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修女傳:在愛中行走(一世珍藏名人名傳精品典藏)

德蘭修女傳:在愛中行走(一世珍藏名人名傳精品典藏)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華姿 著
圖書標籤:
  • 特蕾莎修女
  • 傳記
  • 宗教
  • 信仰
  • 愛心
  • 慈善
  • 名人傳記
  • 精神成長
  • 基督教
  • 一世珍藏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長江文藝齣版社
ISBN:9787535490506
版次:1
商品編碼:12009629
包裝:精裝
叢書名: 一世珍藏名人名傳精品典藏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11-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264
字數:25000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德蘭修女傳:在愛中行走》是記述德蘭修女生平的傳記。
  德蘭修女(1910-1997,又譯為特蕾莎修女等),生於奧斯曼帝國的科索沃省,阿爾巴尼亞裔,是世界敬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主要替印度加爾各答的窮人服務。德蘭修女在少女時期因內心的召喚加入天主教修會成為一名修女,後來又立誌為窮苦的人服務而來到印度加爾各答,創辦仁愛修女會,收留、照顧流浪的兒童、無傢可歸者,提供看護和治療。
  1979年,德蘭修女獲諾貝爾和平奬。她被譽為諾貝爾奬百餘年曆史上受尊崇的3位獲奬者之一。諾貝爾授奬公報稱:“在德蘭修女樸素的裝束下,隱藏著一個高貴的靈魂。她確實是我們這個時代特殊的人物,也是令人景仰的女性中的一個。她靠著無限的愛去服務窮人中的窮人,以她的一生,實際彰顯偉大的愛。”
  本書文筆細膩,資料豐富,章節勻稱,富於情節的敘事伴以精妙的分析和議論,情感思想深刻純真,在思想、知識、文學性方麵都很有價值。

作者簡介

  華姿,女,生於湖北天門,畢業於武漢大學中文係,現供職於湖北電視颱。著有詩集和散文詩集《一切都會成為親切的懷念》《感激青春》《一隻手的低語》等,散文和隨筆集《自潔的洗濯》《兩代人的熱愛》,長篇係列散文《一個人的田野》,長篇散文體傳記《上帝的禮物》等。曾獲冰心圖書奬、長江文藝散文奬和屈原文藝奬。

目錄

第一章
在阿爾巴尼亞語言裏,龔莎就是花朵的意思3
你有治好貧窮的藥嗎?4
一切都會消逝,但愛會留下來6
同情心具有永恒的價值8
這本書給她一生帶來非同一般的影響10
在她豐美的心裏埋下瞭愛的種子12
她做瞭一個影響一生的重大決定15

第二章
我就叫德蘭吧21
小德蘭:“我的天職就是愛”23
加爾各答,窮人的地獄28
她的不安與日俱增31
渴望走齣高牆33
愛無界限34

第三章
我很渴,我很渴41
我必須住在窮人中間44
我的責任是服務於全世界的窮人46
不,他們隻是太窮瞭47
兩年的等待終於有瞭結果50
走齣修道院的大門51

第四章
在聖傢醫院“速成”57
偉大的窮人58
迴到加爾各答63

第五章
窮人就是我的傢人67
梅樹下的露天學校68
我要給大傢發奬71
誤解發生瞭72
他們惟一的錯誤是貧窮75

第六章
我決不後退81
最早的追隨者84
每個生命都是尊貴的88

第七章
貧民窟的天使95
仁愛傳教修女會成立瞭98

第八章
尼爾瑪?利德:純潔的心105
從一個開始108
微笑的天使110
活生生的女神114
為最微小的那一個而做119
我隻是他手上的一支鉛筆122

第九章
即使是棄嬰也能感受到愛129
在小孩的眼睛裏我看到瞭上帝131
愛是沒有界限的132
請看,生命就在這裏135

第十章
治療可怕的人類的痼疾143
善諦納傢,亦即“和平之城”146
最壞的疾病,就是被遺棄150

第十一章
在世界各地奔走155
仁愛傳教兄弟會成立瞭156
來自耶穌會的鬍子神父159
誰都沒有權利揮霍和浪費161

第十二章
愛和忠誠是人類最重要最神聖的品質169
你們要幫助修女們恪守貧窮170
我革命的成分中隻有愛173
點亮生命的燈178
艾滋病人之傢180
傢是愛的源泉,愛是一切美德的靈魂182

第十三章
同工意味著犧牲和奉獻189
義工在彼此相愛中自我完善193
患病和受苦的同工燃燒自己,拯救他人197

第十四章
信任是一種更高級的愛201
虔誠具有偉大的不可思議的力量204

第十五章
心存謙卑:世界上獲奬最多的人209
忘記自我,你便找到自我214
諾貝爾和平奬:至高的榮譽217

第十六章
在走嚮天國的途中223
加爾各答哭瞭,全世界哭瞭226
世界的響應228
她留給我們的啓示229

初版後記233
使愛不可須臾或缺(精裝版後記)234

我們做的,仍然不夠(修訂版後記)237

附 錄
附錄1:她在諾貝爾和平奬頒奬大會上的演講239
附錄2:諾貝爾和平奬授奬公報246
附錄3:仁愛傳教修女會的機構設置247
附錄4:仁愛傳教修女會的工作設置249

精彩書摘

  第七章
  貧民窟的天使
  到瞭1949年的3月,有四個女孩追隨德蘭姆姆深入貧民窟為窮人服務的事,終於被加爾各答的主教知道瞭。主教很生氣,他立即召來神父和院長。他說:“這成何體統?這些來自印度最好傢庭的女孩,在沒有任何人監護的情況下,在加爾各答市區到處亂跑,你們說,這像什麼樣子?”
  神父解釋道:“並不是沒有監護人,閣下,德蘭修女是一個校長,她知道怎麼保護她們。”
  院長卻不這麼看,她說:“我同意大主教的話,這會讓整個教會濛羞的。”
  主教點點頭說:“我要這件事立即停止。神父,你馬上去辦。很顯然,這個實驗已經失控瞭。”
  聽瞭這話,神父有些激動,他站起來說:“請恕我直言,閣下,應該說是我們失控瞭。德蘭修女啓發瞭年輕女孩,使她們願意為最窮睏的人奉獻……”
  主教打斷他:“為什麼這些有著大好前程的女孩,願意放棄一切為窮人奉獻呢?”
  神父迴答說:“我相信她們一定認為自己是在為上帝奉獻。”
  院長插嘴道:“閣下,為瞭她自己和那幾個女孩的安危,我認為應該要求她們馬上返迴修道院。”
  主教正要開口,神父忙說:“閣下,我請求你,請你再給她一點時間,至少讓她做完這一年,這也是教皇同意瞭的。”
  主教無可奈何地嘆瞭口氣,不再說話。但這並不錶明主教改變瞭想法。所以第二天上午,神父還是親自去瞭一趟摩提吉。
  德蘭姆姆正在埋頭修補一張綳子床,她像一個老練的織匠一樣,嫻熟地工作著。神父簡要地轉述瞭一下主教的想法,然後婉轉地說:“勞萊德修道院歡迎你一年後迴來,但現在的問題是,這件事牽涉到瞭那幾個年輕女孩。”
  姆姆不解地問:“有什麼問題嗎?雖然她們還不是修女,但她們照著嚴格的規定過信仰的生活。”
  神父迴答說:“是的,她們完全可以接受訓練,當你迴來後,她們就可以加入勞萊德修會,成為修道者瞭。”
  姆姆停下手裏的活,問神父:“迴去?那我的工作怎麼辦?”她指著屋子裏的病人,“我不能幫瞭他們一半,就丟下他們不管吧。”
  神父問道:“那你想怎麼辦?”
  姆姆重新埋下頭繼續她的工作,過瞭好一會兒,她纔抬起頭來,緩緩地說:“神父,我想申請成立一個修會。”
  神父先是一愣,而後哈哈地笑瞭。他說:“修女,你知道嗎?從1850年以來,梵蒂岡就再沒有批準過新的修會成立瞭。至於你的工作,他們會認為可以由民間慈善機構接手。”
  姆姆搖搖頭,堅定地說:“不,為窮人中的窮人服務,是一項艱辛而沒有止境的工作,為瞭長久地努力於這項工作,需要一股強大的力量,隻有修會生活纔能做到。”
  神父說:“申請修會牽涉到很多方麵,你需要提齣一份規劃書和你的工作記錄,要解釋為什麼要成立一個新的修會,還要寫下你的規章,等等。”
  姆姆沒有作聲,她站起來,走到屋子的另一個角落,從她隨身攜帶的紙包裏,拿齣一疊厚厚的文件,遞給神父:“規劃書、記錄、規章,我都準備好瞭,神父。”
  神父從姆姆手中接過那疊沉甸甸的文件時,感到非常意外,但同時又覺得是在意料之中。因為,德蘭姆姆就是這樣一個經常讓人驚訝的人。
  神父以最快的速度讀完瞭姆姆的規劃書,然後又以最快的速度把規劃書送到瞭主教手裏。
  幾天後的一個清晨,神父再次前往主教的府邸。
  主教把一張還散發著油墨清香的報紙扔在神父麵前:“你看看,你看看這一篇,‘貧民窟的天使’,加爾各答的媒體總是喜歡這樣報道她,甚至連市議會都支持她。”
  神父說:“如果她的修會被承認,那麼,那幾個女孩就有資格宣誓成為修女瞭。她一直都很重視她們的屬靈操練。”
  主教說:“是的,是的,但我看到規劃書上除瞭守貧、貞節和順服之外,還有第四戒:全心全意為最貧苦之人奉獻。”
  天主教規定,一個女孩如果要加入修會,不管是哪一個修會,都必須宣誓遵守三條基本戒律,即守貧、貞節和順服,也叫戒財、戒色、戒意。意即個人意誌。所謂守貧,就是過貧窮的生活。耶穌說:“貧窮的人有福瞭,因為天國是他們的。”(《馬太福音5:3》)耶穌所說的貧窮,不單指物質生活,而是指一種精神或心理狀態。徹底自空,就是貧窮的一種最高境界。因此,貧窮的人有福瞭,意思是:那知道自己全然無助因而全然信靠上帝的人有福瞭。而德蘭姆姆規定,她的修會成員,除瞭遵守這三戒之外,還必須宣誓遵守第四個戒律,即全心全意為窮人中的窮人服務的戒律。
  神父說:“這正是她的修會與眾不同之處。”
  主教糾正道:“那還不是她的修會。”
  但神父仍然執拗地說:“她的修會有200多條規定,闡述修會成員的責任和義務。”
  主教打斷他:“我知道,這些文件我都看過瞭。神父,下個月我將要去羅馬,在這之前,如果我沒聽到任何有關德蘭修女的批評,那麼,我會考慮把她的申請帶去的。”
  神父驚喜得連話都不會說瞭:“但是閣下,你是說,不,我是說,謝謝閣下。”
  勞萊德修道院的這個神父,是一個身材瘦小不苟言笑的老頭,看上去很嚴肅,甚至還有點古闆,但實際上,他是一個內心充滿熱情的人,他給瞭德蘭姆姆很重要很重要的幫助。如果不是他的慷慨相助和熱心推動,之後給整個世界帶來重大影響的仁愛傳教修女會,恐怕不會那麼快就獲得梵蒂岡的特彆批準而在加爾各答創建。當然,加爾各答的主教也不壞,雖然他看起來好像總是在批評或為難德蘭姆姆,但實際上,他是很欣賞德蘭姆姆的。每個人都會有自己該負的責任,他不過是在盡一個主教的職責而已。
  仁愛傳教修女會成立瞭
  1950年10月的一天,一封來自梵蒂岡的重要信件寄到瞭勞萊德修道院。神父看過後,一分鍾也沒有耽擱,立即帶著這封信來到瞭高瑪傢。但姆姆不在。高瑪太太就叫小梅寶去把姆姆找迴來。
  姆姆正在為一件傢事難過,阿爾巴尼亞政府拒絕批準她的媽媽和姐姐離境。這就使姆姆永遠地失去瞭與母親相見的機會。看到姆姆進屋,神父笑著對高瑪太太說:“看,她從戰場上迴來瞭。”神父說得沒錯,摩提吉就是一個戰場——對於世界上所有為窮人服務的人來說,每個貧民窟都是一個戰場。
  高瑪太太連忙站起來,對姆姆說:“我知道你不接受任何人的熱心招待,不過,修女,我可以為你倒一杯茶嗎?”
  姆姆迴答說:“謝謝,我不渴。”
  高瑪太太齣去後,神父問姆姆:“這是真的嗎?”神父指的是不接受招待這件事。
  姆姆迴答道:“不論窮人或富人,總有人喜歡邀請我們一起喝茶,或者吃東西。我們絕對不接受窮人的施捨,但是隻接受富人的邀請,又會傷害窮人,所以乾脆都拒絕。”
  神父說:“我相信這一定會讓很多人感到很失敗,德蘭院長。”
  範儒神父雖然看起來很嚴肅,但有時也很幽默。當他稱姆姆為德蘭院長時,姆姆一時還沒領會過來呢,她順著神父的話說道:“我們並不擔心,可是……”話沒說完,她立刻就從神父神秘的笑容裏領悟到發生瞭什麼重大的事情,她吃驚地問:“您說什麼?德蘭院長?”
  神父一嚮都是莊重的,但這會兒,他也頑皮地笑著,像個孩子一樣,跟德蘭姆姆做瞭一個鬼臉,然後纔從皮包裏取齣那封重要來信,站起來很鄭重地遞給姆姆。
  德蘭姆姆簡直不敢相信,她狐疑地望著神父。神父跟她點頭,鼓勵她,但她仍然不敢相信。遲疑瞭好一會兒,她纔鼓起勇氣小心地打開瞭信封。對姆姆來說,這真是一個天大的喜訊,羅馬教廷竟然批準瞭她的申請,同意她在加爾各答創辦一個嶄新的修會。
  天主教的修會通常是一種國際性的組織,但也有一部分修會是屬於教區性的,即隻能在某個規定的教區內開展工作。仁愛傳教修女會在初期就是教區性的——屬於加爾各答教區。
  10月7日這天,仁愛傳教修女會在加爾各答的大教堂裏舉行瞭莊嚴的成立慶典,這個重要的禮儀由大主教主持。主教身穿紅色的聖袍,顯得格外的華貴和隆重。天主教的聖袍有紅色、白色和紫色等幾種顔色,白色代錶純潔、喜慶,紅色代錶隆重、慶典,紫色代錶悔改、補贖和哀悼。不同的禮儀,主禮人——主教或神父,要穿不同的祭衣或聖袍,以顯示對所行禮儀的尊敬和重視。
  德蘭姆姆跪在祭颱前,謙卑地接受主教的祝福。主教說道:“那些流浪的人,飢餓的人,無傢可歸的人,被遺棄的人,你們將照料他們,幫助他們,探視他們,讓他們感受上帝的愛,喚起他們對上帝慈愛的迴應。”主教最後說:“上帝的成就將經由你而彰顯,神聖的德蘭院長,歡迎你加入加爾各答教區。”
  姆姆抬起頭,誠懇地說:“閣下,請稱我為德蘭修女就好,我這麼渺小的身軀,承受不瞭那麼長的頭銜。”主教笑瞭。
  這時,音樂響瞭起來,女孩們開始高唱聖歌。寬廣、樸實、純淨、甜美的聖歌,使人激動,又使人沉靜,完完全全是一種響徹心靈的祈禱。在今天終於成為修女的幾個女孩,手擎蠟燭,在姆姆的帶領下,錶情肅穆地走到祭颱前,開始宣讀她們神聖的誓言:
  為解除基督無盡的渴望,我將全心全意奉獻最貧睏之人,照料傷殘孤苦之人,並且教育流浪兒童,探望乞丐及其子女,安置被遺棄、被驅逐、未濛愛之人,以慈愛工作彰顯上帝之愛。
  在這個偉大的時刻,德蘭姆姆眼睛裏淚光閃閃。蘇妮塔,瑪麗亞,還有葛楚,每一個人都是雙眼含淚。其實,不隻是她們,觀禮的人們也是如此。我想,使人們感動得流下熱淚的,決不僅僅是這個美麗的儀式——不僅僅是美妙的音樂,閃爍的燭光,潔白的衣服,神聖的誓言,而是德蘭姆姆和她的修女們所投身的這個不同凡響的事業,是她們偉大的愛和奉獻,以及她們對上帝積極而絕對的迴應。是的,她們的迴應是一種絕對的震撼人心的迴應,她們是基督真正的追隨者。
  這個由德蘭姆姆所領導的、由中産階級的女孩們所組成的貧民區基督仁愛傳播會,終於在加爾各答成立瞭。其英文全名是:CarriersofChrist�餾loveintheSlums。但人們更喜歡或更習慣稱它為:仁愛傳教修女會,即MissionariesofCharity。
  這是1950年的10月,德蘭姆姆的仁愛事業隻不過剛剛開展瞭兩年多,但羅馬教皇就認可瞭這個年輕的新修會。這對於規矩重重的羅馬教廷來說,是一個異常迅速的承認,也是一個極其難得的承認。
  從此之後,姆姆的追隨者迅速增加,全是清一色的年輕女孩。但姆姆對此並沒有頭腦發熱。她知道,她們畢竟還年輕,誰也不能保證她們中間的每一個都能堅持自己的選擇,有的可能是齣於一種浪漫的想法,或者一時的衝動。因此,姆姆給她們每個人都留瞭退路,允許她們隨時改變主意。而對於聖瑪麗中學的女學生們,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姆姆堅持給那些未完成學業的女孩上課,督促她們自學,並堅持要她們返迴學校參加畢業考試。最後,這些女孩們都以優異的成績從聖瑪麗中學畢業,而且,沒有一個人從這個集體裏退齣。
  不久,這個年輕修會的人數就達到瞭12人,那間小小的閣樓顯然無法容納這麼多的人瞭,就在這時,一個叫麥可高木的商人找到姆姆,說他在加爾各答的小溪巷有一棟樓房,二層樓全都空著,如果姆姆願意使它發揮一點作用的話,那麼他樂意奉獻齣來。
  於是姆姆就帶著女孩們從高瑪傢的閣樓裏搬瞭齣來。
  因為是在二層樓,姆姆就稱它為“上屋”。
  上屋作為仁愛傳教修女會的總部存在的時間並不長,因為修會發展得很快。當修會成員達到28人時,上屋也住不下瞭。於是,她們搬到瞭位於加爾各答下環路54號的一座小型綜閤建築中。
  這是一幢三層的樓房,而且最令人欣喜的是,小樓的中間還有一個院子。房子的主人是一個虔誠的穆斯林,但很認同仁愛傳教會對於社會工作的熱心和關注,尤其欽佩德蘭姆姆為窮人所做的一切,因為要舉傢遷往巴勒斯坦,便以最便宜的價格把房子賣給瞭仁愛傳教修女會。
  有瞭這棟小樓,以及隨之而來的團體生活,姆姆就像迴到瞭勞萊德修道院一樣。每一天,她和修女們都是以祈禱開始,以祈禱結束的。祈禱是她們力量的源泉。如果把生命比作一輛汽車,那麼,祈禱就是它的油料,如果沒有油料,汽車將無法抵達旅程的終點。祈禱之於靈魂,就如血液之於肉體。透過祈禱,她們獲得一顆清淨的心。有瞭一顆清淨的心,就能聆聽上帝,對上帝說話,就能從他人身上看見上帝和他的愛。
  在這個以信仰為軸心的集體裏,女孩們是快樂而富有的,但同時她們又是絕對貧窮的。
  每個修女所擁有的全部個人財産,就是一枚十字架,幾本經書,三套滾著藍邊的白色會服——一套穿、一套洗、一套等著晾乾,一雙涼鞋,一床鋪蓋,一個搪瓷碟子——用來吃飯,一塊肥皂——裝在煙盒裏,一個洗漱盆,一隻寫有號碼的鐵桶——用來存放所有的東西。
  她們通常是三四個人共住一個房間,每天基本上隻吃米飯和素菜。她們沒有電視機,至多有部收音機,僅僅用於收聽新聞。她們不用電風扇,即便氣溫高達40多度。因為在印度,電風扇是生活富裕的象徵。
  每個自願加入仁愛傳教修女會的女孩,其實在入會之前,就已明瞭自己所要過的生活。但這並不能阻止她們追求的腳步——這其中一定隱含著深刻的奧秘。德蘭姆姆曾經自豪地說:“隻有很少很少的修女在一段時間後選擇瞭離開,那隻是屈指可數的幾個女孩。”為瞭祝福這些離去的女孩,姆姆專門在她的200多條清規裏補充瞭一條:為所有曾屬於這個修會的人祈禱,願主護佑她們。
  後來,有個富有而善良的商人看到她們如此辛苦,又如此清貧,就給她們送來一颱嶄新的洗衣機。姆姆為此專門召開會議,讓年輕的修女們自己決定,是接受,還是婉言謝絕?結果修女們一緻認為:寜願自己動手洗衣服,也要像耶穌那樣,一輩子恪守貧窮。
  而這種貧窮,並不僅僅局限於物質,還意味著一種心靈的貧窮,即倒空自我,打碎自我,在一切的事情上,清除名利心、虛榮心,等等。有一段她們每天念誦的祈禱文,很明確地闡明瞭這種赤貧所深含的奧妙:
  “噢!耶穌,解除我被愛的嚮往,被誇奬的嚮往,被尊崇的嚮往,被贊美的嚮往,被喜歡的嚮往,被請益的嚮往,被贊同的嚮往,被歡迎的嚮往。被羞辱的恐懼,被衊視的恐懼,被責難的恐懼,被毀謗的恐懼,被遺忘的恐懼,被冤枉的恐懼,被訕笑的恐懼,被懷疑的恐懼。”
  在仁愛傳教修女會初創時期,有個叫安德瑞雅的修女在一次醫科考試中獲得瞭金奬。當她興緻勃勃地拿著那枚漂亮的奬章去嚮姆姆報喜時,姆姆卻問她:“那麼,小姐妹,你想用它來乾什麼呢?”
  安德瑞雅迴答說:“這一點,我倒沒想過。”
  於是姆姆說:“你應該明白,這個奬章對你沒有意義。你不會去開診所,你也不會在自己的名字後寫上什麼學術頭銜,你是個為窮人工作的修女,一枚奬章能有什麼用場呢?”
  安德瑞雅一下子就明白瞭,她把這枚漂亮的奬章退瞭迴去。結果她獲得瞭一種自由的感覺——榮譽又何嘗不是一種捆綁或負擔。這種自覺自願的貧窮,不僅使人獲得自由,也使人獲得釋放和獨立。聖方濟各早就說過:“如果我們擁有財産,我們就要有武器來保衛它。”
  在這一章的最後,我要告訴你們,仁愛傳教修女會所要服侍的人,是那些即便被稱為窮人都顯得奢侈的人:他們是那些不上教堂的,因為身上的衣服骯髒;他們是那些不吃東西的,因為已經沒有瞭吃的力氣;他們是那些倒在街頭的,因為知道自己即將死去,而路過的人不會看他們一眼;他們是那些不會哭泣的,因為眼淚已經流乾。
  而仁愛傳教修女會自始至終都將為瞭他們而存在。而且,隻為瞭他們而存在。姆姆曾對她的一個朋友說:“我們的修會隻為瞭一個目的而存在,即給那些最窮的人找些吃的。星期一吃大米和鹽,星期二吃鹽和大米,星期三又吃大米和鹽。如此等等。”
  從那時起,加爾各答下環路54號的這棟小樓,就成瞭仁愛傳教修女會的總部,直到現在。
  ……

穿越時空,觸摸生命的不朽之光——《德蘭修女傳:在愛中行走》 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中,總有那麼一些名字,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給予我們無盡的啓迪與力量。她們的故事,並非驚天動地的偉業,而是細微之處見真章,平凡之中蘊含著非凡的愛與奉獻。德蘭修女,便是其中一顆耀眼奪目的星。 《德蘭修女傳:在愛中行走》(一世珍藏名人名傳精品典藏)並非一部簡單的傳記,它是一扇窗口,讓我們得以窺探一個偉大靈魂的深度與廣度;它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內心深處對愛與善良的渴望;它更是一段旅程,引領我們跟隨德蘭修女的足跡,去理解何為真正的“在愛中行走”。 一、 塵埃中的玫瑰:卑微者的守護神 德蘭修女的故事,是從印度加爾各答最貧睏、最被遺忘的角落開始的。那裏,充斥著飢餓、疾病、死亡,以及被社會徹底拋棄的孤兒、麻風病患者、垂死的窮人。在常人眼中,那是一片絕望的土地,一個被上帝遺忘的煉獄。然而,正是這樣一片“塵埃”,卻孕育齣瞭一朵最耀眼、最芬芳的玫瑰。 德蘭修女,一個來自阿爾巴尼亞的普通女子,卻懷揣著一顆燃燒著無私之愛的心,毅然決然地選擇瞭這條布滿荊棘的道路。她沒有顯赫的傢世,沒有驚人的纔華,她所擁有的,僅僅是對那些最卑微、最痛苦的生命的深深的同情,以及一份近乎偏執的信仰。她放棄瞭安逸的生活,放下瞭一切世俗的榮耀,赤腳走進瞭貧民窟,用她那雙粗糙卻充滿力量的手,去擁抱那些被社會遺棄的靈魂,去擦去他們臉上的淚水,去喂飽他們乾癟的肚子,去傾聽他們臨終的遺言。 本書將細緻地描繪德蘭修女最初的艱難歲月。她如何從一個旁觀者,變成一個親曆者;她如何從一個單槍匹馬的奉獻者,逐漸凝聚起一群誌同道閤的姐妹;她如何在一個充滿歧視、疾病和死亡的環境中,建立起一個又一個的收容所、醫院和孤兒院。這些地方,沒有奢華的設施,沒有先進的醫療器械,但卻充滿瞭人性的溫暖和愛的光輝。在那裏,臨終的病人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感受到瞭尊嚴,被遺棄的孩子找到瞭傢的歸宿,麻風病患者不再是人人避之不及的“瘟神”。 德蘭修女的“在愛中行走”,並非廉價的憐憫,而是深刻的共情。她並非站在高處施捨,而是跪在塵埃中陪伴。她會親自為麻風病患者清洗潰爛的傷口,她會抱起垂死的孩子,用自己的體溫溫暖他們冰冷的身體。她所做的一切,都源於一種深刻的理解:每一個生命,無論多麼卑微,多麼痛苦,都擁有被愛與尊嚴對待的權利。她相信,即使在最黑暗的角落,也能點燃生命的希望之光。 二、 信仰的力量:超越苦難的生命奇跡 德蘭修女的偉大,離不開她那堅定不移的信仰。她的信仰,不是抽象的教條,而是切實可行的行動,是化作滴水穿石般的力量,是支撐她穿越無盡苦難的靈魂支柱。她相信,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基督服務,是在愛祂所愛的最卑微的兄弟姐妹。 本書將深入探討德蘭修女的信仰曆程。她如何在這種極端艱苦的環境下,保持內心的平靜與力量?她的祈禱,是如何成為她前進的動力?她又如何將這份信仰,傳遞給她的姐妹們,讓她們甘願犧牲自己,奉獻一生? 在閱讀《德蘭修女傳:在愛中行走》時,我們會看到,德蘭修女並非沒有經曆過懷疑與掙紮。在那些漫長而孤寂的夜晚,在麵對接踵而至的苦難與死亡時,她也曾感到疲憊與無助。然而,正是她對信仰的執著,對愛的堅守,讓她一次又一次地站瞭起來。她的生命,本身就是一個關於信仰如何能夠戰勝一切苦難的鮮活證明。 她用自己的行動,詮釋瞭“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的真諦。她不問迴報,不求名利,隻是單純地去愛,去服務,去給予。她的生活,簡樸到極緻,一件洗得發白的藍色花邊紗麗,就是她最體麵的衣裳。她的飲食,也盡量與她所幫助的人們一樣,以示尊重與平等。這種“與民同苦”的生活方式,讓她贏得瞭全世界的敬意,更讓那些被她幫助的人們,感受到瞭前所未有的尊重與愛。 三、 愛與奉獻的傳承:點燃希望的火種 德蘭修女的偉大,並不僅僅在於她個人的奉獻,更在於她所建立的“仁愛傳教士修女會”。這個由她創立的修女會,如今已遍布世界各地,將她的愛與服務精神,傳遞到每一個需要幫助的角落。 《德蘭修女傳:在愛中行走》將帶你走進這個充滿愛的大傢庭,瞭解那些追隨德蘭修女腳步的女性。她們來自不同的國傢,有著不同的背景,卻因為同一個信念而聚集在一起,用自己的青春、熱情與生命,去踐行德蘭修女的教誨。她們就像一顆顆小小的火種,點燃瞭無數絕望中的生命之光。 本書還將呈現德蘭修女與世界各國的領導人、科學傢、藝術傢等不同階層的人士的交往。盡管她的身份卑微,但她的影響力卻跨越國界,超越文化,觸動瞭無數人的心靈。她曾獲得諾貝爾和平奬,但她卻選擇將奬金全部捐獻給窮人。她用自己的行動,證明瞭真正的和平,源於內心的愛與同情,源於對每一個生命的尊重與關懷。 德蘭修女的故事,是一部關於生命價值的深刻探討。她告訴我們,生命的意義,不在於擁有多少物質財富,而在於你能給予他人多少愛與關懷。她用她的一生,譜寫瞭一麯感人至深的生命贊歌,她教會我們,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我們也可以選擇“在愛中行走”,去照亮自己,也去溫暖他人。 結語: 《德蘭修女傳:在愛中行走》(一世珍藏名人名傳精品典藏)是一部值得我們反復閱讀的經典之作。它不僅是對一位偉大女性的緬懷,更是對人類共同價值的呼喚。當你翻開這本書,你將被德蘭修女那純粹的愛所震撼,你將被她那堅定的信仰所感動,你將被她那無私的奉獻所激勵。 請跟隨德蘭修女的腳步,去感受那份超越苦難的生命力量,去領悟“在愛中行走”的真諦。這本書,將是你人生中一份珍貴的寶藏,它將永遠點亮你內心深處對愛與善良的渴望,讓你在人生的旅途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不朽的光輝。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有一種沉靜而充滿力量的美感,淡淡的色彩搭配上德蘭修女慈祥而堅毅的麵容,讓人一看就心生敬意。我一直對那些在平凡生活中做齣不凡事業的人們充滿好奇,而德蘭修女無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顆星。雖然我還沒有翻開書頁,但僅僅是書名“在愛中行走”,就足以激起我內心深處對善良與奉獻的共鳴。我尤其期待書中能深入描繪她如何從一個普通的修女,成長為一位備受世界尊敬的慈善傢。我希望這本書能帶我走進她的內心世界,瞭解是什麼樣的信念支撐她走過艱難的歲月,又是如何以無私的愛去溫暖那些最需要關懷的靈魂。那些關於她如何建立仁愛之傢,如何在貧病交加的環境中堅持不懈,如何用最簡單的行動去改變他人的命運的故事,都讓我充滿瞭探究的欲望。我常常思考,一個人要有多大的勇氣和多麼堅定的信仰,纔能不被外界的紛擾所動搖,而是始終專注於自己認為最重要的事情。這本書,或許能為我解答這些疑問,並給我帶來心靈的啓迪。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所蘊含的那份寜靜與力量。德蘭修女的形象,在我心中一直是一個溫柔而堅韌的符號,代錶著一種極緻的善良和無私的奉獻。我尚未閱讀這本書,但僅僅是它的名字和所代錶的人物,就足以讓我産生強烈的閱讀衝動。我渴望深入瞭解她的人生經曆,那些關於她如何放棄安逸的生活,選擇在最貧睏、最被忽視的角落奉獻自己的一生,這些故事總是讓我動容。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描繪她在建立“仁愛之傢”過程中所遇到的種種睏難,以及她是如何憑藉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一一剋服的。那些關於她如何用最樸素的方式給予他人尊嚴和愛,如何讓絕望中的人們重新燃起希望的故事,都是我非常期待的內容。我總是在思考,是什麼樣的內在驅動力,讓一個人能夠如此全身心地投入到服務他人之中,甚至將自己的生命奉獻齣去。這本書,或許能帶我走進她內心深處,感受那份源源不絕的愛與慈悲。

評分

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我就被深深吸引瞭。“德蘭修女傳:在愛中行走”,簡單卻飽含深意。德蘭修女的名字,在我心中一直是一個神聖而令人敬佩的符號。我一直對那些能夠超越自我,將生命獻給更偉大事業的人們充滿好奇。我還沒有讀過這本書,但我可以想象,它將帶領我走進一位偉大女性不平凡的一生。我非常渴望瞭解她是如何在貧睏的環境中,點燃希望的火種,如何用最純粹的愛去溫暖那些被社會遺忘的角落。那些關於她如何麵對疾病、死亡以及社會偏見的種種挑戰,都讓我充滿探究的欲望。我希望這本書能不僅僅講述她的事跡,更能觸及她的內心世界,讓我們理解她之所以能成為德蘭修女背後的原因。這不僅僅是一本傳記,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人性的光輝,也激勵著我們去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也能“在愛中行走”,為這個世界帶來一絲溫暖。

評分

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這本書的。我一直對那些真正改變世界的人物故事很感興趣,特彆是那些並非以權力或財富來衡量其價值的人物。德蘭修女的名字,我早已耳熟能詳,她象徵著無私的奉獻和博大的愛心。這本書的副標題“一世珍藏名人名傳精品典藏”也讓我覺得分量十足,預示著內容的深度和價值。我非常渴望瞭解她的人生軌跡,她早年的生活是怎樣的?是什麼樣的契機讓她選擇瞭這條與眾不同的道路?在那個年代,一位女性要承擔如此巨大的責任,必然會麵臨無數的挑戰和睏難,我期待書中能細緻地展現這些不為人知的細節,以及她是如何剋服的。我尤其好奇她與團隊之間的閤作,以及她是如何激勵和凝聚那些追隨她的人們。那些關於她在印度街頭拯救被遺棄者的故事,關於她如何與疾病抗爭,如何麵對生死,都充滿瞭震撼人心的力量。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一種超越物質的、純粹的精神力量,並從中汲取前進的勇氣和動力。

評分

一直以來,德蘭修女在我心中都是一個傳奇般的存在。她的名字本身就代錶著一種精神,一種不計迴報的奉獻和對全人類的博愛。這本書的書名“德蘭修女傳:在愛中行走”,簡潔而富有詩意,預示著一段充滿愛與感動的旅程。我尚未翻閱本書,但僅僅是想象書中可能包含的內容,就足以讓我心潮澎湃。我非常想知道,她是如何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建立起那個聞名世界的慈善機構的?她是如何麵對各種質疑和睏難,卻始終堅定不移地走下去的?我特彆期待書中能細緻地描繪她與那些被遺棄的、病痛纏身的人們之間的互動,那些充滿人性關懷的瞬間。我相信,她的故事不僅僅是一個人的傳記,更是一種普世價值的體現,是對人類善良本性的呼喚。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愛”的含義,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踐行這份愛。

評分

好書,好書,好書。

評分

這是我想要的。質量佳,對於過幸福快樂的人生是有助益的。物流很棒,安全送達,快遞員的態度值得贊許。祝願商傢生意興隆,祝願每個購買的顧客能夠獲得和我同樣多的快樂。

評分

還沒有看,相信是一本激勵人的心靈之旅,孩子暑假書單之一,跟著一起學習。

評分

最大程度使用瞭各種優惠哈哈

評分

做活動期間買瞭三百多本書。目測都是正版。畢竟買瞭太多讀起來需要時間,讀後迴來追評。這次為瞭京豆先敷衍一下。正版圖書還是在京東買。值得信賴。買重的售後也還負責。買這麼多書就是給孩子攢的。孩子閱讀從小抓起?

評分

不錯,包裝好,快遞速度快!

評分

第二次買瞭買來送公司同事

評分

挺好的,一直京東買書,物流很快

評分

很好看的書,推薦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