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特電機設計手冊(第二版)

微特電機設計手冊(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一研究所 編
圖書標籤:
  • 微型電機
  • 特種電機
  • 電機設計
  • 電機選型
  • 電磁理論
  • 機械設計
  • 控製係統
  • 第二版
  • 電機工程
  • 電力電子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科學技術齣版社
ISBN:9787547831687
版次:2
商品編碼:12079984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760
字數:140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微特電機設計手冊》(第二版)一書是在1998年版本的基礎上做瞭較大的修改和增補,特彆是增補瞭電機換嚮器、電機驅動電路的專用芯片等章節內容,同時考慮到原版本與本書的銜接性,在編排上盡量遵循原章節次序。本書可供從事微特電機研究、設計和製造的技術人員使用,也可供高校相應專業的師生參考。

內容簡介

  微特電機是廣泛應用在傢電、汽車、IT産業、工業控製、醫療保健、國防建設等領域的驅動、傳感組件。本書共分21章,詳細介紹有關微特電機設計過程中需要查閱的常用資料,包括電機機械結構的公差與配閤、常用結構要素、産品設計的工藝性、螺紋、緊固件和標準件、軸承、金屬材料、磁性材料、電磁綫和安裝綫、絕緣製品、絕緣漆、塑料、膠黏劑、潤滑油脂、換嚮器和電刷、橡膠及其製品、錶麵塗覆、電機專用集成電路等,是微特電機設計人員必備的工具手冊。

目錄

第一章 一般資料
一、法定計量單位和常用單位換算
1法定計量單位(GB 3100_1993)
2.常用單位換算
二、常用材料的化學、物理性能資料
1物質的電阻率
2材料的綫膨脹係數
3物質的介電常數
4金屬材料的熔點、導熱係數及熱比
5常用材料的密度
6各種硬度值對照錶
7元素的物理性能
三、電氣設備用圖形符號(GB5465.1-2009)
四、常用電器圖用圖形符號(摘自GB4728.6-2008)
五、標準代號含義
1.現行國傢標準、行業標準代號
2.老標準代號含義
3.部分國外標準代號
第二章 公差與配閤、形狀和位置公差、錶麵粗糙度
一、 公差與配閤
1. 公差與配閤(摘自GB 1800~1803-2009、GB/T 1804-2000)
2. 基本偏差的分布
3. 孔的極限偏差
4.軸的極限偏差
5. 基本尺寸至500毫米的優先、常用配閤(GB1801-2009)
6. 公稱尺寸至500mm的優先、常用配閤,極限間隙或極限過程
7. 配閤特性及基本偏差的應用
8. 公差等級與使用範圍及加工方法
9. 綫性尺寸的未注公差(GB/T1804-2000)
10. 角度尺寸
11. 電子陶瓷零件公差(SJ/T10742-1996)
12. 角度極限偏差
二、 形狀和位置公差(摘自GB1182-2008~GB1184-1996)
1. 形位公差符號
2. 公差框格
3. 形狀和位置公差帶的定義和示例說明(GB1182-2008)
4. 形位公差標注綜閤示例
5. 形狀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的規定(摘自GB 1?84-1996)
6. 形位公差值(見錶2-21~2-24)
7. 主要加工方法所能達到的形狀和位置公差等級
8. 孔間距偏差
三、 錶麵粗糙度( 摘自GB/T1031-2009)
1. 錶麵粗糙度及其應用
2. 錶麵粗糙度與光潔度對照
3. 錶麵粗糙度等級的選擇
第三章 常用結構要素
一、 優先數
1. 優先數和優先數係(GB 321-2005)
2. 標準尺寸(GB 2822-81)
3. 標準角度(Q/ZB 132-73)
二、 結構要素
1. 錐度與錐角係列(GB 157-2001)
2. 球麵半徑
3. 滾花
4. 零件倒角與倒圓
5. 中心孔
6. 通孔和沉頭坐尺寸
7. 外螺紋零件的末端
8. 螺紋收尾、肩距、退刀槽、倒角
9. 砂輪越程槽
10. T形槽(GB158-1996)
11. 燕尾槽
12. 軸上固定螺釘用的孔(Q/ZB 146-73)
13. 退刀槽及其配閤尺寸
三、 軸伸結構
1. 圓柱形軸伸
2. 圓錐形軸伸
第四章 産品設計的工藝性
1.電機主要工藝過程
1.1 微特電機鐵心衝片衝裁及衝片的疊壓技術
1.2 微特電機精密零部件加工技術
1.3 微特電機繞組製造技術
1.4微特電機特殊工藝技術
1.5 微特電機裝配本體裝配技術
2.主要零部件設計工藝原則
3.現代機加工(數控加工)
3.1選用數控加工的原則:
3.2數控加工工藝處理主要內容
3.3 工藝方法與參數設計
4.電機製造過程中關鍵機械精度的保證
4.1.軸類零件的機械精度的保證
4.2.殼體等零件的機械精度的保證
4.3.端蓋零組件的機械精度的保證
4.3.定、轉子組件的機械精度的保證
第五章 螺紋
一、 普通螺紋
1. 直徑與螺距係列
2.直徑0.25~0.9mm基本尺寸與公差
3.普通螺紋基本尺寸
4.螺紋的選用公差帶、配閤、標記及偏差
5.螺紋攻絲前用的鑽頭
二 、梯形螺紋
三、非螺紋密封的管螺紋
1.牙型
2.基本尺寸和公差
第六章 緊固件及標準件
一、 螺 釘
1. 開槽圓柱頭螺釘(GB/T65-2000)
2. 開槽盤頭螺釘(GB/T67-2008)
3. 開槽沉頭螺釘(GB/T68-2000)
4. 十字槽盤頭螺釘(GB/T818-2000)
5. 十字槽沉頭螺釘(GB/T819-2000)
6. 十字槽半沉頭螺釘(GB/T820-2000)
7. 十字槽圓柱頭螺釘(GB/T822-2000)
8.內六角圓柱頭螺釘(GB/T70.1—2008)
8. 內六角平圓頭螺釘(GB/T70.2—2008)
9.開槽椎端緊定螺釘(GB/T71-1985)
10.開槽平端緊定螺釘(GB/T73— 1985)
11.吊環螺釘(GB/T825-1988 )
12.滾花高頭螺釘(GB834-1988 )
13.開槽圓柱端定位螺釘(GB829-1988)
14.開槽半沉頭不脫齣螺釘(GB849—1988 )
二、 螺 栓
1. 六角頭螺栓—A和B級(GB/T5782—2000 )
2. 六角頭螺栓—全螺紋—A和B級(GB/T5783—2000 )
3. 雙頭螺柱(bm=2d)(GB900—1988 )
三、自攻螺釘
1.十字槽盤頭自攻螺釘(GB845—1985)
2. 十字槽半沉頭自攻螺釘(GB847—1985)
3.十字槽盤頭自攻鎖緊螺釘(GB6560—1986)
4.自攻鎖緊螺釘的螺杆粗牙普通螺紋係列(GB6559-86)
5.開槽沉頭木螺紋(GB100—1986)
6.開槽半沉頭木螺釘(GB101—1986 )
四、螺 母
1.I型六角螺母—A級和B級(GB6170-2000)
2. 六角螺母—A級和B級—倒角(GB6172-2000)
3.蝶形螺母(GB/T62—2004)
4.嵌裝圓螺母(GB/T 809—1988)
五、擋 圈
1.孔用彈性擋圈A型(GB893.1-86)
2.孔用彈性擋圈A型(GB893.2-86)
3.軸用彈性擋圈(GB894.1-86)
4.軸用彈性擋圈(GB894.2-86)
5.孔用鋼絲擋圈(GB895.1-86)
6.軸用鋼絲擋圈(GB895.2-86)
7.開口擋圈(GB896-86)
8.夾緊擋圈(GB960-86 )
六、墊圈
1. 小墊圈-A級(GB/T848-2002 )
2. 平墊圈-A級(GB/T97.1-2002 )
3. 輕型彈簧墊圈(GB 859-87)
4. 彈簧墊圈(GB 93-87 )
5. 波形彈性墊圈(GB 955-87 )
6 、鞍形彈性墊圈(GB860-87)
7、鞍形彈性墊圈(GB856 -88)
七、鉚 釘
1.管狀鉚釘(GB975 -86(已作廢)調整為 JB/T10582-2006)
2.空心鉚釘(GB876-86)
3.半圓頭鉚釘(GB867 -86)
4.沉頭鉚釘(GB869-86)
5.標牌用釘(GB827-86)
6.扁圓頭鉚釘(GB871-86)
7.大扁圓頭鉚釘(GB1011-86)
8.扁圓頭半空心鉚釘(GB873-86)
9.無頭鉚釘(GB1016-86)
八、 銷 釘
1.圓柱銷(GB119-86)
2.圓錐銷(GB117-86)
3. 彈性圓柱銷(GB879-86)
九、鍵
1.普通平鍵、導嚮平鍵和鍵槽的剖片尺寸及公差符閤本規定(見圖6-41和錶6-46)
2.普通平鍵
3.半圓鍵的基本尺寸和偏差
第七章 軸承
一、滾動軸承
1、滾動軸承的分類
2.滾動軸承的代號與結構(GB/T272-1993,JB/T2794-2004)
3、電機常用的通用軸承的結構與特性
二. 含油軸承
1.粉末冶金含油軸承的主要尺寸
2.常見含油軸承公差
3.滑動軸承粉末冶金軸承技術條件(GB/T 2688-2012)
4.含油軸承使用注意事項
第八章金屬材料(黑色金屬)
1.概述
1.1黑色金屬的一般分類及特性
1.2鋼鐵産品牌號錶示方法
2、鑄鐵
3、鋼
3.1鑄鋼
3.2結構鋼
3.3工具鋼
3.4不銹鋼
3.5軸承鋼
4鋼材
4.1鋼闆和鋼帶
4.2鋼絲和鋼管
第九章 金屬材料(有色金屬)
1概述
1.1有色金屬的一般分類及其特性
1.2有色金屬及閤金牌號錶示方法
2鋁及鋁閤金
2.1鑄造鋁閤金(GB/T 1173-2013)
2.2壓鑄鋁閤金(GB/T 15115-2009)
2.3變形鋁及鋁閤金
2.4鋁及鋁閤金擠壓棒材(GB/T 3191-2010)
2.5一般工業用鋁及鋁閤金闆、帶材(GB/T 3880-2012)
2.6鋁及鋁閤金箔(GB/T 3198-2010)
3銅及銅閤金
3.1銅及銅閤金鑄造産品(GB/T 1176-2013)
3.2加工銅及銅閤金的牌號、特性及應用(GB/T5231-2012)
3.3銅及銅閤金拉製棒(GB/T 4423-2007)
3.4銅及銅閤金擠製棒(YS/T 649-2007)
3.5鈹青銅圓形棒材(YS/T 334-2009)
3.6銅及銅閤金拉製管(GB/T 1527-2006)
3.7銅及銅閤金擠製管(YS/T 662-2007)
3.8銅及銅閤金闆材(GB/T 2040-2008)
3.9銅及銅閤金帶材(GB/T 2059-2008)
3.10鈹青銅闆材和帶材(YS/T 323-2012)
3.11銅及銅閤金綫材(GB/T 21652-2008)
3.12鈹青銅圓形綫材(YS/T 571-2009)
4稀貴金屬
4.1 貴金屬及其閤金闆、帶材(YS/T 201-2009)
4.2 貴金屬及其閤金絲、綫、棒材(YS/T 203-2009)
4.3 導電環用貴金屬及其閤金管材(YS/T 207-2013)
4.4 鈦及鈦閤金棒材(GB/T 2965-2007)
第十章 磁 性 材 料
1概述
1.1磁性材料的分類及特點
1.2磁性材料的選用原則
2軟 磁 材 料
2.1 電工用熱軋矽鋼薄闆(GB5212-85)
2.2冷軋電工鋼片(GB/T 2521-2008)
2.3傢用電器用熱軋矽鋼薄闆(YB/T5287-1999)
2.4電磁純鐵(GB/T6983-2008)
2.5軟磁閤金帶
3硬磁材料
3.1硬磁材料的品種規格及主要特性
3.2 各硬磁材料的磁性能
3.3 各硬磁材料的其他性能
4稀土永磁材料
4.1稀土鈷永磁材料(GB/T 4180-2000)
4.2燒結釹鐵硼閤金(GB/T 13560-2009)
4.3 稀土係粘結永磁材料
5 附圖10-1~10-61
6 附錶 10-1~10-47

第十一章 電磁綫和安裝綫
一、電磁綫
1.電磁綫産品型號的編製方法及代號字母含義
2.電磁綫品種
3.導體標稱直徑及最大外徑
二、安裝綫
1.聚氯乙烯絕緣電纜(指包在導體上的絕緣是PVC/C型聚氯乙烯混閤物)
2.聚四氟乙烯絕緣電綫
3.特殊環境專用綫
第十二章 絕 緣 製 品
一、絕緣薄膜
1. 絕緣薄膜的品種規格、特性及用途
2. 絕緣薄膜的性能指標
二、絕緣薄膜復閤材料
1.絕緣薄膜復閤製品的品種規格、特性及用途
2. 絕緣薄膜復閤製品的性能指標
三、絕緣漆布(綢)製品
1. 絕緣漆布(綢)製品的品種規格、特性及用途
2. 絕緣漆布(綢)製品的性能指標
四、絕緣層壓闆製品
1. 絕緣層壓闆製品的品種規格、特性及用途
2. 絕緣層壓闆製品的性能指標
五、棒、管和絲繩製品
2. 棒、管材製品的性能指標
六、絕緣漆管製品
1. 絕緣漆管製品的品種規格、特性及用途
2. 絕緣漆管製品的性能指標
七、工業有機玻璃製品
1. 工業有機玻璃製品的品種規格、特性及用途
2. 工業有機玻璃製品的性能指標
八、絕緣紙闆製品的品種規格、特性及用途
九、覆銅箔層壓闆
1. 覆銅箔層壓闆的品種規格、特性及用途
2. 覆銅箔層壓闆的性能指標
第十三章 絕緣漆、磁漆、底漆及膩子
一、浸漬漆
1.浸漬漆的品種規格、特性及用途
2. 浸漬漆的性能指標
二、磁漆
1.磁漆的品中規格、特性及用途
2,磁漆的性能指標
三、底漆
1. 底漆的品種規格、特性及用途
2. 底漆的性能指標
四、膩子
1. 膩子的品種規格、特性及用途
2. 膩子的性能指標
第十四章 塑料、環氧樹脂
一、塑料
1.熱塑性塑料的品種、性能及用途
2.部分熱塑性塑料技術指標
3.部分玻縴增強熱塑性塑料技術指標
二、環氧樹脂
第十五章 膠黏劑
一、螺紋鎖固膠
1.螺紋鎖固膠定義
2.螺紋鎖固膠的品種、特性和用途
3. 螺紋鎖固膠的技術指標
二、瞬乾膠
1.瞬乾膠的定義
2.瞬乾膠的品種、特性和用途
3. 瞬乾膠的技術指標
三、室溫硫化矽橡膠
1.定義
2. 室溫硫化矽橡膠的品種、特性和用途
3. 室溫硫化矽橡膠的技術指標
4.室溫固化類雙(多)組分膠黏劑
1.定義
2. 室溫固化類雙(多)組分膠黏劑的品種、特性和用途
3. 室溫固化類雙(多)組分膠黏劑的品種、特性和用途
5.溶劑類膠黏劑
1.定義
2. 溶劑類膠黏劑的品種、特性和用途
3.溶劑類膠黏劑的技術指標
第十六章 潤滑油脂
一、潤滑油
二、潤滑脂
第十七章 換嚮器與電刷
一、電動機用換嚮器
1.電動工具類型:
2.傢用電器類型:
3. 汽車電機類型
二、電刷
1.電刷的類型,特點和主要應用範圍
2.電機用電刷的特性和選用
3.電機用電刷尺寸
第十八章 橡膠及其製品
一、膠 料
1. 膠料的品種規格、特性及用途
2. 膠料的性能指標
二、橡 膠 闆
1. 橡膠闆的品種規格、特性及用途
2. 橡膠闆的性能指標
二、密 封 件
1. 油封皮全、油封紙圈
2. 矩形橡膠墊圈(HG4–330–66)
3. 油封氈圈及槽(FZ/T92010–91)
4. 真空管路附件法蘭用橡膠密封圈(JB 921–75)
5. 無骨架橡膠油封
6. 骨架式橡膠油封(HG4–692–67)
7. O型橡膠密封圈(GB 3450.1–92)
第十九章 錶麵塗覆
一、金屬鍍層
1.電鍍的基本原理
2.金屬鍍層和化學處理的分類
3金屬鍍層和化學處理的選擇
4.維特電機常用金屬鍍層和化學處理的特性
5.金屬鍍層及化學處理錶示方法(按GB/T 13911-2008)
6.微特電機常用金屬鍍層和化學處理
二、塗料塗覆
1. 塗料塗覆的分類、選擇及標記
2.錶示方法
3.標注要求
4.標記示例
第二十章 其他材料
一、焊 料
1.焊料的品種規格、特性及用途
2.焊料的技術性能
二、電 觸 頭 材 料
第二十一章 電機專用集成電路
1概述
2分類
3電機專用集成電路的選用原則
3.1 集成度
3.2先進性
3.3成本
3.4供貨能力
4電機專用集成電路
4.1直流有刷電機
4.2步進電機
4.3直流無刷電機
4.4永磁同步交流伺服電機
4.5信號電機
4.6功率驅動集成電路芯片和模塊
4.7其它電機用芯片
片和模塊
4.7其它電機用芯片

前言/序言

  微特電機是廣泛應用在傢電、汽車、IT産業、工業控製、醫療保健、國防建設等領域的驅動、傳感組件,我國目前已有數韆傢的微特電機生産廠傢。作為微特電機設計製造的技術人員往往需要查閱大量的電機原材料、零部件、標準件的相關數據作為設計方案、工藝編排的參考。本書詳細介紹有關微特電機設計過程中需要查閱的常用資料,電機機械結構的公差與配閤、製圖標準、電機常用結構、設計工藝、緊固件和標準件、軸承、金屬材料、電機常用磁性材料(磁鋼、矽鋼片等);絕緣材料(絕緣漆、尼龍塑料、環氧材料、粘閤劑、橡膠等);電磁綫、電刷、潤滑材料等,是微特電機設計人員必備的工具手冊。本書98年由二十一所組織部分技術人員編製,由於年代較早,隨著微特電機設計製造技術和材料技術的發展,原書中的標準版本、原材料性能數據比較陳舊,部分材料已停産,許多現有的材料、零部件也未列入原手冊,有相當部分已不適宜作為目前技術人員設計過程需引用得設計依據而僅能作為參考。
  因此,我們在原書的基礎上作瞭較大的修改和增補,特彆是增補瞭電機換嚮器,電機驅動電路的專用芯片等章節內容,同時考慮到原版本與本書的銜接性,在編排上盡量遵循原章節次序。本書可供從事微特電機研究、設計和製造的技術人員使用,也可供高校相應專業的師生參考。
  本書的標準部分主要由王曉丹編寫;軸承、金屬材料部分主要由周奇慧編寫;磁性材料部分主要由劉永平、孫俊婷編寫;專用集成電路部分主要由查斌編寫;絕緣材料主要由王楨南編寫;工藝部分主要由嚴亮編寫,換嚮器電刷部分由郭中醒編寫,全書由郭中醒修改完成。
  希望社區教育教材建設能為長寜區的社區教育添磚加瓦,能為廣大市民的學習提供精神食糧,能為長寜區學習型城區建設新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

《微特電機設計手冊(第二版)》 精煉技術,驅動未來 微特電機,作為現代工業和科技領域不可或缺的“心髒”,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從精密儀器、智能傢電到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它們的身影無處不在,默默驅動著我們生活的進步。本書旨在為廣大工程技術人員、設計開發者以及相關領域的研究者提供一份詳實、實用且具有前瞻性的技術參考,助力他們在微特電機的設計、應用與創新之路上行穩緻遠。 本書內容概述 本書並非一本泛泛而談的電機理論書籍,而是聚焦於微特電機設計的核心要素與實踐技巧。我們將從微特電機的基本分類、原理入手,逐步深入到具體的結構設計、材料選擇、性能計算、製造工藝及可靠性評估等關鍵環節。全書力求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閤,既有嚴謹的科學原理闡述,更有貼閤實際應用場景的設計方法與案例分析。 核心章節亮點 微特電機基礎理論與分類: 詳細介紹直流電機、交流電機(同步、異步)、步進電機、伺服電機、特種電機等各類微特電機的基本結構、工作原理、特點及適用範圍。重點剖析不同電機類型的優劣勢,幫助讀者根據具體應用需求做齣最優選擇。 電磁設計與優化: 深入探討電機繞組設計、磁場分布計算、材料選型(如磁性材料、導電材料)對電機性能的影響。介紹先進的電磁仿真軟件應用,指導讀者如何進行磁路設計、損耗分析,並提供有效的優化策略,以提升電機的效率、功率密度和動態響應。 結構設計與機械集成: 聚焦於電機外殼、轉子、定子、軸承、密封等關鍵結構部件的設計。講解如何考慮機械強度、剛度、散熱、振動噪聲控製以及與其他部件的集成適配性。特彆關注微型化、輕量化設計中的挑戰與解決方案。 熱設計與散熱技術: 分析電機運行過程中産生的熱量來源與分布,介紹常用的電機冷卻方式(自然冷卻、風冷、油冷等)。指導讀者進行熱平衡計算,選擇閤適的散熱材料和結構,確保電機在高負載下也能穩定運行,延長使用壽命。 控製策略與驅動電路: 探討微特電機的各種控製方法,包括PWM控製、PID控製、矢量控製等,並結閤實際應用場景,介紹相應的驅動電路設計。分析不同控製策略對電機性能的影響,以及如何實現精準的速度、位置控製。 製造工藝與質量控製: 詳細闡述微特電機的關鍵製造工藝,如繞綫、絕緣處理、裝配、焊接、浸漆等。強調工藝參數對電機性能的影響,並介紹相關的質量檢測方法與標準,確保産品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可靠性設計與故障分析: 講解如何從設計源頭入手,提高電機的可靠性。分析電機常見的故障模式及原因,並提供預防和診斷的建議。介紹相關的可靠性評估方法和測試技術。 先進微特電機技術與應用: 展望微特電機領域的最新發展趨勢,如無刷直流電機(BLDC)在新能源領域的廣泛應用、高功率密度電機的設計挑戰、特殊工作環境下(如高溫、低溫、真空)電機的設計考量、智能微特電機的發展方嚮等,為讀者提供前沿的技術視野。 本書特色 體係完整,邏輯清晰: 從基礎到進階,層層遞進,構建完整的微特電機設計知識體係。 內容詳實,技術前沿: 涵蓋瞭當前微特電機設計領域的核心技術和最新發展。 實踐導嚮,案例豐富: 結閤大量實際工程案例,提供可操作的設計指南和解決方案。 圖文並茂,易於理解: 配以豐富的示意圖、性能麯綫和工程圖紙,幫助讀者更直觀地理解復雜概念。 麵嚮廣泛,應用價值高: 適用於電機設計工程師、産品研發人員、機械工程師、電子工程師以及對微特電機技術感興趣的學生和研究人員。 適用讀者 本書是電機設計、研發、生産、應用等各個環節專業人士的得力助手。如果您是: 微特電機研發工程師: 尋求最新的設計理念、計算方法和優化技巧。 産品開發工程師: 需要快速掌握特定類型微特電機的設計要點,並解決應用中的技術難題。 機械/電子工程師: 希望深入瞭解電機與其係統集成相關的設計知識。 在校學生及科研人員: 學習電機學理論,進行電機相關課題研究。 質量控製及技術支持人員: 需要理解電機性能和可靠性背後的設計原理。 結語 在日新月異的科技浪潮中,微特電機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掌握微特電機設計的精髓,意味著把握瞭驅動未來科技發展的關鍵。本書便是您在這條探索之路上值得信賴的夥伴,願它能激發您的創新靈感,助您設計齣更優、更強、更具競爭力的微特電機産品。

用戶評價

評分

拿到《微特電機設計手冊(第二版)》,我第一個想翻閱的章節就是關於微特電機材料的更新。第一版對銅、鐵、磁性材料等基礎材料的介紹已經相當不錯,但近些年來,新型高性能磁性材料,比如稀土永磁體的新品種,以及用於繞組的超導材料(雖然離大規模應用還有距離,但理論探討很有意義)的進展,都可能對微特電機的設計産生革命性的影響。我希望第二版能夠係統地介紹這些新材料的性能參數、適用範圍、以及如何將其優勢最大化地體現在電機設計中。例如,某些新型磁性材料在高溫下的矯頑力衰減更少,或者在弱磁場下具有更高的磁導率,這些特性都能讓電機在更廣闊的調速範圍和更惡劣的環境下保持優異的性能。另外,對於絕緣材料和封裝材料的更新也至關重要,特彆是在一些高電壓、高功率密度的應用中,材料的耐候性、耐熱性、以及電絕緣強度直接關係到産品的安全性和壽命。書中若能提供詳細的材料選型指南,並結閤實際案例分析,那將極大地提升手冊的實用價值。

評分

一直以來,微特電機的控製算法都是我研究的重點,《微特電機設計手冊(第二版)》的更新勢必會在這方麵有所著墨。我迫切希望看到書中能夠詳細介紹和比較各種先進的控製策略,例如,對於永磁同步電機,除瞭經典的FOC(矢量控製)之外,是否引入瞭模型預測控製(MPC)、自適應控製,甚至是AI驅動的控製算法?這些新型算法在提高電機效率、降低轉矩波動、以及實現更精準的速度和位置控製方麵具有顯著優勢。尤其是在一些對動態響應要求極高的應用場景,比如工業機器人關節、伺服係統等,先進的控製算法能夠帶來質的飛躍。我期待書中不僅能給齣算法的原理推導,更重要的是能夠提供實際的設計思路和參數整定方法,甚至是可以直接參考的僞代碼或流程圖。同時,對於無刷直流電機,我希望看到在換相策略、反電動勢檢測以及低速性能優化方麵的最新進展。

評分

噪音和振動控製是現代微特電機設計中越來越被重視的方麵,尤其是在消費電子、傢用電器和汽車領域,《微特電機設計手冊(第二版)》的更新無疑會在這方麵有所突破。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細介紹各種引起電機噪音和振動的根源,比如電磁力引起的振動、機械結構的不平衡、軸承的摩擦和滾動、氣流噪音等等,並提供係統性的解決方案。這可能包括優化電機幾何結構以減少電磁力的不規則性、改進轉子動平衡技術、選擇低噪音軸承、以及設計有效的隔振和吸音結構。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量化的設計準則,例如,如何通過調整氣隙磁密分布來降低諧波引起的噪音,或者如何通過優化轉子結構來抑製特定頻率的振動。如果能有相關的測試方法和評估標準介紹,那就更好瞭,這樣我們就能更準確地衡量設計效果。

評分

隨著微特電機在各種復雜環境下的應用日益廣泛,其可靠性和耐久性設計成為瞭一個不容忽視的課題。《微特電機設計手冊(第二版)》在這方麵的更新讓我充滿期待。我希望書中能夠更深入地探討各種失效模式,比如繞組燒毀、軸承磨損、磁體退磁、絕緣擊穿等,並提供詳細的預防和緩解措施。例如,對於熱管理,除瞭傳統的散熱片和風扇設計,是否會引入更先進的熱仿真技術,或者介紹新型的冷卻方式,如液冷、相變材料冷卻等?對於軸承,除瞭標準的滾珠軸承和套筒軸承,是否會探討微型陶瓷軸承、磁懸浮軸承等在特殊應用中的設計考量?我尤其關注書中對微特電機在振動、衝擊、高低溫、潮濕、粉塵等惡劣工況下的可靠性設計方法。如果能提供一些失效分析的案例和設計指南,那將對我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非常有幫助。

評分

電磁兼容性(EMC)是保證電子産品正常工作和避免相互乾擾的關鍵,《微特電機設計手冊(第二版)》對EMC設計的闡述,對我來說至關重要。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講解微特電機在工作過程中産生的電磁乾擾(EMI)源,例如,開關損耗産生的諧波、換嚮過程中的瞬態電流、以及永磁體本身的磁場泄露等,並提供有效的抑製和防護措施。這可能包括閤理的繞組設計、屏蔽措施、濾波器的選擇與設計、以及PCB布局的優化等。我期待書中能夠給齣具體的EMC設計指南和測試方法,幫助設計者在産品早期階段就考慮到EMC問題,避免後期昂貴的整改。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等對EMC要求極高的領域,一個係統性的EMC設計框架是必不可少的。

評分

隨著微特電機嚮著小型化、集成化和智能化方嚮發展,其設計和製造的復雜度也在不斷提升。《微特電機設計手冊(第二版)》在集成化和智能化方麵的更新,是我非常期待的部分。我希望書中能夠探討微特電機與驅動電路、傳感器甚至控製器的集成設計,例如,如何將驅動IC集成到電機本體中,形成一體化電機(IPM Motor)或智能電機。這不僅可以減小産品的整體體積,還能簡化布綫,提高可靠性。同時,我期待書中能夠介紹一些用於電機狀態監測和故障診斷的智能化技術,比如基於傳感器數據(如溫度、振動、電流)的機器學習算法,以及如何將這些算法集成到電機控製係統中,實現預測性維護。對於一些高精度應用,如機器人和數控機床,如何實現微特電機的精密定位和運動控製,也是我關注的重點。

評分

隨著微特電機在電動工具、無人機、以及機器人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對其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微特電機設計手冊(第二版)》如果能在這方麵有所突破,那將極大地推動相關産業的發展。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細介紹各種提高電機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的設計策略,例如,采用更高性能的永磁材料,優化電機結構以減小體積和重量,提高繞組的填充係數,以及采用更先進的散熱技術來應對高功率輸齣帶來的熱量問題。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量化的設計公式和案例,幫助設計者在滿足性能要求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小電機的尺寸和重量。對於便攜式設備和飛行器來說,這是至關重要的。

評分

在當今注重節能環保的時代,微特電機的效率提升顯得尤為重要。《微特電機設計手冊(第二版)》在這方麵的更新是大傢普遍關注的焦點。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介紹各種提高電機效率的設計方法和技術,比如優化電機結構參數(如鐵芯形狀、槽占率、氣隙長度)、選擇低損耗材料、改進繞組設計(如采用更細的導綫、更優的繞法)、以及采用高效的控製策略等。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定量分析的方法,幫助設計者計算和預測不同設計方案下的損耗,並給齣針對性的優化建議。此外,我也希望看到書中能夠討論微特電機在不同負載和轉速下的效率麯綫,以及如何設計齣在寬泛工作範圍內都保持較高效率的電機。對於新能源汽車中的驅動電機,能量迴收效率的優化也是一個關鍵點,不知道第二版是否會在這方麵有所涉及。

評分

在實際應用中,微特電機的選型是一項復雜且關鍵的任務。《微特電機設計手冊(第二版)》若能提供一套係統性的選型指南,將極大地提升其實用性。我期待書中能夠針對不同應用場景,如工業自動化、醫療器械、消費電子、汽車電子等,給齣具體的選型流程和注意事項。這可能包括根據負載特性(轉矩、轉速)、工作環境、電源條件、以及成本要求等因素,選擇閤適的電機類型(如直流有刷、無刷直流、永磁同步、步進電機等),並確定關鍵設計參數。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性能比較錶格和決策樹,幫助工程師快速鎖定最適閤的電機型號,並避免因選型不當而導緻的産品性能下降或成本增加。

評分

作為一名在電機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老兵,我對《微特電機設計手冊(第二版)》的期待值自然是爆棚的。第一版我早就翻爛瞭,裏麵嚴謹的理論推導、詳實的設計流程、以及對各種微特電機類型細緻入微的分析,都給瞭我極大的啓發和幫助。這次第二版更新,我特彆關注它在哪些方麵進行瞭深化和拓展。微特電機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智能傢居、醫療器械等領域,對電機的性能、效率、尺寸、噪音等提齣瞭更高的要求。我相信第二版一定會緊跟這些前沿趨勢,在新的材料應用、先進控製策略、以及更高效的設計優化算法等方麵有所突破。我尤其期待書中能涵蓋更多關於永磁同步電機(PMSM)和無刷直流電機(BLDC)的最新設計理念和製造工藝,因為這兩類電機在現代高功率密度和高精度驅動應用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同時,我也希望能看到書中對微特電機在極端工作環境下的可靠性設計、電磁兼容性(EMC)設計以及熱管理策略進行更深入的探討,這些都是在實際産品開發中經常遇到的痛點,如果能有係統的解決方案,那將是巨大的福音。

評分

很不錯,紙張不錯

評分

還行

評分

好書,實用性強,值得收藏和查閱。

評分

好書,實用性強,值得收藏和查閱。

評分

經典的電機設計手冊,可做為日常電機設計的參考書做

評分

不錯就是很厚看完需要很久啊

評分

權威機構編寫的電機設計參考手冊

評分

不錯就是很厚看完需要很久啊

評分

好書,實用性強,值得收藏和查閱。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