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嚮中國製造2025的智能工廠

麵嚮中國製造2025的智能工廠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衛新 著
圖書標籤:
  • 智能製造
  • 中國製造2025
  • 工業4
  • 0
  • 數字化轉型
  • 智能工廠
  • 工業互聯網
  • 自動化
  • 生産力
  • 技術創新
  • 製造業升級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電力齣版社
ISBN:9787519802103
版次:1
商品編碼:12075589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40
字數:517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麵嚮中國製造2025的智能工廠》從智能製造概念齣發,介紹目前世界上在智能製造方麵比較超前的一些製造強國關於智能製造實施路綫、方針,同時分析和解讀瞭我國提齣的“中國製造2025”的相關政策、戰略思考,旨在為讀者客觀瞭解當前製造業的發展趨勢,結閤我國智能製造業的發展實際及存在的突齣問題,來思考中國智能製造中智能工廠的構成和實施。
全書共分9 章,內容包括中國製造2025 與智能製造,智能製造創新模式,智能工廠的信息設施,智能工廠的生産信息的管控,智能工廠的安防管理,智能工廠的生産環境管理,智能工廠的能源管理,企業綜閤信息服務管理係統,智能工廠的實踐。
本書對於我國智能製造工程相關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都有很強的實用價值和藉鑒作用。

目錄

目 錄

前言
本書的範圍與價值
第1 章 中國製造2025 與智能製造 1
1.1 在全球智能製造熱潮中的工業4.0 1
1.1.1 美國重振製造業 2
1.1.2 英國高價值製造 4
1.1.3 日本智能製造係統 6
1.1.4 德國工業4.0 6
1.2 中國製造2025 12
1.2.1 發展背景 12
1.2.2 中國製造2025 要義 14
1.3 智能製造相關技術標準 24
1.3.1 工業4.0 標準化路綫圖 24
1.3.2 中國智能製造標準 25
1.3.3 國內外智能製造相關
標準化組織 27
參考文獻 29
第2 章 智能製造創新模式 31
2.1 智能製造新模式 31
2.1.1 離散型數字化製造 31
2.1.2 流程型智能製造 32
2.1.3 網絡協同製造 33
2.1.4 大規模個性化定製 33
2.1.5 遠程運維服務 34
2.2 智能製造推動智能工廠的創新 34
2.2.1 智能工廠 34
2.2.2 智能工廠關鍵技術創新 35
2.2.3 智能工廠工作流程創新 51
參考文獻 52
第3 章 智能工廠的信息設施 53
3.1 基礎技術要求 53
3.1.1 電磁兼容 53
3.1.2 防爆 56
3.1.3 信息設施的安全性 57
3.1.4 可靠性 65
3.2 工廠信息係統布綫 66
3.2.1 信息係統布綫原則 66
3.2.2 信息係統布綫規劃 66
3.2.3 布綫係統的分級與選用 69
3.2.4 綫纜布放、電氣防護、接地
及防火要求 71
3.2.5 綜閤管網工程 73
3.3 工廠網絡係統 75
3.3.1 網絡係統建設原則 75
3.3.2 網絡係統建設目標 76
3.3.3 網絡邏輯架構 76
3.3.4 核心交換模塊 77
3.3.5 廠區有綫接入模塊 78
3.3.6 廠區無綫接入模塊 78
3.3.7 互聯齣口模塊 79
3.3.8 安全防護模塊 80
3.3.9 運維管理模塊 80
3.3.10 智能工廠網絡基礎架構 80
3.3.11 四級骨乾網 81
3.3.12 三級生産管理網 82
3.3.13 二級生産控製網 82
3.3.14 二級與三級網絡互聯 83
3.3.15 三級與四級網絡互聯 83
3.3.16 廣域網互聯 83
3.4 工廠計算機網絡數據中心 83
3.4.1 數據中心的組成要素 84
3.4.2 數據中心規劃 85
3.4.3 數據中心分區 85
3.4.4 數據中心服務器區分層、
分級 86
3.4.5 集中存儲方案 88
3.4.6 分層存儲方案 89
3.4.7 持續數據保護方案 90
3.4.8 遠程災備方案 91
3.4.9 數據中心的運維管理 92
3.5 信息機房 98
3.5.1 建設內容 98
3.5.2 機房建設原則 99
3.5.3 信息機房規劃要求 100
3.5.4 機房裝修 101
3.5.5 電氣係統 102
3.5.6 不間斷電源係統 105
3.5.7 機櫃配電 106
3.5.8 照明工程 107
3.5.9 機房管路橋架綫纜敷設 107
3.5.10 防雷接地 108
3.5.11 機房空調係統 109
3.5.12 新風係統 109
3.5.13 排煙係統 110
3.5.14 環境和設備監控係統 110
3.5.15 機房安全防範係統 111
3.5.16 機櫃係統 111
3.5.17 消防報警及氣體滅火
係統 112
3.5.18 其他要求 112
參考文獻 112
第4 章 智能工廠的生産信息的
管控 114
4.1 智能工廠管控平颱及其總體
架構 114
4.2 CPS 概述 115
4.2.1 CPS 的起源 115
4.2.2 世界各國對CPS 的研究 115
4.2.3 CPS 的定義和特徵 116
4.2.4 CPS 的意義 117
4.3 智能感知及自動控製 117
4.4 生産製造執行係統(MES) 119
4.5 企業資源管理計劃(ERP) 120
4.6 互聯網+製造 122
4.7 雲計算 123
4.7.1 雲計算的概念及基本特徵 123
4.7.2 雲計算的體係架構 124
4.7.3 雲計算與智能製造 125
參考文獻 126
第5 章 智能工廠的安防管理 127
5.1 視頻監控 127
5.1.1 視頻監控的發展及構成 127
5.1.2 視頻監控的係統組成 129
5.1.3 視頻監控前端 130
5.1.4 視頻監控傳輸網絡 136
5.1.5 監控中心係統 138
5.1.6 視頻智能技術 145
5.2 企業一卡通 155
5.2.1 門禁管理 155
5.2.2 考勤管理 162
5.2.3 梯控管理 164
5.2.4 巡查管理 166
5.2.5 消費管理 167
5.2.6 訪客管理 169
5.3 報警管理 171
5.3.1 報警係統的發展 171
5.3.2 報警係統組成 172
5.3.3 報警係統功能 174
5.4 車輛管理 176
5.4.1 係統概述 176
5.4.2 係統組成 176
5.4.3 係統功能 177
5.4.4 場景應用 179
5.5 企業安全綜閤管理平颱 181
5.5.1 平颱概述 181
5.5.2 平颱總體框架 181
5.5.3 平颱功能 182
參考文獻 185
第6 章 智能工廠的生産環境管理 186
6.1 智能工廠基礎環境 186
6.1.1 環境指標通用要求 187
6.1.2 不同企業類型對環境指標
要求 193
6.1.3 基礎環境變量的控製 197
6.2 智能工廠環境控製 198
6.2.1 空氣調節 198
6.2.2 空調水係統 198
6.2.3 空調風係統 199
6.2.4 通風與除塵 200
6.2.5 智能工廠環境自動控製 203
6.3 工廠環境智能控製的設計 213
6.3.1 廠房環境智能控製係統
設計 214
6.3.2 廠房智能化集成係統設計 221
參考文獻 224
第7 章 智能工廠的能源管理 226
7.1 工廠能源管理概述 226
7.1.1 工廠能源管理的建設目標 226
7.1.2 工廠能源管理設計依據 227
7.1.3 工廠能源管理設計原則 227
7.1.4 設計內容及定位 228
7.2 工廠能源管理 229
7.2.1 電力監管 229
7.2.2 燃氣監管 235
7.2.3 供用水監管 238
7.2.4 熱能迴收 241
7.3 生産用氣監管 244
7.3.1 生産用氣監管概述 244
7.3.2 生産用氣監管係統結構
和功能 245
7.3.3 生産用氣監管係統特點 246
7.4 可再生能源監管 247
7.4.1 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 247
7.4.2 光伏並網逆變器 248
7.4.3 太陽能光伏電站監測及
通信 248
7.5 工廠能源綜閤管理平颱 249
7.5.1 綜閤監控功能 249
7.5.2 基礎能源管理功能 255
參考文獻 260
第8 章 企業綜閤信息服務管理
係統 261
8.1 綜述 261
8.1.1 主要功能特點包括 261
8.1.2 主要內容包括 261
8.1.3 信息標準體係 262
8.2 目標和範圍 263
8.3 係統架構 263
8.4 信息管理係統 264
8.4.1 外網網站 264
8.4.2 內網門戶 266
8.4.3 移動門戶 268
8.4.4 單點登錄 269
8.4.5 協同辦公管理係統 270
8.4.6 人力資源管理 271
8.5 閤同管理係統 271
8.6 檔案管理係統 272
8.7 供應商管理與交易係統 275
8.7.1 係統綜述 275
8.7.2 係統架構 276
8.7.3 主要功能 276
8.7.4 采購計劃管理 277
8.7.5 招投標管理 277
8.7.6 流程管理 279
8.7.7 供應商交易管理 279
8.7.8 係統特性 279
8.8 企業內部管理與應用 280
8.8.1 知識管理係統 280
8.8.2 統一用戶管理係統 282
8.8.3 企業郵件係統 284
8.8.4 統一接口關係 285
8.8.5 統一工作流引擎 286
8.8.6 統一內容管理 288
8.8.7 統一的單點登錄 289
8.8.8 與Office 集成 290
8.9 移動開發技術 291
參考文獻 292
第9 章 智能工廠的實踐 293
9.1 智能工廠規劃設計 293
9.1.1 建設目的 293
9.1.2 建設原則 293
9.1.3 建設內容 294
9.2 智能工廠設計案例 294
9.2.1 亨剋電梯工廠概況 294
9.2.2 亨剋電梯工廠對智能工廠
的期望 297
9.2.3 亨剋電梯工廠的智能化 298
9.2.4 智能電梯廠的運營 303
9.3 廠區物流服務係統 304
9.3.1 智能物流服務係統的構成 305
9.3.2 關鍵技術 307
9.3.3 應用案例 312
9.4 機器人應用概要 319
9.4.1 工業機器人在物流行業的
應用 319
9.4.2 機器人在生産操作中的
應用 320
9.5 智能工廠案例匯編 320
9.5.1 高壓開關智能工廠 320
9.5.2 工業搬運車輛智能工廠 322
9.5.3 電站鍋爐智能工廠 324
參考文獻 326
編後記 327

前言/序言


信息通信技術尤其是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集成電路、傳感器的快速發展以及與各行各業的深度融閤重新定義瞭製造業,製造業價值鏈的每個環節——研發、設計、生産、銷售、服務都在經曆重新定義,以智能製造為代錶的新一輪産業變革在全球興起,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日益成為未來製造業發展的主要趨勢,智能製造浪潮席捲全球。
為加速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2016 年5 月,國務院發布瞭中國政府實施製造強國戰略首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中國製造2025》,將智能製造作為主攻方嚮,加速培育我國新的經濟增長動力,搶占新一輪産業競爭製高點。
目前,我國製造業的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信息化正在發展過程中,地區、行業、企業的發展水平極度不平衡,許多地區和領域信息化與工業化融閤還遠未完成,智能製造麵臨關鍵技術、智能製造標準、智能製造信息化基礎、智能化集成應用等一係列問題,推動我國製造業智能轉型還需要從各個方麵做長期艱苦的努力。
《麵嚮中國製造2025 的智能工廠》一書著力於智能製造的基礎部分——工廠基礎設施,不但從宏觀上描述瞭世界主要國傢智能製造的發展態勢,而且結閤智能製造的實現,給齣瞭智能化工廠基礎設施的功能與特徵,設計工廠運營必需的智能化係統,並以應用案例的方式,從實踐的角度提齣如何支撐智能製造的實現。
全麵實施《中國製造2025》,需要重點領域的共性技術的突破,所以在智能製造工程中,探索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裝備融閤的集成創新和工程應用亟為重要,《麵嚮中國製造 2025的智能工廠》在這方麵進行瞭有益的嘗試,會對我國智能製造業的發展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對我國從事智能製造事業的工程技術和研究人員具有很強的實用價值和藉鑒意義。
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院長
上 海 市 電 子 學 會 理事長封鬆林

前 言
隨著雲計算、物聯網、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的不斷演進,推動瞭傳統製造業的變革與創新。通過發展以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為核心內容的先進製造技術,以先進製造技術和先進製造理念為基礎,從而推動製造産業的發展,實現製造業新的一次革命——智能製造。
智能製造是集成瞭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和組織方式創新的先進製造係統,也是集成製造、精益生産、敏捷製造、虛擬製造、網絡化製造等多種先進製造係統和模式的綜閤。智能製造概念一經提齣,在全球範圍內引起瞭業界的極大關注,無論是來自政府的政策引導,還是全球産業發展趨勢驅動,以及日益繁多的新興技術的齣現,都推動並引導著智能製造嚮更深的空間發展。目前,世界主要工業化發達國傢都紛紛齣颱以先進製造業為核心的智能製造實施戰略,無論是美國的“再工業化”,德國的“工業4.0”,還是日本的未來“無人化工廠”等,都將智能製造作為重振製造業戰略的重要抓手,並影響著全球範圍內製造産業的布局。
新的一輪工業革命即將拉開序幕,智能製造所引發的新的製造業革命將重構全球製造業的競爭格局。中國作為製造業大國,需要走中國特色的道路,把製造大國變成製造強國,在世界製造市場中占有更大的份額,獲得足夠的話語權,並贏得生存與發展的更多機會。以“互聯網+”和“智能製造”為核心,我國政府製定瞭“中國製造2025”的發展戰略,為中囯製造成為中國智造指明瞭方嚮和布署具體實施行動。
智能製造需要有智能的生産條件,如何提升工廠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技術的應用水平,我們都在努力探索。針對這一情況,上海市電子學會建築智能化技術專業委員會組織有關專傢和行業資深人士編寫瞭本書,以滿足廣大企業和建築智能化的從業人員和讀者的需要。本書結閤“中國製造2025 與智能製造”的相關概念,對互聯網時代的製造工廠信息化基礎和智能化環境給予瞭深入的分析與介紹。
本書共分為9 章,講述實現智能工廠所需的信息化基礎和智能化環境的構成和具體實施。第1 章介紹瞭中國製造2025 與智能製造的關係和我國實施智能製造政策背景和步驟,由塗煊、徐東、陳廷炯撰稿;第2 章介紹瞭智能製造的創新模式,由塗煊、徐東、陳廷炯、顧永興撰稿;第3 章介紹瞭智能工廠的信息基礎設施,由陳衛新、梁鳳偉、許笑旻撰稿;第4 章介紹瞭智能工廠的生産信息管控,由顧永興、王奕、陶鈞、吳毅平撰稿;第5 章介紹瞭智能工廠的安防管理,由王俊卿撰稿;第6 章介紹瞭智能工廠的生産環境管理,由黃誌波、鄧經生、羅啓軍撰稿;第7 章介紹瞭智能工廠的能源管理,由吳斌、吳燁琪、巫文龍、李東慶、周虹撰稿;第8 章介紹瞭企業綜閤信息服務管理係統,由包貞強撰稿;第9 章介紹瞭智能工廠的實踐,由陳衛新、瀋彥、張勇傑、顧永興、劉典勇、鄔知衡撰稿。
本書編寫得到瞭江蘇達海智能係統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工業自動化儀錶研究院(工業過程自動化國傢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寶信軟件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信業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海康威視係統技術有限公司、上海能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單位的大力支持與幫助,在本書成書過程中還受到瞭業內眾多專傢的指點,對此我們一並緻以誠摯的謝意。
由於智能製造和智能工廠尚在實踐和發展中,同時也限於我們的認知,書中一定存在不足與錯誤,懇請廣大讀者給予批評與指正。
上海市電子學會建築智能化技術專業委員會
智能製造時代的工業轉型與實踐探索 圖書簡介 本書旨在深入剖析當前全球製造業正經曆的深刻變革——智能製造的浪潮,並立足於中國製造業的實際國情與發展機遇,提供一套係統性、前瞻性的理論框架與實踐指南。我們聚焦於“智能工廠”的構建核心要素、關鍵技術集成路徑以及管理模式的創新升級,力求為企業管理者、技術研發人員及政策製定者提供一份詳實的參考手冊。 第一章:全球製造業的演進脈絡與智能製造的戰略定位 本章首先迴顧瞭工業革命以來的技術演進曆程,從機械化、電氣化到自動化,直至當前以信息物理係統(CPS)為核心的智能化階段。我們詳細闡述瞭全球主要經濟體在發展智能製造方麵的國傢戰略布局,特彆是德國的工業4.0、美國的先進製造業夥伴關係(AMP)以及日本的“智能工廠”倡議。 在此基礎上,本書明確瞭智能製造並非簡單的技術堆砌,而是一種基於數據驅動、網絡協同和深度學習的全新生産範式。它強調實現端到端的價值鏈優化,涵蓋産品設計、生産控製、供應鏈管理、質量檢測及售後服務的全生命周期數字化。我們探討瞭智能製造對生産效率、産品柔性、資源利用率和定製化能力的革命性提升,並分析瞭其對傳統産業結構、勞動力技能要求的顛覆性影響。 第二章:智能工廠的核心技術基石:信息物理係統與數字孿生 智能工廠的本質是信息物理係統(CPS)在物理製造空間中的高度集成與實時交互。本章深入解析支撐這一係統的關鍵技術棧。 工業物聯網(IIoT)與邊緣計算: 闡述如何通過海量傳感器、先進通信協議(如5G/TSN)構建起物理設備與信息係統的“神經末梢”。重點分析邊緣計算在實時數據采集、預處理和快速反饋迴路中的不可替代性,如何有效降低雲端壓力並保證生産決策的低延遲要求。 數據集成與大數據分析: 探討工業大數據在工廠中的采集、清洗、存儲與分析的挑戰與方法。內容涵蓋描述性分析、診斷性分析、預測性分析及規範性分析在生産優化中的應用案例,例如基於曆史數據的設備健康狀態預測(PHM)。 數字孿生(Digital Twin): 本章將數字孿生技術提升至戰略高度。詳細解析數字孿生模型構建的層次結構(從部件級到係統級),如何利用高保真模型進行工藝仿真、虛擬調試、遠程監控和“What-If”場景推演。我們探討瞭如何利用數字孿生實現對物理實體狀態的精準映射與預測性乾預,這是實現柔性製造和零停機維護的關鍵。 第三章:智能工廠的架構設計與係統集成 構建一個成功的智能工廠需要一個清晰、分層的架構藍圖。本書藉鑒和發展瞭多層次的工廠信息架構模型,超越瞭傳統的ISA-95標準。 分層解耦與垂直集成: 詳細闡述瞭從現場設備層(Level 0/1)到車間管理層(MES/Level 3)再到企業資源規劃層(ERP/Level 4)的垂直數據流和控製流設計。重點討論如何打破信息孤島,實現上下層數據的語義互操作性。 橫嚮集成與價值鏈協同: 強調智能工廠必須延伸至供應鏈和客戶端。探討如何通過集成供應鏈管理係統(SCM)和客戶關係管理係統(CRM),實現需求驅動的生産調度和協同製造。 柔性製造係統(FMS)的智能化升級: 探討在高度定製化需求背景下,如何利用先進製造技術(如增材製造)與AI驅動的調度算法相結閤,構建能夠快速響應市場變化的柔性生産綫。 第四章:智能工廠中的先進製造技術與工藝變革 智能工廠的實現,必然依賴於一係列前沿製造技術的深度融閤。 人機協作與增強現實(AR/VR): 分析協作機器人(Cobots)在人機共存環境下的安全標準、應用場景(如輔助裝配、質量檢測)以及編程調試方法。同時,探討AR/VR技術如何賦能一綫操作人員進行遠程專傢指導、復雜任務培訓和實時操作可視化。 智能質量管理體係: 介紹基於機器視覺和深度學習的在綫質量檢測技術,如何實現對産品缺陷的毫秒級識彆與分類。重點討論基於過程數據的質量預測模型(Process Analytical Technology, PAT)的建立,實現從“事後檢驗”到“事前預防”的根本轉變。 自主決策與優化控製: 闡述先進控製理論(如模型預測控製MPC)與強化學習在復雜工藝參數優化中的應用。展示如何通過算法實現能源消耗的最小化、良品率的最大化和設備綜閤效率(OEE)的持續提升。 第五章:智能工廠的運營管理與安全保障 技術落地需要相應的管理體係支撐。本章聚焦於智能工廠運營中的組織、人纔與風險管理。 運營模式的重塑: 探討從傳統“推式”生産到基於需求的“拉式”生産的轉型路徑。分析實施服務化轉型(從銷售産品到提供解決方案)的商業模式創新。 數據安全與網絡韌性: 鑒於智能工廠對網絡的高度依賴性,本章將工業控製係統(ICS)的網絡安全視為生命綫。詳細分析OT(操作技術)網絡的安全威脅模型、縱深防禦策略,以及如何構建快速的事件響應和災難恢復機製。 人纔與組織變革: 智能工廠對勞動力的技能要求發生瞭質變。本書提齣“T型人纔”培養框架,強調跨學科知識(IT、OT、數據科學)的融閤。同時,探討組織架構如何從職能部門製嚮跨職能、敏捷的項目團隊製轉變,以適應快速迭代的生産需求。 第六章:實施智能工廠的路徑規劃與風險規避 企業在邁嚮智能工廠的徵途中,需要清晰的路綫圖。 成熟度評估模型: 引入一套係統的智能製造成熟度評估框架,幫助企業識彆當前所處階段、差距分析以及明確下一階段的改進重點。 循序漸進的實施策略: 強調“小步快跑、試點先行”的原則。建議從關鍵瓶頸環節(如關鍵設備的預測性維護或核心産品的質量控製)入手,快速實現可見的投資迴報(ROI),逐步擴大試點範圍,避免“大爆炸”式的全麵替換風險。 技術選型與生態構建: 指導企業如何評估供應商技術棧的開放性、可擴展性與長期支持能力。強調構建開放的生態係統,避免被單一供應商鎖定。 本書不僅提供瞭技術藍圖,更關注技術與管理、人纔的協同進化,力求為中國製造業在邁嚮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撐和可操作的實施路徑。

用戶評價

評分

翻開“麵嚮中國製造2025的智能工廠”,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一場正在發生的工業革命之中。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極具吸引力,它直接點齣瞭中國製造業未來的發展方嚮。我特彆關注的是,智能工廠究竟是如何實現“智能化”的?它是否包含瞭一係列先進的自動化生産綫、智能化的倉儲物流係統,以及能夠實時監控生産過程、預測設備故障的先進技術?更重要的是,書中是否會深入探討人工智能在智能工廠中的應用,比如如何利用AI進行生産調度優化、質量檢測,甚至是産品設計?“中國製造2025”是一個涵蓋多個領域的國傢戰略,不知道這本書會如何將智能工廠的建設與這一戰略的各個方麵聯係起來,比如在關鍵技術突破、工業基礎能力提升、綠色製造等方麵,智能工廠又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我渴望從中找到關於如何構建高效、靈活、可持續的智能製造體係的答案,瞭解那些能夠引領中國製造業邁嚮更高水平的創新思維和實踐方法。

評分

這本書就像打開瞭一扇通往未來工業的窗戶,讓人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當我拿到“麵嚮中國製造2025的智能工廠”這本書時,腦海中浮現的是一幅幅自動化、數據化、智能化的生産場景。書名本身就充滿瞭力量感和前瞻性,預示著它將為讀者揭示中國製造業升級轉型的關鍵路徑。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探討“中國製造2025”這一國傢戰略如何與智能工廠的建設緊密結閤,它不僅僅是關於技術設備的堆砌,更是一種思維模式、管理體係的顛覆。不知道書中是否會從宏觀層麵分析國傢政策導嚮,再到微觀層麵剖析企業如何落地實施,比如在人纔培養、技術引進、産業鏈協同等方麵提供切實可行的建議。對於我這樣一個關心中國工業未來發展的人來說,這本書的價值不言而喻,它或許能解答我對智能工廠的種種疑問,甚至是提供一些我從未設想過的解決方案。我希望書中能夠有真實的案例分析,不僅僅是理論的闡述,更能看到那些已經走在智能工廠前沿的中國企業是如何實踐的,他們的成功經驗和遇到的挑戰,都將是寶貴的財富。

評分

“麵嚮中國製造2025的智能工廠”——這個書名本身就足以勾起我對中國製造業未來發展的好奇心。我腦海中不禁浮現齣許多關於“智能工廠”的畫麵:高度自動化的生産綫,機器人精準地執行著各項任務,數據流在工廠內部無障礙地穿梭,整個生産過程仿佛被注入瞭生命力,高效而有序。這本書是否會深入剖析智能工廠的核心構成要素,例如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的應用,以及它們是如何協同作用,從而提升生産效率、優化資源配置,並最終實現精益生産?更重要的是,它將如何與“中國製造2025”這一宏大的國傢戰略相結閤,為中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提供切實可行的指導?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鮮活的案例,展示中國企業在智能化轉型過程中的實踐經驗,以及他們所麵臨的挑戰和解決方案。這本書能否為我們揭示中國製造業邁嚮更高價值鏈的路徑,並為我們勾勒齣未來工廠的美好願景?

評分

這本書的標題“麵嚮中國製造2025的智能工廠”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我一直在思考,在當前全球製造業格局變化的大背景下,中國要如何抓住機遇,實現製造業的轉型升級。這本書是否會為我們描繪齣中國智能工廠的藍圖,詳細解析其核心技術和發展趨勢?我特彆想瞭解,在“中國製造2025”的指導下,中國的智能工廠在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方麵將達到一個怎樣的高度?書中是否會重點介紹一些引領性的技術,比如5G在工業領域的應用,或者是柔性製造、個性化定製等新型生産模式的實現?對於我們這些身處行業內,或是對中國製造業未來發展抱有濃厚興趣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深入瞭解前沿動態的絕佳機會。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在中國語境下,打造齣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智能工廠的真知灼見,並能對讀者在實際工作中有所啓發。

評分

讀到“麵嚮中國製造2025的智能工廠”,我的第一反應是,這絕對是一本關於現代化生産的“乾貨”。我一直在思考,我們常說的“智能工廠”,到底是什麼?它和傳統的工廠有什麼本質區彆?這本書會否給齣一個清晰的定義,並細緻地講解構成智能工廠的要素,比如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等等,它們是如何協同工作的,又如何為生産帶來效率的飛躍?我特彆好奇書中是否會涉及工業互聯網的應用,畢竟這是實現工廠互聯互通、數據共享的關鍵。還有,智能工廠的建設,勢必伴隨著大量的投資和技術革新,那麼,如何平衡成本與效益,如何選擇最適閤自身發展的技術路徑,這些都是很多企業麵臨的難題。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實用的指導,幫助企業做齣明智的決策。另外,“中國製造2025”作為一個宏大的國傢戰略,其核心目標之一就是推動製造業嚮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這本書能否為我們梳理齣這條轉型之路上的關鍵節點和挑戰,並給齣應對之策?

評分

評分

書質量不錯,送貨速度也挺快。一直相信京東直營。

評分

書質量不錯,送貨速度也挺快。一直相信京東直營。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還好還好哈

評分

紙質還可以,就是內容和我想的不一樣

評分

內容好

評分

很有深度的書,不知道一年能否讀完。

評分

內容很好,物流快,服務好 !

評分

書質量不錯,送貨速度也挺快。一直相信京東直營。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