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關於美食的記錄,其中既有作者曾經行走大江南北時與各地美食不期而遇的美好經曆,亦有對年幼時傢鄉飲食文化的的追思,最後則是作者對於畢生所從事的餐飲事業的一些思考。在這些文字記錄中,作者或驚嘆,或思考,或感慨,或提齣獨闢蹊徑的觀點,無不充滿瞭人生智慧和認真的態度。
張振楣,1944年齣生於江蘇無锡。烹飪理論學者,美食評論傢,中國餐飲文化大師。張振楣長期在餐飲業工作。20世紀80年代,在國內率先開創“味覺審美學”研究。曾先後參與《中國菜譜》《中國名菜大典》等書稿編撰工作,並著有《味覺審美學》《張振楣談吃》《食學概論》(與劉廣偉閤著)等。
第一章 在路上的美食
雲南的酸菜
騰衝食事
滇遊食記
貴陽腸旺麵
在西江苗寨吃酸湯魚
湘菜印象
熏臘
難忘“張關閤渣”
重慶火鍋
重慶小麵
“燒白”之美
被糟蹋的川菜
潮州菜之憶
同安菜
“佛跳牆”
廈門的小吃
馬鮫魚
和樂蟹
蘇眉魚
墨魚
“南橘北枳”的魚
中和鎮上夜排檔
在鹽田嘗“鹽味”
在北京吃小籠包
直隸官府菜
“南門涮肉”
老北京豆汁
吃在北京有感
品嘗魯菜
滕州羊肉湯
難忘嵐山豆腐腦
在日照吃海鮮
拉條子、锡伯族大餅和烤包子
在“尕斯瑪”吃新疆餐
在“馬迭爾”吃俄式西餐
在鼕妮婭傢“做客”
老撾糯米飯
三丁安利蛋
品嘗越南餐
墨西哥的吃
品嘗漢莎航空餐
第二章 傢鄉的味道
清炒蝦仁——美食人生的初戀
老燒魚
讓“響油鱔糊”響起來
吃蟹
“腐乳汁肉”的隨想
又見“炸雙味”
品嘗豬頭肉
手推餛飩
桂花糖芋
酥餅
雪裏蕻
懷念八寶飯
大餅油條
江南豆腐花
河豚之美
麵之魂
魂歸故裏的“陸長興”
豆腐得味
素食之魂
船菜,還能在太湖上飄香嗎?
“雲林菜”的復活
昔日無锡名廚
《西神遺事》與無锡菜
我所知道的無锡百年老店
第三章 隨想與感悟
吃的隨想
最具個性的甜味
難以言狀的酸味
令人震撼的辣味
被人誤讀的鮮味
飄忽不定的香味
雞的式微
後記
被糟蹋的川菜
從網上讀到一篇談川菜的文字,說所有的中國菜中,川菜是被糟蹋得最厲害的,文章對川菜的變味深錶痛心、惋惜。讀後深有同感。
提起川菜,美好的迴憶恍如眼前。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川菜,是在20世紀70年代的成都之行。在短短的1周中,印象深的有3次。第一次是我單身一人,從成都去新都一日遊。中午,在一傢不起眼的小飯店就餐,點瞭一盤炒豬肝、一碗湯。隻見象牙色的炒豬肝芡薄汁緊,上麵汪一層紅紅的辣油,那紅亮,一下子把我的食欲吊上來瞭。舉箸一嘗,豬乾鮮嫩異常,滋味奇辣難忍,那辣不僅對味覺,而且幾乎使全身都受到震動,硬著頭皮吃第二口、第三口……那辣味混閤著鮮香,滿載著刺激,把整個口腔都燒灼得熱辣辣的。為緩解口腔的燒灼感,我一邊咀嚼吞咽,一邊拼命吸氣,同時滿頭冒汗。盡管狼狽,但辣味卻吸引瞭我,使我欲罷不能。第二次是在成都的鄰縣溫江,那天是溫江趕集的日子,我與在成都工作的親戚一起騎自行車去的,想見識一下當地的民間集市。中午離開集市後路過一個小鎮,休息吃飯。鄉鎮小飯店簡陋而髒,但上桌的菜肴卻意外地好,醬爆肉絲、迴鍋肉片等,色香味幾近完美。吃完,齣於好奇更齣於欽佩,我特地湊到狹小的廚房門口偷偷看瞭一眼,發現掌勺的居然是一位年近半百的婦女,當時感覺,簡直是個奇跡。第三次是在成都市中心的芙蓉餐廳,吃的都是不辣的菜,有軟炸斑指、香酥鴨等。與辣味菜相比,是另一種風格,口感好,堪稱精品。從此以後,我與川菜結緣,成為川菜的崇拜者。
在中國地方菜的排名中,川菜從來名列前茅。無論四大菜係還是八大菜係,川菜都排在首位。以川菜的美味而言,當之無愧。正由於川菜的這一先天優勢,如今,在全國餐飲市場上,流行最廣、影響最大的菜係非川菜莫屬。不要說城市瞭,即使再偏僻的鄉鎮,當你瀏覽吃食店鋪,一定少不瞭3種熟麵孔:蘭州拉麵、沙縣小吃和川味飯店。前兩者大多屬連鎖經營,口味相差不大,但對那些打著川菜招牌的飯店來說,則是魚龍混雜,很多屬於僞劣川菜。
有人說,今天的八大菜係普遍都已走樣,遑論川菜?這確是事實,但問題是,由於川菜名氣響、市場大、流行廣,因此在走樣程度上首當其衝。冒牌的京菜館、粵菜館、蘇菜館不多,因為不敢,容易露破綻。但開傢川菜館,似乎太簡單瞭,用辣椒、花椒熗鍋,就成瞭川菜。走遍各地的川菜飯店,都有麻婆豆腐、迴鍋肉片、魚香肉絲這幾道所謂的川菜。然而吃到口中,大多是糊弄顧客,能夠不難吃已屬慶幸,要說是吃的川菜,則根本不是那迴事。
讓人惋惜的還有,傳統川菜中,辣味菜僅是一部分,或者說麻辣味僅是川味的特點之一,還有半數以上的川菜是不辣的,如閤川肉片、鍋巴肉片、東坡肉、香糟肉、白菜肉捲、鍋燒肉、炸溜肉捲、軟炸蹄膀、軟炸酥方、軟炸斑指、糖醋脆皮魚、蔥酥魚、鍋貼雞片、芙蓉雞片、樟茶鴨、香酥肥鴨、綉球乾貝、翡翠蝦仁、奶湯素燴、乾煸鼕筍、醬燒鼕筍、軟炸蘑菇,等等。這些並不辣的川菜,麵廣量多,不勝枚舉,如今卻集體失語。原因就是這些不辣的川菜來不得半點糊弄,而大部分川菜店往往急功近利,於是乾脆放棄。
在中國的飲食文化中,川菜是一個龐大的寶庫,有著取之不盡的寶藏。如今,川菜被糟蹋得不像樣子。看似簡單的麻婆豆腐、迴鍋肉片、魚香肉絲之類的傢常菜,沒有十年八年的苦功夫,是根本做不起來的,可如今很多學廚半年一年的小青年,居然就以川菜大廚自稱。而那些真正的傳統川菜,卻被邊緣化,被人遺忘,讓人想來悵然若失,心痛不已。
……
一看到《老饕筆記》這個名字,我就覺得這不是一本簡單的食譜,而是一部關於“吃”的史詩。我腦子裏立馬閃過一些畫麵,可能是在某個古色古香的茶館裏,或者是在一傢彌漫著煙火氣的市井小店,一位飽學之士,正慢悠悠地迴憶著他品嘗過的各種珍饈佳肴。我非常期待,在這本書裏,能看到作者對“味道”的獨特理解和感悟。他會不會描繪齣不同食材在口中綻放的萬韆滋味,以及這些味道如何勾起深藏心底的迴憶?我猜想,書中會有一部分是關於那些被遺忘的、或是即將消失的傳統食物。作者會不會用他的文字,為這些食物留下生命最後的注腳,讓它們不至於在歲月的長河中被徹底淹沒?我尤其期待那些關於“食物與人”的故事。他會不會講述,在某個特定的時刻,一道菜如何改變瞭一個人的命運,或者,如何成為連接親朋好友之間情感的紐帶?我感覺,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美食的讀物,更可能是一本關於人生、關於情感、關於時光的絮語,通過“吃”這個載體,傳遞齣作者對生活最真摯的體悟。
評分《老饕筆記》這個書名,真的充滿瞭畫麵感。我腦海裏立刻浮現齣一個場景:在一個古樸的庭院裏,擺放著一張陳舊的木桌,桌上可能擺著幾碟精緻的傢常菜,旁邊坐著一位身著素雅長袍的老者,他正悠閑地用筷子夾起一小塊食物,閉著眼睛,細細品味,臉上露齣滿足而欣慰的笑容。我非常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看到作者對傳統烹飪技藝的深入探討。他會不會分享一些已經瀕臨失傳的古老菜譜,或是對經典菜肴的創新解讀?我更關心的是,書中會不會包含一些關於食材産地、季節性以及它們背後的文化故事。例如,一道看似普通的豆腐,在作者筆下,是否會揭示齣它從豆子到餐桌的整個生命旅程,以及不同地區、不同做法所賦予它的獨特魅力?我也設想,這本書可能會包含一些作者親身經曆的、充滿趣味的美食探險故事。他是否曾跋山涉水,隻為尋訪一種絕世美味?或是在旅途中,與當地的廚師或居民,因為一道菜而結下不解之緣?這些充滿人情味的故事,一定會讓這本“筆記”更加生動有趣,充滿溫度,讓我仿佛置身其中,一同感受那份對美食的純粹熱愛。
評分這本《老饕筆記》的書名,光是聽著就有一種沉甸甸的、飽含故事的質感。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腦子裏第一時間閃過的就是那些關於美食的傳說,可能是某個年代某個角落裏,一位飽學之士,將自己品嘗過的、見識過的、甚至夢想過的味道,一點一滴地記錄下來,字裏行間流淌著對食材的敬畏,對烹飪的熱愛,以及對生活哲學的深刻體悟。我猜想,這本書裏一定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食材故事,比如那種生長在深山老林裏的野味,或是隻有在特定季節纔能捕撈到的海鮮,作者是如何尋覓到的?其中又包含瞭怎樣的辛酸與驚喜?又或者,作者會不會分享一些獨門絕技,關於如何讓一道傢常菜煥發齣驚人的光彩,讓平凡的食材擁有不平凡的靈魂?我特彆期待那些關於“味覺記憶”的篇章,因為我知道,很多時候,食物不僅僅是滿足口腹之欲,更是連接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情感紐帶。也許,作者會用他獨特的視角,帶我們迴到那些已經消逝的年代,通過一道道菜肴,重現當時的風土人情,讓我們在品味文字的同時,仿佛也聞到瞭那淡淡的、屬於過去的煙火氣,讓人忍不住想要立刻翻開,沉浸其中,去探索那背後隱藏的無盡可能。
評分《老饕筆記》這個書名,著實勾起瞭我強烈的好奇心。我腦海裏浮現齣的,可能是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坐在窗邊,手中捧著一本厚重的、封麵已經磨損的書,臉上帶著一絲淡淡的笑意,仿佛在迴憶著過去的美好時光。我猜想,這本書裏一定充滿瞭作者對食材的極緻追求和考究。他會不會細緻地描繪齣不同食材的生長環境、采摘時節,以及它們最完美的烹飪方式?我特彆想知道,書中是否會披露一些不為人知的食材秘聞,比如某種珍稀食材的稀有之處,或者某種傢常食材在特定條件下所能爆發齣的驚人風味。我也期待,作者能夠分享一些他對於“吃”的獨特哲學思考。他是否認為,吃不僅僅是滿足生理需求,更是一種藝術,一種與自然對話,與傳統交流的方式?我更希望,書中能夠包含一些充滿人情味的故事,可能是他與某位民間廚師的奇遇,也可能是某頓傢常便飯所帶來的深刻啓示。我感覺,《老饕筆記》這本書,一定是用一顆熱愛生活、珍視美食的心,去感受、去記錄、去分享的,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吃”的書,更是一扇窗,讓我們得以窺見作者內心深處對美好事物的執著與熱愛。
評分剛拿到《老饕筆記》這本厚實的書,我便被它的封麵設計所吸引,那種復古的、帶有曆史厚重感的字體,仿佛自帶一種穿越時空的魔力。我腦海中勾勒齣的畫麵是,在某個寜靜的午後,陽光透過書房的窗戶灑在書頁上,一位飽經滄桑的智者,一邊品著香茗,一邊緩緩翻動著泛黃的書頁,眼神中充滿瞭迴顧與沉思。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讀到作者對於“吃”這件事的深刻哲學思考,不僅僅停留在菜肴本身的美味,更能挖掘齣其中蘊含的生活態度、人生智慧,甚至是某種文化傳承的脈絡。或許,書中會描繪他對某個食材的癡迷,那份癡迷背後,是對大自然饋贈的尊重,對匠人精神的贊賞,以及對季節流轉的敏感。我也好奇,作者是否會講述一些他與食物之間奇妙的邂逅,那些偶然品嘗到的、卻讓他一生難忘的味道,是如何在他心中留下印記,並最終促使他拿起筆,寫下這些“筆記”的?我設想,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美食的書,更像是一份人生體驗的結晶,通過食物,摺射齣作者對世界、對生活的觀察與理解,那種細膩而深刻的洞察力,是我非常渴望在字裏行間捕捉到的。
評分這個比天津齣版社的那本篇目多,所以選瞭這本,看著挺大挺厚
評分如果一個孩子的玩具,每天都是被收拾得整整齊齊的,就像展覽館那樣陳列展品,在“破窗理論”的心理作用下,相比起其他孩子,這個孩子玩玩具的熱情不如其他孩子,因為他們有不願破壞這份整潔的心理趨嚮。
評分手機拍照不行,抱歉!但是圖書真的不錯,沒有破損,而且印刷工整,字跡清晰!
評分一個字:好!(此評價雖然隻有一個字,但卻淋灕盡緻的描述齣瞭買傢內心對産品深深的熱愛之情,完美的詮釋瞭韆言萬語隻歸一個字的至高文學層次,突顯瞭買傢那非同小般的文學功底,真可謂意境深遠,乃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好評價。再加上迴復以感嘆號收尾,更是為整個評價添上點睛之筆,在照應全文的同時,也能引發讀者靈魂深處的共鳴。可以說,有瞭這個感嘆號後,整個評價在層次上又爬高瞭另一個層次,其精妙程度令人嘆為觀止!)
評分書的內容不錯,不愧是瀋老先生的佳作,不過應該不是正版,便宜嘛,不能強求瞭。
評分又是一年囤書季,挑瞭也些孩子想看和自己喜歡的趁著活動買迴來,書櫃裏都是京東買的!
評分九麯河水就如一條黃帶,在黃土高坡上七盤八繞。
評分邊城,去過鳳凰,纔知道瀋從文,迴來一直念念不忘,買瞭書,我會靜下心來好好看看。
評分很有名的作品,齣版社也很好,認真讀一下,喜歡京東上買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