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反义词词典(双色本)

中华反义词词典(双色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小凡 著
图书标签:
  • 反义词
  • 词典
  • 语文工具书
  • 双色
  • 中华书局
  • 语言学习
  • 词汇
  • 参考工具
  • 教育
  • 工具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华书局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65633
商品编码:12078486125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09-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华反义词词典(双色本)

定价:13.00元

作者:李小凡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09-05-01

ISBN:978710106563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64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查一词,可知多个反义词
会一词,可造多个反义词

内容提要


本词典以初、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为主要使用对象,以收录现代汉语常用反义词语为主要内容,尤其适合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需要。
本词典所收录的反义词是指语义相反或相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的现代汉语语词,共约4000组,其中包括部分反义成语及近义词。编撰过程中力求严谨、规范、实用,2006年出版后又经过多次修订,2009年,在进一步修订完善内容的基础上,特推出双色本,以飨读者。

目录


出版说明
凡例
词目音序索引
正文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东方智库:汉字精粹与文化密码》 探寻汉语的无限张力:一本解构与重构的语言学瑰宝 图书信息: 书名: 东方智库:汉字精粹与文化密码 作者: 汉学研究中心 出版社: 鸿儒文化出版社 装帧: 精装,全彩印刷,共计 850 页 定价: 人民币 288.00 元 --- 内容概述:不止于辞,乃观照千年文明之镜 《东方智库:汉字精粹与文化密码》并非一部传统的词汇工具书,而是一部深度挖掘汉字背后所承载的哲学思想、历史变迁与文化意蕴的集大成之作。本书旨在突破对词语的线性理解,通过建立宏大的语境框架,解析汉字从甲骨文演变至今,如何成为中华文明最坚固的基石和最灵动的载体。全书分为“形、音、义、用”四大核心板块,辅以“溯源考证”与“文化投射”两大专题研究,旨在为广大学者、文史爱好者以及全球汉语言学习者提供一个全新的、立体化的认知视角。 本书聚焦于汉字的“本源之义”与“衍生之维”,探讨字形结构中蕴含的早期宇宙观、社会组织形态乃至古代伦理道德体系。我们相信,理解一个汉字,就是触碰到一段历史的脉搏。 --- 第一卷:形之源——汉字的“骨骼”与“图腾” (约 250 页) 本卷深入探讨汉字的造字理据与结构演变,重点分析汉字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视觉特征及其所指向的古代世界观。 1.1 早期符号的原初意义与视觉逻辑 甲骨文、金文的象形世界: 细致描摹早期文字如何从自然界万物中提炼出符号,重点分析“日、月、山、水”等基础字形的演变轨迹,阐释其在巫术祭祀、王权统治中的初始功能。 六书的再审视: 不局限于传统的“六书”分类法,而是结合最新的考古发现,探讨“指事”、“会意”在构建抽象概念(如“德”、“礼”)时所展现出的强大逻辑推演能力。 结构平衡与审美哲学: 研究小篆的匀称化过程,分析其背后秦代统一文字所体现的中央集权美学追求,以及这种稳定结构如何影响后世的书法艺术。 1.2 偏旁部首的“化学反应” 部首的族谱学意义: 探讨部首(如“犭”、“氵”、“艹”)并非简单的分类标签,而是代表了古代社会对物质世界的原始划分体系。例如,“犬”部不仅关乎动物,更关联到早期狩猎、驯化与部族关系。 合体字的结构张力: 分析双声叠韵和结构互补的原理,解析如“安”(宀下有女)、“信”(人言为信)等字形如何精准地表达了古代社会的伦理规范和生活场景。 异体字的文化侧影: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异体字进行对比研究,揭示地域文化、方言习惯对汉字形态的微妙渗透和影响,展现文字的生命力。 --- 第二卷:音之流——声韵流转与文化回响 (约 200 页) 本卷聚焦于汉语语音的演变史,从上古的拟音到中古的音韵系统,再到现代的方言分化,解析声音如何成为解读历史的另一把钥匙。 2.1 上古音的重建与诗乐的关联 《诗经》与楚辞的音韵特征: 结合《广韵》、《集韵》等中古音韵学的成果,尝试还原《诗经》三百篇中的原始音高、声母和韵部,探讨其在吟诵和歌唱中的韵律美学。 声调的起源与功能分化: 分析声调系统(平上去入)的形成过程,以及声调在区分同音异义词、增强表达节奏感方面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2.2 语音流变中的文化渗透 胡汉交融的语音现象: 考察魏晋南北朝至唐代,中原文化与北方游牧民族文化交流过程中,大量借词的音译与汉化过程,例如佛教术语的音韵处理。 方言的“活化石”地位: 选取吴语、粤语、闽南语等主要方言,对比其保留的上古或中古音素,证明方言是研究汉语历史演变最直接的“活体样本”。 --- 第三卷:义之拓——意义的延展与哲学的隐喻 (约 250 页) 本卷是本书的理论核心,它探讨词汇意义如何超越字面,成为承载深层哲学观念的载体。本书着重于“义”的横向和纵向扩展。 3.1 词义的“多维共振”现象 一词多义的逻辑链条: 深入剖析一个词语(如“道”、“气”、“理”)如何在不同的语境和学派中产生截然不同但又内在关联的解释,分析这种多义性如何构成了汉语的丰富性。 由具体到抽象的意义飞跃: 考察自然现象的词汇(如“风”、“光”、“重”)如何被儒、道、释思想体系借用,上升为伦理道德或形而上学的概念。 3.2 概念的对立与统一:超越简单的二元对立 辩证法的语言体现: 本卷尤其关注汉字体系中如何内在地体现了古代的辩证思维。例如,探讨“有”与“无”、“刚”与“柔”、“动”与“静”的边界模糊性与相互依存性。 习语与成语的语义压缩: 分析成语作为高度浓缩的文化表达,是如何在极短的篇幅内,复活一个历史典故、社会情境或人生哲理的。 --- 第四卷:用之境——汉字在文化传承中的功能 (约 150 页) 本卷将理论分析转化为实践应用,考察汉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功能,及其对国家治理、文学创作和民众生活的影响。 4.1 官方文书与社会控制 诏令与律法的语言风格: 分析古代帝王诏书和法律条文的用词特点,探讨官方语言如何塑造民众的认知和行为规范。 “雅言”的推广与文化整合: 考察自春秋战国以来,标准语的制定与推行,如何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文化工具,实现对多元文化区域的整合。 4.2 文学艺术中的语言张力 诗词格律的“音义”耦合: 详细分析格律诗中平仄、对仗的安排,如何服务于意境的表达和情感的递进。 书法:被视觉化的语言哲学: 将书法艺术视为汉字使用实践的极致,解析不同书体(楷、行、草)如何反映书写者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心性与情志。 --- 专题研究:《东方智库》的独特视角 专题一:被遗忘的“古义”重探 本书精选了五十个现代常用词汇,通过考证其在先秦典籍中的初始含义,揭示它们在千年流变中“失落”或“漂移”的本义,提醒读者警惕“今义”对“古义”的遮蔽。 专题二:汉字与世界思想的对话 本部分尝试从西方符号学和结构主义的视角,反观汉字的独特性,探讨其在信息密度、文化包容性等方面,对全球信息传播体系可能提供的独特启示。本书旨在证明,汉字不仅是记录历史的工具,更是理解中国思维模式的密码锁。 --- 结语:面向未来的语言展望 《东方智库:汉字精粹与文化密码》致力于提供一个宏大、细致且充满启发性的汉字认知框架。它要求读者放下对工具书的固有期待,以历史学、人类学和哲学的高度,重新审视这套流传了数千年的文字系统。阅读本书,如同进入一座没有围墙的文化迷宫,每一步深入,都将发现汉字深埋的智慧与无尽的张力。它不仅是关于“词语”的百科,更是关于“文明”的解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通常不会轻易对工具书做出如此高的评价,但这本《中华反义词词典》确实超出了我的预期。它的便携性和实用性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虽然内容详实,但整体尺寸设计得非常合理,放在背包里不占地方,随身携带毫无压力。我经常在出差或咖啡馆工作时需要快速核对词语的准确性,这本词典的表现非常可靠。最让我欣赏的是,它在解释反义词的同时,似乎还潜移默化地教授了如何进行辩证思维。当我们看到“光明”与“黑暗”相对时,自然会联想到两者存在的必然性,这种思维训练是阅读纯粹的文字材料难以获得的。这种对读者思维层面建设的关怀,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过了一本普通的工具书。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特别是那个双色设计,在阅读的时候,眼睛一点都不会觉得累。以前我买的工具书,颜色单调,看久了就犯困,但这本《中华反义词词典》完全不一样。它的装帧设计很用心,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觉是那种可以长期使用的好书。而且,词条的排列逻辑非常清晰,查找起来方便快捷,不像有些词典,找一个词像大海捞针。我特别喜欢它在例句上的处理,既准确又生动,能让人立刻明白反义词在实际语境中的用法。比如,一些比较抽象的词语,通过对比着看反义词的用法,理解起来就透彻多了。这本书的选词范围也很广,不仅包含了日常用语,连一些书面语和专业性稍强的词汇也有收录,这对于我平时写文章或者进行学术研究都很有帮助。总的来说,从阅读体验到实用性,这本书都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惊喜。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主要是为了孩子学习语文。现在的孩子接触到的信息碎片化,对语言的深入理解越来越困难。我希望通过这本词典,能帮助他建立起更系统的词汇认知体系。这本《中华反义词词典》的设计思路非常符合儿童认知规律。双色印刷使得重点词汇和解释更加突出,即使是识字量不大的孩子也能快速定位。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对立,更侧重于理解词语背后的意境和逻辑关系。我经常会让他自己去寻找一个词的反义词,然后用这两个词造句,通过这种互动学习的方式,他对词汇的掌握比死记硬背要牢固得多。这本书的实用性和教育意义是完全结合得很好的,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荐的家庭学习用书。

评分

我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尤其喜欢研究古典文学中的对仗和修辞手法。市面上很多工具书在处理古代汉语的反义词时往往不够深入,容易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但这本《中华反义词词典(双色本)》在这方面表现得相当出色。它在解释一些有历史渊源的词语时,会适当给出古代用法和现代用法的区别,这对于我们研究古典文献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双色的设计在区分不同历史时期的词义时也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让复杂的知识点变得井井有条。我惊喜地发现,很多我曾经困惑已久的名词对仗,通过查阅这本书,都能找到合理的解释和出处。它不仅仅是一本现代反义词词典,更像是一部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语言宝库。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文字工作的编辑,我对于工具书的要求一直非常高,尤其是词典类。这本《中华反义词词典》的出现,可以说是帮我解决了不少实际操作中的难题。它的权威性毋庸置疑,很多我原本不确定的反义词搭配,在这本书里都能找到明确的解释和标注。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处理一些语义相近但用法有细微差别的词语时,给出的区分非常到位。不像有些工具书,只是简单地列出反义词,让人觉得不够严谨。这本书的编纂者显然是下了大功夫的,每一个词条都经过了细致的斟酌。而且,我发现它的收录量比我之前用的几本同类词典都要全面,很多冷僻一些的反义词组合也能找到,这对于提升我文字的准确度和丰富性非常有价值。拿着它,感觉就像多了一位专业的语言顾问在身边指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