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把道德理解为一套为维护社会秩序而不得不采取的理性原则和行为规范。其实,道德究其实质就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关爱、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理解。
道德教育的关键所在正是要激发人与人之间这份设身处地的相互理解、以我心懂你心的感同身受,进而在此基础上身体力行,有所作为。
本书正是致力于在当下的道德教育中,在现行的理智语言外,探索和发现别一种道德教育语言:它具有精神之穿透力,能突破此心与彼心之间的坚实壁垒,能借由个性通达普遍人性,能唤醒与生俱来潜藏在我们自然天性内的善的种子,能照见灵魂里那个更美好的“人”、那个更真诚的“我”。
陈果,女,出生上海,复旦大学哲学博士,毕业留校任教至今,擅长将哲学思考融入道德教育,广受欢迎。学生时代,向众哲人、众诗人、众前辈学习;执教至今,亦向年轻的大学生们学习;曾在加拿大UBC大学、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访学,向别一种文化学习;喜欢诗歌、音乐,沉思形而上的问题,向伟大的艺术学习;常常散步,走近天空,走向大海,向大自然学习;一名学者,一名师者,一名生活者。著有《黑格尔“辩证法”的真正起点和秘密——青年黑格尔哲学思想的发展(1785-1800年)》一书。
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给我的感觉非常“清爽”,没有一般性教育读物那种冗长和说教的拖沓感。作者的笔触极为老练和精准,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语言学家在解剖一门即将失传的古老艺术。我尤其欣赏它对“道德困境中的语言陷阱”的梳理。我们常常陷入一种“对与错”的二元对立中,急于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结果适得其反。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多维度视角切换”的方法论,它教会我们如何用更具弹性的词汇去描述复杂的道德冲突。它不是要你放弃立场,而是教你如何先在对方的经验世界里“落脚”,再缓慢地引导。这对我处理工作中的跨部门沟通尤其有用,以前总觉得是理念不合,现在才明白,很多时候只是因为双方使用的“意义编码”不同。书中穿插的那些看似不经意的案例分析,都蕴含着深刻的洞察力,每次读完一个小节,都像是打通了一个思维的关节,豁然开朗。这绝对是一本需要反复品读,并且每次都会有新发现的“工具书”。
评分老实说,这本书的深度远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说话好听”,而是致力于解构现代社会中,语言如何作为一种权力媒介,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道德认知和行为模式。作者的理论构建非常扎实,但表达上却保持着一种令人惊叹的平易近人。我特别喜欢它对“符号的去魅”这一概念的阐述,它解释了为什么那些听起来很美的口号和词汇,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会失效。这本书提供了一套全新的“解码器”,帮助我们穿透那些华丽的辞藻,直达沟通的内核。它让我明白了,真正的道德教育,不是灌输一套既定的规则,而是培养一种对语言的敏感性和责任感。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耳朵和舌头都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升级换代”,不再满足于表面的应付,而是渴望进行更有质量、更有建设性的交流。这是一本值得所有需要与人深度协作和共处的成年人必备的心灵和技能指南。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那些在人际交往中常常感到力不从心的人量身打造的秘籍!我一直觉得,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很多时候不是因为动机不纯,而是因为表达方式出了问题。我们总以为情感和道理是直接相通的,但实际上,它们需要一个精妙的“翻译官”。这本书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没有停留在空泛的道德说教上,而是深入到了日常对话的肌理之中,用极其生动且富有画面感的语言,剖析了“如何让你的善意不被误解”。比如,书中关于“倾听的结构性沉默”那一部分,我简直拍案叫绝。它不是教你如何假装倾听,而是教你如何通过调整自己的语速和停顿,去搭建一个让对方愿意敞开心扉的心理空间。我试着在最近一次和家人的争执中运用了书里提到的“非评判性确认”技巧,效果立竿见影,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奇迹般地缓和了下来。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语言的力量远不止于传递信息,它更是一种构建关系、抚平创伤的强大工具。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抽象的“情商”具象化成了可以学习和练习的对话脚本。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似乎不是线性叙事,而更像是一张巨大的“语言关系网”。它将“教育”这个宏大概念拆解成了无数个微观的“话语瞬间”,然后对每一个瞬间进行了近乎学术研究般的细致解剖。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赞美的结构性悖论”那一章,它揭示了过度或不真诚的赞美如何反而会削弱被赞美者的内在驱动力。这颠覆了我长期以来“多鼓励总没错”的认知。作者用非常冷静且富有逻辑性的笔触,论证了为什么有时候“精确的反馈”远胜于“泛泛的肯定”。这种挑战既有认知的写作风格,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和修正。我开始留意我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对伴侣、对同事说出的话语,发现很多看似无伤大雅的表达,实际上都在无形中设置了沟通的壁垒。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的不是道德的缺失,而是语言表达上的“技术盲区”。
评分我买这本书是抱着一种“姑且一试”的心态,因为市面上关于“如何做一个好人”的书籍太多了,大多雷同。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和论证方式,着实给了我一个惊喜。它没有直接告诉你“应该怎样”,而是通过大量细致入微的对话场景还原,让你自己去“体验”语言失误带来的后果,从而主动寻求更优解。那种代入感极强,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比如,关于如何回应他人的“脆弱表白”,书中提供了一套“缓冲-共振-延伸”的对话模型,这比我过去随口应付的“没关系,坚强点”要高明千倍。它强调的是,在敏感的时刻,你的语言必须先成为一个“容器”,而不是一把“手术刀”。我感觉作者对人类语言的复杂性和情感的微妙性有着近乎苛刻的敏感度,每一个措辞的选择都经过了深思熟虑。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对语言的“粗放式管理”已经严重影响了我们人生的质量,真正的高级沟通,是从对每一个词语的敬畏开始的。
评分薄薄的小册子,很喜欢陈果的书
评分非常满意,谢谢,辛苦了。
评分封塑包装,送货很快无损坏,印刷清晰
评分很有深意的一本读物
评分好书!读语言读教育!
评分感觉没有好的孤独那本好理解
评分懂你:道德教育的语言艺术 不错的书
评分很喜欢听陈果老师的课!收到书的时候更是激动万分!读后再来继续写后感吧~
评分包装很好,速度很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