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工业标准汇编(下册 第五版) [Compilation of Standards for Feed Industry]

饲料工业标准汇编(下册 第五版) [Compilation of Standards for Feed Industry]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标准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饲料工业
  • 标准
  • 汇编
  • 第五版
  • 农业
  • 畜牧业
  • 质量控制
  • 技术规范
  • 行业标准
  • 参考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ISBN:9787506685078
版次:5
商品编码:12039365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Compilation of Standards for Feed Industry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093
字数:208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饲料工业标准汇编(下册 第五版)》共收录饲料工业标准149项,其中国家标准143项,行业标准6项,其内容为检测方法标准。
  本汇编适合于广大饲料生产、使用、销售单位和科研机构技术人员,以及饲料质检单位和各级饲料标准化管理部门人员参考使用。

内页插图

目录

检测方法标准
GB/T 5917.1-2008 饲料粉碎粒度测定 两层筛筛分法
GB/T 5918-2008 饲料产品混合均匀度的测定
GB/T 6432-1994 饲料中粗蛋白测定方法
GB/T 6433-2006 饲料中粗脂肪的测定
GB/T 6434-2006 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测定 过滤法
GB/T 6435-2014 饲料中水分的测定
GB/T 6436-2002 饲料中钙的测定
GB/T 6437-2002 饲料中总磷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
GB/T 6438-2007 饲料中粗灰分的测定
GB/T 6439-2007 饲料中水溶性氯化物的测定
GB/T 8381-2008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半定量薄层色谱法
GB/T 8381.2-2005 饲料中志贺氏菌的检测方法
GB/T 8381.3-2005 饲料中林可霉素的测定
GB/T 8381.4-2005 配合饲料中T-2毒素的测定薄层色谱法
GB/T 8381.5-2005 饲料中北里霉素的测定
GB/T 8381.6-2005 配合饲料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测定 薄层色谱法
GB/T 8381.7-2009 饲料中喹乙醇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8381.8-2005 饲料中多氯联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 8381.9-2005 饲料中氯霉素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 8381.10-2005 饲料中磺胺喹噁啉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8381.11-2005 饲料中盐酸氨丙啉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8622-2006 饲料用大豆制品中尿素酶活性的测定
GB/T 10649-2008 微量元素预混合饲料混合均匀度的测定
GB/T 13079-2006 饲料中总砷的测定
GB/T 13080-2004 饲料中铅的测定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 13080.2-2005 饲料添加剂蛋氨酸铁(铜、锰、锌)螯合率的测定凝胶过滤色谱法
GB/T 13081-2006 饲料中汞的测定
GB/T 13082-1991 饲料中镉的测定方法
GB/T 13083-2002 饲料中氟的测定离子选择性电极法
GB/T 13084-2006 饲料中氰化物的测定
GB/T 13085-2005 饲料中亚硝酸盐的测定 比色法
GB/T 13086-1991 饲料中游离棉酚的测定方法
GB/T 13087 1991 饲料中异硫氰酸酯的测定方法
GB/T 13088-2006 饲料中铬的测定
GB/T 13089-1991 饲料中�暹蛲榱蛲�的测定方法
GB/T 13090-2006 饲料中六六六、滴滴涕的测定
GB/T 13091-2002 饲料中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
GB/T 13092-2006 饲料中霉菌总数的测定
GB/T 13093-2006 饲料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GB/T 13882-2010 饲料中碘的测定 硫氰酸铁一亚硝酸催化动力学法
GB/T 13883-2008 饲料中硒的测定
GB/T 13884-2003 饲料中钴的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 13885-2003 动物饲料中钙、铜、铁、镁、锰、钾、钠和锌含量的测定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 14698-2002 饲料显微镜检查方法
GB/T 14699.1-2005 饲料 采样
GB/T 14700-2002 饲料中维生素Bi的测定
GB/T 14701-2002 饲料中维生素B2的测定
GB/T 14702-2002 饲料中维生素B6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15399-1994 饲料中含硫氨基酸测定方法——离子交换色谱法
GB/T 15400-1994 饲料中色氨酸测定方法分光光度法
GB/T 17480-2008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酶联免疫吸附法
GB/T 17481-2008 预混料中氯化胆碱的测定
GB/T 17776-2016 饲料中硫的测定 硝酸镁法
GB/T 17777-2009 饲料中钼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
GB/T 17778-2005 预混合饲料中d-生物素的测定
GB/T 17811-2008 动物性蛋白质饲料胃蛋白酶消化率的测定过滤法
GB/T 17812-2008 饲料中维生素E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17813-1999 复合预混料中烟酸、叶酸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17814-2011 饲料中丁基羟基茴香醚、二丁基羟基甲苯、乙氧喹和没食子酸丙酯的测定
GB/T 17815-1999 饲料中丙酸、丙酸盐的测定
GB/T 17816-1999 饲料中总抗坏血酸的测定邻苯二胺荧光法
GB/T 17817-2010 饲料中维生素A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17818-2010 饲料中维生素D3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17819-1999 维生素预混料中维生素B12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18246-2000 饲料中氨基酸的测定
GB/T 18397-2014 预混合饲料中泛酸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18633-2002 饲料中钾的测定 火焰光度法
GB/T 18634-2009 饲用植酸酶活性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
GB/T 18868-2002 饲料中水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赖氨酸、蛋氨酸快速测定近红外光谱法
GB/T 18869-2002 饲料中大肠菌群的测定
GB/T 18872-2002 饲料中维生素K3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18969-2003 饲料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T 19371.2-2007 饲料中蛋氨酸羟基类似物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19372-2003 饲料中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气相色谱法
……
《中国饲料工业发展报告(XXXX年度)》 一、 总体概述 本报告全面梳理了XXXX年度中国饲料工业的发展状况,深入分析了行业在政策环境、市场动态、技术创新、产业结构、绿色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报告聚焦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旨在为政府决策、行业规划、企业经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XXXX年度,中国饲料工业在克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冠疫情反复影响以及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等不利因素下,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发展活力。整体而言,行业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绿色、高效、安全成为发展的主旋律。 二、 宏观政策环境与行业影响 XXXX年度,国家持续深化对“三农”工作的重视,为饲料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土壤。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等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的政策文件。 粮食安全战略的深化: 饲料作为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的“粮食”,其安全和供给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实施。国家加强了对大豆、玉米等饲料粮原料的进口调控和国内产能的扶持力度,引导饲料企业优化配方,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对进口饲料粮的依赖。 绿色发展与环保政策: 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对饲料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废弃物处理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各地环保部门加大了执法力度,推动饲料企业进行绿色技改,推广节能减排技术,鼓励使用环保型饲料添加剂。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也得到了更多关注,促进了饲料与养殖废弃物处理的协同发展。 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支持: 政策层面持续鼓励饲料行业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例如,对研发新型饲料原料、高效饲料添加剂、智能化生产设备给予税收优惠和研发补贴。国家还积极推动饲料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和智能化,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十四五”规划的引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对饲料工业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强调要构建安全、绿色、高效的现代饲料工业体系,推动饲料原料多元化,发展功能性饲料,提升产品附加值。 这些政策的导向性作用,深刻影响了XXXX年度饲料工业的投资方向、技术研发重点以及市场竞争格局,促使行业向更加可持续和高质量的方向迈进。 三、 市场运行与行业动态 XXXX年度,中国饲料工业市场运行呈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总量稳定增长,结构调整明显: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中国饲料总产量保持了平稳增长。从产品结构上看,配合饲料和预混合饲料的比例继续提高,单一饲料和精料补充料的消费量相对稳定。水产饲料、反刍料等特种饲料保持了较快增长,反映了消费升级和市场需求的多元化。 区域发展不均衡,头部企业集中度提升: 饲料工业区域发展存在一定的不均衡性,东部沿海地区和部分内陆经济发达地区依然是主要的消费市场。同时,行业内兼并重组和产能优化趋势明显,大型饲料企业在规模、技术、品牌、渠道等方面优势更加突出,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原料价格波动与成本压力: XXXX年度,玉米、豆粕等主要饲料原料的价格受国际国内多种因素影响,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尤其是豆粕价格,受到全球大豆供需格局、贸易政策等因素影响,对饲料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提出了严峻考验。企业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应对成本压力,如优化采购策略、开发替代原料、提高饲料转化率等。 下游养殖业景气度对行业影响: 饲料工业的发展与下游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的景气度密切相关。XXXX年度,生猪养殖业经历了周期性调整,对猪饲料的需求产生了一定影响。家禽、水产养殖业保持了相对稳定或较快增长,成为饲料需求的重要支撑。 市场竞争加剧,品牌与服务成为关键: 随着市场日趋成熟,饲料产品的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从单纯的产品价格竞争,逐渐转向品牌建设、技术服务、解决方案提供等全方位竞争。能够提供定制化产品、专业技术指导和完善售后服务的企业,在市场中更具优势。 四、 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 XXXX年度,饲料工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取得了显著进展,聚焦于提高饲料效率、保障动物健康、减少环境污染。 新型饲料原料的开发与应用: 面对传统饲料粮供应的压力,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了对非粮饲料原料的研发力度。例如,昆虫蛋白、藻类蛋白、酵母产品、微生态制剂、发酵饲料等新型原料的应用研究和产业化进程加快。这些原料不仅有助于打破原料瓶颈,还能提供更优质的营养和功能性。 饲料添加剂的精细化与功能化: 酶制剂、益生菌、益生元、植物提取物、氨基酸等饲料添加剂的研发更加注重精准调控和功能化。例如,针对特定生长阶段、特定动物品种的精细化添加剂,能够更有效地改善动物生长性能、消化吸收能力、免疫功能,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智能化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 饲料生产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自动化配料、精准投料、大数据分析、物联网技术在饲料生产线上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稳定性。智能饲料配方系统能够根据原料成分、动物需求、生产成本等因素,自动生成最优配方。 绿色饲料与环保技术: 研发和推广对环境影响小的饲料产品和生产技术成为重要方向。包括开发低蛋白日粮、减少氮磷排放的饲料、优化配方减少废弃物产生等。同时,与养殖端的配合,推广饲料与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相结合的模式。 动物营养与健康研究的深入: 随着对动物生理生化机制的深入理解,饲料营养研究更加精细化。例如,对肠道健康、免疫健康、应激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推动了功能性饲料的开发,旨在从源头上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减少药物使用。 五、 绿色发展与可持续转型 绿色发展是中国饲料工业XXXX年度的核心议题之一,行业在推动可持续转型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 饲料企业积极探索饲料粮的节约利用,通过精细化配方、提高营养物质利用率,减少饲料消耗。同时,大力推动副产物、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如利用食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的副产物生产饲料,与畜牧养殖废弃物协同处理,形成循环经济模式。 节能减排与污染防治: 饲料生产过程中,企业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的投入,采用高效节能的生产设备,优化生产工艺,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例如,推广使用天然、环保的饲料添加剂,减少化学合成添加剂的使用。 生物安全与产品质量安全: 饲料的生物安全和质量安全是绿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加强风险防控,确保饲料产品的安全可靠,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的畜禽水产品奠定基础。 推动行业绿色标准与认证: 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积极推动建立和完善饲料行业的绿色生产标准和认证体系,引导企业朝着更加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 六、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XXXX年度中国饲料工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依然面临一系列挑战: 原料供应的不确定性: 国际地缘政治、气候变化、贸易摩擦等因素,可能导致主要饲料原料供应不稳定,价格波动剧烈,对行业发展构成长期挑战。 成本压力与盈利能力: 原料成本、环保投入、人力成本的上升,使得饲料企业的成本压力持续存在,盈利能力受到挤压。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瓶颈: 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依赖进口的问题依然存在,高附加值、差异化产品的开发能力仍需加强。 环保政策的压力与执行: 随着环保标准的日益提高,部分小型、落后产能面临淘汰,企业需要持续加大环保投入。 市场需求结构的快速变化: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健康、环保的需求日益提高,要求饲料产品和技术不断适应新的市场变化。 展望未来,中国饲料工业将继续朝着高质量、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 加大在新型饲料原料、高效添加剂、绿色生产技术、智能化装备等领域的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优化产业布局,淘汰落后产能,支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提升行业集中度和整体竞争力。 构建多元化原料保障体系: 积极开发和推广非粮饲料原料,优化全球采购策略,构建安全、稳定的饲料原料供给体系。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广循环经济模式,打造可持续的饲料产业。 聚焦动物营养与健康: 深入研究动物营养需求和健康机制,开发功能性、精准化饲料产品,助力提升养殖效益和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国饲料工业的国际影响力。 XXXX年度的中国饲料工业,是在挑战中孕育机遇,在变革中寻求发展的一年。报告的发布,旨在为行业各方提供深刻的洞察和有价值的参考,共同推动中国饲料工业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饲料工业标准汇编(下册 第五版)》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它的“权威性”。我是一名饲料行业的产品经理,需要了解行业内的最新标准和规范,以便更好地指导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这本书几乎囊括了所有与饲料工业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内容非常详尽。我特别关注了关于饲料的营养成分、能量值以及各种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测定方法。这对我来说,是理解和评估饲料产品质量的关键。书中关于饲料添加剂的规定也十分细致,包括了允许使用的种类、最大添加量、以及相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这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各种添加剂在饲料中的作用,以及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它们。我经常会翻阅书中关于饲料标签和标识的章节,这部分内容对于产品包装和信息传递非常重要。它规定了产品必须标注哪些信息,以及如何标注,以确保消费者能够准确地了解产品信息。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专业和技术化,虽然有时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去理解,但它所提供的知识和信息却是其他任何渠道都无法比拟的。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行业领袖”,用最权威的指令,引领着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

评分

对于我这种在饲料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人来说,《饲料工业标准汇编(下册 第五版)》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套“工具箱”。它就像我们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扳手”和“螺丝刀”,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它的价值体现在每一个需要精确判断和严格执行的环节。我尤其喜欢它在介绍各项标准时,不仅仅列出条文,还会附带相关的背景说明和技术解释,这对于我们理解标准的出台背景和科学依据非常有帮助。比如,关于某些维生素的最高添加量标准,它会解释为什么不能无限量添加,以及过量添加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解读方式,让我觉得这本书不是在生硬地灌输知识,而是在引导我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我反复阅读的章节包括了关于饲料生产过程中的卫生规范,这部分内容对于确保生产环境的安全,防止交叉污染,以及保障最终产品的质量起到了关键作用。它详细规定了从厂房设计、设备消毒到人员管理等各个方面,每一个细节都关乎到最终产品的安全性。此外,书中关于饲料标签的规定,也为我们清晰地向客户传达产品信息提供了依据,避免了不必要的误解和纠纷。虽然这本书的排版风格比较传统,字体也偏小,阅读起来需要一些耐心,但里面内容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是毋庸置疑的。每一次遇到行业内的疑难杂症,我都会翻开这本书,它总能给我指明方向,让我找到最合规、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默默地守护着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评分

刚开始接触《饲料工业标准汇编(下册 第五版)》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严谨性”。我是一名从事饲料研发工作的科研人员,这本书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本“圣经”。它里面包含了国家对于饲料工业的各种规范和标准,从原料的采购到成品的生产,再到产品的销售,每一个环节都涉及到了。我特别关注了关于饲料中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添加标准,书中对每一种元素的含量都做了非常详细的规定,包括最高限量和最低限量,以及它们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这对于我们进行科学配方设计非常有帮助。书中关于饲料安全性的检测标准也让我印象深刻,比如关于重金属、农药残留、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质的限量,以及相应的检测方法。这让我们能够更有效地控制产品中的潜在风险,保障动物的健康和食品安全。我经常会查阅书中关于饲料添加剂的规定,比如各种酶制剂、益生菌、植物提取物等,它们的使用范围、用量以及相关的安全性评价,都写得非常清楚。这让我们能够更科学、合规地使用这些添加剂,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专业和技术化,虽然有时需要花很多时间去理解,但它所提供的信息却是无可替代的。它就像一位严谨的“科学家”,用最客观的数据和事实,来指导我们的工作。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它的“全面性”。作为《饲料工业标准汇编》的下册,它确实承载了相当一部分关键性的行业规范。我一开始抱着一种“备查”的心态,没想到在阅读过程中,被其中某些章节的细节深深吸引。例如,关于饲料原料的安全性和质量控制标准,里面就详细列举了各种可能存在的风险物质,包括农药残留、真菌毒素、重金属等,并且给出了具体的限量和检测方法。这让我意识到,我们所购买的饲料,不仅仅是为了提供营养,更重要的是要确保其安全性,不含对动物和人类有害的物质。书中关于饲料添加剂的规定也十分详尽,不仅仅是列出允许使用的种类,更重要的是规范了其使用范围、最大添加量以及相关的毒理学评估。这让我明白,这些添加剂的使用是经过科学论证的,是为了优化饲料性能,而不是为了“添加而添加”。我特别花费了一些时间去研究关于饲料生产过程中的卫生要求,这部分内容对于保障产品质量至关重要。它详细规定了从厂房建设、设备维护到人员管理等各个环节,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操作指南,确保生产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虽然比较专业和技术化,但逻辑性非常强,结构清晰。每一次当我需要查询某个标准或者了解某个技术细节时,都能很快地在书中找到对应的答案。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虽然不苟言笑,但却能给你最准确的指导。

评分

这本书我翻了好几遍,总算对饲料行业的各种标准有了个大概的认识。首先,它绝对不是一本轻松读物,里面充斥着大量的专业术语和技术规范,一开始看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像是掉进了一个由条条框框组成的迷宫。不过,一旦你耐下心来,慢慢地去理解那些看似枯燥的文字背后的逻辑和目的,你会发现,这些标准其实是保障我们餐桌上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比如,里面关于饲料原料的质量控制标准,就详细规定了各种成分的含量上限和下限,以及检测方法。这让我明白,为什么有些饲料在价格上会有那么大的差异,原来背后隐藏着如此严谨的质量要求。而且,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以及“如何做到”。书中对检测方法的介绍,也让我看到了科学技术在饲料生产中的应用,那些精密的仪器和复杂的流程,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目标:确保饲料的营养、安全和高效。当然,要完全掌握这本书的内容,绝对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对于我这种非专业人士来说,每次遇到不理解的地方,都得翻阅大量的参考资料,有时候甚至需要请教行业内的朋友。但正是这种挑战,也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所在,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本启蒙读物,带领我一步步走进了饲料工业的专业世界。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一些前沿标准的介绍,比如关于转基因成分的检测和标识,这反映了行业发展的趋势,也体现了对消费者知情权的尊重。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需要耐心和毅力的书,但回报也是巨大的,它能让你对饲料这个看似平凡的行业,产生全新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吃的肉、蛋、奶的来源。

评分

老实说,拿到这本《饲料工业标准汇编(下册 第五版)》的时候,我心里是有点打鼓的。毕竟,一听“汇编”和“标准”这几个词,就让人联想到厚重、枯燥、难以理解。我当初买这本书,主要是因为我做的一个项目涉及到一些饲料添加剂的合规性问题,听说这套书是行业内的权威参考,就咬咬牙入手了。刚开始翻的时候,确实感觉信息量很大,而且很多内容都写得非常严谨,比如关于某些微量元素的限量,涉及到小数点后很多位,还有各种检测报告的格式,一看就不是能随便应付的。但是,随着我一点点地去查阅我需要的部分,我逐渐发现,这本书的实用性远超我的想象。它就像一本字典,虽然字典不是用来读的,但当你需要查找某个词的时候,它就能立刻给你最准确的答案。我特别关注了关于饲料中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标准,这部分内容非常详细,从采样方法到仪器选择,再到结果判读,都给出了明确的指导。这让我意识到,我们今天能够吃到相对安全的肉类产品,背后离不开这些严谨的标准和检测体系。书中还涉及到一些关于饲料包装和标识的要求,虽然看起来琐碎,但正是这些细节,保证了饲料在运输、储存过程中的质量,以及使用者能够正确地了解饲料的成分和使用方法。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还对一些可能存在的风险物质,比如霉菌毒素,制定了严格的限量标准,并且给出了多种检测方法,这对于保障动物健康和防止食品安全事件发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本书就像一座宝藏,需要你去一点点挖掘,当你找到你需要的知识时,那种成就感是难以言表的。

评分

坦白说,拿到《饲料工业标准汇编(下册 第五版)》的时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实用性”。我是一名在饲料企业工作的技术人员,这本书对我来说,几乎是每天都要翻阅的“工具书”。它的内容非常丰富,几乎涵盖了饲料生产中的所有关键环节。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饲料原料质量检验的部分,里面详细列举了各种原料的理化指标、卫生指标以及掺假鉴别的标准。这为我们在采购原料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能够帮助我们避免购入不合格的原料,从而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书中关于饲料生产过程中的卫生规范也写得非常到位,从厂房设计、设备消毒到人员管理,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我们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至关重要。我经常会查阅关于饲料添加剂的章节,比如各种维生素、氨基酸、抗氧化剂、防霉剂等,书中都详细规定了它们的允许使用范围、最大添加量以及相关的安全评价。这让我能够更科学、合理地配制饲料,既能满足动物的营养需求,又能避免超量添加带来的风险。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专业和严谨,虽然有时看起来比较枯燥,但正是这种专业性,让它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匠”,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传授最精湛的技艺。

评分

第一次接触《饲料工业标准汇编(下册 第五版)》这本书,就觉得它充满了“专业气息”。我本身并不是直接从事饲料生产工作,但因为我的研究方向需要涉及到一些饲料安全和质量评估的问题,所以才购买了这本书作为参考。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的检测方法和标准,都写得非常细致,包括了各种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等。这让我能更准确地理解不同饲料产品的营养价值。我特别关注了关于饲料中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标准,这部分内容非常重要,它详细说明了如何进行样品采集、前处理以及使用各种分析仪器来检测是否存在残留,以及检测限是多少。这让我对国家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所做的努力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本书的排版风格比较朴实,没有花哨的设计,但内容却非常扎实。我反复阅读了关于饲料包装和标签的章节,这部分内容对于消费者了解产品信息非常关键,它规定了必须标注哪些信息,以及如何标注,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而且,书中还涉及到一些关于饲料储存和运输的规范,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要求,对于保证饲料在整个供应链中的质量起到了关键作用。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操作手册”,它不会直接告诉你“做什么”,而是告诉你“应该怎么做”,并且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虽然阅读起来需要一定的专业背景,但我相信,对于任何一个对饲料行业有深入了解需求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

《饲料工业标准汇编(下册 第五版)》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充满了“系统性”。我是一名饲料行业的老板,我需要对整个行业的运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它不仅仅是罗列了一些标准,更重要的是,它将这些标准按照不同的类别和环节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饲料生产许可证的申请和管理规定,这对我来说是启动一个新饲料厂的关键。书中关于饲料的质量检验和产品抽检的规定也让我印象深刻,这让我意识到,我们不仅仅要关注生产过程,更要关注最终产品的质量,并且要接受国家的监督。我经常会翻阅书中关于饲料安全法规的章节,这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我们应该遵守哪些法律法规,避免出现违规行为。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虽然比较平实,但内容却非常扎实,而且逻辑性很强。它就像一位精明的“战略家”,用最清晰的规划,指导着企业的发展方向。

评分

拿到这本《饲料工业标准汇编(下册 第五版)》时,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厚重感”。翻开第一页,我就被密密麻麻的文字和专业术语给“震慑”住了,感觉像是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我原本以为它只是一本简单罗列标准的书,但深入阅读后才发现,它远不止于此。这本书就像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涵盖了饲料工业的方方面面。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它对饲料中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限量标准有着极为详尽的规定,并且附带了多种检测方法。这让我意识到,我们平时看到的饲料产品,背后有着如此严谨的科学论证和质量控制。我特别关注了关于饲料中重金属含量的检测标准,这部分内容非常具体,从采样、前处理到仪器分析,每一步都标注得清清楚楚,这让我看到了国家对于保障食品安全的决心和力度。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严谨,没有任何感情色彩,但正是这种客观和精确,让我觉得它值得信赖。我花了很多时间去理解关于饲料添加剂的规定,比如某些酶制剂、氨基酸等,它们的使用范围、用量限制以及相关的安全性评估,都写得非常透彻。这让我明白,并不是越多越好,科学合理的使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并且不会对动物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虽然阅读这本书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而且很多内容我需要反复琢磨,但每次当我从中找到我需要的答案时,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无与伦比的。它让我从一个门外汉,逐渐变成了一个对饲料行业有一定了解的“内行”。

评分

下单第二天就到了,书不错,是最新版的,给个好评。

评分

书烂了,质量不好,太差啦

评分

正品正品,用着很好

评分

京东优惠很多,快递也很快

评分

京东优惠很多,快递也很快

评分

。。。。

评分

书烂了,质量不好,太差啦

评分

正品正品,用着很好

评分

书烂了,质量不好,太差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