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讲古诗词鉴赏·插图本

名家讲古诗词鉴赏·插图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胡经之,吴调公,张少康 著
图书标签:
  • 古诗词
  • 鉴赏
  • 名家
  • 插图
  • 文学
  • 经典
  • 中华文化
  • 诗歌
  • 文化
  • 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12726
版次:1
商品编码:12063854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81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古诗词名家的经典之作。
  2.经典古诗词的鉴赏方法。
  3.图文并茂,印制精美。

内容简介

  臧克家、周振甫、吴调公、牟世金、王明居、金开诚、李思敬、胡经之、任中杰、蔡义江、王水照.、张少康、李元洛、吴战垒、蒋凡、葛兆光、陈志明、黄保真、周懋昌等十九位名家为您讲述怎样鉴赏古诗词。

目录

1 动静交错意趣生 胡经之
17 何为“隽永” 王明居
27 诗的含蓄美 吴战垒
33 画意与诗情 李思敬
47 说“清空” 吴调公
59 谈谈诗歌的“理趣” 张少康
71 什么样的诗算有“意境” 周振甫
81 语不惊人死不休
——炼字与炼意 李元洛
91 沉郁 王明居
101 诗的色彩美 吴战垒
107 谈谈“情景交融” 任中杰
115 漫谈“想诗” 金开诚
127 诗风一格
——说通俗 王明居
131 漫谈“诗眼”和“词眼” 陈志明
141 诗歌的气象 周振甫
151 纤 与冲淡 王明居
157 古诗中的“兴寄” 牟世金
167 说“雄奇” 吴调公
181 谈“隔”与“不隔” 黄保真
193 真相与真魂 臧克家
201 诗风二谈 王明居
207 漫谈“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蒋凡
217 谈谈以禅喻诗 周振甫
227 一字之奇,千古瞩目
——略谈“诗眼” 臧克家
233 含蓄 王明居
239 明快 王明居
243 “一蓑雨”和“一犁雨”
——量词的妙用 王水照
249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也谈诗的理趣 葛兆光
259 律诗的题目  ——律诗的体裁特点之一 蔡义江
275 律诗的章法  ——律诗的体裁特点之二 蔡义江
297 律诗的句法字法  ——律诗的体裁特点之三 蔡义江
311 律诗的因拗取峭  ——律诗的体裁特点之四 蔡义江
323 情趣  ——唐人七绝诗趣举隅之一 周懋昌
337 景趣  ——唐人七绝诗趣举隅之二 周懋昌
347 奇趣  ——唐人七绝诗趣举隅之三 周懋昌
359 灵趣  ——唐人七绝诗趣举隅之四 周懋昌

精彩书摘

  诗歌的气象 周振甫


  在讲诗歌的气象前,先看一下“气象”这个词的意义。《梁书?徐勉传》引《答客喻》:“仆闻古往今来,理运之常数;春荣秋落,气象之定期。”这个“气象”指自然界的景色。《文心雕龙?物色》:“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这个“物色”相当于上文所引的“气象”。《物色》里又称“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这个“气貌”就跟“气象”更近了,气象相当于“风貌”。又《夸饰》:“至如气貌山海”,就是描写山和海的风貌;“光采炜炜而欲然,声貌岌岌其将动矣”,这种描写,要光采照耀,声貌飞动。这样讲“气貌”,就同诗歌的气象更接近了。因为诗歌中的气象,也要讲描写景物,要描写得光采照耀,声貌飞动。范仲淹《岳阳楼记》:“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这里讲那里的景物变化无穷,也含有光采照耀、声貌飞动的意思。

  就“气貌山海”说,皎然《诗式?明势》说:

  高手述作,如登荆巫,觌三湘、鄢、郢之盛,萦回盘礴,千变万态文体开阖作用之势,或极天高峙,崒焉不群,气胜势飞,合沓相属奇势在工;或修江耿耿,万里无波,欻出高深重复之状奇势互发。古今逸格,皆造其极矣。

  这段话是讲诗歌描写山水的,注意山水的“千变万态”,即要写出“气象万千”来。有“萦回盘礴”的,有“极天高峙”的,有“合沓相属”的,有“万里无波”的,即讲气象有种种变化。要写出“气胜势飞”,也要写出光彩照耀、声貌飞动来。这里虽然没有提“气象”,但已接触到诗歌的气象问题,即写气象要注意景物的种种变化,写气象要求“气胜势飞”。

  论诗讲“气象”的,有严羽的《沧浪诗话》。他在《诗辨》里说:“诗之法有五:曰体制,曰格力,曰气象,曰兴趣,曰音节。”郭绍虞先生《校释》引《诗说杂记》:“气象如人之仪容,必须庄重。”联系讲景物的“气象万千”,那末用气象来指人的仪容,即“仪态万方”了。“气象万千”指自然景物的多种变化;“仪态万方”指人物风貌的无美不备,不限于“庄重”了。就人的气象说,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风貌,在隆重的宴会上显得庄重,在亲戚的情话里显得亲切,对待儿童显得和善,适应不同场合的不同的风貌,都极为美好。那么用气象来论诗,不光指描写景物,也指描写人物和社会各种情态,要写出无美不备的情状,写得光彩照耀,气势飞动。这正像 《文心雕龙?风骨》里说的:“若能确乎正式,使文明以健,则风清骨峻,篇体光华。”不论描写人物或景物或别的,要描写得正确,使“篇体光华”,才有气象。

  《沧浪诗话?诗评》曰:“虽谢康乐拟邺中诸子之诗,亦气象不类。”这里讲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气象不像邺中诸子的诗。即谢灵运拟人的诗,还是自己的风貌,不像被拟者的风貌。《沧浪诗话?考证》引陶渊明《问来使》:“‘尔从山中来,早晚发天目?我屋南山下,今生几丛菊?蔷薇叶已抽,秋兰气当馥。归去来山中,山中酒应熟。’予谓此篇诚佳,然其体制气象,与渊明不类;得非太白逸诗,后人谩取以入陶集尔?”这里认为《问来使》这首诗,风貌不像陶渊明,像李白。

  这样讲气象跟风格又有什么不同?又附录《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坡、谷诸公之诗,如米元章之字,虽笔力劲健,终有子路事夫子时气象。盛唐诸公之诗,如颜鲁公书,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其不同如此。”这里提出“子路事夫子时气象”,即《论语?先进》:“闵子侍侧,訚訚(和悦貌)如也;子路,行行(刚强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刚直貌)如也。”这样看来,气象是指表现在外的气度神态,像闵子、子路、冉有、子贡四个人的气象分为三种,都表现在外,容易辨别。这里又指出苏轼黄庭坚的诗,像米芾的字,笔力劲健,有子路的刚强气象;盛唐诗像颜真卿的字,笔力雄壮,气象浑厚。就风格讲,劲健和雄壮都是刚健的;就气象讲,一像子路的刚强,是外露的;一是浑厚,比较浑成,也比较深厚。这是风格同而气象不同。再结合《文心雕龙?体性》看,它讲八种风格,构成四对,即:“雅与奇反,奥与显殊,繁与约舛,壮与轻乖。”这是就作品的风格说的。他又指出作家的风格,结合作家的气质个性讲,就跟八体的讲法不同:“是以贾生俊发,故文洁而体清;长卿傲诞,故理侈而辞溢;子云沉寂,故志隐而味深;子政简易,故趣昭而事博。”就这四家的作家风格看,贾谊的“文洁”,近乎作品风格的“精约”,但“体清”又近于“清新”,加上“俊发”,不是“精约”所能概括的了。司马相如的“理侈而辞溢”,近于八体中的“繁缛”,但“繁缛”不能概括“傲诞”;扬雄的“志隐而味深”,近于八体中的“远奥”,但“远奥”不能概括“沉寂”;刘向的“趣昭”,近于八体中的“显附”,“事博”近于八体中的“繁缛”,但这两体都不能概括“简易”。这里指出作品中的风格不能完全概括作家的风格。作家的风格,除了他的作品的风格外,还要加上作家的气质个性来考虑。而作家的气象跟作家的风格又有不同,还要加上作家的气度神态来考虑。诗歌的气象,就是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作品的风格,再加上作家在诗歌中所显示出来的作家的气度神态,这才构成诗歌的气象吧。

  再结合具体作品来看。陶渊明的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用质朴的风貌来含蕴着精拔的辞采。像《归园田居》:“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又:“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又:“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把“守拙” “穷巷”“朽株”写进诗里去,诗中所反映的生活比较质朴。可是在他集子里的《问来使》诗,对从山中来的客人,问的是我家里的菊花、蔷薇、秋兰怎样,酿的酒怎样,问得比较超脱,对于开荒、园田等事都不问,缺少陶渊明所具有的质朴的风貌,这就不像陶诗的气象了。

  再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像他拟王粲,称王粲“遭乱流寓,自伤情多”。他的拟诗:“幽厉昔崩乱,桓灵今板荡。伊洛既燎烟,函崤没无象。整装辞秦川,秣马赴楚壤。”这六句都是工整的对偶,正显出谢灵运诗讲究辞藻对偶的风貌。再看王粲的《七哀诗》:“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远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除了用“豺虎”作比喻外,不讲究辞藻,不讲究对偶,反映当时的时代和生活,比较真实。这里显出谢灵运诗的风貌跟王粲不同,所以气象不似。

  《沧浪诗话?诗评》道:“建安之作,全在气象,不可寻枝摘叶。灵运之诗,已是彻首尾成对句矣,是以不及建安也。”这里提到建安气象,同谢灵运诗不同,提出诗歌的时代风貌问题,即建安诗的时代风貌,同东晋到刘宋诗的时代风貌不同。《文心雕龙?明诗》里讲建安诗道:“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驱辞逐貌,唯取昭晰之能。”它的时代风貌,一是慷慨磊落的才气纵横,二是不追求细密,要求表达情意的鲜明。《明诗》里讲谢灵运诗道:“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即讲究对偶,追求新奇,工于描绘景物。这才说明建安诗的气象同谢灵运诗的气象不同。严羽光就是否可以摘句和有无对偶立说,还不确切。就王粲的《七哀诗》说,它的好处在真实地反映人民的苦难生活,不讲究对偶,也不宜摘句来欣赏。像“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但建安诗并不都是这样,像曹植《美女篇》:“柔条纷冉冉,叶落何翩翩。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以上八句全是对偶,不能用有没有对偶来分别建安诗的气象跟谢诗不同;曹植诗也可以摘句,不能用能不能摘句来分。谢诗的气象,还是像《明诗》讲得确切。如《登江中孤屿》,其中六句:“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他从景物中看到灵异,看到景物中含蕴的真实情意,把它写出来。像“乱流趋正绝”,写一股溪水像有意要冲向河中,把正流绝断。“孤屿媚中川”,他看到江中的孤屿像有情似的,向中川献媚。他看到云和日、空和水好像有知似的,云日互相辉映,空水共同显示清澄和鲜明。这样来描写景物,显示谢诗的独特风貌,跟建安诗的气象不同了。

  《沧浪诗话?诗评》云:“汉魏古诗,气象混沌,难以句摘。晋以还方有佳句,如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谢灵运‘池塘生春草’之类。谢所以不及陶者,康乐之诗精工,渊明之诗质而自然耳。”这里提到汉魏古诗的气象,除建安诗外,《文心雕龙?明诗》里提到汉代的古诗说:“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胡应麟《诗薮》说:“ 《古诗十九首》及诸杂诗,随语成韵,随韵成趣;辞藻气骨,略无可寻,而兴象玲珑,意致深婉,真可以泣鬼神、动天地。”这是说,《古诗十九首》工于抒情写物,写得极为真切,非常感动人;又很自然,不追求辞藻;还比较浑成,融为一体,不宜摘句。这些构成古诗的风貌,形成混沌的气象,跟陶、谢诗的可以摘句不同。对于陶、谢诗的气象不同,已见上面所说。

  又《诗评》称:“唐人与本朝人诗,未论工拙,直是气象不同。”这里指出不同时代的诗具有不同风貌,构成不同气象。翁方纲《石洲诗话》称:“唐诗妙境在虚处,宋诗妙境在实处。”又说:“盛唐诸公全在兴象超诣”,“宋人之学全在研理日精,观书日富,因而论事日密。”这样说明唐宋诗的不同,还不够说明唐宋诗的不同气象。讲气象,还要描绘出唐宋诗的不同风貌来,还要说得更具体,使人容易捉摸,像缪钺先生《论宋诗》中所说的:“唐、宋诗之异点,粗略言之: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酝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析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唐诗如芍药海棠,秾华繁彩;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读唐诗如啖荔枝,一颗入口,则甘芳盈颊;读宋诗如食橄榄,初觉生涩,而回味隽永。譬诸修园林,唐诗则如叠石凿池,筑亭辟馆;宋诗则如亭馆之中,饰以绮疏雕槛,水石之侧,植以异卉名葩。譬诸游山水,唐诗则如高峰远望,意气浩然;宋诗则如曲涧幽寻,情境冷峭。唐诗之弊为肤廓平滑,宋诗之弊为生涩枯淡。”经过这样的多方比喻,才特出唐、宋诗的不同风貌,显出唐、宋诗的不同气象来了。那么所谓诗歌的气象,就是诗歌的风格,再加上诗人在诗歌中所呈现出来的气度神态而构成诗歌的风貌吧。


《名家讲古诗词鉴赏·插图本》:穿越时空的诗意回响 在浩瀚的中华文化长河中,古诗词无疑是璀璨夺目的明珠,它们以精炼的语言、深邃的情感、瑰丽的想象,跨越千年,依旧在每一个热爱它们的心灵中激荡回响。而《名家讲古诗词鉴赏·插图本》,正是这样一本致力于带您深入领略这些不朽篇章魅力的图书。它不只是一部简单的诗词汇编,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一次与千古风流的深情对话,一次对中华审美情趣的深度探索。 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其“名家讲鉴”的核心理念。我们深知,诗词的解读需要高度的学养与独到的见解。因此,本书汇聚了当代在诗词研究领域享有盛誉的学者、评论家和文化名家。他们不仅是深谙诗词原文的专家,更是对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文化渊源、作者心境有着深刻体悟的引路人。他们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将枯燥的考据转化为生动的叙事,将晦涩的意象解读为触手可及的情感。每一篇鉴赏,都凝聚了作者数十载的研究心得与人生感悟,力求从多个维度、不同角度,揭示诗词的精妙之处。 例如,当您翻开一首李白的豪放之作,您将不仅仅看到字面上的意思,更会跟随名家一同走进那个“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浪漫不羁的盛唐,感受诗人在酒酣耳热之际,笔下生风,吐纳山河的磅礴气势。名家会为您梳理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解析李白不遇时的愤懑与傲骨,点拨其“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想象力来源,甚至可以揣摩其“长风破浪会有时”背后那份永不磨灭的壮志豪情。再如,面对杜甫《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名家会带领您走进那个战火纷飞、长安沦陷的惨烈岁月,体味诗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忧国忧民,感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家国之痛。这些鉴赏,绝非简单地罗列典故,而是力图让读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文化、历史、哲学等多个层面,触及诗词的灵魂。 与此同时,本书的另一大亮点便是其精美的“插图本”呈现。诗词之美,既在于文字的意蕴,也在于意象的描绘。精美的插图,是帮助读者走进诗词世界、激发想象力、提升阅读体验的重要媒介。本书的插图并非随意配图,而是经过精心挑选和定制。我们力邀当代著名的书画家、插画师,根据每一首诗词的意境、情感和描绘内容,量身打造独具匠心的画作。这些插图,或写实,或写意,或工笔,或泼墨,力求与诗词文本相得益彰。 想象一下,当您读到王维笔下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眼前浮现的是一幅宁静悠远的写意山水画,月光如水,松影斑驳,泉水潺潺,仿佛能听到风吹松涛、泉水叮咚之声,身临其境,静谧之感油然而生。当您品味到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画面上可能是一幅气势磅礴的江山图,奔腾的江水,浩渺的天地,隐约可见历史的潮起潮落,英雄的背影,激发出读者胸中万丈豪情。我们相信,精美的插图不仅能帮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诗词描绘的景物,更能激发读者的联想,让诗词的意境在视觉与文字的双重刺激下,更加立体、饱满地呈现在读者心中。每一幅插图,都如同一个精心设计的窗口,带领读者望向诗词所描绘的那个时代、那个场景、那个心境。 本书的内容编排也颇具匠心。我们并非简单地按照朝代或作者的顺序排列,而是根据诗词的主题、情感、艺术风格等,进行巧妙的组合。例如,可以将描写山水田园的诗篇归为一类,让读者在宁静的田园风光中感受悠然自得;可以将抒发爱国情怀、忧国忧民的诗篇汇集,让读者在慷慨激昂的文字中感受民族的厚重;可以将表达离愁别绪、思念亲友的诗篇集结,让读者在婉转低回的旋律中体味人生的悲欢离合。这样的编排,不仅有助于读者在主题上进行深入的比较和理解,更能营造出一种连贯的情感体验,让阅读过程更加流畅且富有感染力。 在鉴赏的角度上,本书也力求多元化。名家们并非只局限于传统的诗歌分析,而是会结合历史、哲学、美学、民俗学等多个学科的视角,对诗词进行全方位的解读。有的名家会深入剖析诗词的语言艺术,比如字词的选择、意象的运用、音韵的节奏;有的名家会侧重于诗人的情感世界,挖掘其创作背后的生活经历和心理活动;还有的名家会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探讨诗词对后世文学、艺术、思想的影响。这种多元的解读方式,能够满足不同读者的兴趣和需求,让读者从不同的层面,获得更丰富、更深刻的认识。 本书的目标读者非常广泛。对于初涉古诗词的读者,它是一本极佳的入门读物。名家的浅显易懂的讲解,精美的插图,能帮助您快速建立对古诗词的兴趣,克服初读时的畏难情绪。对于已有一定古诗词基础的读者,它能为您提供更深入、更精辟的解读,拓展您的视野,提升您的鉴赏能力。对于长期喜爱古诗词的爱好者,它将是您案头必备的参考书,或许还能为您带来新的感悟和启发。 《名家讲古诗词鉴赏·插图本》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寄托。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被俗事缠绕,忽略了内心的宁静与审美的追求。而古诗词,恰恰是心灵的栖息地,是情感的慰藉。通过阅读本书,您可以在忙碌之余,静下心来,品味那些穿越千年的诗意,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情怀,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与升华。 我们希望,当您翻开这本书,能够感受到它不仅仅是文字和图片的堆砌,更是无数文化精魂的凝结。它是一座桥梁,连接您与那些伟大的灵魂;它是一扇窗户,让您窥见那个辉煌而又充满诗意的时代;它是一杯醇酒,在细品慢酌中,让您的生命更加厚重而富有韵味。 本书涵盖的诗词内容,从先秦的《诗经》楚辞,到汉魏六国、唐宋元明清的各个时期,力求全面而经典。我们精心挑选了那些流传最广、影响力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诗歌作品。无论是李白、杜甫、白苏轼、辛弃疾的豪迈奔放,还是李清照、杜牧、李煜的婉约凄美,亦或是陶渊明的田园淡雅,王维的禅意空灵,都将在名家们的笔下焕发新的光彩。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充分考虑了阅读的舒适性和收藏的价值。采用精良的纸张,考究的印刷,以及典雅的版式,力求在视觉和触觉上都带给读者极致的享受。每一页,都仿佛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值得细细品味。 总之,《名家讲古诗词鉴赏·插图本》是一本集学术性、艺术性、普及性于一体的优秀图书。它以名家视角,精美插图,多元解读,为您呈现一场别开生面的古诗词盛宴。它将是您了解、欣赏、热爱中国古诗词的得力助手,也是您提升文化修养、丰富精神世界的绝佳选择。让我们一起,在这本书中,与诗词同行,与古人对话,感受中华文明千年不绝的诗意回响。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对文学有着浓厚兴趣的人,我总是在不断地寻找能够提升自己鉴赏能力的书籍。古诗词是我一直以来都非常着迷的领域,但坦白说,很多时候,仅仅依靠自己的理解,总觉得难以深入其精髓。这本《名家讲古诗词鉴赏·插图本》给了我一种全新的视角。它并非简单地罗列诗句、解释词义,而是通过名家之口,将复杂的诗歌意象、艺术手法,以及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背景,抽丝剥茧般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些名家的点评,言辞恳切,见解深刻,常常让我恍然大悟,原来这句诗还可以这样理解,原来诗人创作这首诗时,还有这样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他们分析的细致入微,从字词的选择,到句式的安排,再到整体的篇章结构,都一一进行了剖析,让我学会了如何去“读懂”一首诗,而不仅仅是“读过”它。这种启发式的鉴赏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我独立分析和理解诗歌的能力。

评分

一直以来,我总觉得古诗词的美,像藏在深闺的女儿,虽知其珍贵,却难以真正触及。市面上关于古诗词的书籍琳琅满目,但我总觉得隔靴搔痒,要么过于学术枯燥,要么过于浅白空泛,很难找到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的。直到我偶然翻阅了这本书,才仿佛推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书中的文字,如同一位饱学多识的长者,娓娓道来,将那些沉寂千年的诗句,一个个鲜活地展现在我眼前。我尤其喜欢它对诗人心境的描绘,不仅仅是简单的生平介绍,更是深入挖掘了他们创作时的情感波动、人生际遇,让我在读诗的同时,仿佛也穿越时空,与诗人对话,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书中不乏对诗句的独到解读,常常能点醒我之前从未想过的意境,原来一首诗,可以有如此丰富的层次和解读空间。它让我明白,古诗词并非高高在上,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饱含着古人对自然、对人生、对情感的深刻感悟,而这些感悟,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的共鸣。

评分

我一直对古代的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情有独钟,总觉得它们蕴含着一种独特的东方韵味和哲学思考。而诗词,自然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尝试过一些讲解诗词的书,但总觉得它们在视觉层面有所缺失,即便文字再优美,也难以完全调动我的想象力。这本《名家讲古诗词鉴赏·插图本》的出现,恰恰填补了我的这一遗憾。书中精选的插图,并非简单的装饰,而是与诗词的内容、意境完美契合,仿佛是诗句的具象化表达。我常常在读完一首诗,被其文字打动之后,再去看与之相配的插图,那种视觉与文字的双重冲击,瞬间将我带入那个古老的世界。我看到画中山水,便能想象诗人笔下那“孤帆远影碧空尽”的辽阔;我看到画中人物,便能感受诗人心中那“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缠绵。这些插图,极大地丰富了我的阅读体验,让古诗词的鉴赏,不再是纯粹的文字解读,而是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盛宴。

评分

我一直认为,阅读古诗词,是一种与古人对话的方式,能够让我们感受到跨越时空的共鸣。然而,很多时候,由于时代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我们可能很难完全体会到诗句中的深层含义。这本《名家讲古诗词鉴赏·插图本》恰恰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邀请的几位名家,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文笔生动,他们仿佛是连接现代读者与古代诗人的桥梁。他们不仅解释了诗歌表面的意思,更深入地挖掘了诗歌背后的情感、哲思以及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我记得有一次,读到一首描写边塞征战的诗,之前我只觉得热血豪迈,但读了书中的鉴赏之后,才了解到诗人心中那份对战争的无奈与对和平的渴望,这种解读让我对诗歌有了更深刻、更立体的理解。而且,书中也穿插了一些与诗词相关的历史故事、趣闻轶事,让阅读过程充满了趣味性,不会因为过多的理论分析而感到枯燥。

评分

我喜欢收集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书籍,尤其是那些能够让我沉浸其中,仿佛回到古代的读物。这本《名家讲古诗词鉴赏·插图本》就是这样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书。它的装帧设计典雅大气,充满了古韵,拿在手中就有一种沉甸甸的质感。而翻开书页,更是惊喜连连。书中不仅有对历代经典诗词的精辟解读,更有许多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并非简单的配图,而是根据诗词的内容和意境,精心绘制而成,充满了艺术感。我常常会花很长时间,细细品味每一幅插图,感受它们所传达的情感和氛围。书中的鉴赏文字,更是如同清泉般沁人心脾,几位名家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对那些曾经晦涩难懂的诗句,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他们对诗歌的解读,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现代的视角,让我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诗歌的魅力。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让我对中华传统诗词文化有了更深的敬意和热爱。

评分

可以

评分

真心不错,古典诗词永远是美的,有名家解说更好!

评分

物流很快,宝贝很好,店家人nice!好评!

评分

物美价廉!信赖京东!非常好!!!!多做活动就更好了!

评分

太白山下皆文章,古典今文悉吾师。从宏观上鉴赏诗词,是真正内化了对字句背后的深刻意义和价值

评分

早就想购买了,一直在关注,终于在活动时买了回来。非常喜欢的书。中华书局的书一直不错。

评分

还行吧,还是可以接受

评分

性价比高,买来送人。

评分

很精美,但内容较浅,可做入门之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