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多糖提取分離鑒定技術及應用

中藥多糖提取分離鑒定技術及應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張宇 著
圖書標籤:
  • 中藥多糖
  • 多糖提取
  • 多糖分離
  • 多糖鑒定
  • 中藥化學
  • 天然産物
  • 生物活性
  • 藥學研究
  • 分離純化
  • 分析技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279941
版次:1
商品編碼:12000369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32
字數:38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中藥多糖提取分離鑒定技術及應用》對從事多糖研究或對中藥多糖有濃厚興趣的教學、科研、臨床工作者,對新藥研究及保健食品開發人員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實驗操作方法具體詳實
中藥植物代錶性強,有藉鑒意義

內容簡介

《中藥多糖提取分離鑒定技術及應用》共分為10章,第1~4章概述多糖在提取、分離、純化、鑒定等方麵的通用方法與技術,第5~10章分彆敘述黃芪多糖、甘草多糖、刺五加多糖、糖槭多糖、蒲公英多糖及樺褐孔菌多糖6種中藥多糖的提取、分離、鑒定技術及其活性測試實驗。
本書以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為基礎,分專題形式撰寫,不僅有詳細的實驗方法,還有縝密的結果分析與討論,更具係統性和邏輯性。區彆於其他多糖著作以藥理活性為主,本書更側重提取、分離、純化、鑒定等實驗技術,在撰寫上更加詳實具體,可操作性強。
《中藥多糖提取分離鑒定技術及應用》對從事多糖研究或對中藥多糖有濃厚興趣的教學、科研、臨床工作者,對新藥研究及保健食品開發人員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張宇,佳木斯大學藥學院,教授,教授,碩士,博士後閤作導師,碩士生主導師,現任藥學院院長。黑龍江省重點學科藥學學科帶頭人,國傢特色專業製藥工程專業帶頭人,黑龍江省藥學研究所所長,省高校生物藥製劑重點實驗室主任,省精品課程《天然藥物化學》課程負責人,黑龍江省教學名 師,省模範教師,省優 秀 科技工作者。兼任《中國天然藥物》《藥學教育》《黑龍江醫藥科學》雜誌編委、世界中醫藥聯閤會中藥化學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藥學教育研究會理事、中國天然藥物理事會理事、黑龍江省藥學會常務理事等職務。

目錄

第1章多糖概述
1.1多糖的基本概念002
1.2多糖的分類與結構002
1.2.1植物多糖002
1.2.2動物多糖005
1.3多糖的理化性質008
1.3.1物理性質008
1.3.2水解反應008
1.3.3鑒彆反應009
1.3.4羥基反應009
1.3.5硼酸絡閤反應010
參考文獻011
第2章多糖的提取分離技術
2.1多糖提取技術012
2.1.1水提取法012
2.1.2堿提取法012
2.1.3酸提取法013
2.1.4酶催化提取法013
2.1.5超聲輔助提取法013
2.1.6微波輔助提取法013
2.2多糖脫蛋白技術013
2.2.1Sevag法013
2.2.2酶解法014
2.2.3三氯乙酸法014
2.2.4三氟三氯乙烷法014
2.2.5串聯陰陽離子樹脂法014
2.3多糖脫色素技術015
2.3.1活性炭脫色方法015
2.3.2雙氧水脫色方法015
2.3.3吸附樹脂脫色方法015
2.4多糖分離技術015
2.4.1分級沉澱法015
2.4.2鹽析法016
2.4.3膜分離法016
2.4.4離子交換柱色譜法016
2.4.5凝膠柱色譜法017
2.5多糖的含量測定方法017
2.5.1苯酚-硫酸法017
2.5.2蒽酮-硫酸法018
2.5.3地衣酚-鹽酸法018
參考文獻018
第3章多糖的結構研究技術
3.1均一多糖檢測與分子量測定技術021
3.1.1滲透壓法021
3.1.2超速離心法022
3.1.3高效凝膠滲透色譜法022
3.2多糖的一級結構研究方法022
3.2.1化學分析法022
3.2.2光譜分析法024
3.2.3生物學方法025
3.3多糖形貌測定技術025
3.3.1掃描電鏡測定技術025
3.3.2原子力顯微鏡測定技術025
參考文獻025
第4章中藥多糖的生物活性
4.1抗腫瘤活性027
4.2免疫調節活性028
4.3抗病毒活性028
4.4抗感染活性028
4.5抗氧化活性028
4.6微生態調節作用029
4.6.1對菌群調節及血液內毒素的影響029
4.6.2調節腸道免疫活性029
4.7降血糖作用029
4.8抗老年癡呆作用029
參考文獻029
第5章黃芪多糖的提取分離鑒定、生物活性及體內代謝研究
5.1黃芪多糖的提取分離方法研究032
5.1.1儀器、試劑與材料032
5.1.2黃芪多糖的提取分離方法033
5.1.3結果與討論035
5.1.4小結039
5.2黃芪多糖的結構鑒定技術039
5.2.1儀器、試劑與材料039
5.2.2黃芪多糖結構鑒定的方法041
5.2.3結果與討論043
5.2.4小結056
5.3黃芪多糖生物活性研究057
5.3.1儀器、試劑與材料057
5.3.2黃芪多糖生物活性研究的方法058
5.3.3結果與討論060
5.3.4小結064
5.4黃芪多糖體內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其藥代動力學研究065
5.4.1儀器、試劑與材料065
5.4.2黃芪多糖體內分析及其藥代動力學研究的方法066
5.4.3結果與討論071
5.4.4小結093
結語095
參考文獻095
第6章甘草多糖的提取分離及其對腸道菌群的影響
6.1甘草多糖提取分離方法研究098
6.1.1儀器、試劑與材料098
6.1.2甘草多糖提取分離方法099
6.1.3結果與討論102
6.1.4小結107
6.2甘草多糖對腸道菌群的影響108
6.2.1儀器、試劑與材料108
6.2.2甘草多糖對腸道菌群影響的研究方法108
6.2.3結果與討論109
6.2.4小結111
結語111
參考文獻111
第7章刺五加多糖提取分離鑒定及體外抗氧化作用研究
7.1刺五加多糖的提取方法研究114
7.1.1儀器、試劑與材料114
7.1.2刺五加多糖的提取方法115
7.1.3結果與討論118
7.1.4小結127
7.2刺五加多糖分離純化與結構鑒定128
7.2.1儀器、試劑與材料128
7.2.2刺五加多糖分離純化與結構鑒定的方法129
7.2.3結果與討論131
7.2.4小結135
7.3刺五加均一多糖的體外抗氧化活性研究136
7.3.1儀器、試劑與材料136
7.3.2刺五加均一多糖的體外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136
7.3.3結果與討論137
7.3.4小結138
結語139
參考文獻139
第8章糖槭多糖提取分離鑒定技術及生物活性
8.1糖槭多糖提取分離方法研究141
8.1.1儀器、試劑與材料141
8.1.2糖槭多糖提取分離方法142
8.1.3結果與討論144
8.1.4小結145
8.2糖槭多糖結構鑒定技術146
8.2.1儀器、試劑與材料146
8.2.2糖槭多糖結構鑒定方法147
8.2.3結果與討論150
8.2.4小結158
8.3糖槭多糖生物活性研究158
8.3.1儀器、試劑與材料158
8.3.2糖槭多糖生物活性研究方法159
8.3.3結果與討論162
8.3.4小結165
結語166
參考文獻166
第9章蒲公英多糖結構及活性研究
9.1蒲公英多糖的提取與分離167
9.1.1儀器、試劑與材料167
9.1.2蒲公英多糖的提取與分離方法168
9.1.3結果與討論170
9.1.4小結172
9.2蒲公英多糖活性研究173
9.2.1儀器、試劑與材料173
9.2.2蒲公英多糖活性研究方法173
9.2.3結果與討論175
9.2.4小結178
9.3蒲公英多糖的純化及結構解析178
9.3.1儀器、試劑與材料178
9.3.2蒲公英多糖的純化及結構解析方法179
9.3.3結果與討論182
9.3.4小結187
結語188
參考文獻189
附圖190
第10章樺褐孔菌多糖提取分離鑒定技術及生物活性
10.1樺褐孔菌多糖的提取193
10.1.1儀器、試劑與材料193
10.1.2樺褐孔菌多糖的提取方法193
10.1.3結果與討論196
10.1.4小結201
10.2樺褐孔菌多糖的純化與分離201
10.2.1儀器、試劑與材料201
10.2.2樺褐孔菌多糖的純化與分離方法202
10.2.3結果與討論203
10.2.4小結208
10.3樺褐孔菌多糖降糖成分篩選208
10.3.1儀器、試劑與材料208
10.3.2樺褐孔菌多糖降糖成分的篩選方法209
10.3.3結果與討論210
10.3.4小結213
10.4樺褐孔菌多糖的結構鑒定214
10.4.1儀器、試劑與材料214
10.4.2樺褐孔菌多糖的結構鑒定方法215
10.4.3結果與討論217
10.4.4小結219
10.5樺褐孔菌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的研究219
10.5.1儀器、試劑與材料219
10.5.2樺褐孔菌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220
10.5.3結果與討論221
10.5.4小結222
10.6樺褐孔菌多糖的體外抑菌作用研究223
10.6.1儀器、試劑與材料223
10.6.2樺褐孔菌多糖的體外抑菌作用研究方法223
10.6.3結果與討論224
10.6.4小結225
10.7樺褐孔菌多糖對免疫功能調節作用的研究225
10.7.1儀器、試劑與材料225
10.7.2樺褐孔菌多糖對免疫功能調節作用的研究方法226
10.7.3結果與討論227
10.7.4小結229
結語229
參考文獻230
附錄

前言/序言

近年來,人們越來越多地認識到中藥多糖與免疫調節、抗腫瘤、抗病毒、抗輻射、抗感染、微生態調節、降血糖、降血脂、延緩衰老、抗氧化等多種生理活性有著密切關係,有的中藥多糖已在臨床上用於腫瘤、肝炎、心血管疾病的輔助治療。隨著糖化學與糖生物學研究的不斷深入,中藥多糖的生物學功能逐漸被發現,並逐步突破糖類成藥的關鍵技術,多糖在醫療上的價值越來越重要。因此,有專傢預言“21世紀必將是多糖生命科學的時代,正如同20世紀是蛋白質和基因的世紀”。
多糖是一類結構十分復雜的生物大分子化閤物,其結構研究已成為多糖類新藥研發的關鍵問題和瓶頸問題。由於多糖的分子結構不明確,且多糖的藥效物質基礎不清楚,所以就無法進行多糖類藥物的質量控製研究,因此多糖的提取分離、純度測定與結構分析技術對多糖的研究至關重要。
本書針對中藥多糖研究的實際問題,係統地闡述瞭多糖的結構特徵、理化性質、提取分離和結構研究的實驗技術,並結閤本人近幾年的研究實踐,以黃芪多糖、甘草多糖、刺五加多糖、糖槭多糖、蒲公英多糖和樺褐孔菌多糖6個專題形式闡述瞭中藥多糖提取、分離、鑒定、藥理實驗的實用技術。本書中提取方法涉及溶劑分步提取、脫蛋白、脫色素實驗技術以及閃式提取新技術;分離技術涉及膜分離、透析、陰陽離子交換樹脂色譜以及葡聚糖凝膠色譜等實驗技術;結構研究方法涉及化學方法、化學�采�譜�補餛追ā⒐餛追ā⑸�描電鏡形態學觀察法、原子力顯微鏡結構分析法。每個專題包括儀器、試劑和材料,實驗方法,結果與討論,小結4個部分,更具係統性、邏輯性和實用性。本書更側重於實驗技術,在撰寫上更加翔實具體,可操作性強,對從事多糖研究的教學科研人員、臨床工作者、新藥研究及保健食品開發人員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本書在寫作過程中,參考藉鑒瞭有關專傢和學者的學術觀點,6個專題的實驗數據均齣自佳木斯大學黑龍江省高校生物藥製劑重點實驗室。本書齣版得到瞭佳木斯大學藥學省級重點學科資助,在此錶示誠摯的謝意。
雖然作者進行瞭認真審校,但疏漏或不當之處在所難免,誠請讀者提齣寶貴意見和建議。

作者
2016年7月
《植物活性成分的綠色提取與高效分離》 本書旨在為從事天然産物化學、藥物化學、食品科學、化妝品開發以及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和技術人員提供一本全麵、實用的操作指南。本書重點關注利用環境友好的提取技術,如超聲輔助提取、微波輔助提取、超臨界流體萃取和酶輔助提取等,從植物原料中高效、選擇性地獲取具有生物活性的化閤物。 第一部分:綠色提取技術精要 本部分係統介紹瞭各類綠色提取技術的基本原理、設備選擇、工藝優化參數以及在不同植物原料中的應用案例。 超聲輔助提取 (UAE):深入探討瞭超聲波空化效應在破壞植物細胞壁、促進溶劑滲透和加速溶質擴散中的作用機製。詳細介紹瞭超聲頻率、功率、溫度、時間以及溶劑比例等關鍵工藝參數對提取效率和組分選擇性的影響。通過實例分析,展示瞭UAE在提取黃酮類、多酚類、生物堿等化閤物的優勢。 微波輔助提取 (MAE):闡述瞭微波的介電加熱效應和非熱效應如何促進細胞破裂和溶劑滲透。分析瞭微波功率、照射時間、溶劑類型和用量等因素對提取效果的影響。重點介紹MAE在提取揮發油、皂苷、蒽醌類等化閤物方麵的應用,並討論瞭如何控製微波條件以避免目標産物的降解。 超臨界流體萃取 (SFE):深入講解瞭超臨界流體(特彆是CO2)作為一種綠色溶劑的獨特性質,如高擴散係數、低黏度和可調的溶解能力。詳細介紹瞭SFE設備組成、操作壓力、溫度、流速以及共溶劑選擇對提取過程的影響。重點突齣SFE在提取脂類、香料、類鬍蘿蔔素等熱敏性或易揮發性成分方麵的優越性,以及其對環境的友好性。 酶輔助提取 (EAE):著重介紹瞭利用縴維素酶、果膠酶、半縴維素酶等酶類降解植物細胞壁,釋放胞內目標成分的原理。分析瞭酶的種類、用量、pH、溫度和反應時間等關鍵因素對提取效率的影響。通過案例研究,說明EAE在提取多糖、蛋白質、核苷等大分子化閤物方麵的潛力,以及其溫和的提取條件。 其他綠色提取技術:簡要介紹瞭如加速溶劑提取 (ASE)、亞臨界水提取 (SWE) 等新興的綠色提取技術,並對其適用範圍和發展前景進行瞭展望。 第二部分:高效分離純化策略 本部分聚焦於如何從復雜的植物提取物中高效、高選擇性地分離和純化目標活性成分,涵蓋瞭多種經典的和現代的分離技術。 膜分離技術:係統介紹瞭微濾、超濾、納濾和反滲透等膜分離技術在不同分子量範圍的化閤物分離中的應用。重點講解瞭膜材料的選擇、操作壓力、溫度和流速對分離效率和通量的影響。通過案例說明膜分離在脫鹽、濃縮、除菌以及初步組分分離中的作用。 色譜分離技術: 柱色譜:詳細闡述瞭吸附色譜(矽膠、氧化鋁)、分配色譜(反相、正相)、離子交換色譜、尺寸排阻色譜等原理及其在不同極性、電荷和分子大小的化閤物分離中的應用。重點介紹固定相和流動相的選擇、梯度洗脫策略以及放大生産中的挑戰。 高效液相色譜 (HPLC):深入探討瞭分析型和製備型HPLC在目標化閤物精製中的關鍵作用。詳細介紹瞭色譜柱選擇、流動相優化、檢測器選擇(UV-Vis, ELSD, MS)以及操作參數(流速、柱溫)對分離度和峰形的影響。通過實例展示HPLC在分離復雜混閤物、鑒定化閤物和製備高純度標準品等方麵的應用。 氣相色譜 (GC):介紹瞭GC在分離揮發性成分中的應用,包括不同類型的色譜柱和檢測器。 模擬移動床色譜 (SMB):對SMB技術進行瞭詳細介紹,重點闡述瞭其連續化、高效化的特點,以及在工業化規模分離對映異構體、同分異構體等化閤物中的優勢。 結晶與沉澱:探討瞭利用溶劑、溫度、pH等條件誘導目標化閤物結晶或沉澱的方法,以及結晶條件對産品純度和晶型的影響。 固相萃取 (SPE):介紹瞭SPE作為一種樣品前處理和分離工具,在富集、脫除乾擾物以及初步分離目標化閤物中的應用。 第三部分:分析鑒定技術集成 本部分側重於對分離獲得的化閤物進行準確的結構鑒定和含量測定,確保研究的可靠性。 光譜學方法: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 (UV-Vis):介紹其在化閤物定性和定量分析中的基礎應用,特彆是對於含有生色團的化閤物。 紅外光譜 (IR):講解IR光譜如何提供化閤物官能團的信息,輔助結構解析。 核磁共振波譜 (NMR):深入闡述1H NMR, 13C NMR, COSY, HSQC, HMBC等二維NMR技術在化閤物絕對結構確證中的核心作用,提供詳細的圖譜解析思路。 質譜 (MS):詳細介紹不同電離方式(ESI, APCI, EI)和質量分析器(Quadrupole, TOF, Orbitrap)的特點及其在分子量測定、碎片分析和同位素信息獲取中的應用。重點講解LC-MS和GC-MS聯用技術在復雜體係成分分析和結構推斷中的強大能力。 其他分析技術: 高效液相色譜-質譜聯用 (LC-MS/MS):強調其在痕量分析、定量分析和未知物鑒定中的高靈敏度和高特異性。 X射綫單晶衍射:作為化閤物結構鑒定的金標準,介紹其在獲得精確三維結構信息方麵的不可替代性。 鏇光法:用於手性化閤物的鏇光性和光學純度測定。 元素分析:提供化閤物的元素組成信息,輔助分子式確定。 第四部分:綠色提取分離在應用領域的實踐 本部分通過具體的應用案例,展示瞭綠色提取和高效分離技術在不同領域的價值。 天然藥物開發:以某類具有抗炎活性的植物提取物為例,詳細介紹如何通過超臨界CO2提取特定成分,再經製備型HPLC進行分離純化,最終通過NMR和MS確證目標化閤物結構,並進行初步的藥理活性評估。 功能性食品開發:以從藻類中提取的抗氧化多糖為例,闡述如何利用酶輔助提取結閤超濾進行初步分離,再通過離子交換色譜和凝膠色譜獲得特定分子量範圍的多糖,並采用IR和NMR進行結構錶徵,最後評估其抗氧化活性。 天然化妝品原料:以從植物花朵中提取的具有美白功效的黃酮類化閤物為例,介紹如何通過微波輔助提取,結閤反相HPLC進行高效分離,並通過LC-MS/MS進行快速鑒定和含量測定,為化妝品配方提供優質原料。 香精香料提取:以從特定植物中提取的高價值揮發油為例,說明如何利用SFE技術,溫和地提取熱敏性香料成分,並結閤GC-MS進行組分分析,為香精香料的創製提供技術支持。 本書力求理論與實踐相結閤,通過詳實的實驗步驟、清晰的原理講解和豐富的案例分析,幫助讀者掌握植物活性成分的綠色提取、高效分離和準確鑒定的關鍵技術,為推動天然産物研究和應用提供堅實的理論和技術基礎。

用戶評價

評分

我帶著對中藥復方藥理機製的深厚興趣,翻開瞭這本書。原本期望能從中找到一些關於具體中藥方劑中多糖成分協同作用的解讀,抑或是對某些經典復方藥效物質基礎的深入剖析。然而,在閱讀過程中,我發現本書的側重點似乎更偏嚮於技術層麵,詳盡地介紹瞭各種提取、分離和鑒定多糖的方法論。雖然這些技術對於研究者來說至關重要,但對於我這樣更關注臨床應用和藥理機製的讀者而言,書中的技術細節占據瞭過多的篇幅,使得關於實際應用案例的論述顯得相對簡略。例如,在“應用前景展望”這一章節,雖然提到瞭抗腫瘤、免疫調節等方嚮,但具體的例子和深入的機理探討並不多,更多的是對未來研究方嚮的設想。如果書中能結閤更多的臨床數據和已有的研究成果,提供更多關於不同多糖在具體疾病治療中的分子機製、藥代動力學以及體內外實驗證據,相信這本書的吸引力會大大提升,更能滿足我這類讀者對中藥復方藥理機製的求知欲。

評分

作為一名在中藥産業一綫工作的技術人員,我一直關注著如何提高中藥有效成分的提取效率和質量。這本書就像及時雨一樣,為我帶來瞭很多啓發。特彆是關於綠色提取技術的章節,讓我瞭解到超聲輔助提取、微波輔助提取以及酶法提取等新興技術的原理和優勢,這對於我們優化現有生産工藝、降低能耗和環境汙染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書中對不同溶劑體係在多糖提取中的選擇和優化也進行瞭詳細的分析,這對於我們選擇最閤適的提取條件,最大限度地提高目標産物的收率提供瞭科學依據。此外,關於多糖的分離和純化技術,如柱層析、超濾、納濾等,其原理和操作方法的介紹,也讓我對如何獲得高純度的中藥多糖有瞭更清晰的認識。這些技術細節的掌握,將直接轉化為我們實際生産中的操作能力,有助於我們生産齣更高質量、更具市場競爭力

評分

本書以其嚴謹的邏輯和詳實的論證,為中藥多糖研究領域提供瞭堅實的理論支撐。在“結構鑒定技術”這一部分,作者係統地梳理瞭從傳統光譜分析到現代色譜聯用技術,再到核磁共振波譜、質譜技術等一係列分析方法。每種技術都配有詳細的原理闡述、操作流程以及數據解讀示例,使得讀者能夠清晰地理解如何利用這些先進工具來解析復雜的多糖分子結構。書中對於不同類型多糖(如均一多糖、雜多糖)的結構特點和鑒定策略也進行瞭區分論述,體現瞭作者的專業深度。此外,在“應用”章節,作者不僅羅列瞭多糖在抗腫瘤、免疫調節、抗氧化等方麵的研究進展,更進一步探討瞭其在藥物遞送、組織工程等前沿領域的應用潛力,並對未來可能的研究方嚮進行瞭前瞻性的預測。這些內容為從事相關領域研究的科研人員提供瞭寶貴的參考和啓示,有助於推動中藥多糖研究嚮更深層次、更廣闊的領域發展。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樸實無華,紙張的觸感略顯粗糙,但卻散發著一股踏實的知識氣息。打開封麵,目錄清晰地羅列齣章節標題,諸如“提取方法概述”、“分離技術進展”、“結構鑒定手段”以及“應用前景展望”等,無不透露齣作者嚴謹的學術態度。初略翻閱,可以感受到其中涵蓋瞭大量基礎理論知識,對於想要係統瞭解中藥多糖研究領域的研究生或者初學者而言,無疑是一個寶貴的起點。書中對於各種提取工藝的原理闡述,相信能夠幫助讀者深入理解不同方法之間的差異和適用性。同時,對分離技術,如色譜層析、膜分離等,也進行瞭詳細的介紹,這對於優化分離流程、提高多糖純度至關重要。而結構鑒定部分,則涉及到瞭多種現代分析技術,如紅外光譜、核磁共振、質譜等,這些都是解析多糖分子結構的關鍵工具。整體來看,這本書像一位循循善誘的導師,引導讀者一步步走進中藥多糖的科學世界,打下堅實的研究基礎。

評分

我是一位業餘的中藥愛好者,平時喜歡閱讀一些關於中藥的科普讀物,瞭解不同中藥的功效和應用。這本書的標題“中藥多糖提取分離鑒定技術及應用”聽起來非常專業,我抱著學習的心態翻閱瞭一下。書中的語言風格比較學術化,充斥著大量的專業術語和復雜的圖錶,對於沒有相關基礎的讀者來說,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雖然書中提到瞭“應用”二字,但我發現其重點更在於“技術”本身,即如何從復雜的中藥體係中分離齣多糖,並對其進行結構鑒定。對於我這樣關注中藥的養生保健價值,或者想瞭解某種中藥具體對某種疾病有何療效的讀者來說,本書所提供的信息可能過於技術化,難以直接轉化為實用的知識。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一些關於不同中藥多糖的科普介紹,比如它們在人體內的作用機製,如何通過日常飲食攝取,以及在輔助治療中的具體案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