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營銷總經理 副總、市場總監、大區經理、營銷經理 總監等中高層管理者。 1.高曉鬆說:“內容為王,平颱需要內容來填充,內容決定瞭産品。”智能手機等設備的普及,使得用戶獲取多元化的信息越來越容易,用戶對內容的需求不斷提高。如何結閤用戶的需求,打造更受歡迎的內容産品,實現“互聯網+內容産業”的成功落地,就成為相關從業者應該深入思考並力行解決的一個重要主題。
2.互聯網錶現齣來的自由、平等、分享的特徵,使得那些有專業知識的優良人纔能夠將自己掌握的知識、技能、經驗等在互聯網平颱中分享,以微博、微信為代錶的社交媒體平颱,使人們可以與用戶進行實時互動,並隨時隨地完成交易,這種發展模式有效激活瞭普通大眾的創作熱情。而內容生産商可以藉助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清晰地描繪齣個性化的用戶畫像,掌握其用戶群體規模、購買力、消費習慣等,從而能夠找齣那些具備較大開發價值的優質作品,並完成價值變現。
3.互聯網整體生態環境的優化和內容産業自身的發展成熟,為內容創業者提供瞭更為多元的商業化形態和變現路徑,比如,平颱模式、廣告模式、內容付費模式、電商模式等。在整體經濟麵臨較大下行壓力的背景下,各類創新性的新媒體平颱卻逆勢而上,受到資本市場的普遍青睞。2015年,成功融資且估值過韆萬的自媒體達到30傢,其中甚至不乏估值過億甚至10億元的自媒體項目。
4.謝利明老師有超過10年的營銷策劃、宣傳推廣和品 牌管理的經驗,目前專職做天使投資人,投資瞭很多文創項目,本書正是基於這樣的立意創作,互聯網整體生態愈發成熟完善,人們對精神心理層麵的文娛內容有瞭更為迫切和更高層次的訴求,互聯網進入瞭一個“內容為王”的新時代。“互聯網+內容産業”的崛起,使得傳統內容産業賴以生存的商業環境、消費需求等發生瞭重大變革,更多的優質內容産品得以創造齣巨額的收益,為內容産業的快速崛起提供瞭優良氛圍,為我國實現文化強國的偉大目標提供瞭巨大動力。
內容簡介
《內容經濟 內容驅動下的商業模式創新》從“互聯網+內容産業”爆發所帶來變革講起,剖析當下內容産業價值鏈,闡述泛娛樂時代的IP商業模式、直播經濟、內容營銷、內容電商、內容變現及內容創業等內容,同時給齣打造“互聯網+內容産業”的獨到見解。適閤營銷總經理 副總、市場總監、大區經理、營銷經理 總監等中高層管理者閱讀。
作者簡介
謝利明
天使投資人,網紅網創始人,眾創資本創始人、董事長。關注泛娛樂、文化傳媒、教育等領域的早期項目。先後投資瞭萬象微影、樂創、美童、童星匯、早點吖、五百丁、樂生活、網紅來瞭等30多個項目,以及多部影視劇、新媒體電影。
超過10年的營銷策劃、宣傳推廣和品 牌管理的顧問經驗。先後服務過BBC、Sony、Microsoft、Hermès、LV、CHANEL、Marlboro、Tory Burch、NIKE、G-Star、Disney、Apple、Beats、New Era Cap等全球500強企業或國際品 牌。
活躍於國內創投圈,是中央電視颱財經頻道“創業英雄匯”的投資人評委、團中央主辦的第二屆“創青春”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主評委、人社部主辦的“中國創翼”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評委、教育部“互聯網+”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專傢評審委員會委員;2016年年初,與雷軍、董明珠、李東生等人一起受邀擔任“眾創杯”創業大賽導師。
獨具一格的投資、管理和創業踐行經驗,曾被多傢媒體報道,包括新華網、第1財經、《21世紀經濟報道》、訊視財經、香港衛視、廣東衛視、廣州電視颱、南方電視颱、《瑞麗伊人風尚》等,曾為文化部主辦的國傢刊物《文化月刊》封麵人物。
目錄
第1章 “互聯網+”時代,引爆內容産業價值鏈
1.1“互聯網+內容産業”:待挖掘的下一座金礦
1.1.1 “互聯網+內容産業”的時代機遇
1.1.2 互聯網時代傳統內容産業的變革
1.1.3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內容紅利”
1.1.4 泛娛樂生態下的全産業鏈布局
1.1.5 “互聯網+內容産業”麵臨的問題
1.1.6 “互聯網+內容産業”的發展對策
1.2內容風口:內容産業掀起新一輪資本盛宴
1.2.1 內容驅動下的商業之變
1.2.2 資本眼中的“第四領域”
1.2.3 內容産業投資1.0到2.0
1.2.4 自媒體創業者如何吸引資本
1.3內容為王:以優質內容打造新型創業模式
1.3.1 內容創業時代的崛起
1.3.2 創業者與平颱無縫對接
1.3.3 內容分發領域的創業方嚮
1.3.4 內容創業的潛在問題與未來生態
第2章 IP經濟:泛娛樂時代的IP商業模式
2.1IP紅利:內容驅動下的泛娛樂戰略
2.1.1 站在資本風口的IP經濟
2.1.2 IP經濟的主流內容形態
2.1.3 IP資源開發與內容創業
2.2打造超級IP:內容如何實現商業化
2.2.1 內容至上:IP商業化的核心
2.2.2 超級IP 背後的四大屬性特徵
2.2.3 IP運作:如何打造超級IP
2.2.3 遊族:構建“影遊聯動”新模式
2.3IP營銷:品牌的娛樂化生存法則
2.3.1 IP營銷內在的商業邏輯
2.3.2 優質IP的構建與營銷法則
2.3.3 IP營銷案例:重塑品牌形象
第3章 直播經濟:移動社交時代的新型商業革命
3.1移動社交引爆“全民直播”時代
3.1.1 重度垂直模式下的直播戰爭
3.1.2 視頻直播開啓傳播模式變革
3.1.3 國內外視頻直播的市場現狀
3.1.4 移動視頻直播的五大發展趨勢
3.2“直播+社交”模式的商業新玩法
3.2.1 直播與社交的深度融閤
3.2.2社交直播的商業化變現
3.2.3巨頭的遊戲:移動社交新戰場
3.2.4 VR直播:社交平颱下一個風口
第4章 內容營銷:全新的互聯網營銷實踐法則
4.1一切商業皆媒體,一切內容皆廣告
4.1.1 顛覆傳統模式的內容營銷
4.1.2 大數據時代的內容營銷
4.1.3 內容營銷實戰技巧與策略
4.1.4 未來的內容營銷生態體係
4.2企業自媒體時代的內容營銷方法論
4.2.1 營銷文案的撰寫技巧
4.2.2 客戶開發與銷售支持
4.2.3 如何提升品牌影響力
4.2.4 內容營銷注意的問題
4.3案例實踐:企業如何玩轉內容營銷
4.3.1 海爾的自媒體內容運營戰略
4.3.2 如何藉助內容打造企業品牌?
第5章 內容電商:移動場景時代的電商新思維
5.1內容+電商:傳統電商模式的轉型與突破
5.1.1 內容電商的商業價值
5.1.2 內容電商PK傳統電商
5.1.3 內容經濟下的電商之變
5.1.4 自媒體時代的內容變現
5.2內容+場景:場景革命下的電商新形態
5.2.1 從場景消費到內容電商
5.2.2 抓住消費者的購買場景
5.2.3 門牙APP:以優質內容俘獲消費者
第6章 內容變現:探索內容經濟的盈利模式
6.1變現模式:真正釋放內容的商業價值
6.1.1 媒體生意VS內容生意
6.1.2 版權開發與內容變現
6.1.3 視頻網站的變現渠道
6.1.4 懂球帝APP:體育內容變現
6.2知識付費:共享經濟時代的內容變現
6.2.1 知識付費時代的來臨
6.2.2 打造知識社區規模效應
6.2.3 知識付費模式能否持續?
6.3從入口到變現:BAT內容生態布局
6.3.1 百度:搭建“知識+娛樂+新聞”矩陣
6.3.2 阿裏:基於電商平颱布局內容生態體係
6.3.3 騰訊:利用社交優勢,打造泛娛樂生態
第7章 內容創業:互聯網創業領域的新藍海
7.1內容演變下的新型生産方式
7.1.1 再顛覆:內容供給1.0到3.0
7.1.2 內容創業者的創新實踐路徑
7.1.3 未來內容創業的10大發展趨勢
7.1.4 正在野蠻生長的內容創業公司
7.2獨角獸計劃:抓住內容創業的黃金時代
7.2.1 內容創業領域能否齣現獨角獸?
7.2.2 打造內容創業獨角獸的五大方嚮
7.2.3 深度解讀騰訊平颱的“芒種計劃”
7.3內容創業的盈利探索與轉型路徑
7.3.1 內容創業的四種盈利模式
7.3.2 傳統媒體嚮自媒體的創業轉型
7.3.3 如何在優酷平颱進行內容創業
跨界融閤:數字時代的商業範式重塑 一部深入剖析當代商業生態演變,洞察未來增長引擎的深度思考之作 在信息爆炸與技術迭代的洪流中,傳統商業邏輯正經曆著前所未有的顛覆性衝擊。本書並非聚焦於單一的“內容”概念,而是以更宏觀的視角,審視驅動當代商業增長與價值創造的核心驅動力——跨界融閤、生態構建與敏捷適應性。它旨在為身處變革洪流中的決策者、戰略規劃師和創新實踐者,提供一套全新的思維框架,以應對復雜多變的數字經濟環境。 第一部分:範式轉移:商業生態的底層邏輯重構 本書開篇即對當前商業環境的根本性變化進行瞭深刻描繪。我們不再處於一個由綫性供應鏈和垂直分工主導的時代,而是進入瞭一個由網絡效應、平颱賦能和用戶共創定義的動態生態係統。 一、從“産品中心”到“價值網絡”的遷躍: 傳統的商業模型建立在對稀缺資源的控製與對既定客戶群體的服務之上。然而,數字技術的普及極大地降低瞭信息和連接的成本,使得價值的創造不再是單一實體的行為,而是網絡中多方主體互動的結果。本書將深入剖析平颱型企業如何通過構建雙邊或多邊市場,實現超指數級的增長,並探討傳統企業如何通過“解構”自身價值鏈,嵌入到更大的生態網絡中,從而獲取生存空間。我們將研究“連接”本身如何成為一種核心資産,以及如何衡量和優化這種網絡價值。 二、敏捷性與韌性:應對“黑天鵝”的戰略儲備: 全球化逆流與地緣政治的復雜性,使得商業環境充滿瞭不確定性。本書強調,在高度互聯的世界中,組織韌性(Organizational Resilience)比單純的效率優化更為關鍵。我們探討瞭從“精益求精”到“豐裕備用”的思維轉變,分析瞭如何通過建立冗餘、分散風險和快速迭代的能力,使組織能夠在突發衝擊下迅速恢復並抓住新的機遇。這包括供應鏈的多元化布局、跨職能團隊的快速組建機製,以及情景規劃(Scenario Planning)在戰略製定中的實際應用。 三、無形資産的崛起與計量挑戰: 在數字經濟中,數據、品牌信譽、知識産權和社區粘性等無形資産,其價值已遠超有形資産。本書將挑戰傳統的財務計量標準,引入一套更貼閤數字時代特徵的無形資産評估框架。我們探討瞭如何量化用戶參與度、社區健康度以及技術棧的先進性,並闡述這些指標如何直接影響企業的長期估值和市場競爭力。 第二部分:跨界驅動:重塑客戶體驗與服務邊界 商業邊界的模糊化是當前最顯著的趨勢之一。成功的創新往往發生在原本不相關的領域交叉之處。 一、服務即平颱:從交易到持續關係的構建: 客戶不再滿足於一次性的産品購買,他們尋求的是貫穿生命周期的持續價值流。本書深入研究瞭“産品即服務”(XaaS)模式的演變,重點關注如何將傳統産品轉化為一個可迭代、可升級的平颱化服務。例如,智能硬件如何通過數據反饋不斷優化其軟件功能,從而鎖定用戶的長期付費意願。我們將剖析訂閱經濟背後的心理學機製,以及如何設計能夠有效對抗“客戶流失”(Churn Rate)的服務藍圖。 二、人機協作的未來工作形態:效率與倫理的平衡: 人工智能(AI)和自動化技術正深刻改變著企業的運作方式。本書聚焦於人機協作(Human-Machine Teaming)的最佳實踐,而非單純的技術替代。我們探討瞭如何設計工作流程,使人類的創造力、判斷力與機器的計算力、執行力實現最佳協同。同時,本書也對自動化帶來的技能極化、再培訓需求以及算法倫理等社會經濟影響進行瞭審慎的分析。 三、去中介化與再中介化的辯證關係: 區塊鏈、Web3等技術被視為實現“去中心化”的終極工具。然而,市場實踐錶明,新的效率更高、信任機製更強的“新中介”正在迅速崛起。本書將對比分析傳統中介機構的衰落與新興平颱型中介的權力擴張,解釋技術驅動的結構性轉變並非簡單的消除,而是權力與價值捕獲機製的轉移。企業必須清晰定位自身在新的價值鏈條中,是成為被邊緣化的傳統節點,還是成為新的關鍵賦能者。 第三部分:組織進化:打造適應性增長的組織架構 在快速變化的市場中,僵化的組織結構是最大的敵人。本書將戰略眼光投嚮瞭企業的內部運營體係,探討如何構建一個能夠持續自我優化的“學習型組織”。 一、從“流程控製”到“目標對齊”的治理轉型: 傳統的自上而下的指揮控製模式在應對復雜任務時反應遲緩。本書介紹瞭去中心化決策機製的實施路徑,例如“雙速組織”(Two-Speed Organization)模型,即用一個快速、靈活的創新單元(探索者)來試探市場,同時保持核心業務的穩定(收割者)。關鍵在於使用OKRs(目標與關鍵成果)等工具,確保分散的團隊在戰略方嚮上高度一緻,同時擁有執行層麵的自主權。 二、人纔的“流”動性與知識的內生循環: 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在於能否快速吸收、整閤和應用外部知識。本書闡述瞭如何通過內部人纔市場(Internal Talent Marketplace)、項目製流動和跨部門輪崗,激活組織內部的知識流動。我們探討瞭如何建立有效的“失敗的文化”,使得團隊能夠安全地進行高風險實驗,並將實驗的結果迅速轉化為可規模化的能力,形成一個良性的創新反饋循環。 三、可持續性:從閤規負擔到競爭優勢的重塑: 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已不再是公關口號,而是影響資本流嚮和客戶偏好的關鍵決策因素。本書認為,真正的可持續性創新,是將環境和社會責任內嵌到産品設計與運營效率之中。例如,循環經濟模型不僅降低瞭原材料成本,還開闢瞭全新的售後服務和迴收市場。本書提供瞭如何將ESG目標轉化為可衡量的商業指標,並將其作為驅動長期盈利能力的核心杠杆的實操方法。 --- 結語:未來屬於“連接者”與“整閤者” 《跨界融閤:數字時代的商業範式重塑》是一部麵嚮未來的商業哲學指南。它要求讀者摒棄孤立的視角,擁抱連接的復雜性,將組織視為一個不斷演化的生命體。成功不再取決於擁有最多的“內容”或最獨特的産品,而在於構建高效的生態連接、提供持續的綜閤價值,並具備在不確定性中快速重塑自我的組織能力。本書將引導您穿越迷霧,在瞬息萬變的商業棋局中,找到通往持久增長的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