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一世珍藏名人名传精品典藏)

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一世珍藏名人名传精品典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华姿 著
图书标签:
  • 特蕾莎修女
  • 传记
  • 宗教
  • 信仰
  • 爱心
  • 慈善
  • 名人传记
  • 精神成长
  • 基督教
  • 一世珍藏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5490506
版次:1
商品编码:12009629
包装:精装
丛书名: 一世珍藏名人名传精品典藏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1-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64
字数:250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是记述德兰修女生平的传记。
  德兰修女(1910-1997,又译为特蕾莎修女等),生于奥斯曼帝国的科索沃省,阿尔巴尼亚裔,是世界敬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主要替印度加尔各答的穷人服务。德兰修女在少女时期因内心的召唤加入天主教修会成为一名修女,后来又立志为穷苦的人服务而来到印度加尔各答,创办仁爱修女会,收留、照顾流浪的儿童、无家可归者,提供看护和治疗。
  1979年,德兰修女获诺贝尔和平奖。她被誉为诺贝尔奖百余年历史上受尊崇的3位获奖者之一。诺贝尔授奖公报称:“在德兰修女朴素的装束下,隐藏着一个高贵的灵魂。她确实是我们这个时代特殊的人物,也是令人景仰的女性中的一个。她靠着无限的爱去服务穷人中的穷人,以她的一生,实际彰显伟大的爱。”
  本书文笔细腻,资料丰富,章节匀称,富于情节的叙事伴以精妙的分析和议论,情感思想深刻纯真,在思想、知识、文学性方面都很有价值。

作者简介

  华姿,女,生于湖北天门,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现供职于湖北电视台。著有诗集和散文诗集《一切都会成为亲切的怀念》《感激青春》《一只手的低语》等,散文和随笔集《自洁的洗濯》《两代人的热爱》,长篇系列散文《一个人的田野》,长篇散文体传记《上帝的礼物》等。曾获冰心图书奖、长江文艺散文奖和屈原文艺奖。

目录

第一章
在阿尔巴尼亚语言里,龚莎就是花朵的意思3
你有治好贫穷的药吗?4
一切都会消逝,但爱会留下来6
同情心具有永恒的价值8
这本书给她一生带来非同一般的影响10
在她丰美的心里埋下了爱的种子12
她做了一个影响一生的重大决定15

第二章
我就叫德兰吧21
小德兰:“我的天职就是爱”23
加尔各答,穷人的地狱28
她的不安与日俱增31
渴望走出高墙33
爱无界限34

第三章
我很渴,我很渴41
我必须住在穷人中间44
我的责任是服务于全世界的穷人46
不,他们只是太穷了47
两年的等待终于有了结果50
走出修道院的大门51

第四章
在圣家医院“速成”57
伟大的穷人58
回到加尔各答63

第五章
穷人就是我的家人67
梅树下的露天学校68
我要给大家发奖71
误解发生了72
他们惟一的错误是贫穷75

第六章
我决不后退81
最早的追随者84
每个生命都是尊贵的88

第七章
贫民窟的天使95
仁爱传教修女会成立了98

第八章
尼尔玛?利德:纯洁的心105
从一个开始108
微笑的天使110
活生生的女神114
为最微小的那一个而做119
我只是他手上的一支铅笔122

第九章
即使是弃婴也能感受到爱129
在小孩的眼睛里我看到了上帝131
爱是没有界限的132
请看,生命就在这里135

第十章
治疗可怕的人类的痼疾143
善谛纳家,亦即“和平之城”146
最坏的疾病,就是被遗弃150

第十一章
在世界各地奔走155
仁爱传教兄弟会成立了156
来自耶稣会的胡子神父159
谁都没有权利挥霍和浪费161

第十二章
爱和忠诚是人类最重要最神圣的品质169
你们要帮助修女们恪守贫穷170
我革命的成分中只有爱173
点亮生命的灯178
艾滋病人之家180
家是爱的源泉,爱是一切美德的灵魂182

第十三章
同工意味着牺牲和奉献189
义工在彼此相爱中自我完善193
患病和受苦的同工燃烧自己,拯救他人197

第十四章
信任是一种更高级的爱201
虔诚具有伟大的不可思议的力量204

第十五章
心存谦卑:世界上获奖最多的人209
忘记自我,你便找到自我214
诺贝尔和平奖:至高的荣誉217

第十六章
在走向天国的途中223
加尔各答哭了,全世界哭了226
世界的响应228
她留给我们的启示229

初版后记233
使爱不可须臾或缺(精装版后记)234

我们做的,仍然不够(修订版后记)237

附 录
附录1:她在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大会上的演讲239
附录2:诺贝尔和平奖授奖公报246
附录3:仁爱传教修女会的机构设置247
附录4:仁爱传教修女会的工作设置249

精彩书摘

  第七章
  贫民窟的天使
  到了1949年的3月,有四个女孩追随德兰姆姆深入贫民窟为穷人服务的事,终于被加尔各答的主教知道了。主教很生气,他立即召来神父和院长。他说:“这成何体统?这些来自印度最好家庭的女孩,在没有任何人监护的情况下,在加尔各答市区到处乱跑,你们说,这像什么样子?”
  神父解释道:“并不是没有监护人,阁下,德兰修女是一个校长,她知道怎么保护她们。”
  院长却不这么看,她说:“我同意大主教的话,这会让整个教会蒙羞的。”
  主教点点头说:“我要这件事立即停止。神父,你马上去办。很显然,这个实验已经失控了。”
  听了这话,神父有些激动,他站起来说:“请恕我直言,阁下,应该说是我们失控了。德兰修女启发了年轻女孩,使她们愿意为最穷困的人奉献……”
  主教打断他:“为什么这些有着大好前程的女孩,愿意放弃一切为穷人奉献呢?”
  神父回答说:“我相信她们一定认为自己是在为上帝奉献。”
  院长插嘴道:“阁下,为了她自己和那几个女孩的安危,我认为应该要求她们马上返回修道院。”
  主教正要开口,神父忙说:“阁下,我请求你,请你再给她一点时间,至少让她做完这一年,这也是教皇同意了的。”
  主教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不再说话。但这并不表明主教改变了想法。所以第二天上午,神父还是亲自去了一趟摩提吉。
  德兰姆姆正在埋头修补一张绷子床,她像一个老练的织匠一样,娴熟地工作着。神父简要地转述了一下主教的想法,然后婉转地说:“劳莱德修道院欢迎你一年后回来,但现在的问题是,这件事牵涉到了那几个年轻女孩。”
  姆姆不解地问:“有什么问题吗?虽然她们还不是修女,但她们照着严格的规定过信仰的生活。”
  神父回答说:“是的,她们完全可以接受训练,当你回来后,她们就可以加入劳莱德修会,成为修道者了。”
  姆姆停下手里的活,问神父:“回去?那我的工作怎么办?”她指着屋子里的病人,“我不能帮了他们一半,就丢下他们不管吧。”
  神父问道:“那你想怎么办?”
  姆姆重新埋下头继续她的工作,过了好一会儿,她才抬起头来,缓缓地说:“神父,我想申请成立一个修会。”
  神父先是一愣,而后哈哈地笑了。他说:“修女,你知道吗?从1850年以来,梵蒂冈就再没有批准过新的修会成立了。至于你的工作,他们会认为可以由民间慈善机构接手。”
  姆姆摇摇头,坚定地说:“不,为穷人中的穷人服务,是一项艰辛而没有止境的工作,为了长久地努力于这项工作,需要一股强大的力量,只有修会生活才能做到。”
  神父说:“申请修会牵涉到很多方面,你需要提出一份规划书和你的工作记录,要解释为什么要成立一个新的修会,还要写下你的规章,等等。”
  姆姆没有作声,她站起来,走到屋子的另一个角落,从她随身携带的纸包里,拿出一叠厚厚的文件,递给神父:“规划书、记录、规章,我都准备好了,神父。”
  神父从姆姆手中接过那叠沉甸甸的文件时,感到非常意外,但同时又觉得是在意料之中。因为,德兰姆姆就是这样一个经常让人惊讶的人。
  神父以最快的速度读完了姆姆的规划书,然后又以最快的速度把规划书送到了主教手里。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神父再次前往主教的府邸。
  主教把一张还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报纸扔在神父面前:“你看看,你看看这一篇,‘贫民窟的天使’,加尔各答的媒体总是喜欢这样报道她,甚至连市议会都支持她。”
  神父说:“如果她的修会被承认,那么,那几个女孩就有资格宣誓成为修女了。她一直都很重视她们的属灵操练。”
  主教说:“是的,是的,但我看到规划书上除了守贫、贞节和顺服之外,还有第四戒:全心全意为最贫苦之人奉献。”
  天主教规定,一个女孩如果要加入修会,不管是哪一个修会,都必须宣誓遵守三条基本戒律,即守贫、贞节和顺服,也叫戒财、戒色、戒意。意即个人意志。所谓守贫,就是过贫穷的生活。耶稣说:“贫穷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马太福音5:3》)耶稣所说的贫穷,不单指物质生活,而是指一种精神或心理状态。彻底自空,就是贫穷的一种最高境界。因此,贫穷的人有福了,意思是:那知道自己全然无助因而全然信靠上帝的人有福了。而德兰姆姆规定,她的修会成员,除了遵守这三戒之外,还必须宣誓遵守第四个戒律,即全心全意为穷人中的穷人服务的戒律。
  神父说:“这正是她的修会与众不同之处。”
  主教纠正道:“那还不是她的修会。”
  但神父仍然执拗地说:“她的修会有200多条规定,阐述修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
  主教打断他:“我知道,这些文件我都看过了。神父,下个月我将要去罗马,在这之前,如果我没听到任何有关德兰修女的批评,那么,我会考虑把她的申请带去的。”
  神父惊喜得连话都不会说了:“但是阁下,你是说,不,我是说,谢谢阁下。”
  劳莱德修道院的这个神父,是一个身材瘦小不苟言笑的老头,看上去很严肃,甚至还有点古板,但实际上,他是一个内心充满热情的人,他给了德兰姆姆很重要很重要的帮助。如果不是他的慷慨相助和热心推动,之后给整个世界带来重大影响的仁爱传教修女会,恐怕不会那么快就获得梵蒂冈的特别批准而在加尔各答创建。当然,加尔各答的主教也不坏,虽然他看起来好像总是在批评或为难德兰姆姆,但实际上,他是很欣赏德兰姆姆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该负的责任,他不过是在尽一个主教的职责而已。
  仁爱传教修女会成立了
  1950年10月的一天,一封来自梵蒂冈的重要信件寄到了劳莱德修道院。神父看过后,一分钟也没有耽搁,立即带着这封信来到了高玛家。但姆姆不在。高玛太太就叫小梅宝去把姆姆找回来。
  姆姆正在为一件家事难过,阿尔巴尼亚政府拒绝批准她的妈妈和姐姐离境。这就使姆姆永远地失去了与母亲相见的机会。看到姆姆进屋,神父笑着对高玛太太说:“看,她从战场上回来了。”神父说得没错,摩提吉就是一个战场——对于世界上所有为穷人服务的人来说,每个贫民窟都是一个战场。
  高玛太太连忙站起来,对姆姆说:“我知道你不接受任何人的热心招待,不过,修女,我可以为你倒一杯茶吗?”
  姆姆回答说:“谢谢,我不渴。”
  高玛太太出去后,神父问姆姆:“这是真的吗?”神父指的是不接受招待这件事。
  姆姆回答道:“不论穷人或富人,总有人喜欢邀请我们一起喝茶,或者吃东西。我们绝对不接受穷人的施舍,但是只接受富人的邀请,又会伤害穷人,所以干脆都拒绝。”
  神父说:“我相信这一定会让很多人感到很失败,德兰院长。”
  范儒神父虽然看起来很严肃,但有时也很幽默。当他称姆姆为德兰院长时,姆姆一时还没领会过来呢,她顺着神父的话说道:“我们并不担心,可是……”话没说完,她立刻就从神父神秘的笑容里领悟到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她吃惊地问:“您说什么?德兰院长?”
  神父一向都是庄重的,但这会儿,他也顽皮地笑着,像个孩子一样,跟德兰姆姆做了一个鬼脸,然后才从皮包里取出那封重要来信,站起来很郑重地递给姆姆。
  德兰姆姆简直不敢相信,她狐疑地望着神父。神父跟她点头,鼓励她,但她仍然不敢相信。迟疑了好一会儿,她才鼓起勇气小心地打开了信封。对姆姆来说,这真是一个天大的喜讯,罗马教廷竟然批准了她的申请,同意她在加尔各答创办一个崭新的修会。
  天主教的修会通常是一种国际性的组织,但也有一部分修会是属于教区性的,即只能在某个规定的教区内开展工作。仁爱传教修女会在初期就是教区性的——属于加尔各答教区。
  10月7日这天,仁爱传教修女会在加尔各答的大教堂里举行了庄严的成立庆典,这个重要的礼仪由大主教主持。主教身穿红色的圣袍,显得格外的华贵和隆重。天主教的圣袍有红色、白色和紫色等几种颜色,白色代表纯洁、喜庆,红色代表隆重、庆典,紫色代表悔改、补赎和哀悼。不同的礼仪,主礼人——主教或神父,要穿不同的祭衣或圣袍,以显示对所行礼仪的尊敬和重视。
  德兰姆姆跪在祭台前,谦卑地接受主教的祝福。主教说道:“那些流浪的人,饥饿的人,无家可归的人,被遗弃的人,你们将照料他们,帮助他们,探视他们,让他们感受上帝的爱,唤起他们对上帝慈爱的回应。”主教最后说:“上帝的成就将经由你而彰显,神圣的德兰院长,欢迎你加入加尔各答教区。”
  姆姆抬起头,诚恳地说:“阁下,请称我为德兰修女就好,我这么渺小的身躯,承受不了那么长的头衔。”主教笑了。
  这时,音乐响了起来,女孩们开始高唱圣歌。宽广、朴实、纯净、甜美的圣歌,使人激动,又使人沉静,完完全全是一种响彻心灵的祈祷。在今天终于成为修女的几个女孩,手擎蜡烛,在姆姆的带领下,表情肃穆地走到祭台前,开始宣读她们神圣的誓言:
  为解除基督无尽的渴望,我将全心全意奉献最贫困之人,照料伤残孤苦之人,并且教育流浪儿童,探望乞丐及其子女,安置被遗弃、被驱逐、未蒙爱之人,以慈爱工作彰显上帝之爱。
  在这个伟大的时刻,德兰姆姆眼睛里泪光闪闪。苏妮塔,玛丽亚,还有葛楚,每一个人都是双眼含泪。其实,不只是她们,观礼的人们也是如此。我想,使人们感动得流下热泪的,决不仅仅是这个美丽的仪式——不仅仅是美妙的音乐,闪烁的烛光,洁白的衣服,神圣的誓言,而是德兰姆姆和她的修女们所投身的这个不同凡响的事业,是她们伟大的爱和奉献,以及她们对上帝积极而绝对的回应。是的,她们的回应是一种绝对的震撼人心的回应,她们是基督真正的追随者。
  这个由德兰姆姆所领导的、由中产阶级的女孩们所组成的贫民区基督仁爱传播会,终于在加尔各答成立了。其英文全名是:CarriersofChrist�餾loveintheSlums。但人们更喜欢或更习惯称它为:仁爱传教修女会,即MissionariesofCharity。
  这是1950年的10月,德兰姆姆的仁爱事业只不过刚刚开展了两年多,但罗马教皇就认可了这个年轻的新修会。这对于规矩重重的罗马教廷来说,是一个异常迅速的承认,也是一个极其难得的承认。
  从此之后,姆姆的追随者迅速增加,全是清一色的年轻女孩。但姆姆对此并没有头脑发热。她知道,她们毕竟还年轻,谁也不能保证她们中间的每一个都能坚持自己的选择,有的可能是出于一种浪漫的想法,或者一时的冲动。因此,姆姆给她们每个人都留了退路,允许她们随时改变主意。而对于圣玛丽中学的女学生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姆姆坚持给那些未完成学业的女孩上课,督促她们自学,并坚持要她们返回学校参加毕业考试。最后,这些女孩们都以优异的成绩从圣玛丽中学毕业,而且,没有一个人从这个集体里退出。
  不久,这个年轻修会的人数就达到了12人,那间小小的阁楼显然无法容纳这么多的人了,就在这时,一个叫麦可高木的商人找到姆姆,说他在加尔各答的小溪巷有一栋楼房,二层楼全都空着,如果姆姆愿意使它发挥一点作用的话,那么他乐意奉献出来。
  于是姆姆就带着女孩们从高玛家的阁楼里搬了出来。
  因为是在二层楼,姆姆就称它为“上屋”。
  上屋作为仁爱传教修女会的总部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因为修会发展得很快。当修会成员达到28人时,上屋也住不下了。于是,她们搬到了位于加尔各答下环路54号的一座小型综合建筑中。
  这是一幢三层的楼房,而且最令人欣喜的是,小楼的中间还有一个院子。房子的主人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但很认同仁爱传教会对于社会工作的热心和关注,尤其钦佩德兰姆姆为穷人所做的一切,因为要举家迁往巴勒斯坦,便以最便宜的价格把房子卖给了仁爱传教修女会。
  有了这栋小楼,以及随之而来的团体生活,姆姆就像回到了劳莱德修道院一样。每一天,她和修女们都是以祈祷开始,以祈祷结束的。祈祷是她们力量的源泉。如果把生命比作一辆汽车,那么,祈祷就是它的油料,如果没有油料,汽车将无法抵达旅程的终点。祈祷之于灵魂,就如血液之于肉体。透过祈祷,她们获得一颗清净的心。有了一颗清净的心,就能聆听上帝,对上帝说话,就能从他人身上看见上帝和他的爱。
  在这个以信仰为轴心的集体里,女孩们是快乐而富有的,但同时她们又是绝对贫穷的。
  每个修女所拥有的全部个人财产,就是一枚十字架,几本经书,三套滚着蓝边的白色会服——一套穿、一套洗、一套等着晾干,一双凉鞋,一床铺盖,一个搪瓷碟子——用来吃饭,一块肥皂——装在烟盒里,一个洗漱盆,一只写有号码的铁桶——用来存放所有的东西。
  她们通常是三四个人共住一个房间,每天基本上只吃米饭和素菜。她们没有电视机,至多有部收音机,仅仅用于收听新闻。她们不用电风扇,即便气温高达40多度。因为在印度,电风扇是生活富裕的象征。
  每个自愿加入仁爱传教修女会的女孩,其实在入会之前,就已明了自己所要过的生活。但这并不能阻止她们追求的脚步——这其中一定隐含着深刻的奥秘。德兰姆姆曾经自豪地说:“只有很少很少的修女在一段时间后选择了离开,那只是屈指可数的几个女孩。”为了祝福这些离去的女孩,姆姆专门在她的200多条清规里补充了一条:为所有曾属于这个修会的人祈祷,愿主护佑她们。
  后来,有个富有而善良的商人看到她们如此辛苦,又如此清贫,就给她们送来一台崭新的洗衣机。姆姆为此专门召开会议,让年轻的修女们自己决定,是接受,还是婉言谢绝?结果修女们一致认为:宁愿自己动手洗衣服,也要像耶稣那样,一辈子恪守贫穷。
  而这种贫穷,并不仅仅局限于物质,还意味着一种心灵的贫穷,即倒空自我,打碎自我,在一切的事情上,清除名利心、虚荣心,等等。有一段她们每天念诵的祈祷文,很明确地阐明了这种赤贫所深含的奥妙:
  “噢!耶稣,解除我被爱的向往,被夸奖的向往,被尊崇的向往,被赞美的向往,被喜欢的向往,被请益的向往,被赞同的向往,被欢迎的向往。被羞辱的恐惧,被蔑视的恐惧,被责难的恐惧,被毁谤的恐惧,被遗忘的恐惧,被冤枉的恐惧,被讪笑的恐惧,被怀疑的恐惧。”
  在仁爱传教修女会初创时期,有个叫安德瑞雅的修女在一次医科考试中获得了金奖。当她兴致勃勃地拿着那枚漂亮的奖章去向姆姆报喜时,姆姆却问她:“那么,小姐妹,你想用它来干什么呢?”
  安德瑞雅回答说:“这一点,我倒没想过。”
  于是姆姆说:“你应该明白,这个奖章对你没有意义。你不会去开诊所,你也不会在自己的名字后写上什么学术头衔,你是个为穷人工作的修女,一枚奖章能有什么用场呢?”
  安德瑞雅一下子就明白了,她把这枚漂亮的奖章退了回去。结果她获得了一种自由的感觉——荣誉又何尝不是一种捆绑或负担。这种自觉自愿的贫穷,不仅使人获得自由,也使人获得释放和独立。圣方济各早就说过:“如果我们拥有财产,我们就要有武器来保卫它。”
  在这一章的最后,我要告诉你们,仁爱传教修女会所要服侍的人,是那些即便被称为穷人都显得奢侈的人:他们是那些不上教堂的,因为身上的衣服肮脏;他们是那些不吃东西的,因为已经没有了吃的力气;他们是那些倒在街头的,因为知道自己即将死去,而路过的人不会看他们一眼;他们是那些不会哭泣的,因为眼泪已经流干。
  而仁爱传教修女会自始至终都将为了他们而存在。而且,只为了他们而存在。姆姆曾对她的一个朋友说:“我们的修会只为了一个目的而存在,即给那些最穷的人找些吃的。星期一吃大米和盐,星期二吃盐和大米,星期三又吃大米和盐。如此等等。”
  从那时起,加尔各答下环路54号的这栋小楼,就成了仁爱传教修女会的总部,直到现在。
  ……

穿越时空,触摸生命的不朽之光——《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总有那么一些名字,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给予我们无尽的启迪与力量。她们的故事,并非惊天动地的伟业,而是细微之处见真章,平凡之中蕴含着非凡的爱与奉献。德兰修女,便是其中一颗耀眼夺目的星。 《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一世珍藏名人名传精品典藏)并非一部简单的传记,它是一扇窗口,让我们得以窥探一个伟大灵魂的深度与广度;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对爱与善良的渴望;它更是一段旅程,引领我们跟随德兰修女的足迹,去理解何为真正的“在爱中行走”。 一、 尘埃中的玫瑰:卑微者的守护神 德兰修女的故事,是从印度加尔各答最贫困、最被遗忘的角落开始的。那里,充斥着饥饿、疾病、死亡,以及被社会彻底抛弃的孤儿、麻风病患者、垂死的穷人。在常人眼中,那是一片绝望的土地,一个被上帝遗忘的炼狱。然而,正是这样一片“尘埃”,却孕育出了一朵最耀眼、最芬芳的玫瑰。 德兰修女,一个来自阿尔巴尼亚的普通女子,却怀揣着一颗燃烧着无私之爱的心,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这条布满荆棘的道路。她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惊人的才华,她所拥有的,仅仅是对那些最卑微、最痛苦的生命的深深的同情,以及一份近乎偏执的信仰。她放弃了安逸的生活,放下了一切世俗的荣耀,赤脚走进了贫民窟,用她那双粗糙却充满力量的手,去拥抱那些被社会遗弃的灵魂,去擦去他们脸上的泪水,去喂饱他们干瘪的肚子,去倾听他们临终的遗言。 本书将细致地描绘德兰修女最初的艰难岁月。她如何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一个亲历者;她如何从一个单枪匹马的奉献者,逐渐凝聚起一群志同道合的姐妹;她如何在一个充满歧视、疾病和死亡的环境中,建立起一个又一个的收容所、医院和孤儿院。这些地方,没有奢华的设施,没有先进的医疗器械,但却充满了人性的温暖和爱的光辉。在那里,临终的病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感受到了尊严,被遗弃的孩子找到了家的归宿,麻风病患者不再是人人避之不及的“瘟神”。 德兰修女的“在爱中行走”,并非廉价的怜悯,而是深刻的共情。她并非站在高处施舍,而是跪在尘埃中陪伴。她会亲自为麻风病患者清洗溃烂的伤口,她会抱起垂死的孩子,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他们冰冷的身体。她所做的一切,都源于一种深刻的理解:每一个生命,无论多么卑微,多么痛苦,都拥有被爱与尊严对待的权利。她相信,即使在最黑暗的角落,也能点燃生命的希望之光。 二、 信仰的力量:超越苦难的生命奇迹 德兰修女的伟大,离不开她那坚定不移的信仰。她的信仰,不是抽象的教条,而是切实可行的行动,是化作滴水穿石般的力量,是支撑她穿越无尽苦难的灵魂支柱。她相信,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基督服务,是在爱祂所爱的最卑微的兄弟姐妹。 本书将深入探讨德兰修女的信仰历程。她如何在这种极端艰苦的环境下,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力量?她的祈祷,是如何成为她前进的动力?她又如何将这份信仰,传递给她的姐妹们,让她们甘愿牺牲自己,奉献一生? 在阅读《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时,我们会看到,德兰修女并非没有经历过怀疑与挣扎。在那些漫长而孤寂的夜晚,在面对接踵而至的苦难与死亡时,她也曾感到疲惫与无助。然而,正是她对信仰的执着,对爱的坚守,让她一次又一次地站了起来。她的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关于信仰如何能够战胜一切苦难的鲜活证明。 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的真谛。她不问回报,不求名利,只是单纯地去爱,去服务,去给予。她的生活,简朴到极致,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花边纱丽,就是她最体面的衣裳。她的饮食,也尽量与她所帮助的人们一样,以示尊重与平等。这种“与民同苦”的生活方式,让她赢得了全世界的敬意,更让那些被她帮助的人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与爱。 三、 爱与奉献的传承:点燃希望的火种 德兰修女的伟大,并不仅仅在于她个人的奉献,更在于她所建立的“仁爱传教士修女会”。这个由她创立的修女会,如今已遍布世界各地,将她的爱与服务精神,传递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角落。 《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将带你走进这个充满爱的大家庭,了解那些追随德兰修女脚步的女性。她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背景,却因为同一个信念而聚集在一起,用自己的青春、热情与生命,去践行德兰修女的教诲。她们就像一颗颗小小的火种,点燃了无数绝望中的生命之光。 本书还将呈现德兰修女与世界各国的领导人、科学家、艺术家等不同阶层的人士的交往。尽管她的身份卑微,但她的影响力却跨越国界,超越文化,触动了无数人的心灵。她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她却选择将奖金全部捐献给穷人。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真正的和平,源于内心的爱与同情,源于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与关怀。 德兰修女的故事,是一部关于生命价值的深刻探讨。她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拥有多少物质财富,而在于你能给予他人多少爱与关怀。她用她的一生,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生命赞歌,她教会我们,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我们也可以选择“在爱中行走”,去照亮自己,也去温暖他人。 结语: 《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一世珍藏名人名传精品典藏)是一部值得我们反复阅读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是对一位伟大女性的缅怀,更是对人类共同价值的呼唤。当你翻开这本书,你将被德兰修女那纯粹的爱所震撼,你将被她那坚定的信仰所感动,你将被她那无私的奉献所激励。 请跟随德兰修女的脚步,去感受那份超越苦难的生命力量,去领悟“在爱中行走”的真谛。这本书,将是你人生中一份珍贵的宝藏,它将永远点亮你内心深处对爱与善良的渴望,让你在人生的旅途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不朽的光辉。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这本书的。我一直对那些真正改变世界的人物故事很感兴趣,特别是那些并非以权力或财富来衡量其价值的人物。德兰修女的名字,我早已耳熟能详,她象征着无私的奉献和博大的爱心。这本书的副标题“一世珍藏名人名传精品典藏”也让我觉得分量十足,预示着内容的深度和价值。我非常渴望了解她的人生轨迹,她早年的生活是怎样的?是什么样的契机让她选择了这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在那个年代,一位女性要承担如此巨大的责任,必然会面临无数的挑战和困难,我期待书中能细致地展现这些不为人知的细节,以及她是如何克服的。我尤其好奇她与团队之间的合作,以及她是如何激励和凝聚那些追随她的人们。那些关于她在印度街头拯救被遗弃者的故事,关于她如何与疾病抗争,如何面对生死,都充满了震撼人心的力量。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一种超越物质的、纯粹的精神力量,并从中汲取前进的勇气和动力。

评分

一直以来,德兰修女在我心中都是一个传奇般的存在。她的名字本身就代表着一种精神,一种不计回报的奉献和对全人类的博爱。这本书的书名“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简洁而富有诗意,预示着一段充满爱与感动的旅程。我尚未翻阅本书,但仅仅是想象书中可能包含的内容,就足以让我心潮澎湃。我非常想知道,她是如何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建立起那个闻名世界的慈善机构的?她是如何面对各种质疑和困难,却始终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的?我特别期待书中能细致地描绘她与那些被遗弃的、病痛缠身的人们之间的互动,那些充满人性关怀的瞬间。我相信,她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传记,更是一种普世价值的体现,是对人类善良本性的呼唤。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爱”的含义,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份爱。

评分

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我就被深深吸引了。“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简单却饱含深意。德兰修女的名字,在我心中一直是一个神圣而令人敬佩的符号。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超越自我,将生命献给更伟大事业的人们充满好奇。我还没有读过这本书,但我可以想象,它将带领我走进一位伟大女性不平凡的一生。我非常渴望了解她是如何在贫困的环境中,点燃希望的火种,如何用最纯粹的爱去温暖那些被社会遗忘的角落。那些关于她如何面对疾病、死亡以及社会偏见的种种挑战,都让我充满探究的欲望。我希望这本书能不仅仅讲述她的事迹,更能触及她的内心世界,让我们理解她之所以能成为德兰修女背后的原因。这不仅仅是一本传记,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光辉,也激励着我们去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也能“在爱中行走”,为这个世界带来一丝温暖。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有一种沉静而充满力量的美感,淡淡的色彩搭配上德兰修女慈祥而坚毅的面容,让人一看就心生敬意。我一直对那些在平凡生活中做出不凡事业的人们充满好奇,而德兰修女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星。虽然我还没有翻开书页,但仅仅是书名“在爱中行走”,就足以激起我内心深处对善良与奉献的共鸣。我尤其期待书中能深入描绘她如何从一个普通的修女,成长为一位备受世界尊敬的慈善家。我希望这本书能带我走进她的内心世界,了解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她走过艰难的岁月,又是如何以无私的爱去温暖那些最需要关怀的灵魂。那些关于她如何建立仁爱之家,如何在贫病交加的环境中坚持不懈,如何用最简单的行动去改变他人的命运的故事,都让我充满了探究的欲望。我常常思考,一个人要有多大的勇气和多么坚定的信仰,才能不被外界的纷扰所动摇,而是始终专注于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情。这本书,或许能为我解答这些疑问,并给我带来心灵的启迪。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所蕴含的那份宁静与力量。德兰修女的形象,在我心中一直是一个温柔而坚韧的符号,代表着一种极致的善良和无私的奉献。我尚未阅读这本书,但仅仅是它的名字和所代表的人物,就足以让我产生强烈的阅读冲动。我渴望深入了解她的人生经历,那些关于她如何放弃安逸的生活,选择在最贫困、最被忽视的角落奉献自己的一生,这些故事总是让我动容。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描绘她在建立“仁爱之家”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以及她是如何凭借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一一克服的。那些关于她如何用最朴素的方式给予他人尊严和爱,如何让绝望中的人们重新燃起希望的故事,都是我非常期待的内容。我总是在思考,是什么样的内在驱动力,让一个人能够如此全身心地投入到服务他人之中,甚至将自己的生命奉献出去。这本书,或许能带我走进她内心深处,感受那份源源不绝的爱与慈悲。

评分

很好看的书,推荐

评分

书质地不错,内容还没有看,物流超快

评分

还好吧,纸张质量精致字迹清晰可见

评分

京东打折买的 比较划算 很不错

评分

他是一个传奇,难以被超越的传奇。

评分

书很不错,满减活动买的,很划算,快递还是一样的给力

评分

心中的女神,推荐。。。。。。。。

评分

这个系列的书买了不少本,质量不错,这次京东活动又买了三本。

评分

好书 伟大的精神领袖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