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记述李嘉诚从一个贫困且幼年丧父的少年,为了温饱,为了全家的生计,不得不辍学打工,从此开始了他的传奇人生。他从一个茶楼跑堂到钟表装配、修理工,再到铁桶推销员,然后到自主创业,建立“长江塑胶厂”,成为塑胶花大王,积累资本之后,又开发房地产、港口、电业、3G移动电话等,创造出让世界瞩目的李氏商业帝国。他独到的商业眼光,不仅使他成为商业场上的叱咤风云人物,更让人为之称奇,为什么他的每一次投资都会获得巨大成功。这不仅靠着个人独到的见解,更多的是讲究诚信,以诚为本,才能取信于人,也是步步为营的根基。
只是成为一代巨贾之后的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也没有因此过着富贵的生活,而是仍然保持谦逊、好学的生活态度,生活保持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将注意力更多的倾注于公益事业,尤其是教育与医疗,更为此创立了汕头大学,造福潮州人民,他也积极捐款以资助大学的科研事业。曾为香港大学医学院捐资10亿港元,用以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面对别人的种种误解,李嘉诚都以淡泊、超然的态度去面对。对他而言,有钱并不意味着富贵,而是可以去做更多的事,帮助更多的人。让人不得不为之折服,为之钦佩。
李忠海,曾就读兰州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北大学﹑暨南大学,先后修读历史学﹑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学﹑汉语语言学等专业,获西北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与暨南大学汉语语言学博士文凭。移居香港后,先后任教香港教育学院中文系与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
代序 1
第一章 坎坷身世 001
第二章 避难香港 017
第三章 塑胶花开 041
第四章 青梅竹马 059
第五章 转战地产 071
第六章 收购置地 087
第七章 鲸吞和黄 097
第八章 收购港灯 105
第九章 创办汕大 115
第十章 抢占码头 129
第十一章 染指电信 143
第十二章 弄潮盐田 153
第十三章 开发大陆房产 171
第十四章 商界楚翘 181
第十五章 千亿卖橙 205
第十六章 拓展基建 215
第十七章 幸福家庭 227
第十八章 创办长江商学院 241
第十九章 龙父虎子 249
第二十章 投资 3G 267
第二十一章 奉献文化 279
第二十二章 万世基业 313
父慈子孝
在潮汕,作为一个移民堆积,不安现状的文化圈,处处传诵着海外游子建业致富的动人故事,即使失望多于希望,梦幻多于现实,即使清苦更甚彷徨,仍构成潮汕人涉海闯荡,走向天涯的原动力。因为,他们的先祖就是这样不远万里,跋山涉水,不言放弃,梦里淘金的倔强汉子。从中原到闽南再到岭南,不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跋山涉水走过来了吗?
历史如此,今日亦然。
不管李云经先生最初下南洋的动机如何,他在这方面确实是出师未捷。最终,李云经先生还是在这动荡的社会现实中,身不由己也好,心甘情愿也好,不得不回到现实中,默默无闻地去实现他的经史治国的远大理想。当然,他已经把这一远大理想潜移默化地转嫁移植到他的弟子身上。当然,最多最直接的传承者,就是与自己朝夕相处耳熏目染的儿子李嘉诚。现实永远都是这样残酷,为了等米下锅的老婆孩子,必须无条件地面对这残酷无情的现实。
但是,现实又能怎么样?除了能够较平常人稍微幸运地获得一日三餐之外,凄苦的心灵,又靠什么来抚慰?彷徨的精神,又靠什么来寄托?罢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李云经先生天生是个教书匠。重执教鞭后,孜孜不倦,因材施教,诲人至上,因教学有方而声誉日隆。未几,1935年春,被聘为庵埠宏安小学校长。
经历了多年的奔波闯荡,李云经先生更加重视家庭的温馨与快乐。虽然不甚得志,郁郁寡欢。但是,每当回到尚可温饱的家中,李云经便全然忘却外面世界的烦恼,展露难得的笑容,与妻庄碧琴相敬如宾,和风沐雨。闲暇时,更是与子女嬉戏一番。甚或,带同李嘉诚到咫尺之遥的韩江河畔钓鱼捉虾。
1937年,李云经先生被转聘为庵埠郭垄小学校长。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大陆渐渐陷入日本人的铁蹄蹂躏之中。李云经先生则是义无反顾地投入抗日救亡运动。
求知若渴
李嘉诚5岁入学读书,每天放学回家后,他就悄悄进入长辈们用以藏书的茅草书屋,看他能看懂的书。甚至,也看他不能看懂的书。总之,凡是白纸黑字,他就看。
看官大可不必惊讶,在李家的书屋,除了经世致用方面的书,并无其他。
童年时代的李嘉诚的一部分时光,就是在长辈们的藏书房里静静地度过的。
不知不觉中,少年老成的李嘉诚已经悄然长高了,长大了。这已经成了李云经先生的最大安慰与希望。李云经先生把生命的全部希望寄托在这个与众不同的儿子身上。李云经不时用欣喜、欣慰、欣然的眼光凝视着自己的儿子李嘉诚。
李云经将自己的精力心血倾注在儿子李嘉诚身上。
7岁那年,一个初秋的深夜,一觉醒来的李嘉诚,看到身披青布长襟的爸爸,在昏弱的灯光下,仍在一丝不苟地批改学生作业。幼小的心灵,好生不明,他当时就纳闷:“老师付出很多很多,为什么收获却很少很少?”殊不知,单就生活而言,李家在当地已是小康之家,并无三餐之忧,偶尔也可以有些许多余的米周济乡邻。
李嘉诚出生在这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翰墨的熏陶,闻到的是墨香,听到的是书声,看到的是文房四宝。更从父亲的背影,看到了孜孜不倦的凄苦沉重的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李嘉诚聪颖好学,3岁就能咏《三字经》《千家诗》《论语》。儿子读书的悟性与勤勉,深得父亲的赞许。看着李嘉诚摇头晃脑地背诵之乎者也,邻里个个好生羡慕。多年来内心孤苦伶仃远甚于物质稀缺的李云经先生,终于可以得到丝丝慰藉。真可谓后继有人,孺子可教也。
李嘉诚的童年是在旧中国的战乱动荡中度过的。小小年纪的李嘉诚已切身感受到民族的衰落,政府的腐败,时局的动荡,给普罗大众生活带来的深重苦难与磨难。
1933年,李嘉诚进入潮州北门街观海寺小学念书。
3年后,1936年,随父亲转入潮安县庵埠镇宏安崇圣小学就读。他聪明机智,刻苦好学,有时放学后还躲在家中的小书房里如醉如痴、如饥似渴地读书。书成了李嘉诚儿时最好的伴侣。
风雨飘摇中的李家三间茅屋,不时传出琅琅之声。
……
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或许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看待人生和事业的全新视角。李嘉诚先生的人生经历,充满了对“成功”二字的多元解读。他不仅仅是一个追求利润的企业家,更是一个深谙“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哲理的实践者。书中对于他投身慈善事业、对于教育的投入,以及他对社会公益的贡献的详细描述,让我看到了一个企业家除了商业上的成就之外,更重要的社会责任感。这本书让我思考,真正的富足,不仅仅是物质的丰裕,更是精神的充盈和对社会的积极贡献,而李嘉诚先生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评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不仅仅是一本传记,更像是一部关于人生智慧的百科全书。李嘉诚先生的商业帝国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书中的解答远非简单的“勤奋”或“运气”,而是对人性、对市场、对未来趋势的深刻洞察。我被他对于风险的把控,对于人才的运用,以及他对社会责任的承担所打动。那些关于他如何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战略布局,如何将传统产业与新兴科技相结合,以及他对于“诚信”二字的执着追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让我感佩的是,他始终保持着一颗谦逊的心,即使功成名就,也未曾停止学习和反思。
评分《李嘉诚传(终极完整版)》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揭示了一个伟大企业家是如何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保持前瞻性和适应性的。书中对于李嘉诚先生如何看待科技进步、如何拥抱创新,以及他如何将这些理念融入企业发展战略的描绘,是极其精彩的。我尤其欣赏他对于“长远眼光”的强调,这不仅仅体现在他的商业决策上,也体现在他对下一代的培养和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上。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成功不仅仅是财富的积累,更是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创造价值,为世界带来积极的影响。
评分阅读这本书,仿佛进入了一个宏大的时代画卷,而李嘉诚先生就是其中最耀眼的主角。我被书中详尽的历史背景和时代变迁的描绘所吸引,它不仅仅讲述了一个人的故事,更展现了香港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轨迹。从战后的重建,到改革开放的浪潮,再到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李嘉诚先生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用他的智慧和魄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这本书让我对那个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看到了个人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发挥出巨大的能量。
评分读完《李嘉诚传(终极完整版)》,脑海中充斥着无数的画面和感悟,仿佛亲身经历了一段波澜壮阔的人生。书中所描绘的李嘉诚,不仅仅是一个商业巨子,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从无到有、白手起家的传奇。我尤其被他早年的经历所吸引,从一个贫困的学徒,如何在战乱年代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敏锐的商业嗅觉,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事业。那些关于他如何在艰苦条件下创业、如何抓住每一个稍纵即逝的机会、如何在逆境中学习和成长的细节,都让我深深震撼。书中并没有回避他创业过程中的艰难与挫折,反而通过生动的笔触,将这些挑战化为他人生哲学的一部分,展现了他非凡的智慧和勇气。
评分你家庭转还没有看到你家车还没有死
评分挺好的的不错
评分好评
评分经常在这里买,价格优惠,还会再买的,好好?
评分买了十几本,包装严实,无破损,价格比书店和其他网站实惠,支持京东
评分公司一直用,感觉还不错哦!
评分以前看过,但是这个版本,需要一个。正版没保存。
评分物流飞快 质量不错 支持京东
评分还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