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时的修养系列: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随时的修养系列: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作人 著
图书标签:
  • 人生哲理
  • 修身养性
  • 心灵成长
  • 慢生活
  • 静心
  • 自我提升
  • 人生感悟
  • 休闲阅读
  • 正能量
  • 古典智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91737
版次:1
商品编码:1208795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联合读创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12-01
用纸:纯质纸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即是净土”,精选了八位经久不衰的大家精华作品,内容扎实,让人受益,是个人修养阅读的超好的选择。
  “眼缘”很好,不同以往经典作品大部头的形象,这套书开本小,设计清新,方便携带,让人一见钟情,爱不释手。
  
   超好的礼品书!送孩子,送恋人,送同事,送朋友,送长辈,都很合适。

内容简介

  共收录了周作人36篇随笔、散文,他写故乡的野菜,写喝茶、鸟声、乌篷船、北平的春天,也写中秋的月亮、梅兰竹菊,确乎很需要一些闲适的心才能注意到的事物,他都一一写下来,他平和、淡泊、娓娓说来、毫不浮燥凌厉,读来令人心生闲适。

作者简介

  周作人(1885—1967),原名櫆寿。现代散文家、诗人、翻译家。鲁迅的二弟。代表作:《木片集》《鲁迅的青年时代》等。

内页插图

目录

闲趣
卖汽水的人/3
故乡的野菜/9
喝茶/13
鸟声/19
谈酒/23
乌篷船/29
北平的春天/33
卖糖/39
中秋的月亮/45
梅兰竹菊 / 49
爱竹/53
羊肝饼/57
窝窝头的历史/61
杂谈
自己的园地/67
入厕读书/71
苦雨/77
苍蝇/83
沉默/89
生活之艺术/93
死之默想/99
十字街头的塔
/105
金鱼/109
蚯蚓 / 115
立春以前/123
风的话/131
女人的禁忌/137
不倒翁/147
怀人
初恋 / 153
娱园/157
水乡怀旧/161
爱罗先珂君/165
若子的病/175
志摩纪念/181
先母事略/187
苏州的回忆/197
怀废名/205

前言/序言


《随时的修养系列: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闲暇的艺术,生活的智慧 在这个时代,我们似乎总被无休止的事务和信息洪流裹挟,生活节奏飞快,压力如影随形。我们常常惊觉,在忙碌奔波中,那个曾经内心安宁、精神丰盈的自己,似乎渐行渐远。我们渴望片刻的宁静,渴望在喧嚣中找到一方净土,渴望寻回那份久违的从容与智慧。 《随时的修养系列: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正是这样一本献给所有渴望在日常生活中寻得休憩与滋养的读者的书。它并非一本提供“速成秘籍”或“心灵鸡汤”的读物,而是一份邀请,邀请你一同探索“闲”的真正含义,理解“半日之闲”的价值,并将其内化为抵御“十年尘梦”侵蚀的强大力量。 本书的主旨在于,真正的修养并非遥不可及的境界,也非必须剥离世俗才能达到的高地。它蕴藏在我们触手可及的日常之中,尤其体现在那些被我们常常忽略的“闲暇”时光里。“半日之闲”,并非指刻意安排的长假,而是指那些可以自主支配的、短暂而宝贵的片刻。这些片刻,可以是在清晨一杯茶的氤氲中,可以是午后窗边一缕阳光的轻抚下,可以是通勤路上耳机里流淌的舒缓旋律里,亦可以是夜晚入睡前一篇随手翻阅的散文里。 “十年尘梦”,则象征着人生旅途中那些浮华、虚妄、令人烦恼的琐事,那些追名逐利、焦虑不安、身不由己的时刻。它们如同一场场朦胧的梦境,虽然消耗了我们的精力和时间,醒来后却往往发现所剩无几,甚至留下一片迷茫与遗憾。本书旨在告诉我们,如何通过“半日之闲”的有效运用,去净化心灵,驱散“尘梦”的迷雾,让我们的生命更加清明、坚定,从而更有力量去面对人生的起伏与挑战。 “闲”的重塑:从被动到主动 我们常陷入一个误区,认为“闲”等同于“无所事事”,甚至是一种“浪费”。然而,本书将重新定义“闲”的概念。它不是一种被动的空虚,而是一种主动的、有意识的自我关怀与精神充电。它是一种选择,选择在纷繁的世界里,为自己按下暂停键,回归内心,与真实的自我对话。 书中,作者将带领读者一同审视我们惯常如何度过所谓的“闲暇”时光。是否常常在刷手机、看剧、闲聊中虚度?这些活动本身并无对错,但若成为“闲暇”的唯一选项,便可能陷入一种浅层的信息消费,无法触及心灵深处。本书鼓励我们,将“闲暇”转化为一种“修养”的契机,一种“滋养”的仪式。 “闲”的觉察: 如何识别那些可以被“闲”化的时刻?从日程表上那些零散的时间,到内心深处对宁静的渴望,都需要我们去敏锐地觉察。 “闲”的选择: 在觉察到的“闲”里,我们可以选择做什么?本书将提供一系列关于如何进行“主动的闲暇”的建议,从简单易行的冥想、阅读,到更有深度的艺术欣赏、自然漫步,再到与内心的对话和反思。 “闲”的深化: 如何让短暂的“闲”产生长远的影响?这不是要求我们成为隐士,而是在日常生活的基础上,注入一种“慢”的哲学,一种“静”的品味,一种“深”的体验。 “修养”的实践:点滴积累,润物无声 “修养”并非一蹴而就的壮举,而是一种日积月累的习惯,一种润物无声的渗透。《随时的修养系列: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将“修养”落实到每一个可以被抓住的“半日之闲”中。它不是一套僵化的规条,而是一种灵活的、个性化的实践指南。 书中提供的内容,力求贴近生活,易于实践,避免空泛的理论。您可以从中找到: 关于阅读的智慧: 如何选择真正滋养心灵的书籍?如何带着思考去阅读,让文字在心中生根发芽?作者会分享如何从经典文学、哲学散文、历史随笔中汲取智慧,让阅读成为驱散“尘梦”的明灯。 关于沉思的艺术: 在喧嚣中找到片刻的宁静,并非意味着必须回避人群。我们可以学习如何在通勤路上、在办公室的角落、在夜晚的星空下,进行有效的自我对话和情绪梳理。如何通过简单的正念练习,将注意力拉回到当下,感受生命的真实。 关于感官的唤醒: 我们常常对周遭的美丽视而不见,对生活中的细腻之处麻木不仁。本书将引导读者重新关注自己的感官,去品味食物的香气,去聆听自然的声响,去感受阳光的温度,去欣赏艺术的美。这些细微的体验,是抵御“尘梦”侵蚀的重要屏障。 关于生活方式的调整: “修养”也体现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习惯上。如何通过调整作息,优化饮食,减少不必要的物质追求,来为心灵腾出更多空间?本书会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让我们在不牺牲生活品质的前提下,提升生活的幸福感和内在的安宁。 关于人际关系的审视: 很多“尘梦”源于复杂的人际关系。如何在这种关系中保持自己的独立与清醒?如何学会有效地沟通,减少不必要的冲突,从而让内心的“闲”不受打扰? “得半日之闲”的力量:抵御“十年尘梦”的利器 “得半日之闲”,并非仅仅是为了放松,它是一种积极的能量储备,一种精神上的“战略后退”。当我们能够有效地利用这些碎片化的时间进行“修养”,我们便能获得: 更清晰的头脑: 在“闲”中进行的思考和反刍,能够帮助我们理清思路,看清问题的本质,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更强大的韧性: 持续的内在滋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挫折。那些曾经让我们焦虑不安的“尘梦”,将变得不再那么难以承受。 更深刻的自我认知: “闲”提供了与自我深度对话的机会,让我们更了解自己的需求、欲望和价值观,从而活得更加真实和自在。 更充沛的创造力: 心灵的宁静是创造力的温床。当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滋养,灵感便会如泉涌般涌现。 更长远的眼光: 摆脱了“尘梦”的羁绊,我们便能以更广阔的视野看待人生,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情,从而规划出更有意义的人生轨迹。 《随时的修养系列: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正是这样一本将深刻的哲学智慧融入日常实践的书。它不贩卖焦虑,也不制造恐慌,它只是温和地提醒我们,在那匆忙赶路的途中,别忘了停下来,享受片刻的宁静,滋养疲惫的心灵。当“半日之闲”成为一种习惯,当“修养”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我们会发现,那些曾经困扰我们的“十年尘梦”,不过是过眼云烟,而我们,则能以更从容、更坚定、更丰盈的姿态,走向属于自己的诗与远方。 这是一次关于“慢”的宣言,一次关于“静”的回归,一次关于“真”的探寻。翻开这本书,就如同推开了一扇通往内心宁静与智慧的大门,你将从中获得力量,学会如何在喧嚣的世界里,为自己打造一方安宁的港湾,活出属于自己的从容与精彩。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偶然翻阅了一本让我耳目一新的关于个人成长与精神滋养的书。这本书虽然没有直接教授我什么技能,但它却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平日里忽视的内心需求。我记得其中有段文字,探讨了“不作为”的智慧,这与我惯常认知的“积极进取”截然不同,却又在字里行间透露出深刻的哲理。作者并不是倡导放弃努力,而是鼓励我们在某些时候,学会放下对结果的执念,允许自己保持一种“无所事事”的状态。他将这种状态比作“养精蓄锐”,认为在看似的停顿中,我们的内在力量反而得以积蓄和再生。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内观”的章节所打动,它引导读者将目光从外部世界转向内心,去觉察那些隐藏在情绪和思绪背后的真正自我。书中没有使用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用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比如在睡前,不再急于规划明天的日程,而是花几分钟时间,回顾一天的点滴,无论是喜悦还是烦恼,都以一种接纳的态度去面对。这种对内在世界的关注,让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焦虑和疲惫,并非是外部压力过大,而是我们忽略了与自己心灵的对话。读了这本书,我开始尝试在生活中找到一些“留白”的时间,不再把每一分钟都排满,而是允许自己放空,感受那种平静的力量。

评分

最近读到一本让我格外触动的老书,虽然书名我记不太清了,似乎是关于如何从日常琐碎中找寻片刻宁静的书。我记得当时是被它极具诗意的书名吸引,那种“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的意境,仿佛瞬间将我从喧嚣的现实拉回了内心深处。这本书并没有给我什么惊世骇俗的道理,也没有教我什么立竿见影的成功秘诀。它更像是一位慈祥的长者,用平和的语言,引导我重新审视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生活细节。书中描述的,是如何在一天的忙碌间隙,为自己留出一点点时间,不是用来追逐功名利禄,也不是用来刷手机消磨时光,而是真正地去感受当下的存在。比如,在窗边沏一杯茶,静静地看着光线在茶叶上跳跃;或者是在午后,选择一条僻静的小路散步,聆听风吹过树叶的声音。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作者却赋予了它们非凡的意义,认为它们能够涤荡心灵,抵御岁月的侵蚀。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慢”的论述,它不赞美快节奏下的效率,而是歌颂在“慢”中体会到的细腻和丰盈。这种“慢”,不是懒散,而是一种有意识的放缓,是对生命节奏的尊重。读完这本书,我仿佛找回了一种久违的安宁,那种感觉,就像在喧嚣的市集里,突然发现了一处古朴的茶馆,门前挂着“曲径通幽”的牌匾,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

评分

最近读完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它主要探讨了如何在一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保持内心的独立和清醒。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不随波逐流”的论述。作者并没有一味地批判现代社会的种种现象,而是以一种温和而坚定的姿态,提醒读者要警惕那些试图侵蚀我们独立思考能力的外部力量。他认为,真正的强大,并非在于能够掌控多少外部事物,而在于能否守住内心的那份宁静与自我。书中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方法,帮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中,锚定自己的价值和方向。例如,他提倡要学会“选择性地接触信息”,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一切涌来的信息流。他建议,要定期进行“精神上的排毒”,远离那些只会消耗我们精力却无益于成长的信息和社交。我特别赞赏书中关于“保持距离”的观点,它不是教人变得冷漠,而是教人在与人交往中,留有适当的个人空间,不被他人的情绪或观点过度影响。读了这本书,我仿佛拥有了一个内在的“防火墙”,能够更有效地过滤掉那些不必要的声音,更加专注于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东西。这本书就像一位 wise mentor,用他深厚的智慧,为我指明了在迷雾中前行的方向。

评分

我近期接触到一本让我思考良多的书,它侧重于如何在一个充满浮躁和功利的环境下,找回生活真正的意义和乐趣。这本书并没有给我什么“速成”的秘诀,而是通过一些娓娓道来的故事和深刻的洞察,引导我重新审视生命的价值。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享受过程”的理念。在当下社会,我们往往过于关注结果,以至于忽略了过程中蕴含的美好。作者通过描述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片段,比如烹饪一顿家常饭菜,或者精心打理一盆绿植,来展现“过程”本身的魅力。他认为,当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件事情中,并且不以结果为唯一导向时,我们反而能获得更深层次的满足感。书中还有一段关于“放下执念”的论述,让我受益匪浅。作者指出,很多时候,我们的痛苦并非来自现实本身,而是来自我们对现实的过度期待和不切实际的幻想。他鼓励我们学会以一种更加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得失,认识到很多事情都是顺其自然的。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心态变得更加从容和豁达,不再像以前那样患得患失,而是学会了去品味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即使是平凡的日子,也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光彩。

评分

最近有幸拜读一本让我耳目一新、仿佛重获新生的书,它所带来的启发,远超乎我最初的预期。这本书的核心,不在于给我灌输什么成功的经验,而在于引导我反思与重塑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我被书中关于“返璞归真”的理念深深吸引。在物质日益丰富、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似乎离那个最纯粹、最本真的自己越来越远。作者并没有批判现代文明,而是以一种温和的方式,提醒我们要警惕那些让我们迷失自我的外在诱惑。他鼓励我们适时地“卸下不必要的装备”,比如那些为了迎合他人而戴上的面具,或者那些被社会定义为“成功”的标准。书中提供了不少“回归内心”的 praktyczne wskazówki,比如如何通过冥想来平息内心的杂念,或者如何通过亲近自然来恢复生命的活力。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接纳不完美”的论述。它告诉我们,我们不需要时刻都表现得无懈可击,接纳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反而能让我们活得更加真实和自在。这本书就像一位智慧的向导,在我迷茫的时候,为我指点迷津,让我重新找到了前行的方向,也让我更加懂得,真正的富足,源自内心的宁静与丰盈。

评分

很好封面很可爱

评分

封面很好看很喜欢

评分

边城是沈从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动的乡土风情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的读者,也奠定了《边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评分

看腰封上的作者姓名!这是盗版吧……

评分

他的作品长盛不衰,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超过500次,对整个日本文艺界影响深远。直到今天,他仍然拥有许多忠实读者。

评分

物流很快,价格实惠,纸质不错

评分

共收录了朱自清31篇随笔、散文,他用清隽的笔调写看花、春晖的一月、扬州的夏日、荷塘月色,也写白马湖、威尼斯、蒙自,描写父亲背影的一篇更是感人泪下……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评分

这是我喜欢的书。又能吃又能看。

评分

朋友看了觉得里面文字挺喜欢,值得收藏的一本好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