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co/H3C交换机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第3版)

Cisco/H3C交换机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达 著
图书标签:
  • Cisco
  • H3C
  • 交换机
  • 配置
  • 管理
  • 网络
  • 数据通信
  • 组网
  • 实战
  • 手册
  • 第3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ISBN:9787517048121
版次:3
商品编码:1211516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cisco h3c 交换机 配置 管理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80
字数:14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cisco交换机h3c交换机技术爱好者
  ● 全新操作系统版本,国内首部H3C Comware V7版本著作
  全面采用Cisco、H3C以太网交换机全新的操作系统版本,是国内首部全面采用H3C全新的Comware V7版本的H3C交换机著作。
  ●全面更新,新增大量宝贵经验和示例,内容更专业、更实用
  在全面采用全新版本操作系统和全新产品系列的基础上,结合笔者近几年在视频课程录制和培训中全新积累的实战经验,不仅对本书第二版内容进行了全面更新,还新增了许多宝贵经验介绍和实战示例。
  ● 一本学会Cisco和H3C两大品牌交换机主流功能配置与管理
  全面介绍了Cisco和H3C这两家全球主流网络设备品牌的以太网交换机中的基础及重要功能的相关技术原理和配置与管理方法,并且可以采用对比式方法学习,效果更好。
  ● 通用配置思路分析和配置步骤完美结合,大量示例更易掌握
  每项主要功能配置中都给出了详尽的配置思路分析和Step-by-Step式的步骤详解,从而使复杂的配置一目了然,更方便从全局理解及把握每项功能。书中还有大量分层次的配置示例,不仅可以学会各配置命令的使用方法,更能深入理解不同配置命令之间的相互关联。
  ● 购买本书的读者,王达老师对应的视频课程享3折优惠!!!:

内容简介

  《Cisco/H3C交换机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第3版)》是国内一本以H3C新的ComwareV7版本和Cisco以太网交换机新的IOS15.2.x版本操作系统为平台的H3C和Cisco交换机配置与管理工具图书。
  《Cisco/H3C交换机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第3版)》共19章,全面、系统、深入地介绍了H3C和Cisco园区网以太网交换机中*基础、*重要的技术原理和相关功能配置与管理方法,主要内容包括:H3C和Cisco园区以太网交换机产品选型、ComwareV7和IOS15.2.x操作系统的使用、维护与管理方法,以及以太网端口、以太网通道、以太网链路聚合、交换机堆叠、IRF2、基本VLAN特性(包括静态和各种动态VLAN划分方式)、扩展VLAN特性(包括SuperVLAN、PrivateVLAN等)、VTP、GVRP/MVRP、生成树(包括STP、RSTP、PVST和MSTP等)、ACL技术原理和相关功能应用配置与管理方法。
  《Cisco/H3C交换机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第3版)》既适合读者自学,又可作为培训机构的H3C和Cisco认证培训教材。读者结合《Cisco/H3C交换机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第3版)》配套的超大型实战视频课程学习‘,可取得更佳的学习效果。

作者简介

  王达,著作所获荣誉:
  《Cisco/H3C交换机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第二版):51CTO“年度*受读者喜爱的原创IT图书”;思科中文技术社区“*值得阅读的十大图书”
  《路由器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H3C篇》
  《路由器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H3C篇》等:51CTO“年度读者*喜爱的原创IT图书”
  《网管员必读——超级网管经验谈》(第2版):互动出版网“我*喜爱的技术图书”
  《网络工程师必读——网络工程基础》:51CTO“读者*喜爱技术图书”
  《网管员必读》系列图书:华储网“读者*喜爱的IT图书”称号,等。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三版前言
第一篇 Cisco IOS交换机配置与管理
第1章 Cisco IOS系统园区交换机选型及应用/2
1.1 Cisco Catalyst园区交换机/3
1.2 Catalyst 6800系列交换机/6
1.3 Catalyst 6500/6500-E系列交换机/20
1.4 Catalyst 4900系列交换机/29
1.5 Catalyst 4500-X系列交换机/34
1.6 Catalyst 3850系列交换机/39
1.7 Catalyst 3750-X/3560-X系列交换机/44
1.8 Catalyst 2960-S系列交换机/50
1.9 Catalyst 2960-X系列交换机/53
第2章 Cisco IOS系统的基本使用、维护与管理/57
2.1 IOS系统基础/58
2.2 IOS系统的基本使用/61
2.3 IOS文件系统管理/67
2.4 基础配置/78
2.5 Console本地登录IOS系统/82
2.6 Telnet远程登录IOS系统/86
2.7 系统消息日志配置与管理/90
2.8 IOS系统密码恢复/95
第3章 Cisco IOS系统配置文件和映像管理/99
3.1 IOS映像文件基础/100
3.2 使用TFTP协议复制IOS映像/105
3.3 使用FTP协议复制IOS映像文件/108
3.4 使用RCP协议复制IOS映像文件/111
3.5 从一个堆叠成员复制映像文件到另一个堆叠成员/113
3.6 IOS配置文件基础/114
3.7 通过使用TFTP协议复制IOS配置文件/119
3.8 通过使用FTP协议复制配置文件/120
3.9 使用RCP协议复制配置文件/123
3.10 清除、替换和回滚IOS配置信息/125
3.11 Cisco IOS映像的其他管理/132
第4章 Cisco交换机以太网端口和通道配置与管理/144
4.1 二层以太网端口属性配置与管理/145
4.2 三层接口基本属性配置与管理/152
4.3 接口范围配置/156
4.4 以太网通道配置与管理/159
4.5 以太网通道负载分担配置与管理/170
4.6 以太网通道故障排除/173
第5章 Cisco交换机堆叠配置与管理/183
5.1 交换机的级联/184
5.2 交换机堆叠基础/185
5.3 堆叠基本功能配置与管理/199
5.4 堆叠预备交换机配置与管理/204
5.5 滚动堆叠升级配置与管理/206
第6章 Cisco交换机VLAN配置与管理/208
6.1 VLAN基础/209
6.2 基于端口的静态VLAN划分/214
6.3 普通范围以太网VLAN配置/217
6.4 配置扩展范围VLAN/220
6.5 VLAN Trunk基础/222
6.6 Trunk端口配置与管理/228
6.7 PVLAN基础/240
6.8 PVLAN配置/244
6.9 VMPS基础/251
6.10 VMPS服务器的配置/254
6.11 VMPS客户端的配置/258
6.12 VLAN间路由配置与管理/262
6.13 同网段同VLAN用户间不能互访问的故障排除示例/264
第7章 Cisco交换机VTP配置与管理/268
7.1 VTP基础/269
7.2 VTP配置与管理/276
7.3 通过VTP不能使VLAN配置信息同步的故障排除/284
7.3.1 VLAN配置信息不同步的原因/285
7.3.2 VLAN配置信息不同步故障排除示例/285
第8章 生成树协议基础/289
8.1 理解IEEE 802.1d STP/290
8.2 STP端口状态/300
8.3 理解IEEE 802.1w RSTP/306
8.4 理解PVST、PVST+和Rapid-PVST+/311
8.5 理解IEEE 802.1s MSTP/314
8.6 生成树协议增强功能/321
第9章 Cisco交换机生成树配置与管理/330
9.1 PVST+、Rapid-PVST+模式配置与管理/331
9.2 基于PVST+和Rapid-PVST+模式的负载均衡配置示例/341
9.3 MSTP配置与管理/344
9.4 生成树增强功能配置/354
9.5 PVST+到Rapid-PVST+的迁移配置示例/356
9.6 PVST+到MSTP的迁移配置示例/371
第10章 Cisco交换机ACL配置与管理/379
10.1 ACL基础/380
10.2 IPv4 ACL配置与管理/386
10.3 MAC ACL配置与管理/405
10.3.1 名称型扩展MAC ACL创建/405
10.3.2 应用MAC ACL到二层接口/407
10.4 VACL配置与管理/408
10.4.1 VACL配置指南/408
10.4.2 VACL的创建和删除/409
10.4.3 应用VACL到VLAN中/412
10.4.4 配置VACL日志/413
10.4.5 VACL维护与管理/414
10.4.6 VACL配置示例/414
10.4.7 VLAN间访问控制ACL与VACL配置比较示例/416

第二篇 H3C交换机配置与管理
第11章 H3C园区交换机选型及主要应用/419
11.1 H3C园区以太网交换机概述/420
11.2 S10500系列交换机/421
11.3 S9500E系列交换机/428
11.4 S7600/7600-X系列交换机/437
11.5 S7500E系列交换机/443
11.6 S58系列交换机/451
11.7 S5560-EI系列交换机/462
11.8 S5500-HI系列交换机/466
11.9 S5500-EI系列交换机/469
11.10 S5500-SI系列交换机/473
11.11 S5130-HI系列交换机/476
11.12 S5130-EI系列交换机/478
11.13 S3600V2系列交换机/481
第12章 Comware V7系统使用、维护与管理/486
12.1 ComwareV7基础/487
12.2 认识Comware系统CLI接口/494
12.3 Comware V7命令行视图和命令行格式约定/495
12.4 Comware V7系统CLI帮助系统/496
12.5 Comware V7命令行输入/497
12.6 Comware V7命令行显示/500
12.7 Comware V7用户线/503
12.8 用户角色/504
12.9 配置RBAC/508
12.10 Comware V7系统通过Console口本地登录/517
12.11 Comware V7系统Telnet远程登录/524
12.12 配置通过SSH登录/528
12.13 Comware V7系统Web登录配置/536
第13章 Comware V7文件系统、软件系统和配置文件管理/543
13.1 Comware V7文件系统管理/544
13.2 通过FTP或者TFTP进行文件传输/546
13.2.1 FTP简介/547
13.3 Comware V7软件系统升级/553
13.4 Comware V7配置文件管理/563
第14章 H3C交换机以太网接口和链路聚合配置与管理/571
14.1 以太网端口配置/572
14.2 二层以太网端口属性配置/577
14.2.1 配置端口组/578
14.3 三层以太网接口和子接口配置/583
14.4 端口批量配置/584
14.5 以太网端口管理命令/585
14.6 端口隔离配置与管理/585
14.7 以太网链路聚合配置与管理/587
第15章 H3C交换机IRF配置与管理/605
15.1 IRF基础/606
15.2 IRF系统建立原理/610
15.3 多IRF冲突检测原理/614
15.4 固定配置交换机的IRF配置与管理/618
15.5 MAD检测配置与管理/624
15.6 固定配置交换机IRF配置示例/628
15.7 框式交换机的IRF配置与管理/633
第16章 H3C交换机VLAN配置与管理/637
16.1 H3C交换机VLAN基础/638
16.2 VLAN基础配置/638
16.2.1 VLAN基本属性配置/638
16.2.2 VLAN接口基本属性配置/639
16.3 基于端口VLAN配置/640
16.3.1 二层以太网端口类型/640
16.3.2 将Access端口添加到VLAN中/642
16.3.3 将Trunk端口添加到VLAN中/643
16.3.4 将Hybrid端口添加到VLAN中/644
16.3.5 基于端口VLAN的配置示例/645
16.4 基于协议VLAN配置/647
16.4.1 协议VLAN简介/647
16.4.2 配置基于协议VLAN/648
16.4.3 基于协议VLAN的配置示例/649
16.5 基于IP子网VLAN配置/652
16.5.1 基于IP子网VLAN的配置/652
16.5.2 基于IP子网VLAN的配置示例/653
16.6 基于MAC地址VLAN配置/655
16.6.1 手动配置静态MAC VLAN的实现机制/655
16.6.2 动态触发端口加入静态MAC VLAN的实现机制/656
16.6.3 动态MAC VLAN的实现机制/657
16.6.4 配置基于MAC地址的VLAN/657
16.6.5 手动配置静态MAC VLAN的配置示例/659
16.7 VLAN维护与管理/661
16.8 GVRP配置与管理/662
16.8.1 GVRP基础/662
16.8.2 GVRP工作原理/665
16.8.3 GVRP功能启用和注册模式配置/668
16.8.4 GARP定时器配置/668
16.8.5 GVRP维护与管理/669
16.8.6 GVRP综合配置示例/670
16.9 管理VLAN配置/672
16.10 MVRP配置与管理/673
16.10.1 MRP工作原理/674
16.10.2 MRP消息类型/674
16.10.3 MRP定时器/676
16.10.4 MVRP注册模式/677
16.10.5 MVRP配置与管理方法/677
第17章 H3C交换机扩展VLAN特性配置与管理/686
17.1 Super VLAN配置与管理/687
17.1.1 Super VLAN聚合原理/687
17.1.2 Sub VLAN主机的三层通信原理/689
17.1.3 Super VLAN配置/692
17.1.4 Super VLAN简单配置示例/694
17.1.5 Super VLAN综合配置示例/696
17.2 Private VLAN配置与管理/698
17.2.1 Private VLAN简介/699
17.2.2 配置Private VLAN/700
17.2.3 Private VLAN配置示例(promiscuous模式)/704
17.2.4 Private VLAN配置示例(trunk promiscuous模式)/707
17.2.5 Private VLAN配置示例(trunk promiscuous & trunk secondary模式)/710
17.2.6 Secondary VLAN间三层互通配置示例/713
第18章 H3C交换机生成树配置与管理/716
18.1 生成树技术基础/717
18.1.1 STP协议基础/717
18.1.2 STP生成树计算基本流程/719
18.1.3 RSTP简介/721
18.1.4 PVST简介/722
18.1.5 MSTP简介/722
18.1.6 MSTP的基本概念/723
18.2 生成树配置与管理/726
18.2.1 生成树配置任务/727
18.2.2 生成树工作模式配置/729
18.2.3 配置MST域/730
18.2.4 配置根桥或备份根桥/731
18.2.5 配置设备的桥优先级/732
18.2.6 配置MST域的最大跳数/733
18.2.7 配置交换网络的网络直径/733
18.2.8 配置生成树的时间参数/734
18.2.9 配置超时时间因子/735
18.2.10 配置端口发送BPDU的速率/735
18.2.11 配置端口为边缘端口/736
18.2.12 配置端口的路径开销/736
18.2.13 配置端口的优先级/737
18.2.14 配置端口的链路类型/738
18.2.15 配置端口收发的MSTP报文格式/739
18.2.16 打开端口状态变化信息显示开关/739
18.2.17 使能生成树协议/739
18.2.18 执行mCheck操作/740
18.2.19 配置摘要侦听功能/741
18.2.20 配置No Agreement Check功能/742
18.2.21 配置TC Snooping功能/743
18.2.22 配置生成树保护功能/744
18.2.23 生成树维护与管理命令/747
18.2.24 MSTP配置示例/747
18.2.25 PVST配置示例/751
第19章 H3C交换机ACL配置与管理/754
19.1 ACL基础/755
19.1.1 ACL的编号、命名和分类/755
19.1.2 ACL规则匹配顺序/756
19.1.3 ACL规则步长/757
19.2 ACL配置与管理/757
19.2.1 ACL生效时间段配置/757
19.2.2 IPv4基本ACL配置/759
19.2.3 IPv4高级ACL配置/760
19.2.4 二层ACL配置/765
19.2.5 用户自定义ACL配置/768
19.2.6 ACL复制配置/770
19.2.7 应用ACL进行报文过滤/771
19.2.8 ACL维护与管理/773
19.3 H3C交换机ACL配置示例/773
19.3.1 IPv4基本ACL配置示例/773
19.3.2 IPv4高级ACL配置示例/776
19.3.3 二层ACL配置示例/779

前言/序言

  第三版前言
  ● 本书的写作动机
  自本书第二版于2012年1月出版四年多以来,销售形势可用火爆来形容,一再重印,在各大网店上也是好评如潮(仅当当网上截止笔者在为这本新书写《前言》时已1300多条,且几乎100%好评),真诚感谢各位朋友的高度信任与大力支持。但同时总是有众多读者朋友在追问我什么时候出新的版本。的确,第二版的出版迄今已经四年多了,在这期间,Cisco IOS系统和H3C Comware系统版本和产品都发生了很多改进及更新。但确实苦于时间不够用:先是应华为之邀为他们写了两本新书《华为交换机学习指南》和《华为路由器学习指南》,然后又要录制图书的配套实战视频课程,以及网上直播的认证培训课程,还有自身还要不断学习新的技术,所以一直没能抽时间来完成本书的改版。
  但面对读者愈加强烈的更新改版要求,在手上的课程录制工作暂告一段落后,我毅然决定暂停其他一切工作,着手进行本书第二版的更新改版工作。因为与第二版相隔的时间比较长,两大品牌交换机设备的操作系统发生了很大改变,所以本书可以说是完完全全地重写,全面按照Cisco交换机目前使用的zui新15.2及以上 IOS版本,H3Czui新的Comware V7版本,以及各自对应的当前zui新、主流应用的交换机产品进行介绍。希望能满足大家的需求!
  ● 本书的主要特色
  本书经过以前两个版本的出版,收集到了一些读者朋友好的建议,同时加上这么多年来,笔者的专业技能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所以本版图书除继承前两个版本的特色外,在专业性方面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具体来讲,本书具有以下区别同类其他图书的突出特色:
  ● 采用zui新的操作系统版本和产品系列
  本书Cisco交换机部分,采用zui新的15.2及以上IOS版本,H3C交换机部分采用zui新的Comware V7版本(除部分采用V5版的主流机型外),书中介绍的交换机产品中既包括了zui近几年新推出的,又包括了当前主流应用的。
  ● 系统性和专业性进一步提高
  经过前几年与华为公司的合作,目前对全球三大品牌:Cisco、华为和H3C的网络设备和技术均有更加深入及全面的掌握,特别是在技术原理方面的钻研及心得,使得本版图书在系统性和专业性方面更有进一步提高。
  ● 国内zui大型、zui系统的Cisco/H3C交换机配置与管理手册
  本书与前两个版本一样,集成介绍了Cisco和H3C交换机zui基础、zui常用的交换机功能配置与管理方法,全书近800页,比较全面地介绍了Cisco和H3C目前主流应用的以太网交换机系列,以及它们zui主要的功能的配置与管理方法,绝对是Cisco和H3C交换机初学者的首选。
  ● 深入技术原理剖析与分层配置示例完美结合
  本书区别于许多同类图书之处在于,本书不仅有比较深入的各种Cisco、H3C交换机技术原理剖析,而且列举了大量各种不同层次的应用配置案例。这种有机结合就可以使广大读者,特别是初学者不再是孤立地学习这些枯燥的技术原理,而是能体验到这些技术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反过来又加深了对这些技术原理的理解。另外,分层次的配置案例可使读者朋友不仅可以全面了解各具体配置命令的使用方法,更能通过综合案例深入地理解不同功能之间的相互关联及应用方法。
  ● 图书与配套实战视频课程双剑合璧
  笔者在两年前就开始全面录制所出版的图书的配套实战视频课程,对于本书,笔者也录制了配套视频课程,可以为大家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当然,视频课程不是图书内容的简单视频化,而是对图书内容的提高和实战化,因为视频课程中绝大多数是实战实验案例演示,这样就可帮助巩固及加深对图书内容的理解。大家可以在后面将要介绍到的视频课程中心试听或购买我的视频课程,也可直接向我购买下载版。
  ● 本书适用的读者对象
  本书的内容非常全面、系统和深入,适合于各层次的读者,具体如下:
  各高等院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
  各Cisco、H3C设备培训机构(可作为教材或辅导教材)
  希望能从零开始学习Cisco、H3C交换机配置与管理的读者
  以前没有系统地学习过Cisco、H3C交换机配置与管理的读者
  看不懂Cisco、H3C交换机配置方案,没有掌握通用配置方法的读者
  希望有一本可用于平时工作中查阅的大型Cisco、H3C交换机配置手册的读者
  ● 本书的服务资源
  备注:大家需要我的视频课程时可直接在以上课程中心购买,也可直接向我购买下载版,还可购买下载版视频课程终身会员,获得我录制的所有视频课程。另外,我每年还将举办两期左右的华为、Cisco或H3C的各类认证的网上直播视频培训,可加入以下读者QQ群或学员QQ群向我了解。
  读者和学员QQ群
  为了能为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也方便大家相互交流、学习,笔者为本书读者提供以下三个QQ读者群。对于购买了我的视频课程的学员朋友,可加入以下两个视频课程学员QQ群。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实战指南:深入解析企业级网络架构》 前言 在当今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网络已成为企业运营的生命线,稳定、高效、安全的网络基础设施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从中小企业到大型跨国集团,每一个组织都依赖于强大的网络连接来支持其日常运营、数据传输、通信协作乃至核心业务的开展。然而,网络的复杂性也日益增加,从基础的网络协议到高级的路由、交换、安全和虚拟化技术,都需要专业的知识和精湛的管理技能来驾驭。 本书旨在为广大网络工程师、IT管理员以及对网络技术充满热情的研究者提供一份全面、深入且实用的指南。我们跳出了特定厂商的束缚,将目光聚焦于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的核心原理、通用技术和实战经验。本书不是对某个厂商产品手册的简单复述,而是对支撑现代企业网络运转的通用技术体系进行抽丝剥茧式的剖析,并结合大量贴近实际的案例,帮助读者建立起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深知,网络技术的更新迭代速度惊人,但底层原理和核心思想往往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因此,本书在内容设计上,力求在经典网络理论的深度与前沿技术的热度之间取得平衡。我们不仅会深入探讨TCP/IP协议栈的细节,还会详细讲解路由协议(如OSPF、BGP)的运行机制、交换技术(如VLAN、STP)的配置策略、网络安全(如ACL、VPN)的实施方法,以及一些新兴的网络技术趋势。 本书的编写团队由一群在网络领域拥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组成。我们结合了各自在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网络环境中的工作心得,将最实用、最有效的配置技巧和故障排除方法融入书中。我们相信,通过阅读本书,您将能够更自信地应对各种网络挑战,设计、部署、优化和维护更加健壮、高效的企业级网络。 第一部分:网络基础原理与协议深度解析 本部分将为读者打下坚实的网络基础。我们不会停留在网络模型(OSI、TCP/IP)的表面介绍,而是深入到每个层次的细节,理解其工作原理和重要性。 第一章:深入理解TCP/IP协议栈:从数据封装到三次握手 网络模型回顾与现代网络架构关联:清晰阐述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并将其与现代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的功能进行关联,理解数据在不同设备和层次上的流转。 IP协议详解:深入剖析IPv4和IPv6的地址结构、子网划分(VLSM、CIDR)的原理与实践,理解IP数据包的格式、路由选择过程,以及IPv6地址的引入和优势。 传输层协议分析:详细解读TCP和UDP协议。深入探讨TCP的可靠性机制(序列号、确认应答、超时重传、流量控制、拥塞控制)如何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以及UDP的无连接、快速特性在特定应用中的优势。重点讲解TCP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的过程,理解其在建立连接中的作用。 应用层协议解析:挑选一些关键的应用层协议进行深入讲解,例如HTTP/HTTPS(Web服务)、DNS(域名解析)、DHCP(动态主机配置)等,理解它们在网络通信中的角色以及配置要点。 第二章:路由选择与路径计算:构建高效的网络路径 路由的基本概念与工作原理:介绍路由器的核心功能,理解路由表的作用,以及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的区别与应用场景。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RIP):详细讲解RIP协议的工作机制,包括度量值(跳数)、路由更新周期、水平分割、毒性逆向等防环机制,并分析其局限性。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OSPF):深入剖析OSPF的LSA(链路状态通告)概念、区域(Area)划分、DR/BDR选举机制、邻居关系建立过程、SPF(最短路径优先)算法的工作原理。重点讲解不同LSA类型的功能及其在网络中的传播方式,以及如何通过区域划分和路由策略优化OSPF网络的性能。 高级路由协议(BGP):介绍BGP作为互联网核心路由协议的地位。讲解AS(自治系统)、AS号、路径矢量路由的基本概念。深入分析BGP的报文类型、邻居建立过程、路径属性(Attribute)及其在路径选择中的作用,理解BGP如何实现跨AS的路由交换和策略控制。 路由策略与引入:探讨如何通过路由过滤、路由策略(Route-map, Prefix-list, AS-path list)等技术精细化控制路由信息的传播和选择,以及如何实现不同路由协议之间的路由引入。 第三章:交换技术与VLAN划分:构建安全隔离的局域网 二层网络模型与MAC地址:回顾二层网络的工作原理,详细讲解MAC地址的作用、ARP协议(地址解析协议)的工作流程,以及广播域和冲突域的概念。 交换机工作原理与转发机制:深入理解交换机如何通过MAC地址表进行数据帧的转发,讲解MAC地址学习、老化、转发、过滤、泛洪等过程。 VLAN(虚拟局域网)的配置与管理:详细讲解VLAN的概念、划分方式(基于端口、MAC地址、协议等),以及VLAN Trunk(802.1Q)的工作原理。重点讲解如何通过VLAN实现广播域的隔离,提高网络安全性和管理效率。 生成树协议(STP/RSTP/MSTP):深入理解STP如何防止二层网络中的环路。详细讲解BPDU(桥协议数据单元)报文、根桥选举、端口角色(根端口、指定端口、阻塞端口)和端口状态(Listening, Learning, Forwarding, Blocking)。重点分析RSTP(快速生成树协议)和MSTP(多生成树协议)在提高收敛速度和支持多VLAN环境中的优势。 链路聚合(EtherChannel/LAG):介绍链路聚合技术如何通过捆绑多条物理链路来提高带宽和冗余性,讲解其配置要求和工作模式。 第二部分:企业网络安全与服务质量保障 网络安全和性能优化是现代企业网络不可或缺的两大支柱。本部分将聚焦于如何构建一个安全可靠、性能卓越的网络环境。 第四章:网络安全基础与策略实施 访问控制列表(ACL):详细讲解ACL的类型(标准ACL、扩展ACL、命名ACL),如何根据源/目的IP地址、端口号、协议类型等进行精细化的流量控制,以及ACL在路由器和交换机上的应用策略。 网络地址转换(NAT):深入理解NAT的原理,包括静态NAT、动态NAT、PAT(端口地址转换)等模式,以及它们在节省公网IP地址、增强网络安全方面的作用。 防火墙基本概念与工作模式:介绍防火墙在网络安全中的核心作用,讲解包过滤防火墙、状态检测防火墙、应用层防火墙等不同类型。 VPN(虚拟专用网络)技术:深入讲解VPN的原理,重点介绍IPsec VPN(站点到站点、远程访问)和SSL VPN的配置要点,以及如何利用VPN实现安全可靠的远程访问和跨广域网互联。 安全加固措施:探讨设备自身的安全加固,如修改默认密码、禁用不必要服务、配置SSH访问、日志审计等。 第五章:服务质量(QoS)保障与流量管理 QoS概念与重要性:解释QoS在企业网络中的必要性,以及它如何确保关键应用(如VoIP、视频会议)的性能。 流量分类与标记:讲解如何通过ACL、DSCP(区分服务代码点)、CoS(类别服务)等方式对不同类型的流量进行分类和标记。 流量整形与限制:介绍流量整形(Traffic Shaping)和流量监管(Traffic Policing)的技术,如何控制流量的发送速率,避免网络拥塞。 拥塞管理:讲解排队算法(如PQ、WFQ、CQ)在路由器和交换机上的应用,如何根据流量优先级进行队列管理,确保关键流量的优先通过。 流量工程:探讨如何通过路由策略、MPLS等技术优化网络流量的路径,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第三部分:高级网络技术与运维管理 随着企业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业务复杂度的增加,高级网络技术和高效的运维管理变得至关重要。 第六章:网络虚拟化与 SDN(软件定义网络) 虚拟化基础:介绍虚拟化技术在网络领域的应用,如虚拟交换机(vSwitch)、虚拟机之间的网络连接。 SDN核心概念:深入讲解SDN的架构(控制层、数据层、应用层),以及其如何通过集中控制实现网络的灵活性和可编程性。 OpenFlow协议:介绍OpenFlow协议作为SDN控制器与网络设备通信的标准协议,理解其在指令下发和流量转发中的作用。 SDN的应用场景:探讨SDN在数据中心网络、广域网优化、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第七章:无线网络配置与管理 Wi-Fi标准与协议:回顾IEEE 802.11系列标准,讲解不同Wi-Fi版本的特性和性能差异。 无线接入点(AP)配置:讲解AP的SSID设置、加密方式(WEP, WPA/WPA2/WPA3)、信道选择、漫游配置等。 无线控制器(WLC)管理:介绍WLC在集中管理大量AP、策略下发、用户认证等方面的作用。 无线安全:重点讲解WPA/WPA2/WPA3的企业级安全配置,如802.1X认证、RADIUS服务器集成。 第八章:网络监控、故障排除与性能优化 网络监控工具与协议:介绍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yslog等协议在网络监控中的应用,以及常用的网络监控软件(如Zabbix, Nagios)的功能。 日志分析与告警:讲解如何收集、分析设备日志,并设置有效的告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网络异常。 故障排除流程与技巧:系统性地介绍网络故障排除的常用步骤和思路,从物理层到应用层,逐层排查。 性能瓶颈分析与优化:讲解如何通过流量分析、链路利用率监控、设备CPU/内存占用率检查等方式,识别网络性能瓶颈,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网络文档与知识库建设:强调网络文档(拓扑图、配置手册、IP地址分配表等)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和维护知识库,提升运维效率。 结语 网络技术日新月异,但不变的是对稳定、高效、安全的追求。本书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理论框架和丰富的实践指导,希望能帮助读者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网络领域中,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成为一名出色的网络工程师。我们相信,掌握了这些通用的网络配置与管理技能,无论面对何种厂商的设备,都能游刃有余,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保驾护航。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位初入网络技术领域的新手,对交换机的配置和管理感到有些茫然。《Cisco/H3C交换机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第3版)》这本书,真的是我学习道路上的一盏明灯。它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循序渐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以及各种端口、协议的作用。书中的例子非常贴合实际,我跟着书中的指导一步一步进行操作,很快就掌握了VLAN、STP等核心概念的配置方法。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些“实战演练”的部分,它会模拟一些常见的组网场景,然后给出详细的配置步骤和命令,让我能够亲手实践,加深理解。即使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书中的详细解释也总能帮助我找到答案。而且,这本书还介绍了一些基础的网络故障排除方法,这对于我这样一个新手来说,非常重要,让我知道在遇到问题时,应该如何着手分析和解决。它为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我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了信心。

评分

说实话,在拿到这本《Cisco/H3C交换机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第3版)》之前,我对市面上这类技术书籍普遍持观望态度,总担心内容陈旧或者过于理论化,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求。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的内容更新非常及时,针对当前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对一些新兴技术和安全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重点介绍,这一点让我非常惊喜。比如,书中对SDN(软件定义网络)在交换机层面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命令行实现相关的配置和管理,都有比较深入的探讨,这让我对未来的网络技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而且,它的排版设计也十分人性化,图文并茂,关键的命令和配置片段都用醒目的方式标出,阅读起来不会感到枯燥乏味。我特别欣赏的是,它不仅仅是罗列命令,而是会解释每个命令的含义、作用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并给出一些优化建议,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讲解方式,让我受益匪浅。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在处理一些复杂网络故障时,思路更加清晰,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评分

坦白讲,我是一名网络工程师,日常工作中接触交换机的机会很多,但总觉得自己在一些高级配置和性能优化方面存在短板。《Cisco/H3C交换机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第3版)》这本书,恰恰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它不仅仅是简单的配置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潜移默化中教会你如何更高效、更安全地管理和优化网络设备。书中对各种高级功能,如VRRP、HSRP等高可用性协议的原理和配置,以及它们在实际组网中的应用场景,都讲解得非常透彻。我尤其关注的是关于网络性能调优的部分,书中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技巧,比如如何通过调整QoS策略来保证关键业务流量的优先级,如何优化链路聚合以提升带宽和冗余性,这些内容对我来说都极具价值。而且,它还涉及到一些网络安全加固的方面,比如如何防范DDoS攻击、ARP欺骗等,这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尤为重要。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让我对交换机管理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评分

这本《Cisco/H3C交换机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第3版)》绝对是我近期最满意的一次技术书籍购买体验了。首先,它的内容深度是它最大的亮点。不像市面上很多浅尝辄止的书籍,这本书深入剖析了Cisco和H3C两种主流交换机厂商的体系架构和配置细节,几乎涵盖了日常网络管理和故障排除中可能遇到的所有场景。从基础的VLAN划分、端口安全,到更高级的路由协议(OSPF、BGP)、链路聚合、QoS策略,甚至是对堆叠、虚拟化等复杂技术的详尽阐述,都做到了条理清晰、循序渐进。而且,它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还提供了大量实操性的配置命令和示例,这对于我这种喜欢动手实践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记得在配置一个复杂的ACL策略时,书中提供的详细步骤和参数解释,让我事半功倍,避免了很多弯路。另外,它还对一些常见问题的诊断和排查技巧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点尤其宝贵,往往在实际工作中,一个小小的故障就能耗费大量时间,而这本书提供的思路和方法,能够极大地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总而言之,如果你真的想在交换机配置和管理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想要掌握从入门到精通的全过程,那么这本书绝对是你不能错过的宝藏。

评分

说实话,我之前对H3C的交换机了解不多,主要精力都放在了Cisco上,但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H3C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多,急需一本能够系统梳理的资料。《Cisco/H3C交换机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第3版)》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它对H3C交换机的特性、命令语法和配置逻辑都有非常详细的介绍,并且将其与Cisco的相应配置进行了对比分析,这对于我这种习惯了Cisco命令的用户来说,极大地降低了学习成本,也让我能够更快地适应H3C设备。书中通过大量的实例,演示了如何将Cisco的配置思路迁移到H3C环境中,并且指出了两者之间的差异和注意事项。这本手册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它不仅仅局限于基础的配置,还涉及到了很多H3C特有的高级功能和解决方案,这让我对H3C设备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为我以后选择和部署网络设备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非常值得拥有,尤其是在需要同时管理Cisco和H3C设备的网络工程师。

评分

评分

很厚,不过思科部分我好像用不着,先备着吧。

评分

印制精美,清晰。又是妥妥的大礼包。

评分

可惜不是和华为设备做对比

评分

此书特别好,内容很实用,讲的也得非常的详细,对我非常有帮助,以后有需要还会继续购买的

评分

这本书的H3c篇章的所有内容(思科部分我没有看,因为我公司的产品都是h3c的),完全是复制的h3c产品的配置指导书,每个知识点作者就连一个配置举例都没有写,很是失望。大家完全可以直接阅读自己产品的配置指导书,而不用花这多么的冤枉钱买这种无用书。

评分

很好的,很不错的额

评分

很全,当工具书相当的不错~

评分

这本书的H3c篇章的所有内容(思科部分我没有看,因为我公司的产品都是h3c的),完全是复制的h3c产品的配置指导书,每个知识点作者就连一个配置举例都没有写,很是失望。大家完全可以直接阅读自己产品的配置指导书,而不用花这多么的冤枉钱买这种无用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