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組培快繁實例

植物組培快繁實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唐軍榮,辛培堯,何承忠,薑華 等 著
圖書標籤:
  • 植物組培
  • 植物快繁
  • 組培技術
  • 園藝
  • 農業
  • 生物技術
  • 植物繁殖
  • 無性繁殖
  • 育種
  • 植物科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296634
版次:1
商品編碼:12126763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80
字數:23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植物組培快繁實例》主要是針對植物組培試驗材料,選取其中有代錶性的植物材料作為案例。本書首先對植物組培快繁的基本概念和理論進行瞭概述,然後從組培工廠的選址和建設、培養基的選擇和製備、組培快繁的基本方法和技術進行介紹,最後結閤選取的木本植物、草本植物進行詳細的案例介紹。
《植物組培快繁實例》理論與實踐相結閤,圖文並茂,有利於讀者能夠快速掌握植物組培快繁的相關知識,並能快速操作和應用。本書可作為農林院校、組培公司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以及相關科技人員的參考用書。

作者簡介

唐軍榮,西南林業大學林學院,講師,唐軍榮,男,漢族,講師,2008年農學碩士畢業並在西南林業大學參加工作。主講本科課程《植物組織培培養》和《藥用植物組織培養》。主持校級科研究項目“野生百閤離體繁殖及多倍體誘導研究”,和省教育廳項目“雲南金綫蓮菌根化培育技術研究”,單位橫嚮委托項目“雲南金花茶離體繁殖技術研究”,以及參加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攻關計劃項目“膏桐規模化、集約化栽培技術研究與示範”,負責膏桐組培快繁工作;林業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 “乾熱河榖木棉縴維人工林培育關鍵技術研究” 項目中的爪哇木棉組培快繁工作;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黑色素生成抑製天然産物6'-O-咖啡酰熊果苷的生物閤成及其生産調控”項目中的樟葉越桔的組培快繁工作。申請並授權相關發明專利3項,發錶論文10餘篇,副主編或參考專著3部,獲雲南省科技進步二等奬1項。

目錄

第一篇 概述
第一章 植物組培快繁概述 2
第一節 植物組培快繁簡介 2
一、植物組培快繁的定義 2
二、植物組培快繁的理論依據 2
三、植物組培快繁的培養程序 3
第二節 植物組培快繁的應用 4
一、植物的快速繁殖 4
二、植物脫毒苗的培養 5
三、培育植物新品種 5
四、生産次生代謝物 8
五、保存和交換植物種質資源 9
六、人工種子 9
第二章 植物組培快繁場地設計及儀器設備 11
第一節 場地選擇與設計 11
一、場地選擇 11
二、場地設計 12
第二節 儀器設備 14
一、稱重設備 14
二、計量工具 15
三、存儲設備 16
四、菌操作相關設備 16
五、培養相關設備 17
六、純水設備 19
七、其他儀器設備 19
第三章 培養基的選擇及製備 20
第一節 培養基的選擇 20
一、培養基類型及特點 20
二、培養基成分 21
三、幾種常用培養基配方 26
第二節 組培苗與養分 27
一、植物必需元素 27
二、組培苗對養分的需求 29
第三節 培養基的製備 31
一、母液的配製與保存 31
二、最佳培養基的選擇與設計 32
三、培養基的配製及滅菌 33
第四章 植物組培快繁技術 34
第一節 外植體的選擇 34
一、外植體的類型 34
二、外植體的采集 34
第二節 外植體的消毒與接種 35
一、外植體的消毒 35
二、外植體的接種 38
第三節 增殖培養 40
一、增殖類型的選擇 40
二、繼代增殖 42
第四節 壯苗與生根培養 43
一、壯苗 43
二、試管內生根 43
三、試管外生根 46
第五節 煉苗 46
一、移栽前煉苗 47
二、移栽煉苗 47
第二篇 木本植物實例
第五章 滇楊的組培快繁 50
第一節 滇楊研究現狀 50
第二節 滇楊組培快繁體係的建立 52
一、材料與方法 52
二、結果與分析 57
三、小結 66
第六章 北美紅杉的組培快繁 68
第一節 北美紅杉概述 68
一、北美紅杉簡介 68
二、北美紅杉組織培養研究進展 68
第二節 北美紅杉組培快繁體係的建立 70
一、材料與方法 70
二、結果與分析 75
三、小結 82
第七章 籽刺梨的組培快繁 87
第一節 籽刺梨概述 87
一、籽刺梨簡介 87
二、籽刺梨研究現狀 88
三、籽刺梨發展建議 90
第二節 籽刺梨組培快繁體係的建立 91
一、材料與方法 91
二、結果與分析 92
三、小結 95
第八章 黃花倒水蓮的組培快繁 97
第一節 黃花倒水蓮簡介 97
第二節 黃花倒水蓮組培快繁體係的建立 98
一、材料與方法 98
二、結果與分析 100
三、小結 103
第九章 枸杞屬植物的組培快繁 105
第一節 枸杞屬植物研究現狀 105
第二節 枸杞屬植物組培快繁體係的建立 106
一、材料與方法 106
二、結果與分析 108
三、小結 111
第三篇 草本植物實例
第十章 白及的組培快繁 114
第一節 白及簡介 114
第二節 白及組培快繁體係的建立 115
一、材料與方法 115
二、結果與分析 116
三、小結 119
第十一章 非洲菊的組培快繁 120
第一節 非洲菊簡介 120
第二節 非洲菊組培快繁體係的建立 120
一、材料與方法 120
二、結果與分析 122
三、小結 124
第三節 非洲菊組培苗工廠化生産中控製汙染的措施 124
一、工廠化中各環節的注意事項 125
二、汙染發生時的控製措施 127
三、小結 128
第四節 非洲菊組培苗生根方法的改良與效果評價 129
一、材料與方法 129
二、結果與分析 130
三、小結 132
第十二章 金綫蓮的組培快繁 133
第一節 金綫蓮簡介 133
第二節 金綫蓮組培快繁體係的建立 133
一、材料與方法 133
二、結果與分析 136
三、小結 139
第十三章 金鐵鎖的組培快繁 141
第一節 金鐵鎖簡介 141
第二節 金鐵鎖組培快繁體係的建立 141
一、材料與方法 141
二、結果與分析 143
三、小結 146
第三節 金鐵鎖不定根增殖體係的建立 148
一、材料與方法 148
二、結果與分析 149
三、小結 153
第十四章 紫花苜蓿的組培快繁 155
第一節 紫花苜蓿研究現狀 155
一、紫花苜蓿組織培養的外植體 155
二、紫花苜蓿組織培養的途徑 156
三、苜蓿組織培養的培養基 157
四、紫花苜蓿組織培養的細胞生長調節物質 158
五、紫花苜蓿組織培養的培養條件的控製 159
第二節 紫花苜蓿組培快繁體係的建立 160
一、以葉片為外植體組培快繁體係的建立 160
二、以花藥為外植體單倍體組培快繁體係的建立 162
三、小結 166
第十五章 紫斑百閤的組培快繁 167
第一節 紫斑百閤簡介 167
第二節 紫斑百閤組培快繁體係的建立 168
一、材料與方法 168
二、結果與分析 169
三、小結 172
參考文獻 174

精彩書摘

  《植物組培快繁實例》:
  時永傑等(1997a)通過比較苜蓿在MS、B5、N6的培養得齣,MS培養基對於誘導苜蓿愈傷組織分化成苗優越性更大。研究證明,苜蓿外植體直接成苗中通常采用MS及SH培養基,通過愈傷組織或胚狀體分化成苗途徑中常采用MS和B5培養基,而花藥、花粉的培養則常采用B5培養基效果較好,原生質體培養中采用K8P、KM8P、UM、MS等培養基。
  培養基的成分不同,誘導愈傷組織的形態反應錶現有彆。在添加酵母提取液和肌醇的Blaydes培養基上苜蓿根的形成受到抑製,但在SH及B5上則發育正常。Walker等(1979)指齣在苜蓿組織培養中,培養基中NH4+對體細胞胚的産生起關鍵作用。SH培養基中,當NH4+濃度高於25mmol/L時,産生體細胞胚。時永傑等(1997)認為培養基中蔗糖含量對根的分化有影響,將蔗糖由MS中的3%降為2%以下,有利於根的形成。
  ……

前言/序言

植物組培快繁是植物生物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應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使離體材料在較短時間內呈幾何倍數增長,是當前植物組織培養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方法之一,也是優良材料的重要繁殖途徑之一。近年來,關於植物組織培養方麵的書籍較多,其中以理論方麵介紹的居多,且各具特色。然而,植物組培快繁是應用性較強的一項技術,因此《植物組培快繁實例》對常規的組培理論部分進行瞭一定的精煉,並與組培案例相結閤,使讀者既能夠較好地瞭解植物組織培養的理論和操作相關流程,又能較好地從本書案例中得到一定的藉鑒,有利於讀者在今後的組培研究與生産中,不斷提升自身的業務水平。本書以組培快繁為主要內容,首先介紹其基本理論、場地的選擇和設計、相關儀器設備和藥品的準備以及組培快繁技術流程,繼而展開分析不同類型植物的組培快繁案例。寫作時,更加注重具體實踐操作,這對組培初學者將會有極大的幫助,使他們能將獲得的知識迅速應用到相關實踐中去。
如上所述,植物組織培養與快繁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技術,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更多的是需要能夠針對不同的問題提齣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法,包括新配方的研發、組培生産工藝的改進,從而用較低的成本生産齣品質較佳的組培苗。因此,筆者建議讀者可以多閱讀普通遺傳學、植物生理學、植物學等方麵的書籍,以增加相關理論知識的積纍,同時多關注組培方麵的最新技術、成果,真正做到對植物組織培養技術的運籌帷幄。
《植物組培快繁實例》的完成是編寫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結果。具體編寫分工為:第一章由薑華撰寫,第二章由唐軍榮、辛培堯撰寫,第三章由馬彥軍、鄭元、唐軍榮撰寫,第四章由唐軍榮、薑華、何承忠、鄭元撰寫,第五章由辛培堯、陳傑撰寫,第六章由彭明俊、孫正海撰寫,第七章由辛培堯、唐軍榮、辛亞龍撰寫,第八章由辛培堯、李斌撰寫,第九章由馬彥軍撰寫,第十章由唐軍榮、辛亞龍撰寫,第十一章由唐軍榮、辛培堯、邱芬撰寫,第十二章由唐軍榮、孫正海、李偉撰寫,第十三章由辛培堯、唐軍榮、李斌撰寫,第十四章由薑華撰寫,第十五章由何承忠撰寫。
《植物組培快繁實例》相關內容的實驗過程得到瞭吳英英、尹麗莎、費希同、林源、謝建偉、黃加廷、周應友、邵賢靜、陳正宇、韓國偉等同誌的大力幫助。同時,西南林業大學林學院、西南林業大學西南地區生物多樣性保育國傢林業局重點實驗室以及西南林業大學雲南省高校林木遺傳改良與繁育重點實驗室相關領導對本書的編寫工作也提齣瞭建設性的意見;另外,還得到瞭西南林業大學林學一級學科建設經費、西南地區生物多樣性保育國傢林業局重點實驗室的資助;此外,化學工業齣版社的編輯也給予瞭大力支持,在此一並錶示衷心的感謝。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書中不妥之處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7年6月於昆明



好的,以下是一份針對名為《植物組培快繁實例》的書籍,但內容完全不涉及植物組織培養和快速繁殖技術的圖書簡介: --- 《星際航行與黑暗深空探索:跨越光年的挑戰與機遇》 作者: [此處留空,或用一個虛構的、聽起來專業的作者名] 齣版社: [此處留空,或用一個虛構的、聽起來權威的齣版社名] 書籍裝幀: 精裝 / 32開 / 680頁(含彩色插圖與技術圖錶) 定價: [此處留空,或用一個閤理的定價] --- 內容概要:遠航者的史詩與未來工程學的巔峰之作 《星際航行與黑暗深空探索:跨越光年的挑戰與機遇》並非一本科幻小說集,而是一部立足於當代理論物理學、先進材料科學、極端環境工程學以及復雜係統生命維持技術的前沿學術專著。本書以極其嚴謹和深入的視角,剖析瞭人類文明邁嚮太陽係外,乃至抵達最近恒星係統所必須剋服的物理、技術與生理障礙。 本書結構宏大,內容涵蓋瞭從超光速旅行的理論探討(基於目前最前沿的麯率驅動理論模型研究,而非臆想的魔法),到實際任務中對深空輻射環境的防禦策略,以及維持跨代飛船內生態係統的復雜性管理。它旨在為未來五十到一百年內,專注於星際任務規劃、超遠距離推進係統研發以及深空生命科學研究的工程師、物理學傢和任務規劃師,提供一份詳盡的技術藍圖和風險評估報告。 第一部分:推進係統的物理學邊界與工程實現 本部分深入探討瞭當前所有已知的、有潛力實現星際尺度的推進技術。我們將超越傳統的化學火箭範疇,重點聚焦於三大核心領域: 1. 核聚變與反物質驅動的理論成熟度分析: 磁約束與慣性約束聚變反應堆的星際化應用: 詳細分析瞭如何將地球上的聚變實驗技術(如托卡馬剋或激光慣性約束)進行尺度放大和效率優化,以滿足持續數十年、提供兆瓦級以上功率輸齣的需求。書中包含對D-T、D-He3等燃料循環的能量平衡計算,以及反應堆材料在極端中子通量下的抗輻照性能模型。 反物質的儲存、生成與湮滅效率的瓶頸: 這是一個理論上效率最高的方案,但本書並未迴避其工程上的噩夢。我們對冷阱技術、彭寜陷阱的穩定性極限進行瞭深入的數學建模,並探討瞭粒子束聚焦與精確反物質注入核心工質(如氫氣)的同步技術。重點闡述瞭當前生成萬億分之一剋反物質所需的能耗與時間成本分析。 2. 零質量/負質量驅動的數學探究: 阿爾庫貝利驅動模型的修正與穩定性: 詳細解讀瞭麯率驅動的核心數學框架——黎曼幾何場方程的應用。本書著重於如何通過操控負能量密度場來“彎麯”時空,並嚴謹地探討瞭如何規避奇點産生、信息悖論以及對目標星係的潛在結構破壞風險。這部分內容需要深厚的廣義相對論基礎。 3. 遠距離動量交換技術: 討論瞭兆瓦級激光陣列對巨型光帆的推動效果,尤其關注在光壓衰減背景下,如何設計齣具有自適應波長匹配功能的納米材料光帆,以確保在數十天文單位外的動量傳遞效率不低於初始預期的百分之八十。 第二部分:黑暗深空環境中的結構完整性與輻射防護 星際空間並非真空,而是充滿高能宇宙射綫、星際介質微粒和潛在的暗物質/暗能量場。本部分是工程實踐的關鍵。 1. 超高能粒子(GCRs)的防護工程: 多層復閤屏蔽材料的效能建模: 摒棄傳統的水或鉛屏蔽思路,本書提齣瞭基於氫化硼聚閤物和定嚮磁場偏轉相結閤的混閤防護方案。書中展示瞭濛特卡洛模擬結果,評估瞭這種“主動-被動混閤防禦係統”在長達一個世紀的航行中,對船員細胞DNA損傷的概率控製。 飛船結構材料的抗疲勞設計: 討論瞭在星際塵埃撞擊(微隕石撞擊的相對速度極高)下,碳納米管增強復閤材料與超塑性閤金(如新型鎳基高溫閤金)的失效模式分析,並提齣瞭冗餘係統和自我修復聚閤塗層的設計規範。 2. 長期失重與船體熱平衡管理: 人工重力的實現與能量消耗: 對鏇轉式棲息地(如環形結構)的科裏奧利效應的生理限製進行瞭精確計算,確定瞭人類可以承受的最大轉速閾值。同時,分析瞭維持這種鏇轉所需的持續能量輸入與結構扭矩平衡的難題。 極端溫度梯度下的散熱設計: 飛船一側麵嚮恒星(或宇宙背景輻射),一側背嚮,如何高效地將反應堆廢熱安全輻射齣去,同時保證內部生命支持係統的穩定溫度,是本部分討論的重點。 第三部分:跨代飛船的生態循環與社會工程學 星際旅行的本質是建立一個完全自給自足的、封閉的、代際延續的人類方舟。這不僅僅是生物學問題,更是社會學與控製論的挑戰。 1. 生物圈的絕對閉環與冗餘設計: 微藻與閤成微生物在食物鏈中的作用: 詳細介紹瞭如何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優化的光閤微生物,最大限度地迴收船內二氧化碳和廢水,實現蛋白質與維生素的持續供應。書中包括瞭對氮循環、磷循環在微重力環境下失衡的預防機製。 微生物群落的維護與危機乾預: 探討瞭如何防止單一病原體在封閉係統中爆發性感染,以及如何通過快速測序技術和自動化微生物工廠,在不依賴地球生物庫的情況下,進行“物種更新”。 2. 人類群體的長期穩定性與決策機製: 代際信息傳遞與知識遺失預防: 在數代人之後,初始任務目標可能被淡忘。本書研究瞭基於增強現實接口和不可篡改的區塊鏈式知識庫,如何保證關鍵工程知識的準確傳承。 社會結構與任務延續的控製論模型: 探討瞭在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航行中,如何設計權力交接、危機決策和船員心理健康維護的社會協議,以避免“船體政治”對任務的顛覆。 本書的價值定位 《星際航行與黑暗深空探索》麵嚮的是對人類文明尺度進步抱有嚴肅研究興趣的專業人士。它摒棄瞭對異星生命的浪漫幻想,專注於當下技術與理論的極限。本書通過嚴密的公式推導、詳盡的工程圖錶和基於現有物理定律的極限預測,為讀者構建瞭一個清晰而殘酷的星際探索路綫圖。閱讀本書,即是直麵人類文明嚮群星進軍的真正成本與復雜性。 ---

用戶評價

評分

我對《植物組培快繁實例》這本書的期待,更多地是希望它能成為我學習和提升組培技能的“導師”。我一直覺得,光有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真正能夠指導實踐的,是那些經過反復驗證的、詳細到位的操作流程和經驗總結。這本書的題目就直指“實例”,這讓我覺得它應該不是一本空泛的理論教材,而是能夠幫助我解決實際問題的“寶典”。我特彆想知道,書中是如何呈現這些“實例”的,是簡單地羅列步驟,還是會深入剖析每個步驟背後的原理,以及為什麼這樣操作能夠獲得好的結果。例如,在植物材料的選擇和消毒環節,不同的植物種類可能需要不同的消毒劑和時間,書中是否有這方麵的詳細指導?還有,在組培過程中,不同植物對培養基的營養需求和激素配比差異很大,書中是如何針對這些差異進行案例展示的?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不同植物種類、不同組培階段的培養基配方,並且在說明中包含一些參數的調整範圍,這樣我就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嘗試和優化。另外,如果書中還能提供一些組培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常見問題及其解決方法,比如汙染的預防和處理、不定芽的誘導和繼代、以及胚狀體的形成和發育等,那就更完美瞭。

評分

我選擇《植物組培快繁實例》這本書,是看中瞭它能為我提供實際操作的範例。我一直覺得,組培技術雖然聽起來高大上,但真正掌握它需要大量的實踐和經驗積纍。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把我從“理論派”帶到“實踐派”,用一個個鮮活的案例來教會我組培的精髓。我特彆想瞭解書中是如何將抽象的組培原理轉化為具體的“實例”的。是不是會選取一些市麵上比較常見、大傢比較容易接觸到的植物種類,然後詳細地展示它們的組培流程?比如,如何從一株植物上選取閤適的材料,如何進行無菌操作,如何配置培養基,如何誘導芽或根的生長,以及如何將組培苗馴化移栽。我期望書中能有豐富的圖片,能夠直觀地展示操作的每一個細節,比如培養基的顔色變化、植株的生長形態、消毒過程中菌落的齣現等。此外,我希望書中能強調一些關鍵的操作技巧,比如如何避免汙染,如何掌握激素的用量,如何控製培養環境的溫度和濕度等。如果書中還能提供一些關於不同植物對不同培養基成分和環境條件的反應的對比分析,那將極大地幫助我理解組培的內在規律,並舉一反三地應用於其他植物的組培中。

評分

作為一個對園藝和植物繁殖充滿熱情的愛好者,《植物組培快繁實例》這本書對我有著巨大的吸引力。我一直想深入瞭解植物組培的奧秘,並且希望能夠將這項技術應用於我自己的植物繁殖實踐中。我特彆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乾貨”,而不是流於錶麵的理論介紹。我關注的重點在於“實例”,希望它能像一本“操作手冊”一樣,詳細地指導我如何一步步進行組培操作。例如,我希望書中能展示如何從植物的各個部位(如莖尖、葉片、胚乳等)獲取外植體,以及如何對其進行有效的消毒滅菌,這是組培成功的第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我期待書中能針對不同的植物類型,提供多種消毒方案,並說明各種方案的優缺點。此外,在培養基的配製方麵,我希望書中能有詳細的步驟說明,以及各種培養基成分(如宏量元素、微量元素、維生素、氨基酸、碳源、植物生長調節劑等)的作用和用量說明。我更希望看到針對不同植物和不同組培目的(如芽誘導、根誘導、愈傷組織誘導等)的優化培養基配方,並且書中能給齣一些調整培養基成分以解決常見問題的指導。

評分

拿到這本《植物組培快繁實例》的時候,我最期待的就是它能提供一些在我實際操作中遇到的疑難解答。平時看一些理論書籍,感覺離實際應用總是有那麼一點距離。組培技術本身就比較精細,操作環境、試劑配比、滅菌等等環節稍有不慎就可能導緻前功盡棄。我尤其關心的是那些“疑難雜癥”的處理,比如在培養基篩選階段,如何快速有效地找到適閤某個植物品種的優化配方;或者是在繼代培養過程中,偶爾會齣現的植株生長停滯、畸形、褐變等問題,這本書如果能有針對性的案例分析和解決方案,那就太有價值瞭。我對書中的“實例”部分抱有很大的希望,希望它能涵蓋一些比較常見但又容易齣錯的植物類型,比如一些觀賞植物或者藥用植物,並且在描述過程中,能夠詳細到每一個步驟的操作要點,比如如何精確稱量各種激素、營養鹽,如何控製溫度、光照等環境因素,以及如何進行無菌操作的細節,這些都是我非常看重的。如果書中能穿插一些常見組培病害的識彆和防治方法,那更是錦上添花瞭。當然,如果能有一些關於組培苗馴化的技巧和注意事項,就更能體現它的實用性瞭。

評分

這本書《植物組培快繁實例》對於我來說,簡直就是一場“知識盛宴”的邀約。我一直對植物組培這個領域充滿好奇,並且嘗試過一些基礎的操作,但常常會遇到瓶頸,感覺進展緩慢,效率不高。我特彆希望這本書能在我“卡住”的地方提供靈感和解決方案。我非常關注書中的“快繁”部分,它是否能夠提供一些能夠顯著提高繁殖效率的組培技術和竅門?比如,有沒有一些特殊的培養基配方或者誘導方法,能夠縮短植株的培養周期,實現快速增殖?另外,對於一些繁殖係數較低的植物,書中是否有專門的章節來介紹如何剋服睏難,實現規模化快繁?我設想這本書應該會包含許多不同植物的成功案例,並且在案例描述中,能夠詳細介紹從母本選擇、材料消毒、啓動培養、繼代增殖、生根誘導到試管苗移栽的整個過程。我希望能看到具體的培養基成分、激素配比、環境條件控製等關鍵參數,並且最好能附帶一些精美的圖片,幫助我更好地理解操作細節。如果書中還能介紹一些組培新技術、新方法,比如液體培養、懸浮培養等,並且解釋這些方法在“快繁”方麵的優勢,那這本書的價值將大大提升。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