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德国《明镜周刊》畅销书。
作者佩特拉.哈特利布为畅销书作家,作品包括:《维也纳的一个冬天》《掌声之后:柏林与维也纳之拍案惊奇》《油尽灯枯:柏林与维也纳之拍案惊奇》等。文字优美,故事生动。
书店从业者及爱书人的必读书。
文艺范儿包装,爱书人的礼品读物。
内容简介
一位畅销书作家、一个家庭和一间书店共同成长的感人故事!
佩特拉酒后兴起,和丈夫在维也纳度假时偶然竞拍了一家刚刚倒闭的旧书店。她很快就辞掉了工作,和家人一起在全新的城市开始了前途未卜的生活。佩特拉.哈特利布十年的企业家身份是否能帮她处处化险为夷、绝处逢生呢?作者在这本书里讲述了自己和书店的成长故事,她的书店既是自己家的房间,也是和邻居们会面交流的地方。她和老顾客们都成了朋友,而他的朋友们也是自己的忠实顾客。佩特拉.哈特利布机智幽默的语言让每一行字阅读起来都是读者极大的享受,每一章节都是对书籍世界爱的宣言。
作者简介
佩特拉.哈特利布,1967年出生于慕尼黑,在奥地利长大。她在维也纳读大学期间学习心理学和历史,后来在维也纳和汉堡做媒体联络人和文学批评家。从2004年开始,她和丈夫在维也纳开了一家书店,几年后在维也纳又开了第二家。
佩特拉.哈特利布在开书店的同时和克劳斯-乌尔里希.比勒费尔德搭档写作犯罪系列畅销小说,作品包括:《维也纳的一个冬天》《掌声之后:柏林与维也纳之拍案惊奇》《油尽灯枯:柏林与维也纳之拍案惊奇》等。
精彩书评
这个故事集冲动与勇敢积极于一体,佩特拉.哈特利布呈现给我们的剧情跌宕起伏。
——德国《明镜》周刊在线
这本精美的《我的奇妙书店》是对奇妙的图书和图书贸易世界所做的爱的诠释。
——德国《商报》
尽管我们可以从字里行间感觉到书商行业的独立性,但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给我们带来了积极向上的力量。
——《出版社报》
这本书描述了作者成为书店老板的奇妙经历,同时也展示了对家人的爱:丈夫、女儿、儿子……没有他们一切都无从谈起。
——《维也纳日报》
精彩书摘
1
我们在维也纳买了一家书店,整个过程很简单,只是写了一封带报价的邮件,而且我们的账户上并没有这么一笔钱。几周后结果出来了:您已经购买了一家书店。这种事只有在eBay购物时才会发生在你身上,就像孩子买他心仪已久的《哈利·波特》乐高积木一样,一旦被吸引就会给出比实际期待价格更高的报价,而直到报价后才发现,该死的,根本没人会出更多。于是我们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中,出了一笔我们并没有的钱,买下了一家书店。事情就是这样发生的,而我们现在必须面对这一切。
所谓的面对就意味着奥利弗必须辞掉他在德国一家大出版社待遇优厚的工作。我也放弃了成为文学评论家的想法,离开了广播电台和汉堡珊泽区清凉的办公室,房东只能寻找新的租客了。十六岁的儿子已经变成了典型的北德人,而且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段恋情,我们这时候却告诉他要搬到维也纳去了。
我们给一位刚刚继承了一笔遗产的朋友打电话,问他能不能借给我们一笔钱,他还没有答应,于是我们又给维也纳的朋友打电话,问能不能先借宿在他家里,他也没有回信。
本来在维也纳一切是那么的美好,汉堡多雨的夏天让人忧郁,所以我们跑到维也纳的朋友那里住了两周。那时候我们慵懒地躺在花园里,去夏夫山的游泳池游泳,在花园里聚餐,去酒吧喝酒,然后见见朋友,我们原来就是这么计划的。
可是我们跟出版社好友吃完一顿晚餐之后,一切都变了。在各种神侃和八卦之后,他感叹我们可惜不住在维也纳,因为他知道一家刚刚关门的小书店,地理位置优越,客户群体也很稳定。
几杯啤酒下肚之后事情渐渐明朗起来。一家传统书店前几天因为某种原因停业了,我们是不是可以接过来!至少理论上是这样。就是这样一家位于维也纳的小书店——一家我们昨天之前还没听说过的小书店——让我们确信,“这家小书店是我们的了”。夜色渐浓,这个想法看起来也似乎越来越合理。
第二天早上我们依然沉浸在昨夜的欣喜中,吃完早饭后没有去游泳,而是跑去看书店了,心想反正看看也不花钱。书店里面漆黑一片,我们没头没脑地往里张望,书店里摆放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褐色展示架,脏兮兮的玻璃后面是空空如也的展柜,店门上贴着手写的字条。“书店八月一日起关门歇业,非常感谢读者多年来的厚爱。”
“这是一个疯狂的想法,但还是请你帮我问问书店怎么了,店主是谁?”我待在电话机旁,给所有没有休假的同行打了一遍电话。奥利弗永远都知道我在想什么。
这就是一家传统的书店,陈设是七八十年代的。最后管理书店的是店主的一个儿子,具体情况就不清楚了。当然最后我也联系上了店主,两天以后我们约好来书店随意看看。这是个疯狂的决定,不过看一看也无妨。我们面前是一间四十平方米的昏暗的房间,书架耸立着直到屋顶,塑料地面一片狼藉,旋转门柱上摆满了书籍,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四周闪烁着霓虹灯——我们觉得还不错。
尽管环境不怎么好,但确实感觉还不错。内室里有一段陡峭的铸铁螺旋楼梯通往二楼的公寓。说是公寓,其实有点夸张。
“房子必须整租”,店主说。
我说:“谢谢,我们不感兴趣。”奥利弗没有说什么,但两眼烁烁放光,大踏步地走到房间里面。
包装间里有私人储物柜和一张大桌子,还有纸箱、天平和电表,然后是一个大的办公室,里面有两张老旧的写字台,如果清洁修复一下称得上是“古董”。它们后面是一间复印室和暗室,后面还有几个小房间,里面从上到下堆满了书、纸盒和几十年来的装饰品。一棵陈旧的圣诞树从一大堆纸箱和旧书中伸展出来。“房子还不错”,我丈夫喃喃地说了一句。
我们开始看壁纸,上面勉强还能认出我们小时候常见的花纹。一看就知道是巴斯特勒的产品,我没有吱声。
店前街道上明媚的阳光里我们像做了一个荒谬的梦,我们沉默了。
“怎么样?”我丈夫问。
“什么怎么样?”我问他。
“你觉得这里怎么样?”
“太糟糕了,你觉得呢?”
“我觉得也是。”
“好吧。”
……
“但是我们可以做点什么。”
“这倒是,但是公寓太差了。”
“不是吧,我觉得这间大公寓很酷!看,包装间可以改成厨房,带写字台的大办公室可以做餐厅,放复印机的地方可以做成一间小电视房。暗室可以改成浴室,剩下的房子可以当卧室和儿童房。”
“别胡说了。”
“就是这样。”
躺在太阳椅上的轻松假期结束了。
我们能不能……我们是不是该……如果我们……我们维也纳的朋友热情邀请我们跟他们同住,直到我们找到自己的房子,但这样也并不让人感到轻松。就是这样。
我还有个老朋友,是我的前男友,他靠遗产度日,我们拜访他的时候他答应给我们无息贷款。也就是这样。
这一切对我来说就像埃舍尔著名的“不可能的人物”一样:你看着,你确定你知道这是哪幅画,片刻之后你再看,却正好相反。为什么会有变化呢?
我很幸运遇上了世界上最好的人。我们住在汉堡大学区的一栋老房子里,邻居们都很和善。小儿子在一家很抢手的日托幼儿园,大儿子的学校也不错,一切都很和谐。我有一份很有意思的工作——兼职,有很多时间跟孩子们在一起。尽管如此,我人生第一次感觉家里收支平衡。奥利弗呢?他从一个小的书商奋斗成为德国最重要的出版社之一的销售经理,他喜欢自己的工作,老板也支持鼓励他,我们应该很满意才对,我们确实也满意。
但是我们如果一起做点事会怎么样呢?一起开创事业,一起努力。尝试点新鲜东西?
我们经过核算、讨论和电话联系,每过一小时我们的想法都不一样。
好主意、一切都是胡扯、不可能实现……
我们的未来,我们会破产。
怎么能算出来要卖多少书才能养活一家四口人?
有人告诉我有人很久之前在书店里工作了几年。我打给他,他对当时工作的情形印象并不太深了。“君特,你们当时的销售情况怎么样?”
“天哪,这都是二十五年前的事了!我不知道。”
“能不能再回想一下!这很重要!”
“好吧,我还能记得圣诞节的时候一天能卖十万先令,然后老板开了一瓶香槟来庆祝。”
这就能说明问题了。我们手头有了一个数字,二十五年前的日营业额,货币单位还不一样。
现在我们能估计一下年销售额。真是这样吗?是的,那当然。
2
你已经成年了,离开家独自生活了很多年,住在自己的公寓里,已经结婚,生了两个孩子。尽管如此,你的父母还是会对你的生活发表意见,好像你拿着糟糕的成绩单或者大胆的旅行计划站在他们面前。事实上一切都在意料中:他们很失望,并不理解你。
我的父亲原来是高管,非常善于经营和创新,他的手飞快地指向餐桌纸上的几个数字,坚决地摇着头说:“这不可能行得通!你们疯了,怎么能冒这么大的风险,你们得想想孩子们的未来。”
几年前他劝我们不要搬到汉堡去的时候态度也是这么坚决,现在他又劝我丈夫不能放弃相对稳定的工作,不能太过冒险。
我的心里隐隐地希望他能给我们预付一点遗产,但他可不这么想,而且我早就不跟他要钱了。
回到汉堡后一切都变得那么陌生。期间我们从几个维也纳的书店获知,他们也打算买下它,而且汉堡其实也算还可以。我们靠着充足的绿魁酒和圆面包又在雨季的汉萨城市勉强度过了几周。儿子享受着舒适的青春期,女儿的幼儿园也很酷,奥利弗每天西装革履地忙事业,我一篇篇地写文章,采访著名的作家,学习如何进行电台访谈。下午做儿童体操或者去珊泽区喝喝咖啡。北海和波罗的海也不远,总之,一切都不错。
维也纳来的一个朋友改变了一切。她在出版社工作,来汉堡见了几位记者,晚上跟我们一起吃饭。我们给她讲了我们的“旅行故事”,给她拿照片看,解释了几个概念。期间我们获知,书店正在破产保护中,所有的投标书必须交给所谓的委托人。
“你们投标了吗?”
“没有啊。”
“为什么不投呢?”
“不行,我们根本没有机会。”
“你们就跟闹脾气的小孩一样:玩得好好的,快结束了看到别人棋下得更好就把棋盘给掀了。胆小鬼!”
等她走了以后,我们的奥地利葡萄酒所剩无几了。“我们也投标吧”,我丈夫说,我打开了电脑。我们写了三句话,包括我们的报价,听起来也不完全是“乌托邦”。
“我们的投标对象是第45896号,包括一百八十米木架,一百二十延长米的书,一台收银机,各种商店用品,一辆1996年的雪铁龙C15货车。我们的报价有效期到九月三十日。”
之所以选择这个日期原因很简单:如果书店开业,必须在圣诞节之前,这样才能挣钱。我们虽然比较幼稚,但是不傻。
……
(书名)我的奇妙书店 [Meine wundervolle Buchhandlung] 一个被遗忘的角落,一段关于梦想与文字的奇遇 在时间的河流静静流淌的某个小镇,坐落着一家并不起眼的旧书店。它藏身于一条被青石板铺就的、蜿蜒曲折的巷弄深处,仿佛被整个世界的喧嚣所遗忘。招牌是古朴的木质,上面的字迹早已斑驳不清,唯独“奇妙书店”这四个字,在夕阳的余晖下,泛着一种温暖而诱人的光泽。 这家书店的灵魂,是一位名叫艾莉亚的老太太。她拥有着一头银白色的长发,总是梳成一个优雅的发髻,一双深邃的蓝眼睛里闪烁着故事的光芒。艾莉亚的一生,似乎都与书籍结下了不解之缘。她不仅是这家书店的店主,更是书籍的守护者,是那些尘封的文字背后无数灵魂的知己。 “我的奇妙书店”并非一家追求商业利润的现代书店。这里没有闪烁的电子广告牌,没有冰冷的触摸屏,更没有那些堆积如山的畅销书。取而代之的是,是仿佛从古老阁楼中搬来的老旧木质书架,它们层层叠叠,一直延伸到天花板。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独特的、混合着旧纸张、皮革和淡淡的墨香的气味,这种气味本身就带着一种魔力,能够瞬间将人带入一个静谧而充满想象的世界。 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从泛黄的羊皮纸手稿,到装帧考究的精装本,再到那些已经褪色、边缘磨损的平装书。这里有古老的哲学著作,承载着先贤的智慧;有早已被遗忘的诗歌集,记录着诗人曾经的悲欢离合;有那些讲述遥远国度和神秘传说的故事书,在人们心中播下冒险的种子;甚至还有一些手写的日记本,它们的篇章里,藏着普通人最真实的情感与回忆。每一本书,都仿佛拥有自己的生命,等待着那个能够读懂它们心声的有缘人。 艾莉亚对待每一本书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珍爱。她会仔细地为它们擦拭灰尘,用柔软的布料轻抚它们泛黄的书页,仿佛在倾听它们低语的故事。她了解每一本书的来历,知道它们曾被哪些人阅读,又在谁的手中留下了怎样的痕迹。对于来访的顾客,艾莉亚从不强推任何书籍。她更喜欢静静地观察,然后用她那睿智的目光,仿佛能看穿人们内心的需求,为他们找到那本最适合他们心灵的书。 许多人走进“我的奇妙书店”,最初只是出于好奇。但很快,他们就会被这里独特的气氛所吸引。在这里,时间仿佛慢了下来。人们可以放下手机,抛开烦恼,沉浸在书本的世界里。有些人会坐在角落里那张古老的扶手椅上,沐浴着透过彩色玻璃窗洒落的斑驳阳光,悠然地翻阅着手中的书籍;有些人则会漫步在书架间,手指轻拂过书脊,寻找着那本未知的惊喜;还有些人,会与艾莉亚围坐在温暖的壁炉旁,听她讲述那些关于书籍、关于生活、关于这座小镇的古老传说。 “我的奇妙书店”不仅是书籍的聚集地,更是一个心灵的港湾。它吸引着那些内心孤独、渴望连接的人们。在这里,他们找到了共鸣,找到了慰藉,甚至找到了久违的友谊。书店的常客们,从最初的陌生人,到后来彼此熟识,他们会在这里分享读书的感悟,交流人生的经验,共同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充满人情味的社区氛围。 书店的地下室,是一个更加神秘的空间。那里堆放着成堆的、还未整理的旧书,它们如同沉睡的巨人,等待着艾莉亚的唤醒。艾莉亚经常会在这里花费数个小时,小心翼翼地翻检每一本书,去除虫蛀的痕迹,修复破损的书页,然后为它们找到最合适的归宿。有时,她会在这堆杂乱的书籍中,偶然发现一些价值连城的古籍,或是那些早已失传的珍贵手稿。这些发现,总是会给艾莉亚带来巨大的惊喜,也为“我的奇妙书店”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快节奏的社会,对像“我的奇妙书店”这样的传统书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电子书的兴起,大型连锁书店的扩张,都让这家藏身于巷弄深处的小店,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生存压力。许多人建议艾莉亚改变经营模式,引进更多畅销书,开展线上销售,甚至考虑将书店改造为咖啡馆。但艾莉亚总是微笑着拒绝。她深知,“我的奇妙书店”之所以“奇妙”,正是因为它保留着那份古老、那份纯粹,那份不被商业洪流所裹挟的独特气质。 她相信,在这个信息爆炸、真假难辨的时代,总会有那么一些人,依然渴望着能够捧在手里、闻得到墨香的书籍,依然需要一个能够让他们放慢脚步、静下心来思考的空间。她相信,书籍的力量,是任何数字媒介都无法完全替代的。书籍能够唤醒沉睡的灵魂,能够启迪智慧,能够连接过去与未来。 “我的奇妙书店”就像一位沉默的智者,静静地矗立在那里,用它特有的方式,守护着那些珍贵的文字,也守护着那些渴望在文字中寻找宁静与慰藉的心灵。这里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没有惊心动魄的冒险情节,更没有曲折离奇的悬疑谜案。它只是存在着,以一种温和而坚定的姿态,散发着淡淡的书香,温暖着每一个到访者的心灵。 也许,这家书店的“奇妙”之处,并不在于它拥有多么稀有的书籍,也不在于它带来多少财富。它的奇妙,在于它能够让人们在喧嚣的世界里,找到一方属于自己的宁静之地;在于它能够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重新感受到慢下来的美好;在于它能够让人们在冰冷的技术时代,体验到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连接。 “我的奇妙书店”的故事,就像一本等待被翻阅的书,每一页都充满了未知的惊喜和感悟。它等待着那些不经意间走进巷弄的人们,等待着他们用手指触碰泛黄的书页,用眼睛捕捉文字的韵律,用心灵感受故事的力量。它在那里,永远静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