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bus软件开发实战指南

Modbus软件开发实战指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更更 著
图书标签:
  • Modbus
  • 工业协议
  • 软件开发
  • 嵌入式
  • PLC
  • SCADA
  • 通信协议
  • 数据采集
  • Modbus RTU
  • Modbus TCP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64754
版次:1
商品编码:1205334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3
字数:281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Modbus是工业自动化领域使用*广泛的通信协议之一,随着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物联网以及“互联网+”等概念的兴起,Modbus通信技术也从串行总线发展到了Modbus TCP,方兴未艾。为了让广大在校学生、工业控制和自动化工程师、技术人员了解Modbus协议的内涵,特别是彻底掌握Modbus通信技术的软件开发方法,作者从初学者的角度,由浅入深,循循善诱,以文字和画面相结合的方式撰写了本书。

  本书分为11章,依次介绍了Modbus协议,特别是功能码消息帧的定义,然后从软件开发的角度,详细介绍了辅助调试工具、软件开发环境的构筑,重点介绍和解析了libmodbus开发库的源代码,以及使用libmodbus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的开发技巧。阅读本书,可快速入门并精通Modbus软件开发技术。作为一本软件技术开发指南的书籍,本书不仅仅局限于Modbus通信协议,对其他通信协议的软件开发也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本书可作为各大中专院校、工程设计院、系统集成商和工厂企业的Modbus通信协议开发人员的软件设计和开发的入门指导书籍,也可作为工业自动化领域及物联网开发的参考资料,还可供广大自动化及通信专业的教师、学生及物联网开发爱好者阅读。

作者简介

  杨更更,200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先后加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日本横河电机株式会社等多家大型企业工作。曾作为主要研发人员,参与过多个大型项目的开发,了解并精通各现场总线通信协议,所开发的多个软硬件设备,正在世界各地稳定地运行。作为一个纯粹的技术开发者,闲暇时爱读书,所猎甚广,每有所得便欣欣然也。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初识Modbus1
1.1背景2
1.2模型4
1.3协议版本4
1.4通信设备6
1.5事务处理6
1.6专业术语9

第2章Modbus开发环境11
2.1虚拟串口软件12
2.1.1什么是虚拟串口软件12
2.1.2使用方法13
2.2Modbus Poll的使用16
2.2.1简介16
2.2.2功能17
2.2.3使用方法18
2.3Modbus Slave的使用21
2.3.1简介21
2.3.2功能22
2.3.3使用方法232.4Modbus Poll�睸lave互联互通24
2.5Visual Studio 2015的安装28

第3章Modbus协议的相关知识31
3.1协议概要32
3.2Modbus寄存器34
3.2.1寄存器种类说明34
3.2.2寄存器地址分配35
3.3Modbus串行消息帧格式35
3.3.1ASCII消息帧格式36
3.3.2RTU消息帧格式36
3.3.3地址域38
3.3.4功能码域39
3.3.5数据域39
3.4Modbus差错校验39
3.4.1LRC校验40
3.4.2CRC校验42
3.5字节序和大小端49
3.5.1来历49
3.5.2为什么会有大小端50
3.5.3什么是“大端”和“小端”51
3.6Modbus TCP消息帧格式53
3.6.1协议描述53
3.6.2查询与响应报文例56

第4章Modbus功能码详解59
4.1功能码概要60
4.201(0x01)读取线圈/离散量输出状态61
4.2.1功能说明61
4.2.2查询报文61
4.2.3响应报文62
4.2.4借助工具软件观察和理解63
4.302(0x02)读取离散量输入值72
4.3.1功能说明72
4.3.2查询报文72
4.3.3响应报文73
4.403(0x03)读取保持寄存器值74
4.4.1功能说明74
4.4.2查询报文74
4.4.3响应报文75
4.504(0x04)读取输入寄存器值76
4.5.1功能说明76
4.5.2查询报文76
4.5.3响应报文77
4.605(0x05)写单个线圈或单个离散输出78
4.6.1功能说明78
4.6.2查询报文79
4.6.3响应报文79
4.706(0x06)写单个保持寄存器80
4.7.1功能说明80
4.7.2查询报文80
4.7.3响应报文81
4.808(0x08)诊断功能82
4.8.1功能说明82
4.8.2查询报文82
4.8.3响应报文83
4.8.4诊断子功能码84
4.911(0x0B)获取通信事件计数器87
4.9.1功能说明87
4.9.2查询报文87
4.9.3响应报文88
4.1012(0x0C)获取通信事件记录89
4.10.1功能说明89
4.10.2查询报文89
4.10.3响应报文90
4.1115(0x0F)写多个线圈91
4.11.1功能说明91
4.11.2查询报文91
4.11.3响应报文92
4.1216(0x10)写多个保持寄存器93
4.12.1功能说明93
4.12.2查询报文93
4.12.3响应报文95
4.1317(0x11)报告从站ID(仅用于串行链路)96
4.13.1功能说明96
4.13.2查询报文96
4.13.3响应报文97
4.14Modbus异常响应97

第5章libmodbus开发库101
5.1功能概要102
5.2源码获取与编译102
5.3与应用程序的关系109

第6章libmodbus源码解析111
6.1类型与结构定义112
6.1.1精细类型定义112
6.1.2常量定义114
6.1.3核心结构体定义之一115
6.1.4核心结构体定义之二120
6.2常用接口函数122
6.2.1各类辅助接口函数122
6.2.2各类Modbus功能接口函数126
6.2.3数据处理的相关函数或宏定义131
6.3RTU/TCP关联接口函数132
6.3.1RTU模式关联函数133
6.3.2TCP模式关联函数135
6.4部分内部函数详解135
6.4.1函数read_io_status()135
6.4.2函数read_registers()141
6.4.3函数write_single()144
6.4.4函数modbus_mapping_new_start_
address()147
6.5开发应用程序基本流程151

第7章完整RTU模式开发范例153
7.1开发RTU Master端154
7.1.1新建工程154
7.1.2添加开发库155
7.1.3添加应用源代码158
7.1.4代码调试166
7.2开发RTU Slave端169
7.2.1新建工程并添加开发库169
7.2.2添加应用源代码169

第8章完整TCP模式开发范例173
8.1开发TCP Client端174
8.1.1新建工程174
8.1.2添加开发库176
8.1.3添加应用源代码177
8.1.4代码调试186
8.2开发TCP Server端189
8.2.1新建工程并添加开发库189
8.2.2添加应用源代码189

第9章Visual Basic中使用libmodbus193
9.1函数调用约定与修饰名194
9.1.1函数调用约定194
9.1.2函数修饰名196
9.1.3调用约定的使用198
9.2模块定义文件198
9.3对libmodbus开发库的改造200
9.3.1添加__stdcall调用符200
9.3.2添加DEF模块定义文件201
9.4开发Visual Basic程序204
9.4.1创建新项目204
9.4.2添加函数描述文件205
9.4.3调用libmodbus库函数213

第10章Visual C#中使用libmodbus217
10.1开发Visual C#程序218
10.1.1创建新项目218
10.1.2添加函数描述文件219
10.1.3调用libmodbus库函数226
10.2基于C#的NModbus类库230
10.2.1什么是NModbus类库230
10.2.2NModbus类库用法232

第11章打造自己的Modbus调试工具237
11.1开发自己的Modbus Poll238
11.1.1软件需求分析238
11.1.2命令行解析功能240
11.1.3创建应用程序并调试246
11.2开发自己的Modbus Slave270
11.2.1软件需求分析270
11.2.2创建应用程序并调试272

参考文献284

前言/序言

  前言  如果时间能够倒退回到五六年之前,也许人生将会是另外一番际遇。  当时的我初次接触到Modbus通信协议,并且需要基于Modbus完成一个质量高度稳定的工业控制程序,怎么办呢?一开始,面对浩如烟海的资料和设计要求确实显得一筹莫展。不过现在想想,如果那时遇到了像这样的一本书,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买下来。呵呵,听到这样的话,你心里一定在想: “嘿,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好吧,我承认有一些自夸了,人嘛,都是有那么一点点虚荣心的。  但是,我可以保证,当你认真阅读过此书之后,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其实从初次接触Modbus通信协议起,我就下定决心,写一本适合Modbus初学者的入门书籍,使得大家能够快速上手,避免重走不必要的弯路。可是真正写起来才发现,这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够完成的工作。一方面是因为我只能在工作的闲暇时间写作;另外一方面是软件开发技术上牵扯的方方面面太多,如何有条理地组织各种材料也是一个大难题。就这样,写写停停,甚至写作提纲也是几易其稿。好在没有什么压力,在坚持之下最后竟然“凑成”了这一本看似不错的Modbus开发入门资料。提供给周围的一些人阅读,都觉得不错值得出版,这也给了我信心。  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曾经咨询过很多资深的开发人员,他们平日里更多的会去研究和学习各种新奇的开发技术,不会有太多的时间去总结和归纳。据我所知,目前市场上关于Modbus开发的书籍并不太多,以至于至今还没有一本专门介绍Modbus软件开发的书。机缘巧合,我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把我所学习和掌握的一些Modbus软件开发工具和技能介绍给大家,让大家体会到软件开发的乐趣,减轻Modbus开发入门时的迷茫和无助。如果能够实现这个目的,善莫大焉。不仅如此,这本书不仅仅局限于Modbus本身,书中提到的开发技巧和经验对其他的开发工作也有借鉴意义。  本书大体可划分为三大部分: 理论篇、实践篇和提高篇,篇章结构如下所示:理论篇主要介绍Modbus协议本身,便于初学者体会Modbus协议的精髓所在,打好基础。实践篇通过对libmodbus开发库源码的分析以及各种范例程序的演示,便于读者快速入门和上手,掌握各种模式下的开发方法和技巧。提高篇则进一步带领读者开发自己的Modbus调试工具。按照各章节的内容,读者可以循序渐进地阅读本书,逐步完成从入门到精通的过程。  作为软件开发者,很多人都没有付费购买书籍的习惯。我觉得吧,该付费的时候就别省,也许还不到一顿饭钱,就可以系统地提升自己,让你在同事中脱颖而出,不到一顿饭的投资换来的是成千上百倍的回报。  很多人又会说,不用买你的书,我也可以自己通过Google或百度来解决问题啊。是的,的确没错,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但是这要花费你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与其这样,还不如去学更多的东西,做些更有意义的事情。在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是懂得如何站在别人的肩膀上。  本书定位  本书是一本循序渐进学习Modbus软件开发的书籍,需要你有目的的去阅读。当然,遇到问题或者想了解某个知识点时,可以直接定位到相关的章节,查看内容。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画面描述Modbus软件开发技巧的使用,基本上每个操作都会有画面或者实际程序代码演示,便于读者自学。  本书以解决Modbus软件开发中的问题为目的,围绕这一点着重讲述如何快速入门并精通Modbus软件开发技术。其实对于Modbus开发来说必要的硬件不可缺少,但是为了能迅速入门,减少硬件依赖,本书尽可能使用各种软件工具模拟硬件环境,阅读本书一台电脑足矣,这也是本书的一大特色。  目标读者  �r 如果你初学Modbus通信协议;  �r 如果你想用C/C++语言开发Modbus通信库;  �r 如果你想用其他语言(如Visual Basic、Visual C#)开发Modbus应用程序;  �r 如果你想从事物联网或Modbus测试开发;  �r 如果你英语不好;  �r 如果你想节省搜索的时间;  �r 如果你想提高工作效率。  那么这本书简直就是为你量身订做的。  尽管本人已尽力确保本书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但因知识和能力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纰漏之处,届时恳请各位读者不吝批评指正,争取将来进一步完善本书,以此来回报大家对本书的支持和厚爱。  致谢  在本书的写作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了很多人的热情帮助和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首先要感谢创造和发明Modbus通信协议的那些人,正是因为他们创造性的工作才有了如此简洁、优雅并应用广泛的通信协议供大家使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Modbus协议的出现推动了人类工业自动化生产的进步。  其次要感谢清华大学的杨开明教授、北京交通大学的杨莉副教授,在本书的写作和出版过程中各位老师都给出了详细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感谢家人的支持和所有阅读了本书的读者。如果能够给各位读者带来哪怕一点收获或体会,那将是对我极大的鼓舞。谢谢!  杨更更〖1〗
《工业物联网通信协议解析与应用开发》 图书简介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工业自动化和物联网(IoT)领域,设备之间的有效通信是实现智能化、高效生产的关键。各种各样的工业设备,从传感器、控制器到高级的SCADA系统,都需要以一种标准化的方式进行数据交换,以便进行监控、诊断、控制和优化。本书正是致力于深入剖析当前工业通信领域的核心技术——通信协议,并在此基础上,引导读者掌握应用开发的实践技能,为构建强大的工业物联网解决方案奠定坚实基础。 本书并非简单罗列技术名词,而是以一种系统化、由浅入深的视角,帮助读者理解工业通信协议的演进、核心原理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落地方法。我们将从工业通信的基础概念出发,逐步深入到各种主流通信协议的技术细节,并结合丰富的案例,展示如何在不同的开发环境中实现与各类工业设备的无缝对接。 第一部分:工业通信协议基础与演进 在进入具体的协议解析之前,我们首先会构建读者对工业通信世界的整体认知。 工业自动化与物联网的交织: 详细阐述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历程,以及物联网技术如何颠覆和重塑传统工业模式。我们将探讨 IIoT (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 的核心架构,包括边缘计算、云平台、数据采集与分析等关键要素。 通信协议的重要性与分类: 深入理解为什么需要通信协议,以及它们在工业环境中扮演的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将介绍不同通信协议的分类方式,例如按网络模型(OSI、TCP/IP)、按通信模式(轮询、广播、事件驱动)、按应用场景(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无线协议)等,帮助读者建立清晰的协议谱系。 经典通信协议的起源与发展: 回溯工业通信协议的发展脉络,从早期的串行通信(如RS-232、RS-485)到现场总线(如PROFIBUS、Foundation Fieldbus),再到现代的工业以太网(如Ethernet/IP、PROFINET、EtherCAT)以及面向物联网的协议(如MQTT、CoAP)。我们将重点分析这些协议的出现背景、设计理念及其在各自时代的贡献。 数据模型与通信要素: 讲解在通信协议中,数据是如何被组织、编码和传输的。这包括数据类型、数据单元、地址分配、报文结构、错误校验等基本概念。理解这些基础要素,对于后续的协议解析至关重要。 第二部分:核心工业通信协议深度解析 本部分是本书的核心,我们将选取当前在工业界最具代表性和广泛应用的通信协议进行深入的剖析,力求让读者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串行通信协议详解(RS-232, RS-485): 虽然是较早期的技术,但RS-232和RS-485在许多嵌入式设备和简单传感器中仍有应用。我们将详细讲解它们的电气特性、通信方式(全双工、半双工)、帧格式、错误检测机制,以及在多点通信中的注意事项。 现场总线技术探析: PROFIBUS (Process Field Bus): 作为一种功能强大、应用广泛的现场总线,我们将详细讲解PROFIBUS DP(Decentralized Peripherals)的通信机制、报文结构、设备描述文件(GSD)、配置与诊断方法,并探讨其在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和I/O设备集成中的应用。 Foundation Fieldbus (FF): 侧重于过程自动化,FF在分布式控制和设备互操作性方面具有优势。本书将分析FF的HSE(High-Speed Ethernet)和H1(Low-Speed Power-line)两种物理层,以及其独特的设备模型(Function Block)和通信对象(Communication Objects)。 工业以太网协议聚焦: Ethernet/IP (Ethernet Industrial Protocol): 基于标准以太网,Ethernet/IP在北美地区应用广泛。我们将深入讲解其CIP(Common Industrial Protocol)应用层协议,包括对象模型、服务、属性、报文类型(Explicit, I/O Messaging),以及其与TCP/IP协议栈的结合方式。 PROFINET (Process Field Network): 欧洲市场的主流工业以太网,PROFINET以其实时性、灵活性和高性能著称。本书将详细介绍PROFINET的RT(Real-Time)和IRT(Isochronous Real-Time)通信机制,其拓扑结构、设备识别、参数化以及与PROFIBUS的互联互通。 EtherCAT (Ethernet for Control Automation Technology): 强调极高的实时性和确定性,EtherCAT在运动控制领域备受青睐。我们将重点解析其“邮件覆盖”的工作原理、分布式时钟同步机制、报文处理流程以及在高性能运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优势。 面向物联网的轻量级协议: MQTT (Message Queuing Telemetry Transport): 作为物联网领域最流行的发布/订阅模式消息传输协议,我们将详细讲解MQTT的Broker、Client、Topic、QoS(Quality of Service)等级、遗嘱消息(Last Will and Testament)等核心概念,并指导读者如何构建MQTT消息代理和客户端应用。 CoAP (Constrained Application Protocol): 专为受限设备和网络设计,CoAP采用RESTful风格,支持UDP传输。本书将介绍CoAP的请求/响应模型、资源表示、观察机制(Observe)以及与HTTP的对比。 第三部分:工业通信应用开发实战 理论学习固然重要,但将技术应用于实际开发才能真正掌握。本部分将带领读者将所学协议知识转化为可执行的代码和解决方案。 开发环境准备与选型: 介绍常用的工业通信开发工具链,包括不同操作系统(Windows, Linux, RTOS)下的开发环境,以及C/C++, Python, C等主流编程语言的选择。 基于PC的通信接口开发: 串行通信(RS-232/485)开发: 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API(如Windows的Comm API,Linux的termios)或者第三方库,实现与串行设备的通信。我们将通过实际代码演示如何打开端口、配置参数、发送和接收数据。 网络通信(TCP/IP, UDP)开发: 利用标准Socket编程接口,实现与工业以太网设备的通信。我们将重点演示如何使用Wireshark等工具抓包分析,理解实际通信数据流,并据此编写能够与PLC、HMI等设备通信的应用程序。 嵌入式系统通信开发: 针对资源受限的嵌入式平台,介绍如何移植和使用开源的通信协议栈,例如 lwIP (Lightweight IP) 协议栈在嵌入式Linux上的应用,以及为RTOS设计的通信库。 利用第三方通信库与SDK: 许多硬件厂商和软件提供商都提供了丰富的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和API,以简化协议的实现。我们将指导读者如何查找、理解和使用这些资源,快速集成到自己的项目中。例如,针对特定PLC厂商的通信库,或者通用的OPC UA客户端/服务器SDK。 OPC UA(Open Platform Communications Unified Architecture)深度应用: 作为一个跨平台、面向服务的通信技术,OPC UA是实现工业物联网互联互通的关键。我们将详细讲解OPC UA的架构、信息模型、服务、安全机制,并指导读者如何使用OPC UA SDK构建OPC UA客户端和服务器,实现不同厂商设备之间的数据互通。 数据采集与可视化应用开发: 结合前面学习的通信协议,开发能够从工业设备采集数据并进行实时可视化的应用。这可能涉及到数据库的集成(如InfluxDB, MySQL),以及Web端或桌面端的UI开发(如使用Qt, Electron)。 故障排除与诊断技巧: 在实际开发中,通信错误和设备异常是常见问题。我们将分享一系列实用的故障排除方法,包括日志分析、网络抓包、协议分析工具的使用,以及如何通过代码中的错误处理机制来定位和解决问题。 安全通信与数据加密: 随着工业物联网的普及,通信安全变得尤为重要。我们将探讨在不同通信协议中实现身份验证、数据加密和访问控制的策略和技术。 第四部分:工业通信的未来趋势与前沿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工业通信也在不断演进,本书的最后部分将展望未来。 5G与工业通信: 探讨5G技术在低延迟、高带宽、海量连接方面的优势,以及如何与工业通信协议结合,赋能更高级的自动化场景。 人工智能与工业通信: 分析AI如何在通信协议的优化、数据分析、预测性维护等方面发挥作用。 边缘计算与协议的协同: 介绍边缘计算如何分担云端压力,以及边缘节点如何通过高效的通信协议与云端协同工作。 标准化与互操作性挑战: 讨论当前工业通信领域面临的标准化挑战,以及未来实现更广泛互操作性的发展方向。 本书的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于以下人群: 工业自动化工程师: 想要深入理解和掌握工业通信协议,以更好地集成和控制自动化设备。 物联网开发者: 需要为工业场景设计和开发物联网解决方案,并与各种工业设备进行通信。 嵌入式系统开发者: 需要在嵌入式设备上实现工业通信功能。 软件工程师: 希望扩展技术栈,进入工业领域,开发与工业设备交互的软件。 在校学生与科研人员: 对工业通信技术和应用开发感兴趣,希望获得系统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结语 《工业物联网通信协议解析与应用开发》旨在成为您在工业通信领域的一站式学习指南。通过本书,您将不仅能够深入理解各种通信协议的工作原理,更能掌握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开发的强大技能。无论您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经验的开发者,本书都将为您提供宝贵的知识财富和实践指导,助您在蓬勃发展的工业物联网浪潮中脱颖而出。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硬件工程师,平时接触PLC和传感器比较多,对软件开发了解不深。这本书在为我这样的背景的读者提供帮助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并没有上来就讲一堆我无法理解的代码,而是从硬件接口、信号时序等角度,先解释清楚Modbus RTU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工作原理。例如,它详细讲解了RS485的电气特性,以及如何通过串口与Modbus RTU设备进行通信。在软件部分,作者则通过大量的图例,解释了Modbus通信帧的构成,包括起始符、设备地址、功能码、数据域、CRC校验等等。即使是一些相对复杂的概念,比如ASCII模式和RTU模式的区别,也通过表格和对比图给出了清晰的说明。这本书让我感觉,即使我对编程语言不是很熟悉,也能通过理解Modbus协议的本质,来更好地与软件工程师沟通,或者甚至自己动手实现一些简单的Modbus通信功能。它为我搭建了一个理解Modbus软件开发的坚实桥梁。

评分

我一直对Modbus协议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情有独钟,尤其是那种直接在微控制器上实现Modbus通信的场景。这本书在这一块的内容让我眼前一亮,完全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它详细介绍了如何在资源受限的微控制器上高效地实现Modbus RTU协议栈,包括如何优化内存使用、如何处理中断、以及如何设计一个稳定可靠的通信驱动。书中甚至涉及了一些底层操作系统的适配,比如在FreeRTOS等实时操作系统下,如何优雅地处理Modbus通信任务,确保不高CPU占用率和低延迟。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一些实际开发中的“坑”,比如CRC校验的计算细节、超时机制的设计、以及如何处理多主站通信的冲突等问题。他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代码片段和伪代码,虽然不是完整的项目,但足以让我快速理解其核心逻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这本书让我对在嵌入式设备上实现Modbus通信的信心倍增,也学到了很多关于鲁棒性设计和性能优化的宝贵经验。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在讲解Modbus协议的核心概念方面,做到了深入浅出、面面俱到。我之前也看过一些Modbus的资料,但总觉得有些地方不够清晰,或者过于晦涩。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但逻辑性极强。它从Modbus协议的诞生背景开始讲起,逐步深入到各种功能码的详细解析,包括读线圈、读输入寄存器、写单寄存器、写多个寄存器等等,每一种功能码都配有详细的解释和应用场景。作者还特别强调了数据类型和字节序的问题,这在实际开发中是经常出错的地方,书中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和注意事项,让我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弯路。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Modbus数据模型”的阐述,它清晰地定义了各个数据区域的含义和用途,让我对整个Modbus通信的数据结构有了全面的认识。这本书就像一本“Modbus词典”,无论我遇到什么问题,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而且解释得非常透彻。

评分

这本书在对Modbus协议的扩展应用方面,简直是打开了我的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我之前一直认为Modbus就是一个简单的轮询-响应协议,能实现基本的读写功能就不错了。但书中探讨的Modbus安全加固、Modbus数据可视化以及Modbus与其他协议的融合,让我看到了它更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关于Modbus安全的部分,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深入分析了当前Modbus通信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并提供了一些实际的加固策略,比如使用TLS/SSL加密(虽然Modbus本身不支持,但可以在TCP/IP层之上实现)、访问控制列表、以及物理隔离等。他还提到了如何通过 Modbus-TCP 结合 MQTT 协议,实现物联网设备的数据上报和远程控制,这个思路让我茅塞顿开,感觉可以为我当前的项目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书中的例子非常贴合实际应用,即使是一些比较高阶的话题,也通过清晰的图示和案例讲解,让我能够轻松理解。

评分

这本书我刚翻了没几页,就被里面提出的一个关于Modbus RTU和Modbus TCP之间的通信延迟问题深深吸引住了。作者在书中并没有直接给出解决“万能药”,而是花了大量篇幅去分析可能导致延迟的原因,比如网络带宽、设备响应时间、数据包大小、以及TCP/IP协议栈的开销等等。我特别欣赏其中一个章节,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抓包工具,如Wireshark,来实时监控Modbus通信过程,并从中识别出瓶颈。作者甚至模拟了一些典型的工业场景,比如一个大型SCADA系统,需要同时处理来自数百个Modbus设备的数据,并给出了优化通信参数、调整轮询策略、甚至考虑使用UDP代替TCP(在特定条件下)的建议。虽然书中没有直接给出代码,但通过图文并茂的解释,让我对如何定位和解决实际开发中遇到的通信性能问题有了非常清晰的思路。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分享他的“调试秘籍”,而不是枯燥的技术手册,这对于我这种需要将理论付诸实践的开发者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

评分

公司购买,满意

评分

正版,正版,速度快。

评分

工作中有用,非常棒

评分

书不错

评分

物品很好,包装很好,价格实惠,一直用这个牌子,已多次购买。

评分

内容还可以,比较适合初学者学习

评分

在购物车待了好久,终于买了

评分

一些基础知识,后面几章居然都是代码例子,没有自定义协议内容的章节,没有工业应用的例子。

评分

书中内容很一般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