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鲁迅小说集

狂人日记:鲁迅小说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鲁迅 著
图书标签:
  • 鲁迅
  • 小说集
  • 现代文学
  • 中国文学
  • 短篇小说
  • 文学经典
  • 狂人日记
  • 社会批判
  • 思想启蒙
  • 名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ISBN:9787544369480
版次:1
商品编码:12095056
包装:平装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 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和扛鼎之作,鲁迅写的非常好的小说集。

★ 一声来自铁屋中的呐喊,一本国人自省必读的教科书,一部以犀利笔锋剖析中国人的经典。

★鲁迅是跨越时代的,他的作品是对中国式心理模式、民风民性的透彻解读。今天,我们读鲁迅,更有其深刻意义。

展现了文字的简单之美。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和《彷徨》的全部篇幅。鲁迅的小说数量不多,却篇篇经典,其内容多取材于病态的现实社会,对国民灵魂、知识分子的命运进行了深刻思考,同时善于从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发掘问题的内在本质,铸造典型的艺术形象,因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鲁迅的作品,不愧为中国社会从辛亥革命到第1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一面镜子,堪称现代文学的典范。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中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被誉为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1918年5月,他首次以“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鲁迅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散文、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等。


精彩书评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毛泽东

鲁迅是革命的思想家,是划时代的文艺作家,是实事求是的历史学家,是以身作则的教育家,是渴望人类解放的国际主义者。

——郭沫若

鲁迅是真正的中国作家,正因为如此,他才给全世界文学贡献了很多民族形式的,不可模仿的作品。他的语言是民间形式的。他的讽刺和幽默虽然具有人类共同的性格,但也带有不可模仿的民族特点。

——法捷耶夫(苏联)

鲁迅是个自由主义者,绝不会为外力所屈服,鲁迅是我们的人。

——胡适


  

目录


呐喊

003? 自序

009? 狂人日记

020? 孔乙己

025? 药

035? 明天

042? 一件小事

045? 头发的故事

051? 风波

060? 故乡

070? 阿Q正传

110? 端午节

119? 白光

125? 兔和猫

130? 鸭的喜剧

134? 社戏

彷徨

147? 祝福

164? 在酒楼上

175? 幸福的家庭

183? 肥皂

195? 长明灯

205? 示众

211? 高老夫子

221? 孤独者

243? 伤逝

263? 弟兄

275? 离婚



《狂人日记:鲁迅小说集》是一部深刻反思中国社会与人性的经典之作。它以其犀利而独特的视角,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迫与扭曲,以及由此引发的个人内心的挣扎与呐喊。这部小说集不仅仅是对过去时代的批判,更是一声振聋发聩的警钟,在今天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现实意义。 小说集以同名篇目《狂人日记》开篇,这篇作品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其影响力不言而喻。故事主人公“狂人”在日记中记录了他对周围世界奇异而恐怖的观察。在他眼中,周围所有的人,包括他的亲人、邻居,甚至路人,都怀揣着“吃人”的念头,暗中策划着将他吞噬。这种“迫害妄想”并非简单的精神错乱,而是作者鲁迅借以象征封建礼教和传统道德对个体精神的扼杀。在“狂人”的眼中,那些看似温和、正常的社会规范,实则暗藏着吞噬个体的凶残本质。“仁义道德”的背后,是等级森严、等级森严的压迫,是“礼”的束缚,是“孝”的枷锁,是对自由思想的扼杀。他看到了一个“吃人”的社会,一个将活生生的人精神肢解、吞噬的社会。“狂人”的清醒,恰恰衬托出周围人的麻木与愚昧,他所看到的可怕真相,正是那些沉醉在“吃人”传统中的人们所无法或不愿看到的。小说中的“狂人”虽然被视为疯子,但他却是那个时代中最清醒、最具有反抗精神的人。他的“狂”是对“常”的审视,是对“正常”社会秩序的颠覆性质疑。 《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所体验到的恐惧,来源于他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身处的社会是一个“吃人”的社会。“吃人”并非指字面上的食人,而是隐喻封建礼教、传统文化中那些扼杀人性、压迫个体、维护等级制度的残酷现实。鲁迅通过“狂人”的视角,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展现了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摧残。从“狂人”的视角来看,无论是“长子”的责任,还是“兄弟”的情谊,亦或是“邻居”的关心,都充满了“吃人”的险恶用心。这些看似正常的社会关系,在“狂人”的眼中都变成了他即将被牺牲的信号。“狂人”的日记,就是他与这个“吃人”社会的殊死搏斗。他试图通过记录,来留存自己最后的清醒,来警示他人,也来寻求一丝理解。然而,他的呐喊最终被淹没在“吃人”的洪流之中,他的呼唤显得苍白而无力。 小说集中的另一篇重要作品《呐喊》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篇小说。它以一种看似平淡实则深沉的叙事方式,展现了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依然存在的积弊与民众的麻木。主人公“我”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却发现这里依然是那个停滞不前、充满愚昧与压迫的地方。“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是“我”对故乡人民最真实的写照。小说通过“我”的视角,描绘了祥林嫂、阿Q等一系列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承受着时代的悲剧,他们的命运无不反映出底层人民在封建制度下的渺小与无助。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从被卖到遭受婆家和乡邻的冷漠,再到最终被社会吞噬,她的每一次痛苦的挣扎,都是对那个扼杀女性尊严和生命力的社会的控诉。阿Q的“精神胜利法”,更是对国民劣根性的深刻揭示。他在屈辱中寻求自欺欺人的安慰,这种麻木不仁的精神状态,使得他不仅无法反抗压迫,反而成为压迫链条中的一环,甚至在最后的时刻,依然沉浸在虚假的自我满足中。 《呐喊》的精髓在于其对国民性的深刻反思。鲁迅没有将笔墨仅仅停留在批判封建制度的黑暗,而是深入到国民自身的精神层面,揭示了造成社会停滞、人民麻木的内在原因。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最典型的例子,它是一种回避现实、沉溺于幻想的生存方式,这种方式使得个体在遭受不公时,不去寻求改变,而是通过贬低他人、自我麻痹来获得暂时的心理平衡。这种国民性的弱点,在鲁迅看来,是比封建制度本身更加顽固和危险的。他看到的是一种深植于人心中的惰性与恐惧,是一种对变革的抗拒,一种对命运的逆来顺受。这种麻木,如同温水煮青蛙,让人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反抗的意志和能力。 除了《狂人日记》和《呐喊》之外,小说集还收录了其他多篇具有代表性的鲁迅小说,例如《孔乙己》、《药》、《故乡》、《阿Q正传》等。每一篇作品都像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个时代的社会百态和人情冷暖。《孔乙己》中那个生活在社会底层,迂腐而可悲的读书人,他的命运是对科举制度下读书人悲剧的写照,也揭示了社会对弱者的冷漠。《药》则通过华老栓夫妇为儿子购买“人血馒头”来治病的荒诞故事,深刻批判了封建迷信对人民思想的毒害,以及革命者在广大民众中唤醒意识的艰难。《故乡》中“我”回到故乡,发现家乡的变化以及与闰土关系的疏远,则触及了人与人之间因社会变迁而产生的隔阂与陌生感,充满了乡愁和对往昔的怀念。《阿Q正传》更是将国民性批判推向了极致,阿Q的形象成为了中国国民劣根性的象征,他的“精神胜利法”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但也令人深思。 《狂人日记:鲁迅小说集》的语言风格独特,既有文言的典雅,又有白话的通俗,形成了一种独具魅力的“鲁迅体”。他的文字精准、凝练,充满力量,每一个字词都经过深思熟虑,往往能够一语中的,击中要害。他善于运用讽刺、反语等手法,将沉重的主题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却又令人心悸的方式呈现出来。他的笔触冷静而客观,但字里行间又流露出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社会黑暗的无比愤怒。 这部小说集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对历史的记录和对社会的批判,更在于其对人性的深刻洞察。鲁迅以其超凡的洞察力,剖析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迫,揭示了国民性的弱点,并对未来的可能性进行了深远的思考。他不是简单地宣泄情绪,而是试图通过文学的力量,唤醒沉睡的民众,启迪他们的思想,促使他们认识到自身的处境,并勇敢地去改变。 《狂人日记:鲁迅小说集》是一部值得反复阅读的经典。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体会和感悟。它提醒我们,在追求进步与解放的同时,也需要警惕那些潜藏在社会深处和人心中的“吃人”力量,警惕那些让我们沉沦和麻木的精神枷锁。这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关于民族生存与个体觉醒的深刻寓言,它将继续在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宝库中闪耀着不朽的光芒。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这部作品的结构感印象极其深刻。它不是那种线性的、循规蹈矩的故事推进,而是更像是一系列破碎的、但又紧密相连的片段和意识流的堆叠。这种结构本身就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混乱与个体精神的分裂状态。作者似乎故意打乱了传统的逻辑,让读者在迷雾中自行寻找意义的锚点。特别是对梦境和现实界限的模糊处理,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让人分不清哪些是真实的经历,哪些是内心深处被压抑的恐惧的投射。这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悬念和不安,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角色会做出何种令人费解的举动,因为他们的行为逻辑已经不再受制于常理,而是被更深层的、潜意识的力量所驱使。这种实验性的叙事手法,虽然挑战了传统阅读习惯,却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的深度,让读者在体验小说情节的同时,也体验了精神的动荡。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冲击,更多是一种对“现代性”反思的冲击。它没有大张旗鼓地宣扬口号,但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对传统文化和国民劣根性的深刻批判。那种批判不是基于傲慢的俯视,而更像是一位内心焦灼的“病患”对自己同类的诊断。文字的质感非常独特,既有古典文学的凝练之美,又带着强烈的现代意识的锐利和疏离感,这两种风格的完美融合,创造出一种无可替代的阅读体验。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塑造人物时所采用的“去脸谱化”的手法,即使是看似最不堪的角色,也能从中窥见一丝人性的微光或挣扎的痕迹。这使得整个故事的悲剧性更加浓烈,因为你知道,他们不是单纯的“恶人”,而是被环境和历史共同塑造出来的牺牲品。读完合上书本的那一刻,我感受到的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仿佛被赋予了审视自我、审视周遭的目光,这才是真正伟大的文学作品给予读者的馈赠。

评分

说实话,这本小说集读起来并不轻松,它需要读者投入极大的心神去辨析字里行间那些复杂的隐喻和象征。它的语言是如此凝练和克制,每一个字都像是经过千锤百炼才被放置在那里,绝不浪费。我尤其着迷于那种独特的叙事声音,它带着一种冷峻的讽刺,却又在冰冷的外表下跳动着对真理的渴望和对同类的悲悯。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感到一种强烈的智力挑战,因为很多时候,作者似乎故意设置了障碍,让你去追寻他真正想表达的东西,而不是直接喂给你一个结论。这种“藏”的艺术,使得作品的层次异常丰富。对于那些习惯于直白叙事的读者来说,初期可能会有些门槛,但一旦进入作者构建的世界,那种被文字的深度和广度所包裹的体验,是其他小说难以比拟的。它就像一个精密的钟表,每一个齿轮、每一个发条都咬合得天衣无缝,共同驱动着对“精神”与“生存”的宏大探讨。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力量,真是让人读了之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它像一把锋利的刀子,毫不留情地剖开了那个时代最黑暗、最扭曲的角落。我尤其被那种深入骨髓的孤独感所震撼,主人公的每一次挣扎、每一次呐喊,都仿佛穿越了时空,直接击打在现代读者的心上。那些看似荒诞不经的场景,细细品味,却处处透着令人脊背发凉的真实。作者的笔触极其老辣,寥寥数语,就能勾勒出一个活生生的、在重压下快要窒息的人物群像。读到某些段落时,我甚至会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看似寻常却蕴含深意的词句,思考着作者究竟是如何将人性中最幽暗的那些部分,如此冷静又如此热烈地展现出来。这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切片,记录着一个民族在觉醒前夜的痛苦与挣扎。我不得不佩服作者那洞察世事的深刻目光,他没有给出廉价的安慰或简单的答案,而是把最尖锐的问题赤裸裸地摆在我们面前,逼迫我们去直面和反思。那种文字的穿透力,是当代许多作品难以企及的。

评分

初次翻开这本小说集,我带着一种略微疏离的心态,毕竟过去的文字离我们太远。然而,随着故事的推进,我发现那些看似遥远的背景下,隐藏着的是永恒不变的人性困境。那些人物的命运,他们的恐惧、他们的猜忌、他们的麻木,竟然与我们今日所见的某些社会现象有着惊人的相似性。这让我感到一种强烈的代入感和不适感。叙事节奏的处理非常高明,时而急促得让人喘不过气,仿佛被卷入了一场无休止的漩涡;时而又突然陷入一种令人窒息的静默,让读者有时间去消化那份沉重。我特别欣赏作者在细节描摹上的功力,那些环境的描写,比如特定的光线、气味,都极具画面感,仿佛每一个场景都带着潮湿的泥土气息和腐朽的霉味。每一次阅读,都像进行了一次深刻的自我审视,逼迫我去思考,在相似的压力和文化背景下,自己是否也能保持清醒。这是一本需要反复品读的书,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因为它所揭示的问题,似乎从未真正解决。

评分

很好

评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很好很好很好很很好很好很好很很好很好很好很很好很好很好很很好很好很好很很好很好很好很很好很好很好很很好很好很好很很好很好很好很很好很好很好很很好很好很好很很好很好很好很很好很好很好很很好很好很好很很好很好很好很很好很好很好很很好很好很好很很好很好很好很很好很好很好很

评分

包装精美,物流很快!值得购买,推荐的一本书!

评分

很好,很喜欢!

评分

值得看,活动买的,正版,又超级实惠

评分

封面好看,内容充实,你值得拥有

评分

此用户未及时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评分

不错,给老公购买,老公喜欢看书,家里书已经一大片了,全部京东购买

评分

好书,儿子喜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