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精编:墨子·孟子·春秋繁露

李敖精编:墨子·孟子·春秋繁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敖 编
图书标签:
  • 先秦哲学
  • 墨子
  • 孟子
  • 春秋繁露
  • 李敖
  • 思想文化
  • 古典文献
  • 中国哲学
  • 百家争鸣
  • 文化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天津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52804522
版次:1
商品编码:12106384
品牌:读品联合(TASTEFUL READING)
包装:精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68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了解中国文化精华,从阅读这套书开始!
200部国学经典名著,30卷全部囊括!
李敖耗时多年亲自点评批注!
人生必读经典,书架必藏良品!

“李敖主编国学精要”系列丛书由自称“五十年来,五百年内中国白话文写得好”的国学大师李敖主编,全书共30卷,遴选了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200部古籍经典名著,从先秦至晚清,哲学、宗教、历史、文学、科学、艺术……几乎囊括了国学的全部精华。有了这部巨著,你可以上下古今,把千年精华尽收眼底;你可以纵横左右,把多样遗产罗列手边;你可以从古典中寻新义,从旧籍里找时潮;从深入浅出的文字里,了解古代的中国和现代的中国。

内容简介

“李敖主编国学精要14”选录了墨翟的《墨子》、公孙龙的《公孙龙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吕坤的《呻吟语》、孟轲的《孟子》、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和韩愈的《韩昌黎集》。《墨子》是阐述墨家思想的著作。墨子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公孙龙子》是中国先秦时期名家的主要代表公孙龙的重要著作。他以“白马非马”论和“离坚白”而著名,这是公孙龙名辨思想的核心内容。《颜氏家训》是汉民族历史上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

作者简介

李敖(1935.4.25—)

字敖之,祖籍吉林省扶余县人,台湾作家、中国近代史学者、文化学者、历史学家、作家、时事批评家。台湾无党派人士,曾任台湾“立法委员”(又称民意代表)。其人意志如铁、斗志昂扬,活力无限,“以玩世来醒世,用骂世而救世”。因其文笔犀利,批判色彩浓厚,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故自诩为“中国白话文之一的人”,亦被西方传媒追捧为“中国近代杰出的批评家”。著有《北京法源寺》《李敖有话说》《红色11》《上山·上山·爱》等100多本著作。


目录

墨子

导读 / 002

尚贤上 / 003

尚同上 / 008

兼爱上 / 012

兼爱中 / 015

非攻上 / 020

天志上 / 023

明鬼下 / 030

非命上 / 037

非儒下 / 045

墨经 / 052

一、关于认识论和逻辑思想 / 052

二、关于社会政治伦理思想 / 061

三、关于自然科学思想 / 068

小取 / 120

公孙龙子

导读 / 128

迹府 / 129

白马论 / 138

指物论 / 145

通变论 / 151

坚白论 / 162

名实论 / 170

颜氏家训

导读 / 176

卷第一 / 177

序致第一 / 177

教子第二 / 179

兄弟第三 / 185

后娶第四 / 187

治家第五 / 190

呻吟语

导读 / 196

卷一 / 197

性命 / 197

存心 / 201

伦理 / 214

谈道 / 222

卷二 / 247

修身 / 247

问学 / 279

孟子

导读 / 294

梁惠王 / 295

论王道及制民之产章 / 295

论汤放桀武王伐纣章 / 304

公孙丑 / 306

论不动心及浩然之气章 / 306

滕文公 / 312

论治国及井田章 / 312

许行章 / 316

万章 / 325

论禅让章 / 325

告子 / 330

论性章 / 330

尽心上 / 336

论存心养性及万物皆备于我章 / 336

尽心下 / 338

论民为贵章 / 338

春秋繁露

导读 / 342

楚庄王 / 343

玉杯 / 347

十指 / 352

重政 / 355

深察名号 / 359

五行之义 / 372

五行相胜 / 375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一 / 380

〔附〕汉武帝策贤良文学之士制一 / 388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二 / 391

〔附〕汉武帝策贤良文学之士制二 / 397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三 / 400

〔附〕汉武帝策贤良文学之士制三 / 409

韩昌黎集

导读 / 412

第一卷?赋、杂著 / 413

感二鸟赋 / 413

复志赋 / 416

闵己赋 / 420

别知赋 / 421

原道 / 423

原性 / 429

原毁 / 432

原人 / 434

原鬼 / 435

行难 / 437

对禹问 / 439

杂说四首 / 440

读荀 / 443

读《鹖冠子》 / 444

读《仪礼》 / 445

读《墨子》 / 446

获麟解 / 447

师说 / 448

进学解 / 451

本政 / 455

守戒 / 456

圬者王承福传 / 458

五箴五首 / 460

后汉三贤赞三首 / 462

讳辩 / 463

讼风伯 / 466

伯夷颂 / 467

第二卷?杂著、书、启 / 469

子产不毁乡校颂 / 469

释言 / 470

爱直赠李君房别 / 473

张中丞传后叙 / 474

河中府连理木颂 / 479

汴州东西水门记 / 480

燕喜亭记 / 482

徐泗豪三州节度掌书记厅石记 / 484

画记 / 485

蓝田县丞厅壁记 / 487

新修滕王阁记 / 489

科斗书后记 / 491

郓州溪堂诗 / 493

猫相乳 / 496

进士策问十三首 / 497

争臣论 / 503

改葬服议 / 506

省试学生代斋郎议 / 509

禘祫议 / 511

省试颜子不贰过论 / 516

与李秘书论小功不税书 / 517

太学生何蕃传 / 519

答张籍书 / 522

重答张籍书 / 524

与孟东野书 / 527

答窦秀才书 / 529

上李尚书书 / 530

贺徐州张仆射白兔书 / 531

上兵部李侍郎书 / 532

答尉迟生书 / 534

答杨子书 / 535

上襄阳于相公书 / 536

上郑尚书相公启 / 538

上留守郑相公启 / 539


精彩书摘

性命

正命者,完却正理,全却初气,未尝以我害之,虽桎梏而死,不害其为正命。若初气凿丧,正理不完,即正寝告终,恐非正命也。

德性以收敛沉着为第一,收敛沉着中,又以精明平易为第一大段。收敛沉着人,怕含糊,怕深险。浅浮子虽光明洞达,非蓄德之器也。

或问:“人将死而见鬼神,真耶?幻耶?”曰:“人寤则为真见,梦则为妄见。魂游而不附体,故随所之而见物,此外妄也;神与心离合而不安定,故随所交而成景,此内妄也。故至人无梦,愚人无梦,无妄念也。人之将死如梦然,魂飞扬而神乱于目,气浮散而邪客于心,故所见皆妄,非真有也。或有将死而见人拘系者,尤妄也。异端之语,入人骨髓,将死而惧,故常若有见。若死必有召之者,则牛羊蚊蚁之死,果亦有召之者耶?大抵草木之生枯,土石之凝散,人与众动之死生、始终、有无,只是一理,更无他说。万一有之,亦怪异也。”

气,无终尽之时;形,无不毁之理。

真机真味,要涵蓄,休点破,其妙无穷,不可言喻,所以圣人无言。一犯口颊,穷年说不尽。又离披浇漓,无一些咀嚼处矣。

性分不可使亏欠,故其取数也常多。曰穷理,曰尽性,曰达天,曰入神,曰致广大、极高明。情欲不可使赢余,故其取数也常少。曰谨言,曰慎行,曰约己,曰清心,曰节饮食、寡嗜欲。

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

六合原是个情世界,故万物以之相苦乐,而至人圣人不与焉。

凡人光明博大,浑厚含蓄,是天地之气。温煦和平,是阳春之气。宽纵任物,是长夏之气。严凝敛约,喜刑好杀,是秋之气。沉藏固啬,是冬之气。暴怒,是震雷之气。狂肆,是疾风之气。昏惑,是霾雾之气。隐恨留连,是积阴之气。从容温润,是和风甘雨之气。聪明洞达,是青天朗月之气。有所钟者,必有所似。

先天之气,发泄处不过毫厘;后天之气,扩充之,必极分量。其实分量极处,原是毫厘中有底,若毫厘中合下原无,便是一些增不去。万物之形色才情,种种可验也。

蜗藏于壳,烈日经年而不枯,必有所以不枯者在也,此之谓以神用先天造物命脉处。

兰以火而香,亦以火而灭。膏以火而明,亦以火而竭。炮以火而声,亦以火而泄。阴者所以存也,阳者所以亡也,岂独声色气味然哉!世知郁者之为足,是谓万年之烛。

火性发扬,水性流动,木性条畅,金性坚刚,土性重厚,其生物也亦然。

一则见性,两则生情。人未有偶而能静者,物未有偶而无声者。

声无形色,寄之于器。火无体质,寄之于薪。色无着落,寄之草木。故五行惟火无体,而用不穷。

人之念头,与气血同为消长。四十以前,是个“进心”,识见未定,而敢于有为。四十以后,是个“定心”,识见既定,而事有酌量。六十以后,是个“退心”,见识虽真,而精力不振。未必人人皆此,而此其大凡也。古者四十仕,六十、七十致仕,盖审之矣!人亦有少年退缩不任事,厌厌若泉下人者。亦有衰年狂躁,妄动喜事者。皆非常理。若乃以见事风生之少年为任事,以念头灰冷之衰夫为老成,则误矣。邓禹沉毅,马援矍铄,古诚有之,岂多得哉?

命本在天,君子之命在我,小人之命亦在我。君子以义处命,不以其道得之不处,命不足道也。小人以欲犯命,不可得而必欲得之,命不肯受也。但君子谓命在我,得天命之本然;小人谓命在我,幸气数之或然。是以君子之心常泰,小人之心常劳。

性者,理气之总名,无不善之理,无皆善之气。论“性善”者,纯以理言也,论“性恶”与“善恶混”者,兼气而言也。故经传言性,各各不同,惟孔子无病。

气、习,学者之二障也。仁者与义者相非,礼者与信者相左,皆气质障也。高髻而笑低髽,长裾而讥短袂,皆习见障也。大道明,率天下气质而归之,即不能归,不敢以所偏者病人矣;王制一,齐天下趋向而同之,即不能同,不敢以所狃者病人矣。哀哉!兹谁任之?

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发肤还父母之初,无些毁伤,亲之孝子也。天全而生之,人全而归之,心性还天之初,无些缺欠,天之孝子也。

虞廷不专言性善,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或曰:“人心非性。”曰:“非性可矣,亦是阴阳五行化生否?”六经不专言性善,曰:“惟皇上帝,降衷下民,厥有恒性。”又曰:“天生蒸民,有欲无主乃乱。”孔子不专言性善,曰:“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又曰:“性相近也,惟上智与下愚不移。”才说相近,便不是一个。相远从相近起脚。子思不专言性善,曰:“修道之谓教。”性皆善矣,道胡可修?孟子不专言性善,曰:“声色、臭味、安佚,性也。”或曰:“这性是好性。”曰:“好性如何君子不谓?”又曰:“动心忍性。”善性岂可忍乎?犬之性,牛之性,岂非性乎?犬、牛之性,亦仁、义、礼、智、信之性乎?细推之,犬之性犹犬之性,牛之性犹牛之性乎?周茂叔不专言性善,曰:“五性相感,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又曰:“几善恶。”程伯淳不专言性善,曰:“恶亦不可不谓之性。”大抵言性善者,主义理而不言气质,盖自孟子之折诸家始。后来诸儒遂主此说,而不敢异同,是未观于天地万物之情也。义理固是天赋,气质亦岂人为哉?无论众人,即尧、舜、禹、汤、文、武、周、孔,岂是一样气质哉?愚僭为之说曰:“义理之性,有善无恶;气质之性,有善有恶。”气质亦天命于人,而与生俱生者,不谓之性可乎?程子云:“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将性气分作两项,便不透彻。张子以善为天地之性,清浊纯驳,为气质之性,似觉支离。其实,天地只是一个气,理在气之中,赋于万物,方以性言。故性字从生从心,言有生之心也。设使没有气质,只是一个德性,人人都是生知圣人,千古圣贤千言万语,教化刑名,都是多了底,何所苦而如此乎?这都是降伏气质,扶持德性。立案于此,俟千百世之后驳之。

性,一母而五子。五性者,一性之子也。情者,五性之子也。一性静,静者阴;五性动,动者阳。性本浑沦,至静不动,故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才说性,便已不是性矣。此一性之说也。

宋儒有功于孟子,只是补出个气质之性来,省多少口吻。



《中国古代哲学经典精读:墨子、孟子、董仲舒》 一、 核心理念与价值 本书精选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三座高峰——墨子、孟子以及董仲舒的思想精华,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深入理解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便捷且系统的入门途径。这三位先哲,虽然所处时代、所倡学派各不相同,但他们共同塑造了中国思想的根基,其提出的理念至今仍对我们的社会、伦理、政治观念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本书并非对原著的简单罗列,而是通过精心的编选和细致的解读,力求勾勒出他们思想发展的脉络,揭示其核心的价值取向,并探讨其在不同历史语境下的意义与现代启示。 墨子的“兼爱非攻”是其思想体系的基石,它挑战了当时以亲疏远近为亲的血缘宗法观念,倡导一种普遍的、无差别的爱,并由此推导出反对不义战争的立场。这种超越个体与小群体利益的博爱精神,在任何时代都具有独特的价值。孟子则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仁”学,将“性善论”作为其仁政思想的理论前提,强调人固有的善性,主张君主应以“仁德”治国,关注民生,这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核心命题之一。而董仲舒,作为汉代儒学集大成者,他将阴阳五行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构建了一套影响深远的“天人关系”学说,并以此为政治统治提供理论依据,奠定了儒家在中国历史上的正统地位。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帮助读者跨越古今的鸿沟,直接对话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理解他们是如何在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下,对人类生存的根本问题——如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构建理想社会、如何认识自身与宇宙的关系——进行深刻的思考和探索。通过对这三位哲人的思想进行Comparative Study,读者可以更清晰地看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理解不同学派之间的对话与冲突,以及最终形成主流思想的演变过程。 二、 思想家与代表作选编 1. 墨子及其“兼爱非攻” 墨子,名翟,战国初期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他所处的时代,诸侯争霸,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墨子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以“兼爱”为核心,“非攻”为实践的学说。 兼爱: 墨子认为,天下之所以乱,皆因“不相爱”,即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缺乏普遍的关爱。他主张“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种“泛爱”、“均爱”,不分亲疏、贵贱、远近,是解决社会矛盾、实现天下太平的根本。本书将精选《墨子》中的《兼爱》、《非攻》、《大取》、《小取》等篇章,重点梳理“兼爱”的逻辑推演,从“利”的角度论证其必要性,并考察其在当时社会环境下所面临的挑战。 非攻: “兼爱”自然导向“非攻”。墨子坚决反对侵略性的战争,认为“攻”是“暴”,是“残”,是“大乱”。他不仅在理论上批判战争的非正义性,还在实践中身体力行,组织弟子进行守城技术的研究,以阻止侵略者的入侵。本书将深入分析墨子“非攻”的论据,探讨其“事”与“义”的辩证关系,以及墨家在当时如何以实际行动践行其和平理念。 2. 孟子及其“性善论”与“仁政” 孟子,名轲,战国中期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尊为“亚圣”。他继承孔子“仁”的学说,并将其发展到新的高度。 性善论: 孟子认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关键在于人皆有“四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四端是仁、义、礼、智的萌芽,证明了人的天性本善。本书将详细解读《孟子上》中的“告子章”、“公孙丑章”等,阐释“性善论”的核心论点,并与告子的“性无善无不善”进行对比,凸显孟子思想的独特性。 仁政: 基于“性善论”,孟子提出了“仁政”的政治主张。他认为,君主应当以“仁德”治国,重视民生,减轻赋税,推行教化,从而赢得民心,实现长治久安。本书将精选《孟子》中的《梁惠王章》、《公孙丑章》、《滕文公章》等,深入剖析孟子的“民本”思想,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及他关于“王道”与“霸道”的区分,揭示其政治哲学的理想与现实的考量。 3. 董仲舒及其“天人关系”学说 董仲舒,西汉思想家,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的倡导者。他将先秦的儒学与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构建了一套庞大而影响深远的思想体系。 “天人感应”: 董仲舒认为,天与人是相互感应的,天道的运行影响着人世间的吉凶祸福,而人君的行为也会招致上天的警示。他利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天象变化与人事之间的联系,以此来规范君主的统治行为,并强化皇权的合法性。本书将重点选取《春秋繁露》中的《王道》、《养生》、《郊祭》等篇章,阐述“天人感应”的学说体系,分析其如何将儒家思想与政治实践相结合。 “大一统”与“三纲五常”: 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朝的政治统一和思想统一奠定了基础。他提出的“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成为后世社会伦理和道德规范的核心,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的结构和价值体系。本书将梳理董仲舒如何通过对儒家经典的重新诠释,将“仁”和“礼”扩展为适用于整个社会的道德准则,并探讨其“大一统”思想的政治意义。 三、 编选与解读的特色 本书的编选并非仅仅收集各家学说的片段,而是力求按照逻辑线索,将分散的思想精华组织起来,使其能够连贯地呈现出每位思想家的核心观点和论证过程。 精选与提炼: 针对原著的篇幅浩瀚,本书进行了严格的精选,剔除冗余、重复或与其他核心观点关联不大的部分,聚焦于最能代表该思想家思想精髓的论述。选取的段落力求经典、深刻,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 系统性解读: 对于每一位思想家的思想,本书都提供了系统的解读。这包括: 背景介绍: 简要介绍思想家所处的历史时期、社会背景以及其思想产生的动因。 核心概念解析: 深入阐释墨子的“兼爱非攻”、孟子的“性善论”与“仁政”、董仲舒的“天人关系”与“三纲五常”等核心概念的含义、逻辑推演及其理论依据。 思想脉络梳理: 勾勒出每位思想家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和重要转折点。 与其他学派的对话: 在适当的地方,会点明这些思想如何回应、批判或吸收了当时其他学派的观点,例如孟子与告子的辩论,董仲舒对诸子百家的批判与融合。 现代价值的探讨: 尝试挖掘这些古老思想在当代的意义和启示,例如“兼爱”对全球和平的意义,“仁政”对现代治理的借鉴,“三纲五常”在现代社会伦理中的反思等。 语言的现代化处理: 为了便于现代读者理解,本书在保留原文精神的基础上,会对其进行一定的语言现代化处理,使得古奥的文字变得更加通俗易懂,同时避免过度解读和篡改原文原意。 四、 读者对象与阅读价值 本书适合以下读者: 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感兴趣的初学者: 本书提供了一个系统、权威的入门途径,能够帮助读者快速建立起对中国古代哲学史的基本认知。 哲学、历史、国学等相关专业的研究者: 本书的精选与解读,可以作为研究的参考和起点,为深入研究提供便利。 希望提升自身人文素养的广大读者: 阅读经典,是涵养人文精神、提升思想境界的有效途径。本书精选的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它们,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 通过阅读本书,您将能够: 掌握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关键人物及其核心思想。 理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逻辑深度与思想魅力。 反思现代社会面临的诸多问题,并从中汲取智慧。 提升自身的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 《中国古代哲学经典精读:墨子、孟子、董仲舒》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思想之旅,它邀请您走进中国古代先哲的精神世界,感受他们思想的光辉,体悟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

用户评价

评分

这部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在文本梳理和段落间的过渡处理上所体现出的匠心独运。通常,将不同时代、不同学派的思想汇集成册,最怕的就是逻辑上的跳跃和风格上的杂糅,读起来像一锅煮得太久的乱炖。然而,此处的编排却显得格外有章法,仿佛有一条无形的线索贯穿始终,引领着读者的心绪。例如,墨家的注重实际功利与孟子的推崇道德理想之间的张力,在被放在特定篇章顺序后,竟产生了一种微妙的互补性,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仁义”与“效率”在中国早期思想光谱中的不同位置。这种高超的编排技巧,使得原本可能显得晦涩难懂的古代典籍,变得相对平易近见,极大地降低了入门的门槛,却丝毫不牺牲其思想的密度。这表明编者不仅仅是文本的整理者,更是思想的导览者,深谙如何引导现代读者高效地进入古代思想的核心地带,令人佩服其对文本结构的驾驭能力。

评分

如果说墨家和孟子代表了先秦思潮的激荡与冲突,那么《春秋繁露》的加入,则像是一座桥梁,将我们从战国百家争鸣的混沌中,拉入了汉代帝国意识形态的构建现场。这部著作的价值,在于它揭示了“儒学”是如何被官方化、系统化,并最终融入国家治理逻辑的全过程。我对其中关于“天道感应”和“君权神授”的论述尤为感兴趣,这部分内容清晰地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如何在维护社会秩序的宏大叙事下,对权力进行微妙的制衡与合理化。它不再是纯粹的道德说教,而是上升到了宇宙观和政治哲学的层面。阅读这部分时,我仿佛能看到当时的士大夫们如何殚精竭虑,试图在“德治”与“法制”之间寻找到一个能让庞大帝国稳定运行的理论支点。这种从个体道德实践到国家意识形态建构的演变路径,是理解中国政治文化基因的关键一环,书中对这一转折点的描摹,细致入微,令人赞叹。

评分

阅读这本“精编”的过程,更像是一场穿梭于古代思想迷宫的探险,它要求读者不仅要有耐心,更要有足够的历史同理心去理解那些语境早已变迁的论辩。我发现,墨子的那些“非攻”、“尚贤”的主张,在今天这个全球化冲突频发的时代,非但没有过时,反而以一种近乎尖锐的姿态刺痛着现代社会的麻木。而孟子的“性善论”与现实中种种人性之恶的悖论,则引发了我长久的沉思——是环境使然,还是本性被压抑?编者在引述这些经典时,似乎刻意保持了一种克制,没有过度地进行现代诠释,这反而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解读空间,使得每一次重读都能有新的体悟。这种原汁原味的呈现,虽然对阅读者的基础知识有一定要求,但正是这种挑战性,成就了阅读的深度,让人感觉自己并非在被动接受知识灌输,而是在与先贤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艰难对话,体会那种思想交锋的快感。

评分

坦率地说,阅读这类经典选本时,我最担心的就是“精编”二字是否意味着为了迎合大众口味而牺牲了原著的精髓。然而,这部作品成功地避免了这种陷阱。它没有用大量冗余的现代注释和白话翻译来稀释古文的力量,而是更多地依赖于原文的精准选取和恰当的上下文安排,让古人的原意以最纯粹的面貌呈现。这要求读者必须调动起自己全部的解读能力,去直面那些充满韵律感和力量感的句子,去体会那些一字千金的哲学命题。这种对读者智识投入的尊重,是真正优秀的学术普及读物所应具备的品质。它没有将我们视为需要被喂养的初学者,而是邀请我们成为知识的共同探索者。读罢全书,留下的不仅是对古代哲学的理解,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重塑,它提醒着我们,在信息爆炸的当下,回归经典、沉潜思考的价值,是任何新潮理论都无法替代的。

评分

这部书的装帧设计真是深得我心,拿到手里就感觉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非常好,油墨印刷清晰又不刺眼,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封面设计上,虽然我个人对“精编”这个词汇有时会抱持一丝警惕,但这次的排版和字体选择却透露出一种古典的厚重感,这很契合所选篇目的思想深度。书的开本适中,便于携带和翻阅,内页的留白也处理得恰到好处,让人在阅读晦涩的古代哲学文本时,不至于感到压迫。初翻目录时,就能感受到编者在选材上的用心,似乎是在努力搭建一个清晰的逻辑脉络,将墨家、儒家(孟子部分)以及汉代经学(《春秋繁露》)这三块看似独立却又相互关联的思想碎片巧妙地串联起来,这本身就构成了一种阅读的期待。我特别欣赏那种能将严肃的学术内容以如此精致的实体形式呈现出来的出版态度,它让阅读行为本身变成了一种仪式,而不是简单的信息获取。这种对阅读体验的重视,足以让任何爱书之人驻足欣赏,即使内容尚未深入,单凭这外在的体面,也已值回票价。

评分

非常不错,物流速度快

评分

真是垃圾!李敖是SB,浪费了这么好的纸张!

评分

最喜欢在京东买书,送货快价格好包装用心。

评分

好厚的大部头,很难啃的感觉。

评分

可以,书挺够分量的,活动的买这种书还是很划算的

评分

除了拆封时候有点异味之外,封面偏软之外,其他都很好。应该是正版无疑。谢谢京东这么优惠的折扣活动。

评分

非常棒!性价比不错。下次还会来。

评分

李敖主编国学古籍精要 精装版(套装共30册)

评分

看到这本书就有一种想买的冲动,这套书收录的东西挺全的,自己看看学习学习,你要的书还是可以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