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Stack是一個可以讓你在自己的物理服務器上創建私有雲或者公有雲平颱的開源框架。你可以構建定製化的基礎設施、平颱和軟件服務,而不用擔心專有的雲平颱的費用和廠商鎖定問題。擁有一個OpenStack私有雲,你可以增強安全性、增加可控性、提高可靠性,並降低成本。
本書提供瞭真實環境使用案例和如何構建你自己的雲平颱的一步步的指導。本書能為你提供所需要的物理硬件集群和基礎設施服務設計指導。你將會學到如何選擇和設置虛擬服務器和物理服務器,如何實現軟件定義網絡以及在企業內部設計、部署和運營一個OpenStack雲的技術細節,還會探索如何針對自己的環境對OpenStack部署做齣zui佳的定製。zui後,你還會學到自己的雲是如何提供麵嚮用戶的軟件和基礎設施服務的。
本書主要內容
●開發和部署企業級私有雲。
●從IT的角度來看私有雲技術。
●自助型雲計算對企業的影響。
閱讀本書不需要擁有OpenStack或其他雲開發經驗。
本書的主題是通過OpenStack來部署企業私有雲。本書不隻是像技術手冊一樣介紹如何部署OpenStack,還會解釋各個步驟涉及的原理以及這項技術對業界的影響。
本書分為3個部分,第1部分(第1章~第4章)是入門指南,先介紹OpenStack雲操作係統,然後讓讀者直接通過一個快速部署工具和zui小化的基礎設施來快速體驗OpenStack,再介紹OpenStack命令行工具(CLI),並通過使用OpenStack來理解組件的功能和整個OpenStack框架裏各個組件之間的交互;第二部分(第5章~第8章)關注整個生態係統,深入介紹OpenStack的一個核心項目,並帶領讀者進行多節點環境下的OpenStack手動部署;第三部分(第9章~第12章)闡述在生産環境中如何使用OpenStack,重點介紹與生産環境中OpenStack部署相關的架構、組織和策略決策,Ceph存儲的基本部署和操作,使用Fuel來進行OpenStack自動化HA(高可用)部署,以及通過OpenStackHeat和UbuntuJuju進行雲編排。此外,還有一個附錄介紹從裸設備安裝Linux操作係統的詳細步驟。
作者簡介
V.K.CodyBumgardner現在是一傢公立大學的首席架構師(CTA),主要負責OpenStack私有雲以及雲計算的其他前沿技術的架構、部署和長期戰略規劃。
譯者簡介
顔海峰,目前就職於HPE,在雲計算研發部門擔任軟件工程師。華南農業大學學生IT研發中心首屆成員,也正是在此實驗室開始瞭雲計算的奇幻之旅。曾任唯品會企業私有雲計算平颱、網宿彈性計算服務的首批研發工程師。
第一部分 入門指南
第1章 介紹OpenStack 2
1.1 OpenStack是什麼 4
1.2 理解雲計算和OpenStack 7
1.3 關聯OpenStack及其控製的計算資源 8
1.3.1 OpenStack和hypervisor 9
1.3.2 OpenStack和網絡服務 11
1.3.3 OpenStack和存儲 12
1.3.4 OpenStack和雲專業術語 13
1.4 OpenStack組件介紹 14
1.5 OpenStack發展曆史 14
1.6 小結 15
第2章 體驗使用OpenStack 16
2.1 DevStack是什麼 17
2.2 部署DevStack 18
2.2.1 搭建服務器 20
2.2.2 準備服務器環境 21
2.2.3 準備DevStack 22
2.2.4 執行DevStack 24
2.3 使用OpenStack
Dashboard 30
2.3.1 Overview界麵 32
2.3.2 Access & Security界麵 32
2.3.3 Images & Snapshots界麵 35
2.3.4 Volumes界麵 38
2.3.5 Instances界麵 39
2.4 訪問第一個私有雲服務器 43
2.4.1 為實例分配浮動IP 44
2.4.2 允許到達浮動IP的網絡訪問 45
2.5 小結 45
第3章 OpenStack基本操作 46
3.1 使用OpenStack CLI 47
3.2 使用OpenStack API 49
3.3 租戶模型操作 50
3.3.1 租戶模型 50
3.3.2 創建租戶、用戶和角色 52
3.3.3 租戶網絡 55
3.4 配額 67
3.4.1 租戶配額 67
3.4.2 租戶用戶配額 69
3.4.3 額外配額 70
3.5 小結 71
第4章 理解私有雲構建模塊 72
4.1 OpenStack組件間如何關聯 72
4.1.1 理解組件間交互 73
4.1.2 分布式計算模型 78
4.2 OpenStack與廠商技術的關係 82
4.2.1 OpenStack使用廠商存儲係統 82
4.2.2 OpenStack裏使用廠商提供的網絡係統 86
4.3 為什麼要手動部署 93
4.4 小結 94
第二部分 手動部署
第5章 控製器部署 96
5.1 部署控製器必備軟件 97
5.1.1 準備環境 99
5.1.2 配置網絡接口 99
5.1.3 更新安裝包 102
5.1.4 安裝軟件依賴 103
5.2 部署共享服務 106
5.2.1 部署身份認證服務(Keystone) 107
5.2.2 部署鏡像服務(Glance) 116
5.3 部署塊存儲(Cinder)服務 123
5.3.1 創建Cinder數據存儲 123
5.3.2 配置Cinder的Keystone用戶 125
5.3.3 創建Cinder服務和端點 126
5.3.4 安裝Cinder 127
5.4 部署網絡(Neutron)服務 128
5.4.1 創建Neutron數據存儲 128
5.4.2 配置Neutron的Keystone用戶 129
5.4.3 安裝Neutron 131
5.5 部署計算(Nova)服務 133
5.5.1 創建Nova數據存儲 133
5.5.2 配置Nova的Keystone用戶 134
5.5.3 分配角色給nova用戶 135
5.5.4 創建Nova服務和端點 135
5.5.5 安裝Nova控製器 136
5.6 部署Dashboard(Horizon)服務 138
5.6.1 安裝Horizon 139
5.6.2 訪問Horizon 139
5.6.3 調試Horizon 139
5.7 小結 140
第6章 網絡節點部署 141
6.1 準備網絡節點部署環境 142
6.1.1 準備環境 143
6.1.2 配置網絡接口 143
6.1.3 更新安裝包 147
6.1.4 軟件和配置依賴 147
6.1.5 安裝Open vSwitch 149
6.1.6 配置Open vSwitch 152
6.2 安裝Neutron 154
6.2.1 安裝Neutron組件 155
6.2.2 配置Neutron 155
6.2.3 配置Neutron ML2插件 156
6.2.4 配置Neutron L3代理 157
6.2.5 配置Neutron DHCP代理 158
6.2.6 配置Neutron元數據代理 158
6.2.7 重啓和驗證Neutron代理 159
6.2.8 創建Neutron網絡 159
6.2.9 關聯Linux、OVS和Neutron 168
6.2.10 檢查Horizon 170
6.3 小結 171
第7章 塊存儲節點部署 172
7.1 準備塊存儲節點部署環境 173
7.1.1 準備環境 174
7.1.2 配置網絡接口 175
7.1.3 更新安裝包 178
7.1.4 安裝和配置邏輯捲管理器 178
7.2 部署Cinder 182
7.2.1 安裝Cinder 183
7.2.2 配置Cinder 184
7.2.3 重啓和驗證Cinder代理 185
7.3 測試Cinder 186
7.3.1 創建Cinder捲:命令行 186
7.3.2 創建Cinder捲:Dashboard 188
7.4 小結 190
第8章 計算節點部署 191
8.1 準備計算節點的部署環境 192
8.1.1 準備環境 193
8.1.2 配置網絡接口 193
8.1.3 更新安裝包 196
8.1.4 軟件和配置依賴 196
8.1.5 安裝Open vSwitch 197
8.1.6 配置Open vSwitch 198
8.2 安裝hypervisor 200
8.2.1 驗證作為hypervisor平颱的主機 200
8.2.2 使用KVM 201
8.3 在計算節點安裝Neutron 203
8.3.1 安裝Neutron軟件 203
8.3.2 配置Neutron 204
8.3.3 配置Neutron ML2插件 204
8.4 在計算節點安裝Nova 205
8.4.1 安裝Nova軟件 205
8.4.2 配置核心Nova組件 206
8.4.3 檢查Horizon 207
8.5 測試Nova 208
8.6 小結 211
第三部分 構建生産環境
第9章 設計自己的OpenStack架構 214
9.1 替換現有的虛擬服務器平颱 214
9.1.1 部署選擇 216
9.1.2 使用何種類型的網絡 217
9.1.3 使用何種類型的存儲 218
9.1.4 使用何種服務器 220
9.2 為什麼要構建私有雲 221
9.2.1 公有雲規模經濟的觀念 222
9.2.2 全球規模或嚴格控製 222
9.2.3 不公開的數據引力 222
9.2.4 混閤雲 223
9.3 構建私有雲 223
9.3.1 OpenStack部署工具 224
9.3.2 私有雲的網絡 225
9.3.3 私有雲存儲 226
9.4 小結 227
第10章 部署Ceph 228
10.1 準備Ceph節點 228
10.1.1 節點認證與授權 229
10.1.2 部署Ceph軟件 232
10.2 創建一個Ceph集群 233
10.2.1 創建初始配置 233
10.2.2 部署Ceph軟件 234
10.2.3 部署初始配置 235
10.3 添加OSD資源 236
10.3.1 準備OSD設備 237
10.3.2 創建OSD 239
10.4 Ceph基本操作 240
10.4.1 Ceph存儲池 240
10.4.2 對Ceph集群進行基準測試 241
10.5 小結 244
第11章 使用Fuel進行自動化的高可用OpenStack部署 245
11.1 準備你的環境 246
11.1.1 網絡硬件 246
11.1.2 服務器硬件 249
11.2 部署Fuel 255
11.3 基於Web的基本Fuel OpenStack部署 257
11.3.1 服務器發現 258
11.3.2 創建Fuel部署環境 259
11.3.3 為環境配置網絡 260
11.3.4 分配主機到你的環境 261
11.3.5 完成設置和驗證 263
11.3.6 部署變更 264
11.4 小結 264
第12章 利用OpenStack進行雲編排 265
12.1 OpenStack Heat 265
12.1.1 Heat模闆 266
12.1.2 Heat演示 268
12.2 Ubuntu Juju 272
12.2.1 為Juju準備OpenStack 273
12.2.2 安裝Juju 274
12.2.3 部署charms CLI 277
12.2.4 部署Juju GUI 279
12.3 小結 283
附錄 安裝Linux 284
評價三 《OpenStack實戰》這本書,對於我這樣的技術經理來說,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宏觀視角和微觀細節的結閤。在企業引入私有雲的決策過程中,我們不僅僅需要瞭解技術的可行性,更需要知道如何將其落地並轉化為實際的業務價值。這本書恰恰滿足瞭這一需求。它不僅僅是關於“如何安裝”OpenStack,更重要的是“為什麼這樣安裝”,以及“安裝好瞭之後如何使用和優化”。書中對OpenStack的架構設計進行瞭深入的剖析,讓我能夠理解不同組件之間的相互作用,從而在設計和規劃私有雲方案時,做齣更明智的選擇。特彆是在資源調度、容量規劃和安全策略方麵,作者給齣瞭很多富有洞察力的建議。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OpenStack與其他開源項目集成的內容,例如與Kubernetes的結閤,這代錶瞭未來雲計算的發展方嚮。書中通過實際案例展示瞭如何將OpenStack作為底層基礎設施,為Kubernetes提供強大的計算、存儲和網絡支持。這對於我們構建混閤雲或多雲環境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此外,書中對OpenStack的生態係統也進行瞭介紹,讓我們能夠瞭解到除瞭核心組件之外,還有哪些相關的項目能夠為我們的雲平颱增加更多功能。整體而言,這本書的價值遠超一本技術手冊,更像是一本關於構建和運營現代化雲計算平颱的戰略指南。
評分評價二 作為一名正在學習雲原生技術的開發者,我一直對OpenStack這個強大的開源雲計算平颱感到好奇,但又覺得它的學習門檻較高。偶然間看到瞭《OpenStack實戰》這本書,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入手,結果卻驚喜連連。《OpenStack實戰》並非那種隻講理論的“空中樓閣”,而是真正意義上的“落地”。書中的內容緊密結閤實際應用場景,讓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一個真實的OpenStack環境進行操作。我最感興趣的是書中關於服務治理和自動化運維的部分。在快節奏的開發環境中,如何高效地管理和維護OpenStack集群至關重要。作者在這方麵提供瞭很多實用的技巧和工具,比如如何利用Ansible進行自動化部署和配置,以及如何通過Prometheus和Grafana實現對OpenStack組件的監控和告警。這些內容對於我這樣的開發者來說,不僅能夠幫助我更好地理解OpenStack的內部運作,還能提升我部署和管理雲環境的效率。書中對各個組件的講解也相當深入,例如Keystone的身份認證、Glance的鏡像管理、Nova的計算服務以及Horizon的Web界麵。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羅列API,而是通過詳細的命令行操作和配置文件解析,讓我們一步步掌握這些核心組件的配置細節。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多區域部署和高可用的講解,這對於構建穩定可靠的私有雲至關重要。
評分評價五 我是一名在高校從事IT基礎設施建設的研究人員,一直關注著開源雲計算技術的發展,OpenStack作為其中的佼佼者,自然是我們研究和實踐的重點。《OpenStack實戰》這本書,為我們提供瞭一個非常紮實的學習平颱。它不僅僅是技術手冊,更像是一份詳細的實踐報告。書中對OpenStack的各個組件進行瞭係統的介紹,從其設計理念到具體實現,都進行瞭深入的探討。我特彆關注瞭書中關於OpenStack與其他技術棧的融閤性內容。例如,書中詳細介紹瞭如何將OpenStack與Ceph集成,構建一個高性能、高可用、可擴展的分布式存儲係統,這對於我們進行大規模數據存儲和管理至關重要。此外,書中還探討瞭OpenStack在容災備份、性能監控和安全加固方麵的實踐經驗。這些內容對於構建一個穩定、可靠、安全的雲平颱至關重要。我非常欣賞書中對於一些高級主題的講解,比如多租戶的安全隔離、資源配額的管理以及服務水平協議(SLA)的實現。這些都是在實際部署和運營中必須考慮的關鍵因素。總的來說,《OpenStack實戰》這本書,不僅為我們提供瞭OpenStack的技術細節,更重要的是,它幫助我們理解瞭如何在實際環境中構建、管理和優化一個企業級的雲計算平颱。它是一本值得反復研讀的寶貴資料。
評分評價四 《OpenStack實戰》這本書,真的讓我對OpenStack這個曾經覺得高不可攀的係統,有瞭全新的認識。我是一名IT運維工程師,日常工作中經常需要處理各種雲平颱的部署和維護工作,OpenStack一直是我想要深入瞭解的領域。這本書的“實戰”二字,讓我看到瞭希望。它的內容非常接地氣,從最基礎的環境搭建,到各個核心服務的安裝、配置和優化,都進行瞭詳盡的講解。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關於Neutron的網絡配置部分,作者通過大量的圖示和命令示例,將復雜的網絡概念解釋得非常清楚,比如VLAN、VXLAN、SDN等,並且提供瞭不同場景下的網絡拓撲設計方案。這對於我來說,解決瞭長期以來睏擾我的網絡難題。另外,書中關於Glance鏡像的管理和Nova實例的生命周期管理,也寫得非常細緻。作者不僅教我們如何上傳、注冊鏡像,還詳細講解瞭如何創建、啓動、停止、銷毀虛擬機實例,以及如何進行自動化部署和彈性伸縮。特彆是關於性能調優的部分,書中給齣瞭一些非常實用的建議,例如如何優化Nova的調度器、如何配置Cinder的I/O性能等。這些內容都是在實際工作中非常寶貴的經驗。我感覺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一步一步地帶著我深入OpenStack的腹地,讓我不再感到迷茫。
評分評價一 拿到《OpenStack實戰》這本書,我懷著極大的期待,因為它承諾將OpenStack這個龐大的雲平颱“落地”。我平時主要負責企業私有雲的運維,接觸OpenStack也有一段時間瞭,但總感覺有些理論和實踐之間存在鴻溝。這本書的標題“實戰”二字,無疑直擊痛點。我迫不及待地翻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清晰的章節結構,從部署環境的準備,到核心組件的安裝配置,再到高級特性的應用,循序漸進,非常適閤我這種希望深入理解並應用到實際工作中的讀者。尤其是在部署部分,作者不僅列齣瞭必要的硬件和軟件要求,還詳細介紹瞭各種部署工具的優劣以及實際操作中的注意事項。這對於很多初學者來說,無疑是省去瞭大量踩坑的時間。而且,書中對於一些常見問題的排查和解決方案也有著相當的篇幅,這對我這種經常需要解決突發狀況的運維人員來說,簡直是及時雨。我特彆關注瞭書中關於網絡(Neutron)和存儲(Cinder)的部分,因為這兩個組件往往是部署和運維中最容易齣現瓶頸的地方。作者在講解時,不僅解釋瞭概念,更重要的是提供瞭實際的配置案例和性能調優的建議。讀完這幾章,我感覺我對Neutron的 Overlay 網絡、Underlay 網絡以及各種網絡插件有瞭更深的理解,同時也對Cinder捲的管理、快照和遷移有瞭更清晰的思路。整本書的語言風格比較嚴謹,但又不失可讀性,不會讓人感到枯燥乏味。
評分挺好的~~~~~~~~~~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很好的一本書,對於我這初學者很有幫助
評分還沒看,不知道好不好,openstack的書全瞭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這本講解的不錯。。新手也可以看
評分整體感覺還是不錯啦
評分不值那麼多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