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基础理论09):运气易览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基础理论09):运气易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明] 汪机 编,周国琪,李海峰 注
图书标签:
  • 中医
  • 古医籍
  • 运气学
  • 基础理论
  • 易学
  • 养生
  • 经络
  • 传统医学
  • 医学史
  • 中医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ISBN:9787513221887
版次:1
商品编码:1209669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43
字数:7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运气易览》为明代汪机编辑,共三卷。全书深入浅出地阐述《素问》五运六气之说,并配以多幅图表。为了便于初学者推算和记诵,还辅以朗朗上口的歌诀,概括运气推算要理,将深奥难懂的^泰问〉五运六气理论,简要、鲜明地展现出来,为初学运气者入门之书。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基础理论09):运气易览》记载了多首治时气外感病的常用方,其中六气主病方中“风胜燥制火并汤”“水胜湿制风并汤”等6方皆为汪氏所创,反映其临床证治结合五运六气的独到经验。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基础理论09):运气易览》乃《汪石山医书八种》之一。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基础理论09):运气易览》本次整理以明嘉靖癸巳年(1533)祁门朴墅汪氏祠堂初刻本为底本。

内页插图

目录

卷之一①
学五运六气纲领
运气说
论四时气候
五行生死顺逆图歌附②
干支五行所属图歌附
二十四气之图③歌附
论六十年交气日刻④
六十年交气日刻图歌附
论六化
六化图歌附
论交六气时日
五运六气枢要之图
起司天在泉并客气歌
论标本图并歌附
六气标本之图
论生成数图并歌附
五行生成数图
论五天五运之气图并歌附
经天五运之图
十干起运化气歌
论月建图并歌附
月建图
论五音建运图并歌附
五音建运图
五音建运歌
论纪运平气⑤图并歌附
纪运太过不及平气之图
论太少气运相临同化
五运太少齐同化图歌附
五运齐化歌
五运兼化歌
逐年平气歌
五运太过胜己司天抑平
之歌
五运不及己所合司天
助运歌
音运不及胜己司天兼
化歌
音运不及胜己司天得
政歌
论五行胜复
论胜复图并歌附
运化先后天歌
运化胜复同图

卷之二
论六十年客气
论天地六气图在主气客气文内
交六气时日图
论主气
论客气
六气正化对化之图歌附
六气迁移加临之图歌附
四间气之图①
六十年主客加临天气
六十年气运相临之图歌

论天符图附
天符之图
论岁会图附
岁会之图
论同天符同岁会图并歌附
同天符同岁会图
干德符歌
论手足经图并歌附
手足经所属之图
论六病歌附
论治法歌附
六气主客补泻歌
五脏所入之味歌
六气所宜之味歌
论六病
论南北政歌并图附
南北政图
南政司天之图
……

卷之三

前言/序言

  中医药古籍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医学传承数千年的知识宝库,凝聚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法、生命理论和医疗经验,不仅对于传承中医学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更是现代中医药科技创新和学术进步的源头和根基。保护和利用好中医药古籍,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医学术的必由之路,事关中医药事业发展全局。
  1949年以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开展了系统的中医药古籍整理研究。1958年,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在北京成立,负责指导全国的古籍整理出版工作。1982年,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召开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会议,制定了《古籍整理出版规划(1982-1990)》,卫生部先后下达了两批200余种中医古籍整理任务,掀起了中医古籍整理研究的新高潮,对中医文化与学术的弘扬、传承和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强古籍整理、出版和研究利用,以及“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2009年《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开展中医药古籍普查登记,建立综合信息数据库和珍贵古籍名录,加强整理、出版、研究和利用”。《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强调继承与创新并重,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
  2003~2010年,国家财政多次立项支持中国中医科学院开展针对性中医药古籍抢救保护工作,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设立全国唯一的行业古籍保护中心,影印抢救濒危珍本、孤本中医古籍1640余种;整理发布《中国中医古籍总目》;遴选351种孤本收入《中医古籍孤本大全》影印出版;开展了海外中医古籍目录调研和孤本回归工作,收集了11个国家和2个地区137个图书馆的240余种书目,基本摸清流失海外的中医古籍现状,确定国内失传的中医药古籍共有220种,复制出版海外所藏中医药古籍133种。2010年,国家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设立“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资助整理400余种中医药古籍,并着眼于加强中医药古籍保护和研究机构建设,培养中医古籍整理研究的后备人才,全面提高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
  在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了中医药古籍保护和利用专家组和项目办公室,专家组负责项目指导、咨询、质量把关,项目办公室负责实施过程的统筹协调。专家组成员对古籍整理研究具有丰富的经验,有的专家从事古籍整理研究长达70余年,深知中医药古籍整理研究的重要性、艰巨性与复杂性,履行职责认真务实。专家组从书目确定、版本选择、点校、注释等各方面,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专业指导。
《运气易览》:一窥中医运气学说的精微与实践 一部系统阐释运气学说,揭示疾病发生规律,指导临床实践的经典之作。 在中国古代医学的浩瀚星海中,运气学说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刻地揭示了天地自然与人体生理病理之间的奥秘联系。它不仅仅是一门理论体系,更是指导我们理解疾病发生、发展、季节性变化乃至预测疫病流行的重要思想。《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基础理论09):运气易览》,正是这样一部集理论阐释、脉络梳理与临床应用为一体的重量级著作。本书以清晰的逻辑、详实的考证,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阻隔,深入领略运气学说的精髓。 系统梳理,脉络清晰: 《运气易览》秉承了中医古籍严谨治学的传统,对运气学说的起源、发展、基本概念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梳理。从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的宇宙观出发,循序渐进地阐述了司天、在泉、主运、客运等核心概念。书中不仅详细解释了这些概念的内涵,更追溯了其在历代医家著作中的演变轨迹,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完整、连贯的运气学说知识体系。 基本理论的奠基: 本书详细解读了《素问·天元纪》、《素问·五运行大论》、《素问·六微旨大论》、《素问·气交变大论》、《素问·五常政大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等运气学说的经典篇章,深入剖析了其理论的精微之处。读者将能够清晰地理解“五运”、“六气”是如何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气候、物候和人体的生理功能。 时间与空间的交织: 运气学说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其将时间(年、月、日、时)与空间(天地、方位)的动态变化纳入了疾病的分析范畴。本书通过对“司天”、“在泉”、“主运”、“客运”等概念的细致讲解,使读者明白何为“岁运”,何为“流年”,以及不同运气的配合与不配合会带来怎样的天地之气变化,进而影响人体的健康状态。 “相火”与“化气”的妙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运气易览》对“相火”和“化气”理论的阐释。相火是人体生理活动的重要动力,而化气则是天地之气在人体内的转化过程。本书深入浅出地揭示了相火的运行规律,以及天地之气如何通过化气的方式与人体脏腑、经络发生联系,从而影响人体的阴阳平衡和生理功能。 深入浅出,易于理解: “易览”二字,恰如其分地体现了本书的编纂宗旨。编者深知运气学说理论深奥,概念繁多,历来被视为中医学习的难点。因此,本书在阐述理论的同时,极其注重语言的通俗化与条理化,避免了晦涩难懂的古文语境。 图文并茂的解析: 为了帮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复杂的概念,书中可能辅以精美的图表、流程图等,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视觉呈现。例如,通过图示展示五行相生相克的动态关系,或者运气的周期性变化。 例证与类比的运用: 编者在讲解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了丰富的例证和生动的类比,将枯燥的理论与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使得读者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核心要义。比如,用季节气候的变化来类比不同运气对人体的影响。 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 本书的结构设计充分考虑了学习者的认知规律,从最基础的理论概念讲起,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推演和应用。无论您是中医初学者,还是希望深化理论理解的进阶者,都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 联系临床,指导实践: 运气学说绝非仅仅是理论上的探讨,它更具有强大的临床指导意义。《运气易览》不仅关注理论的阐释,更着力于将运气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 疾病的预测与预防: 本书详细阐述了如何根据岁运、流年等信息,预测特定时期可能出现的疾病类型,并提出相应的预防保健措施。这对于公共卫生、个体健康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病因病机的辨识: 运气学说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通过分析气候变化、环境因素与人体脏腑功能的关系,本书指导读者辨识疾病的“天时”病因,从而更准确地把握病机。 遣方用药的依据: 运气理论为临床用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在不同的运气条件下,人体的脏腑功能、病理反应都会有所不同,合理的用药应遵循“因时、因地、因人”的原则,而运气学说正是提供“因时、因地”的重要指导。本书将探讨如何根据不同的运气变化,调整治疗方药,以达到最佳疗效。 “辨证论治”的深化: 运气学说所倡导的“审察天地之常度,效象阴阳之化机”,正是“辨证论治”思想的重要补充和深化。它提醒我们,在辨识个体病证的同时,更要关注宏观环境和时令节气对人体的影响,从而做出更全面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价值与意义: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基础理论09):运气易览》的出版,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医学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下,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以及对传统文化关注度的提升,重新审视和挖掘古老智慧的需求愈发迫切。本书的出现,为广大中医爱好者、从业者、研究者提供了一扇重新认识运气学说的窗口,也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系统、易懂的学习工具。 阅读《运气易览》,您将不仅仅是学习一门古老的医学理论,更是开启了一段探索天地人合一的智慧之旅。它将帮助您: 提升对疾病的认识高度: 从宏观的自然环境与微观的人体生理之间建立深刻的联系。 掌握预测与预防疾病的利器: 了解如何顺应自然规律,趋利避害。 深化临床辨证施治的能力: 获得更多维度来理解和治疗疾病。 重塑对中医整体观的认知: 体验中医“天人合一”的哲学智慧。 总之,《运气易览》是一部兼具学术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的优秀中医古籍整理成果。它以其清晰的脉络、通俗的语言、严谨的考证,以及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必将成为中医学习者案头的必备读物,也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一份坚实的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感情的读者,我一直对中医怀有一种敬畏之心。我总觉得,中医的博大精深,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深厚的哲学思想和长期的实践积累上。这套《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恰好满足了我这种探索“本源”的需求。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具体的某一卷,但从整体的丛书定位来看,它所收录的必然是经过历史淘洗、具有代表性的古医籍。这意味着,我能够接触到的,是未经“稀释”的、原汁原味的中医知识。我尤其期待在这些古籍中,能够找到关于医者品德、医患关系、以及疾病发生“天人合一”的朴素观念的论述。这些非技术层面的内容,往往更能体现中医作为一门“仁术”的独特魅力。很多时候,我们现代人过于关注具体的治疗方法,却忽略了中医背后蕴含的深刻人生哲理。我相信,通过这套丛书,我能重新找回那份对中医最纯粹的理解和感悟,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滋养,也是一种对中华文明智慧的致敬。

评分

我对中医的兴趣,更多的是源于其独特的哲学视角和对生命本质的探讨。我总觉得,中医不仅仅是一门治病的学问,更是一种认识世界、认识生命的方式。这次有幸了解到《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的存在,尤其是其中的“基础理论”部分,让我感到非常振奋。我深知,要理解中医的精髓,必须回归到那些最古老的文献中去。这套丛书的价值,就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窗口,让我们能够直接窥见古人是如何思考“生老病死”这个根本问题的。我尤其希望能在这套书中,找到那些关于“治未病”思想的早期论述,以及古人对于“情志致病”的深刻洞察。这些内容,往往蕴含着对人类生命规律最质朴、最深刻的理解。在我看来,现代医学虽然在技术层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在很多哲学层面的思考上,或许还能从中国古医籍中汲取不少养分。这套丛书,正是我渴望的那种能够连接古今、融汇哲思的宝贵资源。

评分

这套《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简直就是中医爱好者的福音!我一直对中医理论的源头特别感兴趣,但市面上很多现代解读都加入了太多后人的理解,总觉得少了点原汁原味的感觉。这次能入手这套丛书,尤其是其中的“基础理论”系列,简直太满足了!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读每一本,但单看装帧设计就觉得非常用心,古朴典雅,很有收藏价值。最重要的是,我知道这里面收录的是经过严谨整理的古籍原文,这意味着我能更直接、更准确地接触到历代医家关于基础理论的真知灼见。比如,我特别期待能在这套书中找到关于“气”、“血”、“津液”等核心概念在不同时期、不同学派的论述,对比它们之间的异同,深入理解中医理论是如何一步步发展演变的。这种溯本求源的学习方式,对于真正理解中医的精髓至关重要。我身边的中医朋友们也对这套书赞誉有加,他们说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临床实践中的一些古老方剂和诊疗思路,这让我更加期待接下来的阅读体验了。

评分

我一直有个困惑,就是市面上很多关于中医理论的书籍,虽然写得洋洋洒洒,但总觉得有些“空中楼阁”的感觉,不够扎实,缺乏一种根基。这次看到《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尤其是“基础理论”系列,我突然意识到,问题可能就出在我接触到的资料不够“原汁原味”。我了解到,这套丛书是集合了多位专家学者,对重要的古代中医文献进行整理、校勘、注释,这本身就是一项极其艰巨而有意义的工作。能够看到经过这样严谨整理的古籍,我感觉自己终于有了接触到中医“根基”的可能。我期待着能够在这套书中,找到那些最基本、最核心的理论概念是如何被提出的、是如何被一步步论证的。比如,关于“阴阳五行”理论的起源和早期发展,关于“经络学说”的雏形和演变过程等等。这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对于我这样一个希望真正理解中医“是怎么回事”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

评分

我最近偶然翻到了这套《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的介绍,其中关于“运气学”的部分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一直认为,中医理论中的“运气学”是理解疾病发生、发展以及治疗的关键,但其理论体系庞杂,晦涩难懂,常常令人生畏。然而,看到这套丛书中有专门的基础理论系列,并且收录了重要的运气学著作,这让我眼前一亮。我知道,要真正掌握运气学,必须从最原始的文献入手,理解其历史背景和学术演变。这套丛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让我能够跟随古人的智慧,一步步剥茧抽丝,去领悟“运气”与人体健康、疾病之间的微妙联系。想象一下,能够读懂那些曾经影响了无数代医家的经典论述,是不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我相信,通过这套丛书的系统学习,我一定能对运气学有一个更深刻、更透彻的理解,这对于提升我的中医理论水平,甚至是在临床上进行更精准的判断,都将大有裨益。

评分

汪石片可以说是明代一个医学大家了,看看他怎么认识运气学说

评分

中医知识储备,收藏

评分

书的内容很好。

评分

汪石片可以说是明代一个医学大家了,看看他怎么认识运气学说

评分

真好

评分

喜欢,不错。

评分

我本有心志於醫,耐何蒼天違我心!品質優良!

评分

经方很强大,要多学习学习

评分

经方很强大,要多学习学习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