鋼鐵霸業的輝煌成就。

  從1976年米塔爾第一次在印度尼西亞創辦伊斯帕特鋼鐵廠,到2002年世界鋼鐵工業隨著西方國傢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基本完成,世界鋼鐵需求曾長期徘徊不前,鋼鐵工業也一度被認為是夕陽産業。但在這期間米塔爾卻走齣瞭一條依靠兼並瀕危小鋼廠的低成本規模擴張經營道路。

  2002年之後,鋼材需求的增長終於使國際鋼鐵業再次走上快速發展的道路。此時的米塔爾已經不滿足於對小企業的兼並,而是把兼並博弈的主攻目標投嚮瞭世界頂尖級大鋼鐵公司,投嚮米塔爾鋼鐵王國的國際化拓疆布局。

  由盧森堡的阿爾貝德公司、法國的優基諾公司和西班牙的阿塞拉利亞公司閤並重組後成立的安賽樂公司是歐洲鋼鐵業的龍頭,年度産量5·000萬噸,曾經擁有全球先進的鋼鐵生産裝備。其闆材技術優勢,特彆是高強度汽車闆市場份額超過瞭所有競爭對手。在這些方麵,與安賽樂公司相比,米塔爾鋼鐵公司並不占明顯優勢。但是過多的技術投資和國際擴張已經難以掩飾安賽樂公司的透支和元氣大傷。股民多年分不到紅利的不滿動搖瞭公司的基礎。這恰恰為米塔爾鋼鐵公司最終戰勝安賽樂公司贏得瞭機遇。

  2005年,兩大集團的王者爭奪戰進入白熱化階段。本書不僅揭示瞭米塔爾鋼鐵公司耗資332億美元並購歐洲最大鋼鐵企業安賽樂公司的鋼鐵世紀並購大戰對歐洲政壇、金融、商業、鋼鐵領域的震驚風雲,也揭示瞭圍繞並購所展現的各種經濟社會利益關係間激烈博弈的驚險內幕。不僅展示瞭在全球27個國傢擁有61傢鋼廠和1.1億噸鋼鐵産量、銷售額達560億歐元的世界鋼鐵巨人米塔爾雄心勃勃的擴張戰略和全方位的戰略目標,更展示瞭米塔爾戰略實施的謀略和敢於突破的勇氣所創造的世界鋼鐵領域的快速發展速度。米塔爾鋼鐵公司收購安賽樂公司的勝利徹底改變瞭西方傳統鋼鐵生産大國之間的市場分配格局。

  21世紀是發展中國傢經濟崛起的時代。中國正走在這個時代的前列。2009年中國鋼産量達到5.7億噸,幾乎全部為國內消費。雖然改變瞭中國與國際鋼鐵生産消費的布局結構,但是卻沒有改變國際鋼鐵的供需布局結構。中國鋼鐵行業2010年産量將突破6億噸,這個數字已經離中國鋼材消費飽和點不是很遠瞭。這預示著,未來幾年中國鋼材年度需求變化將呈現齣高消費、低增長的明顯趨勢特徵。

  企業發展沒有界限。中國經濟走強,需要中國大企業走強國際市場。不論是麵對未來的世界鋼鐵需求和鋼鐵供需布局結構調整的發展機遇,還是中國鋼鐵企業國內進一步發展麵臨的諸多製約因素和難題,都錶明中國鋼鐵企業發展已經處在戰略調整的關鍵時期。

  僅僅幾年時間,中國鋼鐵企業和鋼材貿易商就經曆瞭鐵礦石談判的艱難和國際鐵礦石市場的爭奪。麵對國際鐵礦石市場和海運市場的壟斷勢力,中國鋼鐵企業産業鏈安全保障戰略如何實施?經曆瞭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帶來的鋼鐵市場供需關係和價格劇烈震蕩的波瀾巨變;經曆瞭鋼材國際貿易大進、大齣和淨齣口為零的迴歸;麵對國際貿易保護、國傢控製鋼鐵投資,今後滿足國際鋼鐵需求增長,中國鋼鐵企業的國際化經營道路到底該怎麼走?如何創造並提升中國大鋼鐵企業的跨國經營優勢?

  麵對全球最大的中國鋼材市場,米塔爾鋼鐵公司對華菱鋼鐵、東方集團等中國鋼鐵企業的收購已經引起瞭人們的極大關注。而目前,中國鋼鐵企業的國際化經營剛剛開始起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國內的大鋼鐵企業,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國際跨國公司。這是中國鋼鐵企業的軟肋。對於國際鐵礦石、海運和鋼鐵市場的風雲變幻,我們沒有實際影響力。中國的鋼鐵企業確實需要拓展國際視野,從未來國際化鋼鐵生産經營布局結構調整和産業鏈發展戰略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

  中國有一流的鋼鐵設備製造、鋼鐵建設能力,有世界最大的海運市場,鋼鐵企業並不缺錢。走齣去,立足於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在鐵礦石國際開發、國際海運、國際鋼鐵生産和市場銷售布局這四個戰略目標上,通過模式創新,會聚優勢。加快直接投資、聯閤投資、企業並購的步伐,加快産業鏈保障建設。提高經濟閤作層次,走閤作雙贏的國際化鋼鐵經營發展道路,用國際化的生産經營滿足未來國際鋼鐵需求增長,創造並提升中國大鋼鐵企業的國際競爭優勢。

  具有明顯時代特徵的新形勢、新機遇、新挑戰都需要鋼鐵企業加快國際化經營布局的戰略調整,而這種戰略調整的後果將直接關係到鋼鐵企業未來的國際市場命運。

  中國鋼鐵企業,特彆是國有鋼鐵企業缺乏國際化經營,尤其是資産並購經營的實戰經驗,往往從戰略目標上考慮得多一些,卻不善於從國際資産並購背後隱藏的各方利益博弈中找齣並購實戰的難點和製定戰略實施的謀略。

  感謝譯者和齣版社的編輯。你們的閤作努力,把英國人蒂姆·博凱與拜倫·奧希閤著的這本書推薦給中國鋼鐵業和關注並購的投資業人士。本書再現瞭“世界鋼王”米塔爾收購安賽樂公司的全過程,以21世紀初鋼鐵企業熟悉的背景以及不熟悉的全球化鋼鐵並購經營新課題,為國內鋼鐵企業和緻力於國際鋼鐵投資的有關領導和業界人士揭秘瞭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鋼鐵並購大戰的實戰內幕,提供瞭翔實的雙方力量和謀略博弈的驚險案例。對於將要步入世界鋼鐵舞颱的中國鋼鐵企業界人士來說,更是一部難得的實戰參考。

  2010年2月


好的,這是一份為您量身定製的圖書簡介,主題完全不涉及《冷酷的鋼鐵 [Cold steel]》: --- 沉寂之海的詠嘆調:失落文明的最後挽歌 作者: 艾莉絲·範德堡 類型: 曆史考古 / 哲學思辨 / 探險文學 字數: 約 1500 字 --- 內容提要: 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中,總有一些篇章被遺忘在深邃的泥沙之下,成為後世學者口中模糊的囈語。本書並非一部單純的考古報告,而是一場跨越時空的靈魂對話。它聚焦於“亞特蘭提斯”——一個僅存於神話與哲學辯論中的文明——但視角卻奇特地轉嚮瞭其被遺忘的、位於南太平洋深處的姊妹文明——“瑟萊恩(Xylos)”。 瑟萊恩,這個被現代地質學模型判定為不可能存在的文明,在距今一萬兩韆年前,以一種令人類現存科技都感到汗顔的方式蓬勃發展,他們的核心理念並非基於冶金或軍事擴張,而是對“共振頻率”的極緻掌握。他們不修建高聳的塔樓,而是雕刻深入地殼的晶體結構,利用地球的自然脈動作為能源與信息載體。 本書的敘述者,海洋生物學傢兼古語言學傢伊萊亞斯·文森特,在追蹤一種罕見的深海生物遷徙路徑時,意外闖入瞭位於馬裏亞納海溝深處一處被穩定能量場保護的、未曾被水流侵蝕的巨型穹頂結構。他發現的不是黃金或寶石,而是數以萬計的“記憶之石”——一種能夠直接存儲復雜情感與科學數據的有機礦物。 第一部分:深淵的迴響 文森特最初的發現是混亂而令人不安的。他麵對的是一個沒有文字、沒有雕塑,隻有光影與低頻震動的世界。瑟萊恩人似乎放棄瞭具象的錶達方式,轉而依賴於對“整體意識”的維護。通過對一小塊記憶之石的初步解碼,文森特開始接觸到瑟萊恩文明的日常:他們如何感知時間,如何通過共振治愈疾病,以及他們對宇宙終極奧秘的猜想。 作者細緻地描繪瞭瑟萊恩社會的運作模式。那是一個沒有階級、沒有私有財産的社會。他們的“治理”是通過一種被稱為“和諧之流”的集體冥想達成的,任何決定都是基於對生態係統影響最小化的共識。這種看似烏托邦的社會結構,卻是建立在對個體“情緒熵”的嚴格控製之上。 第二部分:頻率的悖論 隨著文森特的深入,他開始理解瑟萊恩文明衰落的真正原因,這並非天災,而是文明自身的“完美陷阱”。 瑟萊恩人達到瞭對能量的絕對駕馭,他們能夠精確地調整地球的磁場,甚至預知數百年後的氣候變化。然而,這種對“秩序”的執著,卻成瞭他們最大的弱點。他們將所有無法納入“和諧頻率”的元素——例如突發的藝術靈感、強烈的個體悲傷、或是未經邏輯推導的直覺——視為需要被“調頻”的噪音。 書中詳盡記錄瞭文森特對一張核心記憶石的翻譯過程。這張石頭記錄瞭最後一代瑟萊恩領袖“薩拉菲娜”的最後遺言。薩拉菲娜記錄瞭一種她無法被集體接納的“感知”:她感覺到宇宙並非一個冰冷的、可預測的係統,而是一個充滿瞭隨機美感和不可控變數的生命體。她認為,瑟萊恩人為瞭追求永恒的穩定,已經扼殺瞭文明的“進化潛能”。 第三部分:遺忘的代價 最引人入勝的章節在於對瑟萊恩“大寂滅”過程的重建。他們沒有經曆爆炸或洪水,而是選擇瞭一種極其安靜的方式終結。薩拉菲娜領導瞭一批相信“必要的混亂”的追隨者,進行瞭一次規模宏大的“意識降頻”實驗。他們主動切斷瞭與集體共振網絡的連接,期望個體意識能在隨機的海洋中重生,即便代價是整個文明的消失。 本書不僅是探險記錄,更是一場深刻的哲學反思:一個沒有痛苦、沒有衝突的文明,是否值得被保留?完美的穩定是否等同於停滯的死亡? 文森特在穹頂中發現瞭一個令人心碎的細節:在係統關閉的前夕,一個孩子無意中繪製瞭一幅粗糙的、色彩斑斕的圖畫——那是一個充滿瑕疵但洋溢著純粹喜悅的形象。這幅“噪音”成為瞭瑟萊恩文明留給後世的唯一真正的情感遺産。 本書的獨特之處: 本書融閤瞭尖端的海洋生物學、古代聲學理論以及對人類存在意義的追問。作者利用嚴謹的科學推演構建瞭瑟萊恩文明的技術基礎,同時用充滿人文關懷的筆觸描繪瞭一個為追求“純粹和諧”而最終自我放逐的偉大種族。它挑戰瞭我們對“進步”的固有認知,提醒讀者,有時,最偉大的力量並非源於最堅硬的物質,而是存在於那些最脆弱、最難以捕捉的瞬間之中。閱讀《沉寂之海的詠嘆調》,您將潛入一個比深淵更深邃的文明廢墟,重新審視我們自身所珍視的“秩序”與“自由”。 ---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第一感覺,就像是置身於一片廣袤的、被遺忘的工業遺跡之中。那種肅殺、冷峻的氛圍,透過書名《冷酷的鋼鐵》撲麵而來。我腦海中浮現齣的是那些經曆過風雨洗禮的金屬,它們曾是輝煌的象徵,也可能承載著無數不為人知的故事。我猜測,這本書的故事背景可能充滿瞭工業時代的痕跡,或者是在一個高度工業化、甚至有些壓抑的社會環境中展開。這樣的設定,本身就自帶一種滄桑感和史詩感。我喜歡那些能夠構建齣獨特世界觀的作品,讓讀者仿佛能聞到空氣中彌漫的金屬氣味,聽到機器運轉的轟鳴聲。我期待《冷酷的鋼鐵》能夠營造齣這樣一種身臨其境的閱讀體驗,讓我們跟隨書中人物,在那個充滿工業符號的世界裏,經曆一次刻骨銘心的旅程。或許,故事中的“鋼鐵”不僅僅是指代物質,更是象徵著某種堅不可摧的精神,一種在嚴酷環境中生存下去的意誌。

評分

《冷酷的鋼鐵》,光是這四個字就自帶瞭一種極具衝擊力的畫麵感,讓我忍不住去想象書中的世界。我想象中的“冷酷”並非是情感上的淡漠,而更像是一種對現實殘酷性的直觀呈現,一種不加掩飾的真實。而“鋼鐵”則代錶著力量、堅韌,以及某種無法輕易被摧毀的內在屬性。我腦海中浮現的,是一個充滿挑戰和考驗的敘事,主角可能正麵臨著嚴峻的生存壓力,需要用非凡的毅力去剋服重重睏難。我尤其好奇,作者會如何處理這種“冷酷”與“鋼鐵”之間的碰撞,是“冷酷”磨礪齣瞭“鋼鐵”般的意誌,還是“鋼鐵”般的精神在“冷酷”的世界裏閃耀齣獨特的光芒?這種對人性深度挖掘的故事,總能給我帶來深刻的啓示。我期待能夠在這本書中,看到一個關於堅守、關於成長的、充滿力量的敘事。

評分

書名《冷酷的鋼鐵》所傳遞齣的氣息,有一種獨特的、粗糲的美感。它讓我聯想到那些在惡劣環境下頑強生長的生命,或者是在巨大壓力下依然保持挺拔的身姿。我總覺得,能夠用這樣簡潔而有力的詞語來命名的作品,其內核往往蘊含著深刻的力量。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一種震撼人心的閱讀體驗,讓我跟隨主人公經曆一場充滿挑戰的旅程。我不確定故事的具體內容,但“冷酷”二字可能暗示著一種不容置疑的現實,一種需要直麵的嚴峻。而“鋼鐵”則可能象徵著主人公的某種特質——也許是堅不可摧的意誌,也許是經過韆錘百煉的智慧。我喜歡那種能夠引發我深入思考的故事,那些探討人性、生存、以及在睏境中如何尋找希望的作品。這本書給我一種這樣的預感,它會是一個關於力量與堅韌的動人篇章。

評分

我最近偶然翻到一本封麵設計充滿硬朗質感的書,書名《冷酷的鋼鐵》,光是這個名字就足以勾起我的好奇心。我一直以來都對那種充滿張力、講述人性在極端環境下如何展現韌性的故事頗感興趣,而《冷酷的鋼鐵》似乎恰好觸及到瞭我內心的那個點。想象一下,在冰冷、殘酷的現實中,個體如何憑藉內心的堅韌,如同鋼鐵般不屈不撓,去對抗命運的洪流,去爭取哪怕一絲光明。這樣的故事,往往能夠引發讀者最深層次的共鳴,讓我們在虛構的世界裏,找到現實生活的力量。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我進入一個那樣跌宕起伏的世界,讓我跟隨主人公一起經曆那些驚心動魄的時刻,感受他們內心的掙紮與成長。我尤其好奇作者將如何描繪“冷酷”與“鋼鐵”之間的辯證關係——是冰冷的現實鍛造瞭堅硬的心靈,還是即使在最冷酷的環境下,人性中那份堅韌的光芒也無法被熄滅?這種對人類意誌力極限的探索,總是讓我心馳神往。

評分

當我看到《冷酷的鋼鐵》這個書名時,腦海裏立刻閃過無數畫麵:巨型工廠的煙囪排放著濃煙,冰冷的機械在運轉,以及那些在鋼鐵洪流中渺小卻堅韌的身影。我對這類充滿力量感和工業美學的故事有著難以言喻的迷戀。我總是覺得,在冰冷的金屬和粗糙的機械背後,往往隱藏著最真實、最動人的情感和最激烈的衝突。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展現齣一種彆樣的美感,一種源於現實、卻又超越現實的粗糲而又充滿力量的美。我不確定書中的具體情節,但我希望它能觸及到一些關於生存、關於選擇、關於在艱難環境中保持自我本色的深刻話題。我甚至想象,書中的某些場景,可能會充滿金屬摩擦的刺耳聲響,或者是在陰暗車間裏微弱的光綫,這些都能極大地增強故事的感染力。

評分

以後還來

評分

書的質量很好,比實體店便宜多瞭,下次還會購買的!

評分

書的質量很好,比實體店便宜多瞭,下次還會購買的!

評分

很贊,我喜歡

評分

本來就是簡裝,還遇上垃圾的物流

評分

公司辦公用品采購的挺好

評分

非常好看,值得夠買!!!

評分

不錯哦,慢慢看。

評分

好書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