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变奏窥千年历史风云,从白银命运解东西转折分流
著名历史学家吴思、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韦森、著名经济学家朱嘉明、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马德斌、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王巍等倾力推荐
货币是一国经济繁荣与衰退的大转轮。白银作为货币的主要形态之一,在中国宋元以降直至近代、时间跨度近1 000年的中国货币史中扮演了尤为重要的角色。自16世纪40年代起,中国以白银为媒介参与创建世界市场,开始向“白银帝国”演变,并创造了繁荣盛世;而在18—19世纪,西方过渡到金本位并逐渐孕育出现代金融系统时,中国仍然固守银本位,“白银帝国”逐渐走向末路。
《白银帝国》正是通过对这一段历史的考察,分析中国社会兴衰存亡背后那条连绵不绝的银线。从白银货币化到银本位,从纸币的失败到中国对白银的依赖,从中国参与创建世界市场到受制于西方经济体系,本书梳理了白银成为本位货币的艰难历程。此外,作者将更多目光投向了中国早于西方几百年开始的纸币试验,以及中国在全球金本位大势之下对白银的固守,探讨中西大分流和中国银本位对后世带来的影响。所以,这既是一部中国货币史,也是对中国社会变迁的窥探。
千年中国货币史,彰显的不仅是白银的循环和社会的更替,更是来自历史深处的回响,是人性的投射。每一个关注中国经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人,都能从中获得启发。
徐瑾
青年经济学者,FT中文网财经版主编、首席财经评论员,东京大学客座研究员,上海公共政策研究会理事。
早年办过《读品》杂志,现主持经济人读书群。
近年出版《有时》、《印钞者》、《凯恩斯的中国聚会》等著作,作品曾连续入选“2015zui受金融人喜爱的十本财经书籍”、“2016zui受金融人喜爱的十本财经书籍”等评选。
作者微信公众号:徐瑾经济人。
从本书提供的视角看去,熟悉的历史世界呈现出自己的侧影。东西并列,轮廓分明,清晰而有神。好看。
——吴思 著名历史学家、《潜规则》作者
在这部《白银帝国》中,青年经济学人徐瑾以她优美的文笔、翔实的史料、宽广的视野,在中外历史的对比中讲述了中国千年货币史,发人深思,促人警醒。
——韦森 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
徐瑾以她的《印钞者》和《白银帝国》,将史学家冷僻的工作加以大众化书写,为货币经济历史的疆域创造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朱嘉明 著名经济学家、台湾大学客座教授
《白银帝国》抓住白银在中国作为货币的既普遍又特殊的现象,生动地勾画出中国千年经济史的演变路径,内容不仅涉及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更深入国家政治、财政、金融制度等领域,也对中西大分流这样的重大议题有精彩的讨论。此书面向大众,将小说、戏剧里隐含的信息与严肃的学术著作巧妙融合,给读者呈现出一幅丰富形象的传统中国经济史图景。
——马德斌 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史学者
徐瑾女史视野独特,文笔了得,以白银斑驳游离之脉络梳理了中国货币史,纲举目张,甚为聪明。检点千年以来从金属货币到朝廷,再到体制的威权与利益变迁,可以从中体验人性与观念的冲突。好的逻辑,才会有好的故事。
——王巍 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
朱嘉明序 中国货币史和“白银纠缠” // V
总 论 白银的诅咒 // 001
第一章 东西:白银的不同命运
货币起源 // 042
白银的东西命运 // 049
金银博弈 // 055
金银复本位的失败 // 058
金银复本位不是乌托邦 // 063
第二章 宋元:纸币试验
唐宋变革中的纸币试验 // 072
北宋交子与纸币的诞生 // 077
南宋钱荒与疯狂的会子 // 085
钞票的没落与马可·波罗的局限 // 096
通胀的教训与白银的崛起 // 102
1262年:贾似道买公田与威尼斯卖债券 // 108
第三章 明代:银本位与全球化
洪武体制的建立与突破 // 118
发钞救不了明朝 // 121
禁不住的白银 // 125
白银货币化与西门庆们 // 133
李约瑟之谜在明朝 // 137
白银流入与明朝灭亡 // 144
中国钱与丰臣秀吉 // 153
第四章 晚清:混乱中崩塌
币制混乱的清朝 // 162
“黄宗羲定律”遭遇“马尔萨斯陷阱” // 170
朝贡生意经与天朝心态 // 178
从朝贡到条约 // 184
入超、热钱、世界失衡 // 190
1840年:鸦片战争还是白银战争? // 194
复盘:帝国银荒因何而起? // 203
外国银洋在中国 // 211
用白银丧失货币主权? // 216
甲午战争:中日金本位的迥异命运 // 221
江户时代中日的不同传统 // 225
从磅亏到币制改革 // 233
币制改革大热潮 // 237
白银为何再次胜出 // 240
第五章 民国:告别白银,迎接通胀
洋银行来到中国 // 248
钱庄在20世纪的兴衰 // 252
“京钞风潮”中的中国银行 // 256
天时地利的“废两改元” // 269
从《白银收购法案》中走出的法币 // 276
通胀的尾声与启示 // 286
后 记 // 295
附录一 延伸阅读 // 299
附录二 东西货币金融大事记 // 301
参考文献 // 317
这部书的叙事结构简直是令人叹为观止的编排艺术。作者在处理宏大历史背景与微观个体命运的交织时,展现出了一种近乎魔术般的掌控力。它不仅仅是对某一历史时期的梳理,更像是一幅精心绘制的社会全景图,每一个笔触都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从早期的货币形态演变,到后来的复杂金融体系构建,作者总能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切入点,让读者在不感到枯燥的前提下,深入理解当时的经济逻辑与社会脉络。尤其是对于不同地区间货币流通的差异性分析,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案例展示,那种细腻入微的观察,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深厚的田野调查功底和史料解读能力。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让你在阅读时,仿佛亲身走进了那个特定的历史时空,去感受那些金银流转背后的权力博弈与民生冷暖。
评分该书的视角拓展性令人耳目一新。它成功地将原本可能被视为纯粹经济学的议题,置于更广阔的社会、文化和地缘政治的框架下进行探讨。作者似乎一直在提醒我们,货币的本质不仅仅是交换的媒介,它更是社会信任和国家力量的具象化体现。我特别留意到书中对不同地域文化如何影响货币实践的对比分析,这种跨学科的视野让整个论述立体而丰满。它不再是孤立地看待一个经济体的内部运行,而是将其置于一个更宏大的互动网络之中。这种全景式的观察方式,极大地提升了这本书的学术价值,也让读者对“历史的复杂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读完后,你会发现自己看待许多日常经济现象的角度都被微妙地调整了。
评分读完此书,我有一种强烈的感受,那就是作者对“变迁”二字有着深刻的洞察。历史从来都不是静止的,而本书则将这种动态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它没有将历史简单地视为线性发展,而是着重刻画了在关键转折点上,那些看似微小的制度调整如何引发了连锁反应,最终塑造了整个经济格局。这种对“拐点”的捕捉和深度剖析,使得全书充满了张力和叙事上的不可预测性。特别是关于一些关键历史人物在面对金融危机时的决策过程,作者的笔触显得尤为精准和克制,既没有过度美化,也没有一味苛责,而是将其置于当时的时代局限性下进行冷静的审视。这种成熟的叙事态度,使得这本书超越了一般的历史普及读物,更像是一部充满思辨深度的思想结晶。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我个人觉得非常独特,它融合了学术的严谨与文学的优美,读起来毫不费力,却又回味无穷。作者似乎深谙如何用最精炼的词句描绘最复杂的经济现象。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解释那些晦涩的金融术语时所采用的比喻和类推,这些技巧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非专业背景的读者也能轻松跟上思路。更难得的是,这种流畅的文笔并没有牺牲内容的深度和准确性。很多章节,我需要停下来,反思作者是如何将如此庞杂的史料组织得如此井井有条,逻辑链条清晰到让人拍案叫绝。这种行文上的优雅与思想上的深邃完美结合,使得捧读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
评分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阅读此书的感受,那便是“震撼”。这种震撼并非源于戏剧性的情节,而是源于对历史进程中那些被忽视的细节的重新发现。作者似乎拥有“X光”般的洞察力,能够穿透历史的迷雾,直抵核心的驱动力。全书在论证过程中展现出无懈可击的连贯性,每一个论点都有坚实的史料支撑,让人信服。更让我敬佩的是,作者在处理历史争议点时所持有的那种谦逊而坚定的求真态度。他敢于挑战既有的某些主流论述,但他的挑战是基于更扎实的证据和更审慎的推理,而非哗众取宠。总而言之,这是一部需要细细品味的力作,它的价值远超一本书的本身,更像是一把开启理解特定时代脉络的钥匙。
评分??壹盒惊喜 恐龙玩具益智仿真恐龙模型恐龙世界实心塑胶摆件六一儿童节礼物男孩玩具动物模型送孩子 飞翼龙+三角龙+绿异特龙KL02
评分多看书看好书。多看书看好书。
评分这本书从另外一个角度诠释了一个跟历史课本不同的历史!
评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了解周期理论!!!!!
评分东西非常好,送货速度快,啥时候能卖媳妇,也在京东买!
评分认识中国历史的新视野,看古老文明兴衰更替!
评分逻辑思维推荐买的,非常喜欢,极赞的一本书。
评分买过很多次了,送的很快,质量也好,五星好评
评分白银帝国:一部新的中国货币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