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研究及应用

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研究及应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于德湖,祝英杰 著
图书标签:
  • 配筋混凝土砌块
  • 砌体结构
  • 抗震性能
  • 结构工程
  • 建筑工程
  • 砌体抗震
  • 配筋砌块
  • 抗震设计
  • 工程应用
  • 建筑结构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360706
版次:1
商品编码:12216106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由于配筋混凝土砌块结构具有节土、节能等优点,近年来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我国的工程建设中,并逐渐向高层、复杂形体发展。与此相应,要求我们深入研究其抗震特性并给出实用的抗震设计方法。作者多年来针对该种结构类型进行了从构件、子结构到整体结构的试验与分析工作,并自主开发了平扭耦联的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实用计算程序EDAPCSC.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了这不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结构方面的著作。本书可供广大工程设计人员、科研工作者和院校师生参考。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砌体结构发展历程回顾
1.2配筋砌块砌体结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 抗震设计中平面不规则结构及余震害研究
第2章 高强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基本力学性能研究
2.1试件的设计及参数选择
2.2 抗压性能实验研究
2.3 抗剪强度实验研究
第3章 高强混凝土芯柱-构造柱砌块砌体墙抗震性能研究
3.1实验研究
3.2 墙体动力特性有限元分析
第4章 高强混凝土芯柱-构造柱砌块砌体墙抗剪性能试验研究
4.1 墙体试件参数选择
4.2 墙体的破坏过程及破坏形态
4.3 试件之间不同参数的对比及分析
第5章 配筋砌体结构平扭耦联弹塑性地震反应时程分析方法及软件
5.1 基本假定
5.2 平扭耦联运动方程
5.3 时程分析法简介
5.4 配筋砌体结构易损性的评定方法
5.5 计算程序开发
第6章 多高层配筋砌体偏心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影响参数的初步分析
6.1 分析结构简介
6.2结构参数影响的初步分析
6.3 地震动影响的初步分析
6.4 不同刚度分配的比较
6.5 余震影响分析
第7章 配筋砌体均匀偏心结构地震作用计算简化方法
7.1 概述
7.2 试验设计
7.3 底部回归分析
7.4 上部各楼层处理
7.5 双向偏心的情况
第8章 配筋砌体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多道设防
8.1 概述
8.2 基本思想
8.3 设计步骤
8.4 设计实例与对比分析
8.5 与结构性态设计的关系
8.6 设计方法的补充说明
8.7 关于平面不对称及余震的考虑
第9章 平面不规则配筋砌体结构振动台实验研究
9.1 试验目的
9.2 模型设计
9.3 试验实施
9.4 模型试验结果与分析
参考文献
名词索引

结构工程前沿探索:现代建筑材料的力学行为与结构可靠性分析 一、 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的宏观与微观视角 本书深入探讨了现代结构工程领域中,尤其是在地震高发地区,如何通过材料科学与结构力学相结合的手段,提升既有及新建砌体结构体系的抗震韧性与可靠性。全书摒弃了传统上对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的经验式评估,转而聚焦于材料本构关系在复杂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响应。 1.1 砌块材料的先进力学表征 本书首先对当前主流高强度混凝土砌块、烧结粘土多孔砌块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细致的物理和数值模拟研究。重点剖析了砌块内部孔隙率、配筋率(针对配筋砌块)对单体抗压、抗拉及抗剪强度的影响机制。引入了基于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对砌块受力变形过程的实时监测数据,构建了更贴合实际的应力-应变曲线模型,特别关注了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强度衰减规律与损伤累积过程。 1.2 砌体界面的粘结与摩擦行为 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往往受制于块体与砂浆之间的界面行为。本书详尽分析了不同类型砂浆(如聚合物改性砂浆、高弹性水泥基砂浆)与砌块表面粗糙度、湿度的相互作用机理。通过微观拉拔试验和剪切试验,建立了界面剪应力-滑移量($ au-delta$)的精确模型,并将其引入到整体结构分析中,揭示了界面“先粘结后摩擦”的力学路径。 1.3 砌体墙体的宏观非线性响应模型 基于材料本构关系和界面行为的深入理解,本书提出了一套改进的宏观砌体墙体抗震分析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墙体的初始缺陷、荷载历史效应以及震后残余变形。内容包括: 非局部损伤模型 (Non-Local Damage Model): 克服了传统局部损伤模型在描述裂缝扩展过程中的不稳定性问题,能更准确地模拟墙体受剪后的斜向开裂与压碎现象。 基于性能的极限状态评估: 针对不同设防烈度,界定了砌体墙体的“可修复性极限状态”、“生命安全极限状态”和“防止倒塌极限状态”下的关键性能指标(如侧向位移延性系数、峰值抗剪承载力)。 二、 结构体系的抗震加固与性能提升技术 本书将研究重点从基础性能分析转向了实际工程应用,探讨了一系列提升现有砌体结构抗震能力的创新技术。 2.1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的内部与外部约束增强技术 详细介绍了碳纤维布(CFRP)、玻璃纤维布(GFRP)在不同锚固方式下对砌体墙体的增强效果。内容包括: 外部粘贴(External Bonding)的抗剪与抗弯增强机理: 分析了FRP片材对裂缝的约束作用,以及在不同应力状态下FRP与基材的脱层(Debonding)模式与控制措施。 内部植入(Internal Insertion)的构造改进: 探讨了将FRP筋或纤维网格植入到特定位置(如圈梁、构造柱的接缝处)对提高砌体整体性(Ductility)的贡献。 2.2 砌体-混凝土组合剪力墙体系的构造优化 针对在中国广泛采用的砖混结构改造,本书研究了在砌体内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和连接梁的优化设计方法。分析了在强震作用下,砌体与钢筋混凝土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式,特别是如何确保“强柱弱梁/强约束弱墙体”的破坏顺序。这部分内容包含了针对不同砌体单元(如空心砌块、实心砖)的构造配筋率的精确计算方法。 2.3 粘滞阻尼与隔震技术的应用潜力 探索了将现代减隔震技术应用于抗震设防等级较高的既有砖石结构的可能性。介绍了高阻尼橡胶支座(HDRB)和粘滞阻尼器(Viscous Dampers)在降低主体结构地震反应位移和内力方面的效果评估方法,并提供了相应的振型分解响应法(RSA)分析流程。 三、 结构工程的数字化模拟与规范化应用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致力于将前沿的实验数据和理论模型转化为可操作的工程设计工具。 3.1 弹塑性有限元分析(FEA)的建模技巧 详细阐述了使用通用有限元软件(如ABAQUS, ANSYS)对砌体结构进行非线性动力分析的建模策略。关键内容包括:单元类型的选择(如UDEC的块状单元、C3D8R的实体单元)、接触与摩擦的定义、以及如何准确地输入前文推导出的非线性本构关系。特别强调了网格划分对模拟裂缝萌生与扩展路径的影响。 3.2 试验验证与工程规范的衔接 本书收录了大量不同尺度(单砌块、砌体梁、砌体墙段)的拟静力试验数据,用于验证所提出的力学模型。最后,结合国际先进规范(如欧洲规范EC6、美国Masonry Society标准TMS)的要求,提出了我国未来砌体结构抗震设计标准的潜在改进方向,旨在提高设计的科学性、经济性和安全性。 面向读者: 本书适合于结构工程、土木工程、建筑科学领域的本科高年级学生、研究生、科研人员,以及从事结构设计、抗震评估与结构加固工程的注册工程师。阅读本书将能为理解砌体结构在极端荷载下的复杂行为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用的分析工具。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听起来就非常吸引人,因为它涉及了一个非常实际且重要的工程领域——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抗震性。我猜想这本书很可能是一部集理论研究、试验验证和工程应用为一体的学术专著。我推测书中会从基础理论出发,系统地介绍配筋混凝土砌块的组成、性能特点以及其在砌体结构中的作用。特别是在“抗震性能研究”方面,我期望书中能详细阐述如何通过科学的试验方法来评估这种砌块的抗震能力,例如加载试验、振动台试验等,并对试验结果进行深入的力学分析。书中或许还会探讨如何优化配筋方式和砂浆配比,以提高砌体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并可能会提出一些新的设计理念或计算方法。另外,我很看重书中关于“应用”的部分,希望它能提供一些成功的工程案例,展示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结构在实际建筑项目中的应用情况,包括施工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分析。如果书中还能对这种新型结构与传统结构进行性能对比,指出其优势和局限性,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展望,那就更完美了。

评分

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时,首先吸引我的是它独特的书名,充满了科学的严谨性和技术的实用性。“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结构”这个词组本身就暗示着一种将传统材料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创新思路。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一个关于材料科学和土木工程交叉领域的学术研究。这本书可能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很可能会深入探讨这种新型砌块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潜力。我猜想书中会详细介绍配筋混凝土砌块的制造工艺,包括原材料的选择、配比设计以及生产流程,并且会强调其在提高砌体结构整体性和延性方面的优势。此外,抗震性能的评估会是本书的核心内容之一,我期望书中能够包含大量的试验数据和分析图表,例如不同配筋方案对砌体墙体抗剪、抗弯、抗压强度的影响,以及在模拟地震动作用下砌体结构的动力响应。或许还会对比分析这种砌块结构与传统的砖混结构、框架结构在抗震性能上的差异,指出其在某些特定工程场景下的优越性。我特别希望能看到书中关于这种砌块结构在实际建筑设计和施工中的具体应用指南,例如如何进行结构选型、配筋设计、施工构造等,这些内容对于工程技术人员来说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评分

最近偶然翻到了这本书,光是书名就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一直对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结构设计原理颇为着迷,尤其是像“配筋混凝土砌块”这种听起来就很有技术含量的东西。我推测这本书的开篇可能会从基础理论入手,深入剖析混凝土砌块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加入钢筋后对其整体强度的影响。比如,它可能会详细介绍钢筋的种类、直径、间距等关键参数如何影响砌块的抗拉、抗压和抗剪能力。紧接着,书中很可能会进入到结构性能的评估阶段,通过数值模拟或者物理模型试验,来展现这种砌块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规律、应力分布以及可能的失效机制。我设想书中会有一部分专门讲述如何根据工程实际需求,来合理选用不同规格和配筋方式的砌块,以及如何进行精确的结构计算,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或许还会涉及到一些关于施工工艺的细节,比如砌块的砌筑方法、钢筋的锚固方式、砂浆的施工要点等,这些都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一种“硬核”的感觉,充满了工程技术领域的专业知识,相信会给对建筑结构感兴趣的读者带来丰富的阅读体验。

评分

拿到这本书,感觉它是一本专注于特定建筑材料性能研究的专业著作。书名中“抗震性能研究”几个字,立刻勾起了我对结构安全和灾害防护的关注。我猜想这本书的重点会放在材料本身在地震应力下的表现,可能会详细介绍配筋混凝土砌块的力学模型,以及其在经历周期性荷载作用时的疲劳性能。也许书中会包含一些关于砌块内部钢筋与混凝土结合方式的研究,比如钢筋的锈蚀防护、锚固长度的计算等,这些都是影响结构长期性能的关键因素。我很期待书中能够提供关于砌块结构在不同地震等级下的损伤机理分析,例如裂缝的产生、发展以及最终的破坏形态。这对于我们理解和预测建筑在地震中的行为至关重要。另外,我个人对这种材料的耐久性也颇感兴趣,不知道书中是否会涉及砌块在各种自然环境下(如潮湿、高温、冻融等)的长期稳定性研究,以及这些因素对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的潜在影响。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关于现有砌体结构抗震加固技术的对比分析,并提出基于配筋混凝土砌块的创新解决方案,那将是非常有价值的。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有意思的,采用了比较经典的学术书籍风格,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我之前对砌体结构在抗震方面的研究一直很有兴趣,特别是这种新型材料的应用,感觉会是未来建筑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这本书的书名让我联想到了一些关于砖石结构加固技术和历史建筑保护的科普读物,那些书里通常会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案例分析来阐述一些复杂的工程问题,让普通读者也能大致了解其中的奥妙。我设想这本书或许也会包含一些不同类型的砌块在实验室中的受力性能测试数据,以及它们在不同地震烈度下的破坏模式分析。也许还会探讨一些现有的砌体结构抗震设计规范,并尝试提出一些改进性的建议,比如在砌块连接方式、砂浆配比或者墙体配筋等方面进行优化,以达到更好的抗震效果。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有一些关于现场工程应用的实例,比如某个特定地区的建筑采用了这种配筋混凝土砌块,并且在经历过地震考验后表现良好,这样的真实案例会更有说服力。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严谨、专业,并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希望它能为我带来一些新的启发和知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