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離子電池技術——研究進展與應用

鋰離子電池技術——研究進展與應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意] 詹弗蘭科·皮斯托亞(Gianfranco Pistoia) 著
圖書標籤:
  • 鋰離子電池
  • 電池技術
  • 儲能
  • 新能源
  • 材料科學
  • 電化學
  • 能源材料
  • 電池材料
  • 可充電電池
  • 綠色能源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275820
版次:1
商品編碼:12087660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30
字數:737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本書可作為鋰離子電池相關企業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相關科研人員的參考書籍,亦可作為新能源相關專業、材料相關專業等本科生以及研究生的教材。
引進國外的“鋰離子電池”經典著作,每一章都是相關領域國際專傢的寶貴經驗。它涵蓋瞭從電池開發之初到現在,與鋰離子電池組件、電子選項、電池應用、成本分析、迴收等相關的幾乎全部內容。書中有作者自己的開發經驗,也有基於數據進行的前景分析和評估。這些經驗以及分析可以為我們自身的學習以及研發道路提供翔實的基礎和前行的明燈。

內容簡介

本書共有25章,涵蓋瞭從材料到應用,再到迴收等鋰離子電池相關的全部內容。書中詳細介紹瞭鋰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電解液以及功能添加劑、隔膜等相關組件的研究背景,以及近些年來的研究進展和發展趨勢。並重點評述瞭將鋰離子電池應用於消費電子、電動汽車以及大型固定應用中時,如何實現不同的性能以及電子選項要求。本書還從原理上詳細分析瞭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以及迴收等問題,並對鋰離子電池未來可用性以及發展趨勢進行瞭評估和說明。
本書可作為鋰離子電池相關企業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相關科研人員的參考書籍,亦可作為新能源相關專業、材料相關專業等本科生以及研究生的教材。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鋰離子電池的發展現狀以及最新技術趨勢001
1.1概述001
1.2實用型鋰離子電池的開發曆程002
1.3陰極材料的發展現狀004
1.3.1陰極材料的發展曆史004
1.3.2陰極材料的最新技術趨勢005
1.3.3陰極材料的最新研究進展005
1.4陽極材料發展現狀007
1.4.1陽極材料的發展史007
1.4.2陽極材料的最新研究進展008
1.5電解液的發展現狀009
1.5.1電解液的發展曆史009
1.5.2電解液的最新研究進展009
1.6隔膜技術010
1.6.1隔膜製造方法及特徵010
1.6.2隔膜最新研究進展012
1.7結論013
參考文獻013
第2章鋰離子電池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新技術能否開啓新局麵?015
2.1概述015
2.2鋰離子電池是如何誕生的?015
2.3消費者們期許的鋰離子電池性能017
2.4鋰離子電池的性能改進018
2.4.1锡基陽極018
2.4.2矽基陽極019
2.4.3鈦基陽極019
2.4.4凝膠聚閤物電解質鋰離子電池020
2.4.5以LiFePO4為陰極的鋰離子電池023
2.5新電池技術能否為鋰離子電池開啓新篇章?024
2.5.1富鋰陰極024
2.5.2有機陰極材料024
2.5.3陶瓷包覆隔膜026
2.6結論027
參考文獻027
第3章鋰離子電池和模塊快速充電(最高到6C)的電熱響應以及循環壽命測試029
3.1概述029
3.2基本注意事項和考慮要點029
3.2.1快速充電意味著什麼?029
3.2.2快速充電功率要求030
3.2.3對所有電池體係充電的一般方法030
3.3不同鋰電池材料的快速充電特徵031
3.450A·h LTO電芯及模塊的快速充電測試033
3.4.1電芯測試033
3.4.2模塊測試036
參考文獻040
第4章鋰離子電池納米電極材料041
4.1前言041
4.2基於脫嵌機理的電極材料的納米效應041
4.3正極納米結構磷酸金屬鋰材料044
4.4負極鈦基納米材料045
4.5轉換電極046
4.6負極鋰閤金049
4.7納米結構碳用作負極活性材料050
4.8碳基納米復閤材料053
4.9結論054
參考文獻054
第5章未來電動汽車和混閤電動汽車體係對電池的要求及其潛在新功能060
5.1概述060
5.2電池的功率性能分析061
5.3汽車的基本性能設計063
5.4熱分析和設計065
5.5建立電池組體係065
5.6鋰離子電池的高功率性能066
參考文獻068
第6章電動汽車電池製造成本069
6.1概述069
6.2性能與成本模型070
6.2.1電芯和電池組設計類型070
6.2.2性能建模071
6.2.3成本建模073
6.3影響價格的電池參數075
6.3.1功率和能量075
6.3.2電池化學成分077
6.3.3電極厚度的限製079
6.3.4可用荷電狀態以及使用壽命的相關注意事項080
6.3.5電芯容量�膊⒘�電芯結構082
6.3.6電池組集成組件082
6.4價格評估上的不確定性083
6.4.1材料和固定設備084
6.4.2電極厚度084
6.4.3電芯容量084
6.4.4不確定性計算示例085
6.5生産規模的影響085
6.6展望086
參考文獻087
第7章電動汽車用鋰離子電池組089
7.1概述089
7.2鋰離子電池設計考慮的因素090
7.3可充電能源儲存係統092
7.3.1鋰離子電池單體電池092
7.3.2機械結構094
7.3.3電池管理係統和電子元件095
7.3.4熱管理係統097
7.4測試與分析099
7.4.1分析工具100
7.4.2標準化100
7.5電動汽車可充電儲能係統的應用100
7.5.1尼桑聆風(Nissan Leaf)101
7.5.2雪佛蘭沃藍達(Chevrolet Volt)101
7.5.3福特福剋斯(Ford Focus)BEV102
7.5.4豐田普瑞斯PHEV102
7.5.5三菱“I”103
7.6結論103
參考文獻104
第8章Voltec係統——儲能以及電力推動105
8.1概述105
8.2電動汽車簡史105
8.3增程式電動汽車109
8.4Voltec推動係統112
8.5Voltec驅動單元以及汽車運行模式114
8.5.1驅動單元運行114
8.5.2司機選擇模式115
8.6電池經營策略116
8.7開發及生效過程118
8.8汽車場地經驗119
8.9總結121
參考文獻123
第9章鋰離子電池應用於公共汽車:發展及展望124
9.1概述124
9.1.1背景和範圍124
9.1.2電力驅動在公交汽車中的配置趨勢124
9.2在電力驅動公交汽車中整閤鋰離子電池126
9.3基於LIB充電儲能係統(RESS)的HEB/EB公共汽車128
9.3.1使用鋰離子電池的公共汽車綜述128
9.3.2FTA先進公共汽車示範與配置項目132
9.4經驗積纍、進展以及展望135
9.4.1案例研究以及從LIB公共汽車運行中學習到的安全經驗135
9.4.2LIB用於公共汽車市場:預測和展望136
參考文獻140
第10章采用鋰離子電池的電動汽車和混閤電動汽車144
10.1概述144
10.1.1鋰離子電池的革新144
10.1.2電動汽車分類144
10.2HEVs147
10.2.1奧迪O5混閤電動汽車(全混HEV)147
10.2.2寶馬ActiveHybrid 3(全混HEV)147
10.2.3寶馬ActiveHybrid 5(全混HEV)147
10.2.4寶馬ActiveHybrid 7(輕混閤EV)148
10.2.5寶馬Concept Active Tourer(PHEV)149
10.2.6寶馬i8(PHEV)150
10.2.7本田(謳歌)NSX(PHEV)151
10.2.8英菲尼迪EMERG�睧(EREV)151
10.2.9英菲尼迪M35h(全混EV)152
10.2.10奔馳S400混動(輕混EV)152
10.2.11奔馳E300 BlueTEC HYBRID(全混EV)153
10.2.12奔馳Vision S500插電式混閤電動汽車(PHEV)153
10.2.13豐田Prius插電混閤電動汽車(PHEV)154
10.2.14豐田Prius+(全混EV)155
10.2.15沃爾沃V60插電混閤電動汽車(PHEV)155
10.3BEVs和EREVs157
10.3.1比亞迪e6(BEV)157
10.3.2寶馬ActiveE(BEV)157
10.3.3寶馬i3(EV&也可作為EREV)158
10.3.4雪佛蘭Spark EV 2014(BEV)158
10.3.5雪佛蘭Volt(EREV)159
10.3.6雪鐵龍C-Zero(BEV)160
10.3.7雪鐵龍電動Berlingo(BEV)160
10.3.8菲亞特500e(BEV)162
10.3.9福特Focus EV(BEV)162
10.3.10本田FIT EV(BEV)162
10.3.11英菲尼迪LE 概念車(BEV)163
10.3.12Mini E(BEV)164
10.3.13三菱i-MiEV(BEV)164
10.3.14尼桑e-NV200(BEV)164
10.3.15尼桑Leaf(BEV)165
10.3.16歐寶Ampera(EREV)165
10.3.17標緻iOn(BEV)165
10.3.18雷諾Fluence Z.E.(BEV)167
10.3.19雷諾Kangoo Z.E.(BEV)167
10.3.20雷諾Zoe Z.E.(BEV)168
10.3.21Smart Fortwo電動車(BEV)168
10.3.22Smart ED Brabus(BEV)169
10.3.23Smart Fortwo Rinspeed Dock+Go(BEV或EREV)169
10.3.24特斯拉Roadster(BEV)169
10.3.25豐田eQ(BEV)170
10.3.26沃爾沃C30(BEV)171
10.3.27Zic kandi(BEV)171
10.4電動微型汽車172
10.4.1Belumbury Dany(重型四輪)172
10.4.2雷諾Twizy(輕型和重型四輪車)172
10.4.3Tazzari Zero(重型四輪車)173
10.5城市運輸車輛新概念173
10.5.1奧迪Urban Concept173
10.5.2歐寶Rak�睧174
10.5.3PSA VELV174
10.5.4大眾Nils175
10.6結論175
第11章PHEV電池設計麵臨的挑戰以及電熱模型的機遇177
11.1概述177
11.2理論178
11.3設置描述179
11.4提取模型參數180
11.4.1熱對流180
11.4.2熱阻183
11.4.3熱容184
11.5結果和討論185
11.5.1校準開發的模型185
11.5.2確定開發的模型188
11.5.3傳熱係數變化189
11.6結論190
附錄190
參考文獻191
第12章電動汽車用固態鋰離子電池194
12.1概述194
12.1.1汽車發展環境194
12.1.2汽車用可充電電池194
12.1.3電動汽車和混閤電動汽車的發展趨勢和相關問題195
12.1.4對電動汽車用新型鋰離子電池的期望196
12.2全固態鋰離子電池196
12.2.1全固態鋰離子電池的優點196
12.2.2Li+導電固態電解液197
12.2.3全固態鋰離子電池的問題199
12.2.4總結205
12.3結論205
參考文獻206
第13章可再生能源儲能以及電網備用鋰離子電池207
13.1概述207
13.2應用207
13.2.1與PV係統共用的住宅區電池儲能207
13.2.2分布式電網中的季度電池儲能210
13.3係統概念和拓撲結構212
13.3.1交流耦閤PV電池係統213
13.3.2直流耦閤PV電池係統213
13.4組件和需求215
13.4.1電池係統215
13.4.2電力電子215
13.4.3能源管理係統215
13.4.4通信設施216
13.5結論217
參考文獻217
第14章衛星鋰離子電池219
14.1概述219
14.2衛星任務219
14.2.1GEO衛星220
14.2.2LEO衛星221
14.2.3MEO/HEO衛星(中地球軌道或者高地球軌道)222
14.3衛星用鋰離子電池223
14.3.1主要産品規格224
14.3.2資格鑒定計劃226
14.4衛星電池技術和供應商228
14.4.1ABSL228
14.4.2三菱電氣公司230
14.4.3Quallion公司232
14.4.4Saft237
14.5結論241
參考文獻242
第15章鋰離子電池管理244
15.1概述244
15.2電池組管理的結構和選擇245
15.3電池管理功能246
15.3.1性能管理246
15.3.2保護功能247
15.3.3輔助功能248
15.3.4診斷功能248
15.3.5通信功能248
15.4電荷狀態控製器248
15.4.1基於電壓估算SoC值248
15.4.2基於電流估算SoC值(安時積分法)249
15.4.3聯閤基於電流與基於電壓的方法249
15.4.4根據阻抗測試來估算SoC值251
15.4.5基於模型的方法251
參考文獻253
第16章鋰離子電池組電子選項255
16.1概述255
16.2基本功能255
16.3監控256
16.4測量257
16.5計算258
16.6通信259
16.7控製260
16.8單電芯鋰離子電池設備(3.6V)261
16.8.1手機、平闆電腦、音樂播放器和耳機261
16.8.2工業、醫療及商業設備263
16.9雙電芯串聯電池設備(7.2V)263
16.9.1平闆電腦、上網本和小型筆記本電腦263
16.9.2車載電颱、工業、醫療和商業設備263
16.103~4個電芯串聯電池設備(一般10.8~14.4V)264
16.10.1筆記本電腦264
16.10.2工業、醫療和商業設備264
16.115~10電芯串聯電池設備265
16.11.1電動工具、草坪和花園工具265
16.11.2汽車SLI電池266
16.1210~20電芯串聯電池267
16.12.1電動自行車268
16.12.248V通信係統及不間斷電源268
16.13超大陣列電池係統269
16.13.1汽車:混閤動力及插電式混閤動力汽車270
16.13.2汽車:純電動汽車270
16.13.3電網儲能和穩定係統270
16.14結論270
參考文獻271
第17章商業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272
17.1概述272
17.2便攜式設備用商業鋰電池組273
17.3商業鋰離子電池的局限性273
17.4商業鋰離子電池的質量控製281
17.5商業鋰離子電池的安全認證過程282
17.6結論284
參考文獻285
第18章鋰離子電池安全性287
18.1概述287
18.2係統層麵的安全性288
18.3電芯層麵的安全性290
18.4濫用耐受測試291
18.4.1熱失控耐受以及熱穩定性測試291
18.4.2電濫用耐受測試292
18.4.3機械濫用耐受測試293
18.4.4對可控內部短路測試的需求294
18.5內部短路和熱失控297
18.6大型電池及其安全性301
18.7鋰沉積302
參考文獻304
第19章鋰離子電池組件及它們對大功率電池安全性的影響306
19.1概述306
19.2電解液307
19.2.1控製SEI膜307
19.2.2鋰鹽的安全問題308
19.2.3針對過充的保護措施309
19.2.4阻燃劑309
19.3隔膜311
19.4陰極的熱穩定性312
19.5Li4Ti5O12/LiFePO4:最安全、最強大的組閤314
19.6其他影響安全性的參數316
19.6.1設計316
19.6.2電極工程316
19.6.3電流限製自動復位裝置317
19.7結束語317
參考文獻318
第20章鋰離子電池材料的熱穩定性324
20.1概述324
20.2電池安全的基本考慮324
20.3電解液被負極化學還原325
20.3.1石墨電極325
20.3.2矽/鋰閤金327
20.4電解液的熱分解328
20.4.1LiPF6/碳酸烷基酯混閤溶劑電解液328
20.4.2LiPF6/二氟乙酸甲酯電解液330
20.5電解液在正極的氧化反應333
20.5.1LiCoO2333
20.5.2FeF3334
20.6濫用測試的安全評估335
20.6.1安全設備336
20.7總結337
參考文獻337
第21章鋰離子電池的環境影響339
21.1概述339
21.2鋰離子電池迴收的益處339
21.3鋰離子電池環境影響340
21.3.1電池組成341
21.3.2電池材料供應鏈342
21.3.3電池裝配344
21.3.4電池對電動車輛生命周期環境影響的貢獻345
21.4鋰離子電池迴收技術概述及分析347
21.4.1高溫冶金迴收過程347
21.4.2BIT迴收過程349
21.4.3中間物理迴收過程350
21.4.4直接物理迴收過程351
21.4.5迴收過程分析351
21.5影響迴收的因素354
21.6總結355
參考文獻356
第22章迴收動力電池作為未來可用鋰資源的機會與挑戰358
22.1資源危機358
22.2鋰儲備和鋰資源的地理分布361
22.2.1鋰資源概述361
22.2.2鋰儲量分布的特徵362
22.3未來電力汽車對鋰需求的影響364
22.4目前不同研究中采用的迴收額度綜述366
22.5不同迴收額度對鋰可用性的影響368
22.6結論370
參考文獻370
第23章生産商、材料以及迴收技術374
23.1鋰離子電池生産商374
23.1.1公司概述374
23.2電池生産的材料以及成本378
23.3迴收380
23.3.1電池迴收方麵的法律條款、經濟和環境友好原則380
23.3.2可充電電池迴收過程381
23.3.3一些電池迴收的工業方法382
23.3.4電池迴收總述386
參考文獻387
第24章鋰離子電池産業鏈——現狀、趨勢以及影響389
24.1概述389
24.2鋰離子電池市場389
24.3電池和材料生産過程390
24.3.1當前成本結構391
24.3.2中期成本結構以及利潤率394
24.3.3長期成本結構(2015~2020年)395
24.4産業鏈結構以及預期改變396
24.4.1陰極和其他材料396
24.4.2電池生産397
參考文獻398
第25章鋰離子電池熱力學399
25.1概述399
25.2熱力學測量:程序和儀器400
25.3老化前的熱力學數據:評估電池成分401
25.4過充電池的熱力學402
25.4.1概述402
25.4.2過充老化方法403
25.4.3放電特徵403
25.4.4OCP麯綫404
25.4.5熵和焓麯綫404
25.5熱老化電池的熱力學408
25.5.1概述408
25.5.2熱老化方法408
25.5.3放電特徵408
25.5.4OCP麯綫410
25.5.5熵及焓麯綫410
25.6長時循環電池的熱力學415
25.6.1概述415
25.6.2老化方法415
25.6.3放電特性415
25.6.4OCP麯綫416
25.6.5熵及焓麯綫416
25.7熱力學記憶效應420
25.8結論422
參考文獻424
索引427

前言/序言

鋰離子電池的研究始於20世紀80年代,商業化的鋰離子電池齣現於1991年。早的鋰離子電池大部分技術發展側重於便攜電子設備,之後製備齣的電池性能便傾嚮於滿足大中型設備,如電動汽車和儲能係統(第1章)。的確,正是由於新型電極材料如鈦酸鋰的使用,纔使得鋰離子電池可以滿足上述提及應用中所需要的大倍率(到6C)充放電的要求(第3章)。納米結構使得鈦酸鹽以及磷酸鐵鋰等廉價但電導率較低的材料得以運用在鋰離子電池體係中,並得到商業化。同時,納米結構也擴展到瞭碳以及碳基納米復閤物材料的研究上(第4章)。
當然,鋰離子電池更多的商業化應用不僅取決於它們的性能,也同樣受到價格的影響。第6章主要介紹瞭鋰離子電池生産過程價格産生的來源,降低它們的途徑以及未來鋰離子電池會降低到何種程度,並提齣瞭一個可以直接統計電池生産成本的模型,采用該模型可以模擬齣電池關鍵部分的價格細節,為電動汽車選用電池時提供一個特彆的參考。
雖然受到價格以及使用範圍等因素的影響,汽車電動化的過程卻從未間斷。第7章介紹瞭驅使汽車電動化的相關管理以及市場趨勢,並涉及混閤動力以及電動汽車用鋰離子電池設計上的考慮因素,同時也分析瞭鋰離子電池的測試要求及其工業標準發展現狀。Voltec汽車如雪佛蘭·沃蘭達,歐寶·安培拉(第8章)具有續航裏程長的特點:它們在車輛負載電池能量充足時可作為電動汽車使用,一旦電池能量耗盡,內燃機便充當能量轉換器驅使汽車繼續前行。
第9章介紹瞭先進的鋰離子電池在不同的公共汽車中應用的概況,主要討論瞭電池安全性、價格、可靠性、實用性以及相關維護問題。本章也提及瞭鋰離子電池在公共汽車中大規模應用的經驗總結以及麵臨的挑戰,並陳述瞭未來鋰離子電池性能方麵的改進、預測,以及在電池與汽車整閤應用時遺留的挑戰。而在第10章中,幾乎總結瞭目前市麵上所有的或即將商業化的混閤動力以及純電動汽車的性能特點,在汽車分類上,主要考慮瞭其動力係統電動化的程度。
基於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需要在不同的時間段內進行儲存,從幾秒到幾個月不等。如第13章所述,鋰離子電池技術特彆適閤應用在這項領域,並可以作為分散光伏電池係統解決辦法,本章也展示瞭相關的模擬研究結果。
從21世紀初期開始,大型的鋰離子電池也開始應用於地球衛星中(第14章),鋰離子電池使火箭和衛星在質量和使用壽命上都頗為受益。
大中型鋰離子電池需要的電池管理係統(BMS)的相關內容也在第15章中有所體現,在該章中,對比瞭不同BMS的結構以及它們針對不同電池係統型號所體現的優勢。
當鋰離子電池被組裝進電池組時,可以設置電子選項,這一點將在第16章進行討論。測試、監控、計算、通信和控製等功能不僅可以應用於智能手機所用的單體電池,也適用於韆瓦時級的大型電池堆。針對攝像機和手機,一些用於監控和控製功能的簡單的、安全可靠的組件被首次開發齣來。而在筆記本電腦和手提電腦中,則可以安裝一些更為先進的耗能裝置,這些裝置具有測量、通信以及計算等功能。近,適用於電動工具和電動自行車的大電流裝備也越來越普遍。而適用於電動汽車以及混閤動力汽車的高電壓係統的組件也被開發齣來。
本書也特彆關注電池安全問題。商業化的鋰離子電池通常應用於動力便攜設備,但是它們也能夠組裝成大型電池組應用於地麵上的(電動汽車),空中的甚至水下的設備上。第17章提供瞭有關商業化的鋰離子電池安全性的測試數據,並提齣瞭一些當電池應用於大型電池結構中時,有關安全設計上的建議。第18章主要從電池單體以及係統層麵關注鋰離子電池安全問題,並用實際測試數據解釋瞭電池在濫用條件下的耐受測試。此外,鋰離子電池發生的內部短路問題以及鋰沉積問題及其對應的電池失效機理也在本章進行瞭討論。第19章中展示瞭目前電池組件的安全水平,也列齣瞭一些尚未商業化電池的測試結果,這些電池在沒有BMS輔助的條件下通過瞭所有的安全測試。
本書同樣提到瞭鋰離子電池對環境的影響以及它們的迴收問題。第21章主要針對動力鋰離子電池生産對環境的影響,並討論瞭如何通過迴收來減弱這一影響。對迴收的材料(正極、鋁、銅)進行重新使用可以大大減少能量損耗的生命周期,高可達50%。是否存在足夠的鋰資源以供鋰離子電池生産使用以及電池迴收能增加未來鋰儲量幾成等這些問題,都在第22章有所討論。一份研究鋰儲量與需求的報告顯示:即使從能源政策的角度預測,近些年來也並不存在鋰缺乏的問題。但是一旦過瞭2050年,這種情況就會改變。屆時一些局勢穩定國傢的容易開采的鋰儲量將會大幅下降。
在第23章中,將會展示電池組件的價格,也會討論迴收所涉及的經濟、環境以及管理方麵的問題。此外,歐洲以及美國的幾大迴收企業所針對鋰離子電池迴收采用的技術也會在這一章討論到。
隨著應用在汽車上的大型鋰離子電池價格從2015年的大約250美元或者更高在十年內進一步降低到180~200美元內,在容量更高的電池材料且電池生産技術進步的驅動下,電池生産商以及材料加工商的利潤也能實現有限的增長。更高利潤的壓力、對産品研發的需求和生産過程的創新,會使得鋰離子電池工業在未來迎來大規模的整閤(第24章)。

Gianfranco Pistoia
於意大利羅馬
Gianfranco.pistoia0@alice.it
《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係統集成與熱管理技術》 內容簡介: 隨著全球對可持續能源和環保齣行的日益重視,新能源汽車産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發展。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動力電池係統不僅決定瞭車輛的續航裏程、性能錶現,更直接關係到車輛的安全性。而動力電池係統的優化集成與高效熱管理,則是實現這些目標的關鍵技術瓶頸。《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係統集成與熱管理技術》一書,深入剖析瞭動力電池係統在整車集成過程中的麵臨的挑戰,以及如何通過精細化的熱管理策略來保障電池在各種工況下的 optimal 性能和長久壽命。 本書係統地闡述瞭動力電池係統的組成、結構特點及技術發展趨勢。從電芯、模組到電池包,詳細介紹瞭不同層級的結構設計原則、材料選擇的考量以及接口連接的可靠性技術。尤其是在係統集成方麵,本書著重探討瞭電池包的輕量化設計、結構強度與碰撞安全性的提升,以及與整車底盤、車身等部件的協調匹配。讀者將瞭解到如何通過先進的仿真分析技術,如有限元分析(FEA)和計算流體動力學(CFD),來優化電池包的結構設計,確保其在各種嚴苛的道路和碰撞條件下都能保持完整性和安全性。 書中對動力電池的熱管理技術進行瞭更為詳盡的探討,這是本書的核心內容之一。針對不同類型的新能源汽車(如純電動汽車、混閤動力汽車),分析瞭電池在充電、放電、駐車等不同工況下的産熱機理及其對電池性能和壽命的影響。本書詳細介紹瞭當前主流的電池熱管理技術,包括: 風冷係統: 探討瞭自然對流和強製風冷的優缺點,風道設計、風扇選型以及空氣動力學在風冷係統設計中的應用。 液冷係統: 深入分析瞭直冷和側冷等不同液冷方式的原理、優勢和局限性。重點闡述瞭冷卻介質的選擇、冷卻闆/冷卻管的設計、流體的循環路徑優化,以及如何通過精確控製冷卻液流量和溫度來實現對電池溫度的精細調控。 相變材料(PCM)熱管理: 介紹瞭相變材料在電池熱管理中的應用潛力,包括其儲能放熱特性、封裝方式以及與其它熱管理技術的結閤應用。 製冷劑直冷/側冷係統: 詳細講解瞭利用空調係統的製冷劑直接或間接為電池包降溫的技術,包括蒸發器設計、管路布局以及與整車空調係統的集成。 除瞭對各種熱管理技術的原理和設計進行深入介紹外,本書還特彆關注熱管理係統的控製策略。詳細闡述瞭基於模型預測控製(MPC)、模糊邏輯控製(FLC)以及神經網絡等先進控製算法在動力電池熱管理中的應用。讀者將瞭解到如何通過這些智能控製策略,在保證電池溫度處於最佳工作區間的同時,最大程度地降低能量消耗,提高整車效率。 此外,本書還涵蓋瞭電池熱管理係統在極端環境下的性能評估和可靠性分析。針對高溫、低溫以及高濕等惡劣工況,詳細討論瞭熱管理係統麵臨的挑戰以及相應的解決方案。並通過大量的仿真案例和實驗數據,直觀地展示瞭不同熱管理策略對電池性能和壽命的影響。 《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係統集成與熱管理技術》一書,不僅為新能源汽車研發工程師、電池係統工程師、熱管理工程師等專業技術人員提供瞭寶貴的參考資料,也為相關領域的學術研究者和高等院校師生提供瞭深入學習和研究的平颱。本書旨在通過係統性的知識梳理和前沿技術的介紹,推動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係統集成與熱管理技術的創新與發展,為實現更安全、更高效、更可靠的新能源汽車貢獻力量。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鋰離子電池技術——研究進展與應用》的問世,無疑給像我這樣渴望瞭解前沿科技的讀者提供瞭一個寶貴的窗口。我一嚮對那些能夠塑造未來的技術充滿熱情,而鋰離子電池無疑是當下最重要、最受矚目的技術之一。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揭示這項技術背後更為深邃的奧秘。書中“研究進展”這一部分,我想象它會像一部精彩的科技紀錄片,把我帶入實驗室,親眼見證科學傢們是如何在分子層麵操控物質,從而創造齣性能更優越的電池。我特彆想知道,在提升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方麵,目前最前沿的研究集中在哪些方嚮?例如,是否正在探索基於矽、鋰金屬等新型負極材料,以突破現有石墨負極的理論極限?在正極方麵,高鎳三元材料的進一步優化,或者全新的正極材料體係,例如硫化物或氧化物,它們在剋服電壓衰減、循環穩定性等問題上取得瞭哪些突破?當然,安全性也是我非常關心的一點。書中是否會重點介紹那些緻力於解決熱失控、短路等安全隱患的最新研究成果,例如新型阻燃電解液、納米塗層隔膜,甚至是更具革命性的固態電解質技術?而“應用”部分,我期望看到的是一個更加廣闊的視野。除瞭電動汽車和消費電子,我還希望瞭解鋰離子電池在分布式能源存儲、智能電網、甚至是未來航空和深空探測等極端應用場景下的發展和挑戰。書中是否會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來展示技術創新如何驅動這些領域的進步?例如,針對儲能係統,如何通過優化電池包設計和能量管理策略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對於我這樣的讀者而言,一本能夠兼具科學深度和行業廣度的鋰離子電池技術專著,將是無價之寶。

評分

《鋰離子電池技術——研究進展與應用》——這個書名本身就傳達瞭一種深入探索和全麵覆蓋的意願,這正是吸引我的地方。我一直對那些驅動現代社會運轉的關鍵技術充滿好奇,而鋰離子電池無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員。我特彆期待書中“研究進展”的部分,能夠為我揭示這項技術背後的前沿探索和科學奧秘。我設想,書中會詳盡地介紹當前科學傢們在提升鋰離子電池性能方麵所進行的各種創新性研究。例如,在能量密度方麵,是否會深入分析新型高能量密度正極材料,如富鋰錳基材料,以及它們在結構穩定性、電壓衰減等方麵的挑戰,以及相應的解決方案?在負極材料方麵,我非常想瞭解關於金屬鋰負極的最新研究進展,特彆是如何有效抑製鋰枝晶的形成,以及固態電解質在實現金屬鋰負極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方麵的潛力?此外,我對電解液和隔膜技術的創新同樣充滿興趣。書中是否會介紹新型的高性能電解液,如含有高濃度鹽或特定添加劑的電解液,以及具有優異熱穩定性和離子導電性的新型隔膜材料?在“應用”方麵,我希望看到的是一個更加多元化和具有前瞻性的視角。除瞭大眾熟知的電動汽車和消費電子産品,我更希望瞭解鋰離子電池在大型儲能電站、智能電網、甚至是一些更具挑戰性的領域,如電動航空、深海探測等,是如何發揮關鍵作用的。書中是否會提供具體的案例分析,來展示技術創新如何驅動這些領域的進步?例如,在智能電網領域,如何利用電池儲能技術來平抑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波動性,提高電網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個清晰、全麵且富有洞察力的鋰離子電池技術圖景,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這項技術如何影響我們的現在和未來。

評分

這本書《鋰離子電池技術——研究進展與應用》的名字,本身就充滿瞭吸引力,仿佛預示著一場關於未來能源的深度探索之旅。作為一個對科技發展有著高度關注的普通讀者,我深知鋰離子電池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並且渴望瞭解它背後的科學原理和最新的發展動態。我最期待的是,書中“研究進展”的部分,能夠為我打開一扇通往最前沿科學發現的大門。我設想,書中會詳細介紹當前科學傢們在提升鋰離子電池性能方麵所付齣的努力和取得的突破。例如,在能量密度方麵,是否會深入解析新型正極材料(如鈷含量逐漸降低的高鎳體係,以及一些全新的氧化物和多金屬氧酸鹽)的閤成工藝和微觀結構調控,以及它們如何提高材料的儲鋰容量和工作電壓?在負極方麵,矽基負極和金屬鋰負極的最新研究成果,尤其是在解決體積膨脹、鋰枝晶析齣等關鍵瓶頸上的策略,是否會得到詳盡的介紹?此外,我對安全性和壽命的提升同樣充滿期待。書中是否會重點介紹新型電解液添加劑、固態電解質的開發,以及能夠有效抑製鋰枝晶生長的界麵工程技術?而“應用”方麵,我期望看到的是更加貼近現實的分析。除瞭大傢熟知的電動汽車和智能手機,我更希望瞭解鋰離子電池在儲能係統、分布式能源、甚至是一些更具挑戰性的領域,如深海探測、低軌道衛星等,是如何發揮作用的。書中是否會通過具體的案例分析,來闡述不同應用場景下對電池性能的具體要求,以及技術如何滿足這些需求?例如,在電網級儲能領域,如何平衡循環壽命、功率響應和成本效益?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對鋰離子電池有一個全麵、深入的理解,並且能夠清晰地看到它未來的發展方嚮。

評分

我一直對新能源技術,尤其是那些能夠驅動我們日常生活的核心部件充滿好奇,所以當我看到《鋰離子電池技術——研究進展與應用》這本書時,就立刻被它吸引住瞭。市麵上的科普讀物常常流於錶麵,對於技術細節的講解往往是淺嘗輒止,而這本書的名字本身就透著一股紮實的學術氣息,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我設想,這本書不僅僅是羅列一些電池的參數和性能指標,更應該深入淺齣地剖析鋰離子電池的內部工作原理,從化學反應的微觀層麵,到材料選擇的宏觀考量,都應該有詳盡的闡述。例如,我特彆希望能瞭解不同正負極材料、電解液成分以及隔膜結構如何共同影響電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循環壽命和安全性,書中是否會列舉一些最新的突破性材料,比如固態電解質的進展,或者是更環保、成本更低的材料體係?此外,我對電池的應用場景也非常感興趣,不僅僅是手機、電動汽車這些顯而易見的例子,我希望書中還能拓展到儲能係統、航空航天、醫療設備等更廣闊的領域,詳細介紹鋰離子電池在這些領域麵臨的挑戰以及相應的技術解決方案。書中的“研究進展”部分,更是讓我充滿瞭遐想,我期待能讀到關於下一代鋰離子電池的最新探索,比如鋰硫電池、鋰空氣電池等,它們是否已經有瞭實質性的突破,離商業化還有多遠?而“應用”部分,則需要有足夠多的案例分析,讓我能夠直觀地感受到這些技術進步是如何轉化為實際産品的,以及在不同應用場景下,對電池性能的具體要求和權衡。我對這本書最大的期望是,它能夠填補我在這個領域知識上的空白,讓我對鋰離子電池有一個係統、深入、前沿的認識,同時也能激發我對未來能源技術的更多思考。

評分

《鋰離子電池技術——研究進展與應用》——單單是這個書名,就足以讓我對它充滿期待。作為一名對科技發展脈搏有著持續關注的讀者,我深知鋰離子電池在現代社會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從驅動我們手中的智能設備,到推動綠色齣行革命,它的身影無處不在。因此,我特彆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挖掘“研究進展”這一核心內容,為我揭示這項技術背後那些令人興奮的科學突破。我設想,書中會詳細介紹目前鋰離子電池領域最前沿的研究熱點。例如,在提升能量密度方麵,是否會深入探討新型正極材料(諸如富鋰錳基,或者基於無鈷、低鈷鎳錳酸鋰體係)的化學特性、結構設計以及優化策略?在負極材料方麵,我對矽基負極的最新研究進展尤為感興趣,書中是否會詳細闡述其在剋服體積膨脹、提高導電性和循環穩定性方麵的突破性技術?此外,我同樣關注固態電解質的研發,書中是否會係統性地分析不同類型固態電解質(如氧化物、硫化物、聚閤物)的優缺點,以及它們在解決鋰枝晶、提升電池安全性和能量密度方麵的潛力?在“應用”部分,我期望看到的是更加多元化和富有洞察力的分析。除瞭大傢熟知的電動汽車和消費電子産品,我更希望瞭解鋰離子電池在諸如大型儲能係統、分布式能源管理、甚至是一些新興領域,如電動航空、智能電網等,是如何發揮關鍵作用的。書中是否會提供詳實的案例研究,來展示技術創新如何驅動這些領域的進步?例如,在電網儲能領域,如何通過電池係統設計和智能控製來優化電能質量、平抑波動?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個關於鋰離子電池技術的全麵、深入且富有前瞻性的視角,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這項技術是如何塑造我們未來的。

評分

翻開《鋰離子電池技術——研究進展與應用》這本書,我的目光立刻被其嚴謹的標題吸引。作為一個對科技發展趨勢有著敏銳洞察力的人,我知道鋰離子電池的每一次技術革新都可能引發一場深刻的産業變革。因此,我對於這本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有著極高的期待。我希望它不僅僅停留在對現有技術原理的復述,而是能夠深入探討那些推動行業嚮前發展的“硬核”研究。比如說,書中所提及的“研究進展”部分,我非常好奇它會如何描繪當前科研界的前沿陣地。是否會涉及新型電極材料的開發,例如富鋰錳基、鎳鈷錳酸鋰(NCM)和鎳鈷鋁酸鋰(NCA)等高鎳材料在提升能量密度方麵的最新進展?又或者,書中會詳細介紹一些備受關注的下一代電池技術,諸如金屬鋰負極的穩定性問題如何剋服,固態電解質在實現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方麵的潛力和挑戰?我對固態電池的關注尤為強烈,因為這被認為是實現電池技術“飛躍”的關鍵。書中是否會詳細分析不同類型固態電解質(如氧化物、硫化物、聚閤物)的優缺點,以及它們在實際應用中的製備工藝和界麵問題?對於“應用”部分,我期待看到的不僅是冰冷的參數,而是基於實際需求的分析。例如,在電動汽車領域,如何平衡續航裏程、充電速度、成本和安全性?在消費電子領域,如何實現更輕薄、更長壽的電池解決方案?在儲能領域,又有哪些針對電網穩定、可再生能源接入等需求的定製化電池技術?我更希望能看到一些關於電池管理係統(BMS)的深入探討,畢竟再好的電池也需要智能的“大腦”來駕馭。這本書能否為我提供一個關於鋰離子電池技術全景式的圖景,從基礎原理到前沿探索,再到多元化應用,每一個環節都紮實可信,引人入勝,這正是我所期待的。

評分

當我在書架上看到《鋰離子電池技術——研究進展與應用》這本書時,我的興趣立刻被點燃瞭。作為一名對科技前沿充滿好奇的讀者,我一直關注著新能源技術的發展,而鋰離子電池無疑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深入探索鋰離子電池技術的世界。在“研究進展”部分,我希望能夠讀到那些真正推動行業發展的突破性研究。例如,在提升能量密度方麵,是否會詳細介紹目前最前沿的正極材料體係,如高鎳三元材料(NCM/NCA)的最新發展,它們在如何通過優化閤成工藝、結構設計來進一步提升容量和穩定性?我同樣對負極材料的革新非常感興趣,特彆是矽基負極,書中是否會深入解析其在剋服體積膨脹、提高循環壽命方麵的最新技術突破,例如納米矽復閤材料、矽碳負極的製備方法和性能提升策略?此外,我對固態電池的進展抱有極大的期待,希望書中能夠係統性地介紹不同類型的固態電解質(如氧化物、硫化物、聚閤物)的優缺點,以及它們在提高電池安全性和能量密度方麵的潛力。在“應用”部分,我期望看到一個更加廣闊的視野。除瞭我們熟知的電動汽車和智能手機,我更想瞭解鋰離子電池在大型儲能係統、智能電網、甚至是航空航天、醫療設備等特殊應用場景下的技術需求、性能指標以及相應的解決方案。書中是否會提供具體的案例分析,來展示技術創新如何驅動這些領域的進步?例如,在儲能係統領域,如何通過優化電池管理係統(BMS)和電池包設計來提高係統的整體效率和壽命?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個全麵、深入且富有啓發性的鋰離子電池技術概覽,讓我能夠清晰地認識這項技術在當下和未來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評分

我一直以來都對能源儲存技術,特彆是能夠驅動我們現代生活運轉的鋰離子電池,抱有濃厚的興趣。所以,《鋰離子電池技術——研究進展與應用》這本書的齣現,恰好滿足瞭我對這一領域深入瞭解的渴望。我期待的不僅僅是基礎知識的堆砌,而是能夠切實感受到作者在梳理“研究進展”時所展現的嚴謹與前瞻性。我設想,書中會詳細介紹當前鋰離子電池領域最活躍的研究方嚮,例如,在提升能量密度方麵,是否會著重分析新型正極材料(如高鎳NCM/NCA,富鋰錳基,以及稀土摻雜材料)的閤成方法、結構調控及其對性能的影響?在負極方麵,矽基負極、金屬鋰負極的最新進展,以及它們在剋服體積膨脹、鋰枝晶形成等關鍵挑戰上的策略,是否會得到深入的闡述?我同樣關注電解液和隔膜的創新,書中是否會介紹新型的高性能電解液(如離子液體、固態電解質),以及具有優異熱穩定性和離子導電性的新型隔膜材料?“應用”部分,我希望看到的是多元化的視角。除瞭顯而易見的電動汽車和智能手機,我更希望瞭解鋰離子電池在航空航天、醫療設備、軍事領域以及大型儲能電站等特殊應用場景下的技術需求、性能指標以及相應的解決方案。例如,在電動飛機領域,如何權衡能量密度與安全性?在醫療植入設備中,如何實現長壽命、高可靠性的微型電池?書中是否會提供一些具有代錶性的案例研究,詳細分析特定應用場景下鋰離子電池技術的發展脈絡和市場前景?我對這本書的最大期望,是它能夠在我腦海中構建一個清晰、立體的鋰離子電池技術生態係統,讓我能夠洞察其過去、現在和未來。

評分

《鋰離子電池技術——研究進展與應用》——這本書的標題就如同一個承諾,預示著一場關於現代能源核心技術的深度探索。作為一個對科技發展趨勢保持著高度敏感的普通人,我深知鋰離子電池的重要性,並渴望能夠更全麵、更深入地理解它。我尤其期待書中“研究進展”這一部分,能夠為我展現鋰離子電池領域最前沿的科學探索和技術突破。我設想,書中會詳細介紹當前科學傢們在提升電池性能方麵所做的各種努力。比如,在能量密度提升方麵,是否會深入剖析新型正極材料,例如高鎳三元材料(NCM/NCA)的最新發展,以及它們在如何通過結構優化、元素摻雜等方式來進一步提高能量密度和循環穩定性?在負極材料領域,我非常好奇矽基負極和金屬鋰負極的最新研究成果,特彆是如何有效解決其在體積膨脹、鋰枝晶形成等方麵的技術難題?此外,我同樣關注固態電解質的研發,希望書中能夠係統性地介紹不同類型固態電解質(如氧化物、硫化物、聚閤物)的優勢與劣勢,以及它們在實現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電池方麵的潛力。在“應用”部分,我期望看到的是一個更加多元化和具有前瞻性的視角。除瞭我們每天都在接觸的電動汽車和智能手機,我更希望瞭解鋰離子電池在儲能係統、智能電網、甚至是在一些更具挑戰性的領域,如航空航天、深海探測等,是如何發揮關鍵作用的。書中是否會提供具體的案例分析,來展示技術創新如何驅動這些領域的進步?例如,在電網級儲能領域,如何通過電池技術和能量管理係統來提高電網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個清晰、全麵且富有啓發性的鋰離子電池技術圖景,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這項技術如何影響我們的現在和未來。

評分

自從我開始關注新能源技術以來,鋰離子電池就一直是我的一個焦點。《鋰離子電池技術——研究進展與應用》這本書的齣現,仿佛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更深層次理解的大門。我期待著它不僅僅是泛泛而談,而是能夠真正深入到技術的核心。在“研究進展”的部分,我尤其希望能夠看到那些正在改變遊戲規則的最新科學突破。比如,在提升能量密度方麵,是否會詳細解析新型高鎳正極材料(如NCM811、NCA)的微觀結構演變及其穩定性問題,以及如何通過元素摻雜、錶麵包覆等手段進行優化?對於負極材料,矽基負極因其高理論容量而備受矚目,書中是否會深入介紹其在解決體積膨脹、延長循環壽命方麵的最新技術進展,例如納米矽復閤材料、矽碳負極的製備工藝和電化學性能?我同樣對固態電解質的進步充滿好奇,希望書中能夠係統介紹不同類型的固態電解質(如LLZO、LGPS、PEO基固態電解質)的優缺點,以及它們在實現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電池方麵的挑戰與機遇。在“應用”篇章,我希望看到更加廣闊的視野。除瞭電動汽車和消費電子産品,我還想瞭解鋰離子電池在儲能係統、智能電網、甚至是航空航天、深海探測等特殊應用場景下的發展和應用。書中是否會提供具體的案例分析,來展示技術創新如何推動這些領域的進步?例如,在傢庭儲能係統領域,如何通過電池技術和管理係統來提高能源自給率,降低電力成本?我對這本書的期望是,它能夠為我提供一個關於鋰離子電池技術全景式的圖景,讓我能夠從宏觀到微觀,全麵掌握這項技術的研究現狀和未來趨勢。

評分

挺新的,要看一看

評分

不錯的一本書

評分

書很不錯,很好快遞也快

評分

工具書,信任京東

評分

很不錯,跟産業結閤緊密

評分

是正版哦,紙張都很好,京東的速度很快,上午就到瞭,很好!

評分

包裝不錯,書的質量也可以,蠻好的!

評分

好書!!!!

評分

書的內容較新,但是內容錯彆字很多,齣版前較稿還得認真些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