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踐行錄

傷寒踐行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張誌剛 著
圖書標籤:
  • 傷寒論
  • 中醫
  • 中醫藥
  • 方劑
  • 臨床
  • 經驗
  • 醫案
  • 張仲景
  • 溫病
  • 辨證論治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學苑齣版社
ISBN:9787507751024
版次:1
商品編碼:12014859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6-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88
字數:307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光陰荏苒,歲月倥傯,驀地已逾花甲之年。日間臨證,閑暇讀書,踐行傷寒經方之學,倏忽也越三十七載。臨診看病,以癥為憑,辨證論治,不為現代醫學血壓、血糖等檢驗指標所囿,堅持以傳統診療方法為辨證依據,憑脈辨舌,按證用藥,輒能應手取效。益覺傳統經典就是中醫特色,傷寒經方之法確是扶正祛疾之利器!
  筆者幼承師傳,壯而自修,學宗仲景傷寒,情專傳統中醫。數十年來,省病問疾,臨深履薄,雖無哲賢明達之立功建樹,卻有傳統中醫之自信日增。因知中醫根植於傳統文化,須堅持辨證論治、整體觀念固有特色,垂範韆古、永恒不變;西醫生來就緊趨現代,多依傍科技步伐,科技醫學同步發展,日新月異、更迭不休。因而中醫、西醫體係不同,各有韆鞦;辨證、辨病方法各異,殊途同歸。
  是以中醫當立足傳統,學通經典,夯實基礎,紮實繼承。堅持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的自身特色優勢,抓好臨床看好病,則發展、提升以及“振興”會自在其中。要知道,臨床療效纔是中醫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堅實基礎。建國前,國民政府曾兩次下令廢止中醫,今天仍不時有人以現代科學的名義呼籲“告彆中醫藥”,如果不是傳統中醫治病的療效支撐,恐怕中醫早就被以“現代科學”的名義給“閤情閤理”地扼殺瞭。

作者簡介

  張誌剛,男,1956年生於陝西西安。現為西安長裏衛生所執業醫師,《陝西中醫藥研究》特約編委。臨證三十七年,立足基層,秉承傳統,潛心於仲景傷寒經方之學。臨床以內、婦雜病的診療見長。已齣版專著《傷寒三字經》,參撰《當代醫傢論經方》,參編《當代中醫世傢係列叢書》。在省級以上學術期刊上發錶學術論文20篇,獲優秀論文奬二項、優秀論著三等奬一項。

目錄

上篇 傷寒踐行錄
傷寒六經病
一、太陽病
1.太陽病氣喘
2.太陽病身煩痛
3.太陽病溢飲
4.太陽病頭痛
5.太陽病肺脹
6.太陽病咳喘
7.太陽病肩背痛
8.太陽病頭痛
9.太陽病頭昏
10.太陽病腹痛
11.太陽病漏汗
12.太陽病柔痙
13.太陽病咳嗽氣喘
14.太陽病小便不利
15.太陽病寒濕
16.太陽病癰毒
17.太陽病發頤
二、陽明病
1.陽明病發熱嘔惡
2.陽明病發熱
3.陽明病小便不利
4.陽明病高熱
5.陽明病腹痛發熱
6.陽明病脾約
7.陽明病不大便
8.陽明病嘔吐
9.陽明、太陽閤病麵癱
三、少陽病
1.少陽病頭痛
2.少陽病不欲食
3.少陽病腹痛
4.少陽病心悸
5.少陽病大便難
6.少陽病喉痹
7.少陽病心下痞
8.少陽病咳喘
9.少陽病咳嗽
10.少陽病陽證似陰
11.少陽病四肢厥逆
12.少陽病頭昏頭痛
13.少陽病右脅痛
四、太陰病
1.太陰病痞證
2.太陰病低燒腹痛
……
下篇 醫論醫話

精彩書摘

  《傷寒踐行錄》:
  處方:製附子24剋,白術12剋,茯苓20剋,白芍10剋,細辛6剋,乾薑10剋,五味子10剋。5劑。
  10多天後,其傢屬因病來診,謂其妻咳喘再未復發。
  按語:患者陽氣不足,痰飲內停之體。寒邪外鬱,內飲不得透發,溢於膚錶故四肢疼痛,頭痛沉睏,犯肺則咳嗽氣喘;寒傷陽氣,中焦溫煦不足,因而飲食減少腹瀉。故治以發散外寒,溫肺化飲的小青龍湯,加附子以溫補脾腎之陽,款鼕花溫肺止咳平喘。因而咳喘能平,腹瀉可止。再診時咳喘其本已愈,微喘,以其陽氣不足,改處真武湯溫補脾腎,化飲止咳以固其本。
  (2)郭某某,女,50餘歲,長裏村。2014年12月6日診:肺癌手術後兩個月,咳嗽已兩個月,服各種中西藥咳不止,漸還加以喘息。患者麵色淡白,精神疲憊,飲食不佳,兼以胃中痞滿,時有呃逆。詢問咳痰清稀,時多清白色泡沫,周身及四肢酸痛。望舌淡色青,舌苔白潤,診脈沉弱。病屬溢飲,兼以陽氣不足,胃氣上逆,治以小青龍湯閤鏇覆代赭湯加減。
  處方;炙麻黃6剋,桂枝10剋,白芍10剋,半夏12剋,乾薑12剋,炙甘草12剋,細辛剋,五味子10剋,紅參15剋,製附子24剋,鏇覆花10剋,丁香5剋,大棗6枚,生薑20剋。5劑。
  再診時,久病之咳喘已大為減輕,飯量增加,呃逆不作。改處以附子理中湯加砂仁、五味子,服瞭10餘日,咳嗽病愈,飲食增加,精神轉好。
  按語:肺癌術後體虛未復,兼以溢飲之病,緻成虛實夾雜,本虛標實之病,治療也屬棘手。故以鏇覆代赭湯加附子,調和胃氣,兼扶陽氣以固其本,再閤以小青龍湯以治溢飲而去其標。因病人正氣不足,故去赭石之重墜耗氣,而加降逆暖胃納腎的丁香。故其胃氣得復,正氣得顧,咳喘得愈。標證既除,固本為要,二診方用附子理中湯加味溫補中焦脾陽,脾陽得復,猶如離照當空,陰霾自消,肺髒清肅,咳喘自不再作。
  7.太陽病肩背痛
  張某某,男,34歲,廚師。2015年10月2日診:以肩背痛20餘日來診。患者說:20餘日前,裝修店麵,勞纍齣汗太多,洗澡又著涼,第二天晨起即覺右側肩背後心處痛。脖子後麵強痛不舒,俯仰轉側不便,稍事活動,乾開活瞭漸輕。下午疼痛又重。近二三日以來感覺病情加重,疼痛無法上班操作,故來治療。
  右側肩背及後心處,脖頸、後背有壓痛,右手上舉、嚮後亦痛。詢問兼有四肢酸痛,無汗。診脈弦長而緊,舌淡紅苔薄少。病為寒邪傷及太陽經脈,經輸受阻不通,筋脈失其濡養所緻,治以解錶發汗、升津潤燥的葛根湯加味:
  處方:葛根20剋,生麻黃10剋,桂枝10剋,白芍15剋,天花粉20剋,炙甘草10剋,大棗6枚,生薑10剋,羌活3剋。5劑。2劑後,頸項即舒,疼痛即輕,藥未服完其病已愈。按語:太陽之脈連風府、上頭項、挾背抵腰至足循身之背,今肩背、脖頸後痛,是為寒邪傷及太陽經脈之明證。經脈傷,經氣不利,津液輸布受阻,筋脈失養則肩背、脖頸痛。治療本病不能一味發汗解錶治療,同時還必須照顧到病人的津液情況,所以用葛根湯治療。葛根湯有發汗解錶,生津液、舒筋脈的作用,因其方是由調和菅衛、解肌祛風、滋陰和陽的桂枝湯,加以解錶祛寒的麻黃和解肌生津的葛根而成。
  ……

前言/序言

  張誌剛中醫師,陝西西安市長安區人,自幼研讀中醫經典著作,遵從中醫理論,臨床水平頗高,特彆是對張仲景之學體會更為深刻,曾著有《傷寒三字經》一書,已由第四軍醫大學齣版社齣版,可見他學習中醫名著之精深。
  他是陝西省中醫藥學會會員,並被聘為《陝西中醫藥研究》雜誌編委,參與撰寫《當代醫傢論經方》一書,還擔任“當代中醫世傢係列叢書”編委,參與瞭該書的編輯工作,還曾在《陝西中醫》、《陝西中醫學院學報》、《河南中醫》等醫學雜誌發錶有影響的論文多篇。
  “善治傷寒雜病易”,正如日本丹波元簡、丹波元堅父子二人,來我國留學學習中醫學,精讀張仲景之書,迴國以後,以經方治療多種疾病,其效如神,從而弛名日本三島,後著書立說,成為日本漢醫大師。張誌剛醫師在基層醫療單位工作近四十年,其以傷寒經方之學為主導,治愈瞭許多疑難雜癥,為患者及中醫同行所稱贊。
  張誌剛醫師是按我國傳統中醫學習模式走嚮研究實踐中醫學之路,也取得一定的成就,我甚欣慰!他工作甚忙,但仍抽齣時間總結他的臨床經驗及研習體會,寫作仍未停止,撰寫瞭他的既往經方驗案、心得加按語等集成《傷寒踐行錄》一書,約二十餘萬字,此書作為中醫愛好者或臨床中醫師的參考讀本,是很有裨益的。
  張誌剛醫師將他的這本《傷寒踐行錄》書稿完成後邀請我審閱。閱後我認為此書對提高中醫學術認識和發展中醫事業是有很大益處的。雖然我們為師徒關係,我之實言,有識之士不會嫌有虛贊之意吧!僅書數語而為之序。
《古道杏林:中醫疑難病癥的臨床解析》 本書並非一本艱深的理論著作,而是一位在中醫臨床一綫耕耘數十載的老中醫,以其深厚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傾心奉獻的臨床經驗集。作者深知,中醫之妙,在於“辨證施治”,在於“因人而異”。故而,本書著眼於臨床,聚焦於疑難雜癥,旨在為廣大的中醫同仁,尤其是年輕一代的醫者,提供一份看得見、摸得著的臨床實踐指導。 全書圍繞“辨證”與“施治”兩大核心,以病為綱,以證為目,詳細闡述瞭諸多常見但又棘手的疑難病癥。書中並非照本宣科地羅列病名和癥狀,而是深入剖析瞭每一類病癥背後錯綜復雜的病因病機,以及在不同個體、不同病程中可能齣現的韆變萬化、錯雜難明的證候錶現。作者強調,理解病機是準確辨證的基礎,而細緻入微的望、聞、問、切,則是辨證的關鍵。他以生動的語言,結閤大量的臨床實例,帶領讀者一步步揭開疑難病癥的麵紗,體會辨證的精妙之處。 在“施治”方麵,本書更是推陳齣新,絕不拘泥於陳方舊藥。作者深入挖掘曆代名醫的經驗,並在此基礎上,結閤自身長期的臨床體會,形成瞭獨具特色的治療體係。對於每一類病癥,書中都會詳細介紹其辨證要點,並在此基礎上,提齣一係列具有針對性和時效性的方藥組閤。這些方藥並非是簡單的藥物堆砌,而是經過作者反復斟酌,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藥物的協同作用,直達病所,以求“效如桴鼓”。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本書在介紹方藥時,並非僅僅給齣藥名和劑量,而是深入講解瞭每一味藥物的藥性、功效,以及其在方劑中的配伍意義。作者還特彆強調瞭“劑量”的重要性,指齣同一種藥物,在不同的劑量下,其療效和主治可能發生顯著的變化。他通過大量的臨床觀察,總結齣瞭一套行之有效的劑量運用原則,為臨床用藥提供瞭寶貴的參考。 除瞭方藥的講解,本書還涉及瞭針灸、推拿、飲食調養、情誌疏導等多種輔助治療手段。作者認為,中醫治療並非僅僅依賴於湯藥,而是應該“多管齊下”,綜閤運用各種治療方法,以達到最佳的療效。他對這些輔助療法的運用,同樣充滿瞭獨到的見解和精妙的闡釋,為讀者提供瞭更為全麵的治療思路。 本書的另一個亮點在於其“案例解析”部分。作者精選瞭大量具有代錶性的疑難病癥病例,詳細記錄瞭患者的初診病情、辨證過程、處方用藥、病情演變以及最終的治療結果。這些案例,或驚心動魄,或跌宕起伏,無不體現瞭中醫治療的復雜性和精妙性。通過對這些真實案例的深入剖析,讀者不僅能夠學習到具體的治療經驗,更能從中領悟到中醫的智慧和魅力。作者在解析案例時,總是力求剝絲抽繭,層層深入,將復雜的病情化繁為簡,讓讀者豁然開朗。 本書並非故弄玄虛,而是以樸實無華的語言,將深奧的中醫理論與生動的臨床實踐相結閤。作者的文字,飽含著對生命的敬畏,對病患的關懷,以及對中醫事業的熱忱。閱讀本書,就如同與一位經驗豐富的老中醫促膝長談,聽他娓娓道來,傳授絕學。 本書的目標讀者是所有對中醫感興趣的人群,但更側重於中醫專業的學生、年輕的中醫師以及希望深入瞭解中醫的各界人士。無論您是初學者,還是有一定基礎的從業者,本書都將為您提供一份寶貴的參考資料。它將幫助您夯實中醫理論基礎,提升臨床辨證能力,豐富治療手段,最終成為一名更有醫術、更有溫度的中醫。 《古道杏林:中醫疑難病癥的臨床解析》,是一次穿越古今的醫學之旅,是一次對中醫精髓的深度探索。它承載著作者數十年的心血與智慧,希望能為中醫的傳承與發展,貢獻一份微薄之力。

用戶評價

評分

不得不說,這本書真的是打開瞭我學習傷寒的一個新維度。在此之前,我對傷寒的理解,多少有些“紙上談兵”的感覺。雖然也背誦瞭條文,也看過一些注解,但總覺得隔著一層紗,難以真正把握其精髓。作者在書中通過大量的臨床實例,將那些抽象的理論變得具體而生動。我尤其欣賞他對“辨證”過程的細緻描繪,每一個細節,每一個思辨,都清晰地展現齣來。這讓我明白,學習傷寒不僅僅是記住方劑,更重要的是理解方劑背後的辨證邏輯。讀這本書,我仿佛置身於一個真實的診室,和作者一起,為病人診脈、辨證、開方。這種沉浸式的學習體驗,是我之前從未有過的。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真正做到瞭“踐行”,讓傷寒理論不再是束之高閣的經典,而是可以應用於臨床的鮮活智慧。

評分

老實說,拿到這本《傷寒踐行錄》的時候,我並沒有抱太高的期望。市麵上關於傷寒的書籍太多瞭,很多都大同小異,要麼是枯燥的理論堆砌,要麼是零散的經驗分享,真正能打通理論與實踐的,少之又少。但是,這本書的齣現,無疑打破瞭我的刻闆印象。作者在書中展現齣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廣度,更是對傷寒精髓的深刻洞察。我特彆喜歡其中對幾個人參敗毒散證的辨析,非常細緻,將看似相似的證候,剖析得入木三分,讓人拍案叫絕。這說明作者在辨證論治上下瞭真功夫,而不是簡單套用方劑。這種嚴謹的治學態度,對於中醫這樣一個強調辨證的學科來說,尤為重要。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提供瞭多少新奇的觀點,而在於它如何將經典的智慧,用一種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呈現齣來,讓讀者能夠真正理解並掌握。

評分

這是一本能讓你“動起來”的書。我之前學傷寒,總感覺隔靴搔癢,好像懂瞭,又好像沒完全懂。看完這本書,我纔真正體會到什麼叫“見證”。作者不是那種空談理論的學者,他更像是一個經驗豐富的醫生,把他在臨床上遇到的真實案例,毫無保留地分享齣來。比如,他講到陽明病篇,用瞭好幾個病例來說明不同情況下的陽明證,以及如何用不同的方劑來處理。我之前對陽明病的理解,可能就停留在“發熱,汗齣,脈洪大”這樣簡單的幾條,看瞭他的分析,纔明白原來陽明病還可以有這麼多變化,需要如此細緻的辨析。這本書最大的優點在於,它教會你如何去“看”和“想”,而不是簡單地“記”。讀完之後,你會覺得自己真的可以上手去辨證瞭,而不是隻會背條文。

評分

這本書我剛收到,還沒來得及細讀,但從目錄和前言來看,就足夠讓人眼前一亮瞭。作者顯然是深諳傷寒之道,並且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我尤其關注到他將那些晦澀難懂的條文,通過一個個生動的病案串聯起來,這對於我們這些初學者來說,簡直是福音。很多時候,我們死記硬背條文,卻不知道如何應用於實踐,甚至對某些條文的理解都停留在字麵意思。這本書的齣現,就像為我們點亮瞭一盞明燈,讓我們看到瞭傷寒理論落地生根的可能性。我非常期待能跟隨作者的腳步,一步步解開傷寒的奧秘,將那些古老的智慧,轉化為救治病患的實際能力。從排版上看,也很用心,字體大小適中,紙張的質感也很好,讀起來不會有壓迫感。整體來說,這是一本值得認真對待的書,也相信能給廣大中醫同仁帶來不少啓發。

評分

翻開這本書,你能感受到一種撲麵而來的“真”。不是那種包裝齣來的、華而不實的“真”,而是實實在在的、經過韆錘百煉的“真”。作者在文中反復強調“理”的重要性,認為傷寒的根本在於掌握理法方藥之間的邏輯關係。我對此深以為然。很多時候,我們學中醫,容易被各種“秘方”、“絕技”所吸引,卻忽略瞭最基礎、最重要的理論。這本書的價值恰恰在於,它從最根本的地方入手,層層剝繭,將傷寒的精髓一一展現在我們麵前。特彆是關於“辨證論治”的論述,深入淺齣,讓人茅塞頓開。我曾經對很多條文的理解都存在偏差,讀完這本書,纔恍然大悟,原來之前一直走偏瞭。這就像是給我的傷寒學習之路,重新校準瞭方嚮。

評分

很好的書本!

評分

貨真價實

評分

寶貴的實踐經驗

評分

還可以吧沒有想象的那麼好!

評分

正在學習,有自己的東西。

評分

簡單看瞭一下,覺得還可以。分類清楚,語言樸實。

評分

非常好,實用。

評分

書有些舊瞭。

評分

還可以吧沒有想象的那麼好!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