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历史中学会的,是很难吸取历史教训;我们从股市中学会的,是不变的贪婪与恐惧。
股市如潮汐,潮起又潮落。*可怕的泡沫不是行情和数据,而是人性欲望的蔓延。——叶檀
《股市真面目:揭开中国股市成长之谜》(上下册)是叶檀二十余年财经观察的匠心沉淀之作,内容紧紧围绕中国股市近十二年(2006-2017)的观察与思考,对中国经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深度的盘点、分析和研判,尤其对中国股市改革、创业板、新三板、大小非、新股发行、融资融券等有深刻的见识和解读。这些原创内容既有学术价值又有现实价值,既有温暖的人性关照又有个性的鲜明表达。于宏观,国家和行业层面,于微观,民众和精英视角,都非常有益、有利。
叶檀,历史学博士,财经专栏作家,财经评论家,叶檀财经创始人。著有《拿什么拯救中国经济》《中国房地产战争》。
我和叶檀老师神交已久,她是一位独立而勇敢的经济学人,她的笔锋犀利尖锐、一针见血,始终用事实与逻辑说话,我非常佩服她的学识和观点。
——格力电器董事长 董明珠
叶檀以细腻而罕见的分析能力,全面解读了中国经济的方方面面及种种病兆。她留存了过去十多年中国宏观及产业经济曲折前行的种种矛盾和冲突,勾勒出了“中国式成长”的线条,同时给出了富有勇气和穿透力的解读。
——吴晓波频道创始人 吴晓波
市场上有很多经典的财经书,比如格雷厄姆、彼得·林奇、巴菲特,但他们都是讲国外的事,又是很早以前的事,往往和中国现实接不上,而国内也很难找到既通俗易懂又有学术含量的书。叶檀的书具备了这一特点,既通俗易懂,又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和深度。
——樊登读书会创始人 樊登
叶檀对中国问题的观察非常细致到位,文笔通俗易懂,自然流畅。对正处于快速转型、变迁的中国社会来说,挑战当然很多。在这种时期,叶檀的多方位视角尤其珍贵。
——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 陈志武
中国经济正在经历复兴与崛起道路上激动人心的变革进程。在这个过程中,既需要纵观全局的战略思考,也需要贴近现实的密切跟踪与记录。历史藏于细节之中,在宏大的叙事与细节的结合方面,叶檀以她的勤奋、敏感和独立思考,做出了富有影响力的探索。这些长期跟踪形成的思考成果,有着特有的参考价值。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巴曙松
简目 CONTENTS
第一部 PART ONE
危机四伏
第一章 疯狂时代(2006-2007大牛市)
第二章 过渡时代(2008-2009金融危机)
第三章 煎熬时代(2010-2011漫长滞涨)
第二部 PART TWO
泡沫蔓延
第四章 爆发时代(2012-2013新经济崛起)
第五章 辉煌时代(2014-2015再造牛市)
第六章 转折时代(2016-2017市场新周期)
详目 CONTENTS
序言 怎么变成投资成功人士? 001
第一部 PART ONE
危机四伏
第一章 疯狂时代(2006-2007大牛市)
2006年:华丽转身 戏剧性的一年
【看时局】
中国股市是否会成为寄生市场? 004
【小趋势】
从崩溃到辉煌,瞬间转身 006
2007年:百年不遇 疯狂之年
【看时局】
涨也怕跌也怕,中国股市如何治疗分裂症? 016
既得利益让中国股市政策稳定 018
股市跨越4000点,调控应着眼三大关键 020
股市会进入结构性转变阵痛期 023
美国次级债危机是怎样祸延中国股市的? 026
股市上涨是金融大战之前的布阵期 029
5000点不说明问题,关键是泡沫之后留下了什么? 031
打压蓝筹股?这是不可能的 034
站在6124点看中国股市 036
中国股市是经济晴雨表还是央企晴雨表? 038
跌也政策,涨也政策,投资者何必人心惶惶 041
【泡沫与危机】
涨不一定有泡,跌不一定无泡 043
中国股市最大的危险不是泡沫 046
A股市场最大的风险是什么? 048
政府应该动手为股市挤泡吗? 050
股市有泡沫,严惩庄家才能治恶性泡沫 052
【牛市反思】
中国股市在牛车旁打转 055
相信牛市? 058
第二章 过渡时代(2008-2009金融危机)
2008年:信心崩溃 多事之年
【看时局】
不要被假熊市蒙蔽了双眼 062
A股市场化新政不应操之过急 064
中国资本市场是货币改革闯关的铺路石 067
市场什么时候会反弹? 069
中国股市真的崩溃了吗? 072
A股市场信心崩溃,谁之过? 075
不能伤疤没好就忘了痛 078
到底谁是中国股市的忽悠者? 080
熊皮牛市:政策底3000点,政策顶6000点 083
总有一种力量在做空中国资本市场 084
“5?30”一周年,市场回到原点 087
998点三周年祭 089
不要以治理菜市场的方法治理中国股市 092
股市内核改变,坐庄炒作没变 094
千变万变,圈钱不变 097
重攀6124点高峰还很远 099
再谈股市涨跌意义不大 101
股市两大争论:尊重市场才能拯救股市 103
【大小非症结】
股民为什么害怕大小非 106
股市下挫主因是大小非 108
解决大小非就这么难? 111
【股改策】
二次股改路在何方 114
庄股时代终结?别开玩笑了 116
2009年:无惊无喜 难熬的一年
【小趋势】
股市前景:只有反弹,没有反转 119
【看时局】
股市是重症病人,但希望尚存 121
弹得越高,跌得越狠 124
股市上涨的原因 127
市场在刀锋上行走 129
货币政策被绑架,股市上演最后的疯狂 131
推出股指期货不能挽救股市 133
恐慌性下跌 136
警惕创业板成为圈钱高地 138
一记重拳激起大盘泡沫 141
【创业板】
为非开创业板找N条理由 143
创业板不妨一步到位实行注册制 146
走好,创业板 148
创业板上市一周,留下三根鸡毛 150
【大盘股】
为何急于先发大盘股? 153
大盘股“准破发”是好事 156
第三章 煎熬时代(2010-2011漫长滞涨)
2010年:另类牛市 IPO大潮之年
【看时局】
A股下挫不可怕 160
股市大震荡,经济转型漫长而痛苦 162
3000点争夺战 164
股市下挫有意为之 167
中级反弹难掩股市大风险 170
股市如疯牛狂奔 172
为什么此轮牛市不是真正的大牛市? 174
通胀无牛市还是紧缩无牛市? 177
中国证券市场二十年的奇迹是什么? 180
谁说2010年股市不牛? 183
【创业板】
创业板疯涨不停 185
剥开创业板的三层画皮 188
三类创业板蠹虫 191
有意制造的泡沫 193
【中小板】
中国证券市场得靠民企 196
用股指期货抑制中小板炒作 198
深交所,捉妖就请捉到底 200
【股指期货】
索罗斯等做空巨头终于等到机会 203
股指期货风光无限 205
【融资融券】
变了性的融资融券 208
融资融券成为跛脚鸭 211
【小趋势】
2011年三大猜想:融资、内幕交易与板块轮动 213
2011年:一声叹息 恐慌的一年
【看时局】
证券市场草木皆兵 217
不要拿市场化当新股破发的遮羞布 219
中国证券市场什么不能碰? 222
又见可笑的股市万点论 224
股市延续风投泡沫 226
新股破发不是病,利益链条才要命 231
中国证券市场可能因造假而崩溃? 234
救市不如治病 238
相信常识,不相信大牛市 243
中国股市自己打垮自己 245
卖空时代来了还是“狼来了”? 248
中国股市不缺钱 251
股市反弹为扩容 253
退市击退股市不死鸟 256
股指不涨与造富有关 259
【新三板】
警惕新三板成为骗子天堂 261
【小趋势】
2012年证券市场:镀金时代消失 264
【叶檀金句;股市篇】
说永远对的话=废话。
泡沫就像暧昧,早晚叫你崩溃。
泡沫源于人性,每一次股灾都伴随贪婪。
菜鸟玩股票,庄家开口笑。
一面不看好经济,一面忍不住剁手。
明知风险多,偏在股市作。
风吹猪亦起,风停猪必落。
有毒理念横行股市,正念之人也变烈士。
股市扩容如同洗衣,洗完一波还有一轮。
政策底3000点,政策顶6000点。
中国股市*的危险不是泡沫,而是信用。
无退市就无股市。
中国股市还在拯救过程中。
长期来说,99%的人会在股市亏钱。
股市的钱大部分被大股东赚了,散户被割了韭菜。
看懂银行股才懂中国股市。
做空非阴谋,做多非爱国。
看不清市场大势的人会被市场淘汰。
在资本市场中,我是站在中下阶级这边的。
中国股市也是人情社会,能挣钱的都有很大的信息优势。
我们从历史中学会的,是很难吸取历史教训;我们从股市中学会的,是不变的贪婪与恐惧。
……
序言
怎么变成投资成功人士?
股市,一场战争接着一场战争。
没有什么东西比财富更能突显人性,没有什么比股市更能检验人性与人的能力。
很幸运,我能够一直身处其中。后宫历史不是史,是披着历史外衣的言情小说,财富的取得过程和分配过程,才让我真正读懂了历史,读懂了经济。哈!这二十年,没白过。
成立叶檀财经,投身股市、楼市投资,我跟一帮小伙伴在一起每天工作到深夜,分析市场,建立激励机制,建立制度。一辈子等于三辈子,值。
经历过悲喜,看过鬼哭狼嚎,才能够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成功,什么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知己是知己。
成功是水磨功夫
成功是细水长流,也有醍醐灌顶的时候,但醍醐灌顶之后,还是细水长流。
我见过的*用功的人,在金融领域。
查理·芒格九十多岁了,每天读几小时的书,把自己变成了行走的图书馆,他聪明,因为他在智慧上永不满足。
还有一帮做基金的人,每个星期聚会,讲的内容,从股市、外汇到产业,甚至还有易经、论语、心理,这些人无所不读。如果有个人试图夸奖在座的人,弘扬表扬和自我表扬相结合的优良传统,立马就有人出来说话,时间有成本,废话一边去。他们在聚会的时候,每句话都有营养。
一个成功的投资人士,一定有完整的价值观。
天天读书、天天工作,也有可能不够幸运,没有大成功。但有一类人注定不能成功。你跟他讲价值观,他马上大嚷,不要跟我讲这些东西,告诉我,现在能买房吗?现在买哪只股票?柿子单拣软的捏,骗子就骗心理有缺陷、能力有缺陷、没有完整价值观的人。不骗这样的人,天理不容。
很多人认为金融人士鼻朝天外,花天酒地,那是花花公子,不是金融人士。外汇操盘手工作到后半夜,娇生惯养的人根本不可能干这个行当。行业分析师天天看研报,搞个调研,说不定下了飞机还要坐汽车,*后坐着拖拉机去看工厂。上了年纪,还奔波在*线的人,极少,有多少人能天天顶着巨大的压力,只睡5个小时?
成功的投资人每天要复盘,这个模型是正确的,那个模型偏差太大,这个数据可以用,那个数据不能用。每天在复盘中度过,就像和尚每天念经一样。直到有一天,你真的变成了资深和尚。
做成功概率*的事
做一件事情,无外乎两点,一是想为,二是能为。
想为,是喜欢。这跟谈恋爱一样,天天跟自己不喜欢的人在一起,心理会变态。有的人喜欢投资,但平时有时间就看琼瑶小说。看言情小说,没什么不好,但这样的人,真的不适合干投资。他们容易激动,看到股市稍有反弹,就认为大周期到了,看到股市有所下跌,就认为末日来了。
热血沸腾跟理性,不沾边。*好的办法,是把爱藏在心里,每天付给爱一点时间。
能为,是执行力的问题。
让钱钟书来当投资经理,恐怕老底都赔光了,他就应该当文学家,给大家贡献精神财富。巴菲特就应该做投资,他四岁的时候,开始做起人生*笔生意——卖口香糖。
巴菲特先到爷爷的杂货店进货,批发价,3美分一包,一次买上二十包。巴菲特的伊迪姨妈送给他一个漂亮的小托盘,分成五格,刚好摆上五种不同口味的口香糖。巴菲特从二十包里拿出五种不同口味的口香糖摆好,挨家挨户去推销。卖一包收入5美分,扣除进货成本3美分,净赚2美分。
这是商业基因,是娘胎里带来的。再加上他活到老,投资到老,学到老,跟老搭档芒格一样,也是行走的图书馆,比芒格那座要稍小一些。
所谓成功,不过是100件事情里面我做成了51件,而你只做成了49件。做成功概率*的事,不是大家炒房,你也炒房,而是要找到自己干得*好、*有激情的事业。
基本上每个人都爱钱,但不是每个人都爱工作,你连工作都不喜欢,说明天天在浪费时间,那还投什么资啊。
提前规避风险
一个大叫大嚷、时时刻刻不忘显摆自己的人,肯定没有安全感。每次碰到这样的人,我就在想,他(她)究竟受过什么样的折磨?
不安全感可以理解,这个世界没有一定的安全,市场随时在屠杀一批人。有的人走不出恐惧的陷阱,没钱的时候恐惧,有钱的时候更恐惧。在股市贪婪的时候他恐惧,在股市恐惧的时候他更恐惧。这一辈子,活得深不见底。这样的人生,*是餐桌上的杯子,一辈子的杯具。
有的人虽然也有不安全感,但他有办法摆脱恐惧的困扰。
幸福是一种稳妥,是一种平衡,人生处处风险,怎么办?
对冲。
中国古代人的对冲手段是多子多福,还形成了一整套文化,从道德上来压迫人生孩子。从经济学上说,这很容易理解,那时候没有社保,没有孩子、没有家庭,等于自绝于社会。多子,意味着选择基数大,十个孩子中选出两个重点培养,万一儿子成为举人了呢,万一女儿年轻貌美嫁了个富翁,一家子人就可以仗着他们爬上更高的阶层。
对于封建时代的农民来说,这是*朴素、*简陋却*有效的办法,而且成本不高。现在我们知道,基因决定一切,很有可能十个孩子都没出息,那时候的人不知道啊。
现在投资上的对冲,很多人都会,比如同时拥有人民币和美元资产,同时购买上证50和创业板指数基金,此消彼涨,晚上能够踏实睡觉。
成功也是一种习惯
有人像赌徒一样打听消息,相信运气,他听到第N手的消息,就会奋不顾身冲进市场接盘。
多数人没有办法抵抗毒瘾,多数人喜欢八卦——我们惟一的办法是不沾毒,让自己忙到没有时间庸俗,让高雅成为一种习惯。
2015年年中,股市大跌,一片鬼哭狼嚎。此时,大骂监管者是推卸责任的*安全的做法,反正已经破鼓众人捶了,各种尖刻像冰雹一样落满了市场。这时,有朋友正在仔细梳理公司的数据……不成功的路有很多,成功的路大致是相近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有完整的价值观,有行之有效的一套工具,有终身学习的决心,有反省心、同理心。
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堪称一流,厚实的纸张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质感,这与它内容本身的份量是相得益彰的。我是一个非常注重阅读体验的人,糟糕的字体或者模糊的图表会极大地影响我的阅读兴致。幸运的是,这本书在视觉呈现上做得非常出色,图表清晰明了,注释详尽准确,没有出现任何让人出戏的低级错误。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作者在引用国际金融理论时,总能巧妙地将其与中国特有的国情相结合,避免了生搬硬套的尴尬。比如,他对“有效市场假说”在中国情境下的适用性讨论,那段论述逻辑严密,论据翔实,简直可以作为学术论文的经典案例。这让我坚信,作者不仅精通金融理论,更对这个国家的经济肌理有着深刻的洞察。这本书不是为了取悦大众而写的,它是写给那些真正想弄明白“为什么”的求知者看的。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以为这本书会是那种典型的“唱空派”或者“唱多派”的极端观点输出,但作者的态度却异常地中立和客观,充满了学者的审慎。他没有给出任何“你应该买哪只股票”的建议,这恰恰是我最欣赏的地方。他关注的是“为什么”,而不是“做什么”。书中对资本流动路径的描绘,犹如一张精密绘制的地图,清晰地展示了资金是如何在不同领域之间进行迁移和博弈的。特别是关于新兴产业的估值逻辑部分,颠覆了我过去对市盈率的刻板印象。作者提出了一种结合了政策扶持力度和技术壁垒的复合评估模型,这对于那些热衷于追逐“风口”的投资者来说,无疑是一剂清醒剂。这本书的深度要求读者必须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储备,否则可能会感到吃力,但对于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深度学习的人来说,它提供了一个极高维度的思考框架,远超出了普通投资书籍的范畴。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那种深邃的蓝色调,搭配着简洁有力的字体,立刻就给我一种专业、严谨的感觉。我通常对这类题材的书籍抱有一些保留态度,因为市面上太多鼓吹快速致富或者过于理论化的内容,读起来让人昏昏欲睡。但这本书的标题——“股市真面目”,听起来就很有挑战性,仿佛作者不是想教你如何“买入卖出”,而是要带你深入骨髓去理解这个市场的运作逻辑。我翻开目录的时候,注意到它并没有急于进入K线图或者技术分析,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去探讨宏观经济背景和政策导向,这一点让我眼前一亮。这说明作者的视角是自上而下的,不是那种零散的技巧堆砌。读了几章后,我感觉作者的文笔十分老练,他能将复杂的经济学原理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出来,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在给你做一对一的辅导,而不是冰冷的教科书。我很期待接下来的内容能够继续保持这种深度和广度,尤其是在解析中国特色市场环境方面,这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
评分我花了一整个周末才把这部分内容读完,说实话,过程有些“烧脑”,但绝对是物有所值。作者在阐述市场周期性波动时,援引了大量的历史案例,这些案例并非那种人尽皆知的八卦,而是深藏在行业报告和官方文件中的数据支撑。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羊群效应”的剖析,他不是简单地批评散户的盲目跟风,而是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层层剥开了这种心理机制的社会根源和文化土壤。我发现自己的许多过去的投资决策,在对照书中的分析后,瞬间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得极其巧妙,每一章的收尾都会留下一个悬念,促使你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下一部分将如何回应之前抛出的疑问。这种叙事节奏的把控,让一本严肃的财经读物读起来竟然有了史诗般的厚重感,而不是枯燥的论述。它更像是一部侦探小说,你就是那个抽丝剥茧的侦探,而股市的迷雾就是你的对手。
评分从阅读这本书的感受来看,它更像是一部社会经济史的侧面解读,而非单纯的投资指南。作者将中国股市置于一个宏大的历史坐标系中进行审视,探讨了制度变迁、社会思潮对资本市场形成的深远影响。我特别喜欢他描述市场情绪演变的那几段文字,那种描述手法极富画面感,仿佛能让人亲历那些历史性的暴涨与暴跌。这种对人性在集体行动中被放大的细致入微的观察,让这本书的价值超越了财务领域,触及了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地带。读完上半部,我感觉自己对这个市场的敬畏感又加深了一层。它不再是那个充满诱惑和陷阱的赌场,而是一个由复杂的人为、制度和自然规律共同塑造的、充满生命力的有机体。这种境界的提升,是任何一本只教你“如何选股”的书籍都无法给予的。迫不及待地想看到下半部如何收尾,给出最终的总结陈词。
评分非常不错的书,非常有价值
评分……喜欢叶老师的文章……
评分好书!值得等待!值得购买!
评分看财经女士叶檀的书,就像喝茶一样纯香,让你爱不释手。
评分非常好,五折买的
评分很快很好用很满意的哦
评分叶檀的书,值得一读,看看她的观点
评分值得推荐,就是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死丝,慢慢看吧
评分书内容不错,包装也好,服务态度非常好,缺点就是发货及时,太快了,当天下单,第二天下午货就到了,真是醉了。谢谢亲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