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事故分析(高向阳)

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事故分析(高向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高向阳 著
图书标签:
  • 建筑工程
  • 质量管理
  • 安全事故
  • 事故分析
  • 工程管理
  • 风险评估
  • 施工安全
  • 高向阳
  • 建筑安全
  • 工程质量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95484
版次:1
商品编码:1212936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3
字数:49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重点针对工程建设的设计和施工等阶段,从大量工程事故中提炼出常见的事故问题,进行细致分类,并从多角度分析事故底层原因,让学生从最初的基本隐患理解事故原因,避免形成事故重复发生。
本书分为绪论、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建筑工程施工生产安全事故、工程事故检测四个方面。在“绪论”中介绍了质量与安全、隐患、事故等的基本概念,阐述了事故处理的报告、分析、认定和处理的基本程序和要求;在“建筑工程质量事故”中分析讨论了工程设计和施工阶段常见的错误认识和做法引发的各类质量事故原因、后果和预防措施等;在“建筑工程施工生产安全事故”中分析讨论了工程中主要安全事故类型、原因、危害、预防措施等;在“工程事故检测”中阐述了事故检测的概念和原则,以及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和建筑物变形等方面的事故检测原理、方法、技术要点等。
本书提供了大量简要事故案例、多种灵活叙述形式(释、例、讨论、说明)、丰富的插图和工程实例图片,配合简洁明了的表格和框图;每章开始都有教学提示(教学要点、技能要点、导入案例),每章结尾都有教学总结(本章小结、关键术语、知识链接、习题、实际操作训练或案例分析),部分习题给出参考答案,以方便读者自学自修时使用。
本书可作为安全工程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岩土工程、水利工程、道路桥梁工程等各个专业方向)的本科、高职高专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和工程技术人员培训参考。

目录

第一章绪论 / 1
一、质量、缺陷、质量事故4
1.质量4
2.建筑工程质量5
3.质量缺陷和质量事故6
二、安全、安全事故8
1.安全8
2.安全事故9
三、事故处理10
1.事故隐患10
2.事故报告12
3.事故分析14
4.事故认定18
5.事故处理20

第二章建筑工程质量事故 / 33
第一节工程设计相关质量事故37
一、工程地质勘察问题引发工程事故37
二、概念设计错误导致的工程事故38
三、结构计算问题导致工程事故55
四、建筑结构构造不合理导致事故73
五、工程材料选择、使用不当导致事故87
六、规范执行问题导致事故90
第二节工程施工相关质量事故92
一、施工人员缺乏理论知识导致事故92
二、施工做法不当导致事故101
三、施工管理不善导致事故112

第三章建筑工程施工生产安全事故 / 129
第一节高处坠落事故132
一、事故与危害134
二、事故预防安全技术措施147
第二节坍塌类事故154
一、事故与危害154
二、事故预防安全技术措施179
第三节物体打击类181
一、事故与危害181
二、事故预防安全技术措施188
第四节触电类192
一、事故与危害193
二、事故预防安全技术措施200
第五节机械、起重伤害类202
一、机械伤害事故原因与危害202
二、事故预防安全技术措施207
三、起重伤害事故原因与危害209
四、事故预防安全技术措施213
第六节其他类213
一、中毒窒息213
二、火灾爆炸216
三、车辆伤害219
四、其他221

第四章工程事故检测 / 233
第一节工程事故检测概念234
一、工程检测234
二、损检测方法234
三、微破损检测236
第二节混凝土结构事故检测236
一、混凝土表面检测236
二、混凝土强度检测238
三、内部缺陷检测253
四、混凝土中钢筋检测 257
第三节砌体结构事故检测264
一、砌体裂缝检测 266
二、砌体强度的检测 267
三、砌体中砂浆强度的检测 275
第四节钢结构事故检测280
一、构件平整度的检测 280
二、构件表面缺陷的检测 281
三、构件连接的检测 286
四、漆膜厚度现场检测 291
五、钢材锈蚀的检测 292
六、连接板的检查 292
第五节建筑物的变形观测292
一、建筑物的倾斜观测 293
二、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293

参考文献 / 302

精彩书摘

  《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事故分析(高向阳)》:
  4.作业环境不良
  (1)恶劣天气
  气候原因造成的事故,如突遇大风、暴雨,夏季高温中暑晕倒坠落,冬季、雨季、霜冻打滑摔倒坠落。
  (例)某工程项目部架子工开始搭设5楼外侧脚手架,在脚手架上行走时,不慎脚底踩滑,自5层楼高的脚手架上坠落在建筑物外侧地面上,抢救无效而死亡。
  事故原因:架子工安全意识淡薄,为保暖和作业方便,在搭设脚手架时未穿着防滑鞋,而是穿着普通运动鞋;在脚手架上行进时,来使用安全带。施工单位疏于管理,没有对劳保穿戴进行严格监管;施工单位防护用品配备不全,没有配备足够的安全带。
  预防对策:冬季程高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防滑鞋、防护手套等防滑、防冻措施,并按要求正确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遇到雨雪等恶劣天气时,要及时清除施工现场的积水、积雪;对施工现场脚手架、安全网等防护设施的拆除,要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不得随意拆除。
  冬季遇有霜冻天气,脚手架上的雪未融化之前,不得安排攀爬和搭设脚手架工作,其他高处作业人员应及时清除工作面上的冰霜,采取防滑措施后,才能进行操作,当遇有六级以上大风、雷电、暴雨、大雾等气候条件,不得安排露天高处作业。当恶劣天气过后,施工现场安全员负责组织对各类安全设施进行检查、维修,确认符合安全条件后再安排生产。
  冬季户外高处作业时,一定要先活动筋骨,等手脚神经末梢有正常反应后冉开始作业。
  (讨论)恶劣天气施工安全对策。接到恶劣天气预报,组织人员进行排查并停止高空等危险作业施工。加强各种危险源预防检查工作,结合工程特点,针对确认的危险源实施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检查应急小组人员、应急救援药物、救援器械、救援通讯、救援车辆等是否满足需要。各种恶劣天气前具体检查事项:
  1)大风气候
  检查内外脚手架、模板支架、卸料平台、安全立网,特别是要加强对脚手架基础、架体结构、拉结点、剪刀撑的检查,确保脚手架稳固、安全。
  ……

前言/序言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和面向21世纪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并考虑培养创新型应用本科人才的特点和需要编写的。
全书内容基本涵盖建筑工程生产中质量事故与安全事故各主要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工程建设参与各方主体的生产事故责任为主线,以设计、施工生产过程为全书阐述的重点,把“事故原因”与“事故预防”有机结合,从理论、技术和管理上做广泛论述;并充分考虑到初学者对土木工程专业知识准备不足的情况,对有关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表述和展示。
建筑工程事故分析,是一门对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要求都很强的课程,编者在编写时注意了两者的结合,通过对工程问题的分析,将有助于提高读者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教材编写拟体现的主要特色有以下四点。
①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中,质量与安全紧密相关互相影响,质量事故往往会演变为安全事故,安全事故很多是起源于质量问题。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是指工程产品本身质量不合格引起的事故,其后果是轻者造成经济损失,重者造成人员死亡。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是施工过程中引发的生产事故,其原因可能是由工程质量问题引起的。本书把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放在一起讨论,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使读者对各类工程事故的原因和后果以及中间的关联性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②不以案例为背景,而是先从大量案例中总结提炼出各种事故问题,在书中以这些事故问题为引线,针对每个问题,深入分析可能的各种起因,提示相关知识点,着重阐述这些知识和原理在工程实践时如何正确理解、有效运用到工程。训练读者遇到工程问题时,如何联系到自己学过的知识,如何合理准确地选择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只有读者深刻理解了它们的工程意义和使用方法,将来在工程建设中才不会错用或忽略而导致工程事故。
③注意工程事故分析与其他专业技术间知识点的衔接、交叉、融合问题。把每个事故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和原理,进行梳理串联,简要介绍相关知识要点,细致说明与该事故的关系、做错的原因所在、如何做才能避免事故。通过一个个具体事故问题的多角度分析,让读者理解工程的实质、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也同时把以前所学专业知识理论的成果进行整合,形成工程的整体意识,培养正确全面的工程师素质。
④尽量多用图形表现内容,更加形象、明确、生动活泼,让初学者把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形成具象的认识过程和使用方法;利用图形图片展示事故错误做法和正确做法,进行可视性对比,使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更加准确把握问题所在。
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陶延华工程师参与了本书部分编纂工作,并提供很多实际施工案例,对此表示感谢。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资料,作者尽力将有关情况在书后参考文献中说明,有些网络资料至今未能查到准确出处和作者,在此向文献作者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谢。
由于编者的学识有限,恳切希望广大读者和土木工程专家、教育界同仁、广大的读者朋友,对书中不妥之处予以指正。

编者
2017年1月












现代土木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与风险控制 作者: [此处填写其他作者姓名,例如:李明、张伟] 字数: 约1500字 --- 丛书导言:迈向精益建造的新时代 随着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的飞速发展,现代土木工程项目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性、技术集成度以及社会责任要求。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已难以有效应对日益严格的法规环境、对可持续性的迫切需求以及快速迭代的技术革新。本书《现代土木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与风险控制》旨在为工程专业人士、项目经理、规划师以及决策者提供一套系统化、前瞻性且极具操作性的管理框架。我们深信,卓越的工程成果不仅源于精湛的技术设计,更依赖于科学、精细且富有前瞻性的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体系。 本书摒弃了对单一技术节点的浅尝辄止,聚焦于将工程技术与现代管理科学深度融合,探讨如何在项目规划、设计、采购、施工直至运营维护的全过程中,实现效率最大化、成本可控化以及风险最小化。我们力求为读者勾勒出一幅清晰的蓝图:如何运用先进的项目管理工具,构建一个既能保证工程质量,又能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的现代化建造体系。 --- 第一部分:项目策划与前端决策优化 本部分着重于项目启动阶段的关键性决策制定与规划的精细化管理,强调“在蓝图阶段锁定成功”。 第一章:全景式项目生命周期定义与目标设定 探讨土木工程项目的独特周期特征,从概念形成到最终交付的全过程解构。重点分析如何运用目标层级分析法(Goal Hierarchy Analysis)来确保项目目标(时间、成本、范围、质量、安全、环境)的相互协调性与可实现性。引入关键绩效指标(KPIs)的设定标准,特别是针对绿色建筑、能效提升等新兴指标的量化方法。 第二章:基于价值工程的优化设计与采购策略 深入解析价值工程(VE)在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中的应用。内容涵盖如何通过跨职能团队协作,在不牺牲功能和可靠性的前提下,系统性地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详细阐述了现代采购模式的演进,如模块化施工(Modular Construction)所需的集成采购战略(Integrated Procurement Strategy, IPS),以及如何通过合同结构设计来激励供应商与承包商在质量和进度方面的协同合作。 第三章: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超越传统的净现值分析,本章引入基于不确定性的蒙特卡洛模拟在工程项目财务评估中的应用。重点分析地质风险、政策变动风险对项目现金流的冲击,并构建一套多层次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指导项目决策层在早期阶段识别潜在的资金链脆弱点。 --- 第二部分:集成化施工管理与技术赋能 本部分聚焦于项目执行阶段,探讨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流程,实现施工现场的精益化、可视化管理。 第四章:BIM技术在施工协同与冲突检测中的深度应用 本书不再将BIM(建筑信息模型)视为三维绘图工具,而是作为项目信息集成与管理的平台。详细介绍如何利用BIM 5D(成本)、6D(可持续性)乃至7D(设施管理)的集成应用,实现从设计模型到施工进度的无缝转化。重点案例分析如何利用碰撞检测(Clash Detection)和时间序列模拟(4D模拟)来优化施工顺序,减少现场返工。 第五章:精益建造原则在土木工程中的本土化实践 系统介绍精益建造(Lean Construction)的核心理念,如消除浪费(Muda)、拉动系统(Pull System)与持续改进(Kaizen)。具体阐述“工地物流管理”(Site Logistics Management)如何通过优化材料进场、临时设施布局来提升作业效率。引入“最后计划者系统”(Last Planner System, LPS)的实施流程,强调基于现场作业人员的承诺管理。 第六章:合同风险分配与变更管理的标准化流程 针对复杂的工程合同结构(如EPC、DBB),本章详细分析不同合同模式下的风险责任边界划分。构建一套严谨的工程变更请求(Change Request, CR)处理流程,从提交、技术评估、成本核算到最终批准的闭环管理。强调变更的量化影响分析,确保任何设计或范围的调整都能得到充分的成本和时间补偿。 --- 第三部分:绩效监控、质量保证与供应链韧性 本部分侧重于项目过程控制、最终交付物的质量保障,以及构建适应外部波动的供应链体系。 第七章:数据驱动的项目绩效监控与控制 介绍挣值管理(EVM)的高级应用,并结合现代项目管理软件的数据集成能力,建立动态的绩效基准。讨论如何实时采集现场传感器数据(IoT),将其转化为可操作的进度和资源消耗洞察。重点分析“偏差分析与纠偏行动”的决策树模型。 第八章:面向耐久性的质量保证与控制体系构建 将质量管理从“检验合格”提升到“确保耐久性”的层面。深入探讨关键结构件和隐蔽工程的质量控制点(Hold Points)设置标准,以及如何建立数字化的质量记录系统(Quality Dossier)。分析材料认证、第三方检测与项目内部自检的协同机制,确保工程满足设计寿命要求。 第九章:供应链韧性与极端事件下的资源调配 面对近年来全球供应链的波动,本章专门探讨土木工程供应链的韧性(Resilience)建设。内容包括供应商多元化策略、关键材料的战略储备管理,以及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自然灾害发生时,如何快速启用应急资源调配预案(Contingency Plan),保障关键作业面的持续推进。 --- 第四部分:可持续性、社会责任与项目收尾 本书的最后部分关注工程项目的社会价值和长期影响,确保项目成果的平稳过渡与效益最大化。 第十章:环境影响最小化与绿色施工认证 详细阐述项目管理如何在施工阶段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干扰,包括噪声控制、扬尘治理、水土保持的先进技术与管理规范。解析如何将 LEED、BREEAM 或其他国家绿色建筑标准的要求,融入到施工过程的日常管理和检查验收中。 第十一章:社区关系管理与利益相关者沟通策略 大型工程项目往往伴随重大的社会影响。本章提供一套系统的利益相关者识别、需求分析和沟通机制。探讨如何建立透明的反馈渠道,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将社会风险转化为社区支持,从而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第十二章:移交、培训与设施全生命周期资产管理 项目的成功交付不仅是竣工验收,更在于设施的有效接管和长期运营。本章重点讲解如何系统地编制竣工文档(As-Built Documentation),如何将BIM模型无缝移交给业主方用于设施管理(FM)。探讨业主方对新设施操作人员的系统化培训计划设计,确保资产价值得到长期维护。 --- 结语: 《现代土木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与风险控制》是为致力于在复杂工程环境中追求卓越绩效的专业人士精心打造的实战指南。它提供了一个全面、集成且注重前瞻性的管理视角,帮助读者构建一个高效、可靠、可持续的工程项目交付体系。本书的价值在于其对“如何做”的深度解析和对“如何应对不确定性”的系统方法论指导。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本身不是学建筑的,但是因为工作原因需要接触一些建筑工程方面的内容。一开始对质量和安全方面的概念非常模糊,觉得就是一些例行检查,没什么大学问。接触了这本书之后,我才真正意识到,工程质量和安全涉及到方方面面,而且其复杂程度远超我的想象。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将一个看似枯燥的专业领域,变得生动有趣,而且非常有条理。作者在梳理事故原因时,不仅仅是列出一些技术性的错误,更深入地探讨了人为因素、管理疏忽、以及环境因素等多种综合作用。我特别喜欢书中用图表和流程图来展示事故发生的过程和影响,这样即使我不是专业人士,也能清晰地理解问题所在。这本书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建筑工程,让我明白,每一个项目的顺利完成,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和智慧,而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这本书也让我对建筑行业从业者多了一份敬意。

评分

这本书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发现的,当时正值我们公司承接了一个大型的地产项目,但由于经验不足,对工程质量和安全方面总是有种悬而不决的感觉。在书店翻阅时,这本书的书名立刻吸引了我。“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事故分析”——这不就是我当时最迫切需要了解的吗?拿到手里翻了翻,里面的案例分析写得相当详实,有图有真相,让人一看就能明白问题出在哪里。我尤其喜欢它对于一些典型事故的剖析,不仅仅是罗列原因,更重要的是深入挖掘了导致事故发生的深层次的管理漏洞和技术缺陷。比如,书中对于某个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裂缝问题,就详细分析了从材料采购、混凝土浇筑、养护到后期检测等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隐患,并且给出了切实可行的预防和处理建议。这种“追根溯源”的分析方式,对于我们这种一线施工单位来说,非常有指导意义。我把这本书带回公司后,组织了相关部门的同事一起学习,大家普遍反映受益匪浅,对于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学会了如何从细节入手,防范于未然。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后悔药”,它让我们在事情发生之前就能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评分

最近刚好在梳理我们项目上过去几年发生的几起不太严重的质量缺陷,总觉得有些问题反复出现,解决起来总是治标不治本。偶然的机会,朋友推荐了这本书,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借来翻阅。没想到,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之前一直觉得,质量问题无非就是材料不行、工人偷懒、或者设计有瑕疵,但这本书打开了我一个新的视角。它详细地阐述了质量和安全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并且强调了“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性。书中关于“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部分,对我启发很大。它不再是简单地强调某个环节的责任,而是从宏观层面,建立了一套系统化的管理流程,将质量和安全融入到项目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细节。我尤其喜欢书中提出的“风险预警机制”和“事故复盘”的方法论,这些都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忽略但又至关重要的环节。这本书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做”,更是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以及“这样做能避免什么”。读完之后,我对自己项目上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有了全新的认识,并且正在着手进行一些改进。

评分

我是一名项目经理,在实际工作中,总会遇到一些突发状况,尤其是在质量和安全方面,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这本书,恰好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它就像是我的“应急宝典”。我最看重的是这本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它不像一些理论著作那样高屋建瓴,而是非常贴近实际工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书中列举的大量事故案例,都来自于真实工程,分析得鞭辟入里,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不同类型事故的分类和归纳,以及针对每一种类型事故提出的详细的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比如,对于火灾事故,书中不仅分析了起火原因,还详细介绍了不同阶段的扑救方法和人员疏散策略。对于我来说,这意味着我可以在事故发生前就对潜在风险有所预判,并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方案,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事故损失。这本书让我明白,质量和安全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持续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评分

作为一名在建筑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工程师,我深知质量和安全是建筑工程的生命线。市面上关于建筑的书籍很多,但真正能够触及本质、引人深思的却不多。这本书,我得说,它成功做到了。我特别欣赏书中那种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分析方法。它不像一些泛泛而谈的理论书籍,而是紧密结合实际工程,通过大量的案例,将抽象的质量安全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关于脚手架坍塌事故的分析,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指出操作不当,而是层层深入,探讨了设计、材料、搭设、验收、使用以及监管等各个环节的责任和潜在风险。读完这段分析,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个活生生的教训,也让我对自己日常工作中对脚手架的管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反思。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到位,既有专业术语的严谨,又不失通俗易懂,即使是刚入行的技术人员,也能从中获得不少启发。我还会时不时地翻阅这本书,每次都能从中汲取新的知识和经验,感觉就像是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同行在进行深入的交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