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关于美食的记录,其中既有作者曾经行走大江南北时与各地美食不期而遇的美好经历,亦有对年幼时家乡饮食文化的的追思,最后则是作者对于毕生所从事的餐饮事业的一些思考。在这些文字记录中,作者或惊叹,或思考,或感慨,或提出独辟蹊径的观点,无不充满了人生智慧和认真的态度。
张振楣,1944年出生于江苏无锡。烹饪理论学者,美食评论家,中国餐饮文化大师。张振楣长期在餐饮业工作。20世纪80年代,在国内率先开创“味觉审美学”研究。曾先后参与《中国菜谱》《中国名菜大典》等书稿编撰工作,并著有《味觉审美学》《张振楣谈吃》《食学概论》(与刘广伟合著)等。
第一章 在路上的美食
云南的酸菜
腾冲食事
滇游食记
贵阳肠旺面
在西江苗寨吃酸汤鱼
湘菜印象
熏腊
难忘“张关合渣”
重庆火锅
重庆小面
“烧白”之美
被糟蹋的川菜
潮州菜之忆
同安菜
“佛跳墙”
厦门的小吃
马鲛鱼
和乐蟹
苏眉鱼
墨鱼
“南橘北枳”的鱼
中和镇上夜排档
在盐田尝“盐味”
在北京吃小笼包
直隶官府菜
“南门涮肉”
老北京豆汁
吃在北京有感
品尝鲁菜
滕州羊肉汤
难忘岚山豆腐脑
在日照吃海鲜
拉条子、锡伯族大饼和烤包子
在“尕斯玛”吃新疆餐
在“马迭尔”吃俄式西餐
在冬妮娅家“做客”
老挝糯米饭
三丁安利蛋
品尝越南餐
墨西哥的吃
品尝汉莎航空餐
第二章 家乡的味道
清炒虾仁——美食人生的初恋
老烧鱼
让“响油鳝糊”响起来
吃蟹
“腐乳汁肉”的随想
又见“炸双味”
品尝猪头肉
手推馄饨
桂花糖芋
酥饼
雪里蕻
怀念八宝饭
大饼油条
江南豆腐花
河豚之美
面之魂
魂归故里的“陆长兴”
豆腐得味
素食之魂
船菜,还能在太湖上飘香吗?
“云林菜”的复活
昔日无锡名厨
《西神遗事》与无锡菜
我所知道的无锡百年老店
第三章 随想与感悟
吃的随想
最具个性的甜味
难以言状的酸味
令人震撼的辣味
被人误读的鲜味
飘忽不定的香味
鸡的式微
后记
被糟蹋的川菜
从网上读到一篇谈川菜的文字,说所有的中国菜中,川菜是被糟蹋得最厉害的,文章对川菜的变味深表痛心、惋惜。读后深有同感。
提起川菜,美好的回忆恍如眼前。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川菜,是在20世纪70年代的成都之行。在短短的1周中,印象深的有3次。第一次是我单身一人,从成都去新都一日游。中午,在一家不起眼的小饭店就餐,点了一盘炒猪肝、一碗汤。只见象牙色的炒猪肝芡薄汁紧,上面汪一层红红的辣油,那红亮,一下子把我的食欲吊上来了。举箸一尝,猪干鲜嫩异常,滋味奇辣难忍,那辣不仅对味觉,而且几乎使全身都受到震动,硬着头皮吃第二口、第三口……那辣味混合着鲜香,满载着刺激,把整个口腔都烧灼得热辣辣的。为缓解口腔的烧灼感,我一边咀嚼吞咽,一边拼命吸气,同时满头冒汗。尽管狼狈,但辣味却吸引了我,使我欲罢不能。第二次是在成都的邻县温江,那天是温江赶集的日子,我与在成都工作的亲戚一起骑自行车去的,想见识一下当地的民间集市。中午离开集市后路过一个小镇,休息吃饭。乡镇小饭店简陋而脏,但上桌的菜肴却意外地好,酱爆肉丝、回锅肉片等,色香味几近完美。吃完,出于好奇更出于钦佩,我特地凑到狭小的厨房门口偷偷看了一眼,发现掌勺的居然是一位年近半百的妇女,当时感觉,简直是个奇迹。第三次是在成都市中心的芙蓉餐厅,吃的都是不辣的菜,有软炸斑指、香酥鸭等。与辣味菜相比,是另一种风格,口感好,堪称精品。从此以后,我与川菜结缘,成为川菜的崇拜者。
在中国地方菜的排名中,川菜从来名列前茅。无论四大菜系还是八大菜系,川菜都排在首位。以川菜的美味而言,当之无愧。正由于川菜的这一先天优势,如今,在全国餐饮市场上,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菜系非川菜莫属。不要说城市了,即使再偏僻的乡镇,当你浏览吃食店铺,一定少不了3种熟面孔:兰州拉面、沙县小吃和川味饭店。前两者大多属连锁经营,口味相差不大,但对那些打着川菜招牌的饭店来说,则是鱼龙混杂,很多属于伪劣川菜。
有人说,今天的八大菜系普遍都已走样,遑论川菜?这确是事实,但问题是,由于川菜名气响、市场大、流行广,因此在走样程度上首当其冲。冒牌的京菜馆、粤菜馆、苏菜馆不多,因为不敢,容易露破绽。但开家川菜馆,似乎太简单了,用辣椒、花椒炝锅,就成了川菜。走遍各地的川菜饭店,都有麻婆豆腐、回锅肉片、鱼香肉丝这几道所谓的川菜。然而吃到口中,大多是糊弄顾客,能够不难吃已属庆幸,要说是吃的川菜,则根本不是那回事。
让人惋惜的还有,传统川菜中,辣味菜仅是一部分,或者说麻辣味仅是川味的特点之一,还有半数以上的川菜是不辣的,如合川肉片、锅巴肉片、东坡肉、香糟肉、白菜肉卷、锅烧肉、炸熘肉卷、软炸蹄膀、软炸酥方、软炸斑指、糖醋脆皮鱼、葱酥鱼、锅贴鸡片、芙蓉鸡片、樟茶鸭、香酥肥鸭、绣球干贝、翡翠虾仁、奶汤素烩、干煸冬笋、酱烧冬笋、软炸蘑菇,等等。这些并不辣的川菜,面广量多,不胜枚举,如今却集体失语。原因就是这些不辣的川菜来不得半点糊弄,而大部分川菜店往往急功近利,于是干脆放弃。
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川菜是一个庞大的宝库,有着取之不尽的宝藏。如今,川菜被糟蹋得不像样子。看似简单的麻婆豆腐、回锅肉片、鱼香肉丝之类的家常菜,没有十年八年的苦功夫,是根本做不起来的,可如今很多学厨半年一年的小青年,居然就以川菜大厨自称。而那些真正的传统川菜,却被边缘化,被人遗忘,让人想来怅然若失,心痛不已。
……
这本《老饕笔记》的书名,光是听着就有一种沉甸甸的、饱含故事的质感。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脑子里第一时间闪过的就是那些关于美食的传说,可能是某个年代某个角落里,一位饱学之士,将自己品尝过的、见识过的、甚至梦想过的味道,一点一滴地记录下来,字里行间流淌着对食材的敬畏,对烹饪的热爱,以及对生活哲学的深刻体悟。我猜想,这本书里一定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食材故事,比如那种生长在深山老林里的野味,或是只有在特定季节才能捕捞到的海鲜,作者是如何寻觅到的?其中又包含了怎样的辛酸与惊喜?又或者,作者会不会分享一些独门绝技,关于如何让一道家常菜焕发出惊人的光彩,让平凡的食材拥有不平凡的灵魂?我特别期待那些关于“味觉记忆”的篇章,因为我知道,很多时候,食物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情感纽带。也许,作者会用他独特的视角,带我们回到那些已经消逝的年代,通过一道道菜肴,重现当时的风土人情,让我们在品味文字的同时,仿佛也闻到了那淡淡的、属于过去的烟火气,让人忍不住想要立刻翻开,沉浸其中,去探索那背后隐藏的无尽可能。
评分《老饕笔记》这个书名,真的充满了画面感。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个场景:在一个古朴的庭院里,摆放着一张陈旧的木桌,桌上可能摆着几碟精致的家常菜,旁边坐着一位身着素雅长袍的老者,他正悠闲地用筷子夹起一小块食物,闭着眼睛,细细品味,脸上露出满足而欣慰的笑容。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作者对传统烹饪技艺的深入探讨。他会不会分享一些已经濒临失传的古老菜谱,或是对经典菜肴的创新解读?我更关心的是,书中会不会包含一些关于食材产地、季节性以及它们背后的文化故事。例如,一道看似普通的豆腐,在作者笔下,是否会揭示出它从豆子到餐桌的整个生命旅程,以及不同地区、不同做法所赋予它的独特魅力?我也设想,这本书可能会包含一些作者亲身经历的、充满趣味的美食探险故事。他是否曾跋山涉水,只为寻访一种绝世美味?或是在旅途中,与当地的厨师或居民,因为一道菜而结下不解之缘?这些充满人情味的故事,一定会让这本“笔记”更加生动有趣,充满温度,让我仿佛置身其中,一同感受那份对美食的纯粹热爱。
评分《老饕笔记》这个书名,着实勾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我脑海里浮现出的,可能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坐在窗边,手中捧着一本厚重的、封面已经磨损的书,脸上带着一丝淡淡的笑意,仿佛在回忆着过去的美好时光。我猜想,这本书里一定充满了作者对食材的极致追求和考究。他会不会细致地描绘出不同食材的生长环境、采摘时节,以及它们最完美的烹饪方式?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披露一些不为人知的食材秘闻,比如某种珍稀食材的稀有之处,或者某种家常食材在特定条件下所能爆发出的惊人风味。我也期待,作者能够分享一些他对于“吃”的独特哲学思考。他是否认为,吃不仅仅是满足生理需求,更是一种艺术,一种与自然对话,与传统交流的方式?我更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充满人情味的故事,可能是他与某位民间厨师的奇遇,也可能是某顿家常便饭所带来的深刻启示。我感觉,《老饕笔记》这本书,一定是用一颗热爱生活、珍视美食的心,去感受、去记录、去分享的,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吃”的书,更是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作者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执着与热爱。
评分刚拿到《老饕笔记》这本厚实的书,我便被它的封面设计所吸引,那种复古的、带有历史厚重感的字体,仿佛自带一种穿越时空的魔力。我脑海中勾勒出的画面是,在某个宁静的午后,阳光透过书房的窗户洒在书页上,一位饱经沧桑的智者,一边品着香茗,一边缓缓翻动着泛黄的书页,眼神中充满了回顾与沉思。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读到作者对于“吃”这件事的深刻哲学思考,不仅仅停留在菜肴本身的美味,更能挖掘出其中蕴含的生活态度、人生智慧,甚至是某种文化传承的脉络。或许,书中会描绘他对某个食材的痴迷,那份痴迷背后,是对大自然馈赠的尊重,对匠人精神的赞赏,以及对季节流转的敏感。我也好奇,作者是否会讲述一些他与食物之间奇妙的邂逅,那些偶然品尝到的、却让他一生难忘的味道,是如何在他心中留下印记,并最终促使他拿起笔,写下这些“笔记”的?我设想,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美食的书,更像是一份人生体验的结晶,通过食物,折射出作者对世界、对生活的观察与理解,那种细腻而深刻的洞察力,是我非常渴望在字里行间捕捉到的。
评分一看到《老饕笔记》这个名字,我就觉得这不是一本简单的食谱,而是一部关于“吃”的史诗。我脑子里立马闪过一些画面,可能是在某个古色古香的茶馆里,或者是在一家弥漫着烟火气的市井小店,一位饱学之士,正慢悠悠地回忆着他品尝过的各种珍馐佳肴。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书里,能看到作者对“味道”的独特理解和感悟。他会不会描绘出不同食材在口中绽放的万千滋味,以及这些味道如何勾起深藏心底的回忆?我猜想,书中会有一部分是关于那些被遗忘的、或是即将消失的传统食物。作者会不会用他的文字,为这些食物留下生命最后的注脚,让它们不至于在岁月的长河中被彻底淹没?我尤其期待那些关于“食物与人”的故事。他会不会讲述,在某个特定的时刻,一道菜如何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或者,如何成为连接亲朋好友之间情感的纽带?我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美食的读物,更可能是一本关于人生、关于情感、关于时光的絮语,通过“吃”这个载体,传递出作者对生活最真挚的体悟。
评分语文课上学了《边城》的节选,语文老师强烈要求我们去读一读原文,正好遇上京东大促销,一口气买了两百多元的书!这个暑假有事情干啦!哈哈哈!这本《边城》里面还有好多沈从文先生的小说呢,还有啊,喜欢沈从文先生的朋友,也可以去看看他的《湘行散记》,个人认为很好看。
评分沈老先生的作品很值得一览,纪念版的很精致
评分喜欢的书,介绍全国各地的美食,。不错
评分经常网购,总有大量的包裹收,感觉写评语花掉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在-段时间里我不会去评价或者随便写写,但是我又觉得好像对不住那些辛苦工作的卖家客服、仓管和老板。于是我写下一小段话,给我觉得我能拿到五星好评的卖家的宝贝里面以示感谢和尊
评分一下子买了五本书,物流很快呀,质量不错,京东值得信赖
评分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破窗理论。
评分给孩子买的,自己的,朋友的。京东搞活动,满100减50,就买了一些书。京东速度,值得信赖
评分质量非常好,与卖家描述的完全一致,非常满意,真的很喜欢,完全超出期望值,发货速度非常快,包装非常仔细、严实,物流公司服务态度很好,运送速度很快,很满意的一次购物
评分读书让自己内心更平静,思考更从容,态度更坦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