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外墙防水与渗漏治理技术

建筑外墙防水与渗漏治理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瞿培华,胡骏,陈少波 编
图书标签:
  • 建筑防水
  • 外墙防水
  • 渗漏治理
  • 建筑工程
  • 建筑技术
  • 防水材料
  • 建筑维修
  • 工程实践
  • 建筑施工
  • 渗漏检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2299355
版次:1
商品编码:1216822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4
字数:37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建筑外墙防水与渗漏治理技术》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建筑外墙防水与渗漏治理技术。依据《建筑外墙防水技术规程》JGJ/T235编写。
  《建筑外墙防水与渗漏治理技术》共分九章。主要内容包括:外墙防水基本原理;外墙防排水设计;外墙防水材料:装配式建筑外墙防水;外墙部位与节点防水;外墙防水工程质量控制;建筑外墙渗漏水原因分析与治理;建筑外墙防水推荐做法;外墙防水工程与渗漏水治理案例。
  《建筑外墙防水与渗漏治理技术》可供建筑设计、施工、材料、质量、监理、检测、防水等人员使用。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外墙防水基本原理
1.1 外墙防水基本原理
1.2 雨强、雨速、雨滴大小
1.3 风级、风速、风压
1.4 水的渗透作用
1.5 墙面的雨水量、渗透水压及渗漏
1.6 砂浆的收缩变形及减少收缩方法
1.7 砌块、砌筑砂浆对砌体墙裂缝开展的影响
1.8 砂浆的弹性模量与开裂的关系
1.9 墙体表面材料线膨胀系数对开裂的影响
1.10 强风时窗框与墙体间的裂缝
1.11 外墙防水与透气
1.12 外墙防水的误区

第2章 外墙防排水设计
2.1 外墙防排水的基本要求
2.2 外墙防排水的措施
2.3 外墙构造排水措施
2.4 墙体结构自防水
2.5 墙体自保温或无外墙外保温墙体防水
2.6 非外墙外保温幕墙结构墙体防水
2.7 外墙外保温结构墙体防水
2.8 欧美外墙防水、防潮系统
2.9 墙面绿化与外墙防水
2.10 《建筑外墙防水技术规程》主要内容

第3章 外墙防水材料
3.1 外墙防水材料
3.2 防水材料的相容性
3.3 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
3.4 普通防水砂浆
3.5 聚合物水泥防水浆料
3.6 聚氨酯防水涂料
3.7 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
3.8 聚合物乳液防水涂料
3.9 防水透汽膜
3.10 有机硅防水剂
3.11 无机纳米防护剂
3.12 密封胶
3.13 丁基密封胶带
3.14 接缝带(缝宝)

第4章 装配式建筑外墙防水
4.1 装配式建筑概述
4.2 装配式结构外墙防水设计
4.3 材料
4.4 装配式建筑外墙接缝防水施工

第5章 外墙部位与节点防水
5.1 女儿墙、檐口防水
5.2 阳台、雨篷防水
5.3 外挑线脚防水
5.4 门、窗防水
5.5 外墙墙身防潮
5.6 穿墙构件防水
5.7 混凝土梁、柱与砌体墙接缝防水
5.8 墙面分格缝防水
5.9 外墙变形缝防水

第6章 外墙防水工程质量控制
6.1 外墙防水设计质量控制
6.2 外墙防水施工质量控制
6.3 外墙防水质量检验

第7章 建筑外墙渗漏水原因分析与治理
7.1 外墙渗漏水成因原理
7.2 渗漏水原因查找步骤
7.3 渗漏水原因判断
7.4 制定维修方案应考虑的问题
7.5 外墙裂缝渗漏
7.6 外墙空鼓渗漏水
……

第8章 建筑外墙防水推荐做法
第9章 外墙防水工程与渗漏水治理案例

附录A 外墙防水相关规范、标准一览表
附录B 全国主要城镇降水量及风压强度表
附录C 外墙防水材料检录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建筑防水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关乎建筑安全和寿命,关乎百姓民生和安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防水行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产品质量、应用技术和相应的标准规范逐步完善,这是长期以来建筑防水企业、行业组织及广大科技工作者艰苦奋斗取得的成绩。
  建筑防水涉及建筑物(构筑物)的外墙、地下室、楼地面、屋顶等诸多部位。其中外墙防水工程在整个建筑工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不仅保护建筑外墙的装饰效果,更主要的是维护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居住的舒适。
  近日,收到由深圳市防水行业协会和深圳市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联合出版的《建筑外墙防水与渗漏治理技术》文稿,阅读感到本书内容颇为新颖、实用,综观全书具有以下特点:
  1.概括和分析了外墙防水工程的原理、设计及材料,内容具有整体性;
  2.总结与揭示了当前外墙防水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内容具有针对性;
  3.以标准、规范相关规定为准绳,以解决渗漏防治为目标,内容具有指导性;
  4.汇集专家经验,分析渗漏原因及其危害性,内容具有专业性;
  5.从具体案例分析人手,提出治理措施及通用做法,内容具有实用性;
  6.附有大量图表,图文并茂,内容具有可操作性。
  总体上说,本书对提高建筑外墙防水与渗漏治理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值得特别提出的是:本书的出版得到了深圳市质监部门对建筑渗漏局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国内尚属首例。此书不仅面向深圳,更可为全国建筑防水企业和广大从业人员借鉴,具有推广价值。
  在本书付梓之际,应邀作序,谨此表达我对本书出版的赞赏与支持。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高端室内设计与空间美学构建的专业书籍的详细介绍。 --- 《光影流转:当代室内空间美学与创新材料应用实录》 图书简介 一、 核心定位与目标读者 本书《光影流转:当代室内空间美学与创新材料应用实录》,聚焦于后疫情时代及未来十年内,高端室内设计领域对空间体验、可持续性、智能融合与材料创新的极致追求。它并非关注建筑的结构性表皮维护,而是深入探讨建筑“内部皮肤”——即室内空间——如何通过精妙的设计语言,实现居住者或使用者与环境之间最和谐、最富情感共鸣的互动。 本书的目标读者群体极为明确: 1. 资深室内设计师与设计事务所合伙人: 寻求突破现有设计范式,掌握前沿材料趋势,并提升项目高端化、定制化服务能力。 2. 高端地产开发商与项目管理人员: 了解如何通过卓越的室内设计提升物业的附加值、市场口碑与长期租赁/销售价值。 3.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高年级学生与研究人员: 获取系统性的、具有实战指导意义的当代设计理论与技术案例。 4. 定制家具、高端建材供应商及制造商: 洞察设计师对新材料、新工艺的需求点和痛点,指导产品研发方向。 二、 内容结构与深度剖析 全书分为五大核心板块,以递进的方式,构建了一个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的完整知识体系。 第一部分:空间哲思与体验重构 (The Philosophy of Space) 本章剥离了纯粹的风格模仿,转而探讨当代设计背后的哲学思辨。 感知经济学: 分析在注意力稀缺时代,室内空间如何通过五感(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甚至味觉的暗示)来俘获并维持使用者的注意力和舒适感。 韧性空间(Resilient Spaces): 探讨如何设计能够适应未来不确定性(如家庭办公常态化、健康监测集成)的灵活、可变动空间布局,强调“可塑性”而非“固定性”。 “有意识”的设计原则: 深入研究如何通过空间布局,引导使用者的情绪流动与行为模式,从被动接受环境到主动塑造环境。 第二部分:光影叙事学:自然光与人工光的深度融合 (Luminosity Narrative) 本章完全专注于光线处理,将其视为设计中最具表现力的“隐形材料”。 动态照明系统集成: 介绍基于生物节律(Circadian Lighting)的智能照明系统,不仅是色温和亮度的调节,更是对人体生理周期的精准模拟和支持。 材质的“光致响应”: 详细分析不同表面处理(如超哑光、镜面反射、半透明漫射)对入射光线的吸收、折射和散射特性,并提供具体应用场景的配方。 建筑采光极限的突破: 针对深层或低层空间,介绍导光管、光纤传输以及高反射率内饰材料的创新组合应用。 第三部分:材料的触觉革命与可持续未来 (Material Revolution & Haptics) 本章是本书的实践核心,全面覆盖创新材料的应用范畴,完全不涉及建筑外立面防水技术。 生物基与再生材料的工艺边界: 详述如菌丝体复合材料、回收海洋塑料纤维的室内装饰应用标准、耐久性评估及表面精加工技术。 “温感”与“自修复”表面: 介绍热致变色涂料、相变材料(PCM)在墙板和地材中的集成应用,以实现被动式温度调控。 极简主义的材料背后的工艺: 深入研究实现无缝、一体化外观的定制化解决方案,例如超薄岩板的背衬技术、现场浇筑地坪的微观纹理控制,以及复杂曲面结构的无痕连接工艺。 声学材料的审美化转型: 探讨吸音板、扩散体如何从功能组件转变为核心的雕塑艺术元素,材料的孔隙率与声学性能的精确对应关系。 第四部分:数字制造与设计个性化 (Digital Fabrication & Personalization) 本章探讨了如何利用先进制造技术,将复杂的设计图纸转化为高品质的实物。 参数化设计在室内构件中的应用: 实例分析如何利用Grasshopper等工具生成复杂的自由曲面家具、定制隔断的单元化生产路径。 增材制造(3D打印)在大型定制构件中的潜力: 从现场打印的混凝土饰面到定制灯具外壳,讨论材料配方、打印精度与表面后处理的挑战与突破。 BIM到AR/VR的无缝衔接: 强调设计数据流的完整性,如何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在施工前对最终的光影效果和材料质感进行最真实的模拟评估。 第五部分:高端住宅与商业空间的情感化场景设计 本部分通过深入的案例研究,展示前述理论和材料的应用成果。案例分析聚焦于体验的深度和复杂性,而非结构或表皮的防护: “静默庇护所”——定制化冥想空间的设计研究: 如何通过湿度、气味、低频声学处理与极简陈设,创造一个彻底隔绝外界信息干扰的场所。 互动式零售空间的界面设计: 分析品牌形象如何通过可编程的墙面材质和动态橱窗,与顾客进行实时的视觉对话。 未来办公的“心理舒适区”构建: 探讨如何平衡开放式协作与私密专注的需求,材料选择如何影响团队的协作效率和归属感。 三、 本书的独特价值 《光影流转》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对“感官体验”与“先进工艺”的交叉研究。它为读者提供的是一个面向未来的设计工具箱,着重于解决当代高端室内设计中最棘手的问题:如何在追求极致美感和个性化的同时,确保材料的性能、长期维护的简易性以及对环境的最小影响。本书内容完全集中于室内环境的装饰、功能与美学表现,对建筑的外部结构安全、外墙的防水防渗、保温隔热等结构工程范畴的技术,不涉及、不探讨、不包含任何相关论述。全书语言专业、案例翔实,旨在引领设计思潮,提升行业的整体设计品位与技术应用水平。

用户评价

评分

在我阅读过的众多建筑技术书籍中,《建筑外墙防水与渗漏治理技术》无疑是近期最令我眼前一亮的一本。它并非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将工程实践中的各种疑难杂症一一剖析,并给出了一套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预防为主,修复为辅”的理念的强调,它详细讲解了在建筑设计阶段如何避免渗漏隐患,以及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书中对于不同类型的外墙材料(如混凝土、砖石、金属幕墙等)的防水特性和常见渗漏问题的分析,也做得非常深入。我曾遇到过一个棘手的项目,某个老旧建筑的外墙渗漏问题异常复杂,各种常规的处理方法都收效甚微。在翻阅这本书后,我从中找到了启发,尤其是关于“搭接处理”和“排水构造”的详细阐述,让我茅塞顿开,最终成功解决了困扰已久的难题。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教会我们如何“亡羊补牢”,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未雨绸缪”,从根本上提升建筑的防水性能。

评分

我对《建筑外墙防水与渗漏治理技术》这本书的评价,可以用“意外之喜”来形容。我本来是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买的,想着大概就是些工程上的技术指南,但没想到它写得如此引人入胜。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这样做”,并且将很多复杂的原理用通俗易懂的比喻和形象的插图展现出来。比如,书中在讲解渗透压原理时,用了一个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例子,瞬间就化解了抽象的概念。而且,它的案例分析非常接地气,不是那种理论化的模型,而是真实发生在普通住宅、商业建筑甚至历史建筑上的渗漏问题,并且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包括经济型的和高性能型的,让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最令我赞赏的是,这本书还关注到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推荐防水材料和施工工艺时,也兼顾了对环境的影响。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具有人文关怀的著作。

评分

坦白说,《建筑外墙防水与渗漏治理技术》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就显得非常专业和严谨,厚实的纸张、精美的排版,都预示着里面内容的份量。我是一位在建筑行业摸爬滚打了多年的工程师,一直专注于施工管理,对于防水工程虽然接触不少,但总觉得在理论深度和技术细节上还存在一些欠缺。这本书恰恰填补了我的这一块空白。它没有回避那些高深的技术理论,而是用清晰、逻辑性强的语言进行阐述,并且深入剖析了各种防水材料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能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界面处理”和“节点构造”的章节,这些地方往往是渗漏的高发区,但却常常被施工人员所忽略。作者详细讲解了各种复杂节点(如变形缝、穿墙管道、阳台与墙体连接处等)的构造要求和防水处理方法,并且引用了大量的规范条文和设计图例,这对我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通过这本书,我对自己过往的施工经验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发现了自己在一些细节处理上的不足。我计划将书中的一些创新性的技术方案引入到我目前负责的项目中,相信能够大幅提升工程的防水质量。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我最近最大的惊喜!一直以来,对建筑外墙的防水问题都感到头疼,感觉就像个无底洞,花了不少钱,请了不少人,但效果总是差强人意。这次偶然的机会看到这本《建筑外墙防水与渗漏治理技术》,刚翻开就被它深深吸引了。它不像市面上那些泛泛而谈的书籍,而是从最基础的材料选择就开始细致讲解,比如各种防水涂料的性能、适用范围、施工要点,甚至连不同气候条件下应该选择哪种材料都有详尽的分析。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渗漏原因的剖析非常到位,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墙体开裂”、“窗户密封不好”这些显而易见的毛病,而是深入到建筑结构、材料老化、施工细节等多个层面,提出了许多我之前从未想过的可能性。而且,它的图文并茂,大量的实际案例图片和清晰的施工流程图,让那些原本枯燥的技术术语变得生动易懂,仿佛我真的站在施工现场,亲眼目睹了整个防水修复的过程。对于我这样非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记载的知识简直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让我对如何解决建筑外墙的防水问题有了系统性的认识和信心。

评分

拿到这本《建筑外墙防水与渗漏治理技术》的时候,我其实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以为又是那种技术术语堆砌、普通读者难以理解的书。然而,事实证明我错了,而且错得离谱。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他并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理论,而是先从一个非常贴近生活的场景入手,比如下雨天,看到墙壁上渗出的水渍,那种烦恼和无奈,立刻就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接着,他才娓娓道来,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以及背后隐藏的防水技术原理。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不同渗漏原因的分类和分析,每一种情况都配有详尽的诊断方法和对应的治理方案,而且这些方案都非常具有操作性。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一些建议,对照自家老房子的墙壁,竟然真的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并且能够大致判断出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书中还提供了很多关于材料选择和施工工艺的建议,比如如何辨别劣质的防水材料,以及一些细节之处的施工技巧,这些都是我在其他地方很难找到的宝贵信息。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对防水一窍不通的门外汉,而是多了一个可以指导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顾问”。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