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氏针灸百年集萃

方氏针灸百年集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仁,王海丽 编
图书标签:
  • 针灸
  • 中医
  • 方氏
  • 百年
  • 集萃
  • 医学
  • 传统医学
  • 养生
  • 临床
  • 穴位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20166
版次:1
商品编码:1207528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海派中医学术流派系列图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6
字数:32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捧在读者手上的《方氏针灸百年集萃》是关于具有海派中医文化特色之一的方氏针灸流派的一部专著。它系统阐述了百余年来方氏针灸流派从起源、形成、发展乃至海外传播的整个过程;全面介绍了从黄石屏、方慎盦、方幼安直至张仁、陈业孟等不同时代的多位针灸名家的独特的学术思想和独到的临床经验。《方氏针灸百年集萃》内容翔实,别具一格。

作者简介

  张仁,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针灸疗法(方氏针灸疗法)代表性传承人,上海市名中医,从事针灸临床46年。1980年师从国医大师郭诚杰教授攻读研究生,成为陕西中医药大学首位针灸学科医学硕士。1994年破格晋升为主任医师,1998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上海市针灸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针灸》编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专家。曾任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长、上海市中医药科技情报研究所所长,上海市中医药科技服务中心主任,上海市针灸学会理事长。曾三次赴比利时、荷兰讲学应诊。已在北京、上海、重庆、中国台北、日本东京等地出版中医针灸学术专著60余部,包括繁体字版、日文版、英文版等;发表中英文论文150多篇。

目录

前言
我所认识的方幼安先生
上卷 方氏针灸传承发展
第一章 溯源——黄石屏 3
第一节 立武术金针 3
第二节 扬针灸国粹 5
第三节 传大江南北 7
第二章 创始——方慎盦 9
第一节 创方氏针灸 9
第二节 著金针秘传 10
第三章 传承——方幼安 12
第一节 勇于探索善于总结 12
第二节 结合科研开展临床 16
第四章 发展——张仁 19
第一节 博采多家之长 19
第二节 传承古今学术 22
第三节 主攻眼病针灸 23
第五章 传播——陈业孟 30
第一节 海外传道授业 30
第二节 倡言经络辨证 32
第六章 方氏针灸的优势与特色 35
第一节 方氏针灸的学术优势 35
第二节 方氏针灸的海派特色 37
下卷 方氏针灸医学心悟
第七章 方慎盦篇 43
第一节 医话集锦 43
第二节 验案撷英 55
第八章 方幼安篇 74
第一节 医话集锦 74
第二节 效方荟萃 87
第三节 验案撷英 103
第九章 张仁篇 116
第一节 医文集锦 116
第二节 难治性眼病效方验案集萃 154
第三节 其他难病效方验案精选 224
第十章 陈业孟篇 277
第一节 医话集锦 277
第二节 验案撷英 279
附 方氏针灸传承谱系 283
跋 285

精彩书摘

  《海派中医学术流派系列图书:方氏针灸百年集萃》:
  二、在学术研究上重视创新
  方氏针灸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学术的研究上,不能泥古不化,要重视创新。
  方慎盒先生精通法语、日语,思想开拓,主张只要对患者有益就应该为我所用,在针灸临床中引进现代方法。如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提倡不隔衣进针,要求患者暴露躯体,并用酒精局部消毒;三十年代中期参考西医的病历书写方式,设计使用《方慎盒诊病表》铅印病历,除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地址、年月日、编号外,其他内容还包括“初病经过、现在情形、特别症状、标准治法、处方、结果”。并列有“体气、面色、脉象、舌、嗜好、寒热、汗、饮食、睡眠、大便、小便”,以及身体各部位“头、颈、眼、耳、口、齿、胸、腹、背、腰、手臂、腿足”等项,内容相当详尽。
  为提高疗效,方慎盒先生还勇于革新针灸器具,早在三十年代就设计定制过两种针灸器械。一是类似梅花针针具。据《内经》半刺、毛刺、扬刺而制成。上端为弹簧,下端为莲房状针管,排列五针。使用时,以针管对准腧穴,以拇、中两指持针,食指有节奏地叩按上端弹簧进行叩刺,治疗外感头痛、肝风眩晕与小儿腹泻等症。另一种是温灸器。使用时,内置药物,将温灸器下端的圆孔对准所选的穴位,点燃艾卷,艾火温热使药物直透穴位。外层上下两截空洞不相对时,热气不会外泄;如患者感到温度过高时,可以转动外层上截,以调整空洞位置,使内外两层空洞相对,热气即可以外泄,以降低温度。此法治疗虚寒症和麻痹症。
  方幼安先生系上海医科大学教授,上海市针灸学会副理事长,华山医院针灸科主任,他在继承家学的基础上,更重视创新。他既善于把经典中鲜为人注意的点滴加发掘,又善于把当时国际上初有苗子的新鲜事物加以发展。他的儿子方兴先生回忆:“我在1966年听父亲授课实习所获得的印象,以后每隔一段时间再有机会随诊时都发现,父亲在临床上有新的改进、突破。”
  他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就提出针灸临床研究应借鉴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概念,使其能有严谨的设计,以加强针灸疗效的论证力。他借助于华山医院这个良好的科研平台,凭借其精湛的针灸技艺。做了大量的临床针刺观察,在针灸治疗难治性病症特别是在治疗脑中风、小儿脑病及针灸戒烟等方面有独特的临床经验。并借用现代试验设计方法和数据,证实了针灸治病的实效性。
  三、在临床实践上吸收新知
  方氏针灸的包容性,主要体现在临床实践上,有益病家之术应兼收并蓄,要博采众长,不能拘泥于一方一法一术。
  方慎盒先生多才多艺,工诗书绘画,早年从宋德宗习医,主攻内科方脉。后经宋德宗介绍,拜于黄石屏门下习金针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博采众家之长。临床长于辨证,取穴精简,强调补泻手法,常能立竿见影,疗效卓著。《金针秘传》一书中记载他诊治日本同文书院院长大内畅三先生13年之久的陈旧腰痛医案:大内先生62岁,“平日起居坐卧均感不便,为阴雨之先,节气之前,不但不能转侧,且腰部肤冷如冰。中西杂治,终未离去痛苦,前曾一度归国,请其国中著名针灸家治之,一无大效。”方慎盒先生认为“转侧不能,肾将惫矣。今既不能转摇,而腰部肌肉又异常觉冷,其为肾阳衰败无疑,宜温通肾府以祛寒湿而助元阳。”他仅取肾俞,施以补法,患者“腰部立觉奇暖,去针后即起立如常,为十余年之痛苦去于一针,何神速乃尔,即书东亚神术四字为赠。”他认为对古今有益病家之术应兼收并蓄,根据患者需要可针药并用。他曾治一例臂痛不举兼喘急者,辨证肾不纳气为本病,臂痛不举为标症,先针肾俞、关元等穴,并予补敛肾气之丸治之,2个月之后标本痊愈。
  方幼安先生善于在临床中不断吸收新知。一是对针灸临床出现的新疗法,能迅速掌握并不断提高,形成其治疗特色,如耳针戒烟、电针之用于中风等;二是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如他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头三针”对精神症状却有不可思议之疗效,与仅针刺百会或仅针刺脑户有截然不同之效果,与百会加四神聪的疗效也不一样;而且针刺方向与深度不同疗效也不同。这些经验就是他从大量临床实践中获得的。
  第三代张仁教授现任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委员会专家,曾任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长、上海市中医药情报研究所所长、上海市中医药科技服务中心主任、上海市针灸学会理事长等职。他擅长从文献中汲取养分,除跟师方幼安先生外,还师从眼科针灸名医李聘卿教授、国医大师郭诚杰教授,博采各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特色,在诊治范围上以难治性眼病为主,涉及多种适于针灸治疗的现代难病。
  ……

前言/序言

  清道光二年(1822年),刚刚当上皇帝不久的爱新觉罗·曼宁不知出于何种想法,下了一道匪夷所思的诏书:“针灸一法,由来已久。然以针刺火灸,究非奉君之所宜,太医院针灸一科,着永远停止。”从此,这一由中国人原创浸透着华夏文明的医疗文化,从不为官方承认而走向民间。然而令人欣慰的是,在之后的一百多年中,它并未因此而衰落消亡,而是又一次从涅槃中崛起,获得新生。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深受海派文化熏陶的长三角地区(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传统的针灸学在与西方文化特别是西方医学的碰撞与融合中,引领了我国近现代针灸学相当一个阶段的发展与创新。其中,活跃在以上海地区为主的方氏针灸是具有海派特色的针灸学术流派之一。2015年,它被列入上海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代表作名录。
  展现在读者眼前的这本书,就是关于方氏针灸流派从源到流的传承发展的整个过程的一个展示。可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完整,全书从源出黄石屏金针派、方慎盒开创、方幼安传承、张仁发扬、陈业孟传播等五个方面系统介绍了方氏针灸的发展之路。谱系完整,脉络清晰。
  二是全面,本书不仅对方氏针灸从源到流的发展过程及其整体学术价值、海派特色进行介绍,而且对每一代代表性人物的经历、学术观点、临床经验更有详细叙述。内容全面、资料翔实。
  三是实用,这是本书最主要特色。约占全书4/5的内容为数代方氏针灸学者所积累的学术经验,其中既载有黄石屏治疗袁世凯顽固性头痛及方慎盒针愈达官贵人的验案,也有方幼安治疗中风、小儿脑病及张仁总结难治性眼病的效方;既有方慎盒、张仁相隔大半个世纪对针灸医学现代化和国际化的不同思考,也有方幼安对针灸临床治疗的真知灼见。
  可以相信,在读者掩卷之时,除了获得很多较为独特的成熟的可供借鉴的临床经验,更多的是会带来深层次的思考。这也是我们所希望的。
  当然,鉴于本书篇幅有限,尚难以容纳方氏针灸百年传承发扬的丰富内涵,譬如黄石屏先生唯一遗著《针灸诠述》、方慎盒先生的其他多种医著;譬如方幼安教授海外学术活动、仍活跃在临床一线的张仁主任医师的新收获、陈业孟院长在美国针灸教学的贡献、方兴医师在阿根廷的行医经验,特别是多位正处于学术成熟期的方氏第四代传人的临床积累等,将陆续介绍给广大读者。
《方氏针灸百年集萃》是一部凝聚了方氏家族百年针灸智慧的珍贵典籍,其内容涵盖了方氏祖辈们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积累、创新与传承下来的针灸理论、手法、经验以及经典的验案。本书并非仅仅是理论的罗列,更是将深厚的理论基础与生动的临床实践巧妙地融为一体,旨在为广大针灸同仁提供一份切实可行的学术参考和临床指导。 本书的开篇,将系统梳理方氏针灸的理论渊源。从基础的经络学说、脏腑学说出发,深入浅出地阐述方氏家族对针灸理论的独特理解与发展。尤其是在补泻手法、特定穴位的使用、以及不同病症的辨证施治等方面,方氏针灸形成了自己独具的学术体系。本书将详细介绍这些核心理论,并辅以图解,力求让读者对方氏针灸的理论精髓有深刻的认识。 在针灸手法方面,本书将重点呈现方氏家族代代相传的独特针法。这些手法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妙的技巧,例如在特定穴位上的进针深度、角度、提插捻转的频率与幅度,以及如何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灵活调整手法等。本书将通过详实的文字描述,结合生动的图示,甚至可能包括一些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如果条件允许),力求将这些宝贵的手法技艺清晰地传达给读者。对于一些精细的操作,还会特别强调其要领和注意事项,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 本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便是对方氏家族百年来的临床验案进行集萃。这些验案是方氏针灸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生动体现,涵盖了内、外、妇、儿、五官等多个科室的常见病、多发病,乃至一些疑难杂症。每一则验案都将详细记录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方氏医者根据辨证结果所制定的针灸方案(包括选穴、配穴、手法等),以及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和最终的疗效。这些真实的案例不仅展示了方氏针灸在治疗各种疾病方面的有效性,更重要的是,它们为学习者提供了宝贵的临床思路和解决问题的范例。通过对这些验案的研读,读者可以学习到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如何根据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以及如何通过针灸达到显著的疗效。 除了理论、手法和验案,本书还将探讨方氏针灸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与演变。方氏家族历经百年风雨,其针灸理论和实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本书将追溯方氏针灸的起源,梳理其发展脉络,介绍在不同历史时期,方氏医者们如何面对当时的医学挑战,如何将传统的针灸理论与新的医学认识相结合,从而推动方氏针灸的不断进步。这将有助于读者了解方氏针灸的生命力及其在中国乃至世界针灸发展史上的地位。 本书的编纂,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医学为己任,旨在将方氏家族宝贵的针灸学术遗产系统地整理、保存,并以现代人的视角进行解读和传播。其内容之详实,论述之精辟,案例之典型,都将使其成为针灸学界的一部不可多得的参考著作。无论是针灸初学者,还是资深的针灸医生,都能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和临床技能。 本书的特点在于其“集萃”二字。它不仅仅是一部理论著作,更是一部集大成之作,汇聚了方氏家族几代人的智慧结晶。从基础理论到临证应用,从经典手法到疑难杂症的治疗,本书都力求做到全面而深入。它将是一扇窗口,让读者得以窥见方氏针灸的深厚底蕴和卓越疗效;它将是一本宝典,为针灸从业者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与启示。 在内容呈现上,本书将注重科学性、严谨性和实用性。力求用清晰、准确的语言,将复杂的医学概念和精妙的临床技艺解释清楚。同时,也会充分考虑读者的阅读习惯,力求使本书既具有学术价值,又便于理解和应用。 总而言之,《方氏针灸百年集萃》是一部集方氏家族百年针灸之大成,融理论、手法、验案、历史于一体的珍贵学术著作。它不仅是对方氏家族针灸传承的最好纪念,更是对中国针灸医学发展的一份重要贡献。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够深入了解方氏针灸的独特魅力,掌握其精髓,并将其应用于临床,为广大患者带来健康与福祉。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第一次看到《方氏针灸百年集萃》这本书时,就被它的名字深深地吸引住了。我本身就对中医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而针灸作为中医的瑰宝,更是让我着迷。这个“方氏”二字,立刻勾勒出了一个家族传承的医学脉络,而“百年集萃”则预示着其内容的丰富与厚重。我很难想象,一个家族是如何在一个领域内,坚持传承和创新百年的。这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就。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方氏针灸的世界,去了解这个家族的医学渊源,他们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摸索、实践、总结,并最终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针灸体系的。我猜测书中会包含丰富的历史资料,对当时的医学背景、社会环境的描绘,以及方氏家族成员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详细介绍。我期待能够从中汲取智慧,更深入地理解针灸的博大精深。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吸引了我,一种沉静而厚重的蓝色,搭配烫金的“方氏针灸百年集萃”几个大字,瞬间就营造出一种传承悠久、学术严谨的氛围。翻开第一页,一股淡淡的纸墨香扑鼻而来,这种质感非常舒服,不像现在很多书那样为了节约成本而使用过于光滑的纸张。我平常就对中医,尤其是针灸有着浓厚的兴趣,一直想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了解某个流派发展历程的书籍。从书名来看,“百年集萃”四个字就暗示了内容的丰富性和历史的积淀,这让我对本书寄予了很大的期望。我猜想,书中应该会详细介绍方氏针灸的起源、发展脉络,以及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刻印记的大家。这种穿越时空的学术之旅,总是让我感到格外兴奋。我特别期待能看到一些关于古籍文献的解读,或者是一些经典案例的复盘,这对于我理解针灸的精髓至关重要。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学习针灸路上的良师益友,指引我走向更深入的知识海洋。

评分

一本充满历史厚重感的书,这大概是我对《方氏针灸百年集萃》的第一印象。在如今快节奏、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品读一本关于传统医学的书籍,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体验。我之所以对这本书产生兴趣,是因为我一直对那些能够经受住时间考验的传统技艺和学问抱有敬意。方氏针灸,从这个名字中就能感受到一种家族式的传承和深厚的底蕴。我想象中,这本书不仅仅是罗列一些针灸的穴位和手法,更重要的是它会讲述方氏家族在中医针灸领域所做出的贡献,他们是如何在时代的变迁中,将自己的医学理念和实践不断传承和发展下来的。我期待在书中能够看到一些关于针灸理论的阐释,以及这些理论是如何指导临床实践的。或许,书中还会包含一些历史性的文献资料,或者是一些珍贵的图片,能够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方氏针灸的发展历程。

评分

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在一家书店的角落里看到了这本书。当时就被它朴实无华,却又透着一股子精气神的封面所吸引。书脊上的“方氏针灸百年集萃”几个字,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一段跨越百年的中医传奇。我本身并不是专业的中医人士,但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情感,而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让我觉得神秘而又充满智慧。这本《方氏针灸百年集萃》,光听名字就感觉非常有分量,它承诺的是“集萃”,这意味着里面一定汇聚了多年来方氏针灸的精华,是对一个医学流派的梳理和总结。我猜想,这会是一本既有学术深度,又不乏实践指导意义的书籍。我特别好奇,书中会如何展现方氏针灸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又会有哪些代表性的医家和治疗方法被深入剖析?我希望它能用一种相对易懂的方式,将复杂的医学知识呈现出来,让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也能领略到方氏针灸的魅力。

评分

我是一位对传统医药非常着迷的爱好者,尤其关注那些在某个领域有着深厚积累和独特体系的学派。《方氏针灸百年集萃》这个书名,立刻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它暗示着一个家族或一个群体,在针灸领域耕耘了百年,并且将这百年的精华进行了汇集。这对我来说,意味着这本书很可能不是一本泛泛而谈的针灸入门读物,而是一本能够深入了解某个特定针灸流派发展史和学术思想的著作。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有详尽的论述,比如方氏针灸在理论上的创新点是什么?在临床治疗上,他们是否有独具特色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书中的“集萃”二字,也让我猜测,这本书可能包含了许多经典案例的分析,甚至是方氏家族历代名医的经验总结。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针灸的认识有一个质的提升,能够更加理解针灸疗法的精妙之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