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剖析ARM Cortex-A8

深入剖析ARM Cortex-A8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恒 等 著
图书标签:
  • ARM
  • Cortex-A8
  • 嵌入式系统
  • 处理器
  • 体系结构
  • 硬件
  • 单片机
  • ARM架构
  • 深入解析
  • 技术
  • 开发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94921
版次:1
商品编码:1202237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80
字数:92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读者群: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自学参考书,也可供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查阅之用,对于普通Cortex-A8嵌入式微处理器爱好者,本书也不失为帮助他们掌握Cortex-A8嵌入式微处理器原理与接口技术的深入浅出的一本读物。

选择主流芯片,立足硬件原理,强调理论联系实践,引领读者掌握Cortex-A8的开发。

内容简介

本书从开发角度出发,以Smart210开发板为开发平台,将Cortex-A8处理器体系结构、开发板硬件原理、指令系统、开发环境和各功能模块的原理及应用娓娓道来,不仅让读者知其然,更要让读者知其所以然,并让这些知识再反作用于实践。揭开嵌入式Linux C系统开发背后鲜为人知的秘密,具体说来,全书主要讨论了包括嵌入式C语言高级编程、嵌入式开发中经典数据结构与算法、嵌入式Linux系统编程、多任务解决机制,网络编程以及嵌入式数据库开发等多个方面的话题。

作者简介

王恒,女,硕士,讲师,毕业于河海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现任职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单人苏嵌的嵌入式系统培训讲师,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嵌入式系统概述 1
1.1.1 什么是嵌入式系统 1
1.1.2 嵌入式系统的组成 2
1.1.3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 5
1.1.4 嵌入式系统的应用 7
1.2 嵌入式处理器 9
1.2.1 嵌入式微处理器 9
1.2.2 嵌入式微控制器 10
1.2.3 嵌入式数字信号处理器 10
1.2.4 嵌入式片上系统 11
1.3 嵌入式操作系统 11
1.3.1 嵌入式操作系统概述 11
1.3.2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特点 12
1.3.3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 12
1.3.4 常见的嵌入式操作系统 13
1.4 嵌入式技术知识结构 17
1.5 嵌入式工程师成长之路 18
第2章 ARM体系结构 21
2.1 ARM简介 21
2.1.1 ARM公司简介 21
2.1.2 ARM技术特征 22
2.2 ARM处理器架构 22
2.3 ARM处理器内核 26
2.3.1 Classic处理器 26
2.3.2 Cortex-M系列 29
2.3.3 Cortex-R系列 32
2.3.4 Cortex-A系列 33
2.3.5 SecurCore处理器 38
2.3.6 ARM微处理器的应用选型 39
2.4 Cortex-A8处理器编程模型 39
2.4.1 Cortex-A8内核结构 40
2.4.2 Jazelle扩展体系结构 42
2.4.3 TrustZone安全扩展体系结构 42
2.4.4 高级SIMD体系结构 43
2.4.5 VFPv3体系结构 43
2.4.6 处理器状态 43
2.4.7 数据类型 44
2.4.8 存储器格式 44
2.4.9 存储器系统地址 45
2.4.10 处理器工作模式 46
2.4.11 寄存器组 47
2.4.12 异常 52
2.4.13 安全扩展 57
2.4.14 系统控制协处理器 59
2.5 Cortex-A8存储管理模型 60
2.5.1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62
2.5.2 虚拟内存 62
2.5.3 页表缓存TLB 65
2.5.4 存储属性 67
2.5.5 页表的使用 68
2.5.6 存储顺序 69
2.6 Cortex-A8处理器时钟系统 71
2.7 Cortex-A8处理器复位系统 73
2.9 Cortex-A8处理器功耗控制 75
2.10 流水线 79
2.10.1 流水线的概念和原理 79
2.10.2 流水线的分类 79
2.10.3 影响流水线性能的因素 81
第3章 硬件平台详解 83
3.1 S5PV210处理器概述 83
3.2 S5PV210系列芯片的结构框图 83
3.3 S5PV210系列芯片的特性 85
3.3.1 微处理器 86
3.3.2 存储器子系统 87
3.3.3 多媒体 88
3.3.4 音频子系统 90
3.3.5 安全子系统 90
3.3.6 接口 90
3.3.7 系统外设 92
3.3.8 AMBA总线 93
3.3.9 S5PV210和S3C6410的比较 95
3.4 S5PV210系列芯片的应用领域 96
3.5 S5PV210芯片的封装和引脚 96
3.6 开发板硬件设计说明(核心板) 102
3.6.1 S5PV210(SYS&Connectivity)/Boot Option 102
3.6.2 S5PV210(DDR2&SROM Memory) 107
3.6.3 S5PV210(Media) 109
3.6.4 S5PV210(Gen Power) 113
3.6.5 DDR2(1 Gbit×4)XM1 118
3.6.6 系统电源 125
3.6.7 复位电路 128
3.6.8 系统时钟电路 128
3.6.9 JTAG接口电路 129
3.6.10 NANDFlash芯片模块 130
3.6.11 音频输入与输出电路 133
3.6.12 网络驱动芯片模块 134
3.7 开发板硬件设计说明(底板) 137
3.7.1 板对板接口 137
3.7.2 电源 137
3.7.3 SDIO-GPIO电路、按键电路 137
3.7.4 蜂鸣器电路 141
3.7.5 串口电路 141
3.7.6 G-Sensor 142
3.7.7 EEPROM芯片 143
3.7.8 Ethernet 143
3.7.9 SD卡 144
3.7.10 Audio 144
3.7.11 HDMI接口 145
3.7.12 USB接口 146
2.7.13 LCD接口 146
3.7.14 MIPI-DSI接口 149
3.7.15 摄像头接口 149
第4章 ARM处理器的指令系统 151
4.1 寻址方式 151
4.2 ARM指令集 154
4.2.1 指令格式 154
4.2.2 跳转指令 158
4.2.3 数据处理指令 161
4.2.4 程序状态寄存器传输指令 170
4.2.5 Load/Store指令 172
4.2.6 异常中断产生指令 178
4.2.7 协处理器指令 180
4.2.8 指令速查表 182
4.3 Thumb指令集 193
4.3.1 Thumb指令集 193
4.3.2 Thumb-2指令集 194
4.3.3 ThumbEE指令集 195
4.4 ARM伪指令 195
4.5 ARM伪操作 198
4.5.1 符号定义伪操作 199
4.5.2 数据定义伪操作 200
4.5.3 符号定义伪操作 203
4.5.4 杂项伪操作 205
4.5.5 GNU ARM汇编伪操作 209
4.6 汇编程序设计 213
4.6.1 汇编语言的语句格式 213
4.6.2 汇编语言的程序结构 219
4.7 C语言与汇编混合编程 220
4.7.1 ATPCS介绍 220
4.7.2 内嵌汇编 222
4.7.3 ARM中的汇编和C语言相互调用 227
第5章 开发环境详解 231
5.1 安装并配置Fedora15 231
5.2 安装交叉编译器 231
5.3 使用MiniTools烧写裸机程序 233
5.3.1 什么是MiniTools 233
5.3.2 安装MiniTools工具 233
5.3.3 如何使用MiniTools烧写裸机程序 234
5.4 跟我一起写Makefile 236
5.4.1 Makefile的组成结构 236
5.4.2 Makefile详解 241
5.4.3 书写规则 243
5.4.4 书写命令 249
5.4.5 使用变量 252
5.4.6 使用条件判断 258
5.4.7 使用函数 261
5.4.8 make的运行 267
5.4.9 隐含规则 271
5.4.10 使用make更新函数库文件 279
5.5 系统引导程序综述 280
5.5.1 系统引导程序含义 280
5.5.2 系统引导程序的功能 281
5.5.3 BootLoader的操作模式 281
5.5.4 BootLoader的启动 282
5.5.5 几个流行的BootLoader 282
5.5.6 U-Boot分析 285
5.5.7 移植U-Boot到开发板 286
第6章 GPIO端口 289
6.1 GPIO原理分析 289
6.1.1 GPIO类型 290
6.1.2 GPIO特性 290
6.1.3 端口功能定义 291
6.1.4 GPIO寄存器 301
6.1.5 I/O操作步骤 303
6.2 点亮LED 303
6.2.1 原理图 303
6.2.2 汇编点亮LED 303
6.2.3 C语言点亮LED 308
6.3 控制蜂鸣器 311
6.3.1 原理图 311
6.3.2 程序相关讲解 311
6.3.3 编译代码和烧写运行 313
6.3.4 实验现象 313
6.4 查询方式检测按键 313
6.4.1 原理图 313
6.4.2 程序相关讲解 314
6.4.3 编译代码和烧写运行 315
6.4.4 实验现象 316
第7章 存储器管理 317
7.1 存储器概述 317
7.1.1 存储器组织结构 317
7.1.2 随机存储器和只读存储器 317
7.2 S5PV210的存储系统 320
7.2.1 S5PV210的虚拟内存映射 320
7.2.2 S5PV210微处理器的启动过程 322
7.3 S5PV210的内存控制器 325
7.3.1 DRAM控制器 325
7.3.2 SROM控制器 327
7.3.3 OneNAND控制器 327
7.3.4 NANDFLASH控制器 328
7.4 控制iCache 329
7.4.1 什么是Cache 329
7.4.2 程序相关讲解 329
7.4.3 编译代码和烧写运行 330
7.4.4 编译代码和烧写运行 330
7.5 重定位代码到IRAM+0x4000 330
7.5.1 重定位 330
7.5.2 程序相关讲解 330
7.5.3 编译代码和烧写运行 333
7.5.4 实验现象 333
7.6 重定位代码到DRAM 333
7.6.1 关于DRAM 333
7.6.2 程序相关讲解 335
7.6.3 编译代码和烧写运行 343
7.6.4 实验现象 343
7.7 NANDFlash的读写擦除 343
7.7.1 关于NANDFlash 343
7.7.2 程序相关讲解 348
7.7.3 编译代码和烧写运行 359
7.7.4 实验现象 359
第8章 中断机制 361
8.1 中断的基本概念 361
8.1.1 中断的概念 361
8.1.2 中断源、中断信号和中断向量 362
8.1.3 中断优先级 364
8.1.4 中断操作 366
8.2 S5PV210的中断系统 366
8.2.1 向量中断控制器 366
8.2.2 S5PV210的中断源 367
8.2.3 中断相关寄存器 370
8.3 中断编程示例 377
8.3.1 程序相关讲解 378
8.3.2 编译代码和烧写运行 381
8.3.3 实验现象 381
第9章 系统时钟和定时器 383
9.1 系统时钟 383
9.1.1 时钟域 383
9.1.2 时钟声明 384
9.1.3 时钟关系 385
9.1.4 时钟的产生 386
9.1.5 时钟配置过程 389
9.1.6 系统时钟相关寄存器 389
9.1.7 系统时钟示例 395
9.2 PWM定时器 398
9.2.1 PWM定时器概述 398
9.2.2 PWM定时器特点 399
9.2.3 PWM定时器的操作 399
9.2.4 PWM定时器相关寄存器 403
9.2.5 PWM定时器编程示例 406
9.3 看门狗定时器 408
9.3.1 看门狗定时器概述 408
9.3.2 看门狗定时器相关寄存器 409
9.3.3 看门狗定时器编程示例1 410
9.3.4 看门狗定时器编程示例2 412
9.4 RTC实时时钟 415
9.4.1 RTC实时时钟概述 415
9.4.2 RTC相关寄存器 416
9.4.3 RTC编程示例 418
第10章 串行通信接口 423
10.1 串行通信概述 423
10.1.1 通信的概念 423
10.1.2 通信的分类 423
10.1.3 串行通信和并行通信 424
10.1.4 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 425
10.2 UART接口 425
10.2.1 基本术语 425
10.2.2 异步串行通信协议 426
10.2.3 S5PV210的UART接口 430
10.2.4 S5PV210的UART相关寄存器 434
10.2.5 UART编程示例1 441
10.2.6 UART编程示例2 445
10.3 IIC接口 448
10.3.1 IIC总线接口概述 448
10.3.2 S5PV210的I2C接口 449
10.3.3 S5PV210的IIC相关寄存器 454
10.4 SPI接口 457
10.4.1 SPI接口概述 457
10.4.2 S5PV210的SPI操作 458
10.4.3 S5PV210的SPI相关寄存器 461
10.4.4 特殊功能寄存器的设置顺序 466
第11章 人机接口技术 467
11.1 LCD接口 467
11.1.1 LCD概述 467
11.1.2 S5PV210的LCD控制器 469
11.1.3 S5PV210的LCD相关寄存器 497
11.1.4 LCD示例1 503
11.1.5 LCD示例2 508
11.2 IIS多音频接口 510
11.2.1 概述 510
11.2.2 S5PV210的IIS相关寄存器 516
11.2.3 示例1 520
11.2.4 示例2 523
11.3 ADC和触摸屏接口 528
11.3.1 概述 528
11.3.2 S5PV210的ADC和触摸屏接口 529
11.3.3 S5PV210的ADC相关寄存器 533
11.3.4 示例 537
11.4 键盘接口 538
11.4.1 概述 538
11.4.2 S5PV210的键盘相关寄存器 542
第12章 嵌入式系统开发流程与设计方法 545
12.1 常用开发模型 545
12.1.1 边开发边修改模型 545
12.1.2 瀑布模型 546
12.1.3 快速原型模型 546
12.1.4 增量模型 547
12.1.5 螺旋模型 548
12.1.6 演化模型 548
12.2 需求分析阶段 549
12.2.1 系统分析 550
12.2.2 用户需求 550
12.2.3 系统需求 552
12.2.4 概要设计 554
12.3 详细设计阶段 556
12.3.1 体系结构设计 556
12.3.2 硬件设计 556
12.3.3 软件设计 558
12.3.4 设计检查 558
12.4 科研开发阶段 559
12.4.1 建模工具 559
12.4.2 开发平台 561
12.4.3 软件开发过程 561
12.5 测试阶段 562
12.5.1 测试计划目标 562
12.5.2 测试类型 563
参考文献 565

前言/序言

前 言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嵌入式系统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娱乐方式。嵌入式系统在工业自动化、国防、交通和航天等很多产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逐步改变着这些产业。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所有带一点“智能”的家电,也都拥有自己的嵌入式系统。

对于嵌入式硬件工程师和嵌入式驱动工程师来说,都需要对硬件有一定的理解。而嵌入式系统的硬件部分,其核心元件是嵌入式处理器,相当于嵌入式系统的“大脑”。进行嵌入式硬件和驱动的开发需要掌握嵌入式微处理器的相关知识。

作为ARM的一个关键转型产品,Cortex-A8备受瞩目,因其可在Android、Linux和WinCE系统之间切换,所以在手机、平板、工控三大领域得到了大量的应用。Cortex-A8设计用来满足需要高性能、高功效、Web连接的市场需求,其中包括智能手机、上网本、机顶盒、数字电视、家庭网络、存储网络(HDD、SSD)、打印机,Cortex-A8处理器还获得了主流EDA和操作系统的支持。紧跟社会需求,本书选择ARM Cortex-A8微处理器进行深入的讲解。

对于一个有志于从事底层系统开发(如改造BootLoader、钻研内核、为新硬件编写驱动程序)的人,特别是一个想从上层软件开发转到底层软件开发的人,必须能看懂电路原理图,能够看懂芯片数据手册,清楚软件是如何和硬件发生作用。同样,对于想从硬件岗位转到软件岗位,想从传统单片机(如51单片机)编程进一步学习“有操作系统的”嵌入式编程的人,需要找到一个学习的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就是先掌握各个硬件部分的简单编程,再将它们组合起来构成一个相对复杂的软件系统(如BootLoader),进而编写基于操作系统的驱动程序,最后深入钻研操作系统内核。本书会带领读者从分析内核开始,详细地讲解开发板硬件的各模块,告诉读者如何利用数据手册和芯片厂商或第三方资料来设计硬件电路。在讲解各个功能模块时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分析每个功能模块时,首先给出概念、讲解原理,然后分析相应的寄存器,最后给出代码并对代码进行详细的分析,尤其讲解清楚和原理及寄存器的关系。本书所有的实例都已经经过友善之臂的Smart210开发板进行了验证。

本书的编写更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怎样利用数据手册和芯片原厂或第三方资料来设计硬件电路,怎样分析各个模块的原理和利用寄存器编写程序,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方法,希望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能够掌握Cortex-A8微处理器的原理及接口技术。

本书特色:

(1)硬件是基础。如果不想只从事纯应用(和硬件没有任何关系)编程,那必须掌握一定的ARM系统与接口等硬件技术,具有分析系统原理和调试解决问题的能力。硬件是基础,其实硬件并没有初学者想象中那么难。ARM处理器原厂或第三方也都会提供完整的硬件参考设计,都是标准化电路及接口,学习者只要突破一种就可以理解多种ARM处理器,就可以消除硬件上的模糊。本书在编写时,详细讲解了开发板的硬件原理图,并从硬件本身去分析各个模块的功能,深入到时序、引脚功能、电平转换和物理现象等。

(2)独特视角。本书是苏嵌多年从事嵌入式社会培训教育经验汇总,从实战的角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苏嵌嵌入式裸机开发和驱动开发领域的培训心得。

(3)强调理论联系实践。每个模块从细节上去分析功能,这样就可以从最基本的角度去了解每个模块的工作原理。在了解原理的基础上,针对各个模块又设计了相对应的实例,所有实例都使用友善之臂的Smart210开发板进行验证,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参与本书编写的人员有王恒、林新华、桑元俊、苗新蕊、霍跃华、牛雪峰,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自学参考书,也可供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查阅之用,对于普通Cortex-A8嵌入式微处理器爱好者,本书也不失为帮助他们掌握Cortex-A8嵌入式微处理器原理与接口技术的深入浅出的一本读物。

感谢苏嵌教育在本书编写的过程中提供的帮助和支持,感谢友善之臂的开发平台,特别感谢电子工业出版社的编辑在本书出版过程中给予作者的指导和大力支持。

由于本书涉及的知识面广,时间又仓促,限于笔者的水平和经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作 者

2016年7月



《嵌入式系统设计与优化:从硬件到软件的全景解析》 一、 前言:现代嵌入式系统浪潮中的求索 在当今数字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嵌入式系统已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无处不在的基石。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到汽车电子、工业自动化,再到物联网的蓬勃发展,嵌入式系统扮演着核心驱动的角色。然而,一个高性能、低功耗、高可靠性的嵌入式系统并非一蹴而就,它涉及到从底层的硬件架构到上层的应用软件,再到中间件、操作系统以及性能优化等各个环节的深度理解与精妙设计。 本书《嵌入式系统设计与优化:从硬件到软件的全景解析》正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而诞生。我们旨在为广大嵌入式系统工程师、软硬件开发者、高校学生以及对嵌入式技术充满热情的研究者,提供一本系统、深入且兼具实践指导意义的参考书。本书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处理器架构,而是着眼于构建一个通用的嵌入式系统设计思维框架,涵盖了从硬件选型、系统架构、软件开发、调试优化到安全加固等全生命周期的关键技术和方法论。 我们深知,理解嵌入式系统的复杂性是掌握其设计精髓的第一步。因此,本书将带领读者循序渐进,从宏观的系统组成入手,逐步深入到各个子系统的细节。我们将剥离繁复的表面现象,直击问题的本质,运用清晰的逻辑和丰富的案例,帮助读者建立起对嵌入式系统设计的全面认知,并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核心内容概览:构建坚实的嵌入式技术基石 本书的内容体系构建遵循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的原则,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完整且相互关联的知识网络。 第一部分:嵌入式系统基础理论与架构 第一章:嵌入式系统的定义、发展与应用场景 深入探讨嵌入式系统的定义、特征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广泛应用(消费电子、工业控制、医疗设备、汽车电子、通信设备、航空航航天等)。 回顾嵌入式系统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其驱动因素和未来趋势。 阐述嵌入式系统与通用计算系统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章:嵌入式硬件架构解析 微处理器/微控制器(MPU/MCU):分析不同类型处理器的核心架构(例如,RISC vs CISC,不同流水线技术,缓存机制等),理解其性能指标和功耗特性。 内存系统:详细介绍RAM(SRAM, DRAM)、ROM(Flash, EEPROM)、Cache等内存类型,分析其读写时序、性能特点和在系统中的作用。 外设接口与总线:深入讲解各种通信接口(UART, SPI, I2C, USB, Ethernet, CAN, PCIe等)的工作原理、协议规范以及在系统中的连接方式。探讨常见的总线架构(例如,AMBA总线系列)及其优势。 电源管理单元(PMU):分析电源管理策略,包括低功耗模式、电压/频率调节(DVFS)以及电源噪声抑制等技术。 时钟与复位电路:讲解时钟源选择、分频、倍频电路的设计,以及系统复位机制的实现。 第三章:嵌入式软件层次结构 裸机开发:讲解无需操作系统的直接硬件控制开发模式,理解其优势与局限性。 嵌入式操作系统(RTOS):深入剖析RTOS的核心概念(任务调度、进程间通信、中断处理、内存管理、同步互斥等),并对比分析主流RTOS(如FreeRTOS, RT-Thread, uCOS等)的特点与应用场景。 中间件与系统服务:介绍网络协议栈(TCP/IP, UDP)、文件系统(FAT, JFFS2, UBIFS)、图形用户界面(GUI)库(LVGL, Qt for Embedded)等中间件的作用与实现。 应用软件开发:分析嵌入式应用软件的设计模式、开发流程与部署。 第二部分:嵌入式系统开发关键技术与实践 第四章:交叉编译与构建系统 讲解交叉编译器的安装与配置(GCC, Clang)。 深入理解makefile和CMake等构建工具的使用,掌握项目管理与自动化构建。 分析链接脚本(Linker Script)在内存映像生成中的作用。 第五章:嵌入式软件调试与测试 调试工具:详细介绍JTAG/SWD调试器、GDB远程调试、逻辑分析仪、示波器等硬件调试工具的使用。 软件调试技巧:讲解断点设置、单步执行、变量监视、内存查看、堆栈分析等常用调试方法。 日志与打印:分析有效日志记录的设计,以及printf调试的局限性。 单元测试与集成测试:探讨嵌入式软件的测试策略与方法。 第六章:驱动程序开发 硬件抽象层(HAL):理解HAL的重要性及其设计原则。 设备驱动模型:分析Linux内核设备驱动模型(字符设备、块设备、网络设备)、Windows CE驱动模型等。 中断处理与ISR(中断服务程序):深入讲解中断的产生、屏蔽、响应、嵌套以及ISR的设计要点。 DMA(直接内存访问):分析DMA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利用DMA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第七章: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 Linux内核裁剪与配置:讲解如何根据硬件平台和应用需求对Linux内核进行配置与编译。 根文件系统构建:介绍BusyBox、Buildroot、Yocto Project等工具在构建根文件系统中的应用。 Bootloader(引导加载程序):深入理解Bootloader(如U-Boot, GRUB)的作用、工作流程以及移植过程。 Linux应用程序开发:介绍Linux下的开发工具链、API编程以及多线程、进程间通信等。 第八章:实时性与性能优化 实时性指标:定义与理解中断延迟、任务切换时间、响应时间等实时性指标。 RTOS调度策略分析:深入分析优先级抢占、时间片轮转等调度算法对实时性的影响。 性能瓶颈分析:学习利用性能分析工具(如oprofile, perf, gprof)定位CPU、内存、I/O等瓶颈。 代码优化技术:讲解算法优化、数据结构选择、指令集优化、流水线利用、缓存优化等软件层面优化方法。 硬件加速技术:介绍GPU、DSP、FPGA等硬件加速器的应用,以及如何协同工作。 功耗优化策略:分析电源管理硬件、软件功耗控制技术、低功耗设计模式。 第三部分:嵌入式系统的高级主题与未来展望 第九章:嵌入式系统安全性 安全威胁与攻击面:分析常见的嵌入式系统安全威胁(如数据窃取、恶意代码注入、DDoS攻击等)。 安全设计原则:讲解最小权限原则、纵深防御、安全编码实践。 加密与认证:介绍对称/非对称加密、数字签名、SSL/TLS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 安全启动与固件更新:探讨安全启动链(Secure Boot)和安全固件更新机制。 硬件安全模块(HSM):介绍HSM的作用与集成。 第十章:嵌入式系统的测试与验证 嵌入式硬件测试:讲解电路板测试、信号完整性测试、EMC/EMI测试。 嵌入式软件测试:介绍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压力测试、回归测试。 系统级集成测试:探讨将硬件与软件集成的整体测试策略。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介绍代码静态扫描、运行时监控等技术。 第十一章:嵌入式系统的高级应用与前沿技术 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介绍TinyML、边缘计算等概念。 物联网(IoT)平台与协议:探讨MQTT、CoAP等通信协议,以及IoT平台的架构。 虚拟化与容器技术:分析在嵌入式场景下应用虚拟化和容器(如Docker)的可能性。 异构计算与片上系统(SoC)设计:探讨多核处理器、DSP、FPGA等异构集成。 安全性与隐私保护的新挑战。 三、 目标读者与学习方法 本书的目标读者群体广泛,包括但不限于: 嵌入式系统工程师:寻求深化理论理解、拓宽技术视野、提升设计与优化能力的工程师。 软件开发者:希望从应用层面深入理解硬件,掌握驱动开发、系统移植,并进行性能优化的软件工程师。 硬件设计工程师:需要了解软件对硬件设计的影响,优化硬件接口与资源分配的硬件工程师。 项目经理:需要对嵌入式系统项目的技术选型、风险评估、开发流程有整体把握的管理者。 高校学生: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自动化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作为学习嵌入式系统设计的辅助教材。 技术爱好者:对嵌入式系统技术充满好奇,渴望系统学习和实践的个人。 本书的学习方法建议: 1. 循序渐进,打牢基础:从第一部分的基础理论开始,确保对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架构有清晰的理解,再逐步深入到具体的开发技术。 2. 理论结合实践:本书提供了大量的概念解析和技术原理,但真正掌握技术需要动手实践。建议读者结合书中的案例,动手搭建开发板,进行代码编写、调试和性能测试。 3. 深入理解,而非死记硬背:重点在于理解各个技术点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它们如何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嵌入式系统。不应仅停留在API的使用层面,而要探究其背后的原理。 4. 善用工具,提升效率:积极学习并熟练使用本书介绍的各种开发、调试和分析工具,它们是高效完成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关键。 5. 持续学习,保持更新:嵌入式技术发展迅速,本书提供的是核心和基础知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应保持对新技术的关注,并结合实际项目不断学习和实践。 四、 结语:赋能未来,驱动创新 《嵌入式系统设计与优化:从硬件到软件的全景解析》不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是对嵌入式系统领域的一次系统性梳理和深刻洞察。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够帮助读者构建起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实用的开发技巧,培养出色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从而能够自信地应对复杂的嵌入式系统设计挑战。 在这个万物互联、智能无处不在的时代,嵌入式系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世界。我们相信,掌握嵌入式系统的核心技术,就意味着掌握了驱动未来科技创新的关键力量。愿本书能成为您在嵌入式系统开发道路上的良师益友,助您在技术探索的旅程中不断前行,最终实现您的创新梦想。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简洁大方,点出了核心“ARM Cortex-A8”字样,让人一眼就能辨别出其主题。字体选择也很讲究,透着一种专业与严谨的学究气。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在书店的计算机技术区闲逛时瞥见了它。当时我的手臂不经意地扫过书架,这本书就静静地躺在那里,仿佛在等待着我。它的厚度适中,拿在手里有一定的分量,预示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封面的配色是那种沉稳又不失活力的蓝绿色调,给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探索欲的感觉。我反复翻看,被它厚实的页数和略显硬挺的书脊所吸引,感觉这是一本值得深入研读的佳作。我特别喜欢它那种不张扬但很有分量的存在感,不像市面上很多技术书籍那样花哨,而是实实在在的知识集锦。虽然我当时并没有立刻购买,但它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我特意去搜集了它的相关信息,最终决定入手,也确实不负我的期待。

评分

这本书的章节结构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是那种简单堆砌知识点的罗列,而是构建了一个清晰的学习路径。从最基础的ARM架构概述开始,逐步深入到Cortex-A8的具体指令集、流水线、缓存、中断等核心模块。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个精心打磨的台阶,让我能够稳步向上攀登,而不是茫然地跌入知识的海洋。特别是在介绍某些高级特性时,作者会提前铺垫相关的背景知识,确保读者在接触新概念时不会感到突兀。章节结尾通常会附带一些思考题或者小练习,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做,但这种设计显然是为了巩固学习效果,鼓励读者主动思考。这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框架,对于我这样一个想要系统掌握ARM Cortex-A8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帮助。

评分

整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深度”和“广度”。作者在对ARM Cortex-A8这个微处理器核心的剖析上,展现出了惊人的细致和深入。从底层的指令编码,到上层的系统架构,几乎涵盖了所有关键的技术细节。我感觉作者不仅仅是罗列出这些知识点,而是真正地去“剖析”,去揭示这些设计背后的逻辑和权衡。无论是对指令流水线的优化策略,还是对缓存一致性协议的详细阐述,都力求让读者能够理解“为什么是这样”,而不仅仅是知道“是什么”。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仿佛置身于一个精密运转的机器内部,亲眼见证着每一个齿轮是如何咬合,每一个信号是如何传递的。这本图书的出现,无疑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知识上的一个重要空白,让我对ARM Cortex-A8有了更为全面和透彻的认识。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最先关注的是它的排版和印刷质量。不得不说,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纸张的触感很棒,不是那种粗糙的劣质纸,而是略带光泽,印刷的字迹清晰锐利,即使是复杂的图表和代码片段,也能完美呈现,一点也不含糊。每一页的边距都经过精心设计,留有足够的空间,方便我在阅读过程中做笔记和标记。章节的划分也很合理,逻辑清晰,过渡自然,这对于一本技术类书籍来说至关重要,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消化内容。我尤其欣赏它在插图和图示上的处理,没有滥用花哨的图,而是根据讲解内容,精心绘制了大量的示意图、流程图和架构图,这些图不仅直观易懂,而且信息量巨大,极大地降低了理解复杂概念的难度。整体而言,这本图书的制作工艺体现了出版方的专业和用心,让人阅读起来心情愉悦,也更能沉浸在知识的世界里。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我个人觉得非常到位。它不像有些技术书籍那样,动不动就充斥着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让你感觉像是在啃一本字典。而是用一种比较通俗易懂,但又不失严谨的语言来阐述复杂的概念。作者在讲解一些核心原理时,会适当地加入一些类比或者实际的例子,帮助读者建立直观的理解。比如,在介绍某个处理器架构的时候,作者会用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比喻其工作流程,让人瞬间豁然开朗。同时,它也没有因为追求通俗而牺牲掉技术上的准确性,对于关键的术语和定义,依然给出了精确的解释。这种张弛有度的语言风格,使得技术知识的传递更加高效和有趣。我感觉作者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循循善诱地引导着我一步步深入理解ARM Cortex-A8的精髓。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