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實用口腔科學(第4版)》保留瞭原有的特色,分為疾病篇、技術篇,另加附錄。附錄部分介紹口腔科常用藥物、材料、設備及醫院感染控製。每章節增列瞭參考文獻,書末索引中增加瞭醫學術語的英文,成為中英文名詞對照的方式,以便讀者查閱。本版特點有:①體現臨床實用性,盡量寫實際能用的內容。疾病篇中,理論性的內容應對臨床有直接指導意義,淡化分子機製等基礎理論。充分敘述臨床診斷和鑒彆診斷,介紹治療原則、方法以及疾病的預防。對於較為復雜的疾病,提齣疾病治療的設計原則,以起到“臨床路徑”的作用。
技術篇中,介紹具體操作,反映齣作者自已的經驗體會。闡述並發癥的預防、醫患溝通及風險防範的要點。②體現內容的新穎性。力就反映齣近些年湧現齣的新理論、新概念和新技術,而對於陳舊過時的內容和技術進行刪減。如隨著社會的進步,對於殘障人士的關懷越來越重視,因而增加瞭“殘障患者的口腔疾病診療特點”一章。③體現醫學的人文精神,介紹口腔疾病診治中的醫患溝通和服務藝術等,增加瞭專門一章介紹醫學的人文社會性與醫患溝通技能,並增加瞭“兒童口腔科行為管理”的內容。④注重讀者對象,“量體裁衣”。
《實用口腔科學(第4版)》讀者重點對象為住院醫師、全科醫師、主治醫師,重點介紹主要讀者能用得上的內容,復雜的大手術以及應用麵很窄的高精尖技術則不寫或簡寫。
作者簡介
俞光岩,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兼任亞洲口腔頜麵外科醫師協會前任主席、中華口腔醫學會副會長、口腔頜麵外科專業委員會前任主委、中國醫師協會口腔醫師分會名譽會長,Chinese 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和《現代口腔醫學雜誌》主編。曾任第六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口腔醫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1996-2009年任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院長。第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從事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36年,主攻研究方嚮為唾液腺疾病、口腔頜麵部腫瘤、麵神經損傷的診斷和治療,以及下頜下腺移植治療重癥乾眼癥。先後承擔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十一五”國傢科技支撐項目等37項課題。發錶論文400餘篇,其中SCI收錄110餘篇;齣版專著及教材38部。指導研究牛和博士後71名。以完成人獲國傢科技進步二等奬1項;省部級科技奬5項,其中一-一等奬2項。被評為“北京市有突齣貢獻專傢”“全國衛生係統先進工作者”,獲邱蔚六口腔頜麵外科發展基金“傑齣貢獻奬”、傑齣口腔醫師奬、中國醫師奬和全國五一勞動奬章。香港牙醫師學院、英國愛丁堡皇傢外科醫師學院、英國英格蘭皇傢外科醫師學院先後授予“Honorary fellowship”。
張震康,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口腔頜麵外科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名譽院長、院務委員會主任委員。原衛生部口腔計算機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口腔頜麵外科研究室主任。幾十年來從事顳下頜關節病和正頜外科研究工作,曾獲國傢科技進步奬,原衛生部和北京市科技進步奬共12項。發錶論文200餘篇。主編專著10本。曾獲國傢有突齣貢獻中青年專傢稱號、光華科技基金一等奬,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美國西北大學牙科學院傑齣訪問學者證書、國際牙醫師學院院士、香港牙科醫學院名譽院士、英國愛丁堡皇傢外科醫師學院名譽院士。社會兼職:現任中華口腔醫學會名譽會長、全國牙病防治基金會名譽理事長、首屆國傢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管理委員會專傢顧問組成員等。
徐韜,國傢“韆人計劃”特聘專傢,北京大學講席教授,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曾任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院長。畢業於原北京醫學院口腔醫學係,獲得口腔專業醫學學士學位,後齣國深造,獲得美國波士頓大學口腔生物學博士學位和牙醫學博士學位。曾任職於美國波士頓大學,承擔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科研項目,指導碩士、博士研究生、博士後多名。從事全科臨床工作。曾任職於美國高露潔棕櫚公司,負責新技術研發和臨床研究。持有專利幾十項,發錶學術論文綜述專著等數十篇。主要社會兼職包括:中華口腔醫學會副會長、世界衛生組織中國牙科預防教育與培訓中心主任、世界牙科聯盟教育委員會委員、亞洲口腔預防醫學會前任主席等。
內頁插圖
目錄
緒論
開篇
醫學的人文社會性與醫患溝通技能
第1節 醫學的人文社會性
第2節 醫患溝通技能和溝通藝術
上篇 疾病篇
第1章 齲病
第1節 概述
第2節 齲的病因
第3節 齲的發病過程和發病機製
第4節 齲的病理錶現
第5節 齲齒的臨床錶現和診斷技術
第6節 齲的臨床分類、診斷與鑒彆診斷
第7節 齲病的治療方案
第8節 口腔多學科臨床實踐中的齲病預防
第2章 牙體非齲性疾病和發育異常
第1節 牙體慢性損傷
磨損
磨牙癥
楔狀缺損
酸蝕癥
牙隱裂
牙根縱裂
驗創傷性磨牙根橫摺
第2節 其他牙體病癥
牙本質過敏癥
牙根外吸收
牙內吸收
牙齒外源性著色
牙齒變色
第3節 牙齒發育異常
埋伏牙
額外牙
先天缺失牙
無牙畸形
過小牙、錐形牙、過大牙
融閤牙、雙生牙、結閤牙
釉珠
畸形中央尖
牙釉內陷
牛牙癥
釉質發育不全
氟牙癥
四環素牙
先天性梅毒牙
遺傳性乳光牙本質
第3章 牙髓疾病
第1節 牙髓的解剖生理特點
第2節 牙髓病的病因學
第3節 牙髓病的分類
第4節 牙髓病的病理變化
第5節 牙髓疾病的臨床診斷思路和方法
第6節 牙髓病的臨床錶現和診斷
第7節 牙髓病的治療原則
第4章 根尖周組織疾病
第1節 根尖周組織解剖生理特點
第2節 根尖周組織疾病的病因學
第3節 急性根尖周炎
第4節 慢性根尖周炎
第5章 牙齦疾病
第1節 牙周組織的應用解剖及生理
第2節 牙齦疾病的病因學
第3節 牙齦疾病
菌斑性齦炎
青春期齦炎
妊娠期齦炎
藥物性牙齦肥大
遺傳性牙齦縴維瘤病
白血病的齦病損
壞死性潰瘍性齦炎
齦乳頭炎
漿細胞齦炎
牙齦瘤
重金屬引起的牙齦著色
剝脫性齦病損
第6章 牙周炎
第1節 牙周炎的流行情況和趨勢
第2節 牙周炎的病因學
第3節 牙周炎的臨床病理學
第4節 牙周炎的檢查
第5節 慢性牙周炎
第6節 侵襲性牙周炎
第7節 反映全身疾病的牙周炎
第8節 牙周炎的並發病變
根分叉病變
牙周.牙髓聯閤病變
牙周膿腫
牙齦退縮
牙根敏感癥
口臭
第9節 牙周醫學
第7章 種植體周圍組織疾病
第1節 種植體周組織的特點
第2節 種植體周疾病的病因
第3節 種植體周黏膜炎
第4節 種植體周炎
第8章 口腔黏膜疾病
第1節 總論
第2節 復發性阿弗他潰瘍
白塞病
第3節 理化性損害
創傷性血皰及潰瘍
化學性灼傷
熱損傷
放射性口炎
化學治療誘發的口腔黏膜炎
第4節 細菌感染性疾病
球菌性口炎
壞死性潰瘍性齦口炎
口腔結核
口腔梅毒
第5節 病毒感染性疾病
單純皰疹
帶狀皰疹
手-足-口病
第6節 口腔念珠菌病
第7節 唇部疾病
慢性唇炎
腺性唇炎
肉芽腫性唇炎
梅.羅綜閤徵
光化性唇炎
口角炎
血管性水腫
第8節 舌部疾病
地圖舌
溝紋舌
正中菱形舌
毛舌
舌乳頭炎
灼口綜閤徵
澱粉樣變性
第9節 口腔潛在惡性病變
口腔白斑
口腔紅斑
扁平苔蘚
盤狀紅斑狼瘡
口腔黏膜下縴維化
第10節 黏膜皮膚疾病
多形紅斑
藥物過敏性口炎
過敏性接觸性口炎
天皰瘡
傢族性良性天皰瘡
副腫瘤天皰瘡
瘢痕性類天皰瘡
大皰性類天皰瘡
綫狀IgA大皰皮膚病
第11節 口腔黏膜色素異常
第12節 口腔黏膜肉芽腫性疾病
局限性口麵部肉芽腫病
……
第9章 口腔頜麵部炎癥
第10章 頜骨病
第11章 口腔頜麵部囊腫和良性腫瘤
第12章 口腔頜麵部惡性腫瘤
第13章 口腔頜麵部創傷
第14章 口腔頜麵部畸形和缺損
第15章 牙頜麵發育性畸形
第16章 唾液腺疾病
第17章 顳下頜關節疾病
第18章 口腔頜麵部神經疾病
第19章 錯殆畸形
第20章 睡眠呼吸障礙及其口腔治療
第21章 牙列缺損
第22章 牙列缺失
第23章 兒童口腔疾病的診治特點
第24章 老年口腔疾病的特點
第25章 殘障患者口腔疾病的診療特點
第26章 口腔頜麵部綜閤徵
第27章 係統疾病在口腔的錶現
第28章 口腔疾病與全身健康
第29章 常見癥狀的鑒彆診斷
第30章 全科口腔醫療與口腔全科醫師
第31章 口腔健康調查和口腔健康教育與促進
下篇 技術篇
第32章 牙體缺損的直接修復
第33章 牙體缺損的修復治療
第34章 牙髓及根尖周病的治療
第35章 牙周治療技術
第36章 麻醉
第37章 拔牙術
第38章 口腔頜麵部手術
第39章 數字外科技術在口腔頜麵外科的應用
第40章 可摘矯治器的矯治技術
第41章 固定矯治器的矯治技術
第42章 固定義齒
第43章 可摘局部義齒
第44章 全口義齒
第45章 口腔種植修復
第46章 頜麵缺損的贋復
第47章 物理療法在口腔科的應用
第48章 口腔頜麵部醫學影像學檢查
第49章 口腔醫學美學治療技術
第50章 口腔護理四手操作
第51章 齲病預防的適宜技術
附錄1 口腔科常用藥物
附錄2 口腔常用材料及應用
附錄3 口腔科常用設備的使用及維護
附錄4 口腔醫療中的醫院感染預防與控製
中英文對照詞匯錶
前言/序言
《實用口腔科學》是由以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專傢為主撰寫的綜閤性口腔醫學專業臨床實用參考書。自1993年第1版問世以來,已連續修訂齣版3版,深受廣大口腔醫務工作者和其他讀者歡迎,長期作為我國口腔住院醫師培訓參考教材,口腔全科醫師的必讀教材,口腔主治醫師的全麵參考教材,成為國內口腔醫學領域最為暢銷的大型專業參考書之一。
《實用口腔科學》第3版於2009年6月齣版,至今已有7年。在知識爆炸的今天,醫學科學和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口腔醫學的研究和臨床實踐中湧現齣許多新理論、新概念、新知識、新方法和新技藝,為瞭適時反映口腔醫學的快速發展,我們組織瞭第4版的修訂工作。
第4版的編寫原則基本不變:①體現臨床實用性。疾病篇中,理論性的內容對臨床有直接指導意義,淡化分子機製等基礎理論。充分敘述臨床診斷和鑒彆診斷,介紹治療原則、方法以及疾病的預防。對於較為復雜的疾病,提齣疾病治療的設計原則,以起到“臨床路徑”的作用。技術篇中,介紹具體操作,反映齣作者自己的經驗體會。闡述並發癥的預防、醫患溝通及風險防範的要點。②體現內容的新穎性。力求反映齣近些年湧現齣的新理論、新概念和新技術,而對於陳舊過時的內容進行刪減。如隨著社會的進步,對於殘障人士的關懷越來越受到重視,因而增加瞭“殘障患者的口腔疾病診療特點”一章。③體現醫學的人文精神。介紹口腔疾病診治中的醫患溝通和服務藝術等,增加瞭一章專門介紹醫學的人文社會性與醫患溝通技能,並增加瞭“兒童口腔科行為管理”的內容。④注重讀者對象,“量體裁衣”。本書讀者重點對象為住院醫師、全科醫師、主治醫師,重點介紹主要讀者能用得上的內容,復雜的大手術以及應用麵很窄的高精尖技術則不寫或簡寫。
第4版的編寫體例保留瞭原有的特色,分為疾病篇、技術篇,另加附錄。附錄部分介紹口腔科常用藥物、材料、設備及醫院感染控製。每章節增列瞭參考文獻,書末索引中增加瞭醫學術語的英文,成為中英文名詞對照的方式,以便讀者查閱。
編寫人員以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的專傢為主,特彆邀請瞭國傢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北京醫院欒文民教授、解放軍總醫院劉洪臣教授、劉榮森教授等參加編寫。編寫隊伍中增加瞭一些活躍在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第一綫的年輕專傢,形成瞭老中青相結閤的編寫梯隊,以保證編寫隊伍的連續性和本書內容的先進性,努力使本書成為真正的傳世之作。
由於各種原因,一些參與第3版書編寫的老專傢未能參與第4版書的編寫工作,對於這些老專傢為《實用口腔科學》作齣的貢獻,在此錶示衷心的感謝!這些老專傢包括:王勤、王毓英、孫廣熙、孫開華、孫廉、李國珍、吳奇光、鄒兆菊、宋世卿、張丁、張筱林、林瓊光、鄭麟蕃、孟憲中、趙士傑、高懃、梁麗芬、韓科、謝紅霞、徐櫻華。本書編寫過程中,得到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領導、相關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持,圖片編輯工作得到瞭繪圖室林冠華老師和王迪老師的大力幫助,還有不少同誌在編務上做瞭大量工作,一並緻以衷心感謝。
本書參編人員多,編寫風格不盡一緻;為瞭進一步提高本書的質量,以供再版時修改,誠懇地希望各位讀者、專傢提齣寶貴意見。
口腔健康:守護微笑的基石 笑容,是我們與世界溝通最直接、最溫暖的方式。而一口健康的牙齒,則是綻放自信笑容的堅實基礎。口腔健康不僅僅關乎美觀,更與我們的整體健康息息相關。從咀嚼食物獲取營養,到清晰地發音與人交流,再到抵抗口腔疾病的侵襲,口腔健康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口腔健康的迷思與真相 許多人認為,隻要不感到疼痛,口腔就一定是健康的。然而,事實並非如此。許多嚴重的口腔疾病,如牙周病早期,往往在不引起明顯不適的情況下悄然發展。牙菌斑的堆積、牙齦的微小炎癥,都可能是潛在問題的信號。忽視這些早期跡象,可能導緻更嚴重的後果,如牙齒鬆動、脫落,甚至影響到身體其他係統的健康。 另一個常見的誤區是,隻要每天刷牙,口腔就萬無一失。誠然,正確的刷牙是口腔保健的基礎,但它並非萬能。牙刷難以觸及的牙縫、牙齦邊緣,是細菌滋生和牙菌斑堆積的溫床。如果僅依賴刷牙,而忽視瞭牙綫、牙間刷等輔助清潔工具的使用,口腔清潔的效果將大打摺扣。 此外,很多人對“蛀牙”的認識僅停留在牙齒錶麵的黑點。實際上,蛀牙是一個由細菌代謝産酸腐蝕牙齒的過程,如果不及時乾預,會不斷加深,直至侵犯牙髓,引起劇烈的疼痛,甚至導緻牙齒的喪失。 口腔健康與全身健康的緊密聯係 口腔並非孤立的器官,它與我們身體的各個係統都存在著韆絲萬縷的聯係。 心血管係統: 研究錶明,牙周病與心髒病、中風等心血管疾病之間存在密切關聯。牙周病菌可以進入血液循環,引起全身性的炎癥反應,增加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 呼吸係統: 口腔中的細菌可以通過吸入進入呼吸道,增加患肺炎、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風險,尤其對於免疫力較低的兒童和老年人。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患上牙周病,而牙周病的加重也會反過來影響血糖的控製,形成惡性循環。 孕期健康: 孕期女性荷爾濛水平的變化,容易導緻牙齦炎的發生,如果不加以控製,可能引發妊娠期牙周炎,甚至與早産、低齣生體重兒有關。 消化係統: 咀嚼功能受損會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長期可能導緻營養不良。 構建堅固的口腔防綫:日常護理的智慧 維護口腔健康,需要從日常的點滴做起,掌握科學的護理方法。 1. 精準有效的清潔: 刷牙: 選擇軟毛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Bass method)是目前被廣泛推薦的有效刷牙方法。將牙刷與牙齒呈45度角,輕柔地在牙齦邊緣和牙齒錶麵進行短距離的水平顫動,然後嚮上或嚮下拂刷。注意清潔牙齒的每一個麵,包括內側、外側和咬閤麵。每天至少刷牙兩次,早晚各一次,每次至少兩分鍾。 牙綫: 牙綫是清潔牙縫的“神器”。取一段約45厘米長的牙綫,用雙手的食指或拇指纏繞,將牙綫輕輕滑入牙縫,貼閤牙齒錶麵,做“C”形包裹,上下颳擦。同樣,要清潔牙縫的兩側。 牙間刷: 對於牙縫較大或佩戴牙套、種植牙的人群,牙間刷是比牙綫更有效的清潔工具。根據牙縫的大小選擇閤適的牙間刷型號,輕柔地在牙縫間進齣。 漱口水: 漱口水可以作為輔助清潔手段,選擇含氟或具有抗菌成分的漱口水,能有效減少口腔細菌。但要注意,漱口水不能替代刷牙和使用牙綫。 2. 均衡的飲食習慣: 減少糖分攝入: 糖是口腔細菌的“能量源”,會促進細菌代謝産酸,腐蝕牙齒。盡量減少含糖飲料、甜點、零食的攝入,尤其是在睡前。 多攝入富含鈣質和維生素的食物: 牛奶、奶酪、綠葉蔬菜等富含鈣質,有助於強化牙齒。維生素C有助於牙齦健康。 多吃粗糧和縴維質食物: 這些食物能通過咀嚼過程清潔牙齒錶麵,並促進唾液分泌,幫助中和口腔酸性。 適量飲水: 水可以幫助衝洗口腔中的食物殘渣和細菌。 3. 定期的專業檢查與治療: 每年至少兩次口腔檢查: 即使沒有不適,也應定期(通常建議每6個月)到牙醫處進行全麵檢查。牙醫可以通過專業的器械和X光片,發現早期問題,如微小的蛀牙、牙周病的跡象等,從而在問題變得嚴重之前得到及時治療。 洗牙(潔牙): 牙醫會通過專業的器械清除牙刷和牙綫無法去除的牙結石(即硬化的牙菌斑)。洗牙不僅能清潔牙齒,還能幫助預防牙周疾病。 及時的治療: 一旦發現蛀牙、牙周病或其他口腔問題,應及時接受牙醫的治療,避免小問題演變成大麻煩。 口腔疾病的常見類型與預防 1. 蛀牙(齲齒): 成因: 口腔中的細菌利用食物中的糖分代謝産生酸,酸腐蝕牙齒錶麵的礦物質,導緻牙齒硬組織脫礦,最終形成蛀洞。 預防: 嚴格執行口腔清潔,減少糖分攝入,使用含氟牙膏,定期檢查。 治療: 早期的小蛀洞可以通過充填材料修復;嚴重時可能需要根管治療甚至拔牙。 2. 牙周病: 成因: 主要由牙菌斑和牙結石刺激牙齦引起。早期錶現為牙齦紅腫、齣血;進展後可導緻牙槽骨吸收,牙齒鬆動、移位,最終脫落。 預防: 良好的口腔清潔是關鍵,定期洗牙,控製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 治療: 早期牙齦炎可以通過專業清潔和改善口腔衛生得到控製;牙周炎則需要更復雜的治療,包括深層颳治、牙周手術等。 3. 口腔黏膜疾病: 常見類型: 口腔潰瘍、白斑、扁平苔蘚等。 成因: 免疫力下降、營養素缺乏、不良習慣(如吸煙、酗酒)、病毒感染等。 預防: 保持均衡飲食,增強免疫力,戒煙限酒,注意口腔衛生。 治療: 需根據具體病因由醫生診斷和治療。 4. 口腔癌: 高危因素: 吸煙、酗酒、長期日曬、HPV感染等。 早期跡象: 口腔內齣現不明原因的腫塊、潰瘍、白斑、紅斑,且長時間不愈閤,或伴有吞咽、咀嚼、說話睏難,頸部淋巴結腫大。 預防: 戒煙限酒,避免長期日曬,注意口腔衛生。 早期發現與治療至關重要: 口腔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治愈率很高。因此,一旦發現口腔內有異常,應立即就醫。 特殊人群的口腔保健 兒童: 乳牙的健康直接影響恒牙的生長和頜麵的發育。傢長應幫助孩子進行口腔清潔,定期帶孩子進行口腔檢查,及時進行窩溝封閉和塗氟,預防蛀牙。 孕婦: 孕期荷爾濛變化易導緻牙齦炎。孕婦應更加注意口腔衛生,谘詢牙醫,進行必要的治療,以保障母嬰健康。 老年人: 隨著年齡增長,唾液分泌減少,牙齒磨損,牙周組織退化,更容易齣現口乾、蛀牙、牙周病等問題。老年人需要特彆關注口腔清潔,定期復查,必要時考慮使用義齒修復。 佩戴假牙或種植牙者: 假牙和種植牙也需要日常清潔和定期維護,以防止繼發感染和並發癥。 擁抱健康生活,從守護口腔開始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科學的日常護理、均衡的飲食習慣以及定期的專業檢查,我們可以有效預防口腔疾病,擁抱健康美好的生活。讓我們從現在開始,重視口腔健康,守護那份自信燦爛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