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就懂的500项汽车构造原理(第2版)

一看就懂的500项汽车构造原理(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林 著
图书标签:
  • 汽车构造
  • 汽车原理
  • 汽车维修
  • 机械工程
  • 汽车技术
  • 汽车设计
  • 车辆工程
  • 汽车知识
  • DIY汽车
  • 汽车爱好者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50204
版次:2
商品编码:12018009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46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用500项的文字内容和300张彩色图片对现代汽车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而全面的介绍,图文结合的方式使读者一看就懂,同时也介绍了整车参数与配置、混合动力系统、汽车车身钣金与喷漆等内容。全书共分为八章,即整车参数与配置、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汽车底盘、汽车空调、汽车电气设备、车身钣金、汽车喷漆。其中,特别详细地介绍了汽油发动机、汽车底盘和汽车电气设备三大系统。由于这三部分内容较多,故又细分为各个系统,使读者易于区分和查阅。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买车要看的参数和配置/1
1. 汽车的整体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2
2. 汽车的最高速度/2
3. 汽车加速性能的表示方法及其意义/3
4. 最短制动距离的计算方法和意义/3
5. 汽车最小转弯半径/3
6. 汽车油耗的表达方式/3
7. 汽车的外形尺寸和内部尺寸/3
8. 汽车的长度/4
9. 汽车的宽度/4
10. 汽车的高度/5
11. 汽车的轴距/5
12. 汽车的轮距/5
13. 汽车最小离地间隙/5
14. 接近角、离去角和纵向通过角/5
15. 整备质量与满载质量/6
16. 两厢车与三厢车/6
17. 发动机参数/6
18. 变速器参数/7
19. 底盘参数/7
20. 车身参数/7
21. 决定汽车性能好坏的因素/7
22. 影响汽车越野性能的因素/7
23. 判断汽车车身优劣的依据/8

第二章 汽油车的动力源泉/9
一、汽油发动机的基础知识/10
24. 汽油发动机的组成部分/10
25. 汽油机的工作原理/10
26. 上止点、下止点和活塞行程/10
27. 长行程与短行程/11
28. 燃烧室、气缸工作容积和总容积/11
29. 发动机的排量/12
30. 压缩比对发动机的影响/12
31. 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循环/12
32. 配气相位/13
33. 发动机结构形式/13
34. V形发动机/13
35. VR发动机/14
36. W形发动机/14
37. 水平对置式发动机/14
38. 点火间隔与点火顺序/14
39. 发动机机体组——发动机的骨架和
壳体/15
40. 发动机舱/15
41. 发动机悬置系统/15
二、发动机的吸气与呼气/16
42. 进气系统的作用与组成/16
43. 空气滤清器/16
44. 节气门/16
45. 发动机混合气完全燃烧的条件/16
46. 混合气浓稀对发动机的影响/16
47. 排气系统的作用与组成/17
48. 进气歧管和排气歧管/17
49. 进气管谐振/17
50. 可变进气歧管/18
51. 涡轮增压系统/18
52. 机械增压器/18
53. 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VGT)/18
54. 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19
三、发动机的灵活关节/19
55. 曲柄连杆机构的作用和组成/19
56. 曲轴传动机构的运动/19
57. 活塞的作用与结构/20
58. 连杆的作用与组成/20
59. 连杆大头与连杆盖/21
60. 活塞的冷却/21
61. 活塞环的作用和类型/21
62. 全浮式与半浮式活塞销/21
63. 拐来拐去的曲轴/22
64. 飞轮/22
65. 扭转减振器/22
66. 发动机平衡轴/22
67. 干式缸套与湿式缸套/23
四、发动机的配气正时/23
68. 配气机构的作用和组成/23
69. 配气机构的工作原理/23
70. 配气机构的类型/24
71. 齿形正时带传动/24
72. 正时链条传动/24
73. 总想弹出来的链条张紧器/25
74. SOHC与DOHC/25
75. 多气门技术/25
76. 气门组件/25
77. 气门锥角/25
78. 气门导管与气门油封/26
79. 气门弹簧/26
80. 气门弹簧座与锁夹(块)/26
81. 进气门早开、迟闭的目的/26
82. 排气门早开、迟闭的目的/26
83. 气门叠开角/27
84. 气门间隙/27
85. 气门间隙调整机构/27
86. 液压挺柱/27
87. 液压挺柱的工作原理/27
88. 液压挺柱滚子摇臂机构/28
89. 可变气门正时与可变气门升程/28
90. 本田VTEC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9
91. 丰田VVT-i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9
92. 宝马Valvetronic 系统的结构/30
93. 宝马Valvetronic系统的工作原理/30
五、发动机的润滑/31
94. 润滑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31
95. 发动机润滑油的分类/31
96. 压力润滑与飞溅润滑/32
97. 机油泵/32
98. 可变排量机油泵/32
99. 机油滤清器/32
100. 油路中的阀/32
101. 湿式油底壳与干式油底壳/33
六、发动机的冷却/33
102. 冷却系统的作用和组成/33
103. 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33
104. 发动机冷却液的成分/33
105. 小循环与大循环/33
106. 水泵/34
107. 冷却风扇/34
108. 节温器/34
七、发动机供油与燃油喷射/34
109. 燃油系统的作用和组成/34
110. 多点燃油喷射(MPI)/35
111. 缸内直接喷射(GDI)/35
112. 燃油箱/36
113. 燃油泵总成/36
114. 喷油器和油轨/36
115. 缸内直喷燃油系统/36
116. 燃油蒸发排放系统/36
117. 炭罐与炭罐电磁阀/37
八、发动机的电控管理与精确控制/38
118. 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38
119.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38
120. 曲轴位置传感器/38
121. 凸轮轴位置传感器/38
122.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38
123. 进气压力/温度传感器/39
124. 冷却液温度传感器/39
125. 爆燃传感器/39
126. 氧传感器/39
127. 汽油发动机的点火原理/39
128. 点火系统的作用和组成/40
129. 现代汽车的点火系统/40
130. 分组点火与独立点火/40
131. 点火线圈的作用和工作原理/41
132. 点火提前角/41
133. 点火闭合角/41
134. 火花塞的作用与结构/41
135. 火花塞的类型与特点/41
136. 冷型火花塞与热型火花塞/42
137. 爆燃的定义与危害/42
138. 表面点火与发动机爆燃/42

第三章 柴油车的动力源泉/43
139. 柴油机的工作原理/44
140. 柴油机的特点/44
141. 柴油机与汽油机四个行程的区别/44
142. 柴油机与汽油机结构的不同之处/44
143. 燃烧室的类型与特点/45
144. ω形燃烧室/45
145. 球形燃烧室/46
146. 涡流室式燃烧室/46
147. 预燃室式燃烧室/46
148. 柴油机的燃油供给系统/46
149. 输油泵的作用和类型/46
150. 叶片式输油泵/47

前言/序言

  随着我国家庭用车的增多及汽车保有量的增长,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代步工具,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了解汽车各部分的结构以及相关工作原理。同时,汽车保有量的逐步增加对汽车保养与服务行业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让更多驾驶人和刚刚接触汽车保养与维修行业的从业人员熟悉汽车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进而掌握维修技能和操作方法,提高汽车维修理论水平,我们编写了这本书。
  本书通过500项内容和大量彩色图片,剖析了现代汽车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同时还介绍了汽车美容与装饰方面的知识。全书共分九章,即整车参数与配置、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混合动力汽车、汽车底盘、汽车空调、汽车电气系统、车身钣金和汽车喷漆。
  全书内容新颖、准确而生动,以图文结合的方式来描述汽车各个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使读者易于理解和掌握,是汽车运用和维修人士贴身、高效的“汽车理论老师”。
  本书由李林主编,参加编写工作的还有肖华、邹忠发、李春、王成生、颜雪飞、颜复湘、陈牛芳、欧阳汝平、李孝武、朱莲芳、何英、李龙梅、皮军、吴林华、范兴武、杨炉华、杨莉香、魏善君、肖志锋、黄忠建、李元。
  由于本书涉及汽车专业知识较广,编者水平有限,书中有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一看就懂的500项汽车构造原理(第2版)》 简介 汽车,这个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角色的交通工具,其背后隐藏着无数精密的机械与电子原理。从您踩下油门的那一刻起,到车辆平稳地行驶在道路上,再到每一次精准的制动,都离不开一系列巧妙设计的系统协同工作。这本书,正是为了揭示这些“幕后英雄”的奥秘而生。 我们将带您深入汽车的腹部,探寻那些驱动它前进、保障它安全的每一个核心部件。这本书不像枯燥的教科书,也不会充斥着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相反,我们采用了一种直观、易于理解的方式,将复杂的汽车构造分解成500个独立却又相互关联的知识点。每一项原理都配以清晰的插图和简洁的文字说明,力求让任何一位对汽车充满好奇的读者,都能在短时间内触类旁通,获得对汽车构造的全面认知。 本书内容涵盖广泛,从最基础的机械原理到最前沿的电子技术,力求面面俱到: 发动机系统: 您将了解内燃机的基本工作循环,如进气、压缩、做功、排气。我们会详细解析活塞、曲轴、凸轮轴等关键部件的功能,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将燃料转化为动能。从化油器时代到今天的电喷技术,您将看到发动机控制系统的演变,理解传感器、ECU(电子控制单元)在优化燃烧效率、降低排放方面扮演的角色。我们还会涉及涡轮增压、机械增压等提升动力的技术,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 传动系统: 汽车的力量如何从发动机传递到车轮?我们将解构离合器、变速箱(手动与自动)、万向节、传动轴等核心组件。您将明白不同档位如何实现扭矩的放大与传递,理解自动变速箱(AT、CVT、DCT)的内部构造和换挡逻辑,以及四驱、两驱系统的差异和优劣。 底盘系统: 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离不开精良的底盘设计。本书将深入剖析悬挂系统,包括麦弗逊、双叉臂、多连杆等常见悬挂类型,理解它们如何吸收路面颠簸,保持轮胎抓地力。转向系统同样是重点,我们将讲解齿轮齿条式转向机、液压助力转向、电动助力转向(EPS)的工作原理,让您明白方向盘为何能精确地控制车轮方向。 制动系统: 安全是汽车最重要的考量。您将了解到传统的鼓式制动器和更为主流的盘式制动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刹车片、刹车盘、刹车总泵、分压阀等部件的配合。ABS(防抱死制动系统)、EBD(电子制动力分配)、ESP(电子稳定程序)等主动安全系统,其背后的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和执行器如何工作,以在紧急情况下提供最佳的制动效果,都会得到详尽的阐述。 车身与安全: 汽车的外形不仅仅是美学设计,更承载着重要的安全功能。我们将探讨车身结构,如承载式车身和非承载式车身,以及各种高强度钢材和吸能材料的应用。安全气囊、安全带预紧器、碰撞吸能区等被动安全装置的工作机制,以及它们如何在事故发生时最大程度地保护乘员,都将一一呈现。 电气与电子系统: 现代汽车早已是“轮子上的电脑”。本书将触及汽车的电气系统,包括电池、发电机、启动马达等基础部件。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揭示各种电子控制单元(ECU)的作用,它们如何管理发动机、变速箱、制动、安全气囊、车载娱乐系统等。您还将了解到各种传感器,如氧传感器、曲轴位置传感器、车速传感器等,它们如何收集数据并反馈给ECU,以实现精准控制。 燃油与排放系统: 从传统的汽油、柴油发动机到新能源汽车的驱动技术,我们将探讨不同能源的利用方式。对于内燃机,我们会解析燃油供给系统、点火系统以及复杂的排放控制系统,如三元催化器、颗粒捕集器(DPF)等,以及它们如何努力降低汽车对环境的影响。 空调与舒适性系统: 汽车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我们生活空间的延伸。我们将简单介绍车载空调系统的制冷和制热原理,以及一些提升驾乘舒适性的电子配置。 本书特色: “一看就懂”的设计理念: 摒弃冗长的理论推导,聚焦原理的直观展示。 500项精选知识点: 覆盖汽车核心构造,系统全面。 丰富的图解: 每项原理都配有清晰、精美的插图,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 通俗易懂的语言: 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 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 从基础到进阶,帮助读者逐步建立完整的汽车知识体系。 无论您是汽车爱好者,希望更深入地了解爱车的构造;还是准备购车,希望做出更明智的选择;亦或是希望从事汽车相关行业,需要打下坚实基础的从业者,本书都将是您不可或缺的参考。翻开本书,开启您的汽车探索之旅,让您真正“一看就懂”,玩转汽车的奇妙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当初买这本书完全是抱着“先了解一下,不行再退”的心态。因为我一直觉得汽车构造这种东西,对于我这个文科生来说,简直是比天书还难懂。我平时接触的最多就是手机、电脑,对付它们我都费劲,更别提那些我连名字都叫不全的汽车零件了。但是,这本书的名字《一看就懂的500项汽车构造原理(第2版)》倒是挺吸引我的,而且看到很多人推荐,就鬼使神差地入手了。拿到书之后,我一开始是抱着一种“我看你能有多‘一看就懂’”的心态去翻的。结果,我真的被惊艳到了!它里面的插图,不是那种死板的工程图,而是充满了设计感,而且非常生动,就像是在看一部微型动画片,把那些复杂的机械运动过程都展示得一清二楚。比如说,讲到悬挂系统的时候,以往我只是觉得它就是让车子开起来舒服一点,但这本书里通过分解图,我看到了弹簧、减震器、摆臂等等是如何相互配合,吸收路面的颠簸,保持车身平稳的。它甚至还区分了不同的悬挂类型,并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我记得有一次,我看到路边的一辆车,它的一个轮胎角度有点奇怪,当时就想到了书里讲到的四轮定位,虽然书里没有直接说这个现象,但通过对悬挂和转向系统的理解,我隐约猜到了可能是这个原因。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它的“500项”这个数字,虽然我还没数过,但感觉内容真的很丰富,几乎涵盖了汽车的方方面面,从最基本的车轮、车架,到复杂的发动机、变速箱,再到电子系统、安全配置,应有尽有。而且,每一点的讲解都相对独立,我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点来阅读,不用担心跟不上整体的进度。我发现自己越来越享受阅读的过程,每次合上书,都会觉得对汽车又多了一分了解,也更愿意去观察身边的车辆了。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这种“动手能力零,理论知识负”的汽车小白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汽车非常着迷,但每次看到那些专业的汽车评测或者技术讲解,我都会感到一阵头疼。那些晦涩的术语,复杂的图表,让我望而却步。《一看就懂的500项汽车构造原理(第2版)》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的名字就非常直观,而且,它真的做到了“一看就懂”。作者用一种非常接地气、非常形象的方式来讲解汽车的构造。比如,在解释刹车系统的时候,它不像其他书那样直接讲液压制动,而是先从最简单的“摩擦”原理讲起,然后逐步引入刹车片、刹车盘、制动液等等,每一个环节都配有清晰的插图,让我能够非常直观地理解。我最喜欢的是它对发动机部分的讲解,作者用了一个非常棒的比喻,把发动机比作一个“心脏”,然后一步步拆解“心脏”的各个“血管”和“肌肉”,讲解得非常到位。我甚至能够想象出活塞在气缸里上下运动,燃料燃烧产生能量的整个过程。而且,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全面,它提到的“500项”让我觉得它就像一本汽车的“迷你百科全书”。从最基本的车轮、底盘,到复杂的变速箱、发动机控制系统,再到一些我以前都没听说过的辅助驾驶系统,它都有涉及。我记得有一次,我听到汽车轮胎发出奇怪的噪音,立刻就联想到了书中关于轮胎磨损和平衡的讲解,虽然具体原因不能确定,但至少让我知道从哪些方面去排查。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自信。我不再害怕去了解汽车的构造,而是开始享受探索的过程,并且愿意将这份知识分享给更多的人。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汽车小白”量身打造的!我一直对汽车很感兴趣,但每次看到那些专业的汽车技术文章,都会感觉一头雾水。《一看就懂的500项汽车构造原理(第2版)》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汽车构造的认知。它的标题就很有吸引力,“一看就懂”这几个字,对于我来说就是救星。而且,它真的做到了!书中大量的插图,每一个都非常清晰、生动,就像是在看一部微型动画片,把复杂的机械原理都演示得淋漓尽致。我最喜欢的是对发动机部分的讲解,它把复杂的燃烧过程、动力传输都拆解成了一个个小步骤,配合形象的比喻,让我这个完全没有机械背景的人也能轻松理解。我甚至能够想象出活塞在气缸里上下运动,点火,爆炸,产生动力的整个过程。而且,这本书的“500项”这个数字,让我觉得它的内容非常全面,几乎涵盖了汽车的方方面面。从最基础的车轮、制动系统,到核心的发动机、变速箱,再到一些我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电子控制单元,它都有详细的介绍。最重要的是,每一点的讲解都非常精炼,但信息量却很足,而且很容易吸收。我记得有一次,我听到汽车底盘发出异响,立刻就联想到了书中关于悬挂系统和底盘连接的讲解,虽然具体原因不能确定,但至少让我知道从哪些方面去排查。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乐趣的分享,它让我不再害怕汽车的复杂,而是开始享受探索的乐趣,也让我对汽车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欣赏。

评分

这本书对我来说,简直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认为汽车是一个“黑盒子”,里面充满了我不理解的机械和电子玩意儿。但《一看就懂的500项汽车构造原理(第2版)》这本书,用一种非常奇妙的方式,把这个“黑盒子”一点点地展现在我面前。它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的“一看就懂”的特性。我不是学机械的,所以那些复杂的专业术语对我来说就像天书。但这本书,巧妙地避开了这些,而是用大量直观的插图和简洁的文字,把每一个汽车构造都讲清楚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发动机的部分。以往我只是知道它能产生动力,但具体怎么产生的,完全没有概念。在这本书里,作者用非常生动的方式,把发动机的每一个工作循环都画了出来,活塞的运动、燃油的喷射、火花的产生,都清晰可见,让我仿佛身临其境,亲眼看到动力是如何一步步被制造出来的。而且,这本书的“500项”这个数字,实在是很惊人,这意味着它涵盖了汽车的方方面面。从最基础的轮胎、悬挂,到核心的动力系统,再到一些我从来没有注意过的辅助系统,它都讲到了。最重要的是,它的讲解都是独立的,我不用担心会错过什么,可以随时翻阅感兴趣的部分。我记得有一次,我开车时听到轮胎发出一种规律性的“嗡嗡”声,当时就想到了书中关于轮胎动平衡的知识,虽然不敢确定,但至少让我知道该从哪个方向去思考这个问题。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了汽车的构造,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对汽车科学的兴趣,让我开始愿意主动去了解更多汽车相关的知识。

评分

我一直觉得汽车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存在,虽然每天都在驾驶,但对于它内部的构造,我几乎是一无所知。《一看就懂的500项汽车构造原理(第2版)》这本书,就像是一位睿智的长者,用最浅显易懂的方式,向我揭示了汽车的奥秘。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一看就懂”的承诺,而且它真的做到了!它没有故弄玄虚,没有堆砌晦涩的专业术语,而是用非常直观的图文结合,将复杂的汽车构造原理变得生动有趣。我尤其喜欢它对发动机工作原理的讲解,以往我只能从科幻电影里看到爆炸,但在这本书里,我通过精美的插图,看到了活塞如何在气缸里上下运动,燃料是如何被点燃,然后产生巨大的能量,驱动汽车前进。这种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让我这个完全没有机械背景的人也能轻松理解。而且,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它提到的“500项”让我觉得,它几乎囊括了汽车的每一个重要系统和部件。从最基础的车轮、制动系统,到核心的发动机、变速箱,再到一些我以前从未关注过的电子控制单元,它都有涉及。最重要的是,每一项的讲解都恰到好处,既有深度又不失通俗性。我记得有一次,我看到一辆车的排气管冒着白烟,当时就想到了书中关于发动机燃烧不充分的讲解,虽然具体原因不能确定,但至少让我知道这可能不是一个好现象。这本书不仅满足了我对汽车构造的好奇心,更让我对汽车产生了更深的敬畏和喜爱,我开始愿意主动去观察和了解身边的汽车。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我近期最惊喜的阅读体验!作为一个对汽车外观和性能都有着浓厚兴趣,但对内部构造却一无所知的普通消费者,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书,能够让我轻松愉快地理解汽车是如何工作的。《一看就懂的500项汽车构造原理(第2版)》完美地满足了我的需求。首先,这本书的标题就非常有吸引力,“一看就懂”这几个字,对于我们这种技术小白来说,简直是福音。而且,它真的做到了!这本书的讲解方式非常接地气,没有那些让人望而生畏的专业术语,即使有,作者也会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来解释,让我能够轻松理解。我尤其喜欢它对复杂机械原理的拆解,比如发动机的点火、进气、排气过程,通过精美的插图,我仿佛亲眼看到了每一个部件的运动和配合,不再是抽象的概念。书中的插图质量非常高,色彩鲜艳,线条清晰,而且是那种能够真正帮助理解的图,而不是为了“图多”而存在的。我甚至把一些特别喜欢的插图保存下来,没事的时候翻看。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它的“500项”这个数字,这代表着内容的丰富程度。从最基础的轮胎、刹车,到核心的发动机、变速箱,再到更复杂的电子控制系统,几乎无所不包。它就像一个汽车的百科全书,让我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点,随时随地查阅,了解不同的构造原理。我记得有一次,我在路上看到一辆混合动力汽车,当时就想到了书里关于电动机和发动机协同工作的讲解,虽然书里没有直接提到混合动力,但原理是相通的,让我能够大致理解它的工作方式。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启发的引导,它让我对汽车产生了更深层次的兴趣,也更愿意去关注和了解身边越来越多的汽车技术。

评分

我对汽车的了解,一直停留在“油门踩下去车就跑,刹车踩下去车就停”的层面。直到我偶然间看到了《一看就懂的500项汽车构造原理(第2版)》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汽车的世界是如此的精彩和奥妙。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的“一看就懂”的承诺,这对于我这种完全没有机械背景的人来说,简直是救星。它没有采用那种枯燥乏味的理论讲解,而是通过大量的图文结合,将复杂的汽车构造原理变得生动有趣。我最喜欢的是它对发动机工作原理的讲解,以前我只知道发动机是提供动力的,但具体是怎么工作的,我就完全不知道了。在这本书里,作者用非常精巧的比喻和生动的插图,把活塞的上下运动、燃料的燃烧、动力的输出这些过程都讲得清清楚楚,我甚至能想象出那种“砰砰砰”的爆炸声和机械运动的声音。而且,这本书的“500项”这个数字,让我觉得它的内容非常丰富,几乎涵盖了汽车的方方面面。从最基础的轮胎、刹车系统,到核心的发动机、变速箱,再到一些我以前听都没听过的电子控制系统,它都有涉及。最重要的是,每一项的讲解都不是很长,但信息量却很足,而且非常容易理解。我记得有一次,我看到一辆车的外后视镜在高速行驶时发生了形变,当时就想到了书里关于空气动力学的讲解,虽然书中没有直接提到外后视镜,但通过对风阻的理解,我大概能猜到它为什么会那样。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改变,就是让我不再是单纯地“使用”汽车,而是开始“理解”汽车,对汽车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对未来的汽车技术充满了期待。

评分

作为一名对汽车充满好奇但技术储备几乎为零的普通消费者,《一看就懂的500项汽车构造原理(第2版)》这本书,无疑是一场及时雨。我一直觉得汽车是个庞大而复杂的机器,对其内部构造充满向往,却又不知从何下手。这本书的标题“一看就懂”确实吸引了我,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入手,结果真的让我惊艳。它并没有采用那种令人望而生畏的学术腔调,而是用一种非常亲切、非常生活化的语言来解释汽车的构造。我尤其欣赏书中大量采用的示意图和分解图,这些图清晰地展示了各个部件的形状、位置和工作原理,让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而形象。例如,在讲解变速箱的齿轮组合时,作者通过生动的插图,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不同档位下齿轮是如何咬合、传递动力的,这比单纯的文字描述要有效得多。而且,这本书的内容覆盖面非常广,我记得书中提到了“500项”这个数字,这意味着它几乎涵盖了汽车的每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最基本的转向系统、制动系统,到核心的动力总成,再到一些我以前几乎没有接触过的电子控制系统,它都有涉及。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每一个知识点的讲解都力求通俗易懂,即便是涉及到一些相对复杂的原理,也会用通俗的比喻来辅助理解。我记得有一次,我看到一辆电动汽车在充电,当时就想到了书中关于电池和电机交互的原理,虽然书中没有直接讲解电动汽车,但通过对能量转换和储存的理解,我大概能够理解它的工作方式。这本书让我对汽车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开始深入到其内在的逻辑和精密的配合,极大地满足了我对汽车的好奇心。

评分

我是一个对机械事物有强烈好奇心的人,但同时我也很忙,没有太多时间去钻研那些厚重的专业书籍。所以,《一看就懂的500项汽车构造原理(第2版)》这本书对我来说,简直是太及时了。我一直对汽车的内部构造非常感兴趣,但市面上很多书籍都过于专业,充斥着大量晦涩难懂的术语,读起来非常吃力。这本书恰恰解决了我的痛点。它最大的优点就是“通俗易懂”,作者似乎非常了解读者的心理,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来讲解复杂的汽车构造。它不是那种一开始就抛出大量理论,而是从最基础、最直观的部分讲起。比如说,它在讲解发动机时,会先从最核心的“动力产生”这个概念入手,然后慢慢引入活塞、气缸等部件,并且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来解释它们的功能,比如把活塞比作“心脏里的肌肉”,把曲轴比作“手臂的骨骼”。这种讲解方式让我一下子就抓住了重点,而不是被细节淹没。而且,这本书的排版也非常出色,大量的图文结合,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文字所描述的内容。我尤其喜欢它对一些关键部件的剖视图,能够清晰地看到内部的结构和运动轨迹。我记得有一次,我看到一辆跑车,它的尾翼看起来非常酷炫,当时就想到了书中关于空气动力学的部分,虽然书里并没有具体讲解跑车尾翼,但通过对升力、阻力等基本原理的理解,我大概猜到了它的作用。这本书的好处还在于它的“500项”这个数字,虽然每个知识点的篇幅都不算太长,但内容却非常扎实,而且覆盖面广,让我能够系统地了解汽车的整体构造。我甚至开始在和朋友聊天时,能够时不时地插入一些汽车知识,感觉自己都变得“博学”起来了。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给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作为一个对汽车一直充满好奇但又云里雾里的小白,我总是被那些复杂的术语和机械结构弄得头晕眼花。这次拿到《一看就懂的500项汽车构造原理(第2版)》,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结果真的让我大吃一惊。首先,它的标题就足够吸引人,“一看就懂”,这对于很多技术类书籍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然而,它真的做到了!全书采用了一种非常直观、生动的讲解方式。我尤其喜欢它对每一个汽车构造的解释,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文字堆砌,而是大量配合着清晰易懂的插图和流程图。比如,当我第一次深入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时,以往那些“活塞”、“曲轴”、“气门”之类的词汇对我来说就像天书,但在这本书里,我通过作者精心绘制的动态图,几乎可以“看到”发动机内部每一个部件是如何协同工作的。它把复杂的燃烧过程、动力输出机制,分解成一个个小步骤,每一步都配有形象的比喻,让我这个完全没有机械背景的人也能轻松get到。而且,它不仅仅是停留在原理的层面,还深入到了一些日常的维护和故障排除的方面,这对于我这种喜欢自己动手处理一些小问题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比如,书中讲解了如何通过一些简单的现象来判断刹车片是否需要更换,或者轮胎胎压是否正常,这些都是非常实用的生活技能。我甚至开始尝试着自己检查机油,这在以前是我想都不敢想的。整本书的编排也非常有逻辑性,从整体的车身结构,到各个子系统的详解,再到具体的零部件,层层递进,循序渐进,不会让人感到突兀或迷失。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阅读这本书,每次翻开都能学到新的东西,而且是那种“啊!原来是这样!”的顿悟感。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耐心细致的老师,循循善诱地引导我探索汽车世界的奥秘。

评分

印刷还好,内容还没看!

评分

东西以收到,还没有看,待评价吧

评分

书是很专业的,印刷精美,正版,就是包装简陋。

评分

Goooooooooooood

评分

专业知识一定要多看。

评分

这个对真干这行的能有多大用我说不好。外行了解一下是足够了。纸张彩页大好

评分

还挺不错 好用 很好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印刷很好,分不同部件/子系统介绍了修车的一些知识~~不要指望看本书就能学会修车,修车不仅有很多原理性问题,还有更多的是实践的经验积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