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創投谘詢界領先的研究機構清科集團官方作品,包括大量首次公布的數據和資本故事。
倪正東、熊曉鴿、靳海濤作序解讀,閻焱、徐新、徐小平誠摯推薦。
從微觀曆史層麵,梳理國內創投行業的發展,呈現百度、騰訊、阿裏、京東等科技巨頭背後的一幕幕資本大戲。
附贈清科集團15年風頭産業研究榜單數據。
幾乎每一傢成功或不成功的中國科技企業背後,都有很多與創業投資人相關的故事。這些故事和人物,既是這個科技創新的偉大時代的中國注腳,也為當下身處科技産業和風險投資行業的人們留下瞭寶貴的經驗和教訓。
《中國創投簡史》係統梳理瞭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中國創投産業發展曆程,迴顧瞭各個時代中的代錶人物、知名投資機構以及他們所創下的一個個投資奇跡。從熊曉鴿、徐新、瀋南鵬等風險投資人的成長經曆中,從搜狐、騰訊、百度、小米等一代代科技企業巨頭的誕生與演變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風險投資的力量、創業者的企業傢精神以及科技創造偉大財富的神奇過程。
對於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行業的從業者以及有融資需求的創業者來說,《中國創投簡史》都是一本有價值的行業指南。
投資界網站(www.PEdaily.cn)成立於2000年,前身為清科網。依托清科集團16年行業資源,憑藉一直以來專業、準確、及時的資訊以及深度報道,投資界網站已成為國內股權投資和風險投資領域關注度非常高的門戶網站,訪問量遙遙領先,在創業投資領域擁有強大的號召力和影響力。
推薦序一
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
——倪正東,清科集團創始人、董事長CEO
20年前,我在清華大學讀研究生的時候,還不太懂創業的含義,更沒有聽說過“風險投資”或者“創業投資”這些名詞。因為一些偶然的原因,1997年,田範江、慕岩、楊錦方和我等一幫清華研究生創辦瞭清華科技創業者協會,並於1998年創辦瞭亞洲第一個創業計劃競賽——清華大學創業計劃大賽。那是我進入創投這個行業的起點。沒想到,後來自己的命運就徹底因此而改變瞭。
1999年,我和清華的幾個同學創辦瞭清科,開始為新興的創投行業提供各種服務。我把自己定義為行業的店小二,後來又自稱為雜貨店店長,努力為這個行業提供最好的基礎服務。那個時候,我們根本不知道15年之後,中國的創投行業會像現在這樣大、中國的互聯網行業會誕生如此多的巨頭和獨角獸。當初我的理想並不豐滿,但這個時代卻創造瞭如此巨大的機會和潛力。這個市場實在太肥,就連我自己也由一個年輕的清華瘦條學生,變成瞭一個曆經磨練的中年小胖子,清科也實現瞭巨大的增長和發展。
近20年來,我和清科見證、參與並推動瞭這個行業的發展。讀《中國創投簡史》的時候,我感覺自己不斷地在過去的時空中穿梭。1998年,我24歲,熊曉鴿、閻焱40剛齣頭,丁磊大約27歲,瀋南鵬也就30歲,張穎25歲、還在美國、大約還沒有進入這個行業,“張震”們還在讀本科。那個時候創投界的四大天王是陳立武、徐大麟、劉宇環、王伯元。我以為他們會統治這個市場很久很久。但中國就是一個後浪顛覆前浪的大市場。2005年後,中國的投資界開始被熊曉鴿、周全、吳尚誌、閻焱、瀋南鵬、徐新等引領;2009年前後,靳海濤、劉晝、張磊、趙令歡等又加入領導者的大軍;再後來,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張穎、劉芹、林欣禾、符績勛等又脫穎而齣;2014年之後,又是一波新銳開始自立門戶,開啓投資界的二次創業大潮;與此同時,以徐小平、雷軍、蔡文勝等為代錶的天使投資人們,也掀起瞭一輪“全民天使”的高潮。而此時此刻,我們處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雙創時代,而且是所謂的“資本寒鼕”期。今年(2016年)又有一萬億新的資金進入股權投資行業,子彈這麼充足,寒鼕何在?
《中國創投簡史》像電影縮影一樣,快速地迴顧瞭中國創投和互聯網交織發展的近20年時間,解封瞭很多當年的故事,確實值得一讀。但我們迴憶往事,不是在蓋棺定論,也不是為瞭一個行業的自嗨。我們迴憶曆史,是為瞭懷念那段傳奇的歲月,更是為瞭憧憬更美好的未來。我個人深信,到2020年,中國股權投資行業管理資本的總量將超過10萬億元人民幣。我們在信息技術、生命科學等各個領域將迎來一波一波新的投資機會。
作為典型的70後,我們連接著50後、60後,也連接著80後、90後。在這個市場上,有五個年代的人共同奮鬥在投資的第一綫。能夠承前啓後,是一種榮幸,也是一種責任。我在這個行業乾瞭接近20年,我還可以再乾30年。我一輩子的青春年華都會獻給創投這項偉大的事業。
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中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傢。我的人生目標就是繼續像滾雪球一樣,將清科建成中國最大的創業和投資服務平颱。
嚮創業者們緻敬、嚮投資傢們緻敬!嚮我的老夥伴、小夥伴們緻敬!嚮這個偉大的時代緻敬!
這部作品的行文風格,頗有幾分老派新聞報道的嚴謹與犀利。它沒有過度美化那些“獨角獸”的誕生,反而更關注那些製度構建的基石是如何被一點點打磨齣來的。我特彆喜歡作者對於“人”的刻畫,那些早期的創業者和投資人,他們的膽識、他們的局限性,都被描摹得非常立體。例如,書中對早期天使投資人那種“既是朋友又是閤夥人”的復雜關係的處理,就非常到位。它讓我看到瞭資本如何在缺乏成熟法律框架和信任機製的環境中,硬生生開闢齣一條路。這種“摸著石頭過河”的艱辛,通過作者冷靜而詳實的記錄,帶給我強烈的代入感。閱讀過程如同跟隨一位資深嚮導,穿越中國經濟轉型期最狂熱也最迷茫的一段旅程,讓人既感到振奮,又有所警醒。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極具縱深的曆史視角,去審視當下那些熱門的投資賽道。我曾以為風險投資就是簡單地把錢投給“好點子”,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它細緻地梳理瞭從第一批外資進入到本土VC體係成熟的漫長過渡期,那種文化衝擊和模式移植的陣痛,被作者以一種近乎人類學研究的態度進行瞭挖掘。語言的駕馭上,作者錶現齣一種難得的老練,既有金融分析師的精準,又不失曆史學傢的客觀與剋製。尤其是在描述那些曾經風光無限,後又迅速隕落的早期公司時,沒有流於廉價的批判,而是著重分析瞭他們與資本、與時代錯位的具體原因。這使得這本書不僅是一部創投史,更是一部關於“適應性”與“生存法則”的深刻寓言。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中國的創新環境真是充滿瞭野蠻生長的生命力。不同於一些將創投塑造成精英俱樂部的傳統敘事,這本書展現的是一個充滿泥土氣息、不斷試錯、甚至有些粗糲的資本進化過程。書中的某些章節,對我理解當前資本市場中那些看似“非理性”的追逐行為,提供瞭極佳的曆史縱深感。它不迴避風險投資在特定曆史階段所扮演的“推手”角色,以及這種角色帶來的雙刃劍效應。敘述的節奏感把握得非常好,時而緩慢深沉地剖析政策對行業的影響,時而又急促緊張地還原那些關鍵融資輪次的唇槍舌戰。這種多變的筆觸,讓原本可能枯燥的商業案例變得如同偵探小說般引人入勝。它讓我意識到,每一次成功的投資背後,都凝結著對人性、對未來趨勢的深刻洞察,而不僅僅是運氣。
評分閱讀體驗非常流暢,這本書在結構上做瞭巧妙的安排,將宏大的時代背景和微觀的商業決策巧妙地編織在一起。作者對於術語的解釋清晰到位,即便是對金融工具不甚瞭解的讀者,也能輕鬆跟上節奏。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似乎對“周期性”有著深刻的理解,他沒有把任何一個成功視為永恒,而是將其置於更長的時間軸上去考察其內在的脆弱性。它沒有太多煽情的詞匯,依靠的是無可辯駁的事實和邏輯推演,但恰恰是這種剋製的敘述,反而爆發齣巨大的感染力。閤上書本時,我感覺自己對中國經濟的某些深層動力有瞭一個更紮實、更具曆史縱深的理解,這遠遠超齣瞭我對一本商業曆史書的預期。
評分這本關於中國風險投資曆史的著作,著實讓我這個圈外人開瞭眼界。我一直對那些白手起傢的科技巨頭充滿好奇,但對於他們背後的資本運作和早期博弈,卻瞭解得非常模糊。《中國創投簡史》仿佛為我打開瞭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中國科技浪潮下,那些不為人知的資本角力。書中的敘事風格相當紮實,作者似乎對每一個曆史節點都有著深入的研究,而非簡單的事件羅列。它不像是一本教科書,更像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商業史詩,讓人在閱讀過程中不斷思考“如果當時換一個決策者,現在格局會是怎樣”。尤其是對早期“倒爺”心態嚮現代風險投資思維轉變的刻畫,細膩得令人拍案叫絕。那種從摸索到規範的艱難過程,那些創始人與投資人之間微妙的信任與猜忌,都描摹得淋灕盡緻。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述具體案例時,總能將宏觀的市場趨勢與微觀的企業決策緊密結閤,使得整個故事綫索清晰而富有張力。
評分本書介紹中國投資人從成長經曆、個人性格、代錶案例、投資理念和方法一一嚮讀者展現。
評分書不錯,存著,漫漫看起來
評分東西還不錯,下次會再來買!!
評分書很不錯,發貨送貨也很快,慢慢看。
評分瞭解創投曆史,以史為鑒,有助發展,推薦看看。
評分衣服的的乾活姐姐姐夫綏芬河
評分包裝乾淨送貨快認真閱讀學習吧
評分不錯,很有用,獲益匪淺
評分斯是好書,值得推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