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文明所经历的转变,今日看来就如同当代世界各地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转变一样,以至于波兰尼的这本书几乎就像是在评论当代议题。——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
《巨变:当代政治与经济的起源》,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人们自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之后再次对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提出质疑。而波兰尼于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之后写就的这本书无疑可以给予现代人以极大的启发。在这部公认的伟大著作中,波兰尼从社会经济史的角度勾勒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要求与民族国家内部社会福利的追求这两者之间的冲突。换言之,他以自由经济制度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冲突过程来解释自律性市场社会的建立及其衰败,亦即19世纪西方文明的崩溃。这一主题是波兰尼一生思想的总结。
此书的当代价值还体现在其中所描述的欧洲文明的转型与当代世界,特别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相似。正如布洛克在本书导论中引用某位知名经济史学者的话对此书所下的论断,“有些著作历久弥坚”。波兰尼对自由市场经济的反思是深刻的,于我们今天的社会而言,仍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作者:(匈牙利)卡尔·波兰尼(Karl Polanyi) 译者:黄树民
卡尔·波兰尼(Karl Polanyi,1886~1964年),匈牙利政治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也是20世纪公认的彻底、有辨识力的经济史学家。波兰尼被认为是“实质主义”(用文化的方法研究经济)的鼻祖,其观点在人类学、经济史、经济社会学和政治学领域广泛流行。 他的理论最终成为经济民主化的基础。《巨变》一书也已成为历史社会学研究的典范。
黄树民,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人类学系博士。现任台湾中研院民族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兼所长。研究专长为台湾汉人社会、华南社会、泰北社会文化等。
欧洲文明所经历的转变,今日看来就如同当代世界各地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转变一样,以至于波兰尼的这本书几乎就像是在评论当代议题。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
20世纪的经典之作。
——查尔斯·金德尔伯格(Charles P. Kindleberger)
出版说明
序言(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导论(弗雷德·布洛克)
2001年版说明
作者致谢
第一篇 国际体系
第一章 百年和平
第二章 保守的20年代,革命的30年代
第二篇 市场经济的兴衰
第一卷 撒旦的磨坊
第三章 “居住环境与进步”
第四章 社会与经济制度
第五章 市场制度的演进
第六章 自律性市场及虚拟的商品:劳动力、土地与货币
第七章1795年的《斯皮纳姆兰法案》第八章 前提与结果
第九章 贫穷与乌托邦
第十章 政治经济学与社会的发现
第二卷 社会的自我保护
第十一章 人·自然·生产组织
第十二章 自由主义的诞生
第十三章 自由主义的诞生(续):阶级利益与社会变迁
第十四章 市场与人
第十五章 市场与自然
第十六章 市场与生产组织
第十七章 自律性市场的损坏
第十八章 使国际经济瓦解的压力
第三篇 进行中的转变
第十九章 民众政府与市场经济
第二十章 社会变迁之齿轮中的历史第二十一章 错综复杂之社会中的自由
序言(节选)
在波兰尼撰写《巨变》一书时,经济学尚未理解自律性市场的局限性。然而,今日学术界中已无人会支持自律性市场必导向高效率且均匀的资源分配这一论点。只要在信息不全或市场机制不完整的状况下(这可说是全球常态),国家的干预就必然存在,以有效改善资源分配的效率。时至今日,吾人已能采取较为公允的立场,即承认市场的力量与限制,以及政府在经济治理上所扮演的必要角色。只不过市场与政府两者具体职能的分界如何,仍有争议。譬如一般学界皆接受政府管制金融市场的重要性,但至于该如何管制,却仍无定论。
当代社会提供的许多证据可以支持过往的历史经验,即经济成长也可能导致贫困。不过,我们从现代世界中较发达先进的工业国家来看,也可以看到经济成长的确为大多数人带来了福利。
波兰尼强调自由劳工市场、自由贸易,以及金本位制下的货币自律机制之间密切紧扣的关系。他的著作可说是今日已成为主流的“系统论”(systemic approach)之先导,亦是20世纪与21世纪交替之时“一般均衡论”经济学者(general equilibrium economists)的先驱。现在仍有些学者服膺于金本位制理论,并认为当代经济问题正是因为违背了此体制所致;但这也为倡导自律市场机制的学者带来更多挑战。浮动汇率已是今日国际金融之主流,而这可视为有利于主张自律性市场学者的观点。毕竟主导国际货币交易的市场规律,不应有异于他类市场的规律。但也正是这点,充分暴露了自律性市场的弱点,尤其是忽视此制度的社会影响所显示的问题。我们已有充分证据显示,这类市场(一如其他实物市场)常出现极端摆动的现象,但我们无法采用基本经济结构的改变来解释这种摆动。另有许多证据也显示,当价格出现巨幅变动或投资者的期待改变时,都会对经济体造成伤害。最近的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提醒了现今年轻人他们的祖父辈在大萧条时期已吸取的教训:自律性市场并不会像那些吹鼓手所宣称的那样顺利运转。即便是如美国财政部(不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当政)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些捍卫自由市场制度的堡垒,都认为国家不应干涉货币兑换率,但是它们却从未能提出一套完整且具说服力的说帖来解释何以货币市场应有异于别种市场。
波兰尼曾指出自律经济的另一个缺陷,最近又被重新提出讨论。它涉及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经济体制或其改革如何影响社会中的人际关系。虽则本书论及的社会关系的重要性已日趋明显,但如今我们使用的语汇却已多有改变,如吾人今日讨论社会资本的重要性。我们理解在许多拉丁美洲国家所面临的长期失业、持续的高度分配不均、贫困脏乱遍地等现象,对社会和谐造成的灾难性影响,以及引发暴力高升。我们也认知到俄罗斯经济改革的措施及其速度,侵蚀其社会关系、破坏社会资本,甚至引发俄罗斯黑手党及其霸权的兴起。我们也理会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印度尼西亚正值工资下跌、失业率上升之际,取消对粮食的补贴,加上该国原有的特殊历史考虑,自然可预期造成政治与社会动乱。上述几个例子中,经济政策导致原有社会关系(虽然原本可能已极为脆弱)的破裂,而破裂的社会关系也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投资者担心将资金投入社会关系紧张的国家,而这些国家的人也会将资金移出,产生负面的连锁效应。
多数社会都会发展出具体方法,以照顾贫困无依者。工业时代却逐渐使得个人难以完全照顾自身。固然,一个农民有可能面临歉收,而自给自足的小农也可能难以存钱以备旱涝之需,但无论如何他都不需仰仗雇佣的工作糊口。在现代工业社会中,人们无时不受外在力量的左右。若失业率高升,就像在经济大萧条时期,或像今日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人们便一筹莫展。他们不一定接受自由市场吹鼓手所宣扬的弹性工资的重要性,但他们也无力推动改革,即便他们能预期未来的充分就业。而且这也并不意味着只要他们肯接受较低的工资,就有工作。经济学上的“效率工资论”(efficiency wage theory)、“圈内圈外论”(insider-outsider theory),以及其他诸多理论,均已明确指出何以劳工市场并不以自律性市场吹鼓手所宣称的方式来运作。
无论何种解释,事实就是失业并非幻觉。当代社会必须发展出自律性市场经济所未能做到者,即提出该社会能接受的应变之策(其实对此另有其他几种理论说法,但因与主题无关,故不赘述)。快速社会变迁会摧毁既有应对机制及社会安全网,但在社会发展出新的应对机制前,新的需求已产生了。不幸的是,19世纪的教训,却被那些鼓吹华盛顿共识(Washington Consensus)的当代自由主义教条分子抛诸脑后。
(作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曾出任世界银行资深副总裁及克林顿总统的首席经济顾问)
坦白说,我一开始是被这本书的装帧吸引的,但真正让我沉下心来细细品读的,是它所探讨的那个宏大的命题。很多时候,我们谈论当下的政治与经济,总是习惯于聚焦在当下,却忽略了追溯其源头。这本书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它没有给我一个现成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框架和大量的史料支撑,让我自己去构建对“起源”的理解。我非常欣赏作者在处理一些敏感或复杂议题时的克制和客观,他并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通过展示不同时期、不同观点之间的张力,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历史的厚重和复杂。书中的一些案例分析,尤其是关于意识形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国际关系对国内政策制定的影响,都让我受益匪浅。我常常在想,如果能早点读到这本书,或许我对很多历史事件的理解都会有所不同。它让我明白,理解当代,必须回溯过去,并且要以一种更全面、更长远的视角去看待那些塑造我们今日世界的关键力量。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激发了我的历史感,也提升了我对现实世界的洞察力,让我看到那些看似零散的事件背后,其实隐藏着深刻的逻辑联系。
评分这本书我最近刚看完,说实话,它给我的触动挺大的。我一直对我们国家近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充满好奇,总觉得很多事情的根源并没有被深入挖掘。这本书的标题《巨变:当代政治与经济的起源》一下就吸引了我,感觉它可能能够解答我心中的一些疑问。读完之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本书并没有提供一个简单的、二元对立的答案,而是展现了历史进程中无数复杂的因素是如何相互交织、互相作用,最终塑造了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作者在梳理这些“起源”时,并没有停留在表面的政策和事件,而是深入到当时的社会思潮、国际环境,甚至是具体的个人决策背后所蕴含的逻辑。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一些关键节点事件的解读,他能够很细致地剖析当时的各种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带来的深远影响。读这本书就像是在解剖历史,一层层地剥开,看到了很多隐藏在表象之下的肌理。它让我意识到,任何时代的“巨变”,都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和多重驱动力。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更宏观、更深入的视角,帮助读者理解那些看似突如其来的变革,实则早已埋下伏笔,并在这本书中得到了细致的阐释。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翻阅一本厚重的历史画卷,而作者则是一位技艺精湛的画师,他用冷静而深刻的笔触,描绘出当代政治与经济起源的那些关键瞬间。我一直对“巨变”这个词充满敬畏,也对孕育这些巨变的土壤充满好奇。这本书没有给我一个简单的答案,而是引导我进入了一个充满思考的空间。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不同时期政治体制与经济模式的互动关系时所展现出的细致和严谨,他能够清晰地勾勒出各种政策出台的逻辑链条,以及这些政策在不同社会阶层和地域所产生的差异化影响。书中的一些篇章,对于社会思潮的演变以及它们如何反哺或影响政治经济走向的论述,都让我眼前一亮。它让我明白,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现象,而是需要深入到那些塑造了我们认知、塑造了我们选择的更深层的力量。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力的工具,让我们能够以一种更宏观、更具历史纵深感的视角,去审视和理解那些构成我们当代世界的复杂元素,并从中获得更深刻的启示。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历史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个充满岔路和迂回的复杂网络。我一直对当代中国政治与经济的演变过程感到好奇,尤其是那些在历史转折点上做出的关键决策,以及它们是如何一步步将中国推向今天的。这本书并没有提供一套简单的“成功学”或“失败学”的叙事,而是用一种非常细腻和翔实的方式,展现了在政治与经济领域,各种力量是如何角力、妥协、融合,最终形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局面。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分析经济政策时,并没有仅仅关注其经济效益,而是深入探讨了这些政策是如何与当时的政治诉求、社会结构以及国际背景相结合的。书中的一些章节,对于改革开放初期面临的各种挑战和艰难选择的描写,让我深有感触。这不仅仅是一本讲述历史的书,更是一本关于权力、利益、思想以及人类选择的书。它让我意识到,我们今天所享受的很多东西,都是前人付出巨大努力和承担巨大风险的结果,而那些看似微小的历史节点,却可能蕴含着改变时代走向的巨大能量。
评分这本书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我一直以来对中国当代经济的发展脉络有模糊的认知,总觉得很多改革开放后的政策出台,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奇迹,背后都有着某种必然性,但具体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却总觉得少了一些脉络。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它不仅仅是罗列事实,更重要的是它试图去解释“为什么”。作者在分析经济政策时,非常注重与当时的政治大环境相结合,让我看到经济决策是如何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反之亦然。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市场化改革的讨论印象深刻,作者并没有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而是细致地分析了改革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妥协以及最终的选择,这些细节的描绘让我对那个时代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理解。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参与一场思想的盛宴,作者的论述严谨而富有洞察力,能够引导读者进行深入的思考。它不是一本轻松的读物,需要一定的思考和消化,但一旦你投入进去,你将会收获到一个更清晰、更立体、也更深刻的当代中国经济图景,理解那些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经济力量究竟是如何诞生的。
评分波尼兰的作品,非常不错
评分【京东】尊敬的京东PLUS会员,您的京东阅读畅读年度VIP特权已开通,《摆渡人》、《岛上书店》、《周梅森反腐经典:我主沉浮》等近20万畅销书等你免费读,悦享好书遇见更好的自己,戳链接登录京东阅读 sq.jd.com/zY6Dch
评分这个系列的书收录了很多,这本评价不错,应该可以,好评吧
评分波尼兰的作品,非常不错
评分大促很给力啊,价格到位质量好,棒棒哒!
评分甲骨文的书翻译的都还不错。包装也不错,最近送的书都没有纸箱子,可能是为了降低成本吧?
评分甲骨文丛书·巨变:当代政治与经济的起源甲骨文丛书·巨变:当代政治与经济的起源
评分中国当代社会各阶层分析
评分京东618活动购入的 活动超级给力 希望双十一再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