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营销总经理 副总、市场总监、大区经理、营销经理 总监等中高层管理者。 1.高晓松说:“内容为王,平台需要内容来填充,内容决定了产品。”智能手机等设备的普及,使得用户获取多元化的信息越来越容易,用户对内容的需求不断提高。如何结合用户的需求,打造更受欢迎的内容产品,实现“互联网+内容产业”的成功落地,就成为相关从业者应该深入思考并力行解决的一个重要主题。
2.互联网表现出来的自由、平等、分享的特征,使得那些有专业知识的优良人才能够将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经验等在互联网平台中分享,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平台,使人们可以与用户进行实时互动,并随时随地完成交易,这种发展模式有效激活了普通大众的创作热情。而内容生产商可以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清晰地描绘出个性化的用户画像,掌握其用户群体规模、购买力、消费习惯等,从而能够找出那些具备较大开发价值的优质作品,并完成价值变现。
3.互联网整体生态环境的优化和内容产业自身的发展成熟,为内容创业者提供了更为多元的商业化形态和变现路径,比如,平台模式、广告模式、内容付费模式、电商模式等。在整体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各类创新性的新媒体平台却逆势而上,受到资本市场的普遍青睐。2015年,成功融资且估值过千万的自媒体达到30家,其中甚至不乏估值过亿甚至10亿元的自媒体项目。
4.谢利明老师有超过10年的营销策划、宣传推广和品 牌管理的经验,目前专职做天使投资人,投资了很多文创项目,本书正是基于这样的立意创作,互联网整体生态愈发成熟完善,人们对精神心理层面的文娱内容有了更为迫切和更高层次的诉求,互联网进入了一个“内容为王”的新时代。“互联网+内容产业”的崛起,使得传统内容产业赖以生存的商业环境、消费需求等发生了重大变革,更多的优质内容产品得以创造出巨额的收益,为内容产业的快速崛起提供了优良氛围,为我国实现文化强国的伟大目标提供了巨大动力。
内容简介
《内容经济 内容驱动下的商业模式创新》从“互联网+内容产业”爆发所带来变革讲起,剖析当下内容产业价值链,阐述泛娱乐时代的IP商业模式、直播经济、内容营销、内容电商、内容变现及内容创业等内容,同时给出打造“互联网+内容产业”的独到见解。适合营销总经理 副总、市场总监、大区经理、营销经理 总监等中高层管理者阅读。
作者简介
谢利明
天使投资人,网红网创始人,众创资本创始人、董事长。关注泛娱乐、文化传媒、教育等领域的早期项目。先后投资了万象微影、乐创、美童、童星汇、早点吖、五百丁、乐生活、网红来了等30多个项目,以及多部影视剧、新媒体电影。
超过10年的营销策划、宣传推广和品 牌管理的顾问经验。先后服务过BBC、Sony、Microsoft、Hermès、LV、CHANEL、Marlboro、Tory Burch、NIKE、G-Star、Disney、Apple、Beats、New Era Cap等全球500强企业或国际品 牌。
活跃于国内创投圈,是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创业英雄汇”的投资人评委、团中央主办的第二届“创青春”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主评委、人社部主办的“中国创翼”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评委、教育部“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2016年年初,与雷军、董明珠、李东生等人一起受邀担任“众创杯”创业大赛导师。
独具一格的投资、管理和创业践行经验,曾被多家媒体报道,包括新华网、第1财经、《21世纪经济报道》、讯视财经、香港卫视、广东卫视、广州电视台、南方电视台、《瑞丽伊人风尚》等,曾为文化部主办的国家刊物《文化月刊》封面人物。
目录
第1章 “互联网+”时代,引爆内容产业价值链
1.1“互联网+内容产业”:待挖掘的下一座金矿
1.1.1 “互联网+内容产业”的时代机遇
1.1.2 互联网时代传统内容产业的变革
1.1.3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内容红利”
1.1.4 泛娱乐生态下的全产业链布局
1.1.5 “互联网+内容产业”面临的问题
1.1.6 “互联网+内容产业”的发展对策
1.2内容风口:内容产业掀起新一轮资本盛宴
1.2.1 内容驱动下的商业之变
1.2.2 资本眼中的“第四领域”
1.2.3 内容产业投资1.0到2.0
1.2.4 自媒体创业者如何吸引资本
1.3内容为王:以优质内容打造新型创业模式
1.3.1 内容创业时代的崛起
1.3.2 创业者与平台无缝对接
1.3.3 内容分发领域的创业方向
1.3.4 内容创业的潜在问题与未来生态
第2章 IP经济:泛娱乐时代的IP商业模式
2.1IP红利:内容驱动下的泛娱乐战略
2.1.1 站在资本风口的IP经济
2.1.2 IP经济的主流内容形态
2.1.3 IP资源开发与内容创业
2.2打造超级IP:内容如何实现商业化
2.2.1 内容至上:IP商业化的核心
2.2.2 超级IP 背后的四大属性特征
2.2.3 IP运作:如何打造超级IP
2.2.3 游族:构建“影游联动”新模式
2.3IP营销:品牌的娱乐化生存法则
2.3.1 IP营销内在的商业逻辑
2.3.2 优质IP的构建与营销法则
2.3.3 IP营销案例:重塑品牌形象
第3章 直播经济:移动社交时代的新型商业革命
3.1移动社交引爆“全民直播”时代
3.1.1 重度垂直模式下的直播战争
3.1.2 视频直播开启传播模式变革
3.1.3 国内外视频直播的市场现状
3.1.4 移动视频直播的五大发展趋势
3.2“直播+社交”模式的商业新玩法
3.2.1 直播与社交的深度融合
3.2.2社交直播的商业化变现
3.2.3巨头的游戏:移动社交新战场
3.2.4 VR直播:社交平台下一个风口
第4章 内容营销:全新的互联网营销实践法则
4.1一切商业皆媒体,一切内容皆广告
4.1.1 颠覆传统模式的内容营销
4.1.2 大数据时代的内容营销
4.1.3 内容营销实战技巧与策略
4.1.4 未来的内容营销生态体系
4.2企业自媒体时代的内容营销方法论
4.2.1 营销文案的撰写技巧
4.2.2 客户开发与销售支持
4.2.3 如何提升品牌影响力
4.2.4 内容营销注意的问题
4.3案例实践:企业如何玩转内容营销
4.3.1 海尔的自媒体内容运营战略
4.3.2 如何借助内容打造企业品牌?
第5章 内容电商:移动场景时代的电商新思维
5.1内容+电商:传统电商模式的转型与突破
5.1.1 内容电商的商业价值
5.1.2 内容电商PK传统电商
5.1.3 内容经济下的电商之变
5.1.4 自媒体时代的内容变现
5.2内容+场景:场景革命下的电商新形态
5.2.1 从场景消费到内容电商
5.2.2 抓住消费者的购买场景
5.2.3 门牙APP:以优质内容俘获消费者
第6章 内容变现:探索内容经济的盈利模式
6.1变现模式:真正释放内容的商业价值
6.1.1 媒体生意VS内容生意
6.1.2 版权开发与内容变现
6.1.3 视频网站的变现渠道
6.1.4 懂球帝APP:体育内容变现
6.2知识付费:共享经济时代的内容变现
6.2.1 知识付费时代的来临
6.2.2 打造知识社区规模效应
6.2.3 知识付费模式能否持续?
6.3从入口到变现:BAT内容生态布局
6.3.1 百度:搭建“知识+娱乐+新闻”矩阵
6.3.2 阿里:基于电商平台布局内容生态体系
6.3.3 腾讯:利用社交优势,打造泛娱乐生态
第7章 内容创业:互联网创业领域的新蓝海
7.1内容演变下的新型生产方式
7.1.1 再颠覆:内容供给1.0到3.0
7.1.2 内容创业者的创新实践路径
7.1.3 未来内容创业的10大发展趋势
7.1.4 正在野蛮生长的内容创业公司
7.2独角兽计划:抓住内容创业的黄金时代
7.2.1 内容创业领域能否出现独角兽?
7.2.2 打造内容创业独角兽的五大方向
7.2.3 深度解读腾讯平台的“芒种计划”
7.3内容创业的盈利探索与转型路径
7.3.1 内容创业的四种盈利模式
7.3.2 传统媒体向自媒体的创业转型
7.3.3 如何在优酷平台进行内容创业
跨界融合:数字时代的商业范式重塑 一部深入剖析当代商业生态演变,洞察未来增长引擎的深度思考之作 在信息爆炸与技术迭代的洪流中,传统商业逻辑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颠覆性冲击。本书并非聚焦于单一的“内容”概念,而是以更宏观的视角,审视驱动当代商业增长与价值创造的核心驱动力——跨界融合、生态构建与敏捷适应性。它旨在为身处变革洪流中的决策者、战略规划师和创新实践者,提供一套全新的思维框架,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数字经济环境。 第一部分:范式转移:商业生态的底层逻辑重构 本书开篇即对当前商业环境的根本性变化进行了深刻描绘。我们不再处于一个由线性供应链和垂直分工主导的时代,而是进入了一个由网络效应、平台赋能和用户共创定义的动态生态系统。 一、从“产品中心”到“价值网络”的迁跃: 传统的商业模型建立在对稀缺资源的控制与对既定客户群体的服务之上。然而,数字技术的普及极大地降低了信息和连接的成本,使得价值的创造不再是单一实体的行为,而是网络中多方主体互动的结果。本书将深入剖析平台型企业如何通过构建双边或多边市场,实现超指数级的增长,并探讨传统企业如何通过“解构”自身价值链,嵌入到更大的生态网络中,从而获取生存空间。我们将研究“连接”本身如何成为一种核心资产,以及如何衡量和优化这种网络价值。 二、敏捷性与韧性:应对“黑天鹅”的战略储备: 全球化逆流与地缘政治的复杂性,使得商业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本书强调,在高度互联的世界中,组织韧性(Organizational Resilience)比单纯的效率优化更为关键。我们探讨了从“精益求精”到“丰裕备用”的思维转变,分析了如何通过建立冗余、分散风险和快速迭代的能力,使组织能够在突发冲击下迅速恢复并抓住新的机遇。这包括供应链的多元化布局、跨职能团队的快速组建机制,以及情景规划(Scenario Planning)在战略制定中的实际应用。 三、无形资产的崛起与计量挑战: 在数字经济中,数据、品牌信誉、知识产权和社区粘性等无形资产,其价值已远超有形资产。本书将挑战传统的财务计量标准,引入一套更贴合数字时代特征的无形资产评估框架。我们探讨了如何量化用户参与度、社区健康度以及技术栈的先进性,并阐述这些指标如何直接影响企业的长期估值和市场竞争力。 第二部分:跨界驱动:重塑客户体验与服务边界 商业边界的模糊化是当前最显著的趋势之一。成功的创新往往发生在原本不相关的领域交叉之处。 一、服务即平台:从交易到持续关系的构建: 客户不再满足于一次性的产品购买,他们寻求的是贯穿生命周期的持续价值流。本书深入研究了“产品即服务”(XaaS)模式的演变,重点关注如何将传统产品转化为一个可迭代、可升级的平台化服务。例如,智能硬件如何通过数据反馈不断优化其软件功能,从而锁定用户的长期付费意愿。我们将剖析订阅经济背后的心理学机制,以及如何设计能够有效对抗“客户流失”(Churn Rate)的服务蓝图。 二、人机协作的未来工作形态:效率与伦理的平衡: 人工智能(AI)和自动化技术正深刻改变着企业的运作方式。本书聚焦于人机协作(Human-Machine Teaming)的最佳实践,而非单纯的技术替代。我们探讨了如何设计工作流程,使人类的创造力、判断力与机器的计算力、执行力实现最佳协同。同时,本书也对自动化带来的技能极化、再培训需求以及算法伦理等社会经济影响进行了审慎的分析。 三、去中介化与再中介化的辩证关系: 区块链、Web3等技术被视为实现“去中心化”的终极工具。然而,市场实践表明,新的效率更高、信任机制更强的“新中介”正在迅速崛起。本书将对比分析传统中介机构的衰落与新兴平台型中介的权力扩张,解释技术驱动的结构性转变并非简单的消除,而是权力与价值捕获机制的转移。企业必须清晰定位自身在新的价值链条中,是成为被边缘化的传统节点,还是成为新的关键赋能者。 第三部分:组织进化:打造适应性增长的组织架构 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僵化的组织结构是最大的敌人。本书将战略眼光投向了企业的内部运营体系,探讨如何构建一个能够持续自我优化的“学习型组织”。 一、从“流程控制”到“目标对齐”的治理转型: 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指挥控制模式在应对复杂任务时反应迟缓。本书介绍了去中心化决策机制的实施路径,例如“双速组织”(Two-Speed Organization)模型,即用一个快速、灵活的创新单元(探索者)来试探市场,同时保持核心业务的稳定(收割者)。关键在于使用OKRs(目标与关键成果)等工具,确保分散的团队在战略方向上高度一致,同时拥有执行层面的自主权。 二、人才的“流”动性与知识的内生循环: 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能否快速吸收、整合和应用外部知识。本书阐述了如何通过内部人才市场(Internal Talent Marketplace)、项目制流动和跨部门轮岗,激活组织内部的知识流动。我们探讨了如何建立有效的“失败的文化”,使得团队能够安全地进行高风险实验,并将实验的结果迅速转化为可规模化的能力,形成一个良性的创新反馈循环。 三、可持续性:从合规负担到竞争优势的重塑: 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已不再是公关口号,而是影响资本流向和客户偏好的关键决策因素。本书认为,真正的可持续性创新,是将环境和社会责任内嵌到产品设计与运营效率之中。例如,循环经济模型不仅降低了原材料成本,还开辟了全新的售后服务和回收市场。本书提供了如何将ESG目标转化为可衡量的商业指标,并将其作为驱动长期盈利能力的核心杠杆的实操方法。 --- 结语:未来属于“连接者”与“整合者” 《跨界融合:数字时代的商业范式重塑》是一部面向未来的商业哲学指南。它要求读者摒弃孤立的视角,拥抱连接的复杂性,将组织视为一个不断演化的生命体。成功不再取决于拥有最多的“内容”或最独特的产品,而在于构建高效的生态连接、提供持续的综合价值,并具备在不确定性中快速重塑自我的组织能力。本书将引导您穿越迷雾,在瞬息万变的商业棋局中,找到通往持久增长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