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精編:墨子·孟子·春鞦繁露

李敖精編:墨子·孟子·春鞦繁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敖 編
圖書標籤:
  • 先秦哲學
  • 墨子
  • 孟子
  • 春鞦繁露
  • 李敖
  • 思想文化
  • 古典文獻
  • 中國哲學
  • 百傢爭鳴
  • 文化經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天津古籍齣版社
ISBN:9787552804522
版次:1
商品編碼:12106384
品牌:讀品聯閤(TASTEFUL READING)
包裝:精裝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7-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68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瞭解中國文化精華,從閱讀這套書開始!
200部國學經典名著,30捲全部囊括!
李敖耗時多年親自點評批注!
人生必讀經典,書架必藏良品!

“李敖主編國學精要”係列叢書由自稱“五十年來,五百年內中國白話文寫得好”的國學大師李敖主編,全書共30捲,遴選瞭中國曆史上流傳下來的200部古籍經典名著,從先秦至晚清,哲學、宗教、曆史、文學、科學、藝術……幾乎囊括瞭國學的全部精華。有瞭這部巨著,你可以上下古今,把韆年精華盡收眼底;你可以縱橫左右,把多樣遺産羅列手邊;你可以從古典中尋新義,從舊籍裏找時潮;從深入淺齣的文字裏,瞭解古代的中國和現代的中國。

內容簡介

“李敖主編國學精要14”選錄瞭墨翟的《墨子》、公孫龍的《公孫龍子》、顔之推的《顔氏傢訓》、呂坤的《呻吟語》、孟軻的《孟子》、董仲舒的《春鞦繁露》和韓愈的《韓昌黎集》。《墨子》是闡述墨傢思想的著作。墨子提倡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誌、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公孫龍子》是中國先秦時期名傢的主要代錶公孫龍的重要著作。他以“白馬非馬”論和“離堅白”而著名,這是公孫龍名辨思想的核心內容。《顔氏傢訓》是漢民族曆史上一部內容豐富、體係宏大的傢訓,也是一部學術著作。

作者簡介

李敖(1935.4.25—)

字敖之,祖籍吉林省扶餘縣人,颱灣作傢、中國近代史學者、文化學者、曆史學傢、作傢、時事批評傢。颱灣無黨派人士,曾任颱灣“立法委員”(又稱民意代錶)。其人意誌如鐵、鬥誌昂揚,活力無限,“以玩世來醒世,用罵世而救世”。因其文筆犀利,批判色彩濃厚,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故自詡為“中國白話文之一的人”,亦被西方傳媒追捧為“中國近代傑齣的批評傢”。著有《北京法源寺》《李敖有話說》《紅色11》《上山·上山·愛》等100多本著作。


目錄

墨子

導讀 / 002

尚賢上 / 003

尚同上 / 008

兼愛上 / 012

兼愛中 / 015

非攻上 / 020

天誌上 / 023

明鬼下 / 030

非命上 / 037

非儒下 / 045

墨經 / 052

一、關於認識論和邏輯思想 / 052

二、關於社會政治倫理思想 / 061

三、關於自然科學思想 / 068

小取 / 120

公孫龍子

導讀 / 128

跡府 / 129

白馬論 / 138

指物論 / 145

通變論 / 151

堅白論 / 162

名實論 / 170

顔氏傢訓

導讀 / 176

捲第一 / 177

序緻第一 / 177

教子第二 / 179

兄弟第三 / 185

後娶第四 / 187

治傢第五 / 190

呻吟語

導讀 / 196

捲一 / 197

性命 / 197

存心 / 201

倫理 / 214

談道 / 222

捲二 / 247

修身 / 247

問學 / 279

孟子

導讀 / 294

梁惠王 / 295

論王道及製民之産章 / 295

論湯放桀武王伐紂章 / 304

公孫醜 / 306

論不動心及浩然之氣章 / 306

滕文公 / 312

論治國及井田章 / 312

許行章 / 316

萬章 / 325

論禪讓章 / 325

告子 / 330

論性章 / 330

盡心上 / 336

論存心養性及萬物皆備於我章 / 336

盡心下 / 338

論民為貴章 / 338

春鞦繁露

導讀 / 342

楚莊王 / 343

玉杯 / 347

十指 / 352

重政 / 355

深察名號 / 359

五行之義 / 372

五行相勝 / 375

董仲舒舉賢良對策一 / 380

〔附〕漢武帝策賢良文學之士製一 / 388

董仲舒舉賢良對策二 / 391

〔附〕漢武帝策賢良文學之士製二 / 397

董仲舒舉賢良對策三 / 400

〔附〕漢武帝策賢良文學之士製三 / 409

韓昌黎集

導讀 / 412

第一捲?賦、雜著 / 413

感二鳥賦 / 413

復誌賦 / 416

閔己賦 / 420

彆知賦 / 421

原道 / 423

原性 / 429

原毀 / 432

原人 / 434

原鬼 / 435

行難 / 437

對禹問 / 439

雜說四首 / 440

讀荀 / 443

讀《鶡冠子》 / 444

讀《儀禮》 / 445

讀《墨子》 / 446

獲麟解 / 447

師說 / 448

進學解 / 451

本政 / 455

守戒 / 456

圬者王承福傳 / 458

五箴五首 / 460

後漢三賢贊三首 / 462

諱辯 / 463

訟風伯 / 466

伯夷頌 / 467

第二捲?雜著、書、啓 / 469

子産不毀鄉校頌 / 469

釋言 / 470

愛直贈李君房彆 / 473

張中丞傳後敘 / 474

河中府連理木頌 / 479

汴州東西水門記 / 480

燕喜亭記 / 482

徐泗豪三州節度掌書記廳石記 / 484

畫記 / 485

藍田縣丞廳壁記 / 487

新修滕王閣記 / 489

科鬥書後記 / 491

鄆州溪堂詩 / 493

貓相乳 / 496

進士策問十三首 / 497

爭臣論 / 503

改葬服議 / 506

省試學生代齋郎議 / 509

禘祫議 / 511

省試顔子不貳過論 / 516

與李秘書論小功不稅書 / 517

太學生何蕃傳 / 519

答張籍書 / 522

重答張籍書 / 524

與孟東野書 / 527

答竇秀纔書 / 529

上李尚書書 / 530

賀徐州張僕射白兔書 / 531

上兵部李侍郎書 / 532

答尉遲生書 / 534

答楊子書 / 535

上襄陽於相公書 / 536

上鄭尚書相公啓 / 538

上留守鄭相公啓 / 539


精彩書摘

性命

正命者,完卻正理,全卻初氣,未嘗以我害之,雖桎梏而死,不害其為正命。若初氣鑿喪,正理不完,即正寢告終,恐非正命也。

德性以收斂沉著為第一,收斂沉著中,又以精明平易為第一大段。收斂沉著人,怕含糊,怕深險。淺浮子雖光明洞達,非蓄德之器也。

或問:“人將死而見鬼神,真耶?幻耶?”曰:“人寤則為真見,夢則為妄見。魂遊而不附體,故隨所之而見物,此外妄也;神與心離閤而不安定,故隨所交而成景,此內妄也。故至人無夢,愚人無夢,無妄念也。人之將死如夢然,魂飛揚而神亂於目,氣浮散而邪客於心,故所見皆妄,非真有也。或有將死而見人拘係者,尤妄也。異端之語,入人骨髓,將死而懼,故常若有見。若死必有召之者,則牛羊蚊蟻之死,果亦有召之者耶?大抵草木之生枯,土石之凝散,人與眾動之死生、始終、有無,隻是一理,更無他說。萬一有之,亦怪異也。”

氣,無終盡之時;形,無不毀之理。

真機真味,要涵蓄,休點破,其妙無窮,不可言喻,所以聖人無言。一犯口頰,窮年說不盡。又離披澆灕,無一些咀嚼處矣。

性分不可使虧欠,故其取數也常多。曰窮理,曰盡性,曰達天,曰入神,曰緻廣大、極高明。情欲不可使贏餘,故其取數也常少。曰謹言,曰慎行,曰約己,曰清心,曰節飲食、寡嗜欲。

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資質;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資質;聰明纔辯,是第三等資質。

六閤原是個情世界,故萬物以之相苦樂,而至人聖人不與焉。

凡人光明博大,渾厚含蓄,是天地之氣。溫煦和平,是陽春之氣。寬縱任物,是長夏之氣。嚴凝斂約,喜刑好殺,是鞦之氣。沉藏固嗇,是鼕之氣。暴怒,是震雷之氣。狂肆,是疾風之氣。昏惑,是霾霧之氣。隱恨留連,是積陰之氣。從容溫潤,是和風甘雨之氣。聰明洞達,是青天朗月之氣。有所鍾者,必有所似。

先天之氣,發泄處不過毫厘;後天之氣,擴充之,必極分量。其實分量極處,原是毫厘中有底,若毫厘中閤下原無,便是一些增不去。萬物之形色纔情,種種可驗也。

蝸藏於殼,烈日經年而不枯,必有所以不枯者在也,此之謂以神用先天造物命脈處。

蘭以火而香,亦以火而滅。膏以火而明,亦以火而竭。炮以火而聲,亦以火而泄。陰者所以存也,陽者所以亡也,豈獨聲色氣味然哉!世知鬱者之為足,是謂萬年之燭。

火性發揚,水性流動,木性條暢,金性堅剛,土性重厚,其生物也亦然。

一則見性,兩則生情。人未有偶而能靜者,物未有偶而無聲者。

聲無形色,寄之於器。火無體質,寄之於薪。色無著落,寄之草木。故五行惟火無體,而用不窮。

人之念頭,與氣血同為消長。四十以前,是個“進心”,識見未定,而敢於有為。四十以後,是個“定心”,識見既定,而事有酌量。六十以後,是個“退心”,見識雖真,而精力不振。未必人人皆此,而此其大凡也。古者四十仕,六十、七十緻仕,蓋審之矣!人亦有少年退縮不任事,厭厭若泉下人者。亦有衰年狂躁,妄動喜事者。皆非常理。若乃以見事風生之少年為任事,以念頭灰冷之衰夫為老成,則誤矣。鄧禹沉毅,馬援矍鑠,古誠有之,豈多得哉?

命本在天,君子之命在我,小人之命亦在我。君子以義處命,不以其道得之不處,命不足道也。小人以欲犯命,不可得而必欲得之,命不肯受也。但君子謂命在我,得天命之本然;小人謂命在我,幸氣數之或然。是以君子之心常泰,小人之心常勞。

性者,理氣之總名,無不善之理,無皆善之氣。論“性善”者,純以理言也,論“性惡”與“善惡混”者,兼氣而言也。故經傳言性,各各不同,惟孔子無病。

氣、習,學者之二障也。仁者與義者相非,禮者與信者相左,皆氣質障也。高髻而笑低髽,長裾而譏短袂,皆習見障也。大道明,率天下氣質而歸之,即不能歸,不敢以所偏者病人矣;王製一,齊天下趨嚮而同之,即不能同,不敢以所狃者病人矣。哀哉!茲誰任之?

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歸之,發膚還父母之初,無些毀傷,親之孝子也。天全而生之,人全而歸之,心性還天之初,無些缺欠,天之孝子也。

虞廷不專言性善,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或曰:“人心非性。”曰:“非性可矣,亦是陰陽五行化生否?”六經不專言性善,曰:“惟皇上帝,降衷下民,厥有恒性。”又曰:“天生蒸民,有欲無主乃亂。”孔子不專言性善,曰:“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又曰:“性相近也,惟上智與下愚不移。”纔說相近,便不是一個。相遠從相近起腳。子思不專言性善,曰:“修道之謂教。”性皆善矣,道鬍可修?孟子不專言性善,曰:“聲色、臭味、安佚,性也。”或曰:“這性是好性。”曰:“好性如何君子不謂?”又曰:“動心忍性。”善性豈可忍乎?犬之性,牛之性,豈非性乎?犬、牛之性,亦仁、義、禮、智、信之性乎?細推之,犬之性猶犬之性,牛之性猶牛之性乎?周茂叔不專言性善,曰:“五性相感,而善惡分,萬事齣矣。”又曰:“幾善惡。”程伯淳不專言性善,曰:“惡亦不可不謂之性。”大抵言性善者,主義理而不言氣質,蓋自孟子之摺諸傢始。後來諸儒遂主此說,而不敢異同,是未觀於天地萬物之情也。義理固是天賦,氣質亦豈人為哉?無論眾人,即堯、舜、禹、湯、文、武、周、孔,豈是一樣氣質哉?愚僭為之說曰:“義理之性,有善無惡;氣質之性,有善有惡。”氣質亦天命於人,而與生俱生者,不謂之性可乎?程子雲:“論性不論氣不備,論氣不論性不明。”將性氣分作兩項,便不透徹。張子以善為天地之性,清濁純駁,為氣質之性,似覺支離。其實,天地隻是一個氣,理在氣之中,賦於萬物,方以性言。故性字從生從心,言有生之心也。設使沒有氣質,隻是一個德性,人人都是生知聖人,韆古聖賢韆言萬語,教化刑名,都是多瞭底,何所苦而如此乎?這都是降伏氣質,扶持德性。立案於此,俟韆百世之後駁之。

性,一母而五子。五性者,一性之子也。情者,五性之子也。一性靜,靜者陰;五性動,動者陽。性本渾淪,至靜不動,故曰:“人生而靜,天之性也。”纔說性,便已不是性矣。此一性之說也。

宋儒有功於孟子,隻是補齣個氣質之性來,省多少口吻。



《中國古代哲學經典精讀:墨子、孟子、董仲舒》 一、 核心理念與價值 本書精選中國古代思想史上的三座高峰——墨子、孟子以及董仲舒的思想精華,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深入理解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的便捷且係統的入門途徑。這三位先哲,雖然所處時代、所倡學派各不相同,但他們共同塑造瞭中國思想的根基,其提齣的理念至今仍對我們的社會、倫理、政治觀念産生著深遠的影響。本書並非對原著的簡單羅列,而是通過精心的編選和細緻的解讀,力求勾勒齣他們思想發展的脈絡,揭示其核心的價值取嚮,並探討其在不同曆史語境下的意義與現代啓示。 墨子的“兼愛非攻”是其思想體係的基石,它挑戰瞭當時以親疏遠近為親的血緣宗法觀念,倡導一種普遍的、無差彆的愛,並由此推導齣反對不義戰爭的立場。這種超越個體與小群體利益的博愛精神,在任何時代都具有獨特的價值。孟子則繼承並發展瞭孔子的“仁”學,將“性善論”作為其仁政思想的理論前提,強調人固有的善性,主張君主應以“仁德”治國,關注民生,這構成瞭中國古代政治哲學的核心命題之一。而董仲舒,作為漢代儒學集大成者,他將陰陽五行學說與儒傢思想相結閤,構建瞭一套影響深遠的“天人關係”學說,並以此為政治統治提供理論依據,奠定瞭儒傢在中國曆史上的正統地位。 本書的核心價值在於,它幫助讀者跨越古今的鴻溝,直接對話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傢,理解他們是如何在各自所處的時代背景下,對人類生存的根本問題——如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如何構建理想社會、如何認識自身與宇宙的關係——進行深刻的思考和探索。通過對這三位哲人的思想進行Comparative Study,讀者可以更清晰地看到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多樣性與統一性,理解不同學派之間的對話與衝突,以及最終形成主流思想的演變過程。 二、 思想傢與代錶作選編 1. 墨子及其“兼愛非攻” 墨子,名翟,戰國初期思想傢,墨傢學派創始人。他所處的時代,諸侯爭霸,戰亂頻仍,民不聊生。墨子在這樣的背景下,提齣瞭以“兼愛”為核心,“非攻”為實踐的學說。 兼愛: 墨子認為,天下之所以亂,皆因“不相愛”,即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缺乏普遍的關愛。他主張“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傢,若視其傢;視人之身,若視其身”,這種“泛愛”、“均愛”,不分親疏、貴賤、遠近,是解決社會矛盾、實現天下太平的根本。本書將精選《墨子》中的《兼愛》、《非攻》、《大取》、《小取》等篇章,重點梳理“兼愛”的邏輯推演,從“利”的角度論證其必要性,並考察其在當時社會環境下所麵臨的挑戰。 非攻: “兼愛”自然導嚮“非攻”。墨子堅決反對侵略性的戰爭,認為“攻”是“暴”,是“殘”,是“大亂”。他不僅在理論上批判戰爭的非正義性,還在實踐中身體力行,組織弟子進行守城技術的研究,以阻止侵略者的入侵。本書將深入分析墨子“非攻”的論據,探討其“事”與“義”的辯證關係,以及墨傢在當時如何以實際行動踐行其和平理念。 2. 孟子及其“性善論”與“仁政” 孟子,名軻,戰國中期思想傢,儒傢學派的代錶人物,被尊為“亞聖”。他繼承孔子“仁”的學說,並將其發展到新的高度。 性善論: 孟子認為,“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關鍵在於人皆有“四端”——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這四端是仁、義、禮、智的萌芽,證明瞭人的天性本善。本書將詳細解讀《孟子上》中的“告子章”、“公孫醜章”等,闡釋“性善論”的核心論點,並與告子的“性無善無不善”進行對比,凸顯孟子思想的獨特性。 仁政: 基於“性善論”,孟子提齣瞭“仁政”的政治主張。他認為,君主應當以“仁德”治國,重視民生,減輕賦稅,推行教化,從而贏得民心,實現長治久安。本書將精選《孟子》中的《梁惠王章》、《公孫醜章》、《滕文公章》等,深入剖析孟子的“民本”思想,如“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以及他關於“王道”與“霸道”的區分,揭示其政治哲學的理想與現實的考量。 3. 董仲舒及其“天人關係”學說 董仲舒,西漢思想傢,漢武帝時期獨尊儒術的倡導者。他將先秦的儒學與陰陽五行學說相結閤,構建瞭一套龐大而影響深遠的思想體係。 “天人感應”: 董仲舒認為,天與人是相互感應的,天道的運行影響著人世間的吉凶禍福,而人君的行為也會招緻上天的警示。他利用陰陽五行學說,解釋天象變化與人事之間的聯係,以此來規範君主的統治行為,並強化皇權的閤法性。本書將重點選取《春鞦繁露》中的《王道》、《養生》、《郊祭》等篇章,闡述“天人感應”的學說體係,分析其如何將儒傢思想與政治實踐相結閤。 “大一統”與“三綱五常”: 董仲舒提倡“罷黜百傢,獨尊儒術”,為漢朝的政治統一和思想統一奠定瞭基礎。他提齣的“三綱五常”(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仁、義、禮、智、信)成為後世社會倫理和道德規範的核心,深刻影響瞭中國社會的結構和價值體係。本書將梳理董仲舒如何通過對儒傢經典的重新詮釋,將“仁”和“禮”擴展為適用於整個社會的道德準則,並探討其“大一統”思想的政治意義。 三、 編選與解讀的特色 本書的編選並非僅僅收集各傢學說的片段,而是力求按照邏輯綫索,將分散的思想精華組織起來,使其能夠連貫地呈現齣每位思想傢的核心觀點和論證過程。 精選與提煉: 針對原著的篇幅浩瀚,本書進行瞭嚴格的精選,剔除冗餘、重復或與其他核心觀點關聯不大的部分,聚焦於最能代錶該思想傢思想精髓的論述。選取的段落力求經典、深刻,能夠引發讀者的思考。 係統性解讀: 對於每一位思想傢的思想,本書都提供瞭係統的解讀。這包括: 背景介紹: 簡要介紹思想傢所處的曆史時期、社會背景以及其思想産生的動因。 核心概念解析: 深入闡釋墨子的“兼愛非攻”、孟子的“性善論”與“仁政”、董仲舒的“天人關係”與“三綱五常”等核心概念的含義、邏輯推演及其理論依據。 思想脈絡梳理: 勾勒齣每位思想傢思想發展的內在邏輯和重要轉摺點。 與其他學派的對話: 在適當的地方,會點明這些思想如何迴應、批判或吸收瞭當時其他學派的觀點,例如孟子與告子的辯論,董仲舒對諸子百傢的批判與融閤。 現代價值的探討: 嘗試挖掘這些古老思想在當代的意義和啓示,例如“兼愛”對全球和平的意義,“仁政”對現代治理的藉鑒,“三綱五常”在現代社會倫理中的反思等。 語言的現代化處理: 為瞭便於現代讀者理解,本書在保留原文精神的基礎上,會對其進行一定的語言現代化處理,使得古奧的文字變得更加通俗易懂,同時避免過度解讀和篡改原文原意。 四、 讀者對象與閱讀價值 本書適閤以下讀者: 對中國古代哲學思想感興趣的初學者: 本書提供瞭一個係統、權威的入門途徑,能夠幫助讀者快速建立起對中國古代哲學史的基本認知。 哲學、曆史、國學等相關專業的研究者: 本書的精選與解讀,可以作為研究的參考和起點,為深入研究提供便利。 希望提升自身人文素養的廣大讀者: 閱讀經典,是涵養人文精神、提升思想境界的有效途徑。本書精選的思想,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理解它們,有助於更深刻地理解中國文化和民族精神。 通過閱讀本書,您將能夠: 掌握中國古代思想史上的關鍵人物及其核心思想。 理解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邏輯深度與思想魅力。 反思現代社會麵臨的諸多問題,並從中汲取智慧。 提升自身的思辨能力和人文素養。 《中國古代哲學經典精讀:墨子、孟子、董仲舒》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思想之旅,它邀請您走進中國古代先哲的精神世界,感受他們思想的光輝,體悟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

用戶評價

評分

坦率地說,閱讀這類經典選本時,我最擔心的就是“精編”二字是否意味著為瞭迎閤大眾口味而犧牲瞭原著的精髓。然而,這部作品成功地避免瞭這種陷阱。它沒有用大量冗餘的現代注釋和白話翻譯來稀釋古文的力量,而是更多地依賴於原文的精準選取和恰當的上下文安排,讓古人的原意以最純粹的麵貌呈現。這要求讀者必須調動起自己全部的解讀能力,去直麵那些充滿韻律感和力量感的句子,去體會那些一字韆金的哲學命題。這種對讀者智識投入的尊重,是真正優秀的學術普及讀物所應具備的品質。它沒有將我們視為需要被喂養的初學者,而是邀請我們成為知識的共同探索者。讀罷全書,留下的不僅是對古代哲學的理解,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重塑,它提醒著我們,在信息爆炸的當下,迴歸經典、沉潛思考的價值,是任何新潮理論都無法替代的。

評分

這部書的裝幀設計真是深得我心,拿到手裏就感覺沉甸甸的,紙張的質感非常好,油墨印刷清晰又不刺眼,即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封麵設計上,雖然我個人對“精編”這個詞匯有時會抱持一絲警惕,但這次的排版和字體選擇卻透露齣一種古典的厚重感,這很契閤所選篇目的思想深度。書的開本適中,便於攜帶和翻閱,內頁的留白也處理得恰到好處,讓人在閱讀晦澀的古代哲學文本時,不至於感到壓迫。初翻目錄時,就能感受到編者在選材上的用心,似乎是在努力搭建一個清晰的邏輯脈絡,將墨傢、儒傢(孟子部分)以及漢代經學(《春鞦繁露》)這三塊看似獨立卻又相互關聯的思想碎片巧妙地串聯起來,這本身就構成瞭一種閱讀的期待。我特彆欣賞那種能將嚴肅的學術內容以如此精緻的實體形式呈現齣來的齣版態度,它讓閱讀行為本身變成瞭一種儀式,而不是簡單的信息獲取。這種對閱讀體驗的重視,足以讓任何愛書之人駐足欣賞,即使內容尚未深入,單憑這外在的體麵,也已值迴票價。

評分

如果說墨傢和孟子代錶瞭先秦思潮的激蕩與衝突,那麼《春鞦繁露》的加入,則像是一座橋梁,將我們從戰國百傢爭鳴的混沌中,拉入瞭漢代帝國意識形態的構建現場。這部著作的價值,在於它揭示瞭“儒學”是如何被官方化、係統化,並最終融入國傢治理邏輯的全過程。我對其中關於“天道感應”和“君權神授”的論述尤為感興趣,這部分內容清晰地展現瞭古代知識分子如何在維護社會秩序的宏大敘事下,對權力進行微妙的製衡與閤理化。它不再是純粹的道德說教,而是上升到瞭宇宙觀和政治哲學的層麵。閱讀這部分時,我仿佛能看到當時的士大夫們如何殫精竭慮,試圖在“德治”與“法製”之間尋找到一個能讓龐大帝國穩定運行的理論支點。這種從個體道德實踐到國傢意識形態建構的演變路徑,是理解中國政治文化基因的關鍵一環,書中對這一轉摺點的描摹,細緻入微,令人贊嘆。

評分

這部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在文本梳理和段落間的過渡處理上所體現齣的匠心獨運。通常,將不同時代、不同學派的思想匯集成冊,最怕的就是邏輯上的跳躍和風格上的雜糅,讀起來像一鍋煮得太久的亂燉。然而,此處的編排卻顯得格外有章法,仿佛有一條無形的綫索貫穿始終,引領著讀者的心緒。例如,墨傢的注重實際功利與孟子的推崇道德理想之間的張力,在被放在特定篇章順序後,竟産生瞭一種微妙的互補性,使得讀者更容易理解“仁義”與“效率”在中國早期思想光譜中的不同位置。這種高超的編排技巧,使得原本可能顯得晦澀難懂的古代典籍,變得相對平易近見,極大地降低瞭入門的門檻,卻絲毫不犧牲其思想的密度。這錶明編者不僅僅是文本的整理者,更是思想的導覽者,深諳如何引導現代讀者高效地進入古代思想的核心地帶,令人佩服其對文本結構的駕馭能力。

評分

閱讀這本“精編”的過程,更像是一場穿梭於古代思想迷宮的探險,它要求讀者不僅要有耐心,更要有足夠的曆史同理心去理解那些語境早已變遷的論辯。我發現,墨子的那些“非攻”、“尚賢”的主張,在今天這個全球化衝突頻發的時代,非但沒有過時,反而以一種近乎尖銳的姿態刺痛著現代社會的麻木。而孟子的“性善論”與現實中種種人性之惡的悖論,則引發瞭我長久的沉思——是環境使然,還是本性被壓抑?編者在引述這些經典時,似乎刻意保持瞭一種剋製,沒有過度地進行現代詮釋,這反而為讀者留下瞭廣闊的解讀空間,使得每一次重讀都能有新的體悟。這種原汁原味的呈現,雖然對閱讀者的基礎知識有一定要求,但正是這種挑戰性,成就瞭閱讀的深度,讓人感覺自己並非在被動接受知識灌輸,而是在與先賢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艱難對話,體會那種思想交鋒的快感。

評分

國學典籍,李敖主編,裝訂不錯,值得收藏

評分

還可以。發貨很快。好評

評分

東西收到瞭,非常好。京東的服務也很好!

評分

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

京東活動299隻要99就買瞭哈哈

評分

好....

評分

非常棒!性價比不錯。下次還會來。

評分

可以的,質量,速度都很棒哈。

評分

書的質量很好,我看著像正版。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