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係統電磁暫態仿真

電力係統電磁暫態仿真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新西蘭] 內維爾·沃森(Neville Watson) 著
圖書標籤:
  • 電力係統
  • 電磁暫態
  • 仿真
  • 電力電子
  • 高電壓
  • 電網安全
  • 電力係統分析
  • MATLAB
  • Simulink
  • 電力設備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電力齣版社
ISBN:9787512389076
版次:1
商品編碼:12081380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88
字數:477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電力係統電磁暫態仿真》本書主要麵嚮電氣工程的高年級本科生或碩士、博士研究生,以及電力工業各領域與之相關的工程師閱讀。
  通過對電力係統相關元件進行準確的建模和詳細、快速的電磁暫態仿真分析,可以準確地掌握電力係統的動態特徵,為電力係統的規劃設計、建設發展和運行實踐提供重要的幫助

內容簡介

  《電力係統電磁暫態仿真》準確瞭解電磁暫態問題對於在不影響供電可靠性和供電質量的情況下保持電力係統的經濟、高效和環保運行至關重要。仿真已逐步成為電力係統電磁暫態分析的普遍工具,盡管目前它很少深入涵蓋本科生課程,但在未來它很可能成為核心課程。
  本書的主要目的是描述高效地應用計算技術用於求解包含綫性或非綫性元件的任意規模和拓撲結構的電磁暫態問題。書中展示瞭如何采用不同的技術仿真含有各種元件的電力網絡電磁暫態過程、建立完善的數學模型,以及比較不同模型的準確性和計算需求等內容。
  本書主要麵嚮電氣工程的高年級本科生或碩士、博士研究生,文中包含瞭闡明較難理解的概念(或方法)的基本示例。鑒於目前缺乏該領域的相關培訓,電力工業各領域與之相關的工程師也能夠在該書中找到有助於其專業工作的巨大價值所在。

目錄

譯者序
前言
縮寫和常數 1
第1章 定義、目的和背景 3
1.1 簡介 3
1.2 電磁暫態的分類 3
1.3 暫態仿真器 5
1.4 數字仿真 6
1.4.1 狀態變量分析 6
1.4.2 差分方程方法 6
1.5 曆史沿革 7
1.6 應用範圍 9
1.7 參考文獻 10
第2章 連續與離散係統分析 11
2.1 引言 11
2.2 連續係統 11
2.2.1 狀態變量錶達式 12
2.2.2 狀態方程的時域解 19
2.2.3 連續係統的數字仿真 21
2.3 離散係統 28
2.4 連續域與離散域之間的關係 30
2.5 小結 31
2.6 參考文獻 31
第3章 狀態變量分析 32
3.1 引言 32
3.2 狀態變量的選擇 32
3.3 狀態方程的形成 34
3.3.1 變換法 34
3.2.2 圖解法 36
3.4 求解過程 38
3.5 暫態變換器仿真 (TCS) 39
3.5.1 標幺係統 40
3.5.2 網絡方程 40
3.2.3 TCS的結構 43
3.5.4 換流閥開關處理 45
3.5.5 自動步長調整的效果 47
3.5.6 TCS變換器控製 50
3.6 算例 53
3.7 小結 57
3.8 參考文獻 57
第4章 數值積分代換 59
4.1 引言 59
4.2 犚,犔,犆元件的離散化 59
4.2.1 電阻 59
4.2.2 電感 60
4.2.3 電容 61
4.2.4 元件組閤降階 62
4.3 傳輸綫雙端諾頓等效模型 64
4.4 網絡求解 66
4.4.1 算例:電壓源轉化為電流源 67
4.2.2 含有開關的網絡求解 68
4.4.3 算例:作用到犚犔負荷的電壓階躍 70
4.5 非綫性或時變參數 77
4.5.1 電流源替代法 77
4.5.2 補償法 77
4.5.9 分段綫性法 79
4.6 子係統 79
4.7 稀疏與編號優化 82
4.8 數值誤差和不穩定性 83
4.9 小結 84
4.10 參考文獻 84
第5章 根匹配法 86
5.1 引言 86
5.2 差分方程的指數形式 86
5.3 差分方程的狕域錶示 88
5.4 在EMTP算法中的實現 91
5.5 差分方程指數形式族 97
5.5.1 階躍響應 98
5.5.2 穩態響應 99
5.5.3 頻率響應 100
5.6 算例 102
5.7 小結 103
5.8 參考文獻 104
第6章 傳輸綫和電纜 105
6.1 引言 105
6.2 貝瑞隆 (Bergeron)模型 106
6.2.1 多導體傳輸綫 107
6.3 頻率相關傳輸綫 110
6.3.1 頻域到時域的變換 113
6.3.2 相域模型 116
6.4 架空傳輸綫參數 117
6.4.1 分裂導綫束 119
6.4.2 地綫 120
6.5 地下電纜 121
6.6 算例 123
6.7 小結 131
6.8 參考文獻 132
第7章 變壓器和鏇轉電機 134
7.1 引言 134
7.2 基本變壓器模型 134
7.2.1 數值實現 136
7.2.2 參數導齣 136
7.2.3 模擬非綫性 138
7.3 高級變壓器模型 139
7.3.1 單相UMEC模型 139
7.3.2 UMEC在PSCAD/EMTDC中的實現 143
7.3.3 三芯柱三相UMEC 144
7.3.4 快速暫態模型 147
7.4 同步機 148
7.4.1 電磁模型 148
7.2.9 機電模型 154
7.4.3 機網接口 156
7.4.4 可用鏇轉電機的類型 159
7.5 小結 159
第8章 控製和保護 162
8.1 引言 162
8.2 控製係統暫態分析 162
8.3 PSCAD/EMTDC中的控製模塊 163
8.3.1 算例 166
8.4 保護係統建模 172
8.4.1 互感器 172
8.4.2 機電式繼電器 174
8.4.3 電子式繼電器 175
8.4.4 基於微處理器的繼電器 175
8.4.5 斷路器 175
8.4.6 避雷器 176
8.5 小結 178
8.6 參考文獻 179
第9章 電力電子係統 181
9.1 引言 181
9.2 EMTDC中換流閥的錶示 181
9.3 開關瞬時的配置和定位 182
9.4 尖峰和數值振蕩 (振顫) 184
9.4.1 插值和振顫消除 185
9.5 HVDC變換器 191
9.6 HVDC仿真算例 193
9.7 靈活交流輸電係統設備 196
9.7.1 靜止無功補償器 197
9.7.2 靜止補償器 200
9.8 狀態變量模型 203
9.8.1 EMTDC/TCS接口實現 203
9.8.2 控製係統錶示 205
9.9 小結 206
9.10 參考文獻 207
第10章 頻率相關網絡等效 208
10.1 引言 208
10.2 FDNE的位置 209
10.3 降階係統的範圍 209
10.4 頻率範圍 209
10.5 係統頻率響應 209
10.5.1 頻域識彆 210
10.5.2 時域識彆 216
10.6 模型參數擬閤 217
10.6.1 犚犔犆網絡 217
10.6.2 有理函數 218
10.7 模型實現 220
10.8 算例 220
10.9 小結 227
10.10 參考文獻 228
第11章 穩態應用 229
11.1 引言 229
11.2 初始化 230
11.3 諧波評估 230
11.4 非綫性設備的相位依賴阻抗 231
11.5 時域起輔助作用 232
11.5.1 時不變非綫性元件的迭代求解 233
11.5.2 一般非綫性元件的迭代求解 234
11.5.3 加速技術 235
11.6 時域起主要作用 236
11.6.1 基本時域算法 236
11.6.2 步長 236
11.6.3 直流係統錶示 236
11.6.4 交流係統錶示 237
11.7 電壓暫降 238
11.7.1 算例 239
11.8 電壓波動 241
11.8.1 閃變滲透模型 241
11.9 電壓切痕 245
11.9.1 示例 245
11.10 小結 247
11.11 參考文獻 248
第12章 混閤時間框架仿真 250
12.1 引言 250
12.2 混閤算法描述 251
12.2.1 獨立程序修改 251
12.2.2 數據流 252
12.3 TS/EMTDC接口 253
12.3 等效電路 253
12.3.1 等效阻抗 254
12.3.2 等效電源 255
12.3.3 相—序數據轉換 256
12.3.4 接口變量推導 256
12.4 EMTDC到TS的數據轉換 258
12.4.1 從變換器波形提取數據 259
12.5 交互協議 259
12.6 接口位置 260
12.7 測試係統和結果 261
12.8 討論 263
12.9 參考文獻 263
第13章 實時暫態仿真 265
13.1 引言 265
13.2 采用專用體係結構的仿真 266
13.2.1 硬件 267
13.2.2 RTDS的應用 269
13.3 在標準計算機上的實時應用 271
13.3.1 實時測試實例 272
13.4 小結 273
13.5 參考文獻 273
附錄犃 犘犛犆犃犇/犈犕犜犇犆程序結構 275
A.1 參考文獻 281
附錄犅 係統識彆技術 282
B.1 狊域識彆 (頻域) 282
B.2 狕域識彆 (頻域) 283
B.3 狕域識彆 (時域) 285
B.4 Prony分析 286
B.5 遞歸最小二乘麯綫擬閤算法 287
B.6 參考文獻 289
附錄犆 數值積分 290
C.1 經典方法迴顧 290
C.2 積分公式的截斷誤差 293
C.3 積分方法的穩定性 294
C.4 參考文獻 295
附錄犇 測試係統數據 296
D.1 GIGRE標準測試模型 296
D.2 新西蘭南島南部係統 299
D.3 參考文獻 301
附錄犈 導齣差分方程 302
E.1 應用到一階滯後函數的根匹配技術 302
E.2 應用到一階微分極點函數的根匹配技術 302
E.3 通過雙綫變換得到犚犔串聯支路的差分方程 303
E.4 通過數值積分代換得到犚犔串聯支路的差分方程 303
附錄犉 犕犃犜犔犃犅代碼示例 307
F.1 作用到犚犔負荷的電壓階躍 307
F.2 作用到犚犔負荷的電壓階躍 308
F.3 F.2示例的一般化程序 310
F.4 差分方程的頻率響應 322
附錄犌 用於狀態變量分析的犉犗犚犜犚犃犖代碼 326
附錄犎 用於犈犕犜仿真的犉犗犚犜犚犃犖代碼 333
H.1 直流電源、開關和犚犔負荷 333
H.2 用於直流電源、開關和犚犔負荷的一般化 MET程序 335
H.3 交流電源、二極管和犚犔負荷 339
H.4 狀態變量分析程序 342
H.5 狀態變量分析程序 345
H.6 狀態變量分析程序 349
H.7 輸電綫路程序的子程序 357
索引 360

《電網運行與控製》 內容梗概: 本書旨在全麵、係統地闡述現代電力係統的運行機理、控製策略與安全穩定技術。內容涵蓋電力係統在穩態和暫態兩大運行狀態下的基本原理,以及為保證係統可靠、經濟、安全運行所采取的各項技術措施。 第一部分:電力係統穩態運行基礎 本部分首先迴顧瞭電力係統的基本組成,包括發電機、輸電綫路、變壓器、負荷等關鍵元件的電氣特性。在此基礎上,詳細介紹瞭穩態潮流的計算方法,包括牛頓-拉夫遜法、PQ分解法等,並分析瞭潮流分布對係統損耗、電壓穩定性的影響。接著,深入探討瞭無功功率的産生、消耗與調控,闡述瞭電壓控製在係統運行中的重要性,以及調相機、靜止無功補償器(SVC)、統一潮流控製器(UPFC)等電壓和無功功率補償裝置的工作原理及其應用。此外,還涉及瞭係統頻率的穩定與控製,發電機有功功率的調節機製,以及經濟調度在降低運行成本、優化資源配置方麵的作用。 第二部分:電力係統暫態過程與穩定性分析 本部分聚焦於電力係統可能發生的各種擾動及其引發的暫態過程。從簡單的負荷變化、發電機組投切,到復雜的短路故障、雷擊等,都將進行詳細的分析。重點在於闡述電力係統暫態穩定性的概念,即係統在經曆外部擾動後,能否維持同步運行的能力。詳細介紹瞭暫態穩定性評估的方法,包括一次性暫態穩定性分析和連續暫態穩定性分析,以及影響係統暫態穩定性的關鍵因素,如發電機齣力、係統阻抗、故障類型和持續時間等。 第三部分:電力係統安全穩定控製 在掌握瞭暫態過程的機理後,本部分轉嚮如何主動地提升電力係統的安全性與穩定性。重點介紹瞭各種安全穩定控製技術,包括: 勵磁調節器(AVR)與調速器(Governor)的協同控製: 分析瞭它們在維持電壓和頻率穩定中的作用,以及不同控製策略的優劣。 電力係統穩定器(PSS): 闡述瞭PSS如何通過引入阻尼信號來抑製係統的低頻振蕩,提高係統的暫態穩定性。 超有功功率逆變器(SVG)與動態無功補償裝置(DVR): 探討瞭這些新型電力電子裝置在快速補償無功功率、抑製電壓擾動和提高係統暫態性能方麵的應用。 故障錄波器(FRT)與數據采集與監視係統(SCADA): 介紹瞭這些監控設備在故障診斷、事故分析和實時運行監視中的關鍵作用。 安全穩定控製(SST)與廣域測量係統(WAMS): 詳細闡述瞭如何利用先進的測量技術和控製算法,實現對全係統運行狀態的實時監測和預測,從而主動進行乾預,防止大麵積停電事故的發生。 機組緊急振蕩抑製(RENS)與低頻振蕩控製: 針對電力係統中常見的低頻振蕩現象,介紹瞭相關的抑製方法和控製策略。 電網互聯與直流輸電控製: 探討瞭區域性電網互聯對係統穩定性的影響,以及柔性直流輸電(LCC-HVDC)等技術在提高係統穩定性和可控性方麵的優勢。 第四部分:現代電力係統麵臨的挑戰與發展趨勢 本部分將目光投嚮未來,探討瞭新能源並網、分布式能源發展、智能電網建設等對電力係統運行帶來的新挑戰。重點分析瞭如何應對風電、光伏等波動性電源的大規模接入所帶來的頻率和電壓不穩定問題,以及如何通過儲能技術、需求側響應等手段來提升係統的靈活性和韌性。同時,還展望瞭基於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的智能電網控製技術,以及未來電力係統在實現“雙碳”目標、保障能源安全方麵的重要作用。 適用讀者: 本書適閤高等院校電氣工程及其相關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從事電力係統規劃、設計、運行、調度和繼電保護工作的廣大工程技術人員閱讀。 本書特點: 理論與實踐相結閤: 在深入闡述理論原理的同時,輔以大量實際工程案例,幫助讀者理解理論在實際係統中的應用。 內容全麵而深入: 涵蓋瞭電力係統運行控製的各個重要方麵,力求為讀者提供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 語言清晰易懂: 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配閤清晰的圖錶和公式推導,降低閱讀難度。 關注前沿技術: 緊跟電力係統發展的最新動態,介紹和分析瞭近年來湧現的新技術、新方法。 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將能夠深刻理解電力係統的運行規律,掌握分析和解決電力係統運行中各種問題的基本方法,從而為保障我國電力係統的安全、穩定、經濟運行貢獻力量。

用戶評價

評分

從一本技術書籍的角度來看,《電力係統電磁暫態仿真》在內容深度上確實無可挑剔,但對於我這樣的跨領域學習者而言,它更像是一部“百科全書”,信息量巨大,但缺乏一條清晰的學習主綫。書中涉及瞭從基礎的電路理論、電磁場理論,到復雜的數值分析方法、計算機算法,再到實際的電力設備模型和仿真軟件接口,幾乎涵蓋瞭電磁暫態仿真的所有相關領域。這種廣度固然值得稱贊,但這也意味著,如果在某個基礎知識點上有所欠缺,後續的學習就會變得異常艱難。例如,書中在介紹電磁暫態仿真過程中,大量引用瞭拉普拉斯變換和傅裏葉變換的概念。雖然我隱約記得這些數學工具的用途,但對於它們在分析暫態過程中的具體應用,比如如何利用它們來求解微分方程,或者分析係統頻率響應,書中的講解略顯跳躍,沒有提供足夠的鋪墊。我希望作者能在這些數學工具的介紹部分,增加一些與電力係統暫態分析直接相關的背景知識,或者提供一些簡化的示例,來幫助讀者快速掌握這些工具的應用技巧。此外,書中關於仿真軟件的章節,雖然提及瞭PSCAD/EMTDC、EMTP-RV等主流軟件,但對於不同軟件在模型構建、算法實現、結果後處理等方麵的差異和優劣,並沒有進行詳細的對比分析,也沒有提供針對性的使用指導。這讓我感到,雖然讀懂瞭書中的理論,但在實際操作層麵,仍然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摸索各種軟件的操作流程。

評分

《電力係統電磁暫態仿真》這本書的內容深度令人贊嘆,但其過於側重理論推導,而忽略瞭實際應用中的一些關鍵細節,讓我在閱讀過程中常常感到意猶未盡。例如,書中在介紹電磁暫態仿真中的時間尺度問題時,雖然提及瞭微秒級、毫秒級等不同的仿真精度需求,但對於如何根據具體的仿真任務,來選擇閤適的仿真時間步長,以及不同步長對仿真結果的影響,並沒有進行深入的分析。我期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實用的指導,比如通過對比不同步長下的仿真結果,來展示其對暫態過程的影響,甚至提供一些基於經驗的“推薦值”範圍。再者,書中在討論電磁暫態仿真中的邊界條件處理時,雖然提及瞭各種邊界條件的處理方法,但對於如何將這些方法應用於實際的仿真場景,以及在處理復雜的網絡拓撲時可能遇到的問題,並沒有給齣足夠詳細的說明。我希望作者能夠在這一部分,增加一些關於如何進行邊界條件設置的“技巧”和“注意事項”,幫助我們更好地構建仿真模型。這本書更像是一本“理論手冊”,而我更希望看到一本能指導我們“實操”的“技術寶典”。

評分

這本書在理論層麵非常紮實,但對於一些剛剛接觸電力係統仿真領域的讀者來說,它可能過於“硬核”。書中對於各種數學模型和算法的推導,雖然嚴謹,但缺乏足夠的“通俗化”解釋。例如,在介紹廣義電網模型時,作者直接引入瞭龐大的矩陣方程組,沒有對這些方程的物理意義進行充分的解釋,導緻讀者在理解模型的建立過程時,感到十分睏難。我期望書中能夠從更基本的概念入手,逐步引導讀者理解復雜模型,比如通過一個簡單的RLC電路,來展示如何建立其狀態空間模型,以及如何將其擴展到更復雜的電力網絡。此外,書中在討論多相係統仿真時,雖然提及瞭各種變換(如abc-dq0變換),但對於這些變換的推導和物理意義,解釋得不夠清晰。我希望作者能夠提供更詳細的推導過程,並結閤實際的電力係統元件(如三相異步電機、變壓器),來展示這些變換在簡化模型和分析暫態過程中的作用。總之,這本書更適閤有一定數學和電力係統基礎的讀者,對於零基礎的入門者來說,可能需要配閤其他更基礎的教材一起閱讀。

評分

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其理論的嚴謹性和內容的全麵性,但作為一名已經掌握瞭基礎知識,希望深入理解仿真機理的讀者,我感覺它在“為什麼”和“怎麼做”之間,還有一些可以提升的空間。例如,在介紹不同數值積分方法的優缺點時,作者主要從數學的收斂性、精度等方麵進行闡述,但對於這些方法在實際仿真中的錶現,例如計算速度、內存占用、對特定類型暫態過程的適應性等,並沒有進行深入的比較。我期待的是,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圖錶,直觀地展示不同方法在處理感應器飽和、非綫性負載等復雜情況時的性能差異。再比如,書中關於模型簡化和降階的章節,雖然提及瞭多種方法,但對於如何根據仿真目的和精度要求,選擇最閤適的簡化策略,並沒有給齣明確的判斷標準。我希望作者能夠提供一些案例研究,演示如何在不同的工程問題中,通過模型簡化來平衡仿真精度和計算效率。此外,書中在討論仿真結果的驗證時,更多地是強調理論推導和數學證明,而對於如何通過實際的實驗數據或現場測量數據來驗證仿真模型的準確性,篇幅較少。我希望作者能在這一部分,增加一些關於現場數據采集、與仿真結果進行對比分析的指導,甚至提供一些真實世界的案例,來展示仿真結果的實際應用價值。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學術化,學術界的研究者可能會覺得很對胃口,但對於我這樣從事電力係統運行維護的工程師來說,閱讀起來頗有些吃力。書中頻繁齣現的專業術語,很多時候需要我停下來查閱詞典,或者翻迴前幾章尋找定義。例如,在討論模型離散化方法時,作者使用瞭“差分格式”、“截斷誤差”等詞匯,雖然理論上無懈可擊,但在實際操作層麵,如何選擇閤適的離散化階數以兼顧精度和收斂性,書中的論述顯得比較抽象,沒有給齣明確的指導性建議。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在介紹這些離散化方法時,能夠通過一些簡單的電力網絡模型,直觀地展示不同階數離散化所帶來的仿真結果差異,甚至提供一些基於經驗的“先驗知識”,幫助我們快速篩選齣閤適的離散化方案。此外,書中在分析暫態過程中,涉及瞭大量的矩陣運算和綫性代數知識。雖然我並非不懂代數,但作者在推導過程中,對於某些矩陣運算的性質和意義的闡述,並沒有做到足夠的解釋,導緻我在理解這些矩陣如何反映電磁暫態現象時,感到有些生澀。例如,書中關於雅可比矩陣的性質及其在牛頓法收斂性分析中的作用,雖然提及瞭,但並沒有深入剖析其具體含義,使得我無法將其與實際的潮流計算或暫態穩定性分析聯係起來。我期望書中能夠提供更多關於這些數學工具在電力係統仿真中實際應用的“橋梁”,比如用圖解的方式展示雅可比矩陣的變化如何影響係統的動態響應,或者通過簡單的算例來演示如何利用綫性代數知識來優化仿真算法。

評分

我承認,《電力係統電磁暫態仿真》這本書在學術上的價值是毋庸置疑的,但從一位一綫工程師的角度來看,它的實用性確實存在一些遺憾。書中大量的數學推導和理論分析,雖然是理解仿真機理的基礎,但對於如何在實際工程問題中應用這些理論,卻缺乏足夠的指導。例如,書中在講解電磁暫態仿真中的各種故障模型時,主要側重於故障的數學描述和對係統響應的影響分析,但對於如何在仿真軟件中準確地設置故障參數,以及如何模擬不同類型的故障(如單相接地、相間短路等),並沒有提供具體的操作步驟。我期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針對主流仿真軟件(如PSCAD/EMTDC, EMTP-RV)的“操作指南”,或者通過一些直觀的圖示,來展示如何在軟件中創建和管理故障場景。此外,書中在討論仿真結果的後處理和分析時,雖然提及瞭一些常用的分析工具,但對於如何從仿真結果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如何進行數據可視化,以及如何將仿真結果與實際工程需求相結閤,並沒有深入講解。我希望書中能夠增加一些關於如何利用仿真結果進行故障診斷、係統優化、繼電保護定值校驗等實際應用的案例,讓讀者能夠看到仿真技術的真正價值。

評分

作為一名在電力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老工程師,我對《電力係統電磁暫態仿真》這本書寄予厚望,希望從中學習到更前沿的仿真技術。然而,書中的大部分內容,尤其是關於各種數學算法的詳細推導,雖然嚴謹,但缺乏實踐指導意義。例如,書中花瞭大量篇幅介紹高階龍格-庫塔法的原理和收斂性分析,但對於在實際仿真軟件中如何實現這些算法,以及如何針對不同的仿真問題選擇閤適的階數和步長,卻幾乎沒有提及。我期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將這些理論算法轉化為可執行代碼的思路,或者介紹一些成熟的仿真庫和框架,讓我們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此外,書中在討論非綫性係統仿真時,雖然提及瞭多種處理非綫性特性的方法,如分段綫性化、泰勒展開等,但對於這些方法的實際應用效果,以及在處理復雜非綫性元件(如發電機勵磁係統、電力電子器件)時可能遇到的問題,並沒有深入探討。我希望作者能夠在這些方麵,提供一些基於實際工程經驗的“陷阱”提示和規避策略,讓我們可以少走彎路。這本書更像是一本寫給數學傢和理論研究者的著作,對於需要快速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工程師而言,它的實用性稍顯不足。

評分

讓我感到有些睏惑的是,書中關於狀態空間模型在電磁暫態仿真中的應用,雖然提及瞭其在描述係統動態行為方麵的優勢,但具體的模型建立和求解過程,闡述得略顯晦澀。例如,在將一個實際的電力網絡模型轉化為狀態空間方程組時,作者並沒有提供足夠清晰的步驟和示例,讓我難以理解如何準確地識彆狀態變量,以及如何根據電路拓撲自動生成狀態方程。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更具操作性的指導,比如通過一個簡單的RLC電路或一段輸電綫路,來演示如何一步步地構建其狀態空間模型,以及如何利用狀態空間方程來預測係統的瞬態響應。另外,書中在討論連續時間係統離散化為離散時間係統時,雖然提及瞭歐拉法、Tustin變換等方法,但對於這些方法的適用範圍和精度差異,以及在實際仿真中如何進行選擇,並沒有給齣足夠詳細的說明。我期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比較性的分析,例如通過一個簡單的二階係統,來展示不同離散化方法在仿真結果上的差異,從而幫助讀者做齣更明智的選擇。總而言之,這本書在理論深度上令人稱道,但在如何將這些理論轉化為實際操作的指導方麵,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評分

這本書的整體結構安排,對於我這樣希望快速掌握仿真技術的讀者來說,顯得有些不夠友好。從目錄上看,內容似乎是從基礎理論到高級應用,但實際閱讀過程中,常常會發現前麵章節的某些概念,在後麵章節纔被深入解釋,導緻在閱讀初期,會産生一些“信息斷層”。例如,書中在介紹電磁暫態仿真流程時,首次提到瞭“潮流計算”和“潮流修正”的概念,但直到後麵的章節,纔對這些概念進行瞭詳細的解釋。我期望書中能夠采用一種更加綫性的學習路徑,將相關的基礎知識和概念,在首次提及的章節中就進行清晰的闡述,或者提供明確的章節索引,以便讀者能夠快速定位到相關內容。另外,書中在介紹各種仿真算法時,對於算法的“可調參數”的解釋,也顯得不夠充分。例如,在討論數值積分算法的步長選擇時,作者主要從數學理論的角度齣發,但對於在實際仿真中,步長如何影響計算精度、穩定性以及仿真速度,並沒有給齣直觀的圖示或量化分析。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如何根據仿真需求,對這些“可調參數”進行優化的指導,甚至是提供一些“經驗公式”或“推薦值”,來幫助讀者快速入門。

評分

這本書實在太深奧瞭,作為一名初涉電力係統領域的研究生,我滿懷期待地翻開瞭《電力係統電磁暫態仿真》。然而,書中對於諸如二階積分法、狀態變量法等數值求解方法的詳細推導和優劣分析,讓我感到一陣眩暈。雖然我知道這些方法是電磁暫態仿真的核心,但作者在數學公式的推導上似乎省略瞭一些關鍵步驟,導緻我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查閱其他資料,纔能勉強跟上思路。例如,關於常數導納法和變步長法的選擇,書中的論述雖然提及瞭各自的優勢,但在實際應用場景下的具體權衡和決策過程,並沒有給齣足夠詳盡的指導。我期待的是,在介紹這些復雜算法時,能夠輔以更生動形象的圖示,或者更貼近實際工程問題的算例,來幫助理解抽象的數學模型。書中大量的公式和定理,雖然保證瞭理論的嚴謹性,但對於初學者而言,缺乏足夠的“拐杖”來支撐他們的理解。尤其是書中在電磁暫態仿真中的開關暫態、非綫性元件模型(如變壓器飽和特性、斷路器非綫性電弧模型)的構建部分,雖然提及瞭多種模型,但對於這些模型的參數辨識、精度評估以及在不同仿真場景下的適用性,論述得略顯籠統,使得我在實際構建仿真模型時,仍然感到摸不著頭腦。我真希望作者能在附錄或者獨立章節中,對這些關鍵的建模技術進行更細緻的講解,比如提供一些常用的模型參數取值範圍,或者不同類型元件建模的“最佳實踐”建議。此外,書中關於模型精度與仿真效率之間權衡的討論,也顯得不夠深入,雖然提到瞭龍格-庫塔法、牛頓-拉夫遜法等,但對於不同精度等級的模型在計算時間和仿真結果上的具體影響,並沒有提供直觀的數據對比或案例分析。我希望作者能站在讀者的角度,思考如何將這些理論知識轉化為易於理解和應用的實踐經驗。

評分

好書,值得擁有!

評分

不錯

評分

嗯買書還要評論啊。。還沒看完,正版書應該沒有缺漏頁吧哈哈哈

評分

包裝精美,思路清晰,很不錯

評分

書不錯,朋友推薦的

評分

搶到瞭,很高的圖書。

評分

經典電氣書籍!經典電氣書籍!經典電氣書籍!經典電氣書籍!經典電氣書籍!

評分

嗯買書還要評論啊。。還沒看完,正版書應該沒有缺漏頁吧哈哈哈

評分

經典電氣書籍!經典電氣書籍!經典電氣書籍!經典電氣書籍!經典電氣書籍!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