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侖傳

拿破侖傳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德] 埃米爾路德維希 著,陳瑤 譯
圖書標籤:
  • 曆史
  • 傳記
  • 拿破侖
  • 軍事
  • 政治
  • 法國
  • 歐洲
  • 戰爭
  • 人物
  • 19世紀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華中科技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8017923
版次:1
商品編碼:12030888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9-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424
字數:504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無數拿破侖傳記精品中的精品,經典中的經典。
★流傳至今、倍受國人歡迎的拿破侖傳記。
★流暢的語言,嚴謹的描述,較為真實地展現偉人風采。
★讀懂拿破侖,就讀懂近代法國。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講述瞭法國近代史上非常優秀的軍事統帥、偉大的政治傢拿破侖跌宕起伏的傳奇人生。他齣身卑微,卻以小人物躋身影響法國政局,影響法國曆史,乃至歐洲格局的偉大政治傢、軍事傢,締造瞭無數個動人心魄的傳奇故事。他是傳奇般的人物。

作者簡介

埃米爾·路德維希(1881-1948),20世紀德國偉大的傳記作傢,擅長以強調人物個性為特點的寫作方式,開創瞭傳記寫作的新流派,被稱為“新傳記派”。主要作品有:《拿破侖傳》《歌德傳》俾斯麥傳》《人之子》《興登堡傳》《剋婁巴特拉:一個女王的故事》《羅斯福:命運和權力的研究》《三幅畫像:希特勒、墨索裏尼、斯大林》《貝多芬傳》《奧瑟羅傳》等,其中,《拿破侖傳》和《歌德傳》讓他成為享譽世界的傳記作傢。

目錄

第一章 小島
1.不屈的島民 / 002 2.拿破侖奧尼的齣生 / 003 3. 在軍校的學習與生活 / 004
4. 種下科西嘉解放的種子 / 006 5. 法國大革命爆發 / 009 6. 嶄露頭角 / 011
7. 動蕩的時局 / 013 8. 中校副司令 / 015? 9.再見,科西嘉 / 017
10. 首戰告捷 / 019 11. 被誣入獄 / 022
 12. 失業的將軍,憂鬱的拿破侖 / 023
13. 生命的轉摺點 / 026
14. 與約瑟芬結婚 / 029

第二章 溪流
1. 意大利冉冉上升的新星 / 036 2. 卓越的纔華 / 038 3. 非凡的將軍 / 042
4. 約瑟芬的新歡 / 045 5. 戰地情書 / 048 6. 未來的主人 / 052
7. 徵服者的邏輯 / 055 8. 在芒泰貝洛宮 / 059
9. “我們將成為歐洲的主宰” / 064 10. “半篇曆史”是不能容忍的 / 066
11. 人民的擁戴 / 068 12. 追隨亞曆山大的足跡 / 071
13. 魔鬼的運氣——英國海戰 / 074 14. 拉開帷幕 / 076
15. 法國艦隊的滅亡 / 080 16. 阿剋?阿布基爾要塞 / 082 17. 英雄凱鏇 / 087
18. 謀劃奪權 / 090?19. 霧月政變 / 095

第三章 江河
1. 《拿破侖法典》 / 104 2. 真正的凱鏇 / 111 3. 終身執政 / 115 4. 暗殺 / 120
5. 傢庭悲劇 / 122 6. 處死當甘公爵 / 126 7. 拿破侖登基 / 129
8. 王朝長盛不衰 / 133 9. 加冕 / 138 10. 統一歐洲的憧憬 / 140
11. 奧斯特利茨戰役 / 145 12. 多餘的王冠 / 150 13. 普魯士戰役 / 154
14. 華沙艷遇 / 160 15. 《提爾西特和約》 / 166 16. 招緻災難 / 170
17. 荒唐的思想 / 176 18. 政治和尊嚴 / 179 19. 埃爾富特盛會 / 188
20. 會見歌德 / 195 21. 刺殺者 / 201 22. 政治聯姻 / 212

第四章 海洋
1. 破除子嗣的詛咒 / 220 2. 閤眾國 / 228 3. 與俄國的爭執 / 232
4. 遼闊的俄國荒原 / 236 5. 莫斯科大火 / 247 6. 聖彼得堡戰爭之罪 / 250
7. 一步之遙 / 254 8. 德意誌精神 / 260 9. 命運安排的戰場 / 263
10. 陰謀者 / 267 11. 萊比锡之敗 / 275 12. 誓死奮戰 / 279
13. 四麵楚歌 / 283 14. 簽署退位詔書 / 288 15. 重迴科西嘉 / 299 
16. 捲土重來 / 309 17. 百日王朝 / 316 
18. 滑鐵盧戰役 / 323 19. 再次退位 / 328 20. 宣布囚禁拿破侖 /336

第五章 岩島
1. 聖赫勒拿島 / 342 2. 自信、自尊、感恩 / 344 3. 留下的隻有我的名字 / 349
4. 永不懈怠的天賦 / 355 5. 時代的標誌——戰爭 / 359 6. 人性 / 363
7. 歐羅巴閤眾國 / 369 8. 感情 / 370 9. 上帝的末日審判 / 372
10. 緻命的岩島 / 376 11. 惡魔看守——英國總督 / 381 12. 迴憶錄 / 384
13. 骨肉天涯 / 391 14. 持犁的皇帝 / 395 15. 我就是自己最大的敵人 / 398
16. 赫赫功勞 / 401 17. 病中留戀故土 / 404 18. 願安葬在塞納河畔 / 408
19. 最後一刻 / 413 20. 皇帝又站在瞭巴黎的中心 / 417

精彩書摘

第一章 小島
在我看來,拿破侖的童話恰似《約翰啓示錄》,每個人都感到其中還有所隱藏,隻是不知道隱藏的究竟是什麼。
——歌德

1. 不屈的島民
太陽已經下山瞭,在煙霧繚繞的帳篷裏坐著一個少婦。她身上裹著一條毯子,一邊給孩子喂奶,一邊仔細地辨認著從遠處傳來的陣陣轟隆聲。這聲音也許隻是在遠處山榖裏迴蕩著的雷雨聲,也許是風吹過狐狸和野豬棲身的這片原始森林時,鼕青櫟和鬆樹發齣的陣陣沙沙聲。難道還沒有停火?外麵的戰況如何?少婦猜測著,卻無法確定。她看上去像個吉蔔賽人,身上的披肩半掩著,露齣白皙的胸脯。這時,一陣馬蹄聲傳來,越來越近。少婦微微抬起臉龐,側耳傾聽,是他嗎?他說過要來的。可是從戰場到這裏實在太遠瞭,而且現在大霧彌漫。
不一會兒,帳篷的門開瞭,隨著一陣清冷的空氣撲麵而來,一個二十多歲的貴族軍官踏進瞭帳篷。他身穿彩色軍服,頭上紮著帶羽飾的頭巾,身材消瘦而頎長。他動作敏捷,走進帳篷就親熱地招呼少婦。少婦急忙起身,把懷中的孩子交給女傭,很快端著葡萄酒過來。她摘下頭巾,快速走到青年軍官的麵前,那一頭美麗的栗色捲發披散下來,光潔的額頭,高挺的鼻梁,修長的下頜,令她看起來神采奕奕。漂亮的嘴唇急切地想要提齣問題。她的腰間掛著一把短劍,在爐火的映照下閃閃發光。自從來到這片荒涼的山區,這把短劍就從未離身。很顯然,這位美麗的少婦也是女中豪傑。跟那位年輕軍官一樣,她也齣生於以堅強勇敢聞名的古老傢族,他們的祖先都是齣瞭名的戰士和領袖。他們原本居住在美麗的意大利,後來纔搬到這個山岩林立的海島。
而現在,整個海島的居民都團結起來,共同抗擊法國侵略者。於是,這位19歲的少婦跟著丈夫來到這片荒涼的山區,為祖國浴血奮戰。在這裏,沒有人會在意一個穿著華麗衣服的貴族,隻有勇敢和堅強纔能得到人們的尊重。
她早已從機敏的丈夫那裏得到最新的消息,敵人已經被逼到瞭海邊,無路可逃。今天他們會派齣代錶跟保利談判,明天就停火瞭。丈夫興奮地告訴她:“萊蒂齊婭,我們勝利瞭!科西嘉 自由瞭!”
在這個海島,人們動輒兵戎相見,宗族間的仇殺司空見慣。為瞭傢族的繁榮,每個科西嘉人都希望多子多孫,確保自己的傢族不會消亡,這位年輕軍官也不例外。而少婦則從她的母親那裏得知,有子女就有榮譽。因此,她15歲就生瞭第一個孩子,但直到現在,纔有瞭第一個男孩。
她相信丈夫的話,因為他是領袖保利的副官。她深信科西嘉人將重獲自由,他們的孩子再也不會是法國人的奴隸!
2. 拿破侖奧尼的齣生
第二年春天,戰爭的形勢急轉直下,敵人的增援部隊登上瞭海島,科西嘉人再次拿起瞭武器。少婦也跟著丈夫再次來到那片荒涼的山區。跟上次不同的是,她又懷孕瞭,這個孩子是在去年鞦天的風雨中懷上的。後來,她在迴憶這段往事的時候說:“那些日子,我經常悄悄地離開山上的營地,去外麵打聽戰爭的消息,有時候甚至一直走到戰場邊。我聽到子彈從我身旁呼嘯而過,但我始終懷著一個信念,聖母與我們同在。”
戰爭持續到五月,敵人的攻勢越來越猛烈。萊蒂齊婭抱著剛一歲的孩子,騎著騾子跟著隊伍嚮海邊撤退。隊伍裏多數是男子,隻有少數的女人和懷著身孕的萊蒂齊婭。六月,戰敗的保利放棄科西嘉島,帶著幾百隨從逃往意大利。七月,副官和一小隊使者投降瞭,科西嘉島淪陷。八月,萊蒂齊婭生下瞭一個男孩,復仇者來到人間。
她給孩子起名叫拿破侖奧尼。
這位戰爭時期勇敢而堅強的少婦如今成瞭一位勤儉持傢、美麗智慧的傢庭主婦。她不得不有所改變。就在這座瀕臨海邊的大房子裏,她年輕的丈夫整天浮想聯翩,碌碌無為。他花費瞭幾年的時間沉溺於一場遺産繼承官司,除此之外什麼也不管。在比薩上大學時,他因為擁有拿破侖伯爵的身份,享受著優裕的生活,荒廢瞭學業。第二個兒子齣生以後,他又匆匆地結束學業。一大傢人靠什麼維持生活呢?艱難的生活迫使人們嚮現實低頭。看到法國人為瞭鞏固科西嘉島的統治,給予當地貴族種種優待,他決定嚮占領者妥協。
不久,新的法院成立瞭,他成為陪審推事,同時還管理著一個苗圃。法國國王想在這個島上推廣桑樹種植,苗圃就成為重要的種植基地。為此,他不惜重金厚待前來造訪的科西嘉元帥。他在山上養瞭一群羊,又在海邊建起葡萄園。他的哥哥在主教堂擔任大司祭,傢境富裕。他妻子的同父異母的兄弟也是司祭,並且善於經商,不愧是商人的兒子。
萊蒂齊婭三十多歲瞭,已經是八個孩子的母親。他們有五個兒子,三個女兒,非常符閤科西嘉人的傢庭觀念。不過,要把這麼多孩子撫養成人,沒有優裕的經濟條件是不行的。於是,孩子們經常聽到父母談論金錢的問題。後來,父親終於想到瞭辦法。他帶著11歲和10歲的兩個男孩登上瞭法國的輪船,準備先到土倫,再前往凡爾賽。
通過科西嘉元帥的舉薦,拿破侖的貴族身份得到瞭主管頭銜、等級和徽章等事務的銓敘局的確認。這位效忠法國的科西嘉官員還得到瞭路易國王奬賞的2000法郎,他的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還得到瞭免費就讀貴族學校的機會。兩個兒子畢業以後,一個將成為神職人員,另一個將成為軍官。
3. 在軍校的學習與生活
布裏埃納軍校的花園被劃成小塊分給學校的學生。一個男孩把自己那一小塊和旁邊兩位同學的兩塊土地用籬笆圍瞭起來,他常常獨自坐在那裏看書。他矮小、靦腆、沉默寡言,總是獨來獨往,但誰也不敢小看他。如果除瞭那兩塊土地的主人外,其他的同學闖入這塊領地,他就會像一頭發怒的獅子一樣氣勢洶洶地衝過去。就在不久前,有幾位被焰火燒傷的同學為瞭躲避爆炸的焰火逃到瞭這裏,他立刻揮舞著鋤頭,把他們趕走瞭。
無論是教育,還是處罰都無法製止這個男孩統治這塊土地的做法,老師們對此束手無策。“這個男孩就像花崗岩,那裏麵埋藏著一座火山。”一位老師這樣說。男孩並不在意彆人的看法,隻是執著地守護著自己的那塊土地,也執著地守護著內心那強烈的自由感覺,不允許任何人侵犯,盡管其中的大部分都是霸占彆人的。他在寄給父親的信裏寫道:“我寜願成為排名第一的工廠工人,也不願成為排名最後的科學院院士。”他是否受到普魯塔剋的影響呢?普魯塔剋描寫過許多偉大的人物,尤其是羅馬英雄,每一個男孩在閱讀這些英雄的事跡時都感到熱血沸騰!
在同學眼裏,這個從沒笑過的意大利男孩就像未開化的野蠻人,至少也是個行為乖張的外國人。他幾乎不會法語,似乎也不願意屈尊學習這門敵人的語言。這個古怪的小矮個,還有一個古怪的名字!他總是宣稱自己齣身貴族,他的外套總是太長,他的口袋裏總是沒有錢。那些貴族齣身的同學嘲笑他:“不過是科西嘉的貴族而已。如果科西嘉人真像你所說的那麼英勇善戰,為什麼你們還是成為我們軍隊的手下敗將?”
“我們是寡不敵眾!”男孩怒吼道,“咱們走著瞧!我長大瞭會讓你們法國佬得到教訓的!”
“你不過是中士的兒子!”
男孩勃然大怒,嚮奚落者發起攻擊,結果被處罰“禁止外齣”。他再次給父親寫信,“我已經厭倦瞭跟彆人解釋自己的貧窮,也受夠瞭外國小子們的嘲笑。他們並不比我高貴,隻不過比我有錢,難道我就要因此屈服於這些隻會奢侈生活的傢夥?”可是他得到的迴答卻是:“我們沒有錢,你彆無選擇。”
就這樣,他在布裏埃納軍校一待就是五年。在這裏,每受到一次嘲笑,他的心中就增加一分革命的信念。同學們越是衊視他,他越是顯得自信。他與學校的老師倒是相處得不錯。老師都是修士,教授的功課有很多,但對於一個有著精確思維、深邃雙眼和燃燒著滿腔復仇火焰的人來說,隻有數學、曆史和國彆地理纔能引起他的注意。
他無時無刻不在關注著科西嘉,他的心裏始終以父親嚮法國人妥協為恥,但他下定決心接受法國國王給他的所有好處,珍惜學習的機會,為對付法國做好準備。他相信這不是空想,他預感到自己會在某一天解放科西嘉,科西嘉人將不再受奴役。但是,要創造曆史,就得研究曆史。他還隻有14歲,能做的就是讓傢裏寄來有關科西嘉的書籍和資料,他搜集伏爾泰、盧梭,以及偉大的普魯士國王去世前關於解放科西嘉的研究報告,然後如飢似渴地閱讀這些文字。
這個男孩成長為孤獨、叛逆的少年,他總是以懷疑的目光審視一切,但他胸懷大誌,最終成為一個早熟、知人、自信的人。當他的哥哥想從神職人員轉行做軍官的時候,他在給父親的信中寫道:“第一,他不勇敢。他英俊、幽默,喜歡說恭維話,在社交場閤左右逢源,但在戰場上麵對危險的時候呢?第二,現在轉行太晚。放棄即將得到的一個神職人員豐厚的薪水,對於我們這個生活拮據的傢庭來說是多麼不明智呀!第三,他能做哪個軍種的軍官呢?海軍?他不懂數學,又缺乏毅力。炮兵?他崇尚自由的個性怎麼能適應那麼單調辛苦的工作?”這封信說明這個15歲的少年不但有獨立思考能力,還有獨到的眼光。他瞭解彆人,也瞭解自己。他認為哥哥約瑟夫的性格和父親相似,而自己卻有著跟他們不同的性格特點。
從父親那裏,拿破侖繼承瞭豐富的想象力和穩重的個性特徵,從母親那裏,繼承瞭勇敢、堅強和毅力。同時,父母的宗族觀念也深植於拿破侖心裏。
4. 種下科西嘉解放的種子
16歲的時候,拿破侖在巴黎軍官學校成為少尉。當他第一次戴上佩劍,心想:“這把劍是我的,隻有這腰帶屬於法國!”自此以後,他就很少脫下軍服。在巴黎軍官學校,那些法國高等貴族的禮儀令拿破侖非常反感。這位勤奮而儉樸的斯巴達少年顯然和這些格格不入,他隻能像以前一樣如飢似渴地閱讀書籍。他有著極為強烈的自我意識,並且很快從逆境中總結齣一條規則。拿破侖在一份報告中闡述說,奢侈的生活不利於培養英勇的戰士。他不願意負債,因為他非常瞭解傢裏經濟睏難。自從父親去世以後,他産生瞭強烈的傢庭責任感。也就是從那時起,這個少年省吃儉用接濟母親。
拿破侖的畢業成績並不優異,老師給他的評語是:“勤奮、刻苦,愛鑽研、愛閱讀,性格內嚮,不愛娛樂……他沉默寡言,喜歡獨來獨往,既傲慢又自私,比較情緒化;迴答問題的時候簡潔有力,辯論的時候機智敏銳;他自負、好勝。”
穿上瞭新的軍服,這個矮小的少尉奉命前往駐紮在瓦朗斯 的某團報到。因為貧窮,他步行瞭一半的路程。一路上,年輕人慷慨激昂,腦海中不斷思索著以後的誌嚮:擺脫貧窮,努力學習統治彆人,衊視和利用那些頭腦簡單又狂妄自大的人,最終的目的則是,在科西嘉的戰鬥中成為領袖,並且成為海島的主人。
可是駐地的生活多麼無聊啊!他不得不學習跳舞,參加社交活動。他也確實努力嘗試,但很快就放棄瞭。他的自尊不允許他坦言自己的貧窮。他更願意跟普通市民交往,跟商人和律師交談,他也因此瞭解到巴黎那些貴族青年不知道的新鮮事。真的嗎?伏爾泰、孟德斯鳩,還有雷納爾 的著作中那些思想已經傳播到外省?預言傢們呼籲的運動即將來臨?革命即將開始?
拿破侖聽到各種書籍的呐喊聲,對他來說,閱讀就像呼吸一樣容易,而且不用付錢。他不僅讀完瞭租書店裏的書,還能偶爾拿齣節省的兩法郎買本新書。他的房間在一傢咖啡館裏,打颱球的聲音不斷地從隔壁房間傳來,令他十分厭煩,不過顯然搬傢更令他感到厭煩。他是一個生活保守的人,不喜歡變化。
他的思想呢?可想而知。跟身邊所有的年輕人一樣,國傢和社會總能令他激動不已。他麵色蒼白地坐在那個小房間裏,孤獨地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裏。短暫的執勤任務結束以後,同事們紛紛齣門,不是去賭錢,就是去找女人尋歡作樂。隻有這個貧窮的少尉獨自留在小房間裏孜孜不倦地閱讀。直覺讓他堅定地選擇瞭:炮兵原理和曆史,有關攻堅戰的案例和資料,柏拉圖的《理想國》,還有波斯、瑞典和斯巴達人的憲法,英國曆史,埃及和迦太基的曆史,瑞士曆史和憲法,中國、印度以及印加帝國的曆史和憲法,有關腓特烈大帝 的徵戰,法國財政,英國人對法國的時事報告,韃靼人和土耳其人的國傢狀況和當地風俗,米拉波 、布豐 和馬基雅弗利 的事跡,貴族的曆史及罪行。除此以外,天文、地理和氣象學,繁殖規律,甚至死亡率統計都在他的書目清單中。
他閱讀瞭如此多的書籍和資料,而且做瞭讀書筆記,後來在報刊上登載的400頁不過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他的筆記字跡潦草,難以辨認,但卻非常詳盡。他手繪瞭英國七個撒剋遜王國完整的政治版圖,記錄瞭三個世紀以來的各位國王,記錄瞭剋裏特島 古代的賽跑形式,記錄瞭古希臘在小亞細亞的各個要塞,以及27個哈裏發的各種資料,包括他們的騎兵數量和後妃們的罪行。
筆記中摘錄得最多的還是關於埃及和印度,比如大金字塔的尺寸,還有婆羅門的各個教派。他在筆記中摘抄瞭雷納爾的一段話:“看到位於兩個大洋之間的埃及,地理上正好處於東西方的交界處,亞曆山大大帝想到,埃及將成為自己世界帝國的首都,成為世界貿易的中心。這位開明的徵服者敏銳地意識到,隻有埃及纔能連接亞歐非三大洲,隻有埃及纔能成為他所有占領地的中心。”三十年以後,拿破侖還清楚地記得這段話,可見他曾經無數次地讀過這段話。
拿破侖一邊摘錄讀書筆記,一邊寫文章。短短幾年,他寫瞭十幾篇文章和提綱,有講解如何架設大炮的,有論述自殺、王權和人類不平等的社會現象的,更多的則是關於科西嘉的內容。他的筆觸客觀而現實,連當時最受歡迎的作傢盧梭也相形見絀。他的筆記中也摘錄瞭盧梭關於人類不平等起源的觀點,但加入瞭很多的評語:“我根本不相信這些。”他接下來用好幾頁紙的篇幅闡述瞭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最初的人類過著散居的生活,他們很幸福,並非是孤獨的遊牧民。那時人類數量很少,因此他們居住的範圍很大。後來隨著人口增多,被長期禁錮在洞穴裏的想象迸發齣來,自信、激情和驕傲也隨之應運而生。那些麵容憔悴、胸懷大誌的人站瞭齣來,他們成為領袖,把那些奢靡、好色的紈絝子弟踩在腳下。
我們是否聽到,在那禁錮著他的洞穴裏,拿破侖試圖掙脫鎖鏈發齣咣當咣當的聲音?我們是否看到,麵容憔悴的他瞪著那些紈絝子弟的仇恨的目光?
彆管他們,這些法國人!他的目標是科西嘉,那纔是他念念不忘的地方。他提齣瞭自己新的國傢觀,他寫道:“竟然宣稱反抗篡權者就是違背上帝的旨意,這是何等的荒謬!如果這是上帝的旨意,為什麼每一個篡權者失敗以後都難逃性命,得不到上帝的庇護?因此,推翻侵略者的統治是人民正當的權利。科西嘉不正是這樣的情況嗎?我們已經掙脫瞭熱那亞 的枷鎖,同樣也可以掙脫法國的枷鎖。阿門。”
一顆年輕的心靈迫切地需要證實自己。一直以來對於法國的仇恨促使拿破侖開始創作小說。這些小說都是以科西嘉為題材,包括一部長篇小說和幾部中篇小說,不過都沒有完成。而此時,由於受到“隻有大炮纔能把統治世界的想象變成現實”的激勵,他懷著滿腔熱情不斷學習職業技能。“工作就是我的一切,沒有其他的慰藉。我每星期換一次衣服,臥病在床的日子也睡得很少……每天我隻吃一頓飯。”
他潛心研究大炮和彈藥,他的腦海裏總是那些數字,人們都說他有數學天賦。現在,關於科西嘉不隻是那些彆齣心裁的文章和提綱,還有標注在地圖上的很多地點:架設大炮的地點,挖戰壕的地點,駐紮部隊的地點。如果他能領導一支軍隊該多好啊!看吧,科西嘉不但有一張文學的網,還有地圖上的第二張網,那是張用十字符號標識大炮的網。地圖,地圖!拿破侖在喧囂的咖啡館的房間裏重新研究一切可以計算的東西。他摘抄瞭英國國會完整的演說詞,他扼要地記述瞭地球上最遙遠的地方。他在最後一本筆記的末尾寫道:“聖赫勒拿 ,一個小島,位於大西洋中。英國殖民地。”
這時,母親的來信寄到瞭部隊。信中說,科西嘉的元帥不幸去世瞭。他們傢失去瞭這個大靠山,約瑟夫丟掉瞭工作,她也被桑園辭退,希望次子能幫助傢裏渡過難關。拿破侖立即嚮部隊請假,迴到瞭那個曾經無數次計劃、寄托著夢想的海島。他是以一個勝利者的身份衣錦還鄉嗎?看看他的日記吧:
迴傢的路上,我總是感到孤單,即使和彆人在一起也擺脫不瞭這種感覺。我迴傢是為瞭能夠在孤獨的夢幻和憂鬱中沉靜下來。今天,這樣的憂鬱將把我帶嚮何方呢?是死亡。可是我的生命纔剛剛開始,期盼著能夠長命百歲。六七年來,我獨自在外,現在就要見到我的傢人瞭,這是多麼令人高興啊……那麼,是什麼樣的魔鬼驅使我走嚮毀滅呢……既然厄運和災難無法擺脫,沒有任何值得高興的事,那麼我為什麼還要忍受這種不如意的生活呢……我的傢鄉,那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啊!披著枷鎖的同胞們親吻著那隻毒打他們的手……他們曾經有著幸福的生活,他們曾經無比驕傲和自豪,他們為自己的祖國工作,晚上則躺在妻子的懷抱裏——那是多麼美妙的夜晚。自從失去自由以後,這些幸福的日子再也沒有瞭。法國人,是你們奪走瞭我們的幸福,還敗壞瞭我們高尚的社會風氣!眼睜睜地看著祖國滅亡而無能為力,卻不得不贊美憎恨著的一切,這個逃離世界的理由還不充分嗎……如果解放隻需要用一個人的生命來換取,那我會毫不猶豫地采取行動……我的生命似乎是一種負擔,除瞭痛苦,什麼也沒有……而且不能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一切都讓我感到無法忍受。
《拿破侖傳》 序言 曆史的長河浩浩蕩蕩,無數波瀾壯闊的時代畫捲在歲月中徐徐展開。而在這些畫捲中,總有一些偉大的名字,如璀璨的星辰,劃破曆史的黑暗,照亮前行的道路,留下深刻的印記。拿破侖·波拿巴,無疑是其中最為耀眼的一顆。他的名字,早已超越瞭地理和時間的界限,成為勇氣、野心、權謀與傳奇的代名詞。 從一個籍籍無名的科西嘉島青年,到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再到流放海島的悲情英雄,拿破侖的一生,跌宕起伏,波瀾壯闊,幾乎濃縮瞭一個時代的所有精華。他的軍事天纔,他的政治手腕,他的改革措施,他的徵服與失敗,無不牽動著歐洲乃至世界的神經。他不僅是一位叱吒風雲的軍事傢,更是一位深具影響力的政治傢、立法者和文化符號。 然而,關於拿破侖的生平,曆史上已然留下瞭無數篇章。本書並非試圖復述那些已經被無數人熟知的宏大敘事,也並非簡單地羅列事件的先後順序。我們希望通過一種更為深入、更為細膩的視角,去探究這位傳奇人物內心深處的驅動力,去理解他那些驚世駭俗決策背後的邏輯,去還原一個更為立體、更為真實、更為鮮活的拿破侖。 我們將不局限於他的戰場輝煌,也不止步於他的政治權力。我們將溯源他的成長環境,挖掘他的早期經曆,探尋那些塑造瞭他性格和命運的童年記憶與青春烙印。我們將審視他與那個時代其他風雲人物的互動,分析他如何在這種錯綜復雜的權力格局中遊刃有餘,又如何在曆史的巨浪中或隨波逐流,或乘風破浪。 本書將力圖剝離曆史洪流中可能存在的浮光掠影,深入到事件的肌理之中,去感受那些細微之處的湧動。我們將關注他日常生活中的點滴,他與傢人的關係,他對藝術、科學的興趣,甚至是他在睏境中的情緒波動。因為我們相信,一個偉人之所以偉大,不僅在於他所成就的功業,更在於他作為一個“人”的復雜性與真實性。 我們將嘗試以一種更加客觀、更加審慎的態度,去評價他的功過是非。曆史的評判,從來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的。他的改革,對法國乃至歐洲的現代化進程産生瞭深遠影響,但他的戰爭,也帶來瞭無盡的生靈塗炭。我們既要肯定他作為一位偉大的改革者和民族英雄的一麵,也要審視他作為一位徵服者和獨裁者的一麵。 本書的寫作,亦是一次充滿挑戰的旅程。我們需要穿越曆史的迷霧,辨析史料的真僞,融匯多方麵的研究成果,力求以嚴謹的治學態度,呈現一個既有學術深度,又不失可讀性的拿破侖形象。我們希望通過本書,能夠引導讀者對這位曆史巨人産生新的認識,激發對曆史的思考,並從中汲取智慧與力量。 這並非一本簡單的傳記,而是一次對曆史的深度對話,一次對人性的深刻探索。我們希望,當您閤上本書時,您能夠對拿破侖·波拿巴有更深刻的理解,更能體會到曆史的厚重與人物的魅力。 第一章:晨曦微露的科西嘉島 普羅旺斯地區的陽光,總是帶著一種熱烈而狂野的奔放,而科西嘉島,則像是這熱烈中的一抹更濃烈的色彩。1769年,就在這片充滿野性與古老傳統的土地上,一個嬰兒呱呱墜地,他的名字,在日後將令整個歐洲為之震顫。他的齣生,注定要與風暴和傳奇聯係在一起。 拿破侖·波拿巴,他的姓氏,在意大利語中意為“平原之獅”,這個名字仿佛預示著他注定要在曆史的戰場上縱橫馳騁,成為一方霸主。然而,他降生於一個並非顯赫的傢族,父親卡洛·波拿巴是一位纔華橫溢卻也頗為潦倒的律師,母親萊蒂齊亞·拉莫利諾則是一位堅韌而極具魄力的女性。正是這兩位父母,以他們不同的特質,共同孕育瞭這位日後影響世界的偉人。 科西嘉島,在拿破侖齣生之際,剛剛被熱那亞割讓給法國。這種被強權統治的經曆,深深地烙印在當地人的心中,也無可避免地影響瞭年輕的拿破侖。島上的居民,崇尚自由,堅韌不拔,他們身上有著一種與生俱來的反抗精神,這種精神,在拿破侖的血液裏流淌,成為他日後反抗傳統、挑戰權威的最初動力。 孩童時代的拿破侖,並不像傳說中那樣,從小就顯露齣非凡的軍事纔能。他不是那種循規蹈矩、書本裏走齣來的神童。相反,他顯得有些瘦弱,沉默寡言,更喜歡獨自一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然而,他卻有著驚人的觀察力,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瞭好奇,尤其對那些充滿力量感和競爭性的事物,有著天然的興趣。 父親卡洛,是一位有著政治抱負的男性。他懂得,在那個時代,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雖然傢庭並不富裕,但他還是努力為兒子們爭取到瞭進入法國軍事學校的機會。對於年輕的拿破侖來說,離開故土,去往陌生的法國,無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戰。 在奧蘭軍事學校,年幼的拿破侖麵臨著巨大的壓力。他來自一個被法國徵服的島嶼,他的意大利語口音,他的瘦弱身材,以及他與生俱來的孤傲,都讓他成為校園裏的異類。他遭受過欺淩,也遭受過嘲笑。然而,這些挫摺並沒有壓垮他,反而激發瞭他內心深處的頑固與鬥誌。他發誓要證明自己,要讓那些看不起他的人颳目相看。 在那些枯燥的課堂之外,拿破侖展現齣瞭驚人的學習天賦。他對數學和曆史尤其感興趣,那些抽象的數字和那些充滿權謀鬥爭的曆史故事,深深地吸引著他。他喜歡閱讀,尤其是那些描繪英雄人物和軍事策略的書籍。在那個年代,法國大革命的思潮已經開始湧動,啓濛思想的光芒也逐漸穿透舊世界的陰霾。這些思想,對年輕而敏感的拿破侖産生瞭深刻的影響。 他的傢庭,也給瞭他另一種重要的教育。母親萊蒂齊亞,是一位有著堅強意誌和齣色管理能力的女性。她不僅要操持傢務,還要在丈夫經常外齣的時候,獨自承擔起撫養子女的責任。她以身作則,教會瞭拿破侖堅韌、勤儉和對傢庭的責任感。雖然她的文化程度不高,但她對兒子的愛是無私而深沉的,她總是在背後默默地支持著他。 科西嘉島的嚴酷環境,以及法國軍校的磨礪,共同塑造瞭拿破侖早期的性格。他學會瞭如何在這復雜的環境中生存,如何隱藏自己的鋒芒,又如何在關鍵時刻展現齣非凡的勇氣。他開始明白,力量並非僅僅來自於體格,更來自於智慧、意誌和對時局的洞察。 這段早期的經曆,雖然沒有轟轟烈烈的事件,卻為他日後的騰飛奠定瞭堅實的基礎。一個在異鄉孤軍奮戰的少年,在貧睏與歧視中磨礪著意誌,在知識的海洋中汲取養分,在對故土的思念中孕育著對自由的渴望。科西嘉島的陽光,照亮瞭他最初的夢想;法國軍校的嚴苛,鍛造瞭他鋼鐵般的意誌。而這一切,都如同晨曦微露,預示著一個即將照亮整個歐洲的太陽,即將升起。 第二章:革命風暴中的青年軍官 當拿破侖踏齣軍校的大門,他的人生便進入瞭一個更加波瀾壯闊的時代——法國大革命的時代。這場顛覆性的革命,不僅改變瞭法國的命運,也為無數像拿破侖這樣的年輕人提供瞭前所未有的機遇。 1789年,巴士底獄的陷落,宣告瞭舊時代的終結。革命的烈火迅速蔓延,將整個法國捲入瞭一場史無前例的變革之中。在這個動蕩不安的年代,舊有的等級製度被打破,纔華與功勛成為衡量一個人價值的標準。對於一位齣身不顯赫的青年軍官來說,這是一個充滿挑戰,但也充滿希望的時代。 拿破侖,在革命初期,依然是一位默默無聞的炮兵軍官。他對於革命的理念,既有理想主義的熱情,也有實際的考量。他目睹瞭革命的暴力與混亂,也感受到瞭自由與平等的呼喚。他敏銳地意識到,這個時代正在呼喚新的力量,新的領導者。 他並非那種天生的政治傢,他的纔華更多地體現在軍事領域。然而,革命的戰場,正是他施展纔華的最好舞颱。在革命爆發後,他積極投身於軍事活動,展現齣瞭非凡的軍事素養。他對於火炮的運用,對於戰術的理解,都遠遠超越瞭他的同僚。 1793年,土倫港的收復,成為拿破侖軍事生涯中一個重要的轉摺點。當時,保皇黨與外國乾涉軍占據瞭土倫港,對革命的法國構成瞭嚴重威脅。拿破侖作為一名年輕的炮兵指揮官,提齣瞭一個大膽而具有創意的作戰計劃。他利用地形的優勢,精確地指揮炮兵進行轟擊,最終成功地迫使英軍撤退,收復瞭土倫港。 這次輝煌的勝利,讓拿破侖的名字開始在軍中和政治界引起關注。他被破格提拔為準將,年僅24歲。這在那個講究資曆和齣身的時代,是極其罕見的。他用自己的戰功,證明瞭“英雄不問齣處”的道理。 然而,革命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在革命的高潮過後,法國陷入瞭政治的動蕩和內鬥。拿破侖也一度因為政治上的牽連而受到排擠,甚至有過短暫的監禁。但他的堅韌和政治敏銳性,讓他能夠在這政治的漩渦中生存下來。 1795年,巴黎爆發瞭“葡月政變”。保皇黨企圖發動叛亂,推翻督政府。在關鍵時刻,拿破侖臨危受命,他以強大的軍事力量,迅速平息瞭叛亂。他用大炮“轟開瞭”叛亂者的頭顱,再次鞏固瞭自己的地位。這次事件,讓他成為瞭共和國的救星,也讓他贏得瞭督政府的信任。 在這個時期,拿破侖的軍事纔能得到瞭充分的發揮。他被任命為意大利方麵軍總司令,負責指揮法軍與奧地利作戰。在意大利戰場上,拿破侖展現齣瞭驚人的軍事指揮天賦。他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以閃電般的速度和靈活的戰術,連續擊敗瞭奧地利軍隊,迫使奧地利簽訂瞭苛刻的和平條約。 這次意大利戰役的勝利,不僅為法國帶來瞭巨額的賠款和領土,也讓拿破侖成為瞭全法國乃至全歐洲的英雄。他的名字,與勝利和榮耀緊密地聯係在一起。他的形象,被塑造成瞭一位戰無不勝的軍事天纔。 然而,在戰場之外,拿破侖也在悄悄地積纍著政治資本。他深諳輿論的重要性,善於利用媒體來宣傳自己的成就,塑造自己的形象。他明白,要在這個動蕩的時代立足,光有軍事纔能是不夠的,還需要政治的智慧和權謀。 他開始與國內的政治勢力進行周鏇,瞭解他們的意圖,也利用他們的矛盾。他看到瞭督政府的腐敗和軟弱,也看到瞭法國人民對穩定和秩序的渴望。他開始思考,如何在混亂中建立起新的秩序,如何在革命的浪潮中,成為那個能夠駕馭風嚮的人。 革命的風暴,如同一場洗禮,將許多舊有的東西滌蕩而去,也為新生的力量提供瞭生長的土壤。年輕的拿破侖,在這場風暴中,不僅磨礪瞭他的軍事技藝,也錘煉瞭他的政治意誌。他從一個普通的軍官,一步步走嚮瞭曆史的舞颱中央。他看到瞭法國的未來,也看到瞭自己的未來。 第三章:從執政府到帝國:權力的巔峰與擴張 意大利戰役的輝煌勝利,讓拿破侖聲名鵲起,但也讓他與督政府之間的矛盾日益加劇。督政府開始擔心這位日益強大的軍事英雄,試圖將他派往遙遠的埃及,以期削弱他在國內的影響力。 1798年,拿破侖率領遠徵軍遠赴埃及。這次遠徵,雖然在軍事上遭遇瞭挫摺,例如海軍在尼羅河戰役中被英軍擊敗,但拿破侖卻巧妙地將這次遠徵包裝成瞭傳播文明、探索曆史的壯舉。他在埃及推廣科學研究,挖掘古埃及文明的秘密,例如發現羅塞塔石碑,這些都為他贏得瞭文化英雄的贊譽。 然而,遠在法國的政治局勢,卻變得越來越不穩定。督政府的腐敗無能,導緻社會矛盾激化,人民對革命的理想逐漸失望。此時,拿破侖在埃及的勝利消息傳來,無疑為法國人民注入瞭一劑強心劑。 1799年,拿破侖毅然決然地離開瞭埃及,秘密返迴法國。他的歸來,受到瞭民眾的熱烈歡迎。在人民的期盼和政治力量的支持下,拿破侖發動瞭“霧月政變”,推翻瞭腐敗的督政府,建立瞭執政府。 執政府的建立,標誌著法國大革命的終結,也標誌著拿破侖政治生涯的新起點。他成為瞭事實上的國傢領導人,擔任第一執政。在執政期間,拿破侖展現齣瞭卓越的政治纔能和改革傢的魄力。 他著手整頓法國的內政。他結束瞭革命帶來的混亂,恢復瞭社會秩序。他改革瞭財政,穩定瞭貨幣,發展瞭經濟。他建立瞭高效的行政體係,任命有能力的人纔擔任各級官員,不拘一格降人纔。 拿破侖最大的貢獻之一,便是頒布瞭《拿破侖法典》(Code Napoléon)。這部法典,整閤瞭法國長期以來的法律,確立瞭私有財産神聖不可侵犯的原則,保障瞭公民的平等,確立瞭法治國傢的基本框架。這部法典,不僅對法國産生瞭深遠影響,也成為瞭許多國傢法律的藍本。 他還緻力於改善教育,發展科學。他創辦瞭公立學校,鼓勵科學研究。他對法國的現代化建設,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 然而,拿破侖的野心並沒有止步於此。他深知,要鞏固自己的權力,需要一個更加強大的國傢體製。在1804年,他加冕成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將自己推嚮瞭權力的巔峰。 帝國時代的建立,標誌著法國進入瞭一個新的曆史階段。拿破侖的統治,兼具改革者的雄心和君主的權威。他試圖建立一個強大的、統一的歐洲。 在接下來的十年裏,拿破侖發動瞭一係列輝煌的戰爭,史稱“拿破侖戰爭”。他以其卓越的軍事纔能,橫掃歐洲大陸。他擊敗瞭奧地利、普魯士、俄國等歐洲強國,將法國的勢力範圍擴大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奧斯特裏茨戰役、耶拿戰役、瓦格拉姆戰役……這些輝煌的勝利,讓拿破侖成為瞭那個時代的軍事傳奇。他幾乎徵服瞭歐洲的絕大部分地區,將自己的親屬或盟友安插在各個王位上。 拿破侖戰爭,在客觀上推動瞭歐洲的進步。他的軍隊傳播瞭法國大革命的理念,瓦解瞭舊的封建製度,推動瞭民族意識的覺醒。許多被他徵服的地區,都不同程度地進行瞭社會改革。 然而,拿破侖的擴張,也帶來瞭無盡的戰爭和傷亡。他的野心,逐漸膨脹,也埋下瞭失敗的種子。他對權力的渴望,也讓他逐漸走嚮瞭專製的道路。 從執政府到帝國,拿破侖在短短幾年內,完成瞭從一個軍事英雄到國傢元首,再到皇帝的轉變。他憑藉自己的纔能和野心,重新塑造瞭法國,也深刻地改變瞭歐洲的格局。這是一個充滿傳奇與爭議的時代,一個屬於拿破侖的時代。 第四章:帝國黃昏的陰影 勝利者的榮耀,總是伴隨著隱形的代價。拿破侖的帝國,雖然在軍事上所嚮披靡,但在政治和戰略上,卻逐漸顯露齣其脆弱的根基。他徵服的步伐越快,敵人聯閤起來反抗的力量也越強。 英國,作為拿破侖最頑固的敵人,始終是他難以逾越的障礙。盡管拿破侖試圖通過“大陸封鎖體係”,切斷英國與歐洲大陸的貿易聯係,但這一策略最終未能奏效,反而給歐洲各國帶來瞭經濟上的睏難,激起瞭普遍的不滿。 1812年,拿破侖做齣瞭一個改變曆史走嚮的決定——遠徵俄國。這次遠徵,被後人視為他一生中最大的戰略失誤。他集結瞭號稱“大軍”的六十萬兵力,氣勢洶洶地撲嚮俄國。然而,俄國的廣袤土地、嚴酷的鼕季以及俄軍的焦土政策,使得這支龐大的軍隊寸步難行。 在經曆瞭博羅季諾戰役的慘烈消耗後,法軍最終占領瞭莫斯科。然而,這座城市卻被大火吞噬,法軍損失瞭補給,也失去瞭撤退的希望。在漫長的撤退途中,嚴寒、飢餓和俄軍的追擊,使得“大軍”幾乎全軍覆沒。這場災難性的失敗,極大地削弱瞭拿破侖的力量,也鼓舞瞭歐洲各國反抗拿破侖的決心。 “大陸同盟”開始瓦解,各國紛紛倒戈,聯閤起來反抗法國。1813年的萊比锡戰役,被稱為“民族會戰”,法軍在這場戰役中遭受瞭決定性的失敗。各國聯軍最終逼近巴黎,拿破侖被迫在1814年退位,被流放到厄爾巴島。 然而,拿破侖的傳奇故事並未就此結束。僅僅一年後,他戲劇性地逃離瞭厄爾巴島,重返法國,重新登上皇位,史稱“百日王朝”。他的歸來,激起瞭法國人民的熱情,也讓歐洲各國再次陷入恐慌。 為瞭徹底終結拿破侖的統治,歐洲各國再次集結軍隊。1815年6月18日,滑鐵盧戰役爆發。在這場決定命運的戰役中,拿破侖最終敗給瞭威靈頓公爵率領的英普聯軍。 滑鐵盧的失敗,標誌著拿破侖軍事生涯的終結。他再次被俘,這一次,他被流放到遙遠的聖赫勒拿島,在那裏度過瞭他生命中的最後六年。 在聖赫勒拿島上,拿破侖開始瞭迴顧與反思。他口述瞭自己的迴憶錄,記錄瞭自己的軍事生涯和政治思想。他試圖為自己的行為辯護,也試圖在曆史的審判中為自己贏得一個公正的評價。 拿破侖的帝國黃昏,是一段充滿悲情色彩的篇章。他曾經是歐洲的主宰,但他最終的失敗,也證明瞭任何個人的力量,都難以對抗曆史的洪流和民族的覺醒。他的擴張,最終演變成瞭對外侵略,激起瞭被徵服民族的抵抗。 然而,即使在失敗的陰影下,拿破侖的傳奇也並未因此褪色。他的軍事纔能,他的政治改革,他對歐洲現代化的推動,都在曆史上留下瞭深刻的印記。他是一個充滿矛盾的巨人,一個集英雄與暴君於一身的復雜人物。 結語:曆史的迴響 拿破侖·波拿巴,這個名字,如同一個永恒的符號,在曆史的長河中閃耀。他的一生,充滿瞭戲劇性的起伏,從科西嘉島的貧睏青年,到法蘭西的皇帝,再到遙遠島嶼上的囚徒,他的故事,激勵瞭無數人,也引發瞭無數的思考。 他的軍事天纔,他的戰略眼光,他的改革措施,都對歐洲乃至世界産生瞭深遠的影響。他傳播瞭法國大革命的理念,推動瞭民族主義的興起,奠定瞭現代歐洲國傢的基礎。 然而,他的野心,他的徵服,也帶來瞭無盡的戰爭和傷痛。他的統治,既有改革者的雄心,也有獨裁者的冷酷。曆史對他的評價,也因此充滿瞭爭議。 本書力求從一個更細緻、更深入的視角,去展現拿破侖的成長、他的崛起、他的輝煌以及他最終的隕落。我們關注他的內心世界,他的決策過程,以及他與那個時代錯綜復雜的聯係。 我們希望通過對這位曆史巨人的深刻剖析,能夠讓讀者更清晰地認識到曆史發展的復雜性,以及個體在曆史洪流中所扮演的角色。拿破侖的故事,不僅僅是一個人的傳記,更是對勇氣、野心、權謀、改革與戰爭的深刻解讀。 他留給世界的,不僅是戰場上的勝利與失敗,更是關於權力、自由、秩序以及人類命運的永恒追問。他的傳奇,將繼續在曆史的長河中迴響,啓迪後人,引發思考。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那個風起雲湧的歐洲曆史的大門。在閱讀之前,我對拿破侖的印象,大多停留在課本上的寥寥數語,以及一些被臉譜化的形象:偉大的軍事傢、野心勃勃的徵服者,又或者是最終失敗的悲劇英雄。然而,通過這本書,我仿佛親身經曆瞭他波瀾壯闊的一生。作者以極其細膩的筆觸,描繪瞭拿破侖從一個科西嘉島上的普通青年,如何憑藉過人的纔智、堅定的意誌和非凡的機遇,一步步攀上權力的巔峰,最終建立起龐大的帝國。我尤其被書中對他早年經曆的刻畫所吸引,那些在革命的洪流中,他如何抓住機會,展現軍事纔能,一步步成為炙手可熱的人物,其中的每一個轉摺都令人屏息。他並非天生就是王者,而是經曆瞭一係列的磨礪和抉擇,這些細節讓我對“命運”與“個人努力”的關係有瞭更深刻的理解。閱讀的過程,就像在看一部宏大的曆史電影,隻不過所有的畫麵都清晰地展現在我的腦海中,人物的對話、場景的描繪,都栩栩如生,讓我仿佛置身於那個時代,感受著戰火紛飛的硝煙,也感受著政治博弈的智慧。

評分

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去理解“時代造英雄”這句話。它不僅僅講述瞭一個人的故事,更是一幅波瀾壯闊的歐洲社會變遷圖。在閱讀過程中,我仿佛能夠感受到法國大革命的餘波,感受著舊貴族與新興資産階級之間的矛盾,感受著民族主義思潮的興起。拿破侖的崛起,正是順應瞭那個時代的需求,他成為瞭曆史洪流中的一個關鍵節點。書中對於拿破侖與他的時代之間的互動,有著非常細緻的描繪。他如何利用革命的成果,又如何試圖去穩定和重建秩序;他如何被人民所擁戴,又如何最終失去瞭人民的支持;他如何成為歐洲的統治者,又如何激起瞭整個歐洲的反抗。這種宏大的曆史背景與個人命運的交織,讓我對曆史的進程有瞭更深刻的認識。這本書不僅僅是傳記,它更像是一堂生動的曆史課,讓我明白瞭個人如何在曆史的大舞颱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又如何被曆史的浪潮所裹挾。

評分

第一次翻開這本書,我抱著一種近乎“偵探”的好奇心,想要探究這位傳奇人物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很多曆史傳記往往著重於事件的陳述,而這本書卻花瞭大量的篇幅去剖析拿破侖的心理活動,他的決策是如何形成的,他的野心從何而來,他的失誤又根源於何處。作者似乎有一種超強的共情能力,能夠穿透曆史的迷霧,觸碰到拿破侖靈魂深處最柔軟也最堅硬的部分。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他在埃及的軍事行動,那段描述不僅僅是戰役的復盤,更多的是展現瞭他麵對睏境時的冷靜與決斷,以及他對於“徵服”背後更大意義的思考。書中沒有迴避他的缺點和局限性,比如他晚年對權力的過度迷戀,以及一些不計後果的決策,這些都讓這個人物更加立體,也更加真實。讀到這些部分,我常常會陷入沉思:如果換做是我,在那樣巨大的壓力和誘惑下,又會做齣怎樣的選擇?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拿破侖個人,它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人性的復雜與多麵,也引發瞭我對自己內心深處欲望和恐懼的審視。

評分

作為一個對軍事策略和政治智慧略有瞭解的讀者,這本書對我來說簡直是一場盛宴。作者在敘述拿破侖的生平時,穿插瞭大量關於他軍事戰術的分析,以及他如何運用政治手腕來鞏固權力的細節。我常常會停下來,仔細研究書中的戰役地圖,想象著拿破侖是如何在戰場上運籌帷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他對於士兵心理的把握,對於地形的利用,對於後勤補給的規劃,都展現瞭他作為一位傑齣軍事指揮官的過人之處。更令我著迷的是,書中的政治描寫也同樣精彩。拿破侖如何通過改革,重塑法國的法律體係,如何處理與其他歐洲列強的關係,如何利用宣傳機器來塑造自己的形象,這些都讓我看到瞭一個成熟的政治傢所具備的遠見和魄力。這本書讓我對“權力”的本質有瞭更深的理解,也讓我看到瞭一個充滿智慧的頭腦,如何在復雜的曆史環境中,施展齣驚人的能量,去改變一個時代的走嚮。

評分

我一直覺得,偉人之所以成為偉人,不僅僅在於他們的成就,更在於他們如何麵對失敗和挫摺。這本書最大的魅力之一,就在於它對拿破侖一生中那些“跌落神壇”的時刻,進行瞭深刻的剖析。我尤其被書中關於他流放厄爾巴島,又戲劇性地重返法國的那段描寫所震撼。那種從深淵中重新爬起的勇氣,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實在是太鼓舞人心瞭。作者並沒有將此描繪成一帆風順的復仇記,而是詳細地展現瞭他如何籌劃,如何爭取支持,如何一步步重拾昔日榮光。同時,書中也坦誠地揭示瞭他最終兵敗滑鐵盧的必然性,以及聖赫勒拿島上他最後的日子。那些孤獨、絕望,但又未曾完全熄滅的野心,都讓我唏噓不已。這本書讓我明白,偉大的生命,無論最終走嚮何方,其過程本身就充滿瞭價值。它不僅僅是關於一位皇帝的興衰史,更是一部關於勇氣、韌性與人類精神不滅的史詩。

評分

618活動價廉物美

評分

好書,印刷完美

評分

書不錯 趕上年中大促 很便宜

評分

瞭解偉人的一生

評分

最值得讀的拿破侖傳之一

評分

是正品,非常不錯。一直在京東買

評分

經典好書,收來慢慢看看

評分

便宜實惠,希望京東多搞活動。

評分

書有些破損瞭。京東的包裝越來越差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