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碼不朽:編寫可維護軟件的10大要則(Java版)

代碼不朽:編寫可維護軟件的10大要則(Java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荷] Joost Visser(約斯特·維瑟) 著,張若飛 譯
圖書標籤:
  • Java
  • 軟件工程
  • 可維護性
  • 代碼質量
  • 設計模式
  • 重構
  • 最佳實踐
  • 編程規範
  • 技術書籍
  • 軟件開發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297045
版次:1
商品編碼:12045768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60
字數:224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Java開發人員、軟件項目負責人、CTO/CIO,以及軟件開發或軟件工程專業的在校師生。

你有沒有在修改其他人代碼時感到過沮喪?如今,難以維護的代碼已經成為瞭軟件開發中一個很的大問題,導緻成本高昂的延期和大量缺陷。本書從實踐齣發,提供瞭10條易於實現的原則,可以幫助你開發齣可維護且靈活的軟件,並且這些原則來自對成百上韆個現實係統的分析。

* 編寫短小的代碼單元:限製方法和構造函數的長度

* 編寫簡單的代碼單元:限製每個方法中分支點的數量

* 編寫代碼一次,而不是到處復製含有缺陷的代碼

* 通過將接口參數提取到對象中,保持短小的代碼單元接口

* 分離關注點,避免産生體積龐大的類

* 保持架構組件鬆耦閤

* 平衡頂層組件之間的數量和大小

* 保證代碼庫盡可能小

* 對代碼庫進行自動化測試

* 編寫整潔的代碼,避免會反映更深層問題的“代碼壞味道”


內容簡介

人類到目前為止已經能夠度量越來越多的東西,例如時間、長度等,但是在軟件開發領域,我們依然很難去評估一個軟件係統的質量,以及維護它的難易程度。可維護性越差,意味著開發成本越高、開發速度越慢,以及由於改動帶來的缺陷也越多。在現實中,我們經常會麵對代碼混亂、模塊緊耦閤的遺留係統,持續攀升的維護難度會*終導緻係統不可維護,從而推倒重來。來自軟件改進組織(Software Improvement Group)的谘詢師們,從大量實踐項目中提取齣瞭編寫可維護軟件的10個*佳原則,不僅可以用來測量軟件的質量和可維護性,還可以指導我們如何編寫齣高質量的代碼。本書會一一介紹這些原則,並且提供瞭翔實的代碼示例,能夠讓讀者一步步瞭解到如何對代碼進行重構,從而達到滿足原則、提高可維護性。本書中的代碼示例都采用Java語言編寫,但是背後的原則也適用於使用其他語言的開發人員。希望各位讀者在閱讀完本書後,能夠瞭解和掌握如何對軟件係統的質量進行評估和測量,以及如何在實踐中遵循書中的原則,編寫齣高質量、簡潔的代碼,開發齣鬆耦閤、高可維護性的係統。

作者簡介

譯者張若飛,有十年以上IT公司從業經曆的資深Java軟件開發工程師,對Groovy和Grails有較深研究,曾譯有《Grails**指南》《Java EE 6開發手冊?高級篇(第4版)》《寫給大忙人看的Java SE 8》等書。 Joost Visser,SIG研究負責人,掌管這傢****的認證軟件分析實驗室。這傢實驗室根據ISO 25010國際標準,對軟件産品質量進行標準化的測量。本書匯集瞭SIG顧問們從2000年以來在軟件質量測量和建議方麵的集體智慧和經驗。

目錄

關於作者 xi

前言 xiii

第 1 章 簡介 1

1.1 什麼是可維護性? 1

1.2 為什麼可維護性很重要? 2

1.3 本書的三個基本理論 4

1.4 對可維護性的誤解 5

1.5 評價可維護性 6

1.6 可維護性原則的概述 8

第 2 章 編寫短小的代碼單元 11

2.1 動機 14

2.2 如何使用本原則 15

2.3 常見的反對意見 22

2.4 參考 25

第 3 章 編寫簡單的代碼單元 27

3.1 動機 33

3.2 如何使用本原則 34

3.3 常見的反對意見 39

3.4 參考 40

第 4 章 不寫重復代碼 43

4.1 動機 47

4.2 如何使用本原則 48

4.3 常見的反對意見 53

4.4 參考 55

第 5 章 保持代碼單元的接口簡單 57

5.1 動機 59

5.2 如何使用本原則 60

5.3 常見的反對意見 64

5.4 參考 65

第 6 章 分離模塊之間的關注點 67

6.1 動機 72

6.2 如何使用本原則 73

6.3 常見的反對意見 78

第 7 章 架構組件鬆耦閤 81

7.1 動機 82

7.2 如何使用本原則 85

7.3 常見的反對意見 87

7.4 參考 89

第 8 章 保持架構組件之間的平衡 91

8.1 動機 92

8.2 如何使用本原則 93

8.3 常見的反對意見 95

8.4 參考 95

第 9 章 保持小規模代碼庫 99

9.1 動機 99

9.2 如何使用本原則 102

9.3 常見的反對意見 104

第 10 章 自動化開發部署和測試 107

10.1 動機 109

10.2 如何使用本原則 110

10.3 常見的反對意見 119

10.4 參考 120

第 11 章 編寫簡潔的代碼 121

11.1 不留痕跡 121

11.2 如何使用本原則 122

11.3 常見的反對意見 128

第 12 章 後續事宜 131

12.1 將原則變成實踐 131

12.2 低層級(代碼單元)原則要優先於高層級(組件)原則 131

12.3 對每次提交負責 132

12.4 下一本書會討論開發流程的最佳實踐 132

附錄 A SIG 如何來評估可維護性 133

索引 137

前言/序言

序言

“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

——源自《黃帝內經》

軟件是當今信息社會的 DNA。DNA 雖然小到肉眼無法察覺,它卻決定著世界的一切。同樣,軟件雖然無形且深奧莫測,它卻主宰著信息的動嚮。我們生活中對軟件的依賴無處不在 :教育、管理、生産、貿易、旅行、娛樂、社交等。它是如此普遍,以至於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 :軟件會一如既往地提供著已有的一切功能,並且會不斷發展以滿足我們日益增長的需求。

不僅僅中國在依賴著軟件,整個世界都在依賴著中國製造的軟件。毫無疑問,在不久的將來,中國會成為製造日益精進的軟件的核心大國。我和我來自 Software Improvement Group(SIG)的同事們期望通過這本書,將我們在過去十五年中積纍的軟件分析經驗分享齣來,以迴饋軟件工程界。我們榮幸地為全球,包括中國在內的客戶們,診斷軟件係統的健康程度,並提齣改進的意見與建議,以確保軟件代碼能夠經受時間的考驗,在一個良好健康的係統環境下擴展。

在過去的十五年中,我們看到瞭韆百萬行優美的代碼,同時也看到瞭不計其數的拙劣的代碼。我們從中學會瞭診斷代碼並且對癥下藥。現在,我們把所學到的經驗總結成 10條關於構建可維護軟件的基本原則迴饋給社會。這 10 條基本原則旨在幫助軟件開發人員編寫齣能經受時間考驗的代碼。盡管軟件近幾十年纔開始存在,中國傳統的哲學理念依舊適用。防患於未然永遠好過亡羊補牢。從寫下第一行代碼時,可維護性就應該獲得開發人員的重視,並成為貫穿始終的基本理念。

——Joost Visser,阿姆斯特丹,2016 年 6 月


前言

簡單齣真知。

——歌德 1

在 SIG 經曆瞭長達 15 年有關軟件質量的谘詢工作後,我們在可維護性方麵學習到瞭不少經驗。

首先,在軟件開發過程中,對可維護性的忽視是一個確實存在的問題。可維護性低意味著開發人員需要在維護和修復舊代碼方麵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相應地,留給軟件開發中最有價值的部分——編寫新代碼的時間就少瞭。我們的經驗和收集到的數據都錶明,低於平均值與高於平均值的可維護性相比,在維護源代碼方麵至少相差兩倍的工作量。

我們會在附錄 A 中介紹如何來測量可維護性。

第二,很大程度上,可維護性隨著一些小問題的不斷發生而變得越來越低。因此,提升可維護性的最高效、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找齣這些小問題。提升可維護性不需要什麼魔法或者高科技,一些簡單的技能和知識,再加上對它們的遵守和使用環境,就可以讓可維護性有一個飛躍的提升。

在 SIG,我們見過已完全無法再維護的係統。在這些係統中,bug 沒有被修復,功能沒有被修改或擴展,終究都是因為時間太長、風險太大。不幸的是,這種情況在今天的 IT行業中非常普遍,但是本不應如此。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編寫這 10 條原則的原因。我們希望將每一個一綫開發人員都應該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分享齣來,讓每個人都能不斷寫齣高可維護性的代碼。我們自信,作為軟件開發者的你,在閱讀並理解這10條原則後,一定能寫齣高可維護性的代碼。然後剩下的,就是創造齣讓這些技能發揮最大效果的開發環境,包括互相共享的開發實踐、適閤的工具等。我們將在第二本書《構建軟件團隊》(BuildingSoftwareTeams)中介紹這些開發環境。

本書的主題 :構建可維護軟件的 10 條原則

後續章節中所介紹的原則與係統的類型無關。這些原則都是關於代碼單元(C# 中的方法)大小及參數數量、代碼中決策點的數量,以及源代碼等方麵的討論。可能許多開發人員都已經對它們廣為熟悉,至少在培訓中應該或多或少都聽說過一些。這些章節還會提供示例代碼(大多數以重構的形式),來幫助讀者在實際中掌握這些原則。雖然這些原

則都是通過 C# 語言介紹的,但是它們不受所使用的編程語言的限製。這些原則其中的4/5,大概都來自 SIG/TüViT 2 認證産品可維護性評估標準(Evaluation Criteria for Trusted Product Maintainability 3 ),它是一組用於係統化評估源代碼可用性的指標集閤。

為什麼你應該閱讀本書

單獨來看本書中的每一條原則,可能都已經被開發人員廣為熟知。事實上,許多常用的代碼分析工具,都會檢查其中的一部分原則。例如,Checkstyle(http://checkstyle.sourceforge.net)(用於 Java)、Style-Cop+(http://stylecopplus.codeplex.com)(用於C#)、Pylint(http://www.pylint.org)(用於 Python)、JSHint(http://jshint.com)(用於C#Script)、RuboCop (https://github.com/bbatsov/rubocop) (用於 Ruby),以及 PMD(https://

pmd.github.io)(可用於多種語言,包括 C# 和 Java),這些工具都會檢查代碼是否符閤第 2 章中所介紹的原則。但是,以下 3 個特點是本書區彆於其他一些軟件開發書籍的地方:

我們根據經驗選擇瞭 10 條最重要的原則

代碼風格工具和靜態代碼分析工具可能會讓人望而卻步。Checkstyle 6.9 包含瞭近150 個規則,每個都代錶著一條原則。雖然它們都有意義,但是對提高可維護性的效果卻不相同。我們已經從中選齣瞭 10 條對提升可維護性最有效的原則。下一頁中的“為什麼選擇這十條原則?”中解釋瞭我們是如何來選擇這些原則的。

我們會告訴你如何纔能符閤這 10 條原則

告訴一個開發人員什麼應該做、或者什麼不應該做是一迴事(正如很多工具做的那樣),教會他們如何做到是另一迴事。在本書中,對於每一條原則,我們都提供瞭翔實的示例代碼,一步一步講解如何編寫符閤原則的代碼。

我們提供來自於真實係統的統計數據及示例代碼

在 SIG,我們已經見過瞭大量由開發人員在各種實際限製條件下編寫的源代碼,其中包含瞭各種妥協的處理。因此,我們將自己的基準測試數據分享齣來,讓讀者瞭解到現實中代碼與理想中的差距。

誰應該閱讀本書

本書的目標讀者是使用 Java 語言編程的軟件開發人員。在這些讀者中,本書又針對兩個不同的人群各有側重點。第一種人群是那些接受過計算機科學或軟件工程方麵專業學習的開發人員(例如,大學主修這兩個專業之一的)。對於這樣的開發人員,本書可以鞏固他們在專業編程課程上所學的基礎知識。

第二種是沒有接受過計算機科學或軟件工程專業學習的軟件開發人員。我們認為這些開發人員主要是一些通過自學、或者大學主修完全是其他專業的人員,但是他們後來又從事瞭軟件開發這個行業。我們的經驗是,這類人員除瞭熟悉所用語言的語法和語義之外,很少接受其他的專業培訓。這也是我們在編寫本書時特彆考慮的人群。

為什麼選擇這 10 條原則?

本書包含瞭 10 條原則。前 8 條與《SIG/TüViT 認證産品的可維護性評估標準》( 它是 SIG 評估可維護性的理論基礎 ) 中的係統屬性一一對應。對於 SIG/TüViT 評估標準,我們按照如下原則來選擇評估指標 :

數量盡可能少

與技術無關

易於測量

可以與實際的企業軟件係統進行有意義的比較

因此,我們就選擇齣瞭 SIG/TüViT 評估標準中的這 8 個係統屬性,而添加另外兩條原則 ( 關於整潔代碼和自動化測試 ),是考慮到它們是最關鍵的,並且可以由開發人員直接控製。

計算機科學和軟件工程中的研究人員已經定義瞭非常多的源代碼指標。不管你怎麼數,幾十個指標總是有的。因此我們這裏提煉齣的 8 個係統屬性,顯然隻是所有可維護性指標中的很小一部分。

但是,我們想說的是,這 8 個 SIG/TüViT 指標是完全適閤、並且足夠測量可維護性的,因為它們解決瞭以下幾個問題 :

依賴於具體技術實現的指標

有些指標(例如,繼承深度)與具體使用的技術(例如,隻有在麵嚮對象的語言中纔存在繼承關係)有很大的關係。但是在現實中,麵嚮對象還遠沒有達到完全統治的地位,因此我們也需要考慮評估大量非麵嚮對象代碼(例如用 Cobol、RPG、C 和 Pascal 編寫的係統)的可維護性。

與其他指標緊密相關的指標

有些指標與其他指標之間有非常緊密的關係,係統中的決策點總數就是一個例子。實驗證明,這個指標與代碼量有直接的關係。這意味著一旦你知道係統中代碼行的總數(這很容易測量),那麼就幾乎可以非常準確地預測齣決策點的數量。我們沒理由去選擇那些較難於測量的指標,因為與較容易測量的指標相比,你不得不花費更多的精力來執行測量並統計結果,但是又得不到什麼有用的內容和價值。

在實踐中沒有區彆的指標

有些指標從理論角度看很好,但是在軟件開發實踐中,它在所有係統上的錶現都幾乎一樣。我們沒理由將這些指標作為評估標準,因為無法用它們的結果來區分各個係統。

誰不應該閱讀本書?

本書使用 Java 語言(本書中的唯一一種語言)來闡述和解釋我們的原則。但是我們並不是要教大傢如何使用 Java。我們會假設讀者至少可以閱讀 Java 代碼和 Java 標準庫的 API,並且盡可能地保證示例代碼足夠簡單,隻使用 Java 語言的基本特性。

這也不是一本介紹 Java 習慣用法的書,也不是要告訴大傢什麼纔是符閤 Java 習慣的代碼。我們不相信熟練使用某種語言就可以達到高可維護性。相反,本書中的原則在很大程度上都與語言無關,因此也與語言的習慣用法無關。

雖然我們在書中會介紹或解釋許多重構模式,但我們並不是想寫一本關於這些模式的書。市場上已經存在瞭很多關於模式的優秀書籍和網站。我們這本書隻關注於為何選擇這些重構模式,以及它們如何能提高可維護性。因此,這本書隻是學習重構模式的一個起點。

下一



代碼不朽:編寫可維護軟件的10大要則(Java版)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軟件開發領域,技術的迭代速度令人目不暇接,但不變的核心始終是那些能夠穿越時間、經久不衰的軟件設計原則。本書《代碼不朽:編寫可維護軟件的10大要則(Java版)》正是為Java開發者量身打造的一份寶貴指南,旨在幫助您掌握構建健壯、靈活且易於維護的Java應用程序的關鍵技能。它並非一本羅列最新框架或語法糖的速成手冊,而是深入探討那些構成優秀軟件基石的十項核心要則,確保您的代碼能夠在不斷變化的需求和技術環境中保持生命力,如同不朽的傑作。 引言:為何“不朽”如此重要? 在軟件開發的初期,我們往往專注於實現功能,讓代碼能夠“跑起來”。然而,隨著項目的增長和時間的推移,最初簡潔的代碼可能會變得復雜、難以理解,甚至難以修改。這時,“技術債務”便悄然滋生,每一次的bug修復或功能添加都可能成為一場浩劫。本書的核心理念在於,編寫“不朽”的代碼,即具備高度可維護性的代碼,是每一個負責任的開發者都應該追求的目標。這不僅關係到項目的長期健康,也直接影響到開發團隊的效率、産品的穩定性和用戶的滿意度。 “可維護性”並非一個虛無縹緲的概念,它體現在代碼的可讀性、可理解性、可測試性、可擴展性和可重用性等多個維度。Java作為一款廣泛應用於企業級應用開發的語言,其龐大的生態係統和豐富的社區資源為我們提供瞭強大的支持,但也意味著我們需要更係統、更深入地理解如何利用其特性來編寫高質量的代碼。本書正是基於這一認識,提煉齣十項經過實踐檢驗、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要則,並結閤Java語言的特性進行詳細闡述。 第一要則:清晰的意圖,卓越的錶達 代碼不僅僅是機器執行的指令,更是開發者之間溝通的語言。清晰的意圖意味著您的代碼能夠直觀地錶達其功能和目的,讓其他開發者(包括未來的您自己)能夠輕鬆理解。這包括但不限於: 有意義的命名: 變量、方法、類、接口的命名應準確反映其所代錶的實體或操作。避免使用模糊、縮寫或過於通用的名稱。例如,`calculatePrice` 比 `calc` 更清晰;`CustomerRepository` 比 `Repo` 更具說明性。 代碼即文檔: 良好的命名、結構清晰的代碼本身就是最好的文檔。過度的注釋有時反而會掩蓋代碼的真實意圖,或者在代碼修改後成為過時的“噪音”。 單一職責原則(SRP): 每個類或方法都應該隻有一個明確的職責。當一個類或方法承擔瞭過多責任時,其復雜性會急劇上升,修改其中一個職責可能會意外影響到其他職責,導緻難以預測的後果。Java的類和方法設計是實現SRP的關鍵。 避免魔法數字和字符串: 使用常量來代替硬編碼的數值和字符串,例如,定義 `MAX_RETRIES = 3` 而不是在代碼中直接寫 `3`。這不僅提高瞭可讀性,也便於統一修改。 第二要則:精巧的抽象,隱藏復雜 抽象是軟件設計中的核心能力,它允許我們將復雜的係統分解為更易於管理和理解的部分。通過創建恰當的抽象,我們可以隱藏實現細節,隻暴露必要的接口,從而降低係統的耦閤度,提高靈活性。 接口和抽象類: Java提供的接口和抽象類是實現抽象的強大工具。它們定義瞭契約,允許客戶端代碼依賴於抽象而不是具體的實現。這使得在不改變客戶端代碼的情況下,更換或擴展底層實現成為可能。 封裝: 將數據和操作封裝在類中,並控製對數據的訪問,是信息隱藏的重要手段。Java的訪問修飾符(`public`, `private`, `protected`)提供瞭強大的封裝機製。 設計模式的應用: 許多經典的設計模式,如工廠模式、策略模式、觀察者模式等,都是基於抽象的思想來解決常見的軟件設計問題。本書將深入探討如何在Java中恰當地應用這些模式,以實現更優雅的抽象。 避免過度設計: 抽象固然重要,但過度設計會增加不必要的復雜性。應根據實際需求來選擇閤適的抽象層次,遵循“楊氏法則”(You Ain't Gonna Need It - YAGNI)的原則。 第三要則:低耦閤,高內聚,讓修改更輕鬆 耦閤描述瞭模塊之間相互依賴的程度,內聚則描述瞭模塊內部組件之間的相關性。低耦閤意味著模塊之間的依賴性弱,一個模塊的改變對其他模塊的影響很小;高內聚意味著模塊內部的元素緊密相關,共同完成一個明確的功能。 依賴注入(DI): 通過依賴注入,可以將對象的創建和依賴關係的管理交給外部容器(如Spring),從而降低類之間的硬編碼依賴。這使得組件更易於替換和測試。 事件驅動和觀察者模式: 通過事件和消息傳遞機製,可以實現鬆耦閤的組件通信,一個組件的改變不會直接觸發另一個組件的修改。 組閤優於繼承: 在許多情況下,組閤比繼承更能實現低耦閤和高內聚。繼承會將父類的行為固化,而組閤允許在運行時動態地組閤行為。Java的組閤模式提供瞭靈活性。 模塊化設計: 將應用程序分解為獨立的、可重用的模塊,每個模塊都專注於特定的功能領域。Java的包(package)機製是實現模塊化的基礎。 第四要則:強大的測試,堅實的基石 測試是確保代碼質量和可維護性的關鍵。缺乏充分測試的代碼,每一次修改都可能帶來隱藏的bug,最終導緻維護成本的指數級增長。 單元測試: 針對代碼中的最小可測試單元(通常是方法)進行測試,確保其行為符閤預期。JUnit是Java生態中最流行的單元測試框架。 集成測試: 測試不同模塊或組件之間的交互是否正常。 測試驅動開發(TDD): 先編寫測試用例,再編寫實現代碼,確保代碼始終可測試,並幫助開發者更清晰地思考需求。 代碼覆蓋率: 關注測試的覆蓋範圍,確保關鍵路徑和邊緣情況都得到瞭充分的測試。 重構與測試: 在進行代碼重構時,充分的測試是保障安全的關鍵。如果重構後測試通過,則證明重構並未引入bug。 第五要則:清晰的流程,優雅的狀態管理 復雜的業務邏輯往往涉及多個步驟和狀態的轉換。清晰的流程和優雅的狀態管理能夠讓代碼更易於理解、調試和維護。 有限狀態機(FSM): 對於具有明確狀態和狀態轉換的邏輯,使用有限狀態機可以有效地管理復雜性。Java中可以自定義實現或使用現有庫。 命令模式和狀態模式: 這些設計模式可以幫助組織和管理對象的狀態和行為,使狀態轉換邏輯更加清晰。 避免副作用: 盡量編寫無副作用的函數,即函數的輸齣僅依賴於輸入,不改變外部狀態。這使得函數更易於理解和測試。 清晰的錯誤處理: 定義清晰的錯誤處理策略,使用異常(Exception)機製來處理運行時錯誤,並提供有意義的錯誤信息。 第六要則:簡潔的邏輯,消除冗餘 簡潔的代碼是可讀性和可維護性的重要保障。冗餘和復雜的邏輯往往是bug的溫床。 DRY原則(Don't Repeat Yourself): 避免重復的代碼。將重復的代碼提取為函數、類或模塊,以提高代碼的復用性和可維護性。 減少嵌套: 過多的if-else嵌套或循環嵌套會使代碼難以閱讀。通過提取方法、使用多態或設計模式來簡化邏輯。 清晰的條件判斷: 使用衛語句(Guard Clauses)來提前處理特殊情況,使主邏輯更加清晰。 局部性原則: 盡量讓變量的作用域最小化,隻在需要的地方聲明和使用變量。 第七要則:類型安全,防範於未然 Java是一門強類型語言,充分利用其類型係統可以幫助我們在編譯時捕獲許多潛在的錯誤,從而提高代碼的健壯性。 泛型(Generics): 使用泛型來創建類型安全的數據結構和算法,避免運行時因類型不匹配而導緻的錯誤。 枚舉(Enum): 使用枚舉來錶示一組固定的常量,比使用int或String更加類型安全和易於錶達。 顯式類型轉換: 避免不必要的隱式類型轉換,盡量使用顯式的類型轉換,並在必要時進行檢查。 注解(Annotations): 利用注解來提供元數據,幫助編譯器或框架執行特定的檢查或生成代碼。 第八要則:高效的並發,謹慎的設計 在現代多核處理器環境下,並發編程是提高應用程序性能的關鍵。然而,不當的並發設計是導緻bug最常見的源頭之一。 不可變對象: 使用不可變對象可以極大地簡化並發編程,因為不可變對象的狀態在創建後無法改變,無需考慮綫程安全問題。 綫程安全的集閤類: Java的`java.util.concurrent`包提供瞭許多綫程安全的集閤類,如`ConcurrentHashMap`, `CopyOnWriteArrayList`等,應優先使用。 鎖的正確使用: 理解並正確使用`synchronized`關鍵字、`ReentrantLock`等鎖機製,避免死鎖和活鎖。 原子操作: 利用`AtomicInteger`等原子類來執行簡單、無鎖的原子操作,提高性能。 並發模型: 掌握Actor模型、CSP(Communicating Sequential Processes)等並發模型,為復雜的並發場景提供解決方案。 第九要則:持久化的設計,數據的永恒 數據是應用程序的核心,如何有效地存儲、檢索和管理數據是可維護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選擇閤適的數據存儲: 根據數據特性和訪問模式,選擇關係型數據庫、NoSQL數據庫或文件存儲等。 ORM框架的應用: 如Hibernate或MyBatis等ORM框架可以簡化Java對象與關係型數據庫之間的映射,提高開發效率。 數據模型的設計: 設計清晰、規範的數據模型,考慮數據的完整性、一緻性和可擴展性。 緩存策略: 閤理利用緩存來提高數據訪問的性能,並考慮緩存失效和一緻性問題。 版本控製和遷移: 對數據庫結構進行版本控製,並設計優雅的數據遷移方案,以應對Schema的變更。 第十要則:持續的學習與改進,代碼的生命力 軟件開發是一個不斷演進的過程,技術和需求都在變化。保持學習的熱情,並不斷改進代碼和開發實踐,是讓代碼“不朽”的根本。 代碼審查: 定期進行代碼審查,從他人那裏獲取反饋,發現潛在問題。 重構: 持續進行代碼重構,不斷優化代碼結構,消除技術債務。 關注社區和最佳實踐: 瞭解Java社區的最新發展,學習和采納行業內的最佳實踐。 自動化構建和部署: 使用Jenkins、GitLab CI等工具實現持續集成和持續部署,提高開發效率和産品交付速度。 閱讀優秀代碼: 閱讀開源項目中的高質量代碼,學習其中的設計思想和實現技巧。 結語:編寫可以傳承的代碼 《代碼不朽:編寫可維護軟件的10大要則(Java版)》並非要您成為代碼的“煉金術士”,而是要您成為一名嚴謹、有遠見的開發者。通過深入理解和實踐這十項要則,您將能夠編寫齣不僅能滿足當前需求,更能適應未來變化的代碼。您的代碼將更加健壯、易於理解、易於修改,成為團隊寶貴的財富,甚至可以傳承下去,為後續的開發提供堅實的基礎。這是一條充滿挑戰但迴報豐厚的道路,願您在這條道路上不斷前行,編寫齣真正“不朽”的代碼。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寫作風格非常獨特,沒有那種枯燥的技術手冊的刻闆感,反而充滿瞭作者對軟件工程的熱情和思考。我最喜歡的是它對“減少認知負荷”這一概念的強調。在實際開發中,我們常常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理解彆人的代碼,尤其是那些年久失修、缺乏文檔或者充滿“聰明”技巧的代碼。這種認知負擔不僅降低瞭開發效率,還極易導緻錯誤。這本書提供的10大要則,幾乎每一條都在圍繞著如何讓代碼更容易被理解和維護。例如,關於“命名規範”的深入討論,看似基礎,實則影響深遠;“保持代碼簡潔”的原則,並非要求我們犧牲功能,而是通過更清晰的結構和邏輯來達到目的。我尤其對“利用現有工具”這一點感觸良多,過去我常常自己造輪子,現在纔明白,充分利用成熟的框架、庫和IDE的功能,能夠事半功倍,同時也能減少潛在的維護風險。這本書讓我開始審視自己的編碼習慣,並積極地將其中的理念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感覺自己的代碼正變得越來越“友好”。

評分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常常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很多時候,我們覺得代碼寫得不好,但又說不齣具體哪裏不對,或者不知道如何改進。這本書恰恰提供瞭清晰的框架和具體的指導。它並不是簡單地列舉一些“好習慣”,而是從更宏觀的視角,闡述瞭“可維護性”背後深層的工程哲學。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增量式改進”的理念。它告訴我們,不必追求一次性將所有代碼重構到完美,而是可以通過小步快跑的方式,在每次修改代碼時,都主動地去優化和提升其可維護性。這大大降低瞭“技術債”的心理壓力,讓持續改進成為一種常態。此外,書中關於“代碼審查”的建議,也讓我認識到團隊協作在可維護性方麵的重要性。一個有效的代碼審查流程,能夠讓更多人的智慧匯聚,及時發現潛在的問題,並促進知識的傳播。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編寫可維護的代碼,不僅僅是個人的技術追求,更是團隊協作和工程文化的體現。

評分

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本真正的“寶藏”。它沒有空泛的理論,也沒有晦澀的術語,而是聚焦於程序員在日常工作中經常遇到的痛點,並提供瞭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文檔”的看法,它強調的不是冗長的技術文檔,而是“代碼即文檔”的理念,通過清晰的代碼結構、良好的命名和恰當的注釋,讓代碼本身成為最有效的溝通工具。這與我過去認為“隻要有文檔就萬事大吉”的想法截然不同。此外,書中關於“測試驅動開發(TDD)”的討論,也讓我重新審視瞭測試在軟件開發中的價值。它不僅僅是為瞭驗證代碼的正確性,更是驅動代碼設計和優化的重要手段。這本書的10大要則,就像10麵明鏡,照齣瞭我過去在代碼編寫中存在的不足,也為我指明瞭提升的道路。我強烈推薦所有希望編寫高質量、易於維護的Java代碼的開發者閱讀這本書,它一定會讓你受益匪淺。

評分

這本書真是讓人耳目一新!我一直覺得寫齣“能跑就行”的代碼是程序員的噩夢,但又常常因為項目周期或者技術棧的限製而陷入“技術債”的泥沼。讀完這本書,我纔意識到“可維護性”並非遙不可及的空中樓閣,而是可以通過一係列行之有效的方法論來逐步實現的。作者深入淺齣地剖析瞭“代碼不朽”的真正含義,不僅僅是說代碼能夠長時間運行,更重要的是它能夠輕鬆地被理解、修改、擴展和重構,而不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其中關於“擁抱抽象”和“編寫可測試代碼”的部分,我感受尤為深刻。過去我總是傾嚮於直接寫實現,覺得這樣更“高效”,但事實證明,一個良好的抽象層能夠極大地降低代碼的耦閤度,讓修改某個模塊的影響範圍最小化。而可測試代碼的編寫,更是將“可維護性”的驗證提前到瞭開發的早期,避免瞭後期大量的迴歸測試和bug修復。這本書就像一個經驗豐富的引路人,在我迷茫於代碼質量的提升之路上,為我點亮瞭前行的方嚮,讓我對如何編寫高質量的Java代碼有瞭全新的認識和信心。

評分

這本書的內容對我來說,簡直是“救命稻草”。我所在的團隊,代碼庫龐大且復雜,新人上手睏難,老員工也常常因為代碼耦閤過緊而束手束腳。我們一直在尋找一種有效的方法來改善現狀,但始終沒有找到突破口。直到我讀到這本書,纔發現原來問題並非無解。書中提齣的“單一職責原則”和“依賴倒置原則”,雖然聽起來有些理論化,但作者通過大量的Java代碼示例,將這些原則的應用場景解釋得淋灕盡緻。我發現,很多我們遇到的“難以修改”的代碼,本質上都是違反瞭這些基本的設計原則。通過學習這本書,我不僅理解瞭這些原則的“為什麼”,更重要的是學會瞭“怎麼做”。我開始嘗試在新的項目中應用這些原則,並著手對一些核心模塊進行重構。雖然過程充滿挑戰,但每次看到代碼變得更加清晰、易於測試,我都充滿瞭成就感。這本書給瞭我勇氣和方法,去挑戰那些曾經讓我望而卻步的代碼難題。

評分

還沒有看,應該不錯吧

評分

非常需要的一本書

評分

確實薄的可怕,做活動湊單勉強湊的

評分

物美價廉,購物首選京東,下次還買!

評分

趕上齣版社周年慶優惠,買瞭二十多本書,慢慢看

評分

這書很薄,估計就8mm吧,貴的要死,不過裏麵的東西說的挺好的

評分

挺好的一本書

評分

評分

書很薄,還沒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