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15
難忘舊時處 北京名人故居攝影圖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故居,鬍同就沒瞭靈魂。
實地探訪84處名人故居,呈現400餘張實景照片。
為我們深入北京這座城市的肌理與靈魂提供瞭讀本。
韆年北京,人傑薈萃,北京的精神與文化集中體現在與北京有關的曆史名人的人生實踐中,凝固在這些名人留給這座的城市的印記中。名人故居作為一種建築,既有曆史曾經的印記,也有時代變遷的烙印,能以其獨特的方式訴說著故宅主人曾經的脾氣秉性、故宅幾經麯摺滄海桑田之變背後的大時代。
書稿摘選瞭北京有代錶性的百處名人故居,用真實細膩的文字與多角度的攝影圖片記錄著它們或殘敗不堪,或復舊如新,或行將消逝的故居風景,讓讀者得以細細品味寄居於故居的故人情懷和思想,感受北京獨特的文化肌理與靈魂。
李鞦生,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影視文學係教師。作品有:大型圖書《收藏二十世紀》(西苑齣版社齣版);長篇小說《謊言或迴憶錄》(《大傢》雜誌);
無論哪一個巍峨的古城樓,或一角傾頹的殿基的靈魂裏,無形中都在訴說,以至於歌唱,時間上漫不可信的變遷。
—— 梁思成 林徽因
故居:築牢我們的文化記憶
霧鎖什刹海
日落王府井
星燦宣武門
月圓未名湖
風雨清華園
待續……
後記:未完成
未完成
李鞦生
未完成,真的未完成……
此刻,腦海裏響起舒伯特的《未完成交響麯》(b小調《第八交響麯》)。它帶來的是缺憾之美,而我們的“未完成”帶來的卻僅僅是缺憾。
這本《難忘舊時處——北京名人故居攝影圖集》誕生的過程中,我和創作團隊一開始都信心滿滿,我們期待著探尋文化名人的足跡,“抒懷舊之蓄念,發思古之幽情”。論及名人故居,全世界能夠比肩北京的恐怕隻有歐洲文化之都巴黎瞭。
虛庭一步,階柳園花,書香猶在,弦歌不絕……想象中的北京名人故居,或富麗堂皇,或麯徑通幽……
然而,我們,未完成。
“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硃顔改”?不止。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至今,北京已有近1/3的名人故居被拆除瞭。曹雪芹的“蒜市口十七間半”故居,紮公府李鴻章故居,魯迅、周作人兄弟的八道灣故居後院和書房……這些承載著曆史文化記憶的故居都在鏟車的轟鳴聲中倒下瞭。記得十幾年前我拍攝一部關於宣南文化的紀錄片,黃宗漢先生說:“他們連曹雪芹故居都敢拆,你問問俄羅斯人誰敢拆托爾斯泰故居?”黃先生是黃宗江、黃宗英的弟弟,當過企業傢,演過戲,晚年專心緻力於宣南文化的保護。他平時總是笑眯眯的,這句話卻是咬著牙說的……
逝者已矣,生者戚戚。已經拆除瞭那麼多故居,存留下來的故居又是什麼樣子呢?
在網上輸入“譚嗣同故居”搜索,滿目盡是“破敗不堪”,“私搭亂建”之類的詞匯。而且,二十年前就有人開始提齣這個問題,政協委員有過正式的提案,但這個故居隻是比二十年前更雜亂瞭。北京的故居太多瞭,我並不認為所有的故居都必須保護。但譚嗣同故居必須保護,因為他是我們的民族魂。譚嗣同臨終前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但事實是,無論是英國光榮革命、法國大革命、美國獨立戰爭,還是日本明治維新,盡管流血犧牲者眾多,但像譚嗣同這樣明明可以像康有為、梁啓超一樣逃亡,卻慷慨赴死,以鮮血警醒國人的誌士實乃韆古一人。其後的仁人誌士,如鄒容、鞦瑾、陳天華等都受到瞭譚嗣同鮮血的感召,他的鮮血成瞭中國走嚮共和的旗幟。甚至在中國常年的敵對國日本,譚嗣同也有眾多的崇拜者。
1912年到1919年,魯迅居住在紹興會館,距瀏陽會館僅幾百米。記得當年我曾在這幾百米的小路上徜徉,想象——魯迅每天去教育部上班都要經過譚嗣同故居,再嚮前幾百米就是譚嗣同就義的菜市口。在這樣的環境中,他會想些什麼?他這時期作品中的憤懣和怒吼,以及那血淋淋的“人血饅頭”和他每天經過的瀏陽會館有什麼關係?
當我看到“動用社會資本整修譚嗣同故居”的建議時,我忿然——譚嗣同屬於這個民族,這個國傢,整修他的故居應該,也必須是國傢行為,政府行為。他的故居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漠視譚嗣同故居就意味著要忘卻他的精神,背棄他的血性。
李萬春故居在譚嗣同故居的東麵,我們共去過三次。從高樓下孤島似的小院到徹底拆除,經曆瞭五個月的時間。2012年4月,“有關部門”言之鑿鑿,說康有為、李少春等五故居將“原址保留”,但2014年2月12日,周邊百姓發現,那個“孤島”沒瞭。這時,“有關部門”仍不承認拆除,而是給齣瞭一個專業詞匯——“落架大修”,即把房子拆成零件,編號,然後復原。落架大修?真佩服他們組閤漢字的能力,也希望他們真的能像組字一樣能把故居組閤迴來,但那還是李萬春故居嗎?
我曾走進那個孤島似的小院,盡管破敗,但構架恢弘,結體堅實,用料考究,絕對不需要拆掉重建。我們沒有權力和能力調查事件的過程。顯而易見的是,“有關部門”的確做齣瞭努力,但負責這個地域開發的那傢著名的房地産公司能量巨大,在京城的市中心,在法律的管轄下,在政府的監管下,在輿論的監督下,在百姓的注視下,依然悠然漠然傲然地讓那個有礙廣廈觀瞻的破房子消失瞭……服瞭。
拆拆拆,怎一個“拆”字瞭得。
2011年,就在李萬春故居即將成為孤島的時候,比李萬春大25歲的英國詩人艾略特的故居也曾麵臨房地産商的威脅——但處境要好得多,隻是要在故居旁興建22幢5層公寓。但附近居民聯名抗議,不允許破壞這一地區的原始風貌。那傢房地産公司比北京那傢慫多瞭,悄然退去……也是服瞭。
早在1863年,英國皇傢藝術學會就確立瞭官方的名人故居掛牌製度,給名人故居掛上藍牌,1867年,第一個藍牌掛在詩人拜倫故居的外牆上。藍牌是對故居的一種法律保護,意味著任何人不得隨意拆除和改建故居。150多年後,已經有九百多個故居掛上藍牌而受到完好的保護。1998年,作傢老捨在倫敦居住過的小樓被掛上瞭藍牌,比他在北京的故居受到瞭更多的重視和保護。聯想到日本仙颱的魯迅故居保護完好……真是服瞭。
法國早在1887年就頒布法律,保護具有曆史價值的紀念性建築,後又齣颱多部補充法規。美國從1966年開始對名人故居進行登記,設立專職機構統一管理。日本在1950年通過瞭文化財産保護法……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美國相關法律的名稱——《國傢曆史保護法案》,美國人顯然將故居這類曆史建築看作國傢曆史的一部分,是有形的、具體的、感性的那部分。
……
看來,未完成的不僅僅是我們這本名人故居攝影圖集。
——故居保護的法律法規,未完成;
——故居保護的監管機製,未完成;
——全民重視故居保護的意識建構,未完成;
——保護故居的,諸如“修舊如舊”等基本原則的確立,未完成;
……
如果曆史是一段綫性的影像,本書隻是21世紀10年代的一幅截圖。它紀錄瞭北京名人故居的現狀,留下瞭殘缺的美好。影像將繼續播放,它呈現的是過去和現在的人對過去的態度。以後的截圖會是什麼樣子?反正我們已經立此存照。
拍攝開始時,我們以為將拍攝齣一本充滿古都風情的美麗畫捲,可惜現在呈現的大多是破敗和殘缺——所以我們在“抱殘守缺”,這是一本“抱殘守缺”的攝影圖集。
讓我們繼續“抱殘守缺”吧。
故居:築牢我們的文化記憶
邱運華
一個民族的文化記憶由多種因素構成,有思想性質的,以理念、觀察事物的方式方法呈現;也有意象性質的,以具體形象的方式呈現,例如人物形象、器物形象呈現;還有的以立體具象物體形式呈現著。故居就是以具象物體方式呈現著的文化記憶。中華民族的文化記憶天然注重形象,因為漢字本身以象形為起點的,保存形象作為文化記憶,是漢字的最初始、也是最基本的功能。中華民族祖傳土地,包含著最為多樣的自然地貌,其多樣性,其跨越自然綫之豐富,是歐洲所無法比擬的。這賦予中國人模擬自然現象、錶達人文情懷的能力。中國畫以山水畫為宗,中國書法、音樂都以錶現具象自然物為特徵,形象性幾乎成為中華藝術的普遍評價標準。
故居作為一種多維的具象的文化存在,是中國人錶達自身文化追求、文化傳承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它不僅蘊含著對故居主人的思想、曆史地位的崇敬之情,還寄托著對與文化先輩相關聯的生活空間的紀念,因為在中國文化視野裏,山水有德,那些養育瞭文化先人的生活環境一定是具有養德功能的,因此,故居的保存就含有感恩之心。王安石有詩曰:“沂伐開新屋,扶輿繞故園。事遺心獨寄,路翳目空存。野果寒林寂,蠻花午簟溫。難忘舊時處,欲宿愧桑門。”詩中錶現的“難忘舊時處,欲宿愧桑門”的情感,飽含著對故園的感恩之心。
北京文化名人故居最多,也最為集中。自元、明以來,作為全國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北京城裏居住著明清到民國初年、共和國建立以來最負盛名的文化巨匠,他們吟詩作賦、揮毫作畫,他們等身著述和豪邁言論,成為中華文化最寶貴的遺産。也正因瞭他們居住在北京,這座北方重鎮成為中華文化的象徵。多少年逝去瞭,這座城市仍然以他們引為自豪,因他們而自傲。那些不起眼的鬍同,因為有他們的居所而顯得高貴、莊嚴和神秘;這些居所詮釋瞭大學、研究院,甚至機關的神聖價值。因為它是文化的産生地、滋養地、見證地。一個民族集體文化記憶的留存中,文化名人是一個高地。他們代錶著這個民族在這個時期最具創造力的生命,這創造力既可錶現為思想高度,也可錶現為情感體驗深度;既可錶現為思維方式方法的精緻,也可錶現為人格性格的大氣豪邁。這些,在北京城裏的名人故居裏都可以看到、感覺到、體驗到。當你麵對瀏陽會館的狹窄的門臉時,或許能迴想到,譚嗣同生命中最壯烈光彩的一刻——他從此處高吟“我自橫刀嚮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引頸成一快——那成就瞭中國曆史上最壯懷激烈的一頁!當你在老捨故居裏流連忘返,似乎在與《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裏的人物交談,進而試想,他們是如何被創造齣來的,創作這些巨著之時,老捨是在麵對槐花微笑還是聽著籠裏的鳥兒歌唱。
文化名人的故居是北京城市最具有魅力的文化符號。每一處故居都記載有文化人的情懷,每一處故居也都隱含有麵嚮未來的誌趣。文化名人故居作為文化載體,其展示方式是全方位的,遠超齣瞭紙質媒體作為載體的局限,也超越瞭音像媒體有限的視角,——在實物的居所看來,它們要麼單一、局促,要麼過於專製、自負。實物居所以全方位展示,不僅在空間上展示齣居所主人生活環境之全貌,而且提供瞭往返流連、駐足沉吟的餘地,任你在風和日麗、狂風四起抑或暴雨淋灕的氣候下,都可以體驗故居主人的思想、情感體驗,這是在其他任何一處風景物前無法經曆的體驗:試想,你在曹雪芹、紀曉嵐、老捨、茅盾、郭沫若抑或錢锺書、梁漱溟、梅蘭芳等人的故居裏的流連沉思,是在其它處所和自然物前所能夠替代的麼?前者勾起的思緒是後者無法望其項背的呀!每一個進入故居的人,都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場、不同層次去和故去的主人對話,那時刻生成的思想、情愫,即使在人生中保存瞭一短暫時刻,也是十分金貴的。
北京城裏文化名人的居所幾乎都是北京城最有品位之處。北京的建築代錶著北方建築最高水準,集中體現瞭中國建築藝術的風格和思想,例如中正、典雅、大氣,例如禮樂、中庸,擇中立院,同時,北京的故居大院又包含著江南園林的麯徑通幽。中國曆代文人無論到瞭何處,都會把自己故鄉的建築文化到去,在故鄉的文化熏陶中感知世界,在故鄉文化的氛圍裏與古今對話。北京因為自元明清到民國初年、共和國建立以來的首都地位,最是文人聚集之處;他們立院擇居,把天下文化氣質、元素、性格和骨髓帶到瞭北方這座古城,鍛造這座古城的文化品質。因而,北京數百年以來積澱著難以細數的文化元素、耐人尋味的文化氣質,有賴於它,北京從荒漠之城一變為雅緻之城、經典之城。城市的品格與城市的文化相得益彰,情趣相投,若非如此,城市就顯得很乖戾。我們舊時的文化人不是那麼隨便選定自己的居處,古時候孟母三遷故事,錶明傳統文化人擇居而住的傳統,因此,我們現在看來,這些故去的文化人之居處,都保留著靈氣和誌趣,這也許是我們古老傳統長期浸潤的結果。
文化名人的故居是百讀不厭的文本,它內容豐富而深邃,飽含著情感,與傳承下來的文本、思想觀點、思維方法相比較,這一文本更為具體、直觀、生動,它似乎展現為一個生動鮮活的生命體。然而,正因為它錶現為生命活體,而不是書頁、抽象的思想和方法,它纔會不斷從光鮮走嚮凋敝,從社會舞颱的中央退居到幕後邊緣,它甚至被現代生活急切地催促離開生命的舞颱,消失掉。我們的時代果真如此殘忍無情麼?
正因為理解瞭上述,首都師範大學文化研究院纔立意支持對北京城的文化名人故居進行搶救性調查。要感謝《難忘舊時處》的拍攝、創作團隊,他們完成瞭這一工作,非常忠實地再現瞭我們民族的文化巨人在北京留下的居處文本,作為文本,它會被更多的讀者來閱讀、來感受、來體驗,他們因此更為認同我們這個時代最值得珍惜的文化精神。或許,北京城的價值正是因瞭有著這些處在角落裏的文化故居?
我感受到書中的古舊建築在熠熠閃光,照亮靈魂而不是麵孔。
……
關於書還是極好的,作為一個土著很多書裏介紹的現狀都已經不是自己兒時的模樣瞭。能將這些故居集中的展現齣來想想就覺得是一個復雜的工程,從每張圖片裏都仿佛看到瞭曆史的滄桑和歲月的痕跡。很喜歡!很推薦!
評分關於書還是極好的,作為一個土著很多書裏介紹的現狀都已經不是自己兒時的模樣瞭。能將這些故居集中的展現齣來想想就覺得是一個復雜的工程,從每張圖片裏都仿佛看到瞭曆史的滄桑和歲月的痕跡。很喜歡!很推薦!
評分先說一下買的時候53買完瞭說沒貨……等有貨瞭配送的時候就變成51瞭……太監介瞭……
評分關於書還是極好的,作為一個土著很多書裏介紹的現狀都已經不是自己兒時的模樣瞭。能將這些故居集中的展現齣來想想就覺得是一個復雜的工程,從每張圖片裏都仿佛看到瞭曆史的滄桑和歲月的痕跡。很喜歡!很推薦!
評分北京名人故居,對於我們這些“鬍同串子“們來說,不僅僅是文化的遺跡,還是兒時迴憶。希望北京未來的城市建設工作能從此書中得到一些啓示。
評分北京名人故居,對於我們這些“鬍同串子“們來說,不僅僅是文化的遺跡,還是兒時迴憶。希望北京未來的城市建設工作能從此書中得到一些啓示。
評分先說一下買的時候53買完瞭說沒貨……等有貨瞭配送的時候就變成51瞭……太監介瞭……
評分關於書還是極好的,作為一個土著很多書裏介紹的現狀都已經不是自己兒時的模樣瞭。能將這些故居集中的展現齣來想想就覺得是一個復雜的工程,從每張圖片裏都仿佛看到瞭曆史的滄桑和歲月的痕跡。很喜歡!很推薦!
評分北京名人故居,對於我們這些“鬍同串子“們來說,不僅僅是文化的遺跡,還是兒時迴憶。希望北京未來的城市建設工作能從此書中得到一些啓示。
難忘舊時處 北京名人故居攝影圖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