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香猪高效养殖技术

实用香猪高效养殖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彦召,王青 编
图书标签:
  • 香猪养殖
  • 高效养殖
  • 养猪技术
  • 生猪养殖
  • 猪业技术
  • 农业技术
  • 畜牧养殖
  • 实用技术
  • 养殖技术
  • 猪的养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68976
版次:1
商品编码:1203149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专家指点养殖致富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2
字数:26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适用于香猪养殖专业场(户)、香猪宠物饲养户、养猪场及基层兽医人员,也可以作为培训班的辅助教材和参考书。
本书着重介绍了香猪养殖的核心技术,包括如何引种、饲养管理、饲料配制、疾病防治,尤其还重点介绍了如何经营香猪养殖场(这是同类图书很少具备的内容)。

内容简介

本书从详细介绍了香猪的品种选择和引进、香猪的繁育、香猪的饲料及日粮配制、香猪场的设计和环境控制、香猪的饲养管理、香猪的疾病防治、香猪产品的开发利用、香猪场的经营管理等核心技术,幷附录了常用的药物和疫苗等。
本书充分结合香猪养殖实际情况,内容简练,操作性强,是香猪养殖技术人员、专业养殖户、养殖企业的良好读物,也可作为培训班的培训教材。

作者简介

徐彦召,河南科技学院,副教授,从事畜禽养殖和疾病防治教学和生产工作10余年,具有丰富的香猪养殖经验。发表本专业论文45余篇。出版著作5部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概述1
第一节香猪的生物学特性1
一、外貌特征1
二、生物学特点2
第二节香猪的经济学特性5
一、香猪的经济特点5
二、香猪的经济价值8
第三节香猪的养殖前景及存在问题9
一、香猪的养殖前景9
二、香猪养殖存在的问题11
第二章香猪的品种选择和引种14
第一节香猪的品种14
一、从江香猪14
二、剑白香猪16
三、剑河久仰香猪17
四、巴马香猪18
五、环江香猪19
六、五指山香猪21
七、藏香猪22
八、版纳香猪23
九、萝卜猪24
十、中国实验用小香猪25
十一、荷包猪26
第二节香猪的引种27
一、引种前准备27
二、香猪的选择28
三、香猪的运输30
四、到场后的管理31
第三章香猪的繁育技术33
第一节香猪的选种和选配33
一、选种33
二、选配34
第二节香猪的繁殖36
一、香猪的配种36
二、香猪的妊娠47
三、香猪的分娩48
第四章香猪的饲料选择及配制技术52
第一节香猪的营养需要52
一、蛋白质52
二、脂肪53
三、碳水化合物54
四、无机盐(矿物质)54
五、维生素57
六、水分60
第二节香猪的常用饲料及饲料开发利用61
一、香猪的常用饲料61
二、香猪的饲料开发利用78
第三节香猪的日粮配制95
一、饲养标准95
二、日粮配方设计96
三、日粮配方举例100
四、饲料的加工调制102
第五章香猪场的设计及环境控制技术105
第一节香猪场的设计105
一、场址选择105
二、规划布局107
三、猪舍的设计和建筑109
四、香猪场的常用设备113
第二节香猪场的环境管理119
一、绿化环境119
二、水源保护119
三、粪污处理119
四、病死猪处理120
五、灭鼠121
六、灭昆虫123
七、环境消毒127
第六章香猪的饲养管理技术128
第一节饲养管理的一般原则128
一、合理搭配饲料128
二、定时、定量、定质饲喂128
三、合理补充饮水128
四、控制好猪舍环境129
五、加强管理129
第二节不同类型香猪的饲养管理130
一、种公猪的饲养管理130
二、香母猪的饲养管理137
三、仔香猪的饲养管理151
四、育肥期香猪的饲养管理163
五、宠物香猪的饲养管理168
第七章香猪的疾病防治技术170
第一节香猪疾病的诊断170
一、现场资料调查分析170
二、临床检查诊断170
三、病理剖检诊断174
四、治疗观察178
五、实验室诊断178
第二节香猪疾病的综合防治178
一、香猪场的隔离卫生178
二、科学的饲养管理180
三、保持适宜的环境条件181
四、严格消毒181
五、确切的免疫接种185
六、药物防制188
第三节香猪常见病的防治189
一、病毒病189
二、细菌病197
三、寄生虫病213
四、营养代谢病218
五、中毒病222
六、内科疾病226
第八章香猪场的经营管理技术233
第一节经营预测和决策233
一、经营预测233
二、经营决策233
第二节计划管理237
一、计划管理的意义237
二、主要生产计划237
第三节生产过程管理241
一、猪群管理241
二、劳动定额和组织242
三、记录管理243
第四节经济核算248
一、资产核算248
二、成本和赢利核算249
附录253
一、猪饲养允许使用的药物及使用规定253
二、允许作治疗使用,但不得在动物性食品中检出残留的兽药260
三、禁止使用,并在动物性食品中不得检出残留的兽药261
四、猪场常用的消毒药物262
五、猪场常用的疫苗269
参考文献272

前言/序言

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畜产品要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要满足量的需求,更对品质提出了高要求,需要有特色、风味、绿色和营养的畜禽产品,而香猪生产的产品符合这一要求,如皮薄肉嫩、蒸煮易烂、营养丰富、香味浓郁,蛋白质含量高,钙、磷、铁等矿物质含量丰富,是高级滋补食品。刚断奶的仔猪烤食,也无膻味、无腥味,不加任何调料仍然香味扑鼻,深受消费者青睐。同时,香猪小巧玲珑,美观漂亮,精灵逗人,深受追求“新、奇、特”趣味的宠物爱好者的欢迎,成为宠物市场的新秀。香猪基因高度纯合,生理生化常值与人类相似,有的器官可作为人体器官移植的实验材料,价值极高,是研究人体生命科学的黄金材料等,所以,香猪养殖具有广阔的前景。
香猪属中国小型的地方品种猪,养殖规模小,存栏数量少,生产水平较低,为了推广和普及香猪养殖配套技术,提高香猪的生产水平,促进规模化香猪养殖业发展,编写了此书。本书共九章,包括概述、香猪的品种选择和引进技术、香猪的繁育技术、香猪的饲料及日粮配制技术、香猪场的设计和环境控制技术、香猪的饲养管理技术、香猪的疾病防治技术、香猪产品的开发利用技术、香猪场的经营管理技术,并附录了常用的药物和疫苗等。本书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全面系统,操作性强,适合香猪养殖专业场(户)、香猪宠物饲养户、养猪场及基层兽医人员阅读,也可以作为农业学校和农村培训班的辅助教材和参考书。
本书编写过程中,参阅和引用了一些书籍中的资料和数据,谨此对其作者表示感谢。由于笔者水平有限,书中疏漏之处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指正。

编者
养猪业的革新之路:从基因改良到智能饲喂 一、 优良品种的培育与选择 猪的品种直接决定了其生长速度、繁殖能力、肉质口感以及抗病性。在现代养猪业中,杂交优势的利用是提升效益的关键。通过科学的杂交组合,可以培育出兼具多个优良性状的品系。 1. 终端母本的选择: 理想的母本应具备高产、繁殖性能强、泌乳能力好、母性强、仔猪生长速度快、胴体瘦肉率高等特点。目前市场上流行的母本品系包括长白猪、大约克猪,以及它们之间通过优化选育形成的特定杂交母本。例如,长白猪以其优良的瘦肉率和产仔数而著称,而大约克猪则以其生长速度快、骨骼粗壮、抗应激能力强而受到青睐。培育目标是结合两者的优势,例如,通过杂交,可以获得既能产仔多,又能保证仔猪健康成活,且生长速度快的优良母猪。 2. 终端父本的选择: 父本的选择主要侧重于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胴体瘦肉率高、抗病力强以及肉质优良。杜洛克猪因其生长速度快、育肥性能好、屠宰率高、瘦肉率高而被广泛用作父本。皮特兰猪(Piétrain)因其极高的瘦肉率和良好的肌肉丰满度,在追求高瘦肉率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端午猪(Duroc-Piétrain-Landrace)等复合品系也日益受到重视,它们综合了不同品种的优点,能够产生高效的杂交效应。 3. 杂交模式的设计: 三元杂交: 这是目前最普遍和高效的杂交模式。例如,以长白猪为母本,大约克猪为父本,经过一代杂交获得“长大约”杂交一代母猪,再用杜洛克猪作为父本进行三元杂交,产生的终端商品猪(“长大约杜”)在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瘦肉率和抗病性方面均表现出色。选择不同的杂交组合,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饲养条件进行优化。例如,若市场对瘦肉率要求极高,可适当增加皮特兰的比例;若注重抗病和生长速度,则可侧重杜洛克和大约克。 四元杂交: 在三元杂交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其他品种的优点,例如,在三元杂交的父本中再引入某些特定品系,以期在某些关键性状上取得突破。但需注意,杂交模式的复杂化可能增加管理难度和成本,需要精细的计算和评估。 特定品系的选育: 对于一些追求特定风味、肉质或特殊用途(如生态养殖、有机食品)的养殖户,也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或培育具有特定基因的品系。例如,有些地方猪种拥有独特的风味和肉质,通过科学的选育和杂交,可以将其优点保留并放大。 4. 抗病性状的引入: 现代育种越来越重视抗病性状。通过对猪群进行免疫接种、疾病监测和基因检测,识别并选育抗病能力强的个体。例如,通过对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高发疾病的抗性进行评估,选择抗性强的种猪进行繁育,从而降低疾病发生率,减少药物使用。 二、 精准营养与科学饲喂 精准营养是指根据猪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生理状态(如怀孕、哺乳、生长育肥)、不同品种的遗传特性以及环境因素,提供精确配比的饲料,以达到最佳生长性能、繁殖性能、健康状况和产品品质。 1. 饲料原料的选择与利用: 能量原料: 玉米是主要的能量来源,但也可根据价格和供应情况,适度掺入大麦、高粱、小麦副产品等。需注意不同谷物的抗营养因子,例如大麦的β-葡聚糖会影响适口性和消化率,需要酶制剂来解决。 蛋白质原料: 豆粕是中国猪饲料中最常用的蛋白质原料。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氨基酸利用率,常与玉米蛋白粉、菜籽粕、葵花籽粕、蚕豆粕、苜蓿蛋白粉等混合使用。同时,精确添加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等限制性氨基酸,是实现精准营养的关键。 矿物质和维生素: 根据猪的生长阶段,精确补充钙、磷、钠、氯等宏量矿物质,以及铁、锌、铜、锰、硒、碘等微量元素。维生素的补充同样重要,包括脂溶性维生素(A、D、E、K)和水溶性维生素(B族、C、叶酸等)。 功能性添加剂: 酶制剂: 如植酸酶可以提高磷的利用率,降低饲料中的磷排放;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等可以降解非淀粉多糖,提高饲料消化利用率。 益生菌和益生元: 改善肠道微生态,促进消化吸收,增强免疫力,减少腹泻。 有机酸: 如柠檬酸、乳酸等,有助降低饲料pH,抑制有害菌生长,促进消化。 植物提取物: 如迷迭香提取物、橙皮苷等,具有抗氧化、抗菌、促进消化等作用。 中草药: 如板蓝根、黄芪等,用于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 抗氧化剂: 如维生素E、硒、迷迭香提取物等,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提高肉品质。 2. 阶段性饲喂与精准配方: 乳猪阶段(0-28天): 重点在于早期断奶后的消化适应和生长。提供易消化、营养全面、适口性好的乳猪料,确保仔猪健康快速生长。 保育阶段(28-60天): 仔猪体重大,消化能力增强,需要高蛋白、高能量、易消化的饲料,以快速度过断奶应激,实现体重的快速增长。 生长育肥阶段(60天-出栏): 根据不同体重段和生长目标,调整饲料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例如,在生长前期,蛋白质水平较高,以支持肌肉生长;在育肥后期,能量水平适当提高,以促进脂肪沉积。 母猪饲喂: 空怀期: 保持适宜的体况,为下次配种做准备。 配种期: 增加营养,提高发情率和受胎率。 妊娠期: 根据妊娠阶段调整饲喂量,保证胎儿正常发育,但避免过肥。 哺乳期: 提供高能量、高蛋白、高纤维的饲料,保证泌乳量,维持母猪自身体况,促进仔猪生长。 3. 智能饲喂系统的应用: 自动饲喂器: 根据预设程序,在特定时间将精确剂量的饲料投放到食槽中,保证猪只定时定量采食,减少饲料浪费,提高饲料利用率。 精确控制: 某些高级系统可以根据每头猪的采食量、采食速度、体重变化等数据,动态调整饲喂量和饲料配方。 环境监测与联动: 智能饲喂系统可与环境控制系统联动,如根据猪舍温度、湿度等情况,自动调整饲喂时间和频率。 数据化管理: 记录每头猪的饲喂数据,进行分析,为个体化饲喂和疾病预警提供依据。 三、 疾病防控与生物安全 强大的免疫系统和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是养猪业健康发展的基石,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减少经济损失。 1. 综合免疫规划: 疫苗接种: 制定科学的疫苗接种程序,针对猪群易感疾病,如猪瘟、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副嗜血杆菌病、链球菌病、魏氏梭菌病、细小病毒病等,进行系统免疫。疫苗的选择应基于本地疾病流行情况、猪场自身疫病史以及猪只的生理特点。 健康监测: 定期对猪群进行健康检查,包括体温、精神状态、呼吸、粪便等观察。建立疾病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抗体监测: 定期检测猪群对主要疫病的抗体水平,评估免疫效果,必要时进行补免。 生物制品的使用: 合理使用免疫球蛋白、干扰素等生物制品,在紧急情况下增强猪只免疫力。 2. 科学的用药策略: 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尽量减少药物使用,提倡通过改善饲养管理、加强免疫等手段预防疾病。 精准用药: 确诊疾病后,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最有效的药物,并确定准确的剂量、用法和疗程。 合理轮换用药: 避免长期单一使用某种药物,以免产生耐药性。 兽药残留控制: 严格遵守休药期规定,确保生猪产品安全。 绿色兽药的应用: 探索和应用中草药、微生态制剂等绿色兽药,减少化学药物的副作用。 3. 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 封闭式管理: 建立严格的进出场制度,限制外来人员、车辆、物品的进入。所有进入猪场的人员、车辆、工具、饲料等都应经过严格的消毒。 人员管理: 设立专门的更衣室和淋浴设施,要求工作人员按规定更衣、消毒。避免人员在不同猪舍之间随意流动。 车辆消毒: 进出猪场的车辆必须在消毒池进行轮胎和底盘的消毒。 人员和车辆的“只进不出”原则: 尽量减少人员和车辆离开猪场的次数,避免将病原带出。 病死猪处理: 建立完善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系统,如深埋、焚烧或委托专业公司处理,防止疫病扩散。 隔离区设置: 新购猪只、调出猪只或疑似病猪应隔离观察,待确认健康后方可进入正常猪群。 环境消毒: 定期对猪舍、运动场、通道等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 水源和饲料管理: 确保饮用水清洁卫生,饲料储存防潮、防鼠、防虫,防止被污染。 废弃物管理: 对粪便、垫料等废弃物进行集中堆积发酵处理,或进行无害化处理,降低环境污染和疫病传播风险。 四、 现代化猪舍设计与环境控制 科学的猪舍设计和精细的环境控制是提高猪只福利、健康和生产性能的重要保障。 1. 猪舍结构与材料: 保温隔热: 采用保温性能好的材料,如聚氨酯夹芯板、岩棉板等,建造墙体和屋顶,保持舍内温度稳定。 通风系统: 必须保证充足的通风,排出舍内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湿气和热量,同时引入新鲜空气。 自然通风: 通过合理设计的窗户、天窗、进排风口实现。 强制通风: 利用风机强制排风或进风,尤其在密闭式猪舍中是关键。风机的数量、功率以及排风口的设置都需根据猪舍面积、饲养密度和当地气候条件进行精确计算。 采光: 保证适度的自然采光,或使用模拟自然光的照明系统。 地面: 采用防滑、易清洁、排水性好的材料,如水泥地面、漏缝地板等,减少猪只因打滑造成的损伤,并便于清洁消毒。 自动化设备集成: 考虑设置自动喂料、自动饮水、自动集粪、自动控温控湿等系统的安装预留空间和接口。 2. 精确的环境控制: 温度控制: 仔猪: 需要较高的温度(30-34°C),可通过红外灯、保温箱、地暖等设备提供。 保育猪: 适宜温度为25-29°C。 育肥猪: 适宜温度为20-25°C。 母猪: 空怀和妊娠期为15-20°C,哺乳期为15-22°C。 降温措施: 在夏季高温时,可采用湿帘风机降温、喷雾降温、喷淋等方式,将舍内温度控制在适宜范围。 湿度控制: 理想湿度为50%-70%。过高的湿度会加剧氨气、湿气滞留,易引发呼吸道疾病;过低的湿度则可能导致猪只呼吸道干燥,皮肤开裂。可通过通风、除湿设备(如吸湿器)进行调节。 气体浓度控制: 严格控制舍内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浓度,应低于安全阈值(如氨气<20ppm,硫化氢<5ppm,二氧化碳<1000ppm)。良好的通风是降低气体浓度的根本。 光照管理: 保证充足的采光,有助于猪只的健康和生物钟的调节。母猪在哺乳期需要更长的光照时间,以提高泌乳量。 噪音控制: 减少猪舍内的噪音干扰,如机械运转声、人员喊叫声等,避免对猪只造成应激。 3. 智能化环境监测与调控: 传感器网络: 在猪舍内布设温度、湿度、氨气、二氧化碳等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参数。 中央控制系统: 将传感器数据汇集到中央控制系统,通过预设的程序,自动控制通风设备、加热设备、降温设备、湿帘等,将环境参数维持在最适宜的范围内。 远程监控与报警: 通过手机APP或电脑终端,养殖户可以随时随地了解猪舍环境状况,当环境参数超出安全范围时,系统会及时发出警报,以便采取应对措施。 能耗优化: 智能系统可以根据猪只的实际需求和外界环境变化,优化设备的运行,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五、 规模化养殖与精细化管理 随着养猪业的发展,规模化经营已成为趋势,而精细化管理是实现规模化效益的关键。 1. 规模化生产的优势: 成本降低: 集中采购饲料、药品、兽药等,降低单位生产成本。 效率提升: 机械化、自动化设备的应用,减少人力需求,提高劳动生产率。 技术集成: 能够更好地引进和应用先进的育种、营养、管理技术。 市场议价能力: 较大的出栏量可以获得更好的市场销售价格。 2. 精细化管理的核心: 标准化操作流程(SOP): 建立覆盖养殖各个环节的标准化操作规程,确保每项工作都有序、规范地进行。例如,饲喂流程、消毒流程、疾病诊断流程、免疫接种流程等。 数据化管理: 建立完善的生产记录系统,记录每头猪的体重、采食量、疾病发生情况、用药记录、配种记录、产仔记录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找出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改进。 目标管理: 为猪场设定明确的生产目标,如每头母猪年产商品猪头数、平均日增重、料肉比、发病率、死亡率等,并分解到各个生产环节和管理人员。 人员培训与激励: 建立完善的人员培训体系,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同时,结合绩效考核,对优秀员工给予激励,激发其工作积极性。 品种、饲料、设备、兽药等的优化组合: 并非盲目追求最大化,而是根据自身的资源、技术水平和市场需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品种、饲料配方、设备类型和兽药产品,形成最佳的组合。 养殖环境的持续改进: 定期评估猪舍的设计、通风、保温、消毒等措施,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和升级。 风险管理: 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如疾病爆发、自然灾害等,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六、 绿色养殖与可持续发展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养殖已成为现代养猪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旨在减少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 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粪污处理: 采用干湿分离、好氧发酵、厌氧发酵、人工湿地等技术,对猪粪尿进行处理。 沼气工程: 利用厌氧发酵产生沼气,作为能源使用;发酵后的沼渣、沼液可作为优质有机肥,用于周边农田施用,实现养分循环。 堆肥处理: 将猪粪与秸秆、锯末等混合,通过好氧发酵制成有机肥。 固液分离: 将粪便中的固体和液体分离,固体部分可发酵或直接用于农田,液体部分可通过沉淀、过滤、生化处理等去除污染物。 病死猪无害化处理: 推广使用高温高压灭菌、焚烧、生物发酵等无害化处理技术,防止病原体传播,减少环境污染。 2. 减少药物使用与提升食品安全: 生物安全体系的强化: 通过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从源头上控制疫病。 精准营养与饲料添加剂的优化: 科学配比饲料,减少不必要的添加剂,特别是抗生素的使用。 绿色兽药的应用: 优先选用中草药、微生态制剂等对环境友好、对人体无害的药物。 可追溯体系的建立: 记录从出生到出栏的每一头猪的生产信息,包括饲料来源、用药记录、免疫接种情况等,实现产品全程可追溯,提升消费者信心。 3. 提升猪只福利: 改良猪舍环境: 提供宽敞、清洁、舒适的饲养空间,保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 减少应激: 避免不必要的干扰,采用温和的捕猪、转栏方式,减少猪只的应激反应。 提供可咀嚼物: 为猪只提供适宜的咀嚼物,满足其行为需求,减少攻击性行为。 无痛化处理: 如阉割、去势等操作,应尽可能采用无痛技术。 4. 与农业生态系统的融合: 种养结合: 利用猪粪作为肥料,支持种植业发展,种植的农作物可作为饲料原料,形成良性循环。 生态循环养殖模式: 探索更加复杂的生态循环模式,如将养殖业与沼气发电、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相结合,形成集约化、生态化的农业生产体系。 通过对以上各个方面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才能真正实现养猪业的现代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化发展。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后半部分,关于“规模化管理与经济核算”,简直就是一本创业指南。对于想要把散养升级到集约化管理的养殖户来说,太有参考价值了。它详细分析了不同规模(如50头母猪、200头母猪)的固定资产投入、变动成本构成以及盈亏平衡点分析。作者甚至贴心地附带了几个Excel表格模板的思路,教你如何建立自己的成本核算系统,追踪每一头猪的“饲养成本曲线”。我以前对“非生产性开支”的控制很模糊,这本书帮我清晰地界定了哪些是必须投入的,哪些是可以优化的。特别是关于“人力资源管理”那一章,它讨论了如何设置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来激励猪场员工,确保操作的标准化和执行力。总而言之,它提供的不仅仅是养殖技术,更是一种现代企业化的管理思维,让养猪真正变成了一门可以精确计算利润的生意。

评分

不得不提的是,这本书对“疾病诊断与防治”的阐述,展现了一种非常辩证的、而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路。作者不是简单地罗列症状和药物名称,而是强调“综合防控体系”的重要性。比如,书中对“伪狂犬病”的论述,不仅讲了疫苗接种的时机和剂量,更深入分析了不同毒力毒株的流行特点,并结合了实验室诊断技术(如ELISA和PCR)的应用时机。我最喜欢的是它提供了一个“症状快速评估表”,如果猪出现某种特定组合症状,表格会引导你初步判断可能的疾病方向,并给出第一时间的紧急处理措施。这种“临床思维训练”对基层兽医和养殖老板都极其宝贵。它教会我们,预防永远是第一位的,治疗是最后的补救手段。这本书的深度,让你在面对突发疫情时,能够保持冷静和专业,而不是盲目恐慌乱用药。

评分

这本书的“猪场环境与生物安全”章节,简直是一部小型的兽医卫生手册,但比专业兽医书更具实操性。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设计猪舍布局时所体现的“动线分离”理念。书中用清晰的平面图展示了“清洁区”和“污染区”的物理隔离措施,以及如何设计单向人流和物流通道来防止病原传播。我以前总觉得消毒就是随便喷点药水,但这本书详细讲解了不同消毒剂的作用原理、作用浓度以及针对不同病原的最佳接触时间。比如,对于蓝耳病病毒和猪瘟病毒,需要采取的消毒策略完全不同。更实用的是,它还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引种、隔离、观察”的标准化流程,这对于我们这种规模不断扩大的养殖场来说,是控制疫病输入风险的生命线。读完后,我立马对我的老旧猪舍进行了局部改造,效果立竿见影,感觉整个猪场的气味都清新了不少,这直接关系到猪的呼吸道健康啊!

评分

说实话,我原本以为养猪就是喂饱了就行,谁知道饲料配方学问这么大!这本书在“营养与饲料应用”上的论述,简直是颠覆了我对“喂猪”的认知。它没有停留在简单的“玉米豆粕”组合上,而是深入探讨了不同生长阶段猪只对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的精确需求。最让我受益的是它关于“自制饲料的成本效益分析”那一节。书中列举了当前市场上几种主流预混料的成分,然后用严谨的数学模型计算了,在特定原料价格波动下,自己配置全价料的经济优势。我按照书中的建议调整了我们猪场的饲料结构,特别是针对保育猪添加了一些益生菌和酶制剂,仅仅一个月,我发现仔猪的腹泻率明显下降了,而且料肉比也有改善。这种基于科学数据和经济核算的指导,比那些街边传闻靠谱太多了。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能让养殖户从“凭感觉喂养”跨越到“科学精准营养调控”。

评分

天哪,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新手养猪户量身定做的!我以前对养猪一窍不通,光是想着要怎么选猪苗就头疼不已。这本书里关于“优良种猪的鉴别与选购”那一章,讲得太细致了。它不像那些教科书一样干巴巴地罗列标准,而是结合了大量实际案例,比如如何通过观察猪的体型、毛色、精神状态来判断它是否健康、生长潜力如何。我记得书中特别强调了不同品种猪的性格差异对后期管理的影响,这一点我之前完全没意识到。比如,它对比了“本地黑猪”和“外来白色品种”在抗病性和生长速度上的权衡,给出了一个非常实用的决策模型。读完这一部分,我感觉自己像是跟着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农学了半个月的徒。特别是关于“无应激”转群运输那段,真是太贴心了,提供了详细的步骤指导,从提前适应环境到运输途中的饲喂和降温措施,每一个细节都考虑进去了。这本书让我对养猪这件事从畏惧变成了充满信心,因为它把所有看似复杂的问题都分解成了可以执行的具体步骤。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