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支付清算發展報告(2017)

中國支付清算發展報告(2017)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楊濤 著
圖書標籤:
  • 支付清算
  • 金融科技
  • 中國金融
  • 金融發展
  • 普惠金融
  • 金融創新
  • 支付行業
  • 清算體係
  • 金融報告
  • 2017年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ISBN:9787520108737
版次:1
商品編碼:12126661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6-01
字數:37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由總報告和專題報告兩部分構成,總報告全麵分析瞭我國支付清算體係的發展曆程、現狀特點、存在問題及發展趨勢,並且運用量化分析工具考察瞭支付清算體係運行與宏觀經濟變量、區域經濟與金融發展、金融穩定與金融風險、貨幣政策的內在關聯等;專題報告跟蹤分析瞭國內外支付清算體係的發展狀況、熱點與難點,係統梳理瞭近年來以支付經濟學為主綫的學術文獻,組織翻譯瞭美聯儲發布的“美聯儲支付研究報告(2016)”。

作者簡介

楊濤,男,1974年生,山東淄博人。經濟學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産業金融研究基地主任、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貨幣與財政政策、金融市場、産業金融、政策性金融等。
程煉,男,1976年9月生,江西德興人。經濟學博士,研究員。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國際金融與國際經濟研究室主任、《金融評論》編輯部主任、支付清算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國際金融、金融地理與金融監管、支付清算等。學術論文包括“復雜産權論和有效産權論 - 中國地權變遷的一個分析框架”“中國經濟轉軌過程中的要素價格扭麯與財富轉移”“社會網絡:中國區域發展不平衡的政治經濟學視角”“宏觀審慎管理可行性及實施方案研究”“宏觀審慎性金融監管研究”等。論文“管理浮動、外匯儲備與國際貨幣政策協調”獲2008年首屆“國際金融青年論壇”會議論文一等奬。

目錄

總報告 我國支付清算體係的發展狀況及經濟含義
第一章 中央銀行支付清算體係的建設與運行/001
  一 2016年基本情況及特點/002
  二 2016年子係統運行情況/005
  三 2016年重要事件/015
  四 麵臨的問題與挑戰/018
  五 完善思路/020
第二章 第三方支付機構體係的建設與運行/025
  一 2016年基本情況及特點/025
  二 2016年監管環境/031
  三 麵臨的問題與挑戰/040
  四 發展趨勢及前景/043
第三章 證券清算結算體係的建設與運行/047
  一 2016年基本情況及特點/047
  二 2016年重要事件/060
  三 麵臨的問題與挑戰/064
  四 完善思路/065
第四章 支付清算體係與宏觀經濟運行/067
  一 支付清算業務總體發展態勢/067
  二 支付清算指標與經濟增長的聯係/075
  三 支付清算指標與總體價格水平的聯係/086
第五章 支付清算體係運行、區域經濟與金融發展/097
  一 各地區資金流動規模/097
  二 地區間資金流動情況/099
第六章 支付清算體係運行與金融係統穩定/103
  一 支付清算指標與宏觀經濟穩定/103
  二 銀行間資金流動與金融體係穩定性/106
第七章 支付清算體係運行與貨幣政策/111
  一 2016年貨幣政策實施概況/111
  二 支付清算體係對貨幣供給的影響/116
  三 人民幣清算行對貨幣政策的影響/121

專題報告 支付清算體係熱點考察、比較分析及文獻綜述
第八章 在多元競爭中發展規範的銀行卡市場/124
  一 銀行卡市場發展環境的變化/124
  二 銀行卡市場規模的擴大/128
  三 進一步嚮規範化和多元化發展/135
  四 2017年銀行卡市場發展趨勢/138
第九章 全球主要國傢支付清算體係最新進展/141
  一 全球支付市場發展概況/141
  二 主要國傢支付清算體係進展/145
  三 全球支付清算體係監管新趨勢/193
  四 結論與展望/197
第十章 跨境證券交易結算的實踐和展望/200
  一 導言/200
  二 跨境交易結算模式概述/202
  三 關於跨境互聯互通模式的比較分析/216
  四 影響跨境互聯互通的主要因素/220
  五 對我國證券跨境交易結算模式的展望/222
第十一章 外匯市場支付結算係統的發展/226
  一 概述/226
  二 國際監管標準/232
  三 外匯支付係統與機製述評/236
  四 降低外匯結算風險的方法/241
  五 降低外匯風險對於中國和人民幣的意義/244
第十二章 國傢快速支付體係:銀行與非銀行視角/253
  一 引言/253
  二 支付係統的“風險-成本前沿”理論/254
  三 快速支付體係:基本概念/257
  四 發展中的快速支付係統:銀行與非銀行/261
  五 國傢快速支付體係的建設思路/268
第十三章 關於支付經濟學研究的相關文獻綜述/275
  一 金融科技與支付清算體係:區塊鏈與數字貨幣/276
  二 支付經濟學熱點研究領域的新進展/291

附錄1 全球金融科技發展、定位與監管/301
  一 金融科技發展的全球版圖/302
  二 金融科技如何改變金融體係/307
  三 金融科技公司的定位和監管/310
  四 科技與金融未來融閤趨勢展望/316
附錄2 支付行業變革與國際金融普惠實踐/319
  一 引言/319
  二 發展現狀:成績與不足/321
  三 助力發展的四大趨勢/324
  四 麵臨的挑戰/327
  五 解決方案/330
  六 小結/335
附錄3 美聯儲支付研究報告(2016)/337
  一 主要發現/338
  二 非現金支付/339
  三 卡支付/342
  四 普通卡詐騙類型與芯片卡應用/345
  五 ACH支付/348
  六 支票支付/348
  七 關於本研究/350

Contents/353

前言/序言

前  言

《中國支付清算發展報告(2017)》是國傢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推齣的係列年度報告的第五本。報告旨在係統分析國內外支付清算行業與市場的發展狀況,充分把握國內外支付清算領域的製度、規則和政策演進,深入發掘支付清算相關變量與宏觀經濟、金融及政策變量之間的內在關聯,動態跟蹤國內外支付清算研究的理論前沿。報告將緻力於為支付清算行業監管部門、自律組織及其他經濟主管部門提供重要的決策參考,為支付清算組織和金融機構的相關決策提供基礎材料,為支付清算領域的研究者提供文獻素材。自2013年齣版第一本報告之後,連續四本都引起瞭政策層、實務界和理論界的高度重視與社會的廣泛關注。
在曆經多年耕耘之後,我國支付清算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取得瞭令人矚目的發展成就,某些領域在全球也逐漸居於前列。但是在“大乾快上”的高速發展之後,則需要進一步夯實創新的“土壤”,協調多元化的改革目標,並讓“渾水摸魚”的“劣幣”退齣市場。對此,我們認為應深入思考以下幾方麵的問題。
第一,積極落實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原則,圍繞效率與風險的“蹺蹺闆”,亟須提升對後者的關注度。金融市場基礎設施(Financial Market Infrastructures,FMIs)是當前最重要且具有挑戰性的金融研究領域之一,主要包括支付係統(Payment System)、中央證券存管機構(Central Securities Depository)、證券結算係統(Securities Settlement System)、中央對手方(Central Counterparty)、交易數據庫(Trade Repository)。進入21世紀以來,尤其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各國都更加關注FMIs的穩健性與安全性。2012年,國際支付結算體係委員會(Committee on Payment and Settlement System,CPSS)和國際證監會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Securities Commissions,IOSCO)聯閤發布並齣版瞭《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原則》(PFMI),旨在形成全球共同努力完善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的“軟法”。在PFMI的九大方麵裏,加強全麵風險管理成為主要內容,其篇幅遠大於其他要素。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具有特殊性,正如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在其迴憶錄中所提到的:“若是要存心搞垮美國經濟,隻需摧毀其電子支付係統就行瞭。”支付清算基礎設施,如同經濟基礎設施一樣,在初期嚴重缺乏的時候,需要加大建設力度,盡快布局,從而保障金融“交通和物流”的順暢。但到瞭一定階段之後,就需全麵提高建設質量,嚴格防止“豆腐渣”工程和低效項目。
雖然近兩年歐美也開始強調支付市場效率,但其已有多年的嚴格監管和工程質量監督機製。相比較而言,我國則到瞭需大力抓好金融基礎設施“項目監理”、有效防範風險的時點,當然這一“蹺蹺闆”將來也是動態變化的。
第二,基於國傢支付體係的戰略視角,需要統籌安排,構建“多層次新型支付市場”。在經濟基礎設施建設中,重復建設、多頭管理、資源浪費等一直受到關注。同樣,在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中,隨著“初級階段”告一段落,也需要從國傢支付體係的大視野,進行更好的戰略統籌。
事實上,發達國傢與發展中國傢都開始意識到這一點。例如,美聯儲在2015年發布《提升美國支付體係戰略報告》之後,專門成立兩個工作組,分彆圍繞效率與安全,重點推動美國支付體係變革,以應對國內外的挑戰。
再如,2017年初埃及成立瞭由總統領導的國傢支付委員會,其成員包括總理、央行行長、央行副行長以及國防部部長、計劃部部長、內政部部長、通信部部長、司法部部長和財政部部長等內閣成員,還有情報總局、行政檢察署、財政檢查局等機構負責人。該機構負責減少銀行部門外紙幣的使用、支持和鼓勵電子支付以及構建國傢支付體係並對該體係框架進行監督以降低相應風險。同時,該機構還將促進民眾對銀行體係的利用,實現正式經濟和非正式經濟的融閤,降低貨幣轉移成本,增加稅收,保護支付體係使用者的權益,等等。
我國支付清算體係是在較為薄弱的基礎上快速發展起來的,有時呈現某些“多頭並進”和“碎片化”現象。如今,為瞭更好地承載金融創新與發展功能,需要打造一個高效的“多層次新型支付市場”。對此,一方麵,需要從全局看問題,注重多重目標協調,不應隻片麵看問題,糾結於局部利益目標;另一方麵,在法律、監管、治理等各方麵,都需要加強跨部門的協調機製建設,有效應對功能日益復雜的支付清算設施,因為伴隨金融機構的“混業”,金融基礎設施更是不可避免地齣現“邊界模糊”。
第三,優化支付市場供給與培育有效需求,改善支付體係的“穩健性”與“彈性”。一方麵,與日益增長的經濟金融創新和發展需求相比,我國的金融基礎設施有效供給仍然嚴重不足。例如,就零售支付而言,這種有效供給更需強調結構與質量,而非“唯數量論”。又如,幾百傢擁有支付牌照的機構曾被作為改革成就,但當眾多機構業務單一、同質甚至難以為繼,某些“殼”牌照價格被惡炒至天價之時,市場便需要擠齣“泡沫”和“無效供給”,構建更加嚴格的違規懲罰與退齣機製。再如,處於灰色地帶、無證從事支付業務的機構數量眾多,尤其是打著創新名義的某些模式,其風險不容小覷。還有,同樣是電子支付業務,非銀行支付機構的處理金額遠遠低於銀行,處理筆數卻逐漸超過銀行,這錶明二者的服務定位差異。當然,除瞭零售支付之外,大額支付、證券清算結算設施等也麵臨優化供給的迫切性。另一方麵,就需求而言,首先需要培育居民、企業和其他機構的有效支付清算需求,認清“過於花哨”和短期“過渡性”需求的局限性。例如,支付如同道路設施一樣,其提供的基本功能還是交通,在路邊設置廣告宣傳欄當然有必要,但如果太“吸引眼球”,或許也會造成“事故多發”。又如,以零售支付創新來促進消費非常重要,但如果居民收入、社會保障等條件跟不上,則便利支付加上金融杠杆共同作用於消費行為,最終不一定有利於居民福利提升。再如,債券市場可能存在的市場分割、製度缺失等問題,也在某種程度上與其金融基礎設施供求失衡相關。這些都意味著,支付清算領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需求管理,需要避免大起大落,在遵循市場規律的基礎上,應該更加強調持續、穩健、均衡發展。
第四,處理好平颱化與垂直化、國有化與民營化等基本關係,也是亟待應對的重大挑戰。在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需處理好一係列復雜關係。其一,基礎設施自然具有某種“公共性”特徵,支付清算設施也是如此,這就要求支付清算組織、係統在“經營可持續”的同時,不能忽視“公共性”原則。其二,支付清算組織承載著資金流動、“四通八達”的基礎設施功能,天然具有某種平颱化特徵,也是平颱經濟學理論的研究重點。與此同時,全球復雜支付體係也已悄然形成,近年來支付也逐步成為商業模式的一部分和市場營銷的新手段。由此,在服務平颱參與者與自身掌控産業鏈之間,或許會麵臨某種權衡睏局,如銀行卡組織曾經存在“三方模式”還是“四方模式”的“路綫之爭”,第三方支付機構也存在是否有隱形“跨行轉接清算”的爭議。從客觀上看,二者在某種程度上難以兼容,選擇平颱化的“開放性”還是垂直化的金融控製“閉環”,也是許多支付清算組織“嚮左走、嚮右走”的難題。其三,以歐美為代錶,現代支付清算設施往往是自下而上發展起來的,在復雜的監管約束下,民營化設施也成為主流。相比較而言,我國采取的是自上而下推動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建設的路徑,未來更是麵臨新的權衡。長期而言,對於支付交易層麵來說,應該在監管一緻性前提下,繼續推動各類支付機構的市場化發展,鼓勵民營資本充分參與;對於清算結算環節來說,基於國情,在適度推動民營化的同時,仍需在新形勢下探索國傢自主可控的原則與模式。應該說,符閤法律與國傢政策、市場化運營、民營資本參與、減少行政規製之間完全能夠實現協調共存。
第五,真正推動支付行業轉嚮紮實的金融科技驅動。金融穩定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FSB)於2016年初對“金融科技”做齣瞭初步定義,即“金融科技(FinTech)是指技術帶來的金融創新,它能創造新的業務模式、應用、流程或産品,從而對金融市場、金融機構或金融服務的提供方式造成重大影響”。就全球來看,支付領域正是金融科技最具生命力的應用場景之一。對此,一是麵臨新技術時代的重要轉摺期,無論銀行還是非銀行支付機構,都要減少對製度紅利和套利的“迷戀”,真正把科技驅動作為支付服務創新的核心動力,強化金融科技的“正外部性”;二是要消除“金融科技騰飛幻覺”,因為支付工具創新雖然看似“眼花繚亂”“趕英超美”,但是在基礎技術研發、技術標準化等層麵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三是金融科技可能使得金融與非金融的邊界進一步模糊,但無論怎樣,金融運行的底綫不能突破,相應的穿透式、功能式支付監管體係也需完善。
第六,“三路並進”完善支付消費者保護機製。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歐美金融監管進一步強調和突齣金融消費者保護,以緻引起瞭金融業的許多爭議。相比較而言,我國的金融消費者保護剛剛起步,屬於保護不足而非過度。對於支付消費者保護來說,考慮到其特殊性,更應該作為重中之重。對此,一是需要政府、監管部門完善消費者保護的法律依據、工作思路、方法與模式,使得違規者與機會主義者承擔高額違規成本;二是需要協會等自律組織、社會組織等,共同緻力於形成良好的行業氛圍,使得各類侵犯消費者的行為、不同主體串謀的行為等都“無所遁形”,並且“人人喊打”;三是應該緻力於提升支付消費者的專業知識水平,增強其自我保護意識,使得支付領域的違規乃至詐騙行為失去生存的土壤,因為隨著新型支付手段的飛速發展,大量問題是因支付服務消費者不熟悉安全原則而遭受損失的。
總而言之,無論從理論還是實踐層麵來看,支付清算領域都有大量有價值的、前沿性的問題值得深入研究。鑒於此,《中國支付清算發展報告(2017)》繼續從中國和全球兩個維度,從理論、實踐與政策多個視角,對支付清算領域的相關問題進行“點”“麵”結閤的研究。
本報告分為總報告和專題報告兩個部分。總報告為“我國支付清算體係的發展狀況及經濟含義”,全麵分析瞭我國支付清算體係的發展曆程、現狀特點、存在問題及發展趨勢,並且運用各類量化分析工具,對支付清算體係運行與宏觀經濟變量、區域經濟與金融發展、金融穩定與金融風險、貨幣政策的內在關聯等進行瞭實證檢驗和深入剖析,具體包括:“中央銀行支付清算體係的建設與運行”;“第三方支付機構體係的建設與運行”;“證券清算結算體係的建設與運行”;“支付清算體係與宏觀經濟運行”;“支付清算體係運行、區域經濟與金融發展”;“支付清算體係運行與金融係統穩定”;“支付清算體係運行與貨幣政策”。
專題報告為“支付清算體係熱點考察、比較分析及文獻綜述”,深入探討瞭國際化背景下我國支付清算體係中的熱點與難點問題,對全球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和重要監管規則、不同國傢的支付市場運行等最新進展進行瞭動態跟蹤,係統梳理瞭近年來重要的學術文獻,並以附錄的形式提供瞭與支付清算研究相關的三個資料,即金融科技、支付與普惠金融,以及美聯儲發布的相關報告。具體包括:“在多元競爭中發展規範的銀行卡市場”;“全球主要國傢支付清算體係最新進展”;“跨境證券交易結算的實踐和展望”;“外匯市場支付結算係統的發展”;“國傢快速支付體係:銀行與非銀行視角”;“關於支付經濟學研究的相關文獻綜述”;“全球金融科技發展、定位與監管”;“支付行業變革與國際金融普惠實踐”;“美聯儲支付研究報告(2016)”。
《中國支付清算發展報告(2017)》是在國傢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李揚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王國剛所長、王立民書記等專傢的指導下完成的。本報告在寫作過程中得到瞭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中國支付清算協會、中國銀聯、Visa公司、上海清算所、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等各方的大力支持,在此一並錶示誠摯的感謝。本報告由楊濤擔任主編,負責本報告的組織編寫、部分報告的撰寫以及統稿和審定工作;程煉擔任副主編,負責部分報告的撰寫及統編工作。各章執筆人分彆為:第一章,傅勇、萬阿俊;第二章,王邦飛、鄭弘、王雅潔;第三章,李鑫;第四章,程煉;第五章,程煉;第六章,程煉;第七章,楊曉龍、費兆奇;第八章,劉磊、許一帆;第九章,周莉萍、周亞平;第十章,陳加贊;第十一章,Sammie Chan、Elise Kim、Linda Santiago、Peter Went、Daniel Lennon、Rachael Hoey;第十二章,趙鷂;第十三章,董昀、李鑫;附錄1,周莉萍;附錄2,王東、Amina Tirana、嶽楊祺;附錄3,李淼、李重陽(翻譯)。
與2013~2016年推齣的四本報告相比,《中國支付清算發展報告(2017)》在總報告部分,一直保持研究框架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同時專題報告部分的內容更加豐富,除瞭繼續跟蹤各國支付體係的發展動態和梳理相關文獻外,還推齣瞭一係列理論與實務的熱點與難點研究。如針對金融國際化背景下的跨境證券交易結算、外匯市場支付結算展開分析,就日益火爆的區塊鏈進行瞭研究文獻梳理,並且圍繞國傢快速支付體係建設進行瞭相關探討,等等。
當然,由於支付清算研究同時也是一個實務性較強的領域,不僅在我國的支付清算體係建設中不斷齣現各類新情況、新問題,而且各國都在此領域麵臨諸多技術和製度變革帶來的新挑戰。因研究儲備有限,本報告可能存在一些不足或需完善的地方。我們期盼各界同人的批評和建議,並希望長期堅持這項工作,以此來不斷地“拋磚引玉”,促使學術界更加重視支付清算研究,促進研究者與監管者、從業者的深度交流,推動跨學科的交叉研究與探討,真正使我國的支付經濟學得到發展,使支付清算體係的政策與實務研究能夠在全球範圍內逐漸走嚮前沿,從而推動我國支付清算體係實現高效、健康、可持續和國際化發展。
中國支付清算發展報告(2017) 內容提要 《中國支付清算發展報告(2017)》全麵梳理瞭2017年度中國支付清算市場的宏觀環境、發展現狀、主要特點、麵臨的挑戰以及未來發展趨勢。報告深入分析瞭在金融科技浪潮和監管政策引導下,中國支付清算體係如何實現創新發展、風險防範和服務升級,為理解中國支付清算行業的演進提供瞭權威視角。 第一部分:宏觀經濟環境與支付清算市場 本部分首先迴顧瞭2017年中國宏觀經濟的整體運行情況,包括經濟增長、物價水平、就業狀況以及國際收支等關鍵指標,分析瞭宏觀經濟形勢對支付清算行業發展的潛在影響。同時,報告也探討瞭國內外宏觀經濟因素,如全球經濟復蘇態勢、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調整、地緣政治風險等,對中國支付清算市場可能帶來的外部衝擊和機遇。 在此基礎上,報告重點闡述瞭2017年中國支付清算市場所處的整體環境。這包括國傢宏觀調控政策、金融改革開放的進程、互聯網技術發展的滲透程度以及消費者支付習慣的變遷等。特彆強調瞭國傢對金融科技的鼓勵與規範並重,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等國傢戰略為跨境支付清算帶來的新契機。 第二部分:中國支付清算市場發展現狀與特點 一、 支付體係的穩健運行與效率提升 報告詳細介紹瞭2017年中國支付體係,包括銀行間支付係統、人民幣跨境支付係統(CIPS)、小額支付係統等關鍵基礎設施的運行情況。重點分析瞭各係統的交易量、交易額、處理效率以及技術升級的進展。強調瞭支付清算係統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保障金融穩定方麵發揮的關鍵作用。 二、 移動支付的爆發式增長與市場格局 2017年是中國移動支付市場繼續深化發展的關鍵一年。報告深入剖析瞭移動支付的普及程度,包括移動支付在日常消費、公共服務、普惠金融等領域的廣泛應用。重點分析瞭以支付寶、微信支付為代錶的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市場份額、盈利模式以及競爭策略。同時,報告也關注瞭商業銀行在移動支付領域的創新嘗試和發展動態,探討瞭移動支付的生態構建與用戶體驗優化。 三、 互聯網金融與支付清算融閤發展 本部分著重分析瞭互聯網金融,特彆是網絡藉貸、眾籌、互聯網保險等業務與支付清算環節的緊密聯係。報告探討瞭互聯網金融平颱如何藉助支付清算係統實現資金的募集、存管、劃轉等功能,並分析瞭這種融閤對傳統金融業態帶來的衝擊與機遇。同時,也關注瞭互聯網金融風險防範,特彆是資金存管、信息安全等方麵的監管要求和市場實踐。 四、 跨境支付清算業務的創新與發展 隨著中國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跨境支付清算業務呈現齣新的發展態勢。報告分析瞭2017年中國在簡化跨境支付流程、提升跨境資金結算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等方麵取得的進展。重點關注瞭人民幣國際化在跨境支付清算領域的推進,包括人民幣在跨境貿易、投資中的使用情況。同時,也探討瞭金融科技在跨境支付領域的應用,如區塊鏈技術在跨境匯款、貿易融資等方麵的潛力。 五、 支付清算風險管理與安全保障 風險防範始終是中國支付清算發展報告的核心內容。2017年,麵對日趨復雜的市場環境,支付清算風險管理麵臨新的挑戰。報告深入分析瞭支付欺詐、洗錢、信息泄露等風險的演變趨勢,以及監管機構和行業參與者在加強風險監測、預警和處置方麵所做的努力。重點介紹瞭在閤規經營、反洗錢、客戶身份識彆(KYC)、數據安全保護等方麵的監管政策和技術應用。 第三部分:挑戰與未來發展趨勢 一、 麵臨的主要挑戰 盡管中國支付清算市場取得瞭顯著成就,但報告也客觀指齣瞭2017年行業麵臨的挑戰。這包括: 監管趨嚴與閤規壓力: 隨著金融監管框架的完善,支付清算機構麵臨更嚴格的閤規要求,尤其是在風險控製、消費者權益保護、反壟斷等方麵。 技術創新與安全平衡: 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帶來瞭新的技術應用,但同時也帶來瞭網絡安全、數據隱私等方麵的風險,如何在創新與安全之間取得平衡是重要課題。 市場競爭加劇與同質化: 支付清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産品和服務同質化現象依然存在,如何實現差異化競爭和可持續發展是行業麵臨的挑戰。 普惠金融的深化與挑戰: 盡管移動支付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瞭普惠金融,但仍有部分群體,如老年人、農村居民等,在享受支付便利性方麵存在障礙。 二、 未來發展趨勢展望 基於對當前市場環境和發展特點的分析,報告對未來中國支付清算行業的發展趨勢進行瞭展望: 金融科技的深度融閤與創新: 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將進一步應用於支付清算領域,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優化用戶體驗,並催生新的商業模式。 閤規與創新的協同發展: 監管將繼續發揮引導和規範作用,鼓勵閤規創新,推動支付清算行業朝著更健康、可持續的方嚮發展。 支付場景的多元化與智能化: 支付將更加深入地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麵麵,並與物聯網、智能穿戴等技術結閤,實現無感支付、個性化支付等智能化體驗。 跨境支付清算的持續優化: 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跨境支付清算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技術創新也將助力跨境支付的便捷化和高效化。 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的強化: 在數據日益成為關鍵生産要素的背景下,數據安全和用戶隱私保護將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技術保障將不斷完善。 構建開放、閤作、安全的支付生態: 支付清算行業的參與者將更加注重生態構建,通過開放閤作,實現資源共享,共同應對挑戰,服務實體經濟。 結論 《中國支付清算發展報告(2017)》通過對2017年中國支付清算市場全方位的梳理和深入分析,勾勒齣瞭中國支付清算行業在創新、發展與監管中不斷前行的圖景。報告不僅為相關研究者、從業者提供瞭寶貴的研究資料和決策參考,也為公眾瞭解中國支付清算體係的巨大進步和未來發展方嚮提供瞭清晰的指引。

用戶評價

評分

我特彆期待《中國支付清算發展報告(2017)》中對支付清算行業未來發展趨勢的預測和展望。2017年,支付行業正處於一個轉型期,各種新興技術和商業模式層齣不窮。報告中對未來趨勢的分析,無疑會為我提供一個重要的參考坐標。我希望看到報告中對諸如無現金社會、刷臉支付、物聯網支付、以及更加智能化的支付解決方案等話題的探討。它們是否會成為現實?何時會成為現實?它們又將如何改變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商業模式?此外,我關注的不僅僅是技術層麵的進步,更關注的是這些趨勢背後所蘊含的商業邏輯和社會影響。例如,無現金社會對金融包容性的影響,或者物聯網支付對傳統零售業的顛覆。我相信,報告中對於這些前瞻性問題的探討,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未來的發展方嚮,並為我們的個人和事業發展提供啓示。

評分

剛剛拿到這本《中國支付清算發展報告(2017)》,迫不及待地翻閱起來。作為一名對中國經濟發展趨勢,尤其是金融科技領域有著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我一直關注著支付清算行業的動嚮。2017年,這個年份本身就充滿瞭特殊的意義,恰逢中國支付清算市場經曆著前所未有的變革與洗禮。我想,這本報告應該能為我們揭示齣那些隱藏在數據和趨勢背後的深刻邏輯。從目錄來看,它涵蓋瞭宏觀環境、技術創新、市場格局、監管政策等多個維度,這讓我對報告的深度和廣度充滿瞭期待。我尤其想瞭解的是,在移動支付浪潮席捲全國的背景下,傳統的銀行卡支付、網銀支付等支付方式究竟麵臨著怎樣的挑戰與機遇?數字貨幣的興起是否開始對現有的支付體係産生實質性的影響?報告是否會深入探討這些新興支付手段的成熟度、安全性以及它們對整個金融生態可能帶來的顛覆性力量?另外,國際支付清算領域的發展趨勢,以及中國支付清算體係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尋求突破和發展,也是我非常感興趣的方麵。我希望報告能夠提供一些前瞻性的分析,幫助我們理解中國支付清算在未來幾年內可能的發展方嚮,以及它對中國經濟整體競爭力提升的意義。

評分

《中國支付清算發展報告(2017)》對於我來說,不僅僅是一份關於支付清算行業現狀的記錄,更是一本關於中國經濟活力與創新精神的生動寫照。我一直認為,支付清算體係的成熟度,是衡量一個國傢經濟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誌之一。報告中對2017年支付清算行業發展的全景式描繪,讓我看到瞭中國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巨大成就,也看到瞭整個行業在不斷挑戰自我、突破邊界的努力。我希望在報告中能夠感受到一種積極嚮上、勇於探索的氛圍,而不僅僅是對數據的枯燥呈現。例如,報告中是否會分享一些支付機構或技術公司的創新案例,它們是如何剋服睏難,實現技術突破,並最終為社會創造價值的?這些故事性的內容,往往比純粹的數據分析更能打動人心,也能更深刻地展現齣中國支付清算行業蓬勃發展的生命力。

評分

在閱讀《中國支付清算發展報告(2017)》的過程中,我對其中提及的“支付場景”這個概念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我深刻感受到,支付已經不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交易行為,而是與我們的生活、工作、消費行為緊密地結閤在一起。報告中是否會深入分析不同支付場景下的用戶需求和支付解決方案?例如,綫上購物、綫下零售、公共交通、餐飲娛樂、以及政府服務等場景,它們各自的支付特點和發展趨勢是怎樣的?我特彆希望看到報告中對“場景金融”的探討,即如何將支付能力與金融服務有機結閤,為用戶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個性化的金融解決方案。例如,在消費場景中嵌入信貸、保險、理財等服務,或者在B端企業服務中提供供應鏈金融、數字化運營支持等。這種跨界融閤的趨勢,無疑是未來支付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嚮。

評分

我在翻閱《中國支付清算發展報告(2017)》時,對於其中可能涉及的支付安全和風險防範的篇幅,給予瞭相當大的關注。作為一個普通消費者,我對於支付過程中的安全問題始終保持著高度警惕。報告中如果能夠詳細闡述當前支付清算領域麵臨的主要風險,比如欺詐、盜刷、信息泄露等,並分析這些風險産生的原因,那將非常有價值。更重要的是,我希望看到報告中對這些風險的應對措施和技術手段的介紹。例如,生物識彆技術、人工智能在反欺詐中的應用、以及數據加密和隱私保護等方麵。此外,對於用戶而言,提高支付安全意識和掌握必要的防範技巧同樣重要,報告中是否會提供這方麵的指導和建議?另外,我想瞭解的是,在監管機構、支付機構、以及消費者之間,如何形成一個協同效應,共同構建一個更加安全的支付環境。

評分

《中國支付清算發展報告(2017)》所涉及的監管政策部分,對於我理解整個行業的閤規性與發展方嚮至關重要。我深知,支付清算作為金融體係的“血脈”,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一套健全有效的監管體係是其穩定運行的基石。報告中對2017年及前後一段時間內,中國支付清算相關政策法規的齣颱和調整,想必會有詳盡的梳理。我特彆關注的,是監管部門在麵對支付行業的快速發展和技術創新時,如何把握“鼓勵創新”與“防範風險”之間的平衡。例如,對於備付金的管理、賬戶分類、實名製要求、以及跨境支付的監管等問題,報告是否會提供深入的解讀?同時,我也很好奇,報告中是否會對一些標誌性的監管事件或政策調整進行案例分析,比如對一些違規行為的處罰,或者對某些創新模式的規範化處理,這些都能幫助我們更直觀地理解監管的意圖和影響力。

評分

讀瞭《中國支付清算發展報告(2017)》的開頭部分,我被其中對宏觀經濟環境與支付清算行業之間相互作用的分析所吸引。報告並沒有僅僅停留在對支付方式的羅列和描述,而是將支付清算的發展置於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進行審視。這讓我對報告的嚴謹性和係統性有瞭初步的認識。文中提及的,例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消費升級、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等宏觀戰略,是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支付清算市場的演進,這一點非常值得深思。我個人一直在思考,當經濟增長模式從投資驅動轉嚮消費驅動時,支付行為本身也必然會發生深刻的變化,支付的便捷性、安全性、以及用戶體驗將成為新的核心競爭力。報告中對這些變化的觀察和解讀,讓我仿佛看到瞭中國經濟脈搏的跳動,也看到瞭支付清算行業如何在其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此外,我特彆留意到報告中對中小企業支付需求的關注,這通常是宏觀經濟發展中最具活力但又最容易被忽視的群體。如果報告能對他們的支付痛點、以及支付解決方案的創新提供深入的分析,那將是極具價值的。

評分

《中國支付清算發展報告(2017)》在技術創新這一章節的論述,可以說是切中瞭當下支付行業的核心驅動力。我一直對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充滿好奇,尤其是在支付清算這個高度依賴技術支撐的領域。報告中對這些技術的引入和解讀,讓我看到瞭支付清算行業不再僅僅是傳統金融的延伸,而是正在經曆一場由技術驅動的深刻變革。我希望能夠從中瞭解到,這些技術是如何具體地被應用於提升支付的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以及加強風險控製的。例如,區塊鏈技術在跨境支付、證券結算等領域的潛力,以及大數據分析在反欺詐、信用評估等方麵所扮演的角色。同時,我也關注到報告中可能提到的,對於新技術應用所帶來的潛在風險和監管挑戰的探討。畢竟,任何一項顛覆性技術的齣現,都會伴隨著新的問題和未知數。如何平衡創新與安全,如何在鼓勵技術進步的同時,保障金融體係的穩定,這無疑是監管機構和行業參與者都需要麵對的重大課題。

評分

《中國支付清算發展報告(2017)》在探討國際支付清算發展趨勢的章節,我個人認為具有非常重要的參考意義。中國經濟早已深度融入全球化,而支付清算作為連接全球經濟的重要紐帶,其國際化發展水平直接關係到中國在全球經濟舞颱上的地位。我希望報告中能夠對全球支付清算市場的主要發展動嚮進行梳理,例如,跨境支付的效率提升、數字貨幣的國際化進程、以及不同國傢和地區在支付創新和監管方麵的差異。更重要的是,報告是否會深入分析中國支付清算體係如何在全球化進程中發揮作用,以及麵臨的挑戰。例如,人民幣國際化在支付領域的推進情況,以及中國支付機構在海外市場的布局和發展。我關注的不僅是中國支付體係的“走齣去”,也包括如何更好地“引進來”,在學習藉鑒國際先進經驗的同時,為全球支付體係的構建做齣貢獻。

評分

從《中國支付清算發展報告(2017)》的篇幅來看,它對中國支付清算市場格局的分析,應當是極其細緻和深入的。我一直以來都對第三方支付巨頭,如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如何能夠迅速崛起並占據主導地位感到好奇。報告中是否會深入剖析這些巨頭的商業模式、用戶獲取策略、以及它們是如何通過生態建設來鞏固市場地位的?更重要的是,我非常希望看到報告中對傳統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在麵對第三方支付衝擊時所采取的應對策略和轉型路徑的分析。銀行是否在積極擁抱開放銀行、API經濟等新模式?它們在支付創新方麵又推齣瞭哪些具有競爭力的産品和服務?除瞭這兩大巨頭之外,國內市場是否還存在著其他有潛力的新興支付力量?例如,一些專注於特定場景的支付解決方案,或者是一些在細分領域擁有獨特優勢的參與者。我對這些“隱形冠軍”的觀察和分析同樣充滿瞭期待。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