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圃,生于1946年,山东历城人。南开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为中国绘画的传统艺术题材,梅兰竹菊因其简单易学,又能融会雅致,深受中国画学习者喜爱。
我一直觉得,画竹是一件非常有讲究的事情,它不仅仅是技巧的运用,更是一种心境的表达。这本书让我在这方面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作者在介绍竹的画法时,非常注重笔墨的运用,他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用笔的十二种形态,从起笔的“露锋”到收笔的“藏锋”,再到行笔过程中的“顿挫”、“转折”,每一个细节都讲解得非常到位。我尤其喜欢他对于“墨”的讲解,如何运用“浓墨、淡墨、焦墨、湿墨、涨墨”等多种墨法,来表现竹的不同质感和色彩变化,比如如何用浓墨勾勒竹竿的轮廓,用淡墨渲染竹叶的阴影,用焦墨表现竹节的沧桑感,这让我对墨色的运用有了更深的理解。书中还提到了“气韵生动”这个概念,强调画竹要讲究整体的“气势”和“神韵”,而不是孤立地去画每一个枝叶。作者通过对大量经典画作的分析,为我们展示了如何通过笔墨的连接和呼应,来营造出一种生动而富有生命力的整体感。例如,在讲解如何表现竹的“风姿”时,作者会教导我们如何在画风中注入风的动感,让竹竿和竹叶都随着风的吹拂而摇曳,这种对动态的捕捉,让我深受启发。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惊喜。作为一名艺术院校的学生,我对中国传统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对于“四君子”的创作,更是情有独钟。这本书关于竹的画法,其独到之处在于将写意精神贯穿于整个绘画过程中。作者在讲解竹竿时,强调了“骨法用笔”,也就是要画出竹竿的骨骼感和力量感,而不是简单的线条堆砌。他通过对笔墨语言的深入剖析,指导我们如何运用飞白、积墨、破墨等技法,来表现竹竿的挺拔、坚韧,以及竹节处的圆润饱满。在描绘竹叶时,作者更是提出了“墨分五色”的理念,教导我们如何通过墨色的浓淡、干湿、虚实变化,来表现竹叶的生动姿态和层次感,例如如何运用“顺锋”、“逆锋”来描绘不同方向的竹叶,如何通过排叠来营造竹叶的疏密之美。书中还特别强调了“意”的表达,认为画竹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要通过笔墨的挥洒,来抒发作者的情感和志趣。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过程中,引用了大量古代诗词和绘画理论,帮助我们理解竹的象征意义,从而将个人情感融入到绘画创作中。例如,作者在讲解如何表现竹的“虚心”时,引用了“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的诗句,让我们从精神层面去理解竹的品格,并将这种理解体现在笔墨之中。
评分这本书是我近几年来读到过的最实用、最有启发的中国画入门读物之一,尤其是关于写意竹的章节,更是让我受益匪浅。作者在讲解竹的画法时,并没有局限于一成不变的套路,而是强调“师法自然”和“形神兼备”的创作理念。他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如何观察竹的生长规律,如何捕捉竹的动态美,以及如何通过笔墨的挥洒,来表现竹的内在精神。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竹竿”的讲解,他不仅仅是教你如何画出竹节,更是教你如何通过笔墨的粗细、曲直、方圆变化,来表现竹竿的质感和力度。他详细讲解了如何运用“飞白”、“积墨”等技法,来表现竹竿的挺拔和坚韧。在描绘“竹叶”时,作者更是强调了“以少胜多”的艺术手法,教导我们如何通过寥寥数笔,就能勾勒出竹叶的生动姿态,以及如何通过竹叶的虚实对比,来营造出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范例,这些范例不仅展示了作者的精湛画技,更重要的是,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模仿的范本,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书中的讲解。
评分我一直对水墨竹的写意画法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入门教程。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是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作者在书中,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复杂的技法,而是从最基础的“用笔”和“用墨”讲起,循序渐进,让我感觉非常容易理解。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笔”的讲解,他不仅仅是教你如何握笔,更是教你如何通过笔的走向,来表现竹竿的挺拔和竹叶的飘逸。他详细讲解了“中锋”、“侧锋”、“逆锋”等不同用笔方法在画竹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笔力的变化来表现竹的刚柔并济。在“墨”的运用上,作者更是给了我巨大的启发,他教会我如何运用“浓、淡、干、湿”四种墨色来表现竹的不同形态,例如如何用浓墨勾勒竹竿,用淡墨渲染竹叶,用干墨表现竹节的沧桑,用湿墨表现竹叶的清新。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方法去练习,惊喜地发现,我笔下的竹,不再是僵硬的线条,而是变得更加生动和富有生命力。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竹的文化寓意的讲解,这让我觉得,我在学习绘画的同时,也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愉快的学习体验。我一直对手绘竹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苦于找不到一个好的入门方法。作者在书中,以一种非常友好的方式,循序渐进地介绍了写意竹画的各种技法。我特别欣赏他对“竹竿”的讲解,他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形态描绘,而是深入到竹竿的“节”是如何生长,它所蕴含的“虚心”精神,并引导我们将这种理解融入到笔墨之中。他通过对不同角度、不同光照下竹竿的描绘,让我们能够充分理解如何运用笔墨来表现其立体感和质感。在“竹叶”的描绘上,作者更是将“写意”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他教导我们如何通过“点、染、皴”等技法,来表现竹叶的疏密、浓淡、聚散,以及风吹竹动的动态美。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方法去练习,惊喜地发现,我笔下的竹,不再是死板的线条,而是充满了生机和灵气。而且,书中还提供了许多经典的写意竹画范例,这些范例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学习和揣摩的宝贵财富。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深沉的墨色晕染,几竿翠竹挺拔而立,笔触苍劲有力,仿佛能闻到竹叶的清香,感受到雨后的清新。我一直对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梅兰竹菊“四君子”,它们不仅是绘画题材,更是文人品格的象征。拿到这本书,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想从中一窥究竟。作者在开篇就对竹的生长习性、形态特征进行了细致的入微的观察和描绘,从根部遒劲的盘曲,到竹竿节节分明的挺拔,再到竹叶疏密有致的灵动,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生命的张力。我尤其欣赏的是作者在讲解过程中,并没有枯燥地罗列技法,而是巧妙地融入了诗词、典故,让我在学习绘画的同时,也能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比如,在讲解如何表现竹的劲节时,作者引用了“岁寒知松柏,更显竹节刚”的诗句,让我瞬间领悟到画竹不仅仅是形似,更要神似,要画出竹子的那种不屈不挠、顶天立地的精神。书中对于不同季节、不同光照下的竹的画法也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例如描写雨中之竹,如何在墨色中营造出湿润感和朦胧感,又如描绘夕阳下的竹,如何运用色彩和光影来表现竹叶的明暗对比和金黄的色彩。这些细节的讲解,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帮助,能够让他们少走弯路,更快地掌握绘画的要领。我迫不及待地想拿起笔,按照书中的指导,去尝试描绘属于我自己的竹。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这个长期以来一直困扰于如何画好竹的爱好者来说,简直是一场及时雨。作者的讲解非常系统和全面,从最基础的笔法、墨法,到高阶的章法、意境,几乎涵盖了写意竹画的所有重要方面。我特别欣赏的是,书中并没有一味地强调技巧的复杂性,而是更注重引导读者去理解竹的内在精神和外在形态之间的联系。例如,在讲解如何画竹竿时,作者不仅告诉我们如何落笔,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理解竹竿的“节”是如何生长的,它象征着什么。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大量的范例,让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笔的落下,都蕴含着作者对竹的深刻理解。对于竹叶的描绘,书中更是细致入微,从单片竹叶的形态,到多片竹叶的组合,再到整株竹的生长姿态,都有详尽的讲解。作者尤其强调了竹叶的“虚实”和“疏密”,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竹画看起来生动飘逸,而有些则显得呆板沉重。我尝试按照书中的方法去画,惊喜地发现,我笔下的竹,似乎真的有了生命力,不再是死气沉沉的线条集合。
评分我是一名有着多年绘画基础的爱好者,尤其偏爱写意山水。当得知有这本关于写意梅兰竹菊画法的专著,特别是其中的“竹”部分,我立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拿到书后,我首先被其严谨的学术态度所折服。作者并非简单地展示范画,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竹的结构、线条、墨韵等核心要素。在讲解竹竿的画法时,作者详细阐述了起笔、行笔、收笔的力度和角度变化,以及如何运用不同的笔触来表现竹竿的粗细、曲直和转折,特别是关于“节”的刻画,不仅仅是简单的线条连接,而是如何通过墨色的浓淡、枯湿来赋予竹节生命力。对于竹叶的描绘,书中的讲解更是精妙绝伦。作者通过对竹叶生长规律的深入研究,总结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画法,例如如何运用“侧锋”、“卧笔”等技法来表现竹叶的舒展、摇曳之态,以及如何通过墨色的变化来区分不同竹叶的层次和阴影。更令我惊喜的是,书中还详细讲解了如何根据不同的意境来表现竹,比如,如何画出孤傲清高的独竹,如何画出竹林深处的幽静,如何画出风中摇曳的竹的动感。这些讲解,对于我这样已经有一定基础的画者来说,无疑是如获至宝,能够帮助我进一步提升画技,让我的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第一眼就被其精致的装帧和充满意境的封面所吸引。翻开书页,作者的讲解更是让我眼前一亮。他对于写意竹的画法,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深入的研究。我一直觉得,画竹是一门非常讲究笔墨功夫的艺术,而这本书,恰恰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作者从最基础的“笔法”讲起,详细地讲解了如何在执笔、运腕、落笔等各个环节上做到精准到位,从而能够表现出竹的挺拔、坚韧。他特别强调了“用墨”的技巧,如何通过“浓、淡、干、湿、焦”等不同的墨色变化,来表现竹的层次感、质感和生命力。我尤其喜欢他对“竹叶”的讲解,他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教导我们如何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竹叶的疏密、聚散和动感,让我觉得,我笔下的竹叶,仿佛真的在随风摇曳。而且,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关于竹的文化寓意和美学理念的阐述,这让我觉得,我在学习绘画的同时,也仿佛在进行一场关于东方美学的探索。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由繁化简”,作者在讲解写意竹画的技法时,将复杂的笔墨语言提炼成了一套系统而又易于掌握的法则。我曾经尝试过学习一些国画教程,但往往因为过于强调写实或者技法本身的复杂而感到望而却步。这本书则不同,它从写意的角度出发,强调的是神韵和意境的表达,而这些,恰恰是我一直以来所追求的。作者在讲解竹竿时,不仅仅是教你如何画出竹节,更是教你如何用笔去表现竹竿的“筋骨”,如何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来体现竹竿的“质感”。在描绘竹叶时,作者更是强调了“一叶知秋”的道理,教导我们如何通过寥寥数笔,就能勾勒出竹叶的生动姿态,以及如何通过竹叶的疏密对比,来营造出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风”的讲解,如何用笔墨来表现风吹竹动的动态美,这让我觉得,我画出的竹,不再是静止的,而是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而且,书中还穿插了大量的中国古代文人的诗词和品竹心得,这让我觉得,在学习绘画的同时,也仿佛与古人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评分好
评分好书!满满的知识!!!国画学习者的良师益友。
评分好书!满满的知识!!!国画学习者的良师益友。
评分每月买书由一千多到三四千,全落在京东上了,你懂我!
评分京东活动购书,真心不错,可以存不少好书。
评分京东买东西就快!太快了物流!
评分京东活动购书,真心不错,可以存不少好书。
评分京东活动购书,真心不错,可以存不少好书。
评分京东买东西就快!太快了物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