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鸣九先生首次对自己的一生进行全景式的扫描和剖白,展现了他作为中国现代人文史上活化石般的学术历程及内心独白。
他无意于为自己竖碑立传,更不为沾上历史的荣光而去粉饰油彩的自我画像,而是秉笔直抒,忠于自己的内在,如实地状写出一个可知可感、纤毫必现的真实的自己。这是一场心灵在场的写作,为了完整地呈现其精神内核、灵魂指归,他甚至不吝袒露自己内心的孱弱、纠结与无奈。其坦率真诚直追卢梭的《忏悔录》,读来让人唏嘘。
此外,传主没有给人以学术名家高杳难及的距离感,而更像是他在贴心地娓娓絮语,道出作为一个平凡的人做出的不平凡的事,此中隐含着大美若拙式的不凡。其次,传主在参与影响中国20世纪社会思潮等等这些不平凡的事件中,不经意袒露的却是平凡人的平常心态,这种言说方式并没有淹没他的人性辉光,反而更显得卓而不凡。
思想者自述文丛:
一群当代中国耳熟能详的人文名家;
一部多领域、多声部多重奏的文化交响;
一次思想界活化石般如椽巨笔们的倾情自述;
一场值得期待的群英荟萃的传记盛宴……
思想敏锐,文字激昂,批日丹诺夫,挺萨特,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文化思想进程中,破禁锢,开冰河;致力于社会文化积累,厚实的文学史专著,精辟的美文评论,留存当代文化名士身影的学者散文,业绩丰硕,著作等身,却自称“凡夫俗子”,“学林中的矮个子”,“智力中等偏下”。柳鸣九首次对自己的一生进行全景式的扫描和剖白,展现了他作为中国现代人文史上活化石般的学术历程及内心独白。
柳鸣九,1934年生,湖南长沙人,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外国语言文学系教授、研究生导师,曾任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会长、名誉会长。
在法国文学史研究、文学理论批评、散文随笔写作、文学名著翻译等领域,均有很高的建树,并主持多种大型丛书、套书编选工作,是本学界公认的quan威学者、领军人物,以卓有学术胆识著称,并享有“著作等身”之誉,对人文知识界有较大的影响。其论著与译作已结集为《柳鸣九文集》(15卷),约600万字。
2000年,在法国巴黎大学被正式选定为博士论文专题对象。2006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zui高学术称号:终身荣誉学部委员。
柳鸣九先生是我国外国文学界公认的quan威学者,他在文艺批评理论、外国文学思潮研究、法国文学研究、散文随笔创作、文学翻译等领域均有很高的建树,其影响远远chao越了外国文学界,也chao越了中国的国界。
我敬重他,不仅因为他的学识和胆识,也不仅因为他是本学界的领军人物,而是因为在他身上我见到了朴素的存在与求真的勇气,因为他身上闪烁着“真”的光芒。
——南京大学教授、博导,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 许钧
柳鸣九先生的随笔写作,是在留存历史,留存名士的文化风流,留存自己的精神历程。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著名的传记作家,散文随笔作家 李辉
第一编似水流年前半生
一、儿时两奇遇---------------------------------------------
二、耒阳偏安时期的童年---------------------------------------
三、民族灾难中的逃亡经历-------------------------------------
四、抗战时期在重庆------------------------------------------
五、开始有了高起点的中学教育----------------------------------
六、从广益到求精--------------------------------------------
七、难忘的省立一中三年---------------------------------------
八、塑造成型的北大四年---------------------------------------
九、从起步到露脸--------------------------------------------
十、初露身手一作为------------------------------------------
十一、浩劫前后的我------------------------------------------
第二编有所作为浩劫后
一、我的主课作业
——三卷本《法国文学史》与两卷本《法国二十世纪文学史观》
------------------------------------------------------
二、我的揭竿而起与“三箭齐发”
——乘着1978年这股东风-----------------------------------
三、我把萨特堂而皇之引进社会主义中国
——围绕《萨特研究》的记忆---------------------------------
四、为了一个人文书架
——我的主编生涯----------------------------------------
五、会长交椅上的十年----------------------------------------
第三编八十岁回顾自省
一、生平第一次“生日意识”-------------------------------------
二、小西西弗推石上山----------------------------------------
三、学林中的“矮个子”---------------------------------------
四、我劳作故我在-------------------------------------------
五、横看成岭侧成峰-----------------------------------------
1.谦恭的文化搬运工------------------------------------
2.坎坷道上的行者-------------------------------------
3.自觉自为的布衣-------------------------------------
4.“欧化”的“土人”-------------------------------------
5.凡夫俗子式的人-------------------------------------
附录访谈、著译目录
柳鸣九访谈摘编---------------------------------------------
柳鸣九主要著作---------------------------------------------
自序自序
我的确做过一些事,有了一些学术文化劳绩与社会影响,溢美之词也听了不少,现在轮到我自己来说自己,自己来剖析自己,自己来评论自己,我该怎么办?
综观中外古今的先例与世态,办法显然不止一个。
最通常的做法是:固本守成。既已有所作为,功成名就,最明智的做法是,正襟危坐,不动声色,谨言慎行,不苟言笑。切忌言多必失,敏感的问题一定绕开,有暗礁的险处一定远离,明面的事情讲得周到圆满,风言风语的事情讳莫如深。总而言之,严谨严谨再严谨。在表述自己、倾诉自己、袒露自己上,保持着高度的理性与自制力,已有作为业绩,何需多言,固本守成足矣,以求善始善终,功德圆满。这是一种无可厚非、本分而正派的常规做法,屡见不鲜。
之二,树碑立传。高奏凯歌,扩大声势,乘胜而为,在已有的作为上,趁势扩充成果。先夯实基础,把不完善的地方修饰修饰,把尴尬的地方掩盖掩盖,把说得过去尚有可取的地方增色添彩,把见不得人的地方涂抹涂抹,把光彩的地方增色增色,形象得完善,高度得上调,成果劳绩的名单得扩充增添,内涵得加重,意蕴得深化,影响得扩大。总而言之,放大成就,拔高身姿,美化形象,粉饰缺陷,以高、大、全的形象示人,以求对世人有典范教育作用,令人膜拜,甚至流芳百世。
此外,还有一种更加非常规的做法。简而言之,就是报告文学的客观叙述与小说的艺术虚构相结合的办法,补全、增彩、修饰、扩充、想象虚构、艺术构思等,各种手段,无所不用。这种方式,一般人是做不出来也不敢做的,只有特别胆大包天的勇者,才敢于这么做,而且无一不是为了一个大企图,为了一个大目标,为了一个大用场。
还有一个最简单的办法,那就是如实说来,直抒胸臆。这是一种最正常、最合理、最令人信服的方式,当然,也是一种最不容易做到的方式……如果要举出什么范例的话,我想卢梭的《忏悔录》与萨特的《文字生涯》应该算得上。
…………
所有这些办法,在我们这个时代,都有各自的需要,各自的理由,本来,每个人愿不愿意谈自己,如何谈自己,谈什么不谈什么,这本身就是他的自由,是他的自我选择,甚至可说是他的天赋人权,至于真实度、由衷度,意义与价值,作用与影响,那就只能任他人评说了。
我怎么做呢?报告文学的实述与小说人物虚构塑造相结合的那种奇特的方法,我当然是不会沾边的,且不说屑不屑于、耻不耻于这样做,至少是根本就没有这种需要,没有这种自我美化、自我理想化的需要,因为,我既无任何大企图、也无任何大计划。
树碑立传的办法,我也敬而远之。我是深知自己的斤两,自知绝非一块值得树碑立传的料;而且,即使自我膨胀,敢放开胆子去做,也不可能达到“各领风骚数百年”的境界,更不用说“流芳百世”了。我们这个行当就是在文化之桥上干点搬运活,即使是“功成名就”,其影响期不过多则十几年、几十年,如果竟然企图树碑立传,岂不流于笑话?
我也决定不采取固本守成的办法,因为,要细心地包裹自己,周密地层层设防,做起来挺费劲、挺累的。我有些偷懒,不愿意费这样的工夫,而且就年龄来说,已身临墓外,似乎也没这个必要了。
想来想去,对我来说,最适合的办法,那就是忠于历史、忠于事实、忠于自我,如实道来,直抒胸臆,这样做,省事省力省心,而且有一次自我袒露、自我倾诉、自我宣泄的难得机会,积淀了这么多年,郁结了这么多年,能有一次释放,岂不是一件痛快的事,甚至也可说是一件幸事。古代治洪有夏禹疏导之策,医术治郁结有舒解之方,安慰悲伤之人有“哭吧,哭出来就好了”的开导语,自我倾诉、自我宣泄,说不定倒有益于健康,有助于延长寿命,何乐不为?
我之所以这样想、这样做,也多少与我的彻悟意识有关。关于彻悟意识,古今中外的先贤,均有不少高论,《红楼梦》中的色空说与《好了歌》,就是中国彻悟意识的形象表述,曾经影响了马尔罗、萨特、加缪的帕斯卡尔关于人的命定性哲理,则是法兰西彻悟意识哲理体系的一个源头。“彻悟意识”,其实是我自己的一种理解,甚至可以说是我生造出来的一个术语。我所理解的彻悟意识,说得俗一点,就是看透了、看穿了、想通了。我在书斋生活中,拾得先贤的牙慧,多少还认识到了个体人是脆弱的、个体人是速朽的,个体人的很多努力,往往都是徒劳的,如西西弗推石上山。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既看不到开头、也看不到结尾,永无穷尽、永无终结的时序中,个体人是渺小到了不能再渺小的程度,就像一根速朽的芦苇。历史上那么多实在而辉煌的事物,从华丽的宫殿到“笏满床”“歌舞场”“金满箱”“银满箱”,到头来都已经烟消灰灭;历史上那么多典籍都已经尘封泯没,何况是自述文字中故作姿态、做作装扮、添彩美化、虚张声势,最后不过是白费力气,还不如顺乎自然、求真求实。本来活得实在、活得真实,才是整个人生的真谛,何况写作,特别是写自己乎?这该是有为者的胸襟与风度,这样做,何尝不又是一种作为?
基于以上理解,我在自述中要求自己诚实面对自我、面对世人,讲实话、讲真话、直抒胸臆、如实叙说。关于自己写自己的文字,我钦佩、仰慕两本书,一是卢梭的《忏悔录》,二是萨特的《文字生涯》,原因很简单,就是他们写得真,不掩盖自己的缺陷与毛病,做到了有疾不因自我讳。我曾不止一次为这两本书唱过赞歌,今天轮到我来写自己,岂能说一套做一套乎?
这便是我写《回顾自省录》的基本立场。
当然,我们任何一个人,讲任何话,特别是要形之于白纸黑字的话,面对人群与社会的话,不能不受到时代、社会、人群以及制度规范、人际关系、道义责任等各方面的制约,哪些事能讲,哪些事不能讲,如何讲,讲到什么程度,都大有讲究、大有忌讳。因此,有些话题能不能碰尚需“与时俱进”,以待时日。要绝对地讲实话、讲绝对的实话是很不容易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讲真话、讲实话,在很多时候并不决定于讲话的人,而决定于客观的条件、规范、人际关系以及道德标准。不言而喻,我这本书作为自述自省,不能说是完全的,也不能说是彻底的。
但是,不管怎么样,我至少可以说清楚我是怎么一个人,我是芸芸众生中怎么一个凡夫俗子,我的一些事情是怎么做出的。我并不想藏在严肃理论与学术术语所织成的意识形态厚厚帷幕的后面;我并不想在富有诗意的文化面纱之后若隐若现;我也不想在我那些人文书架的左右,借文化的光彩照亮我自己;我也不想穿着或闪闪发亮或高雅美观的外衣,呈现为一个光亮的形象。我想,我也只应该如罗丹的思想者那样,没有遮掩、没有装点、赤着膊臂面世。这是思想者的本性,也是思想者的软肋,这是思想者的命定,也是思想者的使命。在这本书里,我正就是着力于讲清楚两件事:我不过是这么一个凡夫俗子式的人;我所做的事,不过是如此这般做出来的。
2016年4月30日
作为一名热爱阅读的普通人,我对柳鸣九先生的《思想者自述文丛·回顾自省录:柳鸣九自述》充满了好奇与敬意。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自传,更像是一扇可以窥探一位杰出思想家内心世界的窗口。我常常想象,在这样一个“回顾自省录”的书名下,柳先生会如何用最真诚的笔触,剖析自己人生中的每一个重要时刻,那些塑造了他的思想、影响了他的选择的瞬间。他是否会坦诚地谈论自己年轻时的困惑与理想,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又或者,他会将自己与他所研究的俄罗斯文学巨匠们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分享那些让他深受启发的洞见?我期待在这本书中,看到一位智者如何以审慎的态度审视自身,如何在过往的经验中提炼出宝贵的精神财富,并将这份财富毫无保留地与读者分享。我更期待,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受到启发,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也能够进行更深刻的回顾与自省,从而获得成长与升华。
评分《思想者自述文丛·回顾自省录:柳鸣九自述》这本书,对我而言,就像是一份珍贵的精神礼物,我期待着在阅读中,与一位深刻的灵魂进行一场意味深长的对话。我所理解的“回顾自省录”,不仅仅是对过往经历的简单罗列,而更是一种对人生智慧的深度挖掘与提炼。我猜想,柳鸣九先生在这本书中,将会以一种近乎哲学的审视,去审视自己的人生轨迹,去剖析那些塑造了他的思想和情感的关键时刻。他会不会坦陈自己曾经的错误与迷茫,又如何从中汲取教训,最终走向成熟与通透?我尤其好奇,作为一位在中国文学批评领域享有盛誉的学者,他是否会在这本书中,披露自己学术研究的那些不为人知的背后故事,那些灵感的迸发,那些艰难的求证,那些与其他学者的思想碰撞?我期待着,通过他的文字,能够感受到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智慧共鸣,能够从中汲取力量,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生活。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读者,柳鸣九先生的《思想者自述文丛·回顾自省录:柳鸣九自述》早已在我期待的 list 上。虽然我还没有机会捧读这本饱含智慧与人生阅历的自传,但我脑海中勾勒出的画面,是关于一位思想者如何在一生的求索与沉思中,不断回溯、反思,最终形成一套独属于自己的精神坐标。我常常想象,在这本书中,柳先生是否会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航海家,细致描绘自己思想之船在历史长河中遇到的风浪与暗礁,以及如何在无数次航行中调整方向,最终驶向更开阔的精神海域。他的人生轨迹,想必与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发展紧密相连,那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激烈的思想交锋,在他笔下是否会呈现出别样的视角?我尤其好奇,作为一位在俄罗斯文学领域有着卓越贡献的学者,他在自述中是否会深入剖析自己是如何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等巨匠的思想所吸引,又是如何从中汲取养分,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这种跨文化的思想碰撞与融合,无疑是他人生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而我迫切地想从他的亲口讲述中,感受那份深刻的个人体验与智慧启迪。
评分在我对《思想者自述文丛·回顾自省录:柳鸣九自述》的想象中,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旅程,一次与伟大灵魂的深度对话。作为一名对思想史和文学研究充满好奇的读者,柳鸣九先生的名字早已在我心中占据了特殊的地位。我渴望在这本书中,看到他如何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与他对俄罗斯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深刻理解融为一体。他是否会像一位艺术家,用细腻而真挚的笔触,描绘出他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他是否会像一位哲学家,以冷静而睿智的眼光,剖析人生中的种种困惑与答案?我期待着,在书页中,能够找到那些关于成长、关于探索、关于坚守的深刻洞见。我更期待,通过他的自述,能够感受到一种榜样的力量,激励我在自己的生活中,也能够勇于回顾,勤于反思,不断成长,成为一个更成熟、更睿智的人。
评分对于《思想者自述文丛·回顾自省录:柳鸣九自述》这本书,我怀揣着一种近乎朝圣般的期待。柳鸣九先生的名字,在我心中早已与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刻的思想洞察以及对文学艺术的深情厚爱划上等号。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看到一位学者如何将自己置于时代的大背景下,进行一次诚恳而彻底的自我审视。他的人生,无疑是一部活生生的思想史,记录着一个知识分子在动荡年代的迷惘、探索与坚守。我猜想,书中定然会充斥着他与无数伟大思想家、文学家灵魂对话的痕迹,那些在书斋里挑灯夜读的夜晚,那些在课堂上激扬文字的瞬间,那些在学术会议上唇枪舌剑的时刻,都将化作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文字。尤其令我好奇的是,他将如何解构自己漫长学术生涯中的重要节点,那些突破性的发现,那些引发争议的观点,在他回顾的笔触下,是否会展现出不同于外界解读的内在逻辑与个人心路历程?我渴望在字里行间,触摸到他那颗不断求索、永不满足的纯粹心灵。
评分好书不用说
评分送货快 非常经典 值得购买
评分好书不用说
评分好书不用说
评分好书不用说
评分送货快 非常经典 值得购买
评分送货快 非常经典 值得购买
评分好书不用说
评分好书不用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