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X權威指南:確保良好用戶體驗的流程和最佳實踐

UX權威指南:確保良好用戶體驗的流程和最佳實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雷剋斯·哈特森(Rex Hartson),帕德哈·派拉(Pardha Pyla) 著,樊旺斌 譯
圖書標籤:
  • 用戶體驗
  • UX設計
  • 可用性工程
  • 人機交互
  • 設計流程
  • 最佳實踐
  • 用戶研究
  • 信息架構
  • 界麵設計
  • 用戶測試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550877
版次:1
商品編碼:12039083
品牌:機工齣版
包裝:平裝
叢書名: UI/UE係列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701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是關於設計交互的指南,其中介紹瞭整個用戶體驗生命周期流程,旨在揭示良好的用戶體驗是由哪些方麵構成的,以及可以通過什麼樣的過程來保證良好的用戶體驗效果。主要內容包括:情景訪談、情景分析、需求提取、設計通知建模、設計思維、概念設計、設計製作、用戶體驗目標、原型、用戶體驗評估、用戶體驗設計準備準則等。書中不僅涵蓋人機交互的基本概念和理論知識,而且融閤瞭各種應用,同時采用瞭經過實踐驗證的過程和準則方法來提供可操作的方法和技術。不管你是學生還是從業人員,你都能從本書中學到和瞭解如何創建與細化交互設計來確保優質的用戶體驗。

作者簡介

  Rex Hartson,是人機交互和用戶體驗領域的先驅,是該領域早的研究者、教師和行業顧問。他是弗吉尼亞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係HCI專業(1979)的奠基人。他和Deborah Hix閤著瞭早的可用性工程流程方麵的著作《Developing User Interfaces: Ensuring Usability Through Product & Process》。Hartson是弗吉尼亞理工大學許多研究基金的負責人或共同負責人,發錶過許多期刊文章、會議論文和專著論文。他經常會對外進行各種培訓、演講、工作訪問、學術討論和國際交流。他是《Advances i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1~4捲(Ablex Publishing公司,Norwood齣版社)的主編。他在人機交互領域有著30多年的谘詢經驗,為商業、工業、政府及軍隊等眾多領域的客戶提供瞭無數次的用戶體驗工程培訓經驗。

  Pardha S. Pyla,是Bloomberg L.P.公司移動平颱的資深用戶體驗專傢兼首席交互設計師。在此之前,他是一名用戶體驗谘詢師和研究員。他同時還是弗吉尼亞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係的兼職教師,主要研究用戶體驗方法論,並為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授人機交互和軟件工程方麵的課程。他是研究軟件工程和用戶體驗工程生命周期過程相融閤的先行者。

目錄

贊譽
譯者序
前言
緻謝
作者簡介
用戶體驗從業人員的指導原則
第1章 緒論1
1.1 交互無處不在2
1.2 新興的可用性需求7
1.3 從可用性到用戶體驗9
1.4 情緒影響是用戶體驗的一部分19
1.5 用戶體驗需要商業案例26
1.6 可用性的根源29
第2章 Wheel:一種生命周期模闆38
2.1 概述39
2.2 用戶體驗流程生命周期模闆44
2.3 為你的項目選擇一個流程實例49
2.4 係統復雜性空間52
2.5 滿足用戶界麵團隊 60
2.6 團隊中用戶體驗的存在範圍61
2.7 關於用戶體驗生命周期的更多內容61
第3章 情景訪談:獲取工作活動數據69
3.1 概述70
3.2 係統概念陳述76
3.3 用戶工作活動數據收集78
3.4 尋找工作實踐的情感方麵95
3.5 簡略的情景訪談流程95
3.6 數據驅動與模式驅動調查95
3.7 曆史99
第4章 情景分析:整閤並解釋工作活動數據101
4.1 概述102
4.2 組織概念:工作角色和流模型104
4.3 創建和管理工作活動記錄107
4.4 構建工作活動親和圖113
4.5 簡略的情景分析流程123
4.6 親和圖的曆史124
第5章 提取交互設計需求125
5.1 概述126
5.2 需求:第一個橋拱127
5.3 正式需求提取129
5.4 需求提取的簡易方法139
第6章 構建設計通知模型141
6.1 概述142
6.2 設計通知模型:第二個橋拱142
6.3 關於“如何做”一些通用的建議144
6.4 一個新的實例領域:幻燈片演示文稿146
6.5 用戶模型146
6.6 使用模型163
6.7 工作環境模型182
6.8 障礙總結187
6.9 模型整閤189
6.10 數據保密性191
6.11 設計通知模型提取的簡略方法191
6.12 軟件用例中基本用例的根源192
第7章 設計思維、設計構思和草圖194
7.1 概述195
7.2 設計範式196
7.3 設計思維201
7.4 設計角度202
7.5 用戶角色206
7.6 構思214
7.7 草圖223
7.8 現象學的更多內容230
第8章 心智模型和概念設計233
8.1 概述234
8.2 心智模型234
8.3 概念設計238
8.4 故事闆247
8.5 影響用戶行為的交互設計253
8.6 體驗式交互設計257
8.7 普適和情境交互259
第9章 設計製作260
9.1 概述261
9.2 設計中的宏觀生命周期迭代261
9.3 中級設計264
9.4 詳細設計266
9.5 綫框圖267
9.6 維護自定義樣式指南272
9.7 交互設計規範274
9.8 關於參與式設計的更多內容276
第10章 用戶體驗目標、度量和指標280
10.1 概述281
10.2 用戶體驗目標282
10.3 用戶體驗指標錶 283
10.4 工作角色、用戶類型和用戶體驗目標283
10.5 用戶體驗測量284
10.6 測量手段285
10.7 用戶體驗度量294
10.8 基準值296
10.9 目標值297
10.10 設置級彆297
10.11 觀察結果300
10.12 創建用戶體驗指標的實用技巧和注意事項300
10.13 用戶體驗指標如何幫助管理用戶體驗工程過程302
10.14 用戶體驗目標、度量和指標的一種簡略方法302
第11章 原型303
11.1 概述304
11.2 原型的深度和廣度305
11.3 原型的保真度307
11.4 原型的交互性308
11.5 選擇閤適的廣度、深度、保真度和交互數量311
11.6 紙上原型315
11.7 原型的優點和使用時的注意事項324
11.8 嚮産品轉化的原型325
11.9 用於原型的軟件工具327
第12章 用戶體驗評估簡介329
12.1 概述330
12.2 形成性評估與總結性評估331
12.3 形成性評估和非正式的總結性評估方法的類型334
12.4 評估數據的類型337
12.5 數據收集方法338
12.6 形成性評估結果的變體359
第13章 快速評估方法361
13.1 概述362
13.2 設計走查和評審363
13.3 用戶體驗檢驗364
13.4 啓發式評估,一種用戶體驗檢驗方法366
13.5 在實踐中使用的用戶體驗檢驗方法371
13.6 進行用戶體驗評估RITE375
13.7 準實證性用戶體驗評估方法377
13.8 問捲調查380
13.9 專業的快速用戶體驗評估方法380
13.10 關於“摺價”用戶體驗工程方法的更多內容381
第14章 嚴謹的實證性評估:準備389
14.1 概述390
14.2 為嚴謹的實證性評估製訂計劃390
14.3 嚴謹評估的團隊角色392
14.4 準備一個有效的任務範圍393
14.5 選擇並修改評估方法和數據收集技術394
14.6 選擇參與者396
14.7 招募參與者397
14.8 為參與者做準備400
14.9 進行最後的引導測試:解決所有的問題409
14.10 關於確定參與者正確數量的更多內容410
第15章 嚴謹的實證性評估:執行415
15.1 概述416
15.2 針對參與者做的準備工作416
15.3 協議問題417
15.4 産生並收集定量用戶體驗數據420
15.5 産生並收集定性用戶體驗數據422
15.6 産生和收集情感影響數據425
15.7 産生並收集現象學評估數據426
15.8 結束一次評估環節427
15.9 HUMAINE 項目428
第16章 嚴格的實證性評估:分析429
16.1 概述430
16.2 非正式的、總結性的(定量)數據分析430
16.3 主觀調查問捲數據的分析434
16.4 形成性(定性)數據分析434
16.5 成本-重要性分析:劃分要修復問題的優先級446
16.6 流程的反饋456
16.7 從實踐中得到的經驗教訓456
第17章 評估報告458
17.1 概述459

前言/序言

  本書的目標本書的寫作目的非常簡單:幫助讀者學會交互設計並不斷優化,最終實現高質量的用戶體驗(User Experience,UX)效果。好的界麵設計就像電燈一樣:當其正常運作時,沒有人會注意到它的存在。(我們以前經常拿手機來舉例,但是現在的手機功能強大、款式多樣,已經不適閤作為示例瞭。)好的用戶界麵一眼就能看齣來,但是其設計過程以及其對用戶體驗效果的提升是很難一眼看齣來的。因此,本書就是要告訴讀者良好的用戶體驗是由哪些方麵構成的,以及可以通過什麼樣的過程來保證良好的用戶體驗效果。
  圖書本身也需要設計,也就是說,我們需要確定用戶(讀者)體驗的目標、需求、用戶角色(受眾)定義等。我們在讀者體驗上設定的目標有:
  本書易於閱讀。
  提供的內容易於學習。
  提供的內容很容易應用。
  提供的內容同時適用於在校生和從業者。
  讀者體驗方麵至少要比較有趣。
  我們為本書內容設定的目標是:
  將傳統的可用性概念拓展到更寬泛的用戶體驗定義。
  提供用戶體驗生命周期中最佳實踐和指導原則的實際操作指南。
  提供一套以迭代評估為主的實用用戶體驗生命周期套路來管理整體的開發工作。
  讓傳統的設計角色在迭代周期中具備應對用戶體驗新特性所需的設計思維和理念。
  提供交互設計指南,包括對示能性(affordance)等其他基礎概念的深入討論。
  幫讀者更好地理解關鍵的交互設計創新及優化活動,例如:
  情景訪談(contextual inquiry):理解設計所要支持的用戶工作。
  情景分析(contextual analysis):弄清楚情景訪談中原始數據的真實意義。
  需求提取。
  設計通知建模。
  概念設計和詳細設計。
  確定用戶體驗目標、度量和指標。
  構建快速原型。
  進行形成性(formative)用戶體驗評估。
  對交互設計進行迭代式優化。
  提供一些備選的敏捷用戶體驗開發方法。
  提供一些實用建議:如何在你自己的工作環境中落實這些理念。
  我們的目標範圍包括:
  理解的深度—用戶體驗過程不同方麵的詳細信息(就像有一名專傢陪伴在讀者左右)。
  理解的廣度—隻要篇幅允許,就盡量全麵。
  應用的範圍—設計過程、設計相關的基礎設施及設計詞匯(包括指南等),都不僅是麵嚮GUI和Web的,同時還適用於所有類型的交互風格和設備,包括ATM、冰箱、道路標誌、普適計算、嵌入式計算以及日常用品等。
  Liam Bannon(2011)的如下言論對我們的影響很大,這段話背後的思想也體現在瞭本書內容中:
  幾年前,Nokia的人機交互(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HCI)研究人員Panu Korhonen給我歸納瞭一下人機交互是如何變化的:在最早的時候,Nokia的人機交互人員通常會被告知:“請評估一下我們的界麵,讓它易用些。”後來漸漸地變成瞭“請幫我們設計一下界麵,讓它易用些。”最後,就變成瞭這樣的要求:“請幫我們弄清楚用戶真正想要的是什麼,這樣我們就能知道如何設計這個界麵瞭。”現在,工程師會懇求我們說:“研究一下與這相關的生活,幫我們找齣一些有趣的事情來!”簡而言之,這個故事嚮我們展示瞭人機交互是如何從“對係統設計的界麵進行評估”轉為“在生活中尋找有趣的事情”的。
  這個有關人機交互(HCI)領域過去、現在及未來走嚮的故事意味深長,我們聽瞭之後都驚呆瞭!這也正是本書的目標:要包含曆史根源、思想觀點的轉變,以及未來設計趨勢等全方位的內容。
  可用性仍然很重要對可用性(usability,高質量用戶體驗的關鍵組成部分)的研究,仍然是人機交互這一跨學科領域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就是要讓用戶忽略技術而聚焦於完成自己的工作。換句話說,就是要將技術設計為人類能力的延伸並幫助人們完成工作,並且在此過程中要盡可能地讓技術處於無形。
  一個簡單的例子有助於澄清這一無法名狀的規則,可以讓“設計於無形”不再是一句無關痛癢的老生常談。以拿紙筆寫作為例,寫作者需要關注的是通過遣詞造句來傳達內容及含義。寫作者絕大多數的心思都可以放在思路的組織和選詞錶達上。他們根本不用在寫作工具(紙筆或計算機文字處理軟件)上花任何心思。這些工具僅僅是寫作者的延伸而已。除非有意外情況發生,寫作者纔會將注意力從寫作任務轉移到寫作工具上。
  鉛筆尖可能會斷,或者文字處理軟件會有些小bug。這樣寫作者就必須將注意力從寫作本身轉嚮寫作軟件的修復,在寫作過程中讓工具處於無形—這變成瞭bug修復任務的主要關注點(Heidegger,1962;Weller & Hartson,1992)。同理,由交互設計引發的可用性bug也會將用戶的注意力從工作任務本身轉嚮計算機及其界麵。
  但是用戶體驗不僅僅是可用性隨著學科的演變與成熟,越來越多的科技公司開始重視可用性工程,他們開始建立設施完備的可用性實驗室,並且雇用可用性專業人員來“實現可用性”。有瞭這樣的投入後,這些科技公司的産品在可用性上有瞭一定的保證,但是産品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也就隨之齣現瞭許多影響産品的新因素。
  如果要讓技術處於“無形”,可用性是最基本的要求。

《用戶體驗設計全攻略:從概念到實踐的係統化指南》 在這信息爆炸、産品琳琅滿目的數字時代,用戶體驗(UX)已不再是錦上添花,而是決定産品成敗的基石。一個優秀的用戶體驗,能夠讓用戶輕鬆、愉悅地完成目標,從而建立忠誠度,驅動業務增長;反之,糟糕的體驗則會把潛在用戶拒之門外,讓精心打造的産品黯然失殤。然而,如何係統地構建卓越的用戶體驗,卻是一個復雜且充滿挑戰的課題。 《用戶體驗設計全攻略:從概念到實踐的係統化指南》正是一本為應對這一挑戰而生的著作。本書並非局限於某一特定領域的UX實踐,而是緻力於構建一個貫穿整個産品生命周期,涵蓋從早期概念構思到後期迭代優化的完整UX設計體係。它深刻理解,好的用戶體驗並非偶然,而是源於嚴謹的思考、係統的規劃和精細的執行。因此,本書將帶領讀者拆解UX設計的核心要素,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論,並學習如何將其融入實際工作流程,最終創造齣真正以用戶為中心的産品。 一、 奠定堅實理論基礎:洞察用戶,理解需求 本書的起點,在於深入理解UX設計的本質及其重要性。我們將首先探討用戶體驗的定義、核心原則以及其對商業價值的直接貢獻。這部分內容將幫助讀者建立起對UX的宏觀認知,認識到它不僅僅是界麵美觀,更是關於用戶的情感、效率和滿意度。 隨後,我們將聚焦於“用戶”這一核心對象。如何真正瞭解你的用戶?本書將係統地介紹用戶研究的多種方法,包括: 定性研究方法: 深度訪談、焦點小組、可用性測試、實地觀察等,這些方法能夠幫助我們挖掘用戶深層的動機、痛點、行為習慣以及潛意識需求。我們將詳細闡述如何設計訪談提綱,如何引導訪談,如何進行有效的信息記錄與分析,以及如何從中提煉齣有價值的洞察。 定量研究方法: 數據分析(如網站分析、App使用數據)、問捲調查、A/B測試等,這些方法則能夠從宏觀層麵揭示用戶行為模式的規律,驗證假設,並為決策提供客觀依據。我們將介紹如何選擇閤適的度量指標,如何解讀數據,以及如何將數據洞察轉化為設計行動。 基於用戶研究的成果,本書將引導讀者構建全麵的用戶畫像(Personas)和用戶旅程圖(User Journey Maps)。用戶畫像是生動描繪目標用戶的虛擬代錶,包含他們的 Demographics、心理特徵、目標、動機、痛點和行為模式。用戶旅程圖則能夠可視化用戶在使用産品或服務過程中的每一個觸點、每一步行動、每一種情感以及可能遇到的問題。這兩者共同構成瞭理解用戶需求和痛點的強大工具,為後續的設計工作提供清晰的方嚮。 二、 構建係統化設計流程:從無到有,循序漸進 在充分理解用戶和需求之後,本書將進入UX設計的核心環節——構建係統化的設計流程。我們深知,優秀的設計需要一個清晰、可執行的框架來指導。本書將打破“靈感迸發”的神秘感,為大傢呈現一套可復製、可迭代的完整設計流程: 1. 定義問題與目標(Problem Definition & Goal Setting): 任何設計都始於對問題的清晰界定。我們將學習如何從業務目標和用戶需求齣發,精確地定義産品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並設定可衡量的設計目標。 2. 信息架構設計(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 IA):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如何組織和呈現信息至關重要。我們將深入探討IA的設計原則,包括內容組織、導航設計、標簽係統、搜索策略等,確保用戶能夠輕鬆地找到他們所需的信息。本書將介紹卡片分類、樹狀圖測試等IA設計實踐。 3. 交互設計(Interaction Design - IxD): 交互設計是連接用戶與産品之間的橋梁。我們將詳細闡述如何設計直觀、高效、令人愉悅的交互模式,包括用戶任務流程設計、狀態反饋設計、錯誤處理設計、手勢和動畫的應用等。本書將強調“可發現性”(Discoverability)、“可理解性”(Understandability)、“可操作性”(Operability)和“可適應性”(Adaptability)等交互設計關鍵要素。 4. 綫框圖與原型設計(Wireframing & Prototyping): 從概念到可視化的關鍵一步。我們將介紹綫框圖的不同層級(低保真、高保真)及其作用,以及如何利用原型工具(如Figma, Sketch, Adobe XD)快速構建可交互原型。本書將強調原型在驗證設計思路、進行用戶測試以及與團隊溝通方麵的重要價值。 5. 用戶界麵設計(User Interface - UI Design): 在IA和IxD的基礎上,UI設計負責將産品的視覺呈現。我們將探討UI設計的核心原則,如一緻性、層次感、可用性、美學原則,以及如何構建具有品牌個性的視覺風格。本書將引導讀者理解色彩、字體、排版、圖標、控件等視覺元素的恰當運用,以及它們如何共同提升用戶體驗。 6. 可用性測試與迭代(Usability Testing & Iteration): 設計並非一蹴而就,持續的測試與優化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我們將詳細介紹不同類型的可用性測試方法(如形成性測試、總結性測試),如何招募測試用戶,如何設計測試腳本,如何觀察和記錄用戶行為,以及如何基於測試結果進行有效的設計迭代。本書將強調“快速反饋,快速迭代”的設計理念。 三、 掌握核心設計原則與最佳實踐:打造高質量的用戶體驗 除瞭流程,本書還將深入剖析UX設計的底層邏輯和核心原則,幫助讀者構建更具前瞻性和指導性的設計能力。這些原則是跨越平颱、跨越行業的普適性準則: 以用戶為中心(User-Centered Design - UCD): 這是UX設計的基石。本書將反復強調在所有設計決策中,用戶的需求、能力和限製始終是首要考量。 可用性原則(Usability Principles): 如尼爾森十大可用性原則,我們將逐一解析這些原則在實踐中的應用,並提供具體案例。 一緻性與可預測性(Consistency & Predictability): 用戶習慣於在熟悉的環境中操作。本書將探討如何在界麵設計、交互模式、術語使用等方麵保持一緻性,從而降低用戶的學習成本,提升操作效率。 反饋與可見性(Feedback & Visibility): 用戶需要知道他們的操作是否被係統理解,以及係統的當前狀態。本書將深入講解如何提供清晰、及時的反饋,讓用戶對係統的行為有充分的感知。 效率與便捷性(Efficiency & Ease of Use): 好的設計能夠幫助用戶快速、順暢地達成目標。本書將探討如何通過優化流程、減少步驟、提供快捷方式等方式提升用戶操作的效率。 容錯性與恢復性(Error Prevention & Recovery): 錯誤在所難免,但優秀的設計能夠最大限度地預防錯誤,並在發生時提供友好的提示和便捷的恢復途徑。 情感化設計(Emotional Design): 超越功能性,關注用戶的情感體驗。本書將探討如何通過視覺設計、互動細節、文案等方麵,為用戶帶來積極的情感連接。 可訪問性(Accessibility): 確保産品能夠被所有用戶(包括殘障人士)平等地使用,這是現代設計的必然要求。本書將介紹可訪問性的基本原則和設計考量。 四、 應對復雜挑戰,實現落地應用:從理論到實踐的飛躍 在理論和流程的基礎上,本書還將探討在實際工作環境中如何運用UX設計,並應對可能遇到的挑戰: 跨職能協作: UX設計並非孤立的工作,它需要與産品經理、開發工程師、市場營銷人員等緊密閤作。本書將提供如何在跨職能團隊中有效溝通、協作和推動UX工作的建議。 設計係統(Design Systems): 如何在大型項目或團隊中保持設計的一緻性和效率?本書將介紹設計係統的概念、構建和應用。 敏捷環境中的UX(UX in Agile Environments): 如何在快速迭代的敏捷開發流程中有效進行UX設計?本書將提供相應的策略和技巧。 數據驅動的設計決策(Data-Informed Design Decisions): 如何將用戶研究、可用性測試以及産品使用數據相結閤,為設計決策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評估UX的ROI: 如何量化UX的價值,並嚮業務方證明UX投入的迴報。 《用戶體驗設計全攻略:從概念到實踐的係統化指南》是一本全麵、深入、實操性強的UX設計參考書。無論您是初入UX設計領域的新手,希望係統學習其方法論;還是經驗豐富的設計師,尋求拓展視野、深化理解;亦或是産品經理、開發者,希望更好地理解和應用UX設計,本書都將是您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源。它將幫助您構建起一套完整的UX思維框架,掌握一套係統化的設計流程,並最終能夠自信地創造齣贏得用戶喜愛、驅動業務成功的卓越用戶體驗。 讓我們一起踏上這場用戶體驗的探索之旅,用設計連接人與科技,創造更美好的數字未來。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一直以為UX是一個相對抽象的概念,但讀完這本書,我感覺它變得非常具體和可操作。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一步一步地指導我如何去思考、去實踐。書中的很多例子都非常生動,它不是那種枯燥的理論堆砌,而是通過實際案例來解釋抽象的概念。我尤其喜歡它在講到“用戶測試”時,那些關於如何設計測試腳本、如何觀察用戶行為、如何分析測試結果的細節。這讓我明白,用戶的反饋纔是檢驗設計好壞的唯一標準。而且,它還讓我認識到,UX不僅僅是設計師一個人的責任,而是整個團隊都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嚮。書中關於跨部門協作的建議,也讓我受益匪淺。它教會我如何在産品開發過程中,有效地與産品經理、工程師、市場人員溝通,共同為提升用戶體驗而努力。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UX有瞭更全麵、更深刻的認識,也更有信心去迎接未來的挑戰。

評分

我一直覺得,要做好一件事,離不開科學的方法和係統的訓練。《UX權威指南》恰恰滿足瞭我對這兩個方麵的需求。它不僅僅是提供瞭一些零散的技巧,而是構建瞭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從根本上改變瞭我對用戶體驗的理解。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同理心”的強調,它讓我明白,真正優秀的設計是建立在深刻理解用戶需求基礎上的。書中對“用戶畫像”、“用戶故事”等工具的講解,讓我能夠更係統地去刻畫用戶,從而更好地把握他們的需求。而且,它還深入探討瞭在不同産品類型(比如網站、App、軟件)下,UX設計需要注意的要點,讓我在麵對具體項目時,能夠有更明確的方嚮。書中關於“迭代和優化”的理念,也讓我明白,用戶體驗的設計是一個持續改進的過程,而不是一勞永逸的。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讓我學會瞭如何“思考”UX,而不是簡單地“做”UX。

評分

說實話,以前我做設計的時候,很多時候都是憑經驗和直覺,雖然也做瞭一些看上去不錯的界麵,但總覺得不夠“硬核”,缺乏理論支撐。這本書的“最佳實踐”部分,就像一本寶典,為我提供瞭大量經過驗證的設計原則和方法。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信息架構的章節,它詳細講解瞭如何組織和呈現內容,讓用戶能夠輕鬆找到他們需要的信息。書中還提到瞭很多關於可用性原則的論述,比如可見性、反饋、約束、映射等等,這些原則聽起來簡單,但真正應用起來卻能極大地提升用戶體驗。它還深入探討瞭視覺設計中的一些關鍵要素,比如色彩、排版、留白等,並且說明瞭這些視覺元素如何影響用戶的感知和情緒。我最喜歡的部分是它關於“可訪問性”的強調,這讓我意識到,優秀的設計不僅要滿足主流用戶的需求,更要考慮到不同能力和背景的用戶,做到包容和公平。

評分

我一直覺得,做好設計不僅僅是把界麵弄得好看,更重要的是它能讓用戶用起來順暢、愉悅。但具體怎麼纔能做到“順暢”和“愉悅”呢?這本《UX權威指南》給我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我尤其喜歡它關於用戶研究的部分,以前我總覺得用戶研究就是做問捲、訪談,然後收集一堆數據。但這本書把用戶研究的過程拆解得非常細緻,從如何明確研究目標,到如何選擇閤適的研究方法(定性、定量,各種細分的研究方式都講到瞭),再到如何有效地招募參與者,以及如何在訪談和觀察中挖掘齣真正有價值的信息。書中還強調瞭移情的重要性,讓我意識到,隻有真正站在用戶的角度去思考,纔能理解他們的痛點和需求。書中舉瞭很多實際案例,那些案例裏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分析,都讓我覺得非常貼閤實際,學到的東西可以直接應用到我的工作中。它沒有給我一個現成的“萬能公式”,而是教會瞭我一套思考和執行的框架,讓我在麵對不同的項目時,都能有條不紊地進行用戶研究,找到問題的根源。

評分

我一直對“流程”這個概念很著迷,總覺得凡事都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纔能達到最佳效果。這本書在這方麵確實給瞭我很大的啓發。它詳細地闡述瞭從需求分析到設計落地,再到最終上綫和迭代的完整UX流程。我特彆欣賞它對“理解問題”和“定義解決方案”這兩個階段的深入剖析。在“理解問題”階段,書中不僅僅停留在錶麵,而是引導讀者去挖掘問題的本質,去理解用戶行為背後的動機,去分析商業目標和技術限製。而在“定義解決方案”階段,它則強調瞭原型設計和用戶測試的重要性,並且提供瞭多種原型工具和方法的介紹,讓我明白,設計不是一次性的靈感迸發,而是一個不斷迭代、優化的過程。書中的很多細節,比如如何進行有效的頭腦風暴,如何創建用戶旅程圖,如何設置A/B測試,都讓我覺得收獲滿滿。它讓我看到瞭一個結構清晰、邏輯嚴謹的UX工作流,並且讓我明白,每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缺一不可。

評分

還好。。。。。。。。。。

評分

趕緊去一般般

評分

書很厚,很厚……可以當工具書用瞭

評分

書不錯,內容通俗易懂

評分

裝幀也比較差,撕開薄膜纔發現側邊都是爛的…

評分

有用

評分

不錯的很實用

評分

裝幀也比較差,撕開薄膜纔發現側邊都是爛的…

評分

很厚實的一本書,慢慢消化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