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法國》作者葛蘭姆·羅布再度跨上單車徵服赫拉剋勒斯古道(ViaHeraklea),展開一趟24000公裏的“發現中土”之旅。
一部結閤曆史學、地理學、考古學、語言學、天文學、幾何學、神話傳說與旅遊見聞的精彩“翻案”之作
一段失落的歐洲原史時代,一個謎團般的古老民族。
還原古老民族凱爾特人的神秘麵貌,重探歐洲的古代起源。
“中土”一詞源自北歐神話,意指相對於上層世界和下層世界的“人類所居世界”。托爾金即是藉用這個概念,創造齣經典奇幻作品《魔戒》。跟托爾金一樣,本書作者企圖為讀者重建凱爾特人中土世界的樣貌,但不一樣的是,羅布寫的不是小說,而是證明凱爾特文明毫不遜於羅馬文明的翻案之作。他廣泛運用曆史學、地理學、語言學、天文學、幾何學等各個學門的知識,讓這個文字史料付之闕如,遙遠且經常充滿誤解的失落文明,重新迴歸到歐洲上古史的脈絡中。
不過,本書亦非正經八百的學術著作。羅布不是象牙塔裏的學者,他比較像是一位博學敏銳的偵探,以單車為辦案交通工具,綜閤神話傳說、文獻資料、考古實證、虛擬地圖等各種綫索,一一走訪凱爾特人的聚落與聖所,推理齣中土世界隱含的宇宙秩序。因此,閱讀本書的讀者,也可以得到和閱讀推理小說同樣的樂趣,並且會益發相信這位單車神探的結案陳述:凱爾特人盡管不像羅馬人是優秀的土木工程專傢,但絕對是傑齣的數學傢、天文學傢;此外,羅馬帝國為後世所稱道的城市和道路建設,也很可能是在凱爾特人奠定的良好基礎上發展而成。
葛蘭姆·羅布(Graham Robb)
1958年生於曼徹斯特,曾是牛津大學埃剋塞特學院研究員,齣版過多部論法國文學與曆史的著作。2007年的《非典型法國》為他贏得達夫·庫珀奬(Duff Cooper Prize)與皇傢文學會翁達傑奬(Ondaatje Prize)。《巴黎人》(2010)一書,則使他獲巴黎市頒予巴黎市大勛章。現居英格蘭、蘇格蘭交界處。
身兼傳記作傢和曆史學傢的羅布,其研究讓我們對兩韆年來關於鐵器時代的不列顛和歐洲的認識,以及凱爾特人為野蠻、迷信部族的刻闆形象,産生懷疑。
──《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
以《非典型法國》獲得達夫?庫珀奬(Duff Cooper Prize)與翁達傑奬(Ondaatje Prize)的羅布,為讀者獻上近來印象所及zui驚人、zui重大的發現,幾乎顛覆瞭我們對於歐洲早期曆史(或依他所說,稱之為“原史時代”)、野蠻凱爾特部族和半神話人物德魯伊特的所有認知。
──《齣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獲得“星號書評”(Starred Review)和“當周選書”(Pick of the Week)
傑齣……一部包羅萬象、令人驚艷的改寫曆史之作,作者用功極深,近乎執迷。如果書中描述的奇妙聯係和神秘細節,讓讀者感到頭暈目眩,這或許隻不過是反映齣一個失落文明的驚人復雜性和始終不褪的神秘色彩,而羅布則將這個文明放迴它理應享有的位置上。
──霍爾(Philip Hoare),《文學評論》(Literary Review)。
你絕對不得不佩服羅布所展現的毅力,他不隻埋首在圖書館和地圖室做研究,還親身實地考察。在這15000哩的單車旅程中,他經常騎到從來沒有任何觀光客或研究者造訪過的地方,甚至連打聽過都沒有……《中土世界:歐洲的古代起源》為古代高盧人和古代不列顛人創造齣新的麵貌。無論凱撒說瞭什麼,他們都並非渾身靛藍、滿臉鬍子之徒。
──謝比(Tom Shippey),《衛報》(Guardian)
原史時代 1
第一部
一 來自世界盡頭的路 13
二 鐵器時代的消息 33
三 梅蒂奧拉努城之謎Ⅰ 49
四 梅蒂奧拉努城之謎Ⅱ 58
五 循著子午綫走去 74
第二部
六 世界有多大 97
七 德魯伊特的教學大綱I:基礎 117
八 德魯伊特的教學大綱II:進階 128
第三部
九 諸神的路徑 145
十 森林與森林的另一邊 171
十一 中土世界的城市 185
十二 勝利之神 197
第四部
十三 詩意群島 223
十四 四禦道 244
十五 中土世界的盡頭 259
十六 德魯伊特的迴歸 279
結 語 “中土世界”旅行指南 299
注 釋 309
參考書目 340
大事年錶 374
謝 誌 379
圖片允用緻謝 381
原史時代
本書的寫作構想,在某個晚上如一不速之客翩然到訪。它顯然認為會盤桓頗長一段時日,而我知道有它做客傢中會大損我的名聲。藏寶圖和密徑是童年的玩意兒。成人學者看到未被發現的上古世界豁然呈現眼前,且海圖、使用手冊、指南一應俱全,必然懷疑自己腦袋是不是齣瞭毛病。
當時我住在英格蘭某山上的茅屋裏,那山位於牛津西邊,馬修·阿諾德(MatthewArnold)詩中那位吉普賽學者(ScholarGypsy)活動的土地上。那裏的環境就如孩童的奇幻世界,是曆史秘密似乎如野生蘋果樹上結實纍纍的蘋果般隨手可得的那種地方。花園裏除瞭有維多利亞時代的野餐殘餘物和發亮、降解的20世紀垃圾,還有燒過的燧石、經過熔煉的金屬塊、燒製粗糙的屋瓦。我在一棵枝葉纏繞的衛矛底下,找到一隻鐵器時代的小胸針,胸針上有3個同心圓構成的花紋,胸針的係針受腐蝕已殘缺不全。住隔壁的農夫把幾個紙箱的古物給我看,裏麵有用來磨碎東西的磨石、薩摩斯細陶器(Samianware)、羅馬錢幣,都是他在田裏乾活時犁齣土的。
這個寜靜的地方,名不見經傳,卻曾是繁忙的交通輻輳處。花園的一側曾有一條馬道,位於一條羅馬古道(straet)的盡頭。這條羅馬古道沿著聳立於泰晤士河畔的石灰岩斷崖,通往伯剋郡丘陵(BerkshireDowns)和刻畫於一處丘陵上、被稱為“烏芬頓白馬”(UffingtonWhiteHorse)的鐵器時代巨型圖案遺跡。花園另一側則曾有一條未鋪砌的道路從名叫巴布洛剋海司(BablockHythe)的泰晤士河渡口往上攀升,而今此處既無橋梁,也無津渡。早在牛津這個地名齣現之前,韆百年來一直有人將牛隻羊群從泰晤士河邊往上趕到這兩條路交會之處,那裏是一片寬闊的草地,上有一泉水和一池塘。這是昆諾(Cumnor)村的前身,距後來纔齣現、在教堂附近的中世紀城區12分鍾路程。較晚近纔齣現的園籬和停車位讓人看不到此村前身的輪廓,但從樓上窗戶望齣去,仍可能看齣它當年的形狀。這個聚落距今太遠,其布局未見於文獻記載。有座鐵器時代的山堡(hillfort),俯臨這個位於泰晤士河衝積平原上法穆爾(Farmoor)一地的史前聚落,而一道險峻的土堤,以及使現代道路到此變成一危險大彎的圓形布局殘跡,很可能就是這座山堡的遺物。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長期陷入曆史幻覺狀態,也就不足為奇。樓上房間那位教人難以拒於門外的訪客,在打印成兩張大紙的西歐地圖上以一條斜綫的形態現身。那時我一直在計劃單車遠徵,走一趟赫拉剋勒斯古道(ViaHeraklea)。赫拉剋勒斯古道就是傳說中希臘神祇赫拉剋勒斯(譯者按:Heracles,羅馬人稱作Hercules),從世界的盡頭——伊比利亞半島西南端的“聖岬”(SacredPromontory)——越過比利牛斯山和普羅旺斯平原,朝嚮如白色屏障的阿爾卑斯山的著名路綫。這位英雄帶著偷來的牛群前行,在西方世界最古老的路徑之一留下傳頌韆古的足跡。他所走的路綫,如今有許多路段隻能訴諸想象,它隻是一條把與赫拉剋勒斯有密切關係的諸多地點串聯起來的假設路綫。這條古道通過南法的地中海岸時,有一些路段會變成小徑,有時循著季節性遷徙牲畜的小路走,有時變成羅馬圖密善古道(ViaDomitia)和現代A9高速公路。這些實際存在且實用的路沿著西班牙東海岸往北走,在法國境內轉嚮東北,最後蜿蜒通往意大利。但赫拉剋勒斯古道,照其原來存在於神話中的路綫,乃是直直一條綫,就像把高山渾然不當一迴事的神之子所走的路綫。
這條橫越大陸的斜綫,有兩點值得推敲。首先,如果把現存的那些路段朝兩個方嚮投射,赫拉剋勒斯古道就會循著同樣的東北東方位延伸1600韆米,抵達阿爾卑斯山的濛特熱內夫爾(Montgenèvre)山口,即凱爾特人所謂的馬特羅訥(Matrona,“地母神之泉”)山口。據說這是赫拉剋勒斯砍穿岩石硬開齣的山口。這仿佛是他從聖岬啓程時,就帶著某個古老的定位工具,藉此得知他會在那個地方越過阿爾卑斯山。
第二個值得注意的地方,乃是打印地圖上齣現熟悉的軌跡。許多上古文化,包括凱爾特人、伊特魯裏亞人(Etruscan)建廟、墓、街道時,若非讓它們麵朝至日初升的太陽,就是把它們建在與至日的旭日有某種幾何關係的地點上——就羅馬人來說,這樣的作為隻偶有一見。至日一年兩次(6月21日和12月21日左右),在這期間,太陽升起、落下的地方一連數日幾乎沒變。我查閱瞭在綫天文資料,發現兩韆年前,在地中海某緯度,赫拉剋勒斯古道的軌綫正是夏至時旭日的角度,或者如果觀察者麵朝另一方嚮的話,就是鼕至時日落的角度。
這一重大的巧閤一直無人察覺。或許它的壯闊格局反而實際上使它藏於無形,就連最不抱懷疑論的曆史學傢都會懷疑它的存在。但它還能導嚮其他如此多可證實的發現,讓人覺得它似乎不時頗具主見,是來自另一世界,無意間被重新啓動的機械裝置。它造成的旅程往往要花掉數年,但開始纔幾個月,旅人就看齣這條至日路徑是人所刻意創造齣來。德魯伊特(Druid,凱爾特人的祭司或科學傢)不管站在古道的任何地方,都知道沿著它的走嚮往西看,就是望嚮世界的盡頭,那裏除瞭怪物齣沒的海洋和亡魂地域,彆無他物。往相反方嚮看,則是望嚮阿爾卑斯山和馬特羅訥山口,太陽就是穿過那山口,迴到活人的世界。
……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對於我來說,更像是一次感官的徹底洗禮。那種對“失落”事物的強烈探求欲,被作者淋灕盡緻地調動瞭起來。它沒有給我一個清晰、標準化的“答案”,反而更像是在引領我走進一個迷宮,讓我自己去感受和觸摸那些曆史的紋理。作者的語氣非常迷人,既有一種不容置疑的權威感,又透露著一種對未知世界保持的永恒好奇心。尤其是一些對於特定工具、語言變遷或社會習俗的描述,細緻到令人拍案叫絕。例如,書中對某種早期金屬加工技術的演變過程的描述,簡直就像在看一部微縮的曆史紀錄片。它沒有試圖用現代的價值觀去評判古人,而是努力去理解他們行為背後的世界觀和生存哲學。這種尊重曆史原貌的態度,使得整部作品充滿瞭真誠的力量。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歐洲”這個概念的理解從地理上的界限,擴展到瞭時間軸上的縱深感,那種跨越韆年的連接感是極其震撼的。
評分坦白說,一開始我有點擔心,畢竟涉及“失落的地圖”這類主題的書,很容易滑嚮純粹的奇幻或者牽強附會的猜想。然而,這本書的作者展現齣瞭驚人的平衡感和批判性思維。他似乎擁有那種罕見的本領,能夠從看似毫無關聯的考古碎片、模糊不清的拉丁文或古老愛爾蘭語文獻中,提煉齣一種令人信服的內在邏輯。我特彆欣賞其中對於“路徑”概念的探討——這不僅是指物理上的遷徙路綫,更是指文化和知識的傳遞軌跡。那些關於巨石陣、聖井以及早期祭祀地點的分析,充滿瞭令人耳目一新的洞見。它們不是簡單地羅列事實,而是構建瞭一套嚴密的理論框架,解釋瞭為什麼某些地理特徵會在不同時期被賦予神聖的意義。這本書迫使我不斷地停下來,去查閱和比對各種參考資料,這不僅僅是一次被動的閱讀體驗,更像是一場積極主動的學術探險。它的深度足以滿足最挑剔的曆史愛好者,同時其敘事節奏又足夠引人入勝,避免瞭陷入純粹的學術泥潭。
評分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本書帶給我的感受,那便是“對根源的敬畏”。我過去總以為凱爾特文化是某種孤立的存在,但這本書巧妙地將他們置於一個更廣闊的泛歐早期文明的背景之下進行審視。作者在追溯那些看似零散的文化符號時,展現瞭一種罕見的宏觀視角,將地中海世界的影響、北方部落的互動,乃至氣候變化對人類遷徙的驅動作用,都納入瞭考量範圍。這種多維度的交叉分析,極大地豐富瞭我對早期人類社會復雜性的理解。讀這本書需要一定的耐心,因為它不是那種快餐式的曆史讀物,它要求讀者投入心神去跟隨作者縝密的推導過程。每當作者提齣一個大膽的假設時,他總會提供足夠的地質學、語言學證據來支撐,這種紮實的論證方式讓我深信不疑。它成功地證明瞭,最偉大的“地圖”往往不是繪製在羊皮紙上的,而是深藏於人類集體記憶和地理形態之中的。
評分這部作品給我帶來瞭一場真正令人神往的史詩之旅。作者的文筆如同醇厚的陳年佳釀,每一次翻頁都像是在揭開一幅層層疊疊的古老地圖。我原本以為我對凱爾特神話和早期歐洲曆史的瞭解已經算得上是相當深入瞭,但這本書仿佛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全新領域的窗戶。它沒有采用那種枯燥的學術敘事方式,而是巧妙地將曆史考據、地理探索以及那些幾乎被時間塵封的口頭傳說編織在一起,形成瞭一種既嚴謹又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敘述結構。閱讀過程中,我常常停下來,想象著那些被遺忘的儀式、那些在迷霧籠罩的森林中行走的早期部落,甚至能感受到他們麵對未知的敬畏與勇氣。特彆是一些對於古代社會結構和信仰體係的細緻描摹,它們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像是一種活生生的重現。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成功地讓讀者跳齣瞭現代的框架,去用一種“古代人”的視角重新審視這片大陸的根源,那種對失落智慧的追尋感是極其強烈的。它讓人深刻地體會到,我們腳下的土地並非空無一物,而是承載著無數先民智慧的厚重基石。
評分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掌握得非常高明,它采用瞭類似“倒敘+穿插訪談”的混閤模式,使得原本可能沉悶的史料分析變得生動活潑。作者似乎非常擅長營造一種懸念,總是在你以為真相大白之時,又拋齣一個更深層次的謎團。這本書的偉大之處,在於它沒有試圖將那些古老的信仰體係“科學化”或“祛魅化”。相反,它尊重瞭這些古代知識體係自身的完整性和神秘感。我尤其喜歡那些關於“聖地”選址的章節,它們不僅僅是地理分析,更是對早期人類如何與自然環境建立精神聯係的深刻洞察。這些地方為何被選擇?它們共同構成瞭怎樣一張無形的能量網絡?作者的探索迫使我重新審視瞭那些被現代文明忽略的、關於方位、光影和水流的古老智慧。它不是一本提供終極答案的書,而是一把鑰匙,為你開啓瞭探索歐洲文明深層脈絡的大門,激發你去進行下一輪屬於你自己的追尋。
評分中土世界:歐洲的古代起源中土世界:歐洲的古代起源中土世界:歐洲的古代起源中土世界:歐洲的古代起源中土世界:歐洲的古代起源中土世界:歐洲的古代起源中土世界:歐洲的古代起源中土世界:歐洲的古代起源中土世界:歐洲的古代起源中土世界:歐洲的古代起源中土世界:歐洲的古代起源
評分中土世界:歐洲的古代起源中土世界:歐洲的古代起源中土世界:歐洲的古代起源中土世界:歐洲的古代起源中土世界:歐洲的古代起源中土世界:歐洲的古代起源中土世界:歐洲的古代起源中土世界:歐洲的古代起源中土世界:歐洲的古代起源中土世界:歐洲的古代起源中土世界:歐洲的古代起源
評分說不錯 可惜還沒看 給老婆買的
評分古代歐洲的曆史
評分書很好,第一本先看起啦
評分京東自營的寶貝就是好,發貨快,售後好
評分非常感謝京東服務,我確實十分喜歡。!
評分書很好,第一本先看起啦
評分是一本非常非常好的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