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內核API完全參考手冊(第2版)

Linux內核API完全參考手冊(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邱鐵,周玉 著
圖書標籤:
  • Linux內核
  • API
  • 內核編程
  • 係統編程
  • C語言
  • 嵌入式
  • 驅動開發
  • 操作係統
  • 技術參考
  • 開發手冊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548775
版次:2
商品編碼:12047310
品牌:機工齣版
包裝:平裝
叢書名: Linux/Unix技術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64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基於zui新的Linux內核源代碼3.19.3版本,對常用的內核API作瞭係統歸納,並編寫瞭典型驗證程序,使理論分析與實際編程做到瞭統一。分析的內核API模塊包括:模塊機製內核API、進程管理內核API、進程調度內核API、中斷與異常機製內核API、時間與定時機製內核API、內存管理內核API、內核同步機製API、文件係統內核API和設備驅動與設備管理模塊內核API。

目錄

前 言
第1章 Linux內核API分析必備知識 1
1.1 Linux內核編程注意事項 1
1.2 本書中模塊編譯Makefile模闆 2
1.3 內核調試函數printk 3
1.4 內核編譯與定製 5
1.4.1 獲得Linux內核與補丁 5
1.4.2 準備編譯需要的工具 5
1.4.3 解壓內核 6
1.4.4 給內核打補丁 6
1.4.5 設定編譯選項 7
1.4.6 編譯與安裝內核 9
1.4.7 創建initramfs 10
1.4.8 設置grub 11
1.4.9 啓動選項 12
1.5 溫馨提示 12
本章參考文獻 13
第2章 內核模塊機製API 14
2.1 函數:__module_address( ) 14
2.2 函數:__module_text_address( ) 16
2.3 函數:__print_symbol( ) 19
2.4 函數:__symbol_get( ) 22
2.5 函數:__symbol_put( ) 25
2.6 函數:find_module( ) 27
2.7 函數:find_symbol( ) 31
2.8 函數:module_is_live( ) 36
2.9 函數:module_put( ) 38
2.10 函數:module_refcount( ) 40
2.11 函數:sprint_symbol( ) 42
2.12 函數:symbol_put_addr( ) 45
2.13 函數:try_module_get( ) 48
本章參考文獻 50
第3章 Linux進程管理內核API 51
3.1 函數:__task_pid_nr_ns( ) 51
3.2 函數:find_get_pid( ) 54
3.3 函數:find_pid_ns( ) 56
3.4 函數:find_vpid( ) 58
3.5 函數:get_pid( ) 60
3.6 函數:get_task_mm( ) 62
3.7 函數:mmput( ) 66
3.8 函數:ns_of_pid( ) 68
3.9 函數:pid_nr( ) 70
3.10 函數:pid_task( ) 72
3.11 函數:pid_vnr( ) 74
3.12 函數:put_pid( ) 76
3.13 函數:task_active_pid_ns( ) 78
3.14 函數:task_tgid_nr_ns( ) 80
本章參考文獻 82
第4章 Linux 進程調度內核API 83
4.1 函數:__wake_up( ) 83
4.2 函數:__wake_up_sync( ) 88
4.3 函數:__wake_up_sync_key( ) 91
4.4 函數:abort_exclusive_wait( ) 94
4.5 函數:add_wait_queue( ) 99
4.6 函數:add_wait_queue_exclusive( ) 102
4.7 函數:autoremove_wake_function( ) 105
4.8 函數:complete( ) 109
4.9 函數:complete_all( ) 112
4.10 函數:completion_done( ) 115
4.11 函數:current_thread_info( ) 118
4.12 函數:default_wake_function( ) 121
4.13 函數:do_exit( ) 124
4.14 函數:finish_wait( ) 126
4.15 函數:init_waitqueue_entry( ) 130
4.16 函數:init_waitqueue_head( ) 132
4.17 函數:kthread_create_on_node( ) 134
4.18 函數:kthread_stop( ) 136
4.19 函數:prepare_to_wait( ) 138
4.20 函數:prepare_to_wait_exclusive( ) 142
4.21 函數:remove_wait_queue( ) 147
4.22 函數:sched_setscheduler( ) 150
4.23 函數:set_cpus_allowed_ptr( ) 154
4.24 函數:set_user_nice( ) 157
4.25 函數:task_nice( ) 160
4.26 函數:try_wait_for_completion( ) 162
4.27 函數:wait_for_completion( ) 166
4.28 函數:wait_for_completion_interruptible_timeout( ) 169
4.29 函數:wait_for_completion_killable( ) 173
4.30 函數:wait_for_completion_timeout( ) 177
4.31 函數:wake_up_process( ) 180
4.32 函數:yield( ) 183
本章參考文獻 185
第5章 Linux中斷機製內核API 187
5.1 函數:__tasklet_hi_schedule( ) 187
5.2 函數:__tasklet_schedule( ) 190
5.3 函數:disable_irq( ) 193
5.4 函數:disable_irq_nosync( ) 193
5.5 函數:disable_irq_wake( ) 196
5.6 函數:enable_irq( ) 199
5.7 函數:enable_irq_wake( ) 201
5.8 函數:free_irq( ) 204
5.9 函數:irq_set_chip( ) 205
5.10 函數:irq_set_chip_data( ) 209
5.11 函數:irq_set_irq_type( ) 212
5.12 函數:irq_set_irq_wake( ) 214
5.13 函數:remove_irq( ) 217
5.14 函數:request_irq( ) 221
5.15 函數:request_threaded_irq( ) 225
5.16 函數:setup_irq( ) 229
5.17 函數:tasklet_disable( ) 232
5.18 函數:tasklet_disable_nosync( ) 234
5.19 函數:tasklet_enable( ) 236
5.20 函數:tasklet_hi_schedule( ) 237
5.21 函數:tasklet_init( ) 241
5.22 函數:tasklet_kill( ) 243
5.23 函數:tasklet_schedule( ) 245
5.24 函數:tasklet_trylock( ) 247
5.25 函數:tasklet_unlock( ) 248
本章參考文獻 251
第6章 Linux內存管理內核API 252
6.1 函數:__free_pages( ) 252
6.2 函數:__get_free_pages( ) 253
6.3 函數:__get_vm_area( ) 255
6.4 函數:__krealloc( ) 258
6.5 函數:alloc_pages( ) 261
6.6 函數:alloc_pages_exact( ) 264
6.7 函數:find_vma( ) 266
6.8 函數:find_vma_intersection( ) 270
6.9 函數:free_pages( ) 272
6.10 函數:free_pages_exact( ) 273
6.11 函數:get_unmapped_area( ) 274
6.12 函數:get_zeroed_page( ) 276
6.13 函數:kcalloc( ) 278
6.14 函數:kfree( ) 280
6.15 函數:kmalloc( ) 281
6.16 函數:kmem_cache_alloc( ) 283
6.17 函數:kmem_cache_create( ) 285
6.18 函數:kmem_cache_destroy( ) 288
6.19 函數:kmem_cache_free( ) 289
6.20 函數:kmem_cache_zalloc( ) 290
6.21 函數:kmemdup( ) 292
6.22 函數:ksize( ) 295
6.23 函數:kstrdup( ) 298
6.24 函數:kstrndup( ) 299
6.25 函數:kzalloc( ) 301
6.26 函數:memdup_user( ) 303
6.27 函數:mempool_alloc( ) 306
6.28 函數:mempool_alloc_pages( ) 308
6.29 函數:mempool_alloc_slab( ) 311
6.30 函數:mempool_create( ) 313
6.31 函數:mempool_destroy( ) 316
6.32 函數:mempool_free( ) 317
6.33 函數:mempool_free_pages( ) 318
6.34 函數:mempool_free_slab( ) 318
6.35 函數:mempool_kfree( ) 319
6.36 函數:mempool_kmalloc( ) 320
6.37 函數:mempool_resize( ) 322
6.38 函數:nr_free_buffer_pages( ) 325
6.39 宏:page_address( ) 326
6.40 宏:page_cache_get( ) 328
6.41 宏:page_cache_release( ) 330
6.42 函數:page_zone( ) 331
6.43 宏:probe_kernel_address( ) 334
6.44 函數:probe_kernel_read( ) 336
6.45 函數:vfree( ) 338
6.46 函數:vma_pages( ) 339
6.47 函數:vmalloc( ) 341
6.48 函數:vmalloc_to_page( ) 343
6.49 函數:vmalloc_to_pfn( ) 345
6.50 函數:vmalloc_user( ) 347
本章參考文獻 349
第7章 Linux內核定時機製API 350
7.1 函數:__round_jiffies( ) 350
7.2 函數:__round_jiffies_relative( ) 352
7.3 函數:__round_jiffies_up( ) 354
7.4 函數:__round_jiffies_up_relative( ) 356
7.5 函數:add_timer( ) 358
7.6 函數:current_kernel_time( ) 359
7.7 函數:del_timer( ) 361
7.8 函數:del_timer_sync( ) 364
7.9 函數:do_gettimeofday( ) 367
7.10 函數:do_settimeofday( ) 369
7.11 函數:get_seconds( ) 372
7.12 函數:getnstimeofday( ) 374
7.13 函數:init_timer( ) 376
7.14 函數:init_timer_deferrable( ) 378
7.15 函數:init_timer_key( ) 380
7.16 函數:init_timer_on_stack( ) 382
7.17 函數:init_timer_on_stack_key( ) 385
7.18 函數:mktime( ) 387
7.19 函數:mod_timer( ) 389
7.20 函數:mod_timer_pending( ) 392
7.21 函數:ns_to_timespec( ) 394
7.22 函數:ns_to_timeval( ) 396
7.23 函數:round_jiffies( ) 398
7.24 函數:round_jiffies_relative( ) 401
7.25 函數:round_jiffies_up( ) 404
7.26 函數:round_jiffies_up_relative( ) 406
7.27 函數:set_normalized_timespec( ) 409
7.28 函數:setup_timer( ) 411
7.29 函數:setup_timer_on_stack( ) 413
7.30 函數:timer_pending( ) 415
7.31 函數:timespec_add_ns( ) 417
7.32 函數:timespec_compare( ) 420
7.33 函數:timespec_equal( ) 422
7.34 函數:timespec_sub( ) 424
7.35 函數:timespec_to_ns( ) 426
7.36 函數:timeval_compare( ) 428
7.37 函數:timeval_to_ns( ) 431
7.38 函數:try_to_del_timer_sync( ) 433
本章參考文獻 435
第8章 Linux內核同步機製API 436
8.1 函數:atomic_add( ) 436
8.2 函數:atomic_add_negative( ) 438
8.3 函數:atomic_add_return( ) 440
8.4 函數:atomic_add_unless( ) 442
8.5 函數:atomic_cmpxchg( ) 444
8.6 函數:atomic_dec( ) 446
8.7 函數:atomic_dec_and_test( ) 448
8.8 函數:atomic_inc( ) 449
8.9 函數:atomic_inc_and_test( ) 451
8.10 函數:atomic_read( ) 453
8.11 函數:atomic_set( ) 453
8.12 函數:atomic_sub( ) 455
8.13 函數:atomic_sub_and_test( ) 457
8.14 函數:atomic_sub_return( ) 459
8.15 函數:down( ) 461
8.16 函數:down_interruptible( ) 463
8.17 函數:down_killable( ) 465
8.18 函數:down_read( ) 468
8.19 函數:down_read_trylock( ) 470
8.20 函數:down_timeout( ) 472
8.21 函數:down_trylock( ) 474
8.22 函數:down_write( ) 476
8.23 函數:down_write_trylock( ) 479
8.24 函數:downgrade_write( ) 481
8.25 宏:init_rwsem( ) 483
8.26 函數:read_seqbegin( ) 486
8.27 函數:read_seqretry( ) 488
8.28 函數:sema_init( ) 490
8.29 宏:seqlock_init( ) 492
8.30 函數:up( ) 494
8.31 函數:up_read( ) 496
8.32 函數:up_write( ) 497
8.33 函數:write_seqlock( ) 498
8.34 函數:write_sequnlock( ) 498
本章參考文獻 499
第9章 Linux文件係統內核API 500
9.1 函數:__mnt_is_readonly( ) 500
9.2 函數:current_umask( ) 502
9.3 函數:d_alloc( ) 504
9.4 函數:d_find_alias( ) 507
9.5 函數:dput( ) 510
9.6 函數:fget( ) 512
9.7 函數:generic_fillattr( ) 515
9.8 函數:get_fs_type( ) 517
9.9 函數:get_max_files( ) 520
9.10 函數:get_super( ) 522
9.11 函數:have_submounts( ) 525
9.12 函數:I_BDEV( ) 527
9.13 函數:inode_add_bytes( ) 529
9.14 函數:inode_get_bytes( ) 531
9.15 函數:inode_set_bytes( ) 533
9.16 函數:inode_sub_bytes( ) 535
9.17 函數:is_bad_inode( ) 537
9.18 函數:make_bad_inode( ) 538
9.19 函數:may_umount( ) 540
9.20 函數:may_umount_tree( ) 542
9.21 函數:mnt_want_write( ) 544
9.22 函數:notify_change( ) 545
9.23 函數:put_unused_fd( ) 547
9.24 函數:unshare_fs_struct( ) 549
9.25 函數:vfs_fstat( ) 551
9.26 函數:vfs_getattr( ) 553
9.27 函數:vfs_statfs( ) 556
本章參考文獻 559
第10章 Linux 設備驅動及設備管理API 560
10.1 函數:__class_create( ) 560
10.2 函數:__class_register( ) 562
10.3 函數:cdev_add( ) 563
10.4 函數:cdev_alloc( ) 564
10.5 函數:cdev_del( ) 566
10.6 函數:cdev_init( ) 572
10.7 宏:class_create( ) 577
10.8 函數:class_destroy( ) 578
10.9 宏:class_register( ) 581
10.10 函數:class_unregister( ) 582
10.11 函數:device_add( ) 589
10.12 函數:device_create( ) 589
10.13 函數:device_del( ) 592
10.14 函數:device_destroy( ) 592
10.15 函數:device_initialize( ) 599
10.16 函數:device_register( ) 606
10.17 函數:device_rename( ) 607
10.18 函數:device_unregister( ) 613
10.19 函數:get_device( ) 620
10.20 函數:put_device( ) 621
10.21 函數:register_chrdev( ) 625
10.22 函數:unregister_chrdev( ) 626
10.23 部分相關函數說明 634
本章參考文獻 635
附錄 Linux內核API快速檢索錶 636

前言/序言

  Preface前  言  進入21世紀以來,IT技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嚮前發展。Linux作為源碼開放的操作係統,在眾多的愛好者和網絡黑客的共同努力下,不斷成長並趨於完善。由於GNU計劃所開發的各種組件和係統發行版所必備的軟件可以運行於Linux內核之上,整個內核符閤GNU通用公共許可證(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使得Linux在PC、服務器以及嵌入式係統開發等領域得到瞭廣泛的應用。   作者在長期的Linux內核開發中發現,當前介紹內核API方麵的書籍很少。目前市麵的關於Linux內核編程開發方麵的書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Linux內核分析,所分析的內核源代碼版本一般相對較早,而對於最新版本的內核源代碼很少提及;第二類,Linux編程類,主要是以用戶層麵上的編程為主,一般涉及用戶API;第三類,嵌入式Linux開發,相對於特定的硬件平颱,隻對所用到的特定內核API進行簡要說明。對於Linux內核編程開發,需要全麵瞭解內核API,而目前市麵上找不到一本能夠全麵介紹最新的Linux內核API的圖書,這也正是本書寫作的目的所在。   本書的編寫工作從2015年6月開始,所有的內核API驗證實例基於最新的Linux內核源代碼3.19.3版本。經過近十一個月的源代碼分析、編程實踐與實例驗證,對常用的內核API進行係統歸納,並編寫瞭典型驗證程序,使理論分析與實際編程實現統一。分析的內核API模塊包括:內核模塊機製API、進程管理內核API、進程調度內核API、中斷機製內核API、時間與定時機製內核API、內存管理內核API、內核同步機製API、文件係統內核API和設備驅動及設備管理模塊內核API。   在實例編寫過程中,感謝鄧瑩瑩參與瞭部分實例的驗證,以及機械工業齣版社華章公司編輯為本書的齣版所做的工作。另外,筆者聽取瞭同事、同行專傢意見和建議,並參閱瞭大量中文、外文文獻和網絡論壇的精華資料,特彆是活躍在開放源代碼社區的Linux愛好者,在此嚮他們錶示感謝。   由於Linux更新速度較快,再加上編者所具備知識的廣度和深度所限,書中存在的錯誤與不當之處請各位同仁批評指正。對於書中的問題,讀者可以發送到E-mail:qiutie@ieee.org,能夠及時與筆者交流,以便再版時更正與完善。   編者2016年5月1日於大連
《深入探索:Linux內核內部機製與開發者指南(修訂版)》 本書旨在為有誌於深入理解Linux內核運作原理的開發者、係統管理員和計算機科學研究人員提供一份詳實而全麵的技術指南。我們拋開錶麵概念,直擊內核的核心,為您揭示操作係統最深層的奧秘。本書內容經過精心組織和優化,聚焦於Linux內核的關鍵組件、設計哲學以及實際應用中的最佳實踐,旨在幫助讀者構建堅實的內核知識體係,從而更有效地進行係統開發、性能調優和故障排查。 第一部分:內核架構與基礎模塊 第一章:Linux內核概覽與設計哲學 本章將首先勾勒齣Linux內核的宏觀圖景,介紹其模塊化設計、微內核與宏內核的權衡,以及Linux內核所秉承的“一切皆文件”等核心設計理念。我們將深入探討內核的啓動過程,從引導加載程序到第一個用戶空間進程的誕生,理解內核如何初始化硬件,加載驅動,以及構建起整個操作係統的骨架。此外,還將討論內核的開發模式、版本迭代的演進曆程,以及社區貢獻的生態係統,讓讀者對Linux內核的生命力和發展方嚮有一個整體的認識。 第二章:進程與綫程管理 進程和綫程是操作係統運行的基礎。本章將詳細闡述Linux內核中的進程調度器,包括各種調度算法(如CFS、O(1)、BFS等)的工作原理、優先級機製、時間片分配策略以及多核環境下的調度挑戰。我們將深入瞭解進程的生命周期管理,包括創建(fork, exec)、終止、僵屍進程、孤兒進程等概念。綫程的實現方式(用戶空間綫程與內核空間綫程),以及它們在Linux中的映射關係(NPTx模型)也將得到細緻的剖析。此外,我們還將探討進程間通信(IPC)機製,如管道、消息隊列、共享內存、信號量和套接字,理解它們在內核中的實現細節和效率考量。 第三章:內存管理 內存管理是操作係統中最復雜也最關鍵的部分之一。本章將深入剖析Linux內核的內存管理單元(MMU)以及相關的硬件支持。我們將詳細介紹虛擬內存的概念,包括頁錶、頁大小、TLB(Translation Lookaside Buffer)以及地址翻譯過程。內核如何進行物理內存分配、內存迴收(頁麵置換算法,如LRU)、內存映射(mmap)、以及用戶空間和內核空間的內存劃分與交互都將一一展開。文件係統緩存(Page Cache)和內存分配器(如Buddy System、Slab Allocator)的工作原理和優化策略也將是本章的重點。我們還將探討內存鎖定、內存保護機製以及如何處理內存溢齣和性能瓶頸。 第四章:中斷與異常處理 中斷和異常是響應外部事件和處理程序錯誤的核心機製。本章將詳細解析Linux內核的中斷處理流程,從硬件中斷信號的産生、CPU的中斷控製器,到中斷描述符錶(IDT)的查找、中斷服務例程(ISR)的執行,以及後續的軟中斷(Softirqs)和tasklets。我們將深入理解中斷上下文和進程上下文的區彆,以及在這些不同上下文中可以執行的操作限製。異常處理機製,包括頁麵錯誤、係統調用錯誤等,也將得到詳細的闡述。對於驅動開發者而言,理解中斷處理對於編寫高效、可靠的設備驅動至關重要。 第二部分:內核核心組件與機製 第五章:係統調用接口 係統調用是用戶空間程序與內核交互的唯一途徑。本章將詳細講解Linux係統調用的工作原理,包括係統調用號、係統調用錶(sys_call_table)以及係統調用發生的上下文切換過程。我們將剖析幾個典型的係統調用,如read、write、open、close、brk、sbrk等,理解它們在內核中的實現細節。此外,我們將探討係統調用的性能開銷,以及如何通過封裝和優化來提高應用程序的響應速度。對於需要開發底層應用程序或係統工具的開發者,理解係統調用接口是必不可少的。 第六章:文件係統 Linux支持多種文件係統,本章將深入探究Linux VFS(Virtual File System)層,理解其抽象接口如何屏蔽不同文件係統的底層差異。我們將詳細介紹幾種主流文件係統的內部結構和工作原理,如Ext4、XFS、Btrfs,包括其元數據管理、數據塊組織、文件查找、目錄結構以及日誌記錄等機製。文件係統的緩存機製(Page Cache)如何與內存管理協同工作,以及如何進行文件係統的掛載、卸載和檢查(fsck)也將被詳細講解。對於係統管理員和數據庫開發者,深入理解文件係統是優化I/O性能的關鍵。 第七章:設備驅動模型 設備驅動是連接硬件與操作係統的橋梁。本章將全麵介紹Linux內核的設備驅動模型,包括字符設備、塊設備和網絡設備驅動的通用框架。我們將詳細講解Linux設備模型,包括總綫、設備、驅動的注冊與匹配機製。PCI、USB、I2C等常見總綫驅動的實現細節,以及如何編寫一個簡單的字符設備驅動程序(包括`file_operations`結構體及其成員函數)將是本章的重點。此外,我們還將觸及平颱設備、ACPI、設備樹(Device Tree)等現代Linux係統中的驅動開發相關概念。 第八章:進程間通信(IPC)深度解析 本章將在第一部分對IPC機製的介紹基礎上,進行更深入的剖析。我們將詳細講解各種IPC機製在內核中的具體實現,包括它們的數據結構、同步與互斥機製,以及性能上的權衡。例如,管道的內部實現、消息隊列的緩衝區管理、共享內存的映射與解除、信號量的計數與等待隊列,以及套接字在內核中的傳輸協議棧實現。我們還將探討更高級的IPC機製,如D-Bus,以及它們如何幫助應用程序實現復雜的交互。 第九章:同步與並發控製 在多處理器和多綫程環境下,同步與並發是必須麵對的挑戰。本章將深入探討Linux內核提供的各種同步原語,包括自鏇鎖(Spinlocks)、互斥鎖(Mutexes)、讀寫鎖(RW Locks)、信號量(Semaphores)、原子操作(Atomic Operations)以及順序鎖(Seqlocks)。我們將詳細講解它們的使用場景、性能特點、死鎖的避免策略,以及在不同硬件平颱下的實現差異。並發場景下的競態條件(Race Conditions)和如何使用內核提供的工具來檢測和調試它們也將是本章的重要內容。 第十章:網絡協議棧 Linux強大的網絡功能離不開其高效的網絡協議棧。本章將深入剖析Linux內核的網絡協議棧,從數據鏈路層到應用層。我們將詳細講解TCP/IP協議族的工作原理,包括IP數據包的路由、TCP的連接建立、數據傳輸、擁塞控製和連接斷開。UDP、ICMP等協議的實現細節也將被介紹。套接字(Sockets)在內核中的抽象模型、套接字緩衝區(sk_buff)的管理,以及網絡設備驅動如何與協議棧交互都將是本章的重點。我們還將觸及Socket選項、網絡性能調優以及Netfilter/iptables等網絡過濾和NAT機製。 第三部分:內核進階與實踐 十一章:模塊化開發與內核模塊 Linux內核的模塊化設計允許動態加載和卸載內核功能。本章將詳細講解Linux內核模塊(LKM)的開發流程,包括模塊的編寫、編譯、加載和卸載。我們將介紹內核模塊的生命周期管理,以及模塊間的依賴關係。模塊參數、導齣符號(Exporting Symbols)、以及如何編寫一個簡單的內核模塊示例將是本章的實踐內容。理解內核模塊對於驅動開發、添加新功能以及調試內核至關重要。 十二章:性能分析與調優 理解內核的性能瓶頸是優化係統錶現的關鍵。本章將介紹Linux內核常用的性能分析工具,如`perf`、`ftrace`、`oprofile`、`strace`和`lsof`等。我們將學習如何利用這些工具來診斷CPU占用率高、內存泄漏、I/O延遲等問題,並深入分析其背後的內核機製。此外,本章還將提供一係列實用的內核性能調優技巧,包括調整內核參數、優化調度器、改進內存管理以及文件係統配置等方麵。 十三章:內核調試技術 內核調試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任務,本章將為您提供全麵的指導。我們將介紹內核調試的常用方法,包括使用`printk`進行日誌輸齣、內核級斷點調試(如GDB配閤QEMU或JTAG接口)、以及使用`kmemleak`等工具來檢測內存泄漏。我們將探討內核panic的分析過程,以及如何通過分析core dump來定位問題。理解不同調試場景下的注意事項以及如何編寫可調試的代碼也將是本章的重點。 十四章:安全與加固 安全性是現代操作係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章將探討Linux內核的安全特性,包括用戶權限管理、文件權限模型、SELinux/AppArmor等強製訪問控製(MAC)機製。我們將深入理解內核如何執行權限檢查,以及如何防止常見的安全漏洞。此外,本章還將介紹內核級彆的安全加固技術,如限製內核模塊的加載、禁用不必要的服務,以及內存保護機製等。 十五章:未來展望與社區貢獻 本章將對Linux內核的未來發展方嚮進行展望,包括新技術的引入(如eBPF、Rust在內核中的應用)、性能的持續優化、以及對新型硬件的支持。我們將介紹如何參與Linux內核的社區貢獻,包括代碼貢獻、bug報告、文檔編寫以及參與郵件列錶的討論。希望本書能夠激發讀者對Linux內核更深入的探索熱情,並鼓勵大傢成為Linux生態係統的一份子。 本書力求在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上達到新的高度,每一章都經過瞭嚴謹的邏輯梳理和技術考證。我們相信,通過閱讀本書,您將能夠更清晰、更深刻地理解Linux內核的工作原理,從而在您的技術實踐中更上一層樓。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對我來說,簡直就是一本“救命稻草”。最近我正在負責一個涉及網絡協議棧深度定製的項目,之前遇到瞭一些特彆難以調試的問題,涉及到TCP/IP的底層實現。網上搜集到的資料往往零散且不係統,讓我花費瞭大量時間去拼接和理解。 《Linux內核API完全參考手冊(第2版)》在這方麵提供瞭無與倫比的幫助。它對網絡相關的API,比如socket選項、netfilter鈎子、路由策略等,都進行瞭非常詳細的闡述。我尤其喜歡它對數據包在內核中傳輸過程的講解,以及不同API在這一過程中的作用。書中還解釋瞭許多與性能優化相關的API,比如大頁內存、CPU親和性等,這些對於我優化網絡吞吐量至關重要。能夠在一個地方找到如此全麵和深入的內核網絡API資料,簡直是太幸運瞭。

評分

作為一名有著多年Linux係統開發經驗的從業者,我不得不說,《Linux內核API完全參考手冊(第2版)》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角。過去,我的工作更多地集中在應用層,或者對內核的瞭解也僅限於日常使用的係統調用。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看到瞭內核的宏偉全貌。它不僅僅是羅列API,更重要的是,它闡述瞭API背後的設計哲學和實現原理。 例如,在閱讀關於內存管理的章節時,我纔真正理解瞭 Slab 分配器、夥伴係統以及頁錶是如何協同工作的,這遠比教科書上的理論講解來得生動和實用。書中對每一個API的解釋都非常到位,從參數的含義,到返迴值可能的狀態,再到相關的上下文和注意事項,都描繪得清清楚楚。特彆是那些經常被忽略的錯誤處理和競態條件,書中也給齣瞭詳盡的分析和建議。這種深入的剖析,使得我在編寫更健壯、更高性能的內核模塊時,能夠有更加堅實的基礎和更清晰的思路。

評分

這次入手瞭《Linux內核API完全參考手冊(第2版)》,本來是抱著解決眼前燃眉之急的心態,想著起碼能快速查到幾個關鍵函數的使用方法。結果拿到手,真的被它的厚度給震撼到瞭。翻開目錄,簡直是琳琅滿目,各種子係統、驅動模型、內存管理、進程調度、網絡協議棧……每一個模塊都分得那麼細緻。我原本以為它就是一本簡單的API查詢手冊,結果它更像是一本詳盡的內核開發百科全書。 之前在工作中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比如某個驅動總是齣現意料之外的崩潰,或者性能瓶頸總是在一些難以捉摸的地方。我嘗試過在網上搜尋零散的信息,但往往是東拼西湊,理解起來斷斷續續,而且很多時候答案都隻停留在錶麵。有瞭這本書,我終於可以係統地去理解那些底層機製瞭。比如,當你看到一個函數調用時,它背後關聯的內核數據結構、可能觸發的調度行為、甚至是如何在不同的硬件平颱上實現的,都能在這本書裏找到蛛絲馬跡。它讓我感覺自己不再是那個隻能“摸著石頭過河”的開發者,而是有瞭一張清晰的地下地圖,可以更深入地去挖掘問題的根源。

評分

說實話,一開始拿到《Linux內核API完全參考手冊(第2版)》的時候,我甚至有點畏懼。畢竟,Linux內核的復雜程度是齣瞭名的。我擔心這本書會過於晦澀難懂,充斥著我無法理解的術語和概念。然而,當我真正開始翻閱它的時候,我驚喜地發現,它的編排邏輯非常清晰,而且語言錶達也力求簡潔明瞭。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並沒有簡單地堆砌API,而是通過大量精心設計的代碼示例來輔助說明。這些示例不僅能夠幫助我理解API的用法,更重要的是,它們能夠展示API在實際場景中的應用。比如,在學習如何創建和管理進程時,書中提供的示例代碼,清晰地展示瞭fork、execve、waitpid等函數的使用順序和交互方式,讓我能夠快速上手,並且避免一些常見的陷阱。這種“學以緻用”的學習方式,極大地提高瞭我的學習效率。

評分

坦白講,我之前一直對Linux內核的開發感到有些望而卻步,覺得那是一個高不可攀的領域。但是,當我的朋友推薦瞭《Linux內核API完全參考手冊(第2版)》給我之後,我決定嘗試一下。齣乎意料的是,這本書的“入門友好度”遠超我的預期。 它並沒有一開始就拋齣大量復雜的概念,而是從一些相對基礎的API開始講解,然後逐步深入。我最欣賞的是書中對每個API的“邊界條件”和“潛在陷阱”的提醒。比如,在使用某些文件係統相關的API時,書中會明確指齣在並發訪問下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及如何通過加鎖等方式來避免。這種細緻入微的提示,對於新手來說,能夠避免走很多彎路。 而且,書中還會適時地引導讀者去思考API背後的設計思路,而不是簡單地記憶調用方式。這讓我逐漸意識到,理解內核的設計哲學,比死記硬背API要重要得多。這本書讓我覺得,內核開發並不是遙不可及的,隻要有閤適的工具和方法,每個人都有可能深入其中。

評分

勛章節時候買的書,白菜價買來的,真爽!

評分

看內核比較費勁,看看API有沒有幫助

評分

內核的api,與想像的不一樣

評分

公司購書,都是在京東買的。

評分

Linux內核API完全參考手冊(第2版)

評分

Linux內核API完全參考手冊(第2版)

評分

書不錯,買瞭很多,以後慢慢看

評分

很好,一點一點積纍內核知識

評分

不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